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4-06-01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精选8篇)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1篇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首位,这个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备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系统掌握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及专业领导者。毕业生主要从事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设计、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从事建筑、规划、景园等领域的相关工作。目前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仅有少数的几所高校,毕业生可以进入文管局工作,薪酬是相当可观的,其毕业生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是最高的。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2位,该专业应该算是一门艺术学科,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对美学的培养和熏陶,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发展,使它同其他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其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其毕业生多在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可以得到不错的薪酬。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3位,该专业主要学习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生能够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及相关方面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桥梁建设的不断升温,该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持续走高的倾向。

水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4位,就象在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指数中分析的一样,水利建设高潮的出现,改变了几年前水利行业的就业难问题,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一般水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需求供求比例一般为1:5左右,以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3年前是以施工单位为就业主体,而近两年则是以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这说明未来的水利事业正在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道路,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如此好的就业形势,该专业毕的业生在第1年工作中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薪酬不是难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5位,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普遍很低,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拆房建绿”是一种基本途径。为了提高绿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该地域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开发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得到很好验证。“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实施“城市化、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等战略,浅层地下空间将会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首先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并逐步西移。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由于地铁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的相继建成,在大型地铁换乘枢纽地区,随着地铁车站及相邻设施的大型化深层化 综合化、复杂化趋势,势必促进地下空间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尤其在地下勘察技术规划设计技术工程建设技术(新工法、新机械、新材料)、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灾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引进 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成熟科技,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是一条多快好省的优选道路。地下空间功能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商业、文化、休闲、停车、防灾等,届时,两条地铁线、两个地铁站将把地下城和其他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预测分析,今后30~5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鼎盛时期,在大城市中心区的基本建设模式是“地铁+轻轨”。由于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带动了沿线地域的城市更新改造,与此同时,尤其是地铁站域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必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与城市建设整合、高效、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必然会需求大量的此类专业的人才,因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1年的薪酬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城市规划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6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在人们日渐认识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最大的体现,特别是对于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城市居民,对其居住的城市提供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师来满足这些要求,可见,此类专业的人才也是社会很需要的,城市规划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7位,该专业向学生传授智能化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估计、经济技术分析和管理的一系列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制定建筑设备长期和年度规划的能力、智能化楼宇系统新建和改建工程的方案、设计、系统集成、系统调试和项目管理能力、智能化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保障、建筑和区域的能源供应及建筑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和分析能力。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等技术工作。由于智能建筑出现时间较短,所以人才十分难觅,特别是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最棘手的问题。而最理想的情况是从事智能建筑的人才要懂得电子、通讯和建筑三方面专业知识,但从目前情况看,从业人员能掌握其中两项的就相当稀缺。所以,既懂工程设计,又懂施工方案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势必相当不错。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第1年就能得到相当不错的薪酬。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8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这行目前来看就业形式比较不错,主要是从事的人不多,再加上整个建筑行业普遍偏暴利,所以该专业毕业生第1年薪资往往会很高。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9位,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多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土木工程是一个基础建设的行业,而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对基础建设的需求是很巨大,再加上08奥运的推动,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其他的大中型城市,也都开始进入一个提升发展的阶段,这些城市包括一般的省会城市,较大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的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将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需求,这都给土木工程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此专业不仅是就业率很好,其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也是很高的。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10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该专业也是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所急缺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方向的人才是未来需求最旺盛的人才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空调等室内设备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广阔。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第1年的薪酬指数也挤进了所有专业排名的前十。

毕业2年薪酬指数TOp10

毕业2年薪酬指数最高的TOp10专业分别是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小语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日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毕业2年薪酬指数分别是4.88、4.83、4.74、4.73、4.68、4.66、4.61、4.59、4.58、4.58。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8上升到了第1位,这说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随着工作的经验和资历的积累,已经能够得到更为可观的薪酬了,而且薪酬增加的幅度也是很大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着个专业的人才是很稀缺的。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9位上升到了第2位,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样上升了8个名次,也同样说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随着个人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积累,得到的薪酬会有大幅度的上升,还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填补社会的对其的需求。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的排名也是比第1年高的,由第1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2年的第3位,可见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在就业后,就薪资方面,随着经验和资历的积累会有较大的提升余地,并且社会还需要很多次类专业的人才。

小语种专业没能进入毕业1年的薪酬指数的前10,而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4位,说明工作经验和资历的增加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是很强的正相关的关系,在积累了1年的工作经验之后,薪资水平几乎成指数增加。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其实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2年的第5位,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薪金水平随着自身工作经验的增加会大幅度的上升的,还说明这类专业的人才还是远远没能饱和。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6位,水资源的问题已经演变的越来越严峻,所以社会急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人才,而该专业的第2年的薪酬指数也表明了这一点。

日语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7位,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生多工作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随着中日交往的深入,日语人才需求量会大大的增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8位,虽然比起第1年的薪酬指数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水平还是高于第1年的,所以这个专业的人才还是很抢手的。

建筑学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分别排在了第9位和10位,这是两个很相近的专业,此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使这个行业的薪金也很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并且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随着他们的工作经验的增加,薪金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毕业3年薪酬指数TOp10

毕业3年薪酬指数最高的TOp10专业分别是给水排水工程、小语种、日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德语,毕业3年的薪酬指数分别是5.14、5.02、4.97、4.96、4.92、4.90、4.89、4.87、4.85、4.84。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小语种专业、日语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专业这8个专业的毕业生3年的工作薪金仍然持续走高,保持着前10的位置,后来居上的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和德语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与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专业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由于这类行业人才的紧缺,该行业的薪金后来居上是必然的,而近年来中德两国频繁的交往,特别是在中国内地一大片德企兴起,使得德语专业人才也正成了抢手货,而其薪金的丰富也可想而知。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2篇

——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10设计2班

姓名:xx

贵大:xxx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xx

实践的主题: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研究

时间:4月25日------5月25日

地点:贵州贵阳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思想趋势

(一)盲目追从热门。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更多的关注热门专业或是按家人的要求或想法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其实,有很多好专业从未热门过,但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很高。而所谓的热门,因为学习的人多,就业竞争压力反而更大。

(二)性别问题影响。老一代的旧思想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学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或被市场需求的专业。而如今的时代,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像护士或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更被需要。而对于电子机械等一些跟理工科相关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主地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就业期望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要放弃自身的身份认同。恰恰相反,现实中必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就业难题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用人单位在不同就业领域吸收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同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注定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同源

性。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分别设计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从而有效地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3篇

关键词:就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

很多人讲:“我们毕业就面临失业……”真的如此吗?目前会计人才总体供需状况如何, 会计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是否乐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 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应作如何调整, 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为了配合高校培养方案的调整, 收集学生对专业认同及就业倾向的信息, 向学生传达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3月份分年级对中国矿业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发放问卷调查。本次共向会计专业在校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80份 (大四同学外出实习, 故未发放) , 回收有效问卷17l份 (回收率95%) 。

调查问卷围绕学生生源、上大学时的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在校学生对专业学习、专业就业的关注程度、就业选择考虑因素 (包括就业地点、薪酬、工作岗位等) 、是否会主动关注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努力方向、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等方面展开。我们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后, 得出如下主要信息:

一、学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分析

会计本科生就业会受多因素影响, 一方面会受所在学校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也不一样。

1、各年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程度不同

大一 (共回收52份) :非常关心30份 (57.7%) , 一般22份 (42.3%) , 从不关心0份。

大二 (共回收59份) :非常关心33份 (55.9%) , 一般23份 (39%) , 从不关心3份 (5.1%) 。

大三 (共回收60份) :非常关心34份 (56.7%) , 一般25份 (41.7%) , 从不关心1份 (1.6%) 。

由上可见, 在被调查学生中:大一到大三的各年级学生中, 大约有56%左右的学生非常关心就业。但也应注意的是:有个别同学对专业就业从来都不关心, 那么我们应该对这部分特殊对象作进一步调查, 分析其原因进行专业兴趣的引导或劝其转专业。

2、各年级学生对就业形势态度不同

大一 (共回收52份) :乐观20份 (38.5%) , 一般26份 (50%) , 不乐观6份 (11.5%) 。

大二 (共回收59份) :乐观14份 (23.7%) , 一般38份 (64.4%) , 不乐观7份 (11.9%) 。

大三 (共回收60份) :乐观20份 (33.3%) , 一般36份 (60%) , 不乐观4份 (6.7%) 。

由上述分析得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是一般的占五成以上, 大家都觉得就业没有那么容易, 但也不是很困难, 这一点在大二学生中表现最为突出。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乐观度明显高于大二的学生, 这样充分说明在大二期间本科生对待就业更多的是迷茫。需要教学或专业教师进行这方面的信息传递, 加强引导, 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3、就业区域、城市规模、薪酬等方面因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对就业首选城市以及工资薪酬方面, 随着年级的增长, 会计专业本科生也都逐渐改变了想法, 就业首选城市及薪酬期望统计结果分析如下:学生的第一选择都是一线城市或是东部沿海, 其中大多数还是选择东部沿海, 只有大二的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人数多于选择东部沿海城市, 选择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加, 对于中部大中城市, 大二的学生选择较少, 而都集中东部沿海和一线城市。此外, 大二的学生没有选择去西部大城市。

关于就业城市规模大小:学生大多都表示如生活所逼小城镇也可以接受, 但随着年级的增长, 乐于接受小城镇的人数逐渐增多。坚决不接受小城镇的学生中大一的人数要比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多, 这也体现了大一学生的心高气傲一点, 还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不愿接受小城镇作为工作单位。

在薪酬要求方面, 大一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3000元以上, 大二的学生大多数要求2000~2500元, 大三的学生要求在1500~2000元, 薪酬要求越来越低, 这也说明了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生更多的能以理性的目光看待薪酬, 而不是仅仅靠自己的期望值。从大一至大三, 要求高薪酬的学生数目逐渐下降, 要去1500~2000元薪酬的人数逐渐增加。

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以及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 对自己的定位都在不断的明确中, 不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不再非大城市大单位不去, 不再必须要求高薪水高福利, 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 更加注重以后经验的积累以及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信息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十分庞大, 从业人员至少有1200万人, 不过高层次会计人才所占比例不到10%。会计人员到底是过剩还是紧缺?就现在企业的需求情况来看, 一般会计人员供过于求, 而高级财会人才的需求很大, 缺口也很大。近期举行的一场外企招聘会上, 一般会计岗位最容易招到人, 而上升到财务总监级别, 企业哪怕开出高薪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在本次调查表中, 我们向被调查学生传达了以下信息:

1、国家形势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挑战

目前进入国内的外企越来越多, 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 业务的日益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外, 还要对国外财会领域的运作规则、法律法规等相当了解, 熟悉海外主要的融资市场、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按照国际标准编制财务报表, 这些无疑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四大”眼中的高端会计人才标准

“四大”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认为, 会计学生仅仅是专业素质方面的高水平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用人标准, 一名优秀的会计人才还要有综合职业素质,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或数字有兴趣潜能, 职业判断能力强;二是具有领导能力和主动性;三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四是适应性强, 能适应不同地域的工作。会计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之外, 更要有对会计行业的兴趣, 强调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个人的品格等。

三、高校应适应社会需求, 适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已不再满足于“账房先生”, 基础会计人员市场已经饱和, 他们需要的是高素质会计人才。对他们而言, 注重务实, 打造基础扎实、财务高管才是当务之急, 从事会计的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必要的专业证书, 做到认真务实、综合全面才是最为实际的。

显然, 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经验及能力暂时还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但是大学生因其进行过系统的理论培训, 加之高校一贯非常注重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报告能力的培养, 基本具备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潜质, 他们接受知识、学习知识以及总结经验的能力都会高于其他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员, 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种天然优势。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4篇

摘 要: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后对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大学英语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英语让已毕业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大学英语在教学体制上仍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被调查人群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需求明显;对于相关专业英语的需求量很大;同时更重视英语的实践环节,他们更需要学校在英语实践环节的培養。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社会需求

1 选题背景

需求分析是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陈冰冰,2009)。经调查分析通过需求调查的方法不仅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到受用群体的直接意图,而且通过调查可以准确的分析出资源的利用点,从最大限度上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大效率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社会各行业对于毕业生需求对于改革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角度入手,以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英语应用情况为研究背景,对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描述,以期改进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

2 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调查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等科学方式对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得出研究结论。

2.1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运用调查法中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回收整理,统计进而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

问卷包括三部分:

2.1.1 第一部分填写要求;

2.1.2 第二部分是本次问卷的正文部分,包括关于参与调查人员的相关资料,例如毕业时间,从事专业以及英语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态度和对大学英语综合课期望的15个选择题;

2.1.3 第三部分则是参与调查人员提出的意见,这对研究的延伸有很大的帮助。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针对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该调查中涵盖了多个专业毕业生,有的甚至已经工作多年。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对其中的300人发放了问卷,共收回28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9份。

3 研究内容

主要根据调查对象工作性质判断出调查对象在已毕业后对英语的需求以及英语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大小判断出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从而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资料,有助于大学英语的发展与进步。

4 研究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本科阶段所就读以普通本科为主,在职业上大体划分为一线技术人、办公室协调人员、商务有关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50%的调查者认为英语在目前的工作当中应用较少,可是他们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普遍偏高,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平均超过40%,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最高强烈高达65%。而学习方式上选择通过购买书籍学习的占调查人数的35%,完全没有学习英语的比例为20%。由此,我们得出,虽然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情况并不多但是这些一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一方面来说这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发现,证明大学英语对他们的帮助有时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提升,而是一种内在的培养,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的培养。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在工作中主要应用英文的地方在于“说”,而被调查人员在英语能力的训练上也更看重口语,在本次调查中其中一项关于“重返校园更重视英语哪方面的学习”结果表明56%的人更看重口语,47%的人更看重听力,由此可见英语的实践在也毕业的大学生心中占有多强的比重。

对于问卷中最后一个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您认为英语能力对于个人发展有没有影响”的结果分析表明37%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个人的发展是有比较大的影响,而31%的人认为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个人发展影响虽然不大但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由此我们更应该肯定大学英语的教育是必要的同时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系统,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一步一步使得大学英语更具有实践性,稳定性,以及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5 结束语

本次研究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以偏概全,而对于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希望这对于大学英语的改革有着一定的作用。希望看到本次研究能使更多的人去思考,抛去所有界定,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的思考甚至可以是更加宽泛的教学方法上的思考。通过毕业生需求的调查能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帮助,并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7.

[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8.

[3]纪康丽,等.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阅读课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作者简介: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5篇

小组:黎亭,黄俊高

就业率一直都是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我们09届也即将面临着外出实习的时间,也就是说相当于准备就业了,所以我们小组在出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社会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率是多少,下面和大家分析下本次调研的情况:

截止2010年6月1日,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百分之五十五点七。而大学生毕业率也取决于专业。专业就业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什么是强劲专业?家长首选就业率,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强劲专业。麦可思公司2009年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本科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其中,工学就业率为90%,位居榜首。另一项调查显示,截止今年1月,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几类专业集中在工学专业大类和管理学专业大类之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能源动力类的代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方向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力机械。包括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等。汽车发动机就是热力发动机的一种。目前很多学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都是热力发动机方向。动力机械的毕业生多进入各大汽车厂家作发动机的研发设计工作。另一类是动力工程。包括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动力工程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去电厂、空调生产厂担任技术、管理、销售工作。由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丰富,毕业生还可进入电力、化工、航天、机械等行业的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做设计工作。

化学类的代表专业是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包括三个方向:精细化工、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这三个方向涵盖了整个化学行业的工作内容。精细化学是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简称,杀虫剂、染料、酒精、涂料、药物、化妆品、盥洗卫生品、洗衣粉里的非表面活性剂都是精细化工产品。它分布广泛,遍布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化学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既是应用化学的一个方向,也是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这类化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分析化学的工作领域非常广泛。材料化学的任务是设计和制备材料。设计和制备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应用化学的三个方向覆盖了很多行业,因此毕业生流向非常广阔。教育、材料、军工、汽车、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都有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同学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类的代表专业

但据统计数据显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才是机械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传统专业,以往的名字叫作化工机械。化工机械与制造业中的机械有区别,它生产的对象是流体物料。流体物料必须在设备内部完成生产过程。这些生产过程分为若干单元,每一个化工生产单元,都需要一套设备支持,这些单元设备连在一起,就是过程装备。在生产中,不仅需要设备,还要控制生产流程中的各项参数。比如压力、温度、液位、浓度等等。这就是控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有两个方向,在化工企业中作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化工设备企业做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维护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化工类中的传统专业,主要培养化学工程师

化学工程师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的化学成果移至企业中,通过搭建化工设备,控制反应工艺,实现实验室产品的批量生产。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与应用化学专业是一脉相承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化工、能源、环保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本科学习课程广泛,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转而从事机械设计、电子产品开发、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土建类专业中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我国高校在20世纪初就设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这是传统的高就业率专业。在我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88所,90%的毕业生进入建筑工程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此外,少部分同学进入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建筑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及教育机构、科研所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又称暖通,它负责建筑物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以力学、传热学课程为主,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如进入建筑设计单位、空调设备企业,从事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或者空调设备的设计工作;很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工程项目造价预算、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作。

电气信息类集中了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这类专业围绕信息的存储、转换、传送展开。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等。这类专业整体就业率高,但个别专业就业率低,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院校、工科院校、财经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农学院校等各类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绝对数量的增加,必然降低就业率水平。

工程力学是小专业,大到特大项目,小到零件设计,都渗透着工程力学的痕迹。工程力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力学知识,改进工程设计。工程领域处处离不开力学,这使得工程力学的就业范围较宽。如在土木建筑行业,从事结构分析、强度校核工作;在飞机、汽车制造企业从事强度设计和校核、实验分析和测试工作;在力学研究院所,从事力学科研及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核工作。

材料类包含很多专业,如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这些专业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率进入了前20名。金属材料工程的主要方向是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对口单位有汽车厂、锅炉厂、钢铁厂及金属材料的研究所。用金属材料工程招生的院校较少。大多院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分设出若干方向。进入大三后,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表专业如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进入了前20名。工程管理的对象是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或者桥梁建设、船舶建设。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投资与造价管理,如,编制招标、投标文件,评定投标书,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国际工程管理,如,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投资与融资。

管理学中的会计、财务管理是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会计有两项职能:核算和控制企业经济业务。因此,凡是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控制的地方,就有会计人员。在具体单位中,除了财务部门需要会计人员外,计划部门、预算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都需要懂得会计知识的人才。会计还活跃在金融行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部门,每年会吸纳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生。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也需要大量会计人员。

以上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的冷专业,比如,法学、医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那么,造成冷门专业就业热与热门专业就业冷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就业率?

决定就业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本身的特点;二是政策原因。

首先,评估一类职业的特点,要从几下几个因素出发:职业令人愉快与否;学习的难易程度;学习的费用是多还是少;职业稳定不稳定;职业责任是大还是小;能否获得成功。这些因素如同一个数轴,当某项因素获得一个肯定回答时,这个数轴就趋向正向区间,选择的人数就会增多。肯定回答越多,希望进入这个职业的人数越多。反过来,当某个因素获得否定回答时,它就趋向负向区间,希望进入的人数就会减少。否定回答越多,希望进入的人数越少。当选择人数增多时,职业竞争趋于增强,就业率就会下降。当选择的人数减少时,职业竞争减弱,就业率就会上升。

综观十大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它们的学习过程及就业岗位存在多个负向因素。首先是学习内容难度大。热能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这些是与高中物理的力学、电学部分对应的专业,对学习者的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很高。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是与高中化学课程对应的专业。这些专业课程内容多,对记忆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要求高。从职业工作内容及环境看,很多是在生产一线,多户外工作。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较大。同时,这些职业的社会认同度要低于律师、医生这类职业,在业绩相同的条件下,从事医生、律师的成功感要高于上述专业。学习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成功感低,这些负向因素降低了进入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招生的绝对数量下降,就业率自然上升。

其次,政策原因会对就业率产生影响。国家和行业可以通过一些调控手段鼓励或者限制人们进入某一行业。比如,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资格证书。这个限制措施,控制了会计行业的从业人数,就业竞争降低。对于社会急需的新兴行业,政府和社会会通过减税免税、降低行业门槛、媒体舆论宣传的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进入这个行业领域,增加从业人数,加强竞争。人数增多,就业率就会下降。比如,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都有过这样的时期。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6篇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于我国大类招生下的专业分流处于探索阶段,大类招生改革也带来了些学生管理工作及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基于上述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拟作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考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探究专业分流选择不尽科学的原因,寻求改善其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影响因素;建议;自我认知

一、专业选择意愿分析-基于问卷数据和访谈

由于该调查针对的是专业分流后的学生,因此,学生对自身所学的大专业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数据发现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

我们以性别作为调查基准,发现男女生的在专业分流时主要考虑的自身因素为:毕业后就业是否顺利、个人兴趣、自身性格、预期的晋升空间。其中,以毕业后就业是否顺利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男女均占很大比例。而男生以个人兴趣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位于各考虑因素之首,占58.93%,高出就业因素约19个百分点。而女生的个人兴趣和就业考虑相差约为6个百分点,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推知大学生专业分流主要考虑因素在男女生中存在相对差异,因此我们就该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经过我们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并分析了性别在专业分流中对其选择专业存在的影响:由问卷的问题“你的性别是”和就“专业自身而言,以下哪几个原因是你在进行专业选择中优先考虑的”交叉分析表格1-2可得,男同学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更加注重专业的名声,在众多考虑因素中仅专业名声就占了近45%,而与之相对应的女同学的考虑因素主要为专业竞争程度和是否有利于掌握一门技术。这样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女生较男生而言更加谨慎,务实。这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所显示的经济管理类中女生所占比例超过70%,且学习会计专业的占比重最大的实际状况相符。

从我们问卷有关于学生专业分流选择后所学习的专业是否为其第一志愿的问题中发现,尽管大多数学生分流后所学的是自己的第一志愿,可还是存在着近30%的学生无法学习自己的第一志愿。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专业选择自由,多元化培养的原则。基于该问题我们对分流选择被调剂的同学与学习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就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对比和分析。由您所学的专业是否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和您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如何的交叉分析

根据研究发现大类分流过程中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形成机制,利用工商学院大类专业分流的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工商学院学生对专业满意度普遍较低,只有在专业前景较好的情况下专业满意度较高,并且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满意水平的重要因素,多数学生满意程度低源于所学的专业是被调剂的除此之外就是没有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专业分流时被调剂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分流时成功学习到自己的第一志愿的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约低10%个百分点。

我们发现:就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专业分流时主要考虑的客观因素而言。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更加趋向于选择专业竞争较弱,课程难易程度较低的专业,这两项因素在城镇学生中分别占41.43%和30%左右,而在农村学生中专业名声和可以掌握一门技能为主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分别占农村学生人数的约40%和32%。由此可推知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而言直面问题与挑战的接受能力较弱,内心主动规避现实的心理相较农村学生而言更为突出,而农村学生更倾向去随大流选择专业,并且更加贴近实际和现实。

二、专业类型对专业选择因素的影响

由“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哪些因素对做出专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和“所学专业类型”的交叉表分析可以看出:

1、无论是哪种专业的学生,在做出专业选择的时候,个人兴趣占了很大的比重。由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推断,现阶段大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促使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其中,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把个人兴趣放在了首位,工程技术类和理化医学类都把“社会对专业的普遍法”作为专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从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看,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面对每年逐步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无疑,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工程技术类和理化医学类都是属于比较具有技术专业性质的专业,而社会对于这两类专业还是持有比较看好的观点,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的,选择这样的一个专业对于顺利毕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文学法律类专业的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候,朋友意见和自身兴趣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可见文学法律类专业的学生在遵从自身兴趣的基础之上,很大成程度采纳了朋友的意见。

在校大学生不论男女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自身兴趣,大约占所有影响因素的就四分之三,并且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媒体等外界的影响。除了自身对专业本身兴趣之外,社会对专业的普遍看法也是在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一大考虑因素,说明当今大学生选择专业趋冷避热,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有一种只凭分数选专业的倾向。

高分报“热门”,低分冷门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医学热、计算机热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冷。许多大学生凭在校成绩完全可以选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十分让人惋惜。另一部分大学生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对策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专业分流选择权的机制。针对高校部分学生无法就读自己第一志愿的,导致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满意度较低,并且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前途抱有消极心态的这一亟需改善的现实状况.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我国现有的并且正在运行的专业分流方案主要采取志愿优化、成绩择优分流原则。仅仅以学分积点作为最终专业的选择标准过于单一化,分流依据有失偏颇。对于目前的这种专业分流模式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适当放宽对学生专业选择权的限制。

(2)建立专业分流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在进行专业分流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对备选专业的信息不了解并且获得专业信息的途径窄的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专业分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以学校为主导包含学生、学校、家长、企业四个主体。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快速地系统的了解到有关专业分流的信息,并且可以与学校、企业和家长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3)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在影响其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一题中主要倾向于就业前景、自身兴趣两项。与之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有关于学生盲目地就就业前景因素去选择自己的专业。随着就业机制的转变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分析大学生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原因,构建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策略,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其次,学校可以增设一些有关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专业分流前对全体面临专业分流的学生做一个系统的性格特征测评和相关职业测评作为学生专业分流选择的一个较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7篇

[大][中][小]

一、选题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专业课的内容为限,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二、论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作业)提出。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

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毕业论文字数本科一般不少于6000字,不超过10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4000字,不超过8000字。

论文装订顺序:论文评审表第一页(即封面)、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及参考文献、论文评审表第二、三、四页。

社会调查装订顺序:社会实践考核表第一页(即封面),社会调查正文、社会实践考核表第二、三页。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侧面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定稿时要求有印刷稿和电子文稿。

三、社会调查要求

就社会上某个问题进行调查,专业不限。要求有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式,调查的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该问题的分析认识等。字数2000—3000。

四、其他

毕业生选择大学及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

2015年7至8月,笔者在针对某高校近5年计算机学院毕业生进行《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过程中,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题及访谈题目,共发出问卷90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96.47%。

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创业比例因专业不同有所差别

从笔者近两年来指导创业和就业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比例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联。大学生创业集中在计算机技术类、市场营销类、财务管理类、工商行政管理类专业,而文史哲类专业学生创业普遍偏少。以今年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比赛为例,该高校共有51支队伍参赛,参赛人数达250余人,其中参加创业最多的专业为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类专业参赛人员占总人数的54.7%,其次是计算机类专业参赛人员占总人数的32.6%,其他专业占12.7%。

1.2 创业队伍以团队形式为主

大学生长期在纯洁的象牙塔内学习生活,对创业经营“游戏规则”不熟悉,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获得创业的成功,抱团取暖团队作战是明智的选择。就笔者工作经验而言,指导大学生创业,都会发现大学生能主动将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建起来,分工协作共同创业。从近几年笔者工作学校来看,参加创业大赛、实践创业的都是以团队形式开展,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大学生创业十分罕见。

1.3 创业方向多与互联网相关

近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学生成为运用网络、开展网络活动的主力军。特别是“互联网+”的营销、创业理念被提出来以后,大学生发现互联网存在的巨大商机,主动将创业项目、意向往互联网方向靠拢。部分创业项目如“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烘焙”、“互联网+传统行业”等获得风投资金的注入和取得部分资金分红,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挖掘互联网+行业的潜在利润。从笔者学校近期的创业大赛情况来看,“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占90%以上。

2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问卷调查中“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73.17%的受访者非常赞成、赞成大学生创业;同时“是否在大学期间有创业冲动和想法”调查中,表示曾经有创业想法和冲动的达73人,占89.02%;但在“您是否有自主创业经历及实践”的调查中,仅8.3%的受访者表示有为自主创业作出过摸索和实践。那么影响大学生迈出创业步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经过对受访者的进一步访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实践教学不足

在问卷调查“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有待提高?”中,80.48%的受访者选择了“实践动手能力”;“您认为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最需要加强的教学环节(多选)”中,84.39%的受访者选择了“实践教学”,41.46%受访者选择了“企业实习”;“您认为学校的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多选)”中,“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占了最高的比例,达78.04%。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校教学环节中的专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环节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

2.2 创业教育有待加强

在访谈题目“请您对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中,48.34%同学表示在校期间只接受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而不知道有创业相关课程。这表明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较为欠缺。访谈中,受访者表示最稀缺的创业知识是个性化指导、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工商税务等。在校没有接受创业类的教育,缺乏有利的引导和指导,让在校大学生觉得创业离自己较为遥远。近年来,学校引进SYB创业课程,但只面向大四毕业生教学,且课时紧、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不强。

2.3 创业启动资金缺乏

大学生启动创业时普遍依靠家庭供养,创业资金需要家庭支持,虽部分创业能得到风投资金注入或信用贷款,但还是无法满足需求。创业最初阶段便是要筹集创业资金,有项目没资金这是大学生创业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校友访谈中,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笔资金是最难解决的。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创业的信心、以及初创企业的运作和竞争力,因资金问题错失创业良机。根据近几年学校及其他级别的创业比赛来看,不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想法仅限于参加比赛,参加完比赛后,较少项目从创意阶段转换成创业实践,启动资金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4 促进创业机制和氛围待完善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已经开始提供各方面支持,其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行政管理上优惠政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银行给予贷款资金优惠等等。超过83%的校友觉得学校及地区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创业显然还是比较少见的现象,没有形成一种自然浓厚的氛围。受访者对于某高校计算机学院2015年成立的“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表示“一定会加入”的有19人,占23.17%;表示“可能会加入”的64,占78.04%。表明受访群体对大学生里的创业氛围还是比较向往,浓厚的创业氛围能有效地激发成员的创新创业意识。近年来,地方人社局、相关孵化基地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机制已经慢慢形成,但还没有根本上落地生根,暂时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背后的巨大推动力量。

3 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3.1 在大学生层面上的建议

(1)储备创业知识,做好创业准备。大学生对社会和自身条件的认知有限,要注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创业项目,把创业意识在日常中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创业技术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创业者自身的竞争力,特别是大学生要具备创业工商税务、法律知识。(2)准确创业定位,提高创业可行性。对自己创业目标准确定位,特别是在选择创业项目上,确保创业可行性。要注重结合个人有兴趣或个人特长选择创业项目,对市场消耗较快、需求量较高的项目优先考虑。因网络创业成本较低,鼓励大学生创业优先选择网络创业后进入实体创业项目,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互联网+”创业是当前社会的潮流。(3)主动借用现有力量,推动创业发展。大学生社会资源有限,主要局限在家庭、学校,没有较复杂的交际人力资源圈。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生意从身边做起,努力获得家庭、学校的支持。如笔者在近期指导的几个成功创业实践项目,其中多个项目的目标定位都以在校学生为主,在校内获得创业收益后,创业项目再扩大生意范围。

3.2 在学校教育层面上的建议

(1)完善发展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实践。创业课程的实践性远比其他课程的强,学校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通过讲座,讲解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故事。提供全方位的案例教育模式,让学生有完整的创业体验,直接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需求最大的专业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性技能,让专业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石。(2)开展创业竞赛,激励创业实践。支持鼓励参加创业竞赛,激励和培养创业氛围,让学生在比赛中模拟练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注重创业知识的积累。通过创业比赛,选出优秀创业项目,向社会风投资本、民间资本,推荐投资实施创业。(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创业启动。大学生创业起点在高校,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是支持创业启动的重要方式。创业孵化基地应该要加强导师的实践指导、相关设备的采购、与各不同企业对接的渠道建设、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如免费仓库、办公场地等等)。对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创业学生进入基地,开展基地内部的定期沟通交流,让创业学生依靠平台,走出平台,真正面对社会经济的大浪淘沙。

3.3 在政府社会管理层面上的建议

(1)扩宽创业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融资难题。政府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专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审核创业者的创业项目,以低息贷款形式或以风投注入资本形式向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加大创业贷款的发放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缩短贷款审批期限,最大限度支持创业发展。(2)制定相关公共政策,给予学生创业适当实惠。简化创业企业的办理程序,通过提供办事绿色通道或专门窗口,对创业企业的相关证件办理、费用缴纳、登记注册、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提供便利。减免各类费用,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适当的税费优惠,指导创业企业税务办理。(3)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帮扶指导大学生创业。建议由政府牵头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充分运用工商界的资金资源。以政府名义邀请社会知名企业、成果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讲解,提供运营、销售、财务、银行、可行性研究等全方位的创业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孙光宗,陈曙红.当代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下).

[2]黎昕.大学生创业现状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8下).

上一篇:高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电子商务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