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2024-07-26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精选6篇)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1篇

军队基层管理

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本学期开设的《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教员幽默风趣的谈吐、生动鲜活的例子和谆谆教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仅是我们这些“准军官”,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也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管理能力之争。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军事化管理以其高执行力著称,一直吸引着管理者的目光。军队所具有的优秀文化与作风,如执行文化、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以华为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其企业管理中的军事化特征。同时,军事化管理并不完全适合企业,企业管理者应灵活运用,适度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格、军事化管理、华为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统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在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中,如何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文化,吸收其精华,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尚待研究的新领域。军队管理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组织文化,它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思想建设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用于指导军人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目的。人民解放军的不断成长壮大,正是坚持用优秀的军队文化和作风武装的结果。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塑造起了优秀的军队管理文化并付诸于实践,时至今日,解放军管理文化仍然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军队与企业两种组织的比较入手,分析总结军事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军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与内容,以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企业管理中的军事化特征,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为其军事化管理产生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军事管理与军事化管理的特点。2.军事管理对企业的借鉴价值与内容。

3.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以及成功经验。

二、军事管理与军事化管理的特点。

军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对军事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军事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信息、时间、空间利用率,以最低消耗实现预定军事管理目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整个国家军事实力。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相通的地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思想管理、装备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计划管理等。

军队管理对企业有借鉴地方的是以下几个特点:

(一)严密的组织体制

军事管理拥有严密的组织体制,这是保障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军队系统结构之复杂超乎想象,但各个组织要素能够协调高效、军令畅通、行动一致,不能不说是组织严密的结果。

(二)完备的组织制度

军队制度的完备性恐怕没有组织能出其右。从复杂的政治工作制度、兵役制度、军事训练制度、装备研发与管理制度、保密制度、退役安置制度到简单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一日生活制度等等,军队制度的覆盖面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完备的制度让军队的管理工作变得制度化、程序化,一切只要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在解放军中,每年会有占全额80%左右的老兵退役与新兵入伍,但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并没有对军队管理造成明显的干扰,这背后就是制度的功劳。完备的制度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而降低了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管理能够长久有效。

(三)独具魅力的组织文化

毋庸置疑,军队文化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直有着某种特殊的吸引力。穿上一身橄榄绿,拥有一份军旅生涯是很多人曾经的梦想。这其中体现的就是军队文化的独特魅力。军队文化有一个关键的核心,那就是对宗旨、信仰的无比忠诚。在中国,身为军人就应该时刻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这从我军历次战斗及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大型活动中就能看出。

(四)强大的组织执行力

组织执行力是指组织能够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众所周知,强大的执行力是军队的典型特征之一。对军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这种执行力与精神信仰有关,与组织建设有关(譬如“支部建在连上”),与“军令如山”的权威性有关,与“令行禁止”的铁血纪律有关,还与军人很多已经内化的优秀品质有关。

三、军事管理对企业的借鉴价值与内容。

军事管理存在很多军事领域独有的内容,因此,企业实施军事化管理并不能完全照搬军队的管理方法,而是应借鉴对企业管理有实际价值的地方。归纳起来,军事管理中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供企业管理学习。

第一、企业应该学习军队建立明确的宗旨与目标。企业的发展中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鼓励自我变革,促进新陈代谢,就像华为那样始终保持在危机感中不断成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善于总结,正视挫折,不断提高,建立一支有文化,有纪律,有追求,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企业员工队伍,企业就会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最终成就一个强大的企业

第二、企业需要学习军队的执行方式。从执行力来看,由于不少企业的执行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执行力是团队事业的基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企业每一个员工所必须具有的,对命令的服从和任务的坚决完成应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坚定理念。

第三、企业可借鉴军队的文化建设。军队的文化建设无疑是很成功的,否则它就不能凝聚上百万人的力量,也无法催生出如此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军队的文化建设以政治导向为核心,重视对官兵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企业文化是确定企业价值导向,规范员工行为,凝聚人心,传导激励的关键要素。企业在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工作作风以及忠诚度的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向军队学习。

第四、企业应学习军队的团队建设。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解放军军官的带兵方式,关心员工的生活、学习与成长,让成员分享组织成长的果实,并与企业一起成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在合作、协调中成长,企业应倡导建立强化激励机制,让人人都追求先进,使立功者表扬。实现这个团队建设目标也正体现了军队文化中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特点。

第五、企业应学习军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军事领域的创新是走在整个社会前列的,很多高新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军事领域,而且有其很多独特之处,在激励上更是注重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效果。因此,军事领域的创新机制有很多内容也是值得企业去学习和借鉴的。

三、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以及成功经验。

(一)制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很多管理制度都有着军队的影子,也正是这些制度与流程的结合造就了华为的高效执行力。而且,华为对制度的坚持及执行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员工的打卡,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给你一个小时的冗余度,9点之前都行,但9点01分就算迟到。残酷的是,以结果为导向,不管中间过程。若完不成,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二)严格的纪律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对华为人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在《致新员工书》中任正非告诫新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摘录以下几条:

① 在业余时间,华为人不能进行唱KTV、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更严禁赌博。②(对干部的要求尤为严格)不能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

③ 鼓励干部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只能以个人的名义。任何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行为在公司都是禁止的。

(三)保密。

华为在对研发等人员的保密措施方面的做法与军队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上班时不能上互联网,不能在公司网上发送和接收与工作无关的私人邮件,公司网由信息安全部监控,收发邮件都可以看到。另外,电脑USB 口是被封死的,不可能把资料带走,也不允许共享任何可能泄密的文档,不允许存有任何与个人工作无关的软件。虽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对公司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危机文化。华为的危机文化源自任正非,他的很多文章中流露出无时不在的危机感。甚至将这种危机意识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第九十八条写到:高技术的刷新周期越来越短,所有高科技企业的前进路程充满了危机。华为公司由于成功,公司组织内部蕴含的危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我们应该看到,公司处于危机点时既面临危机又面临机遇。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企业越过陷阱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四、误区

军队与企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企业也不能照抄照搬军事化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军队是强调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体绝对服从于集体。但企业在管理中应注重在集体框架下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过于机械化的照搬对人的约束和服从会照成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军事化管理的精髓,在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发展统一到集体和团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上来。

五、小结

通过对军事管理特点与企业文化结合的分析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明军队文化引入企业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军队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导向是积极正面的。军队对企业有很多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企业也不能照抄照搬军事化管理的方方面面,应合理借鉴,适度汲取。最后再次感谢教员的精彩授课,为我们如何适应部队第一任职打下良好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2篇

摘要:“和”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基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企业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它强调要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身修养,并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提高员工凝聚力,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和”、文化、企业管理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乏精粹的管理思想。尤其是“和”的思想,已成为一种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当代企业管理工作。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入手,探寻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内涵

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将彼此不同的两个事物互称为“他”,所谓“以他平他”就是用与此事物不同的彼事物与此事物取得平衡协调,这样才能“生物”,才有生机,才能发展。所谓“以同裨同”就是将同一事物、因素、成分的简单重复、相加,这当然会导致“尽乃弃矣”,即千篇一律的悲剧。只有将金、木、水、火、土等各种有差异的事物相互融合,才能产生千姿百态的新事物。由此可见,“和”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性以及矛盾多样性的统一。《管子》中也对和合概念进行过表述,“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把民众的和合作为民众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学习和合,就是学习道德,民众只要能够和合,就能产生“莫之能伤”,即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伤害的巨大力量。“和”思想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那里得到最好的解读与完善。《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意思是,礼的作用,当以和谐为上。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就以它为最高准则。孔子在这里主张的“和”是和谐、和合的意思。他们把“和合”这一思想作为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他们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这一思想,无论是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他们所倡导的为政之道,还是他们所极力推崇的礼仪制度,都反①

②①②③ 方尔加,儒家思想演讲录,百家讲坛:2009年6月9日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③ 刘宗志,《论语解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映出儒家学者对“和”思想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可以说,“和”思想贯穿于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精神。分而论之,“和”,主要是指异质因素、事物的共处。这方面儒家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也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这里所讲的“和”是指矛盾双方经统一而达成的和谐,“同”是指否定矛盾的存在。就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讲究协调,但承认差异,并不随波逐流。“和而不同”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并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和”的结果是新质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此外,儒家从家庭亲情中引申并阐发人生的智慧:“仁者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告诉我们: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处事要谨慎并且讲求诚信,广泛地热爱周围的人。亲情之爱孕育着对他人的爱心,爱人之心就是爱亲之心的外延与扩张。一个人一旦离开了亲情之爱,“仁者爱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仁者爱人”是构建“和合”社会的道德原则,它带领着我们进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人际关系之中。“忠恕之道”有两种表述: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讲究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做;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与责任,并以自身的言行去影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合法与正当权益,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不应“逾矩”或推脱责任;即使无法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仁爱”、“忠孝”进一步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并构成“仁、义、礼、智、信”作为人的行为“五常”。其中除了上述的“仁”之外,“义”,是立世的根本,所谓“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义高于生命”;“信”是人与人关系中最至高无上的,孔子认为在国家管理的三件大事中,“足兵”、“足食”都可以去掉,唯有“信”不能去掉,“民无信而不立”。至于“礼”就是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有以这样的纲常为人与人的行为准则,才能达到“家天下”的“和合”境地。

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哲学思想,在沟通中表现为化解人际间的矛盾,铲除隔阂,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个和谐的状态,以至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境界。“和为贵”这三字表意通俗,内涵深刻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和高超的人生智慧。具体而言,“和”在协调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它的低层次作用,是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缓和紧张局面。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讼”是④

⑤④⑤ 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6

人际关系矛盾的激化,“无讼”是孔子的理想,目的是化解矛盾,缓和冲突,使人世间没有讼事与争端,这是“和”的表现和追求。“和”的高层次作用,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彼此的信任、理解和沟通,同心同德,协作共赢。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是“人和”的最高境界表现。“和为贵”作为人际沟通的基本准则,倡导的是一种团结的精神,合作的精神,是一种和谐的人生观、价值观、整体观、大局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人为善,并宣扬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每一人必须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一种和顺的态度,用一种和理的方法,达到一种和睦的境界。人人须以这种态度为贵,以这种方法为贵,以这种境界为贵。唯有和,才能为自身创造一个更适应于发展的空间,才能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古语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家是社会的最小组织,也唯有家和,社会这个大家庭才能和。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社会成员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在这种心情指导下,开展为社会服务的事业。

“和”是处理事物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和”文化。这种“和”文化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的底蕴。⑥

二、“和”文化构筑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

(一)“和”文化对企业中个体修养的影响

儒家提倡的修身养道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三个方法重要,也很有效:

方法一:自我忏悔、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当与别人发生矛盾、纠纷和隔阂时,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要自我批评。当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时,不许指责客观,永远指责主观。

方法二:知行合一。要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既要注重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应注重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和体会出来的学问,即学问必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同自身为人处世相结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学问。

方法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以伟大的精神,全力以赴。由此可见,儒家“和合”思想对个体精神的关注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价值的。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思想、学识、能力,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等等要有情形的认识,这样才能获得自控能力,提出恰当的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遇到矛盾,能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矛盾就容易化解,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员工要成才,就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踏实,而不是好高骛远,一步登天。

(二)“和”文化对企业中人际沟通的影响

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来看,在儒家“和”的思想海洋中,“仁者爱人”是“和”的道德原则,“忠恕之道”是“和”的具体途径,“和而不同”是“和”的存在形态,三者⑥ 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基于“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机器人”,而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社会人”。企业家要善于把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满足企业员工的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变成具体的目标,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上下同欲者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大团队的管理,运用适当的激励措施,使管理者在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要让他人得到提升,这样的团队才能在对内合作与对外竞争中发挥最大效益。

首先,要能够协调公司各部门和人员的组织关系,做到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和谐统一,对于高层管理者可以偏重于道德约束,对于基层人员可以偏重于行为。其次,人力资源工作也是一个决策性的服务工作,它的职责是为企业挖掘优秀员工,不仅要知人善用,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点,将其用在最合适的岗位,更要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为企业创造积极向上、团结敬业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要不但是最好的聆听者和艺术的沟通者,还是严谨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工作者要比其他员工有更强的自律和自省意识,用更加严格和苛刻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既不能脱离员工,以管理阶层自居,也不可以成为员工的附庸,无原则地附和与迁就。此外,人力资源工作者手中掌握着公司的诸多内部信息,公司的重大决定也是先于实施前知道。因此,还一定要严守公司秘密,不可随便传播公司未公布的任何信息。

(三)“和”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方尔加教授曾经说: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管理,管理的重心在于管人,管人的精髓在于管心,管心的精髓在于共同认可的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儒家文化是管心的文化,儒家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文化。

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的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14条原则,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之灵魂核心。但通览“14条”不难发现,管理原则作为管理目的载体,往往是缺乏底气的一厢愿望而已。究其因,正如法约尔在“14条”后所留的注解所言,“这些原则不是刻板不变的,也不应盲目地到处套用。关键问题在于‘原则是灵活的’,‘在于懂得如何使用’,‘因为管理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法约尔对于管理原则的正确理解,他甚至自我感觉,管理原则之于管理活动本身、管理最终目的而言是乏力的,他甚至隐约感触到:只有智慧、经验、判断和尺度才是把握管理的命门。而这种“智慧、经验、判断和尺度”的问题,正是管理学所缺失的企业文化理论之灵魂核心。

方尔加教授曾经着重提出现代企业要重视无形的文化资产,他认为,儒家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打造文化,“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儒家更注重无形。现在有的企业也在搞企业文化,但不见成效,失误就在于只注重有形。⑦⑦ 方尔加教授讲儒家文化,价值中国网:2008年9月:

“文化场”是人的“潜意识”,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人的社会群体的“潜意识”;这种群体的“潜意识”就会形成一种地域性的风气、气氛和氛围;很多人和群体的大道理都明白清楚的很,但是由于“文化场”作用,就会让这个群体中的人感觉如果不那样做就感觉不对,这种氛围就是“文化场”的作用。

打造企业文化,也是对于无形“文化场”的营造和思想渗透,企业家要注意对员工的“潜意识”的影响。领导通过文化通过思想去影响各级员工和下级领导干部,让他们在思想领会后,再去解决一线的实际问题。只有把企业文化发展到较健康成熟的时期,物质和制度才能渗透精神,企业管理才会和谐高效。

企业文化理论主张,管理活动是一个目的的过程行为,而维系这一“目的过程”完美演绎的是核心价值观,而且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既是管理的目的,也是管理目的最终得以实现的原动力。

三、“和”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和,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辩证法。儒家之和,不是盲目附和,不是不分是非的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

这方面的典范是日本,日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但日本企业家深谙刚柔相济的道理。他们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体贴员工的生活。如记住员工的生日,关心他们的婚丧嫁娶,促进他们成长和人格完善。这种抚慰不仅针对员工本人,有时还惠及员工的家属,使家属也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此外,日本大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福利制,让员工享受尽可能多的福利和服务,使其感受到企业家庭所给予的温情和照顾。

“和”的思想,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天人调谐”,即人与大自然要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和睦相处,乐群贵和。相互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合群济众,即鼓励个人的追求与创造,要提倡把个人的目标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经济活动上,则强调和气生财,买卖双方要相互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互惠互利为目的,互不欺诈、谋取双赢。生意中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要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句话,“和”的思想,是发展之道,处世之道,也是经商发财之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思想,愈来愈显出它高超的智慧光芒。如2002年,济南玫德铸造公司遭到美国两家公司的倾销起诉,提出要征收倾销税,税率高达34.8%—148.3%。公司董事长孔祥存一方面组织人员精心准备,积极应诉,一方面又思考破解贸易壁垒之策,通过分析,他认识到“商战中,敌人和朋友都是暂时的,只有企业利益是长久的”,意识到“聪明的商人应该善于化敌为友”。经过努力,在企业取得胜诉的基础上,孔祥存向美国同行发出了不计前嫌,相互合作,谋求双赢的信息。由于双方有利益共同点,遂签署了相互撤诉、各类产品生产合作的协议书。采取这一措施,不但使玫德铸造

公司打破了美国同行的贸易保护措施,有了向世界顶级同行学习的机会,而且每年有几亿元的国外订单接踵而来。虽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该公司仍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创利税

4.55亿元,其中利润3.05亿元。

这充分说明,儒家“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思想在现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必将更加放射出东方思想的光辉。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必然要与其他企业发生横向关系,而儒家的“和谐”与“乐群贵和”的思想,有利于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各环节的关系,有利于协调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有利于统筹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而劳企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将能够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⑧

四、“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英国企业家皮京顿说:“在一个企业中如何创造合作亲善的关系,这便是管理者的最大责任。”

(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和”是组织管理的最佳境界。“以和处之,则情相合;以礼待之,则分相安”。“以和处”、“以礼待”就是说,儒家要求管理者在与人交往中不但要以诚信待人,而且行为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它要求管理者把“和”的思想纳入到管理当中去,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平和、宽容、顺从、团结、信赖等特征。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在组织结构中,“人和”解决得好,就能提高生产力,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解决不好,人际关系复杂,甚至钩心斗角,相互拆台,必然事倍功半。和谐的气氛能够引导员工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并且有效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的产生,减少人际摩擦和组织内耗,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仁慈领导的思想根源,在于儒家文化的“仁”。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世界各大文化、宗教中都有相似表述,被公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黄金律”。仁慈领导从“仁”字出发,对下属个人的福祉做个别的、长久而全面的关心,可以换来下属的感恩图报,无疑有利于上下级和谐氛围的营造。而“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又正是工作满意感的决定变量,工作场所的人际和谐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高水准生产率的必要条件,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对“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给予高度评价:“在雇主和工人之间应该经常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他们以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就有大大增加的充分余地,制造商的利润也会大大增加”。

(二)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⑧ MBA工商管理案例800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应该更加注重人治,是一种理情兼顾的精神。如果一个企业只把员工当做被管理者来看待,而不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各级员工之间的关系,该企业就容易出现人的异化。上下级发生冲突时,如果管理者以高风亮节使下属心悦诚服,下属就会自觉将自身行为纳入管理者所期望的轨道,从而与上司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1、儒家的“和”是有原则的“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子路》),这里的“和”指协调、和谐,而“同”是指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善于与人和睦相处、协调各种关系的,但并不是意味着盲目附和、盲目苟同。管理者在履行其职责时,难免要对一些人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其所做决策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期望,这样就会在组织中产生矛盾。此时,管理者应坚持维护制度的权威,实施符合大局的决策,要做好协调工作,让更多的组织成员全面了解管理者行为的依据和目的,同时对利益受损者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认同。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及时消除,实现组织的协调运行。

2、儒家主张以“和”为主,以竞争为辅的原则

在和与争的关系上,儒家认为和是目的,竞争是手段,争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取得“和”,竞争并不排斥人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内部的人和是绝对没有竞争优势的。对外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内部的人和。再有,“和为贵”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沟通,同时也适应于组织与组织的沟通,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当代竞争也要求“和”,要合作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学习,争取双赢,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通过和谐竞争,为社会创造价值。儒家之“和”表现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一是用来协调管理者与普通人的关系,达到二者的团结;二是用来协调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取得二者之间的和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和文化是发展的文化,它承继着中国古代文明,又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它来自于古代先哲的思想,又吸收了现代文明的成果;它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在服务现代经济中接受新的检验,并从中丰富发展自己,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和文化是和谐的文化。在中西文明对撞中,它与西方文明和谐共存,对当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杨伯峻译注:《论语》[M].中华书局:1980(1)

[2]伍玉林,赵金楼,李健.“和合”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3]顾纪忠.“和为贵”的沟通理念与现代管理[J].南通大学学报:2008(3)

[4]郭晓薇.儒家文化中的领导方式与上下级人际和谐[J].行政发展:2007(12)

[5]彼得·德鲁克.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样译.械工业出版社:2005(1)

专利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3篇

一、专利的概念

1. 专利的概念。

专利是指某项技术在谋取专利权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简称专利, 例如:专利权的范围、专利权的归属、专利权的技术内容、专利状态和法律状况等信息。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 经依法审查合格后, 向专利申请人授予地在一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是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专利说明书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用的技术信息和稳定的专利信息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 可以了解某一专利技术发展水平的现状和技术热点等信息, 及时掌握企业界在争夺产品或技术的专利权和占领市场、战胜对手的意图和策略。

2. 专利的类型。

根据保护对象及特性的不同, 在不同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分类, 在我国专利一般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 (1) 发明专利:包括对产品、方法或其他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为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取得专利的发明又分为方法发明和产品发明两大类。 (2)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构造、形状或者其二者结合所提出的比较实用的新技术方案, 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手续比较简便, 不需经过实质审查, 费用较低, 所以, 关于电器、日用品等方面的有具体形状的产品的小发明, 比较适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二、为什么要申请专利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申请专利呢?申请专利有哪些好处呢?专利最重要的一个性质是独占性, 正因为这个特性, 所以专利才能成为各个企业的主导竞争力。如果仅仅只有科技成果, 企业就很难打败对手, 有效地保护自己, 防止被模仿, 只有专利才可以, 只有专利才真正具有这个特殊的能力。因此只有申请专利, 给予科技成果应有的法律保护, 使其变成发明人的个人权利, 才能防止其他人或单位随意使用, 起到占据、垄断市场的作用, 更有利于参与经济竞争。例如:贵阳一家企业与一外企谈判合作时, 企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厂里拿出二十几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状给外国人看, 其中包括一项一等奖。但外国人看不懂, 人家认为技术的好坏不该国家说了算, 而应该由企业、市场说了算。于是, 他们就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签发的专利授权证书拿出来一堆, 外国人看了立刻肃然起敬, 谈判很成功。大家试想一下, 如果中国的四大发明当时向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申请了专利, 现在又会是个什么景象呢?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企业、国家中比比皆是, 这就是要告诫我们, 只有给我们的技术、科技成果申请了专利, 才对我们更加有利。

三、企业专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大多数企业拼命申请专利, 但真正获得专利权的却很少,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专利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部分人对专利知识仍十分匮乏, 对专利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保护发明的意识。二是认为技术及装备改进必须在试验成功后才能申请专利。其实申请专利时并不要求此发明是已经试验成功了的与技术有关的发明, 只要是解决技术问题一种构思或者是一种方案, 且在工业上具有应用的可能性, 都可以申请专利。三是认为技术只有达到一定深度和高度后才能申请专利, 其实只要对一些技术成果的方案作一些转化和完善, 就可以申请专利。

2. 对专利知识方面的了解偏少。

现在企业的人们对专利的了解是少之又少, 专利知识匮乏, 大多数人不知道申请专利的益处, 更不要说如何写说明书及专利申请流程等。

3. 专利的宣传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在专利方面发展得比较晚, 所以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企业方面, 宣传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仅是国家、企业的原因, 还与我国的国情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能把专利的知识像商品一样, 通过各种渠道 (如广告、宣传标语等) 大力宣传, 那么它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四、专利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专利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 从专利视角出发, 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 对其所涉及领域进行深入的技术挖掘。

1. 专利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 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环节:利用专利文献跟踪某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对其进行技术预测, 不仅要进行文献的大量收集、分析工作, 在客观条件上还要有一定的保证, 尤其在人员、资金等方面。专利工作部门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为企业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为谋求最大效益而发挥参谋作用, 这也是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基础。 (2) 在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环节:充分利用专利的实践性和地域性, 小的专利可以无常利用, 有效的专利可以借鉴。 (3) 在技术更新、改造等环节:技术创新、改造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可扩大思路, 借鉴他人的技术构思、方案等, 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的问题, 不仅可以促进新发明产生, 还有利于采用新技术, 避免侵权。 (4) 在技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 国际上公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体现了专利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5) 在与同行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环节:任何企业要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 应该进行充分的专利检索, 否则, 产品进入市场之后, 一旦遭遇同行中关于专利侵权的诉讼, 蒙受损失的是我们自己的企业。 (6) 在技术人才引进环节: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 作为专利权的发明人, 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革新能力和知识水平, 因而运用专利文献就是企业发现和挖掘创新人才资源的最佳途径。 (7) 失效专利的利用价值:专利制度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 由此产生的失效专利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 有极大的可利用价值, 若企业对这些失效专利加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对资源进行再利用, 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时间和经费, 同时还可为企业节约巨大专利转让费。

2. 专利在企业专利工作的意义:

专利权作为一种商品化的权力, 一种市场竞争手段, 如果得到妥善有效的利用, 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科学地进行企业专利工作, 对于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更好地占领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专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期内的合法的垄断权利。正因为此, 这使得企业在与同行竞争的时候, 具有普通产品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 (2)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 一个企业在技术上没有先进的地方, 没有特别之处, 要想取得专利权是根本不可能的。 (3) 提升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 专利权可以对企业的形象起到提升和维护的作用。优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1) 任何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 确保自身生产等的安全性, 防止别人拿专利反过来告我们侵权, 就必须及时地为自己的创造发明申请专利。 (2) 现在国家对专利的申请持鼓励支持的态度, 有一定的扶持政策 (如政府颁布的专利奖励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 , 会给予一些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帮助。 (3) 专利权受到国家专利法的保护, 如果没有经专利权发明者的同意, 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没有权力使用。 (4) 如果我们不及时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专利申请, 别人就会乘机把你的劳动成果提出专利申请, 篡夺版权。反过来向法院告你侵犯专利权。

五、总结

总体来看, 我国各个企业的专利达到了一定水平, 专利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一定程度上, 能起到占据和垄断市场的作用, 但是, 我国企业在专利制度在我国企业中还是没有得到重视和很好的利用, 在个人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在提高核心竞争力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刚刚起步, 都还没有完全的发挥专利的作用, 专利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发挥空间。我们必须认识到专利既可用作盾, 保护自己的技术;也可用作矛, 击败对手的侵权行为。它不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 对技术、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个人的利益方面也是无可估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专利的宣传, 对其知识方面的了解,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把更大的利益带给我们。

摘要:本文介绍了专利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宝贵价值, 就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呼吁企业重视专利, 实施专利战略, 提高保护企业无形产权的意识, 进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专利信息分析,企业专利,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刘振刚.企业专利信息利用[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2007.

[2]黄勤南.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 2000.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4篇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建立传统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会计教育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二十多年來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

一、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因素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

在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工具,要向各种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与灵魂。围绕这一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工作经历了电算化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过程,但这时主要是以代替手工核算和减轻财务人员重复劳动为目标,让会计人员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此时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单向的传输模式,没有或很少考虑到信息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显得效率低下,对外披露的信息常常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变化,许多公开发布的信息同现实情况相比已大不相同了。因此,如果会计不能实现信息化,仅停留在减轻内部工作强度、满足内部财务管理的层次上,即使实现了财务部门内的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在信息时代中的信息孤岛,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滞后、成本过高、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能顺畅地与外部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模式,要求做到资源高度共享,任何潜在的信息使用者都能方便地获取相关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历史前进的迫切需要。

四、网络技术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信息化、计算机资源共享等的迫切需求积极推动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它经历了由小型计算机互联形成的网络到全球网络互联(Intemet)的发展阶段,网络的硬件与软件已发展得非常稳定与成熟,无论是几个人组成的工作组还是大到全球范围的互联网,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信息传输或资源共享。既可以组建实际的局域网,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搭建本单位的虚拟网。会计信息化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实时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将会计核算资料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存储与应用,建立起满足现代管理要求的、开放的、高度共享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五、会计信息化是增强财务透明度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目前仍较严重,它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产权制度不清、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但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对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信息化可以作为一种从手段上进行防范的工具,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强制性信息发布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定期公布有关数据,使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动态地获取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会计信息之外的信息,实现会计监督的群众性与广泛性。单位内外各个部门都可根据授权通过网络访问相关信息,或自由组合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增强自我判断的能力,不仅能提高财务透明度,还能促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

总之,会计信息化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整,使数据处理工具和信息载体发生了巨大变革,它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对会计方法、会计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黑龙江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投资者如何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J].财政金融,2003(14)总第818:24.

[2]张荣兰.浅析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J].山东经济,2002(1):80.

[3]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佟雪莹.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J].煤炭技术,2002(1):62.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5篇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中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甄别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杜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尤其是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管理思想

1.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要求。3.法家思想

法家继承、改造并发挥了道家的管理谋略,主张法、术、势融为一体,以法教民,以势牧民,以术察奸。法家的主张最能表现出我国的管理与世界各国管理的共性,它所提倡的严格管理、要有规矩和尺度等等做法无不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张有着共通之处。4.兵家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的“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近年来,《孙子兵法》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于 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意义已为国内外的众多企业所认同,企业竞争战略本身即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家思想也给企业管理以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做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百姓的需求愿望。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可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人为中心,把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不断发展。2.中庸之道与和谐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即是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基础标准。3.以“礼”服人与管理控制

礼,通“理”,不单指礼仪,还指规范规则。中国古代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要制定一套严密的法规制度,但法家的思想毕竟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因此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制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该软硬结合,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此建立适合本企业具体背景的文化体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1.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2.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3.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4.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6篇

专业: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 XXX

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

摘要:当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信息化的脚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它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心由之路,其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经历了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这三个时代变革后,当前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未来将是科学智力与信息时代。因此,与信息相关的学科也有着无限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领域,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和管理。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计划决策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它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以制定出行动方案予以应对。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多方面快速地为计划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一是促使计划数据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及存取。二是其拥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能反映管理经营活动的成效、彼此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是科学预测、制定计划的前提。三是促进预测的准确性。科学的预测是计划的基础,而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的预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通过吸取准确的数据,从而选择适当的策略,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基础。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但使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上下层之间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而且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它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由于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使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达到“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三、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领导职能的发挥

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多媒体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利用,可以使企业通过声音、图象和文字来近地或远程控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从而减少产品的不良率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运行其上的应用系统,可以高效地、便捷地、经济地管理跨地域的分公司。公司总经理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快速对外地分公司下达指令和及时了解分公司当天的运营情况。总公司能更加容易控制分

1公司的业务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领导的职能。

四、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五、管理信息系统在海尔的运用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海尔集团正在飞速发展,逐步走出国门,创建出中国的世界品牌。

2、海尔的信息化

海尔集团一直重视信息化工作,1992年海尔集团成立时,就确定由直属于集团公司的规划发展中心兼管全集团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成立了海尔集团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各类信息,兼管信息化的建设。1996年,海尔建立了集团网站;1998年在空调事业部实施ERP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2000年,成立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开通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网站开通运行;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海尔集团的飞速发展,与其各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典型,海尔拥有非常现代的仓库,整个仓库有计算机管理,货物自动存取。进出货采用激光引导的无人运货车,上卸货用的是自动码垛机器人,该系统使得海尔的物流效率是其他同规模仓库的5倍。同时,海尔的采购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在产品开发中,海尔的计算机网络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海尔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网络联合接力设计,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达到全国前列。

海尔信息化过程重要的环节是现代化物流的实现。在该过程中,海尔选择了SAP公司的ERP系统和BBP系统,即原料网上采购系统。在经过对海尔近期的企业运行数据的大量收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SAP与海尔找到了存在的最大瓶颈,即企业内部的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的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仓库管理)模块的硬件实施。由于海尔物流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完善,构建和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

2益: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资金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了12天以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使得海尔充满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是以最快的的速度去接近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要求,而信息化恰恰就是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信息化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快地受到客户的欢迎,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全球化,从而打造出国际品牌。无疑,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海尔只是走出信息化成功的第一步,只有不断实现信息化的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成功中立足。我们应该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从海尔的成功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和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否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企业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管理者,我们肩负着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此,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社会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解方程题下一篇:捐书策划案简单参考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