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

2024-06-27

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精选15篇)

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 第1篇

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

冥冥中,时间健步如飞,初冬到了,在这儿的冬天,不会有北方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境界。

但南方这刺骨的寒风却丝毫不逊于北方,每到这树叶凋零的季节,在街上的人总是少得可怜,毕竟谁都不想丢弃那温暖的家不住而跑到街上来受狂风的“摧折”当然,一些迫于公事或赶着做其他事的人在这时便“占领”了这个街头。

他们总会想些办法来保护自己不受冻,于是乎,街上便多了许多的“肉粽”他们还不忘在口中时不时的咒骂几句“这该死的冬天”。

我却与旁人观点大相庭径,他们眼中的冬天似乎只是一个使得生命暗淡,使得人类受冻的只会搞破坏的家伙,仿佛它什么都不是,也不因存在于世。

真是如此?非然,坦诚来说,他们说的的确存在,但冬天并不是没有好的一面,而是他们缺少了发现的.眼。

假如,没有冬天,枯黄的树叶不会“自愿”充当新叶的养分,只会“负偶顽抗”的停留于枝头,世界就会少了许多生命的萌发,假如没有冬天的寒意,人们也不会感受的春天温暖的可贵。假如没有寒冬的激励,就不会有人发出“要抓住花一样盛开的青春时光,不让它凋零在寒冷的冬季”这般壮阔的语言,冬天充当着一个“丑人”的角色,默默的奉献着,它不应是个“罪人”,不应只是受到咒骂。

“嘿!冬天,这有个喜欢你的人哦!

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 第2篇

我又坐在了电脑前,只是有点冷。外面飘着冷风,像又要下雪的感觉,我已经怕了下雪的感觉,冷得要命,心也要被冻住了。好在家里熊娃(犬子)和妞娃(哥的千金)闹得欢,就不觉怎么冷了。

父亲和妞来家里已经好几天了,几次要动身回去,也几次被取消,不是因为下雪,也不是因为风大,是熊娃和妞娃舍不得分开,抱头哭了好几次,父亲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我就劝说父亲要不再留几日,实在是看不下去他们抱头哭泣的样子。父亲也说,很久没有看见姐弟抱头难过的样子了,几次父亲的眼泪也夺眶而出。我更是,我在想两个八九岁的娃娃懂什么呀,还抱头痛哭?其实仔细一下,哭的正常也不易,毕竟同辈的最亲的人就他们姐弟二人。唉,说说都让人悲伤。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平时相互又相距千里,一年也就暑假寒假可以聚在一起了,平时想念了也只能通通电话,可是电话能抱头痛哭吗?不能。小孩子都尚且如此珍惜难得的见面的机会,何况成人呢?我是这样想的,反倒是在成人竟然没有了这份真情,即使亲人之间,很多的纯纯的情谊没有了。甚至兄弟姐妹间还会因为些许小事争吵得面红耳赤,有的还大打出手,何必呢?天下人千千万万,能在一家生活也算是老天的恩赐了,算的是难得的幸运和幸福了,为什么会把钱财看的比亲情更重要呢?我是愚钝的,我不明白世间的道理也千千万万,但我不会不明白亲情的存在和力量。可以这样讲,某种意义上是它支撑着我瘦弱的身躯,时刻砥砺着我柔软的神经,我得感谢它。所以,当看到熊娃和妞娃抱头哭泣不愿分开的时候,我的心无比的悲伤。不过我相信这种亲情会让他们活得坚强,即使相距千里,即使长大了,他们还会惦念着彼此,牵挂着对方,不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无法阻隔他们姐弟之间的浓浓亲情。

初三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认为要想写一篇高分作文, 得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做到三个关注, 写出独特感悟。

关注自我。中考一个出题主流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 侧重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独特感悟。比如今年河南中考题目:“我身边的”就是让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 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还有06年河南中考作文“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07年河南中考作文“从我开始”;08年河南中考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这些都是从学生自身出发, 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所以训练学生书写自身成长经历将是永不变的主题。训练方法, 可以采用辐射法。即: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写上三篇成长历程中, 给他触动比较大的记叙文。写的越细腻越好, 越感人越好。然后让他自己研究可以从每篇中挖掘到的主题, 然后巧改文章开头结尾, 根据每篇内容, 再写出三篇不同主题的记叙文。这样在考场上学生就不会慌不择路了。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永远都是作文很好的素材。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救灾、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日本海啸, 核遗漏, 中国抢盐……刻意的训练这类题材的写作既能增强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也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对这些时事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兴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注人生。初中阶段正是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一次次创作, 流露出自己的思想, 也是精神的一次次洗礼。如06年河南中考作文“不同状态面对不同生活”、07年“为了家乡明天更美好”、08年河南中考作文“团结”、09年河南中考作文“忠言逆耳利于行”、2011年河南中考作文阅读下面材料, 然后作文。

野菊花生长在路边, 不管有人照料、还是没人照料, 都生长的很好……可以提炼与坚强有关的主题……

所以训练学生练习这类题材, 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在中考时就能写就一篇令人欣赏的文章, 博得阅卷老师的欣赏, 拿到一个高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第二:要做到突出个性, 流露真挚情感。

就是说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的构思;有独特的语言……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考场作文敢于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弘扬个性、感情真挚永远都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说话,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流露自己心里的真情, 突出自己的个性。感情真挚的作文往往会带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自己的作文能得高分就理所应当了。

二、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

看文字三眼定终身。做好这三眼的准备工作, 你的作文一定会拿到高分的。

第一:要重视字体, 书写规范。

字体相当重要。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一眼。你的作文水平再高, 如果字体一塌糊涂, 那么阅卷老师, 只会不耐烦的给你画个低分。所以字体应该书写规范, 让人看清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地方专门有卷面分值。还有的地方采用电子扫描的方法在网上阅卷, 这对字体的要求就更高了, 书写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你的作文得分。还有文章篇幅。初中学生要求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 但是通过中考作文的批阅来看, 文章一般都要写到倒数三行以内, 那就几乎800字了。所以平时的训练还应该在字体规范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写作的篇幅。

第二:要分清文体, 叙议得当。

文体分清, 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二眼。近年来作文要求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但同时有部分学生因要求里有“文体不限”, 而写成“四不像”作文, 既不像记叙文, 也不像议论文。这也是直接关系到作文分值的一大方面。所以应该训练学生分清文体, 熟练的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还有现在有些文章写的是随感, 学生分不清这些文章的文体, 要正确引导学生:读懂这些文章即可, 写作文时却要避开这种写法, 要把记叙文写的叙事详细, 语言有感染力, 人物形象鲜明, 体现记叙文六要素;把议论文写的有理有据, 尤其是事实论据充分, 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第三:要开篇点题, 首尾呼应。

这是阅卷老师看作文的第三眼。文章开篇的点题句很重要, 它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段落, 你的下文写什么往往跟它有关。如:“青春的风铃, 吹开了心扉, 青春的彩笛, 吹动了梦想, 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 这个美好的季节, 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 珍惜它, 把握它, 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这个开头一看就明白下文写的是珍惜青春的内容。如果文章结尾再来个“珍惜青春, 将青春握在手中, 将希望铭记心头, 带着希望与梦想, 去追求, 去奋斗, 去创造青春之辉煌。”那么文章将会产生一种结构严谨, 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不拿高分都难啊。

所以只要吃透课标要求, 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 有的放矢, 一步步训练学生作文, 那么学生在中考时就一定会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摘要:一些经历过中考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共识:得作文者, 得语文天下。作文占语文120分中的50分, 占总分几乎42%, 若作文写作不慎, 而进入二、三类卷的档次, 总分必然不高。怎样训练学生写作, 才能让学生在中考时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我认为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训练, 而且还得把握好高分作文“潜规则”。做到这两点, 写就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不成问题。

冬天的初三作文 第4篇

我发现了,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紫色的银光。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我发现了,一阵寒风吹过我的脸颊,树枝会微微颤动,然后那玉树琼枝变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如同钢琴的美妙奏鸣。那纷纷落下的雪花,映着朝阳,反射出缤纷的色彩。

我发现了,枝头的喜鹊竟也陶醉在这无比美丽的雪景之中,一动不动停了许久,才潇洒地飞起来,蹬落一片洁白的雪花,然后叽叽喳喳地飞走了。

我发现了,庭院中,十几只麻雀快乐地蹦跳着,正在雪中寻觅着食物,偶尔扭头看看我。

望着这富有诗意的景色,我的思绪不禁飞到了北国,飞到了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地方。大街两旁的树枝上有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在雪的包围中,树干上裹着雪、树枝上铺着雪、树杈上夹着雪、树梢上坠着雪、树叶上托着雪。景象美极了。

公园里当然就更美了。最著名的就是雪雕和冰灯,引得许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雪雕就像雕塑一样,经过一些专业工作人员精心雕琢,一个个美丽的雪雕就这样诞生了:有动物、人物、植物、建筑等,都雕得惟妙惟肖。冰灯当然就更美了。一块块晶莹璀璨的冰块加上里面有五光十色的灯泡,显得特别美丽。最有趣的要数冰滑梯了,最长的有几十米呢!你上去之后,拿一块草垫,坐着草垫滑下去,一定会感到很刺激的。

麻雀的冬天初三作文 第5篇

冬天来了,对于窗边的麻雀来说又是一段煎熬。

推开窗,除了那阵呼啸的寒风,更显眼的便是栖息于枝头或电线的麻雀了,它们时而俯冲,时而在空中打闹,但绝大多数都在寻找过冬的窝了。

这群麻雀在我家徘徊很久了,不属于候鸟的它们,不会像大雁那样在冬天来临之前飞向南方。只是忍受着阵阵寒风和场场暴风雪,偶尔出现和煦的阳光,借着这段时间去寻找更加容易生存的地方。

我家卫生间有一个通风口,那里应该是挺暖和,特别受麻雀欢迎,具体的结构我没观察过,只是在家人谈起时,凑个耳朵,了解一点。清晨,是它们最活跃的时间,难免不被叫醒,它们肆无忌惮地在通风口“做运动”,丝毫没有体谅我这位熬夜写作业学生的感受。一气之下,抄起笤帚大步走向卫生间,对准通风口里就是一番猛烈的攻击。但它们无视,我也无语。怀着满心的厌烦给爸爸下达了“死命令”:务必在我中午放学前让麻雀从通风口消失。

中午回家,习惯性地望向那个通风口,通风口多了张网,麻雀在通风口旁的树上,发出一串串鸣叫,我虽然听不懂鸟语,但我想肯定不是在夸我,那之后的一星期,早晨没有麻雀的叫声,但它们总会出现在我的梦里,耳边也会幻听……

终于,下雪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不小。漫天飞舞的雪花在黑色的天空划出一条条曲线,抬头时,有种穿梭于宇宙的感觉。房顶盖着一层积雪,地上看似没有变化,但其实早已变得光滑,零下的温度,我无法想象麻雀此刻该怎样生存。用力推开窗,窗上立刻溅出了一群冰花,想看看那群麻雀,张望了许久,仍不见踪影。走到楼梯转角处时,无意间的回眸,看见那一群麻雀挤在屋檐下,较大的.麻雀盖在小麻雀身上,忍受雪花带给它们的丝丝凉意。单看这窝和挤在一起的麻雀会感到温馨,但与热热闹闹的暖气屋相比,便显得凄冷。

通风口旁的树下有只麻雀的尸体,这更是给我瑟瑟发抖的心又补了一刀,虽然被雪盖着,但能明显看出那里的凸起。

星期六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房间,包括那个通风口,我在题海中遨游,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了我的思路,再次细听,之后,迅速奔向通风口。

那群麻雀又来了,此刻我没犹豫,把网拆了下来,同时也拆开了心中的结。麻雀对着我叫了几声,拥进了通风口,随着它们的进入,大动静又来了,我没有理睬。虽然我听不懂鸟语,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在骂我,微挑嘴角,心里轻松了不少,转身走向房间。

有关冬天的初三作文 第6篇

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从暖洋洋的被窝醒来,发现床头前的小花不再有昨天早上我看到那粉红色的花瓣、翠绿的叶子缠满嫩茎的模样,只剩着枯黄的花蕊,和一片可怜兮兮、快干枯而落的叶子,我的心头叹了一口大大的气,心想:唉!又是一个无情的冬天把小花带离了我,这么美的花只有短短几天可以盛开,冬风怎么可以这样,提早取走它的命。

走在街上,只见一个个包得像大馒头一样的路人,手插口袋、头顶着一顶毛帽,缓慢的走着,甚至走着走着,还能听到擦身而过的行人说;我的天呀!我示在北极吗?怎么这么冷!我忍不住大笑,心想:我也有同感呢!

用好身边的材料有效指导初三作文 第7篇

一、用好课本这个素材库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中, 现代文共131篇, 其中记叙文108篇, 占82.4%;说明文17篇 , 占13%;议论文6篇 , 占4.6%。从数据上看, 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记叙文为主, 但同时说明文和议论文也不乏典型选文:例如八年级上、下册各选有《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压扁的沙子》、《旅鼠之谜》等说明文, 其中有事物说明文也有事理说明文, 还有科学小品文;九年级上册选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 且选文在立论、驳论均有兼顾。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 如何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 在复习中重视文体,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写作时文体必须清晰。因此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我对六册书的现代文进行归纳、梳理, 突破册的框架, 按文体复习, 并用文体典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小说需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写散文要具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写事物说明文要有典型的事物特征等。

通过整合指导, 学生训练, 学生在写作时文体是不会混淆的。

(二 ) 整合课文的写作技法, 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六本书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法很多, 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整合, 指导作文写作时挑选学生易于运用的文章技法让学生运用。

初三下半年最后一篇作文是《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指导课时我用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有精彩运动会, 有难忘的春游, 有激情的篮球赛, 有灵动的课堂等等。回忆很热烈, 而习作却很平淡、枯燥, 缺乏生动的描写。讲评时我找出了有特色的课文片段描写:

例如:《背影》一文中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动词来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感人场景。

《社戏》一文月下航船去看戏时调动身体感官的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愉快心情。

《云南的歌会》一文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写构成全文。

带领学生朗读揣摩课文这些精美的片段, 品味优美的语句, 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这种场景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随后写作练笔, 学生把描写手法运用到作文里, 文笔更加细腻:写军训生活时, 侧重调动身体的感官,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写难熬的军训;写篮球赛时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上篮的优美动作等; 有的学生则仿用《云南的歌会》的写作手法, 从三年初中生活中截取初一军训、初二篮球赛、初三上课三个场景, 来刻画初中生活等。

《智取生辰纲》是双线索的文章:《智取生辰纲》一文中采用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和“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借鉴这种双线索写作手法, 给学生出了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

生一写《门》, 一条线索是由奶奶老家小木门写到进城后的铁门再到经济好了用上防盗门指纹门的变化, 另一条线索则写出人与人直接由亲密到疏远隔膜的渐变, 最后文末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

生二写《电视》一文, 写了他们家由9寸的黑白电视到19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56寸液晶电视的变化, 另一条隐含的线索就是人与人由原来的融洽交流到现在被电子产品“掌控”变得冷漠的变化。

课文在文体、内容、写法等方面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例子, 在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的阶段, 教师要最大化地用好课文, 让它成为实现高效作文的平台。

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亲身经历的作文素材最具生命力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初三的学生纵使繁忙, 但做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他们细心品味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体味繁忙生活的味道, 找到生活的美, 用“我手写我心”。

(一) 写出生活。 布置了《幸福》的话题作文, 学生议论哪里来的幸福, 天天都是上课下课、作业、吃饭, 生活枯燥无味道。于是课堂上和学生回顾一天的生活, 找找幸福的点:早上起床的一杯温开水; 课堂老师的谆谆教诲;精心制作的美味午餐;傍晚热闹的运动场景; 校园一隅繁密盛开的羊蹄角花; 放学后父母的爱心车; 晚上作业时甜美点心等。一盘点, 他们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很多, 文章百花齐放: 例如《幸福的每一天》《像那花一样幸福》《花开的幸福》《那杯温热的白开水》《幸福盛开》等。以下是学生作文片段:

花盛开在长满浓密绿叶的大树上, 那是三棵并排而生的树, 中间那棵较为高大, 在操场的那边笔直地立着, 而我在这头抬眼望去, 三棵树组成颇有趣味的“山”字。走到更近处, 看见上白下紫的羊蹄角花朵在深深绿叶的映衬下, 无一丝妖冶的气息, 宛如开在天堂的圣花, 洗净心灵的尘埃。就这样静静地望着, 即使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只见满树交杂的白色与绿色, 就在心中装满了满满的赞叹, 这花可开得真美! 和身边的同学边赞花, 边交谈儿时玩花的趣事。……

一次赏花, 美的不是那些花, 而是那些笼罩在赏花人身上淡淡的泛着幸福的光晕。这便是幸福!

(二) 写出情感。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正因为他们所写文章有了情感, 因此更加打动读者。

要毕业了, 许多学生舍不得老师、同学、班级。引导他们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章, 如《记忆藏在每个角落》、《我的班级, 我的最爱》。

(三) 写出思想。 身边的新闻层出不穷:环保问题, 食品安全, 公交车风波……引导学生多了解关心热点时事, 在了解事件, 阅读他人评述之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文章因有思想而深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即使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 上学的风波, 旅游的见闻, 考试的感受等等, 只要用心观察, 精心选材, 认真细致地刻画, 写到文章中都是独特的风景。在大考中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 常常就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 运用积淀下的古诗文提升文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 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 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 即使构思略显浅薄, 也可以靠文采取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 而色资丹漆, 质待文也。”苏轼也说:“凡文字, 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可见作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采是必不可少的。初中三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用在作文中提升文采。

(一) 巧用古诗句为题

古人云: 题好一半文。凝炼, 蕴含深意的诗句常被用来当作文题。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取“蛙”声一片》、《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香如故》等。

古诗文也可以运用在文中当小标题。《水祭》一文, 全文以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诗句为框架和线索, 写出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的四个概括性画面。通篇围绕“水”的话题, 写出它的过去、现在、未来。内容全面概括, 特别是“拍卖会”、“杏花村”更富有创意, 引发人们珍惜水资源、改造水资源的思索。这样一篇文章构思巧妙, 文采飞扬, 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 巧用古诗句开头

例如某学生的《让大脑放假一天》:

我向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向往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雅兴;向往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舒适怡情。因为我的大脑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工作。

(三) 巧用古诗句结尾

例如《充盈着“书香”的天空》一文:

进入“书香”的大门, 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 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 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 亲去秦淮 河时 , 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 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 我常想, 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 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 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融诗意与哲理于一体。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 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 给文章添一点亮色; 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思想当作文的主题。

家乡的冬天初三作文 第8篇

你瞧,皑皑白雪纷纷扬扬的从空中飘落,又在空中舞蹈,给苍茫大地披上了一层白纱,美轮美奂。大雪过后,天空湛蓝湛蓝的,像一块丝毫不染杂物的蓝宝石。空气也变得清新了,整个世界像是被洗过似的.,让人眼前一亮。

在冬天,最有趣的莫过于捉小鸟了,先拿一个箩筐,一根绳子,几粒玉米粒,先把绳子拴在箩筐上,人远远地牵着绳子的另一头,待小鸟在箩筐正中央捕食时,只要轻轻一拉绳子,小鸟便被关在箩筐里面了。

小孩子在冬天还喜欢堆雪人,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蛋在寒风中展现笑颜,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雪人诞生于他们的巧手之中,雪人是白色的,眼睛是用黑炭做的,嘴巴是用胡萝卜做的,更有甚者别出心裁,给雪人围了一条围巾,又戴了一顶帽子。大概是怕雪人冷呢!多可爱的童心呀!

冬天拥有纯洁的颜色,冬天拥有有趣的游戏,冬天拥有无价的欢乐,冬天更拥有我们的笑容。

冬天的乐趣作文初三 第9篇

记得小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十分的讨厌冬天。很冷,也没有很多好玩儿的游戏。

小孩子就是善于挖掘能让自己玩儿的高兴的东西:和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有时一玩儿疯起来,忘了吃饭,更忘了回家。每次都要妈妈喊了一遍又一遍,才肯撅着嘴回去。也许是妈妈对我的惩罚,一件又一件的给我加衣服,让我越来越笨重,再也找不到那种灵敏。和小伙伴们玩儿的时候,跑在前面的再也找不到我的身影,打雪仗时经常成了输家,再也没有小伙伴愿意和我一伙儿,冬天里唯一的乐趣也就随之消失了。我开始讨厌冬天,不再愿意出去。甚至有一点恨妈妈,为什么冬天里唯一的乐趣也要剥夺?

慢慢的董事,慢慢的长大, 才渐渐的明白,妈妈那样做不叫剥夺,而应该是赠与。那是一份妈妈的爱,加在衣服上的爱。对冬天的喜爱随着长大而增加,虽然不在可能再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打雪仗、堆雪人,却喜欢上了雪花落在身上、落在脸上的感觉,舒服、温暖。那里有妈妈的叮咛:天冷了,多加件衣服;下雪了,上下班坐车要小心;最近感冒的厉害,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曾经的干预、罗嗦,如今的温暖、爱怜。

雪花还是小时候的雪花,冬天还是小时候的冬天,讨厌转变成喜爱,极大反差的转变。因为有爱!

我也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更能体会到当年妈妈的心情,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做了妈妈之后才真正的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现在的我更加的喜爱冬天、喜爱下雪。

冬天变得越来越温暖,不再无趣,不再寒冷,真希望每一天都是冬天!

初三寒冷的冬天的作文 第10篇

看,现在的冬天,干巴巴的冷,风和雪却没有了规律。雪不知道到哪里开小差这样的天气人们还一直叫冷棉衣,棉裤,羽绒服,帽子,围脖,包着晚上还铺电热毯要灌上热水袋本来就不冷还不让寒冷靠近。

不知冷,何其暖?也缘于此,现在的们生命的潜质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更因于此,现在很多孩子才失去了像草木那样蓬勃的间美景。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年,就因为生活太过安逸,衣食住行左右了我们的思想。生活缺少了动力,就没有了寒冷苦其心志!也就把自己装在了五彩缤纷的室,然后就了今天一朵朵精美的花朵,却实在无法预料果实如何!

寒冷是我们生活的盐。

【寒冷的冬天】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的事自己决定,自己解决。长大后,我知道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的。我就努力把自己送进集体。然而我又害怕,不懂得融入。后来有人说,舍出去就会有得,舍的越多,人生才会越富贵。于是,我毫无保留的付出,尽管很多人说那是傻。傻就傻吧。有什么呢。只是尽我所能去帮助也好,满足也好,我能做到的事。我会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我能完成的事。我牺牲了很多时间,很多我可以享受的瞬间。所以我没有可以长肉的时间,呵呵。很多事情都是无报酬的,做了太多,太多。我也活得问心无愧。

尽管现在我一个人呆着,有很多时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很多时候一个人也没有。空荡荡的房间,寂寞填满整个大房子。夜晚就会感觉更加落寞。一个人的日子好孤单。可是就是有些人,不那么坦白,用精神折磨你。而太多的人也是真的无知,就是悟不透。直到把自己葬送。

自己给自己盖的房子,不断的填满屋子,直到堵得自己出不去了,然后闷死在里面。很多时候,我也在给自己筑高墙,让自己看不到外面。可是我体力不好,想干的活很多时候干不完,就会累,于是当休息的时候,我的思路会转角,这样又一个自我会跑出来,拯救自己。

初三作文训练有效方法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步入冬天的初三作文开头 第12篇

下午,妈妈来接我,说猫还没生,等着我回家呢。猫很有灵性,懂得我想看她分娩时的情景,等我回家才会生。妈妈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包括猫的产房。我在客厅写作业,看着妈妈做着准备。我的椅子上就像有针,一会儿跑去摸摸猫,一会儿回来写作业。小猫的出生,让我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在虎妞的叫声中挨过了下午,晚上,她终于生了。妈妈让我去打一桶温水,她在帮猫揉肚子。我打水回来,猫开始生了,但是小猫的尾巴先出来,本应该是头先出来的,情况不妙呀。过了一会儿,一条小腿伸了出来。虎妞痛得大叫,硬是没有生出来另一条后腿。时间慢慢地流过,小猫的一条腿和后半截身子暴露在空气中。虎妞的叫声更加凄凉了,痛得想挣扎着站起来,妈妈压着她不让她走动。过了好久,猫咪还是没有动静,房间里只有妈妈“使劲,使劲!”的喊声和猫咪的惨叫。

月光透过窗子,冷清清地撒了一地,我不禁打了个冷颤。小猫的头卡在肚子里,出不来,妈妈想帮虎妞,把小猫往外拉。虎妞挣脱了妈妈的手,拖着小猫的半截身体,一边叫着一边走着,不听妈妈的叫唤,留下了一地的血水。我把猫咪抱回来,差点儿被抓伤。妈妈拼着命把小猫的头拉了出来,虎妞转过头来,咬伤了妈妈。那只小猫一生出来就死了,身体冷冰冰的。我用温水擦洗着小猫的身子,希望能唤回小猫的一点点的生机。虎妞痛得跑到拉沙发底下,躲了起来,不愿意出来。我把小猫用毛巾裹了起来,放到窝里,下面垫着温暖的热水袋。看着小猫的体温一点点下降,我的心也随之一点点变凉。

晚上,妈妈睡在虎妞身边,给她揉肚子,可是另一只一直生不出来。一大早,妈妈把我叫醒,带着虎妞去医院,进行剖腹产。我没有去,因为不敢,怕看到她痛苦的样子。熬了三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说小猫没有保住。我一听,愣了。妈妈继续说,虎妞还要再观察一天,可能会得败血症,也会保不住。我哭了很久,第二天顶着一对“熊猫眼”上学。

妈妈把虎妞带回家,因为做了剖腹产,不能再让她生育,所以这次手术也把绝育做了。妈妈说虎妞在动手术时遭了罪,在手术台上抽搐着,腿不停地颤抖。我的心碎了,决定以后不再让她受一点点痛苦。手术后的虎妞瞳孔放大了很多,在窝里无力地叫着。她还处于麻醉状态,清醒之后会更痛。我心疼地抱起她,看到她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暗红色的伤疤。下午,虎妞清醒了,呻吟着不肯吃东西。她的眼睛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是不是在惦记着她的小猫猫?她忧郁的眼神都快滴出水来了。

两天后,我放学回家,沉重地推开家门,却听到细小的猫叫声,并不是虎妞的声音。我冲到书房,猫窝里多了两只小奶猫,“呼噜”“呼噜”地吸着奶。我欣喜地抱着一只小猫咪,小家伙居然吮吸我的手指。原来是妈妈从别的地方抱来了两只没有母亲的小猫给伤心的虎妞当孩子。虎妞一下子爱上了这两只小猫,迷茫的眼神也变得柔情似水了。我早早地写完了作业,把小猫咪们抱在腿上,看着她俩在腿上打架。我眯着眼,享受着下午的点点阳光,阳光照在小猫咪的身上,毛色发着淡淡的金色。

冬天的初三作文600字 第13篇

清晨,背上书包,迈出家门的第一步,我便惊喜地发现,眼前一片迷茫,浓雾迷漫,似乎一个巨大的纱罩,把大地笼罩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根本看不见前面的路。我背着书包从雾中穿过,好像踩着云彩,是要去天宫吗?去太上老君那儿偷仙丹,那我岂不是可以变成神仙了?路旁的树木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似的,忽隐忽现;路边房屋的飞檐也在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雾就像一条条银白色的绸纱,有的平铺在街道上,有的洒在高楼上。

雾气弥漫着,迟迟不见它退去。向雾中望去,总觉得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看起来神秘而朦胧,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那么的不清晰。这雾给人的是淡雅、柔和、软软绵绵的感觉。我伸出手去抓它,既抓不到,也摸不着。只觉得四周一片模模糊糊的,只听其声,不见其身。分不清哪是人,哪是景,哪是物。可真是别具一番韵味呀!

来到学校,雾越来越浓,从走廊上向远处眺望,看不见任何的东西。连围墙边的田野也都看不见,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校园变得那么的迷蒙,只能听见教室里发出琅琅的读书声。

第二节课后,太阳出来了,雾慢慢散开了。山已经恢复了容颜,可是头上还戴着一顶纱帽。雾过后,稻田、山乃至大地上的每一种生物都充满着生机,带来一份好心情!

啊!冬雾,我爱你!爱你那神秘的美,爱你那飘飘渺渺的美,爱你那朴实无华的美。

冬天的初三作文范文3

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在冬天的南方,最美的就是雨了!都说春雨贵如油,我觉得冬雨一点儿也不比春雨逊色。虽正值寒冬,可冬雨妹妹就是不下来和我们玩!可今天,不知怎的,竟然被我们“找”到了!

瞧,雨妹妹来了!它细细的,像一根根银针,又像一缕缕头发,把手伸出来,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细看之余,它又像一个贪玩的孩子刚从封闭的密室里面逃出来似的:一会儿坐在了屋檐上做的滑滑梯,一会儿又爬上了干枯的枝头……

细听之余,淅沥沥中好像还有“呼呼”的声音,是的,那是你的好伙伴——风。你俩总是一唱一和,有说有笑,那么的天衣无缝。

人们常说:“春雨带来了生机。但我觉得春雨是“第二手”,而那“第一手”正是冬雨。冬雨是无私的,它把大地唤醒,却悄悄地离去,让春雨去开发,去点缀!

这时,冬雨妹妹又不知在何时,悄悄地回去了!

比起冬天地雨,人们似乎更喜欢冬天的太阳。冬日的清晨,一缕缕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温暖就连火盆里的火炭也比不上!晒着太阳,最先暖和的是那颗冻僵了的心,心暖和了,全身也就暖和了!沐浴着阳光“温泉”。如果再看本自己最喜欢的书,那就再闲逸不过了!

故乡的冬天初三写景作文 第14篇

冬天嘛,可以放寒假,试问哪个学生甚至上班的大人不喜欢放假呀?这是我喜欢冬天的理由之一,虽然有点俗。

在冬天,乐山的景色其实很美的,因为乐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想到了希望,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的雨没有春天的雨那样珍贵,但也是非常难得的,试想:冬天的寒冷,让我们缩在被窝里,不敢钻出来,就算起床了,也还是想念被子里的温暖,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下点小雨会怎样呢?晶莹剔透的水珠一滴滴地亲吻着你的眼皮、脸颊、手背后,冰凉冰凉的,你会感到身上亿万个细胞都清醒了,这时候你会从心底的灵魂深处爱上这冬天的雨,给你深刻印象的冬雨。

风,在夏天的话,人们应该很欢喜,因为夏天的风带给人浸凉的感觉,而冬天的风,人们则没那么喜欢了,也许体质不好的话吹到身上很容易感冒,冬天的风大多是寒冷刺骨的寒风,可正是如此我才会喜欢它,因为正是风的刺骨,才会容易让人清醒和冷静,让内心浮燥的你平静下来,让你知道现在该干什么。

该死的冬天初三作文 第15篇

作文在整个语文卷面成绩中占的分数比重是最大的, 尤其是现在语文分数变为120 分, 作文就占去了50 分。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 一旦出现审错题、中心不明确等各种问题, 就会给学生中考的最终成绩带来很大影响。 在对近几年初三语文考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许多考生的作文属于问题作文。 在作文中常出现审题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问题。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学生中考带来影响, 还会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

1.中心不明确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与所要求的中心思想有所偏离, 比如最近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 原来春天在这里》 , 一部分学生直接描写春天的景色, 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写亲人对自己的爱, 这些学生的作文偏离了题旨。 也有些学生写一件事总爱从早上写到晚上, 抓不住详略, 一篇文章看下来不知道要重点表达的是什么。

2.缺乏真情实感

缺乏真情实感, 是山区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初三学生基本能完整地把事情叙述出来。 有的学生也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 但是语言过于干巴巴, 没有感染力, 有时一段作文中出现四五个因为、所以, 很难在作文中读出学生的情感以及作文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也有部分学生学着直抒胸臆, 总爱在结尾写上一句:××我爱你! 但是在前文中并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 整篇文章读下来不免有些空洞。

3.表达不准确

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当地口语词, 有部分学生竟用拼音来代替。 也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有位学生这样来表达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经常骂我:看电视骂, 吃饭时骂, 做作业时也骂, 感觉妈妈一点也不爱我, 但我爱我的妈妈。 作文中把妈妈对自己的情感表达错了。 这一类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 索然无味。

4.选材不够新颖

学生作文大部分的素材都是来自于自己简单的生活中。 调查发现学生最爱用的素材就是寒冷的冬天或下雨天亲人送自己去医院的场景、自己上山放牛、因看电视和家人发生冲突。 发现一位学生三次试卷上的作文都用了同一事例。

二、问题作文产生的原因

1.缺乏阅读能力

问题作文显露出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阅读能力明显不强, 阅读方向产生偏差导致所写作文脱离题意。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 除了来自学校的压力外, 还受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 使得他们无心力进行课外阅读, 而是埋头于课本、试卷。 而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没有这些保障, 那么阅读是无从谈起的。 许多学生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久而久之, 就会越来越丧失阅读兴趣。

2.字词积累欠缺

在阅卷工作中发现许多作文写作中常出现用词、 构句方面的语病, 是属于语言规范的问题, 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字词, 不能用正确的字词来表达自己所要叙述的东西。

3.写作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自己的情感, 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份苦差事, 从心底讨厌写作, 没有主动性, 没有从心里接受这一过程。

4.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 而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外加训练内容缺乏创新,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指导, 重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上的点拨, 对于作文内容却很少关注, 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三、针对问题作文的解决对策

1.加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有了对阅读的兴趣爱好, 才能发自内心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的阅读兴趣跟读书氛围环境有密切联系, 可以在班里挂上一些名言警句。 教师不时给学生推荐一些不同种类的好书籍, 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2.加强在课文教学中的作文引导

初中三年, 100 多篇课文中有许多篇都是引导学生写作的素材。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看到典型的课题, 可以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如《 喂———出来》 可以在上完课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文章;碰到典型的段落时, 可以穿插进行仿写训练, 如在《 背影》 中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当堂写一段印象最深刻画面的文字。 对于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句子, 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 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 让学生逐步掌握其诀窍, 如朱自清的《 春》中可以让学生借鉴某幅图描写其他三季的特点。

3.重视对学生写作前后的辅导

每次写作文之前, 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课前指导。 写人物, 要求学生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 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事, 要要求学生思考好缩写之事与要求是否相符, 注意详略要得当……每次写作之前, 都应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必要的材料, 这样, 学生胸中才有可倾吐的东西, 口中才有词语可表达。

写作之后要求学生再做修改, 教师引导学生修改的方向如中心是否明确, 语句是否通顺等, 修改之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修改, 最后教师再对这篇作文进行修改。

上一篇:黑骏马健身俱乐部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县图书馆XX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