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

2024-07-24

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精选8篇)

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 第1篇

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建议

清河区工商联

(2008年10月10日)

“楼宇经济”是近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租售、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如金融业、咨询业、服务外包企业、高科技孵化企业等,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经济增长点,以体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实践证明,发展“楼宇经济”是加速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近日,我们组织对市区“楼宇经济”进行深入调研,发现淮安市区发展“楼宇经济”具有诸多优势和可行性特征,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今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一些建议。

一、淮安市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淮安市通过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针对商贸型、服务型、流通型企业对商务楼宇需求较大的实际,未来几年,通过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在淮海中心商业区和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可增加1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仅清河区就有淮汽大厦、乐园大厦、天山大厦、曙光大厦、联通大厦等11座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12.69万平方米,吸纳入驻企业227户,平均入驻率达90%,去年,入驻企业共纳税2778.99万元。中鑫商务广场、新华 1

书城等楼宇今年内可投入使用,其中,中金商务广场即按照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设计,总建筑面积6.88万平方米,其中建有661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一二层为商业用房,有120个独立商铺,三到五层为经济型酒店,六到十五层为商务办公用房。目前已有富士康培训中心、莫泰168经济型酒店、如家等200余户总部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签订了入驻合同,预计年纳税将达1000万元以上。“一幢楼宇胜似一条街”、“一幢楼宇强于一个工业小区”,“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效益,已在清河区得到充分体现。

淮安市区的楼宇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楼宇总量较小。目前市区现有的商务楼宇数量少,高层楼宇、专业楼宇偏少、楼宇规模偏小、引进企业亦偏小,地点分散,远不能满足商务服务业发展需求,楼宇经济总体呈现出板块性弱、环境品质差、入住率低、税收产出少的特点。

二是产业层次较低。连片开发的商务楼不多,只有乐园大厦、联通大厦等少数几家有一定的楼宇经济雏形,但也存在配套设施落后(如电梯运行缓慢、停车泊位紧缺等)等问题,城市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以及智能建筑式高档写字楼的发展均处于较低层次水平。

三是服务有待提高。各部门尚未真正形成服务楼宇经济发展的合力。在整合辖区资源、培育特色楼宇、协调各方关系、鼓励楼宇招商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扶持鼓励政策,特别是市建设、规划、房管、国土、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互沟通和交流不够明显,还没有建立起为楼宇经济服务的相关制度。

四是专业人才紧缺。突出表现在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不足。

W

二、发展楼宇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可行性特征

淮安市已经具备发展楼宇经济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淮安城市处在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连接线上,也是江苏“四沿”工业布局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优势,京沪高速、同三高速、宁连公路、新长铁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航空港也正在建设,苏北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显现。绝佳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淮安市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周边地区制造业加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框架初显。大型商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城市服务业即将进入加速期,为发展楼宇经济创造了市场需求。

三是城市基础条件良好。近年来,淮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资本、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逐渐汇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四城同创”成绩斐然,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这些都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是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淮安市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聚集,年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近3万人,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与其周边地区落差较大,形成了企业商务成本和制造成本的“洼地效应”。

.三、有关建议

结合淮安市区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议未来几年楼宇经济的发展需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好区域规划。(1)完善三大商圈。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商务基础,加快建设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楚州商贸区三大商圈,加快构筑区位良好、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的区域性综合贸易商务区。(2)做好特色街区。要按照产业特色,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努力形成一批电子信息楼宇、餐饮楼宇、商务休闲楼宇。围绕乐园商业步行街、淮海花园休闲街等现有特色商业街及市里正重点打造的富士康数码城,全力做好特色街区的培育、规划、管理和运营,使之成为淮安市区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

二是要明晰发展路径。(1)紧扣重点地段、城市主干道相交的节点及交通便利的城市出口,突出城市标志性建筑类商务楼的开发建设。(2)通过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拆低建高,加快商务楼宇开发和升级改造步伐。重点利用好越河小区拆迁、人民剧场开发等地块旧城改造的机会,着力规划建设好几幢档次高、管理好的商务楼宇。(3)在清河新区高规格、高标准地新建一批高档次的商务楼宇,为总部企业的入驻搭建载体。

三要明确主攻方向。(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物,现代服务业则是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内容。市区发展“楼宇经济”应把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2)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以服

务外包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服务外包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印度、新加坡等都是先从一般的软件服务外包和低端商业流程外包做起,待积累足够的发展经验和人才后,再往高端服务产业链发展,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应该抢抓机遇,积极引导,科学布局,以“楼宇经济”为载体,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四要落实工作责任。(1)成立楼宇经济发展领导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从各单位抽调,设为市政府专职办事机构,全面负责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规划、协调、组织和管理。(2)明确部门职责,尽快制定全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实施意见,全力做好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状况的定期分析、重大楼宇招商项目、问题会办等重点工作。逐步形成房管、国土、建设、规划、税务、工商等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机制,在优惠地价优先供地、合理布局快速办理、减免配套费、项目融资等方面确保让商务楼宇开发商得到实惠。(3)强化责任考核。将楼宇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招商引资考核的总体目标中,着力增强和引导各街道、招商职能部门发展楼宇经济的责任心和积极性。(4)出台扶持政策。尽快制定鼓励商务楼宇开发、商务楼宇招商和物业企业、入驻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做到以政策吸引人。在此基础上,市区还要尽快建立商务楼宇信息平台建设,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区商务楼宇建设和运营情况。

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 第2篇

近年来,我镇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基本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第一,三产业良性发展的合理结构模式。其中,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2003年全镇开发房产土地总面积1650亩,实现基建总投资9.8亿元,销售产值22亿元,销售税收1.5亿元。在良好的发展形势中,我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洞察到其中存在的隐忧。我镇镇土地总面积是2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产开发的不断升温,单纯的通过土地批租的发展模式势必会面临发展空间日益变小、发展难度日益变大的问题。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如何使土地的使用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高回报就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思考的重点所在。

一、居安思危看长远,扩宽思路求发展。

区委杨书记在指导我镇发展时提到“抓住轻轨9号线契机,发展楼宇经济”,这更加强了我镇引入新的土地发展观的决心和信心。

所谓“楼宇经济”是一种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招商引资,可以建商场、办公司、搞研发或创办现代服务机构,从而引进税源,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据统计,一幢高级商务商贸楼里所创造的效益与城郊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等。

“楼宇经济”这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无疑正是我镇发展所需要的。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回报率,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土地回报,而且有利于城市化转型、合理的城镇规划和我镇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这种好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哪?

我镇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分析,并与有关专家商讨后认为: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是今后我镇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我镇镇要以发展楼宇经济为抓手,积聚发展要素,整合区域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加快构筑我镇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发挥政策和区域优势,把商务楼宇和我镇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地,努力创造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就业、政府得税收、环境得改善的多赢局面。

二、合理规划谋全局,大胆实践拓空间。

我镇将“楼宇经济”开发分成三大块: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和商业楼宇经济。

第一,我镇工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其中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了积极效应,工业发展实现了建设、结构、效益的统一。在过去我镇镇实施标准厂房三年贴息、补贴资金10%的基础上,2003年我镇镇党委、政府又迈出大步,以政府参与投资50%的方式投资2亿元建造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通过招商逐步回笼资金,以此来全力促进标准厂房的建造,全镇累计标准厂房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的厂房租赁收入可突破1亿元。同时,镇党委、政府果断地作出了对历年一层陈旧厂房翻建为三层标准厂房工程补贴资金10%的决定,在兴联和朱龙两个村拆除了总面积数超过1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将其全都改建为三层以上的标准新厂房。此举大大地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效益,到去年底,全镇村级实现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使我镇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昂首阔步地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久富经济开发区是以重点引进和扶持实体型、科技型、规模型私营企业,注重引导商贸型企业向实体型发展的特色私营经济园区。2004年我镇计划投资3亿元在久富经济开发区内,计划建造高标准、高档次的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全力发展工业楼宇经济。与标准厂房相配套今年我镇还要在园区内投资5000万元进行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工业是龙头,工业楼宇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我镇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楼宇经济同样也为土地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长期性的经济回报,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房地产楼宇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要继续合理开发利用。今年以轻轨9号线我镇站为核心的北部房产区建设将全面展开,前期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工程进行了实质性的启动。以旧城改造为抓手,不断提升第三产业,镇区内三盛房产、豫园二期、银佳房产、明珠苑三期将开发建设。此外,抓住上海市民青睐我镇房产的机遇,多层次高标准建造不同档次的房产以满足需要,2004年争取开发面积在去年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40万平方米,达到120万平方米。

第三,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与前两者密切相关的。遵循整体开发、全面推进的原则,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于两者的必要的配套建设。我镇镇现在面临这老城区改造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建设14-18层住宅、宾馆、我镇娱乐城,并要加快对我镇医院大楼的建设,使大配套逐步齐全。轻轨9号线我镇站附近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在进行中,我镇轻轨车站、新加坡维新广场、台湾城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蓝图上两幢30层的高楼直耸入云、气势磅礴,这将成为我镇发展楼宇经济的标志性建筑。对北部房产区水道的疏通、桥梁的扩建、道路的修筑等配套工程建设也将有序展开。

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 第3篇

一、楼宇经济是高产出经济

南京新街口街道占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如今却矗立起60余幢商务商贸楼。地铁大厦、汇杰广场、新世界中心、德基大厦、长发科技、长江贸易大楼等一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优越的地理条件吸引了数千家中外企业落户,企业入驻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我们在调研中感悟到,新街口街道选择发展楼宇经济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是楼宇经济是释放土地潜能的产业。新街口地区土地发展程度比较高,待开发利用的空地已经很少,而且地价高昂,寸土寸金。楼宇经济所依托的商务写字楼可以实现在高价位上的土地再开发,通过产业置换、建筑置换、拆旧建新、拆低建高获取增值。从入住企业的角度看,楼宇中的公司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财富效应显著,一座占10亩左右的普通写字楼中的公司年收入可以过500万元。因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新街口街道占地面积仅是玄武区的三十分之一,地方税收则达到全区的四分之一。

二是楼宇经济是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从配套服务的角度看,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天然伴侣,楼宇经济也是南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的天然伴侣,没有楼宇经济提供的现代服务,制造业的发展会遇到很大的供应瓶颈。楼宇内的总公司不仅服务玄武区、南京市,有的具有数千公里的辐射半径,达到全国各地。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投资的加快,相应的对楼宇经济的需求也表现出了旺盛的势头。

三是楼宇经济是创造更多收益的产业。在楼宇内,所承载的产业主要包括金融、物流、软件、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及著名企业的各级总部和高端机构。从本质上讲,“楼宇经济”也是一种知识经济,相应地也会带来更多的产出效益和税收收入。如新街口长发大厦内的长江发展有限公司、汇杰广场内的神州数码、德基广场购物中心、百老汇商业设施租赁公司今年分别实现营业税410万、220万、210万、205万元;只占地铁大厦一层楼,以杀毒软件开发为主的趋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去年上交营业税421万元,今年已实现营业税980万元。

四是楼宇经济是依附周边环境发展的产业。楼宇经济如“舟”,经济发展似“水”。楼宇经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据统计,2007年新街口街道地方税收达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其中,楼宇经济的税收占有四成,比去年同期增长31%。我们在调研中感悟到,新街口街道楼宇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南京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周边制造业快速崛起的良好态势,也折射出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反过来说,抓住楼宇经济的发展就是抓住了主城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对推动整个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加强楼宇经济税收征管的实践

楼宇经济具有隐蔽性大、流动性大、交叉征管情况多等特点。因此,税务部门应努力探索对楼宇经济的税收征管,必须由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由局部思维向整体思维转变,由粗放式征管向精细化征管转变。南京地税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调研先行,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结合税户核查工作,对一个个楼宇逐层逐户调查摸底,从物业产权人入手,对其自用或出租情况细致排查,一楼一档,按楼层顺序编排,着手摸清楼宇内税户的数量、规模、属性等,为税收征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管理到位,确保税款足额征收。根据楼宇内企业租赁关系复杂、流动性大、异地注册公司多等特点,他们加大征管力度,对一般纳税户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进行动态管理;对纳税大户,则实行专人负责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疑问户,做到经常分析比照,采取纳税评估或组织核查等手段,防止税款流失。由于管理到位,地铁大厦、汇杰广场、德基广场、德基大厦、置地广场2007年实现地方税收均过千万元。

三是密切配合,开展护税协税工作。该局在税收征管中主动与国税、街道、工商、公安、物业等部门配合,建立按时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分享,并及时协调解决楼宇内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地护税协税工作不仅确保楼宇企业及时足额地交纳税款,而且及时有效地为这些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服务,推动楼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新街口街道地域内十多家新楼盘封顶或相继封顶,楼宇经济带来的税源增长将会越来越好,对税收征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税收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一,发挥税收培育楼宇经济的导向作用。目前楼宇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税务部门应该尽快适应这一新情况,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作用,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挥其培育市场的导向作用,确保楼宇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楼宇经济实际上是现代服务业的载体。税务部门应对市场急需、社会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要大力支持;对重复发展、市场过剩、效益低下、无发展前途的项目,税收政策上要从严,进而用税收的奖励或限制政策对市场调控,使楼宇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要将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楼宇经济上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更多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入驻南京,较好地发挥税收培育市场的导向作用。

第二,发挥税收服务经济的先行作用。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作为税务部门一方面要抓好办税服务厅这一载体,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程序、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针对楼宇内纳税人具有变化大、节奏快、对税收政策比较陌生的特点,作为税务部门要全方位的关心、照顾、扶持他们,为楼宇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各种快速便捷的服务,主动到现场办公,及时帮助纳税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应与各级政府、街道密切配合,改善营商环境,多层次与楼宇业主进行合作,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发展税收促产增收的扶持作用。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税务部门的积极扶持,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税务部门依靠促产周转金、减税、免税等方法开展促产增收工作,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新的征管模式下,以前的促产手段已不适应征管改革的要求,那么要不要做好促产增收工作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决定了税务部门不仅仅是组织收入,还要不断地涵养税源,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促产增收的光荣传统不应丢。我们要针对南京楼宇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税务部门联系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通过信息促产、管理促产、智力促产等手段,由过去的资金型促产向智能型促产转变。如:建议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致力于实现楼宇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展开宣传推介,深化楼宇经济概念,不断提升写字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运作特色楼宇,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等。如临近珠江路一条街的楼宇应形成IT产业的聚集地,提升集团竞争力。

楼宇经济与城市发展 第4篇

拥有2400多年滇中文化史的昆明,是一个历史底蕴浓郁的古城。沧海桑田,三山一水环绕的昆明城,已有1240年的建城史,拆与建的更迭,每天都在上演。爆破声中,陈旧的建筑应声倒地。然而,不久的将来更新、更高、更美的楼宇在原地拔起,诉说着另一个时代里它的故事。

纵观如今的昆明,低矮的平房形单影只,钢筋混泥土铸就的身姿随处可见,一幢高楼就是一个磁场,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流动,形成的“财富效应”席卷昆明城市经济与生活。由此可见,楼宇经济带来的城市的改变。商务、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在这里都能得到一一满足,享受的同时不得不让人感叹城市变迁之快。

昆明广场以269米的高度,拔高了昆明城市主干道北京路的天际线;南亚之门333米,要造就昆明新地标建筑;而成功落地昆明原市政府旧址的恒隆广场,则以338米的高度再次刷新昆明城市的建筑新高度。上扬的数据高度不在于数值表面的大小,更在于其本身所诉说着的昆明城市发展新高度。

楼宇的艺术还在于对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不仅追求功能的拓展,更追求服务的延伸。于是,滇南边陲的云南,仲量联行进来了,世邦魏理仕进驻了,戴德梁行也来了,落地本土的万科物业、中航物业,土生土长的银海物业、俊发物业……纷纷在昆明掀起品质服务的大旗,物业品质“国际化”升级,生活品质“尊贵”般飞跃。

没错,楼宇经济玩的就是高端!

然而,高度就能很好的诠释我们生活并游离其中的城市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气的汇集,造就了城市的商机,形成了城市的商脉。正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上海的陆家嘴,有的不仅仅是高度,更多的是以它为原点辐射开来的城市的宽度。白塔路商圈、小花园商圈、小西门商圈、正义路商圈、北辰财富中心商圈……在延展了昆明城市发展宽度的同时,也凸显了昆明城市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一个城市商业中心独领风骚的年代已成为过去式,需要更多的副城市商业中心托起散落的经济,填补城市经济版图残缺的空白。昆明城宽了,胖了,也丰满了。

昆明33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依然紧锣密鼓、方兴未艾,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比比皆是。幸福昆明下一站的幸福,是否就在拐角处?未知中我们满含期待。

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调查报告 第5篇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楼宇经济不但可以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同时可以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市的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背景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经济以其产业上的聚集性和财富上的高效性,已成为现代商贸发展的新风尚和现代都市的“掘金地”。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楼宇经济将有助于我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与发达的制造业相适应、与日益活跃的商贸活动相呼应、与拓展现代服务业相吻合的楼宇经济,我市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

二、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少产业支撑。由于我市经济规模偏小,特别是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企业更少,因此,大规模的营销服务企业,中介公司,研发中心难以落户我市,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对楼宇的需求不旺,楼宇经济发 展内在动力不足。

2、商务档次不高。目前,城区众多的商务楼宇中,大多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楼宇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多连基本的停车场都不完备,只有**、**少数楼宇各项指标比较符合标准。

3、企业规模偏小。就调查摸底的情况看,企业的规模偏小,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4家,其中就有6家是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内的就有102家,其中有40户广告装饰旅游服务业,IT行业13户。

4、管理相对混乱。城区现有的13栋楼宇内除**、**是纯粹的商务楼宇外,其余楼宇均存在办公与居住、商务与居住混杂等问题,难以发挥以商务、商贸为主的楼宇功能。

5、租金价格差大。据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大厦的月平均租金为25元/平米,物业管理费约1.5元/平米,外经贸大厦的月平均租金为15元/平米,物业管理费约1元/平米,其它的商务楼宇租金更低,价格悬殊太大,其结果是降低了商务楼宇的服务水准,严重阻滞楼宇经济的发展。

6、发展认识不足。目前社会各阶层对楼宇经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概念模糊,观念滞后,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区内各街道都有数量不等的高楼大厦,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引导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开发利用方面仍各街道和各楼宇开发商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利合作关系,造成部分楼宇空置的局 面。

三、发展楼宇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加快形成楼宇经济发展思路与框架。根据我市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结合重点板块产业发展特点和城市建设实际,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协调发展现代物流、广告中介、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序推进楼宇建设改造,加快搭建楼宇经济发展平台。

引导推进商务楼宇建设。在积极推进商品住宅类房地产发展的同时,加大城市经营力度,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在规划区内投资建设商务楼宇。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建设一批设施齐全、风格鲜明、档次较高的智能化楼宇;另一方面,要加强商务楼宇周边环境的改造建设,完善停车场、通讯等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培育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实现楼宇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运作特色楼宇。加强商务楼宇招商。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理念新的房产开发 公司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档次商务楼宇。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商务区。

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加大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广告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我市,并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产业企业群,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逐步形成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楼、科研楼、中介楼等特色商务写字楼。

加大传统服务业招商。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决定着一个区域是否能集聚更多的人气、财气,要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楼宇经济相结合,加大对外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娱乐城和商业中心,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楼宇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第6篇

2013年5月30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上

区商务局局长 董德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近两年来,我区按照“三大板块”战略要求,在东部板块以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为中心,以商务楼宇经济发展为载体,积极推进转调创步伐,合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为建设“实力东港、幸福东港、美丽东港”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全区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4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68%,服务业提供税收2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

一、总体情况

(一)楼宇项目发展势头强劲,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经初步梳理,目前,全区重点在建楼宇经济项目共有22个,总建筑面积729.4万平米,总投资220.8亿元。新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遍地开花,华润凯旋门二期、温州城二期、金阳农贸城、京泰万荣城等7个楼宇新项目开工建设,总建设面积56万平米,总投资40.5亿元。17个续建项目加速推进,180米的“日照第一高”天德海景城项目已完成30层建设,投资3亿元的海洋财富中心已封顶,日照国贸中心项目“七一”之前能完成28层建设,华夏银行项目即将营业,预计续建项目上半年能完成建设350万平米,投资110.5亿元。洽谈项目进展顺利,钢铁 1 大厦、资润大厦等7个在谈项目已签订协议,预计总投资23亿元,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2个项目正在洽谈推进,计划建筑面积168万平米,总投资56亿元。

(二)楼宇项目集聚效应突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据不完成统计,目前,我区已建成楼宇项目43个,总建筑面积达210万平米,入驻客户近1000户,实现税收2.9亿元,占服务业税收的14.5%,到2016年,楼宇经济提供税收将服务业收入的50%以上,楼宇经济将成为我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区绿色GDP和财源建设的支柱产业。秦楼街道、石臼街道楼宇经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秦楼街道已建成的14个楼宇项目400余家企业,实现税收1.3亿元,石臼街道的中盛商务港一座商务楼宇实现的产值达3.2亿元,税收3000万元,日照街道已投入使用的9座商务楼宇,入住业户700余家,年实现地方税收1500余万元,占日照街道财政总收入的10%以上。

(三)以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为中心的商务新格局逐渐形成。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是东部板块建设的中心和龙头,按照“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集聚区”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思路,坚持以点带面,点线联动,在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及周边逐渐形成了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的商务新格局。在中心商务区,以华润城市综合体为中心,沿济南路、烟台路、淄博路、泰安路,以城市综合体、金融证券、商务办公、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为主体,建设了华夏银行、日照银行、交通银行、2 兴业银行,新玛特购物中心、银座商城,形成了休闲购物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在临港商务区,以中盛国际商务港为中心,沿北京路、上海路、绿舟路,以总部经济、临港物流、商务办公、高档餐饮服务等服务产业为主体,建设了蓝天国贸中心、海纳大厦、日照国际商贸中心、兴业〃蔚蓝海岸等楼宇项目,形成了滨海旅游中心,临港商务中心、临港物流中心。

二、主要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发展楼宇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是我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实力东港、幸福东港、美丽东港”具有重要意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战略地位,主要领导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并在多次会议上着重强调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对发展楼宇经济、推进科学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认识空前一致。区政府成立了东部板块建设服务领导小组,编制了城市中心商业网点规划,各部门、单位、镇街道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主动作为,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楼宇经济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科学、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健全完善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楼宇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千分绩效考核,激发了发展楼宇经济的责任感、压力感、紧迫感。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了《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东部板块内开发建设的商务楼宇投资开发主体、招商主体、入驻楼宇企业、物业管理等“建、招、用、管”四个层面全过程进行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从1万元到上 3 百万元,区财政设立区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用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并在招商引资中对三产服务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给予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楼宇经济企业来我区投资。

三是强化措施,加大服务力度。一方面,实行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将重点楼宇项目纳入全区大项目库,年初,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区级大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和《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计划》,一个楼宇项目明确一名区级责任领导、主要责任部门、具体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整体目标及完成时限,将项目推进计划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开展了大项目建设“集中攻坚月”活动,凝聚力量,全力推进项目进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区政府成立了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服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推进东部板块楼宇经济项目。区政府分管领导亲历亲为,到项目一线现场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立足本职工作,找准服务东部板块发展的着力点,制定服务措施,开通项目办理绿色通道,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各相关街道全力投入,争相发挥主力军作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社区抢抓旧城改造契机,参与楼宇经济建设,形成了加快东部板块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是加大对外推介,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楼宇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创新楼宇经济招商机制,拓宽招商渠道,将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突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专业招商和定向招商。加强项目对外推介,根据楼宇特色,4 通过整体包装策划,编印楼宇经济招商手册,借助各类招商平台,提高商务楼宇对外知名度。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楼宇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内外大的经济形势影响,部分客商投资收紧放缓,资金到位缓慢,甚至个别意向项目如名嘉广场、尚城花园项目等项目方撤出投资;二是我区楼宇经济起步较晚,档次较低,缺乏拉动力强的楼宇大项目,楼宇品牌有待于进一步培育,价值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伸。三是由于我区的特殊区位,很多项目都是由市里直接推动,对个别项目办理手续在区一级一路绿灯,在市一级设卡中梗太多,造成项目推进进展缓慢。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楼宇项目招引力度。充分发挥东部板块的临海、临港优势和人流密集、商业氛围浓厚等条件,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优惠政策,增强对入驻企业的吸引力,变“引凤入巢”为“引凤筑巢”,大胆吸引高端地产和优势资本参与商务区开发建设,形成借力发展、融合发展的态势。借助省市区搭建的招商平台,突出总部经济、金融经济、商务楼宇、现代物流等产业,聚力招引一批“高、大、新、特”的服务业项目。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大企业集团设立销售、结算、研发及营运中心,培育一批税收过千万元的现代楼宇,真正让东部板块这块黄金之地“遍地生金”。

二是合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借势借力、招大引强的思路,认真研究市里制定的城建规划,加强与市城投公司等建设单位的对接沟通,进一步细化完善商务区的发展布局、功能定位、设施分布和业态培植。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地产和优势资本参与商务区开发建设,形成借力发展、融合发展的态势。在中心商务区,主要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重点发展综合体、金融证券、商务办公、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华润综合体等14个过亿元的楼宇建设,提升改造现有楼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档次,优化载体,提升城市品味。在临港商务区,以中盛国际商务港为中心,侧重发展临港物流、企业总部、信息服务等为重点的新型港口服务业。重点推动临港商务区完成土地腾空、土地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争取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60层高的C座双子楼、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天力大厦开工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的10座商务楼宇规划;同时,抓好海滨四路以西区域“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商务区发展空间。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学习借鉴各地楼宇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并完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好我区出台的《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鼓励商贸楼宇发展的综合性、立体化政策体系。强化中心商务区和临港商务区建设服务领导小组的职能,转变思路,强化措施,凝心聚力,主动出击,对拆迁 6 腾地、项目办理、招商推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提升服务于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引商、服务安商、服务留商”的理念,协助入驻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申报、资质提升、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亲商、爱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根据区里实施的大项目建设“集中攻坚月”活动要求,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领导、一抓到底”一线工作机制,加大项目调度推进力度,做好调查、分析、汇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合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中心商务区内有两个以上主题楼宇项目破土动工;天德海景城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康年华酒店项目上半年完成装修全面营业;日照国贸中心项目“七一”前完成工程主体施工;临港商务区完成土地腾空等工作,争取60层高的商务大厦开工建设。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三个东港”建设目标,保持“与时间赛跑、与机遇赛跑、与挑战赛跑”的工作状态,以更加饱满奋发的激情、争创一流的锐气、扎实有效的措施,自我加压、竭尽所能,全面做好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区实现两个翻番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切实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东部板块”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如下政策。

一、适用范围

(一)辖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单幢经营面积5000㎡以上、符合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且在属地纳税的商务楼宇(宾馆、酒店、商场、公寓等除外),重点扶持建设总部式、主题式楼宇和创业大厦(以下简称商务楼宇)。

总部式楼宇是指企业总部、地域总部及营销结算中心等机构相对聚集的商务楼宇;主题式楼宇是指同类或关联产业项目占入驻企业总数70%以上的商务楼宇;创业大厦是指为鼓励全民创业由区政府命名,用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商务楼宇。

(二)新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总部、现代服务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投资、担保、理财等金融服务企业;会展、广告、会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以及其它新兴服务业企业)、高新技术(IT通讯、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高新科技企业;信息网络、产品设计、软件研发、影视动漫、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知识型、创意型企业)等产业项目。

二、扶持政策

(一)对商务楼宇投资开发主体的扶持

1.对新建、改建商务楼宇的投资开发主体,楼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后按该项目上缴建筑营业税区级留成部分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自楼宇运营之日起,连续3年按整幢楼宇入驻企业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给予奖励。

2.对聘请、委托国家二级资质以上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商务楼宇,给予投资开发主体或经营主体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对商务楼宇招商主体的扶持

3.对整幢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经营面积达到总面积70%以上,两年内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仅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不含其它税种,下同)分别达到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上的商务楼宇,分别按其第一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15%给予招商主体一次性奖励。

4.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的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的地域总部及其分支机构,按其第一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20%给予招商主体一次性奖励。

(三)对入驻楼宇项目的扶持政策

5.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的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的地域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实际缴纳税金区级留成部分100万元(不含房地产税收)以上(五年内从实际达到年份起享受奖励),从申报纳税之日起五年内,前两年按其当年形成区级留成部分的 9 50%给予扶持,后三年按其当年形成区级留成部分的25%给予扶持。

6.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且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超过100万元的产业项目,如购买所入驻楼宇经营场所,按其第一(实际经营)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30%给予购房补贴。

7.对新引进入驻商务楼宇经营且年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超过50万元的产业项目,连续三年按其上缴税金区级留成部分的10%给予奖励,已享受购房补贴的第一年不再奖励。

上述产业项目是指除房地产、建筑企业以外,在东港区注册纳税的企业。凡享受上述政策的,不重复享受区级其它相关优惠政策。

(四)对工作机构的扶持政策

8.各镇、街道要按要求成立楼宇工作机构,健全服务机制,及时准确提供楼宇信息,工作成效显著的,每个楼宇工作机构给予1-3万元工作经费;对荣获国家、省、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荣誉称号的,分别给予楼宇物业管理企业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各镇、街道对支持开展工作的物业管理公司可给予一定奖励。

(五)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重点商务楼宇项目和新入驻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扶持。

三、资金来源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以上奖励资金由受益主体予以承担。区级财政按上GDP万分之一的比例设立区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用于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四、审核、兑现程序

(一)实行商务楼宇财政扶持政策申报制度。按照“确认、集中兑现”的原则,每年初由符合上述扶持政策条件的商务楼宇(包括总部式、主题式楼宇和创业大厦的投资开发主体、招商主体、楼宇经营主体和经营期一年以上的入驻楼宇企业),准备上一会计的相关资料,填报“楼宇经济政策扶持项目申报表”,由所在街道或部门汇总后,报区商务局初审。

(二)初审后,由区政府分管区长召集区财政、商务部门对镇街道或部门提报的扶持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形成政策兑现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兑现。凡欠缴土地出让金和税金的企业,待缴齐欠缴资金后再予以奖励。

(三)凡区政府确认的商务楼宇均为全区性招商载体,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引进的楼宇产业项目,须重点向商务楼宇推介,促其聚集发展。

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由区财政局、商务局负责解释。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7篇

楼宇经济是我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按照“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依托我区特有的人文社科、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做优做精“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楼宇经济高端区的打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退三进”、腾笼换凤、“三改一拆”等工作,楼宇资源在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城西等区域不断扩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广告设计、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在楼宇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据统计,我区现有上规模(即总面积≧8000平方米或楼宇税收≧1000万元)的商务楼宇近百幢,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6000余家。在去年成功打造12幢亿元楼,40幢千万元楼宇的基础上,今年再接再厉,1-8月已打造亿元楼9幢,千万元楼35幢。

(二)特色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黄龙国际商圈集聚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业企业,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集聚了IT业和贸易业企业,创新创意产业在之江、城西、三墩等区域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产业特色楼宇集群和“中介服务楼”、“计量检测楼”、“文创产业楼”等专业特色楼宇。1-8月,全区45幢重点监控楼宇区内企业贡献税收35.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6亿元,税收属地率达92%,平方税收2502元,特别是世贸中心以5.35亿元的税收贡献成为我区第一幢“5亿元”楼宇,平方税收达到18759元。

(三)优势与品牌不断显现。随着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加快,优势产业深度集聚,我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休闲旅游胜地以及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地,为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推动了楼宇经济不断迈向高端化。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审批服务进楼宇”等特色工作,以欧美中心为代表的“党建为核心、经济为主体、服务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楼宇集群管理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我区楼宇经济的优势与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在省市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之江文创园、莲花商圈、西溪湿地影视等品牌也在进一步打响,今年,我区有12幢楼宇被评为市50佳商务楼宇,楼宇培育和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潜力与后劲不断增强。依托黄龙国际商圈的辐射带动,以及文教商圈、城西商圈的日趋成熟,楼宇招商呈现良好势头,同时,三墩区块、蒋村新区、之江地区、西溪谷等区域新建在建楼宇项目储备充足,现有在建楼宇项目48个,预计年度可投入使用的楼宇16个,招商面积达70万方。加上现有的存量、空闲资源,我区楼宇可招商面积达到160余万方。

(五)服务与扶持不断优化。区级层面制定了楼宇经济“十二五”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了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十进黄龙”、“三退三进”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大协税护税和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楼宇经济快速集聚发展。各镇街也不断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楼宇经济协作招商、联动管理、考核奖惩、激励扶持等政策,探索楼宇社区、一站式代理代办、地毯式楼宇排摸、网格化服务、“九员”服务进楼宇等举措,不断做大做优楼宇经济。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在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扩张。一是主城区的楼宇资源日益稀缺。我区各镇街、园区虽然都有楼宇资源,但总体上呈现出“中心贫、周边富”的格局。特别是主城区的部分老街道,楼宇资源日益贫乏。如北山街道楼宇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楼居多,基本无纯商业楼宇且无可开发资源,该街道的楼宇入住率已达到97%以上,可用于招商的楼宇面积仅3000余平方米。西溪街道13幢重点楼宇的入住率在95%以上,部分楼宇甚至达到100%,空余资源越来越少。二是区域环境制约城郊楼宇资源的利用。虽然三墩、转塘、蒋村等区块拥有不少楼宇项目,如三墩投入使用的楼宇有12个,在建楼宇10个,规划楼宇23个,但受到地域环境、道路设施、人口集聚以及公建配套等影响,入驻楼宇的企业以低、小、散居多,楼宇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转塘、蒋村等区域的楼宇也存在类似情况。三是商业楼宇的可控性较低。我区的商业楼宇业主大多为市场主体,政府实际掌握的资源十分稀少,对楼宇招商的控制力较低。商业楼宇项目主体或业主追求租金利益与政府需要高成长性企业、属地企业的税收收入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重租轻税”的逐利本能,使之在“租金”与“闲置”的天平中选择前者,进而影响到入驻楼宇企业的税收属地率和贡献率、产业导向以及经济业态。

(二)竞争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发展。一是周边城区的政策优势较为明显。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城市功能布局等原因,周边余杭区的海创园、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江干的钱江新城以及拱墅、滨江等区域在税负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优势明显,再加上土地供应和楼宇资源充足、租金差异等优势,给我区楼宇招商带来强劲压力。另外,位于我区核心商圈的11.44平方公里高新江北区块,滨江区在不需承担大量社会管理事务,并且能在科技扶持、房租补贴上给予更大优惠的基础上,与我区竞争企业落户,优势显而易见。而我区现有的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在扶持重点、形式以及支持力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流动门槛更低。如工商部门出台的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废除了工业性企业设立和变更时必须当地政府批准、企业外迁时必须当地政府或者部门同意等规定,使得企业流动的约束力更小。有的企业为达到外迁的目的,甚至采用了直接注销企业名称的办法,使得设置企业外迁的“拦水坝”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三是楼宇资源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尚待加强,协税护税责任共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管理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提质。一是产业特色还不够鲜明。目前,很多楼宇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特色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单幢楼宇中进出口、货运代理、设计、广告、建筑等多种行业、产业、业态无序分布,同业企业数超七成的楼宇寥寥无几。另外,还有不少楼宇项目属于商务办公和单身公寓并存,且单身公寓的面积至少占楼宇总面积的30%以上,也使得这部分楼宇失去了建设特色楼宇的基础。二是品牌品质还不够响亮。我区的黄龙国际商圈虽然经过几年来的潜心打造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度和影响力,但商圈楼宇中总部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重不高,企业总体档次不高,而且黄龙商圈外围的道路、停车泊位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流量需求,周边生活配套和环境也有许多提升空间,与国际商圈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商圈在品牌知名度、产业特色以及楼宇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也有待提高。另外,我区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楼宇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管理模式上还需进一步改善,部分楼宇的电梯等候时间较长、餐饮服务欠缺、停车泊位紧张、物管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三是楼宇管理还不够精细。虽然各镇街都想方设法建立了一系列楼宇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大了楼宇排摸力度,完善了楼宇的基础信息台账,对楼宇入驻企业信息、收税情况、归属地、楼宇空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但从区级层面来看,全区的楼宇经济信息平台还未建立,招商落户、企业外迁、楼宇资源使用、空置情况等信息未实现对接共享,楼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精楼宇经济的品牌。一是要明确目标定位。要坚持以五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目标不动摇,着力在培育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形成重点楼宇、一般楼宇和特色楼宇三级楼宇发展梯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承接更多的空间资源和集聚优势。二是要强化规划引导。要坚持高品质规划,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加强对楼宇项目在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引导,合理搭配不同类型、功能楼宇的比例,同时要加快公建设施的建设以及餐饮、消费等商业商务配套的完善,形成更多的高品质楼宇经济发展载体。三是要注重对外宣传。要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品牌和商誉,突出对政策、楼宇、入驻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楼宇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公众和商家了解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和决心;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让我区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影响;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的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四是形成工作合力。要全面整合各镇街、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平方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做足楼宇资源的增量。一是新增楼宇要快建优用。对48个在建楼宇项目要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盯目标、盯进度、盯节点、盯成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入、早见效。二是现有楼宇要提档升级。要以“三退三进”、“三改一拆”为契机,大力推进现有楼宇、老旧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要扎实推进古荡科技园区、骆家庄工业园区、西斗门等地块的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楼宇增量空间,为楼宇经济打造新增长极。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三是社会楼宇要整合利用。要切实加强与社会楼宇业主的密切联系,跟踪项目建设进程和楼宇招商情况,充分挖掘,为我所用。要主动排摸主城区高校、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争取有所突破。要充分整合全区的楼宇资源,加大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

(三)做强楼宇经济的特色。一是要注重特色产业的招引。要注重发挥信息、资源、项目、成果“四共享”及区、部门、镇街“三联动”机制,坚持量质并举、资税并重的思路,充分结合楼宇的产业定位和业态布局,择优招引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不断提升招商绩效,提高楼宇的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二是注重特色楼宇的培育。要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等特色楼宇。要加大“腾笼换凤”、“三退三进”工作力度,通过产业选择和引优汰劣,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突出上下游企业和同类企业的集聚,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的品牌。三是注重特色商圈的打造。要坚持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思路,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高校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黄龙国际商圈为核心的高端楼宇商圈,以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为核心的电商、信息产业集群,以西溪谷-西溪湿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圈,以美院象山校区为核心的创意设计产业圈,以浙大紫金港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圈,促进楼宇与商业商务的融合互动,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和商圈。要全面提升黄龙国际商圈的功能品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推介,引导国内外优质物业公司实施管理,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完善商业商务区步行系统,深化企业对口服务,进一步吸引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企业集聚,实现黄龙国际商圈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 第8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在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相当控制力的城市才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上海已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创新更加活跃、生态环境更加友好、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市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对于上海这座正在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面对这场前所未见的、新的社会经济革命,应该如何选择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呢?笔者认为应该选取既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又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的产业作为未来引领上海市产业升级的产业(见图1)。

一、楼宇经济是具有都市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两重属性的产业

上海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产业非常多,有些产业本来就应该大力发展,如金融、贸易,但是根据我们研究,楼宇经济既具有都市型产业属性又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是上海目前发展空间大、速度快,能迅速做大、做强,并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产业。

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且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具体表现为:首先,从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信息、交通、产业条件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由大都市诱发的,最大受惠于大都市的产业;其次,从气候、水、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市型产业是水消耗少、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是最小受制于大都市的产业;再次,都市型产业都是可聚集的,并且是高度聚集下土地稀缺性的产业;最后,都市型产业的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最高,且产品的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端技术和智力成果集中的部门,其生产过程需要高度的投资和创新,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将相当比率的资源分配给研究和发展,并提供高附加值的财富。知识密集型产业涉及知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产业,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等特性。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在楼宇内从事企业活动的产业。楼宇经济具有知识含量多、创新能力强、地均产出和楼均产出非常高、产品附加值大等特性,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幢高级商务楼里众多公司所产生的效益与城乡结合部7.8平方公里内的经济效益相等。

二、上海市楼宇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其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京津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我们对东京、纽约和长三角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之间目前经济总量的比例为3:2:1,如按中国经济现在的发展态势,在2012年左右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会超过纽约和东京两大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 上海作为未来“世界第一圈”的核心,应充分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集聚和组织引导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具有高聚集度和高辐射力属性的楼宇经济,其发展要求和动力显得更加迫切了。

上海目前有高层建筑近3 000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200余幢。在都心的静安、卢湾、黄埔和浦东陆家嘴功能区60平方公里内,楼宇经济是各区税收的主要来源,如在静安区7.62平方公里土地上,2005年税收超过1亿元的楼宇有11幢,50幢重点楼宇创造的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52.6%,其中恒隆广场、中华企业大厦、中信泰富广场的税收分别达到5.6亿元、4.3亿元和3.5亿元,而到了2007年,仅恒隆广场一幢楼的税收就超过12亿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倍多。以金茂大厦一幢楼宇为例,其3层到50层的写字楼被誉为“垂直的金融街”,这儿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中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跨国集团地区总部,其中包括荷兰银行、康柏中国投资、道琼斯办事处等几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出租率超过90%;53层到87层则是金贸大厦主营业务的另一个板块——超五星级的金茂君悦大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有555间客房,每年营业收入数亿元,在上海同行中遥遥领先;在金茂大厦“楼宇经济”中,还有一个最耀眼的“旅游效益”,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之一的金茂88层观光厅,每年收入几亿元,是申城旅游的热点。因此,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楼宇经济就显得非常有发展前途。

三、上海市楼宇经济中比较有发展空间的是总部楼、众师楼和知识传媒楼三种形式

总部楼里主要是跨国公司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大中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等,从事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企业活动,以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式的“总部”位于大都市的商务楼宇中。仅2006年,上海市新批“总部经济”外资企业76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20家、外资研发中心26家。目前上海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央企总部和100多家央企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总部楼带来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中华企业大厦的欧莱雅和恒隆广场的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创造的税收分别为2.9亿元和1.5亿元,虹桥临空商务区里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利税便过亿元,入驻恒隆广场的企业在2007年前8个月创造税收突破7亿元。据不完全估计,到2010年,在沪安营扎寨的外企总部将达到61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80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

众师楼里主要包括设计师、理财师、会计师、税务师、咨询师、医疗保健师、律师等,从事专业科技服务,一般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并经过专门培训,为各种产业、企业或个人家庭提供专门的服务。以律师为例,通过与国际大都市纽约相比,我们发现律师业在上海发展非常滞后,律师尤其是涉外律师会出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占据到咨询业的半壁江山。在纽约, 2004年有8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创造GDP达156亿美元,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为70亿美元,而纽约市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2.7万人,从业人员的总收入仅有51.2亿美元;在上海,2003年有1万人从事律师服务业,营业收入仅有20亿元,创造GDP不到10亿元,随着长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圈”,律师服务业创造的GDP一定会超过100亿元,这隐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知识传媒楼里主要是出版印刷业、传媒广告业、创意产业等,其中,出版印刷业包括出版业、新闻业、印刷业、制版业、制本业、印刷品加工业、与印刷相关的服务业;传媒广告业包括影视产业,录音产业,音乐出版业,图书、报刊出版业,软件产业,剧院,广告,以及无线电、电视和电缆播放业;创意产业包括动漫、影视、网游、工业设计、会展等。以出版印刷业为例,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在企业数,从业人数、生产品出厂额、附加值额的等方面,东京的出版印刷业均占首位:出版印刷业的企业数为6 455家,占东京工业企业总数的23.8%;出版印刷业的从业人数为152 013人,占东京工业总从业人数的29.0%;出版印刷业的生产品出厂额为50 46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生产出厂额的30.5%;出版印刷业的附加值额为27 090亿日元,占东京工业总附加价值额的38.5%。目前上海市仅印刷业一项的产值就接近300亿元,如果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20%之间的话,到2010年就会达到500-550亿元,GDP将达到140亿元左右,但与日本东京相比有较大差距,这表明其在GDP、就业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上海市楼宇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聚集度不高

上海市楼宇经济聚集但聚集度不高。我们根据2006年11月出版的上海市第一次普查数据,计算出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区位熵基本大于1,但是除了1.7平方公里小陆家嘴的金融业具有特色且高度聚集外,上海市都心服务业的区位熵没有一个超过5,这表明上海市都心产业的聚集度不高。以金融业的区位熵为例,在静安、黄浦、卢湾和浦东新区都排在前一二位,但仅有4.937、4.598、3.578、3.203,而纽约市曼哈顿华尔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聚集了几十家世界级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百家跨国巨头总部,这表明金融业在都心产业规模和层次不够突出,产业聚集但是聚集度不高。

对照纽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我们发现纽约市831平方公里,都心是曼哈顿,面积60余平方公里,如果除去黑人居住区,面积仅有40余平方公里,解决了纽约60%以上的就业;巴黎市106平方公里,都心包括一区、二区、八区、九区,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2001年的就业人数就达44万,浓缩了巴黎市30%的就业;东京土地面积为2 187平方公里,都心包括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面积只有42平方公里,到2000年都心就聚集了25%的就业。以东京出版印刷业为例,2001年在都心和副都心10个区,出版印刷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数占了东京总数的68.5%,从业人数占整个东京的78.0%,出厂额占整个东京的85.8%。从中可以看出,楼宇经济是聚集经济,楼宇经济的力量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它聚集了都市甚至包括周边区域绝大多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有着巨大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上海市楼宇经济出现聚集但非高度聚集的情形,这是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上海市楼宇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是上海市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楼宇经济对自身及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影响而诱导大都市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培植和发扬都市经济活力和吸引力,楼宇经济规划和布局应从都市经济或周边区域的整体入手。

二是上海市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产业集群道路。由于竞争环境具有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出于协调、沟通和信息跟踪反馈的需要,企业会在空间上形成高度聚集以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上海市发展楼宇经济时应该使其成为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下高度聚集的“发展极”。“强心”是大都市产业聚集的重中之重,都心强大完全依赖于楼宇经济的强大。强大的都心会发生连锁效应,首先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外来人口涌入,这就扩大了对开发地方产品和发展服务业的需求;其次由于新工业的配置,地方的熟练工人会增加,在培训工人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将得到升级和发展,从而吸引新的企业入驻;再次由于产业的联动效应,与其垂直相关的产业也会吸引而至;最后由于基础设施和地方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外部效果将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工业。

四是上海市发展楼宇经济时应该勇于打破“集群锁定现象”。集群锁定有功能性锁定和认知性锁定两类,上海正在着力打造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需要完善的具有国际化特征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但是曾经成功的发展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会作为制约因素限制集群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上海市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楼宇经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本土国际型楼宇经济企业。

参考文献

[1]Fujita,M.,Krugman,P.,Venables,A.J.The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9:14-15.

[2]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Economics ofCompetition[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77-90.

[3]吴艳,高汝熹,陈跃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及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1):162-165.

[4]上海总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8-01-10.

[5]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10.

上一篇:那条我记忆深处的长廊作文下一篇:2022教师中考祝福语霸气简短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