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2024-07-18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精选10篇)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第1篇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BEC考核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和写, BEC P级,阅读和写作为一张考卷。BEC V级和H级的考试中,阅读和写作是在分开的试卷上。

列出的范围涵盖在BEC考试各个级别之中。总的来说,以下的范围每个级别都类似,但是随着级别的递进,对于语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事实上,某些特定的范围在某个级别上更为普遍,如,在BEC P级的考试中,社交和提供个人信息方面的题材考得会比较多。

主题范围

功能/沟通技能

个人信息 问候及回应问候;

介绍自己及他人;

问询或是给出个人信息(姓名,职业等);

问询和描述工作及职责;

问询和描述公司及其组织结构;

填写关于个人和公司信息的表格;

理解和撰写关于个人信息的信函;

理解和撰写简单的简历,理解推荐信

办公室,工作环境和日常工作 安排和再安排约会及会议;

做计划和任务安排;

确认或改变计划;

征得同意和授予同意;

给予和接受指示;

预测和描述未来可能性;问询和给予意见:同意和不同意;

给予,接受和拒绝建议或推荐;

决定和过往行动的评价;

理解会议记录;理解办公室文件(报告,信函,备忘录,等)

客户招待,休闲时光,和客户及同事关系 讨论兴趣爱好和休闲活动;

发出,接受和拒绝邀请;

感谢和表达感谢;

欢迎国外访问者;

谈论自己的地区/国家;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第2篇

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范畴

一、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二、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三、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四、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五、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七、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八、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第3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语用学,文化冲突

1 商务礼仪的内涵与特点

商务礼仪是公司或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 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 由主体、客体、媒体、环境等因素构成。在商务活动中, 言行合情合理, 讲究礼貌、按礼节程序接待客户等, 都属于商务礼仪的范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一个成功的商务人员, 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业务技能,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 才能面对挑战, 商务礼仪就是对这些技能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此外, 商务礼仪具有一些自身独具的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其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与变迁性等五个方面[1]。商务礼仪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语言为媒介, 与公司外部与内部进行良性的沟通。在商务礼仪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商务知识和普通英语的综合体, 其自身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社会功能的变体, 虽然它建立在交际基础上, 但是它源于普通英语, 完全具有普通英语的语用学特征。

2 商务礼仪的语用内涵

英国语言学家帕雷特认为语用学体现了语言交际性、主体间性及社会现象。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说话人所传递的和听话人所解释的意义。人们不应该把语用学仅视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来探讨, 而是让它致力于语言使用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

首先, 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分说, 即表达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话语实施的言语行为分成三种:以言指事行为, 即用正确的语法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以言行事行为, 即说话人在说出某个话语时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行为;以言成事行为, 即听话人在某个言语行为实施之后所受到的影响的行为[2]。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言语行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他指出一些话语有多种功能意味着一种行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施事, 也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它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针对如何推断间接的“言外之意”,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依据语言使用者长期的语言习惯, 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特定语境。商务礼仪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在语言的使用中, 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 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在商务礼仪中经常运用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句来表达特殊的含义, 当事人需要互知的背景信息与语境才能推导出其用意, 比如We are sorry to hear about the difficulties you are having, and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but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accept the payment terms as soon as possible.表面上其施为用意是“陈述”遗憾, 但实际上则是对“拒绝”的非字面施为用意。

其次, 在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礼貌原则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商务沟通中一般都不使用祈使句型, 而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愿望, 让对方决定是否采取这种行动。比如: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have your immediate response.表达请求的含义多使用委婉的方式, 如please…, be grateful等。布朗和莱文森则从社会因素角度提出了礼貌理论, 他们指出“面子”是基本需要, 还提出了挽救面子理论及礼貌策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双方之间必须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四准则, 即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因为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的目的或彼此都接受的方向, 谈话双方所交流的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为了交际的某些需要, 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违反这些准则, 但谈话参与者仍处于合作关系中。因此, 合作原则及准则能够有效地解释话语中有意识地违反准则的语言现象。英国学者利奇对于人们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 他提出的礼貌语用原则包括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六条准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礼仪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在沟通中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在礼貌表达语言中, 模糊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还可以适当调节双方紧张的关系;适当的称赞对方不仅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又有利于谈判气氛, 以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 这不仅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 而且也更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更好的诠释了商务礼仪。因此, 在国际商务的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语言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充分利用语用礼貌策略, 把握好这些起积极作用的语用策略, 从而达成交际的最终目的。

3 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际学者皮埃斯认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 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商务礼仪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 也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更可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建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 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 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 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奈达指出价值是存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共同的观点, 是人们对于真理、权利、美丑等影响文化方式和引导人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反应的共同看法。例如, 在阿拉伯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 用左手递接物品或行礼被公认为一种蓄意侮辱别人的行为, 此时只可以用右手接递礼品。

文化价值是社会产物, 不能把文化价值仅仅理解为满足个体文化需求的事物属性, 人不仅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 而且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在商务沟通活动中商务人士通过着装礼仪、馈赠礼仪、应酬礼仪、就餐礼仪、电话礼仪等各个方面与对方保持良性沟通, 通过“礼仪”有意识地“引导”交往对象,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对方的期望, 缩短产生人际吸引的时间, 提升人际交往的效率。为了实现其工作的高效, 商务人员作为交际者, 力争做到明示交际意图, 在取得最佳关联效果的前提下, 确保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文化的产生是以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 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和看法, 当两种文化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对抗状态自然形成了文化冲突, 它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跨文化的商务礼仪中, 这种文化冲突尤为明显。只有在熟知西方国家文化习俗的基础上, 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互动沟通, 才能进行有效的商务活动。

综上所述, 商务礼仪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 起到了社会符号的作用, 双方言者广泛理解了那些非语言的暗示与动机、社会文化角色等元素互相关联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言者与听者在商务交往活动中把商务英语作为交流载体, 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寻求默契与合作, 在实际交际过程寻求最佳关联, 同时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性, 运用得体的礼貌语用策略, 消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我们必须要了解商务礼仪的特点与语用范式, 才能使我们把握商机以求得最大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5, (1) .

[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高职行业英语范畴和教学原则 第4篇

【关键词】行业英语 职业性 教学原则

1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大,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英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仍沿袭通用英语教学模式;教材内容陈旧;评价手段多以全国实用英语等级考试为导向;语言教学忽略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用英语就工作岗位任务进行简单交流,教学效果差。因此,要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必须结合行业和专业特点,改革教学内容与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关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英语沟通能力,注重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而行业英语培养目标正符合这一要求。

2 行业英语概念和范畴

行业英语,又名职业英语,源于专门用途英语,即ESP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Strevens(1988)认为“用于专门目的的英语通常是指一种课程,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与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运用能力”。他指出 ESP 有四个基本特征:1)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设计;2)教学内容与具体的专业、行业相关;3)以不同活动所使用语言在句法、词汇、话语的合适度为中心;4)与普通英语教学有所区别。因此,ESP不同于通用英语。它要求学习者将英语学习与学业、职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者某一专业或职业上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较通用英语教学,ESP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能更好地应对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ESP 有两个目的:工作需要和学术研究需要,因此,ESP 又分为 EOP/EV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职业英语)和 EAP/EEP(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是在科学研究环境中使用的英语,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特定学术领域内的问题。职业英语是某一工作环境或职业中所使用的英语。一般而言,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属于学术英语(EAP)范畴,旨在培养大学本科以上非英语专业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先进科技信息、查阅文献、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则属于职业英语(EOP)范畴,内容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实用性强,也被称作行业英语或职业英语。

3 行业英语教学原则

职业性决定了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别于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教学需遵循如下原则:

3.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

职业性是行业英语的特点。高职院校面向的行业不同,专业设置也不一样,职业特色各异,因此,很难有一种行业英语教材可以适用所有高职学校。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英语教材时,还需结合所服务的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群出发,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了解构成特定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该职业或工作所需要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寻找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习得职业英语。

3.2 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培养学生行业英语技能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特点是 “做中学,学中用,教学做一体”。常采用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三阶段各有侧重。

行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必须依据专业特点,结合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训练与之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行业英语服务对接的专业不同,训练的技能侧重点也不一样,设计任务时,也应相应变化。如:“计算机英语”和“机电英语”的任务设计,应偏重为获取科技信息的阅读训练;“轨道交通英语”和“酒店英语”的任务设计,则应聚焦于能进行工作沟通的听说训练。

任务前,教师要提供脚手架支撑,提供够用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充分明确任务要求。任务中,师生共同协商,不断优化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后,评估要全面、细致、严格,要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修改完善。

3.3 实施多主体参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行业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通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全面考核学生英语运用能力。通过试卷等量化评价手段,了解学生行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情景模拟、交际性问答等质性评价手段,判断学生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行业英语教学还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多主体参与,如小组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集思广益,获得建设性的反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力。

4结语

行业英语教学是改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学生毕业后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高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脱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的模仿,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学情,以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走高职英语教育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 1988.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A]. In M. 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 [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2]郑丽丽. 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初探[J]. 滁州学院学报, 2011(6).

英语翻译技巧之“范畴词”的译法 第5篇

例: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In short, taking the country as a whole, we are certainly able to settle the problem regarding the the wealth gap between the coastal and hinterland areas gradually and smoothly.

改译: In short, taking the country as a whole,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gradually bridge the gap bewteen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贫富差距的问题,如果直译为 the problem regarding the wealth gap 显然并没有错,但比较罗嗦,因为差距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此在翻译中可将范畴词 问题删除。

认知范畴化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 第6篇

认知范畴化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

本文根据认知范畴化理论,描述了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的属性,分析了词语多义性的认知特点以及范畴映射与词汇喻义生成等现象,旨在揭示认知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指导作用.

作 者:张欢 方文礼 ZHANG Huan FANG Wen-li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2(5)分类号:H03关键词:认知 范畴化 原型 隐喻 词汇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第7篇

摘要:由rosch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得到了推广。本文将结合词汇学习、翻译、写作三个方面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典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教学 1 范畴理论 1.1 经典范畴理论

经典范畴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主张并建构起来的。经典范畴理论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元素集合起来,称为范畴。当时的范畴理论用二分法来决定一个范畴内组成成分的特征,即具备某一特征或不具备:具备条件则属于该范畴,反之,若不具备这一特征条件就不属于该范畴。因此,范畴的界线是清晰明确的。

from the time of aristotle to the later work of wittgenstein, categories were thought be well understood and unproblematic.they were assumed to be abstract containers, with things either inside or outside the category.things were assumed to be in the same category if and only if they had certain properties in common.and the properties they had in common were taken as defining the category.(从亚里士多德到后来维特根斯坦作品时期,人们认为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范畴,对范畴是没有疑问的。范畴被认为是抽象的容器,事物或是在范畴之内,或是

在范畴之外。当且仅当事物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时候,它们被归为同一范畴。这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被当做这一范畴的定义。)然而经典范畴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物的范畴界线并非总是明确、绝对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正如王寅(2006: 99)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所说,“当运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更多的现象,特别是自然范畴、社会现象时,常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而是建立在原型之上的,它们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 1.2 原型范畴理论

在维特根斯坦之前,人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但后来人们发现经典理论仅限于猜想,不是经验研究的结果,于是重新认识并发展了范畴理论,逐步建立起原型范畴理论。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王寅,2006: 100)。该原理将范畴内的成员比作家族成员的特征:家族成员的容貌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但每个人的相似点和相似程度又各不相同。一个家庭的容貌彼此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但每个成员不会拥有全部的相似特征,也不会出现两个成员的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它不仅在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也大大地影响了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等,使得一些学者将其发展为“原型范畴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最早系统地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研究。她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确定范畴成员的隶属度,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rosch首先通过对颜色的研究,证明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不同的,进而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理论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即原型成员放在范畴中心,非代表性成员则根据偏离代表性程度放在边缘位置。

2.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 2.1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的学习2.1.1 多义词

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辨认词的原型意义,以例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扩展模式,可以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词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一组语义特征来说明的,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唐明凤,2008)。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范畴内的不同成员,典型意义即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的相似度处于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上。2.1.2 语音象征

经典的结构主义认为音位只能用来区别语义,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词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单位并非总是完

全适合结构化的模式,除拟声词外,“一些类似音位的单位可能会与某些可定义的意义联系起来”(palmer, 1996: 280)。实际上,语音象征很早就有人关注。whorf(1956: 75)已经注意到英语单词中,诸如flash、flicker、clash、click、clack、crash、lick和lash等,都能被分解为有意义的小块,而且英语中的指示性小品词the、this、there、than等等,具有共同的th(赵忠德、王平,2008)。

2.2 原型范畴理论与翻译

翻译中常常会遇到找不到精确对应词的问题。在词义范畴内,使用原型词以寻找译文与源语直间粗略对应词的方法,常被口译者采用。

此外,在翻译实践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也表现在语域的选择上。译者必须在了解源语的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的原型读者。原文的读者面向的读者群体因年龄、性别、身份、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不同,但在读者范畴内,有具有代表性的“原型读者”。2.3 范畴理论与写作

在写作选词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第一反应词”,这种词大多比较宽泛,缺乏生动性、具体性,实验证明,学生如果想把作文写的形象生动、有趣,并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尽可能地使用一些较低层次范畴的词汇,以使语言表达具体和恰当(徐金英、马晓丽,2012)。3 结束语

原型范畴理论填补了经典范畴理论在释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应用原型范畴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2]palmer, 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 inguistics.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3]whorf, b.l.& carroll, j.b.(eds.)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56.[4]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唐明凤,“原型理论及词义扩展模式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4月:166-168。[6]徐金英、马晓丽,“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研究综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4月:172-173。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第8篇

词汇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 表达甚微;没有词汇, 表达为零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1]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汇的习得, 而词汇又大量表现为一词多义 (polysemy) 。多义词, 即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汇。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语言的经济性与创造力的一种体现。英语中绝大部分词汇都是多义词, 有些常用词, 如:run等, 义项达数百个之多, 这给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 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 (Prototype Theory) 来探讨一词多义和英语词汇教学问题, 以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效率。

2 原型理论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作为认知的出发点, 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通过认知方式对语言作出统一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就是这种哲学观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的彻底批判 (王寅, 2005) [2]。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由一系列条件规定, 并由一个或数个本质特征构成。范畴内所有成员均满足这些条件, 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 范畴之间的界限也是清楚的, 一个事物或者在或者不在这个范畴内。而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Rosch通过实验发现:范畴成员存在着“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成员之间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典型成员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 比其他成员具有更多的范畴特征。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认为:范畴的特征既有典型的又有非典型的, 特征是人通过体验认知获得的, 范畴的界限是模糊的, 范畴成员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处于中心位置最能代表该范畴的成员便是该范畴的原型。如在鸟的范畴中, 麻雀和燕子处于非常中心的位置, 鸭子则趋于边缘化, 企鹅和鸵鸟则是非常边缘的成员。因此, 麻雀或燕子便是鸟类的原型。范畴是建立在相似性之上的。范畴中享有更多范畴属性的成员就是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围绕在原型周围, 其具有的范畴属性依次减少。原型理论较好地解决了诸如:鸟是能飞的, 为什么断了一只翅膀不能再飞的鸟依然是一直鸟;兽类都有四条腿, 三条腿的老虎依然是兽类这样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这也是人们说到偶数会列举出“2、4、6、8”, 而不是“8894”或“10286”, 说到鱼类, 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鲫鱼、鲤鱼而不是八爪鱼的原因。同样的, 词的义项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3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词义与词义扩展

以Lakeoff、Langacker以及Taylo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词义属于语义范畴, 那么, 词汇的不同义项就是该范畴的不同成员, 义项之间的联系以认知原则为依据。其语义范畴成员也有典型和边缘之分, 还有程度范围的差异, 但是范畴成员之间都存在相似性和共性。词的核心意义是对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特征的抽象。越接近核心意义的词越是具有原型的特征, 是典型成员, 反之则是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例如, 苹果是水果范畴的典型成员, 菠萝和草莓则趋于边缘化, 荸荠和鳄鱼果则是非常边缘的成员。

词义的扩展就是词的多义化过程。语言中大量的词表现为多义词。一词多义并不是任意的或偶然的语言现象, 它体现了人类认知的经济性原则。Lakeoff认为:多义词是一个以原型为基础的范畴化过程。在词的多个义项中, 总存在一个核心的义项, 即原型义项, 也就是其它义项的原型, 它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 也是语言符号系统里最早获得的义项。词义就是从这个义项延伸或辐射出其它义项即义项的非典型成员的。词的多义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词义中非典型成员不断衍生以及典型成员不断分裂的过程。

Fillmore揭示了多义词的一些重要属性, 如:词汇的多个义项均可追溯到同一个词;两个临近的义项是依靠词汇系统中重复发生的有理据的语言作用连结的;每个派生义项的理解都需要该义项赖以派生的义项的支助[3]。这说明词义的演变是有理据的, 是认知范畴化的结果。而范畴边界的模糊与开放, 使得新义可以轻易地进入范畴体系, 成为新的范畴成员。

多义词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型 (radiation) 和连锁型 (concatenation) 。辐射型是指词汇的意义以原型意义为中心, 向四周放射, 派生出许多其他的意义, 这些派生意义相互独立, 各自与原型意义相联系。

连锁型是指词汇的意义从原型意义衍生出第二个意义, 然后再从第二个意义派生出第三个意义, 如此类推, 词汇的每一个意义都是在前一个意义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后面的词义与原型词义没有明显的联系。

王寅还提出词义的变化可能会两种方式兼而有之, 既有辐射型, 也有连锁型, 即综合型方式。[4]比如:“board”的原义是“一块薄木板”, 在此基础上辐射出“船边甲板”、“桌子”、“板床”、“舞台”、“布告牌”等多个义项, 通过连锁型从“船边甲板”生出“上船”, 再生出“上车、上飞机”等义项;从“桌子”扩到“董事会”, 从“板床”扩到“住宿”再扩展到“提供膳宿”。如图所示。从这里可以看出, 在词义扩展过程中, 辐射型和连锁型往往交织出现, 从而使多义词的义项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原型范畴网络。 (见图1)

词义的扩展即词汇多义化的过程是人类隐喻认知的过程。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隐喻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5]在认知语言学中,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还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5]。一个词表达多个意义是人类隐喻认知的产物。人们利用隐喻, 将新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 参照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表达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这就是隐喻思维。例如从人的腿到桌腿再到所有支撑物的腿。隐喻思维为多义词从认知层面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大部分多义词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总之, 多义词总是存在一个原型意义, 并通过辐射型、连锁型等方式实现的, 是人类隐喻思维的产物。

4 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 根据认知规律进行词汇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首先应该注重具有原型意义的词汇, 也即英语的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一个语言系统中最常用的词汇, 它具有词形较短、简单、构词能力强、使用广泛等特点, 是一个语言词汇的核心部分。研究发现, 在阅读中, 学会英语常用的4000个词, 就能理解95%左右的内容。根据认知规律, 词汇的习得一般是从词汇的原型开始的, 然后再扩展到非原型成员, 基本词汇一般都是多义词, 都有一个原型意义。而越是不常用的词语, 其意义也越单一, 越不能构成原型, 越不具备原型意义。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应遵循从基本词汇到非基本词汇的教学过程, 充分重视基本词汇学习。

2) 注重多义词核心意义的讲解

在多义词的教学中, 教师不要把某个词汇的意义一下子全部传授给学生, 而应先介绍某一词汇的基本意义即典型意义, 然后再介绍这个词汇的其他非典型意义, 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习得词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降低因词汇的义项过多而产生的挫折感。

3) 让学生根据原型理论理解多义词义项之间的理据。

多义词的诸多义项通过范畴化形成一个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 某些义项处于中心位置, 更具备原型性。根据这些义项相互关联的特点,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新的义项时, 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义项, 使学生牢固地记忆词汇。比如face的原型意义是the front of the head (脸) , 从这个义项可引申出:面部表情、外表、自尊等新的义项。由此可以看出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它的原型义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习得词汇。

4) 通过隐喻思维, 让学生理解多义词的词义是怎样从典型向非典型扩展的,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猜测词义。

还以face作比, 从它的原型意义“脸”, 通过隐喻扩展到“表情”、“面子”、“自尊”、“面貌”、“地形”等。某个多义词在语境中以非典型意义出现时, 教师应为学生提示该词的典型意义, 让他们运用隐喻思维去猜测该词在这个语境中的衍生意义, 从而掌握这个词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正确猜测词义的能力, 并在记忆多义词时对词的不同义项能够省时省力。

5 结论

原型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词多义是语言经济性的产物, 汇以典型意义, 通过隐喻衍生出非典型意义, 义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中重视基本词汇, 重视词汇的原型意义, 遵循认知规律, 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词汇。

摘要:认知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英语教学问题。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探索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学习尤其是多义词学习的指导作用。指出词汇教学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并注重词汇的原型意义的讲授, 遵循认知规律, 科学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

关键词:英语教学,认知,原型范畴,一词多义

参考文献

[1]Wilkins Davi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 bridge:MIT Press, 1972:111.

[2]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3]田兵.多义词的认知语义框架与词典使用者的接受视野[J].现代外语, 2003 (4) .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11.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英语委婉语 第9篇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委婉语 家族相似性

禁忌语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禁忌语的使用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因此委婉语对应而产生。掌握委婉语相关知识有助于避免交际中的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多与语用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结合,本文试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委婉语的范畴化过程及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一、委婉语与禁忌语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语言现象,两者互相依赖,不能独立存在。委婉语在英文中称为“euphemism”。从词源上看,词缀“eu-”意为“pleasant,good”,而词干“-pheme,意为“speech”。顾名思义,委婉语就是good/pleasant speech。禁忌语在英语里称为“taboo”,意为“unsanitary,forbidden or unclean ”。通常禁忌语指一些不便直说的词语,使用禁忌语会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但在交际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提及禁忌话题或言语,因此就要运用委婉语这种悦耳、没有冒犯性的语言。委婉语用来替代替粗俗不雅的禁忌语言表达,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家族相似性与原型范畴理论

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是指人类从事物在性质、形状、功能等各方面的千差万别中看到其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的歧异的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类别从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范畴化的最终产物就是“范畴”。范畴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其中原型范畴理论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理论主要是强调语义范畴中成员间错综复杂的相似性,但两个成员间的相似处不一定被第三个成员所拥有,没有一个共同特征是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原型范畴理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家族相似性理论,二是Rosch在此基础上提出型范畴概念。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典型的并有最多家族相似性的成员是一个概念范畴的原型,由此可知家族相似性程度越高,越接近原型成员;反之则越接近边缘成员。

三、原型范畴下的委婉语解析

1.委婉语和禁忌语同属一个语义范畴。Lakoff认为家族相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范畴,委婉语和其对应的禁忌语也可构成原型语义范畴。委婉语和禁忌语所构成的同一语义范畴中,禁忌语具有最典型的特征和语义属性,是范畴中的原型成员。委婉语则以禁忌语为参照处于范畴边缘,并根据与原型成员的家族相似性高低决定委婉程度。例如“死”这个词是禁忌语,但人们在交际中有时必须使用这类词语,就需用范畴内边缘成员委婉语来替代。英语中“die”被认为是“死亡”一词词义范畴的原型成员,英语中,人们避免使用“die”这个词,而是使用该词的委婉语,如“pass away”, “be with God”, “be out of pain”, “to breathe ones last”, “be at peace”, “go to heaven”, “go to a better world”等等。这些委婉语都是围绕“die”的语义进行演变,语义更加边缘化。

2.从范畴边界看禁忌语与委婉语。原型范畴理论中,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模糊的,禁忌语处在语义范畴的中心地位,具有范畴的典型特征,拥有最多家族相似性。委婉语具有开放性、连续性,与其对应的禁忌语家族相似性越少越边缘化。语义模糊的委婉语不仅能避免禁忌语带来的不适,还可以促进交际和谐。例如“she is in a family way”意思是“她怀孕了”,英语中“怀孕”的典型成员是“pregnant”, 但是第一种说法显得更加温和、没有冒犯性。“in a family way”与典型成员“pregnant”具有一些家族相似性,但是语义明显晦涩许多,处于范畴的边界。这表明委婉语本质是从典型成员向边缘成员靠近,语义越来越隐晦。

3.委婉语原型范畴的动态变化。委婉语和禁忌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趋势有两种,从原型义项到边缘义项的发展和家族相似性程度的弱化。在语义范畴中,禁忌语为范畴中原型成员,具有最典型的特征,但由于其本身性质,禁忌语的语言使用频率越来越少,而其对应的委婉语使用频率却越来越高,禁忌语作为原型可能演变为上位范畴或下位范畴,失去其典型特征。例如,“she sang pretty damn well”(她唱的真好)。“damn”这个词已经失去与咒骂、谴责相关的本意,在此并不属于禁忌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范畴中心地位的禁忌语逐步被边缘化,最终变成非典型成员;一些处于范畴边缘的委婉语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具有典型的特征,变成了禁忌语。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英语委婉语,得出委婉语与禁忌语具有相同的范畴属性,是同一语义范畴内的成员。禁忌语是原型成员,委婉语是边缘成员。根据家族相似性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新的认知概念的构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委婉语的生成及其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廖彦婷.从原型范畴理论看委婉语和禁忌语[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 第10篇

在陕西特岗考试考试当中,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考察的内容较多,考察的形式有:单选、多选、论述题等。在教师职业道德所有内容当中,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考察形式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主要以单选、多选等形式出现。因此,备考时只需要对相关概念加以区别就可以了。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师威信。

(一)教师义务

教师义务是人民教师的一种社会属性。教师义务既是社会、教师集体用以调节教师行为的手段,也是从教师个人自身的责任、良心和荣誉的角度出发,调节教师教育行为的手段。

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正与教育仁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第三,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二)教师良心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教师良心的特点包括:(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

(三)教师公正 1.教师公正的含义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平。教师公正的内容主要有:(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2.教师公正的作用

(1)教师公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2)教师公正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公正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教师公正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四)教师荣誉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和表达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荣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五)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教师威信的形成条件:(1)客观条件 ①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②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扶持是提高教师威信另一个重要条件;③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2)主观条件

①专业素质;②人格魅力;③评价手段;④师生关系。考试当中,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考察的较为简单,只要能够区分一些特征以及包含的内容就足以应付考试了。希望同学们早日上岸!例题: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的公平正义,下列关于教师公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表现在各种人际关系中

B.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包含很多教育制度内涵 C.是教师对学生的民主与尊重的态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商务英语考试范畴】相关文章:

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论文05-03

英语商务合同08-23

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论文提纲08-18

商务交际中的商务英语论文04-21

商务英语技能05-23

商务英语教材06-12

商务英语洽谈06-15

商务英语词汇06-29

商务英语翻译07-18

高职商务英语07-20

上一篇:宿舍精细化管理评奖下一篇:六年级元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