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

2024-07-07

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精选7篇)

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 第1篇

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

“糖冰棍,谁要糖冰棍……”小时候,每到天气非常炎热时,堂叔就会推出家里的那辆破单车,在车子的后架绑上写有红色“冰棍”二字的乳白色木箱,走村串乡去卖冰棍。

那时候一支冰棍才几分钱,但我们这些娃娃们还是没钱买,每次都是堂叔卖不完剩下后,我们才有得吃。许多时候剩下的冰棍都即将融化,卖不出去了。尽管如此,我们也会开心不已。逢到突然变天,我们就能吃个够,但这个时候堂叔通常脸色铁青,我们吃冰棍时也从不敢表现出开心和兴奋,生怕惹怒了心情低落的堂叔。

后来堂叔成家后,就不再卖冰棍了,堂叔的那辆破单车和木箱子也成了闲置品。

我升入初中那年,家里得供养三个孩子念书,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的确压力太大。刚刚放暑假,父母就整天为给我们兄妹几个筹备学费着急犯愁,每天大清早,他们就背着干粮顶着炎炎烈日去屋后的山林里挖药卖钱。见父母亲每天汗流浃背辛劳的样子,作为家里的长子,我也开动脑筋想赚钱的门路。有一天灵机一动,想起了曾经卖冰棍的堂叔和他闲置已久的自行车。我决定也去卖冰棍。

说干就干,说服了父母,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踩着单车去县城里进货了。

初次做生意,我生怕自己进的冰棍当天卖不出去会亏本,就只进了50支。脸嫩不敢开口叫卖,眼看到了上午,我的冰棍才卖出去了10多支。不喊叫哪里会有生意?我只好壮着胆子喊了声“冰——棍——”声音很小,我就像是做了次贼娃子一样……那一天,我平生第一次卖冰棍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还亏了几毛钱。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我渐渐地敢在人多的地方叫喊了,虽然还是批发50支冰棍,但不到半天时间就全部卖完了,除去进货的一块五毛钱本钱(每支3分钱),我竟然还净赚了一块钱。

初次体会到了赚钱的快乐,往后的日子里,每天只要天气好,我都要批发80多支。

为了多赚钱,我总是盼望天气热些再热些,蹬车时,往往力出尽汗流干,却从不舍得吃一根,每次都是剩下卖不完时才肯吃。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堂叔每次卖不完时的失落,还有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卖冰棍的我不也如此,尽管自己迎着热浪顶着烈日,却还盼望天气再热些……

那年一个暑假下来,我赚了30多元钱,不仅为自己筹够了学杂费,连妹妹的学杂费也给交了。看到父母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很欣慰。

此后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卖冰棍,直到我读完大学。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早已没有人再推着车子卖冰棍了,但我总是忘不了曾经卖冰棍的那段岁月。

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 第2篇

记得两年前那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池塘中也盛开着荷花,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小区,找我那群“狐朋狗友”玩,遇到邻居潘大爷推着保温筒在小区卖冰棍。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已被汗水冲得发亮,眼睛也没有以前的精神,总是一双眼皮搭在眼球上的样子,矮小瘦弱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一样,看得让人心疼。

夏天,谁不想吃冰棍啊!随着潘大爷的出现与吆喝,一会儿他的周围都被来买冰棍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在这时,我朋友尧尧出了一个坏点子:谁去偷一支冰棍回来,谁就可以当老大。好强逞能的我,经不起这种激将法。

正在琢磨如何得逞,无意中发现我衣袋里还有半张一元钱,心想:“啊,太好了,这半张一元终于派上用场了!”我挤进人群,趁潘大爷在收钱的时候,迅速地把那半张一元钱塞到了他手里,并马上拿了一支冰棍匆匆逃离了“作案现场”。

正畅想着回去当老大的感觉时,我的肩膀被人一拍,惊慌中心想:“完了!被发现了!”我转过去一看,真是潘大爷。正准备迎接潘大爷的训斥,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潘大爷不仅没有骂我,还给我拿了一大包冰棍和那半张一元钱。他咧开嘴温和地说:“左左,我不收你钱,你把这包冰棍带给的朋友们吃吧!”

听完这番话,我懵了!有不解,有心慌,有愧疚,眼睛湿润了,炽热的泪水融化了拿在我手里刚刚偷来的冰棍。

从此,潘大爷每次遇到我或家人,就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他明明可以揭穿我的,但他为了保护我这颗小心灵,并没揭穿我。

这件事成了我和潘大爷的秘密,我们共同保守着这个童年的“秘密”。同时,我坚信,我承诺,我不会让这个“秘密”再重复一次。

卖冰棍的小学时代 第3篇

当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困窘 (jiǒnɡ) 摆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发现, 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尽管年纪还小, 但是生活的磨难让我明白:要靠努力才能改变我的家。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我找到我们乡镇附近的一家冰棍厂, 想利用星期天和暑假, 在附近的村庄走街串巷, 叫卖冰棍赚点钱。

小学的学业不重, 每个星期天, 只要天气允许, 我都会用自行车推着冰棍, 到各个村庄去卖。刚开始, 我的生意并不是很好, 但很快我就发现, 原因是农村孩子一般都没有零花钱, 家里也没有多少现钱。

一天, 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鸡蛋问我:“我能用我的鸡蛋换你的一根冰棍吗?”他的这句话让我一阵激动, 我二话没说给了他两根冰棍!因为他的问话提醒了我。在农村, 基本上家家都喂有家禽, 还有存下来的粮食, 如果我的冰棍可以用粮食和鸡蛋来换的话, 那基本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从家里拿点粮食、鸡蛋或鸭蛋来换冰棍吃呀!这样一来, 我的冰棍销量不是一下子就提高上去了吗?最让我激动和兴奋的还不只是这个, 因为我经常到街上卖鸡蛋, 知道鸡蛋的价格。那时候鸡蛋的价格是三毛一个, 而冰棍的价格是一毛一个, 批发价是五分。小朋友们都认为一个鸡蛋只能换一根冰棍, 一般一个鸡蛋我换给他们两根冰棍, 他们就非常满意、非常开心了。这样算起来换鸡蛋要比收现金利润高多了, 只不过我自己多了一道再去乡镇的街上卖鸡蛋的程序罢了!

后来换的鸡蛋多了, 我又发现, 在街上卖鸡蛋, 有一定的量的时候, 可以论重量卖, 比一个一个卖更合算。要是用粮食换鸡蛋, 我也有一套:卖冰棍的时候, 我随身带有一个小碗, 一小碗粮食换一个鸡蛋。干净利索!回家一计算, 比用鸡蛋换还有赚头!心里那个乐呀!主意拿定, 我就付诸实施, 钱、鸡蛋和粮食都可以购买和交换冰棍。这样我既赚冰棍的钱, 又赚鸡蛋、粮食的钱, 挣双份, 结果冰棍销量大增, 收入自然也增加了不少。而且看哪个小朋友顺眼, 我还多换一根给他, 这样, 小朋友们都乐意与我搞好关系!我的孩子王的地位就自然更加巩固了!

(选自《小学生·新读写》)

从卖冰棍开始向前进 第4篇

2000年,在广东某空调企业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位瘦削精干的佛山人抢过话筒要发言,该企业老总喝道:“李兴浩,这里没你的事,你怎么来了?”很多人这时才知道,空调江湖中还有李兴浩这么个人物。

5年后,当27个空调品牌在2005年空调大战中集体“阵亡”,另外48个品牌只能苟延残喘时,当年那位佛山男人所拥有的志高空调却晋升市场前四,与美的、格力、海尔比肩。

他是不折不扣农民出身——白手起家创办志高空调的李兴浩,从1982年离开一直耕作的土地开始卖冰棍,到如今带领志高在空调第二梯队阵营领跑,李兴浩被业内人调侃为因为喜欢冰、冷的东西,卖过冰棍才成就了今天的家业。

1冰棍小贩“误入”空调业

李兴浩从小丧父,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兄妹四人全由妈妈一人拉扯大。李兴浩的家乡——丰岗村,人人都是靠种地谋生,李兴浩一家也不例外。因为穷,穷得连盐都没钱买,睡觉连床都没有,李兴浩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自己,改变这样的生活窘境。

1982年夏天,广东南海里水镇的小巷上,一个青年推车叫卖着冰棍。虽然一根冰棍只要四五分钱,但在当时确是暴利的,走街串巷的经历,给了李兴浩洞察商机的眼睛。近而立之年的农民李兴浩决定离开已经耕耘十年的土地去卖冰棍。

因为没有冰棍箱,李兴浩就用旧棉袄将冰棍包起来,再用尼龙绳一扎,拎在手里四处兜售。这个小买卖很适合李兴浩当时的情况,冰棍批发每根3分,3元就能批100根,并且周转速度也快,一天投入3元,当天就可以收回本钱。靠这个“3元钱批发100根冰棍”的买卖,他赚了上百块钱。

虽然收益不错,但是李兴浩并不满足。在一次读报过程中,他看到一则针织厂濒临倒闭的消息,这不正是他需要的机会吗?因为有在工厂做临时工的经历,他知道工厂都需要用布碎来擦机器,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从针织厂低价进来大量一次性抹布,然后到广州市各个机械工厂推销。就这样,1983年,他结束了卖冰棍的小生意,把目光转向了收购布碎。

当时,有生意头脑的李兴浩还给自己注册了个生产碎布的厂。最初,在这个厂里,老板是他、推销是他、司机也是他。为了让客户不小看他这个厂,他将他的名片上的自己印成是供销科科长。“这样会让人觉得我这厂还是有些人的嘛,不可能我印个厂长骑着单车到处去推销吧。”当年,李兴浩就骑着单车在广州一带推销他的碎布,也赚取了一些钱。

这两次成功使李兴浩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钱是会生钱的。李兴浩用卖布碎的钱建了一个服装厂,不久服装生意就被他做得风风火火。服装厂的建立是李兴浩商海之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李兴浩从此将不再是一个皮包公司,他有了自己的实业。

此后,李兴浩的身份不停地变化,从服装厂老板、酒楼老板到空调维修店老板。他总是在不断思索:到底哪个空间属于自己,他总是在观察市场、了解行情,不断地寻找市场的机会和人们的需求。

在一次去五金店的时候,他正碰到前来买电钻但遭遇断货的客人。李兴浩立即说:“我店里有,你要多少?”其实李兴浩当时并没经营五金生意。在与客人谈好后,他立刻去广州进货然后卖出去。之后,他便顺理成章地开了家五金店。

李兴浩涉足空调业的机缘,也有些“无厘头”。1987年,李兴浩开酒楼时,酒楼空调老出毛病。于是他不得不花钱请人修理,但每修理一次就要交100元维修费。他很为这100元鸣冤叫屈,于是就花钱雇了一名专职维修工,但是每个月维修工也只有在空调坏的那几天工作,李兴浩想想觉得不值,最后索性自己开起了空调维修店。

1989年,李兴浩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两年后,公司成为当地最大的维修中心。到1992年,他已拥有280名维修工,几乎可以维修所有品牌的空调。用李兴浩自己的话解释,他的经验是“顺着自己的生意链在找商机”。

2十年磨砺成正果

李兴浩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过程。“当我发现一件更赚钱的事情,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转过去。”李兴浩说。他一旦想到,就把握每一个机会做到。

1993年10月,李兴浩与台商在家乡丰岗村合资建厂,双方各投资600万元,李兴浩占股51%,台商占股49%,这就是志高空调的前身。

不同于十年前卖冰棍时的暴利,李兴浩的“志高”进入空调行业时已经行情迥异。当年的空调已经结束了暴利时代,趋向微利。志高产品下线的前三天,麻烦就来了——遭遇了价格战。

那一年,科龙1P分体式空调降价1000元,所以,李兴浩就卖2980元,可一台空调的原材料价格就已经达到了3600元。李兴浩的高买低卖政策,令当时的合资伙伴难以认同。

1996年8月,认定前途暗淡的台商暗中撤资走人,单方面宣布志高空调破产,同时带走了技术部、车间、营销主任等中层人员。就连李兴浩信赖的执行总经理,也在关键时刻另立门户,甚至怂恿志高员工集体辞职。数百人的企业一夜之间走得空空如也,李兴浩四面楚歌,只有破釜沉舟。

更严重的是,合资方对外宣称志高空调已经破产,致使志高空调的账户被佛山市人民法院查封,而第二天就是志高空调发工资的日子。李兴浩陷入了数百人的企业在一夜之间空空如也、企业的血液被抽干的绝望境地。

所幸由于信用好,李兴浩获得供应商的支持。他特意选择在广东的温泉胜地清远召开供应商会议,他说:“我今天连开会的钱都没有,但是我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空调。”他是想告诉供应商,就像温泉一样,志高要开采才有价值,如果开发好了,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回报。会后,他给供货商开了张欠款800万元的白条,凭借着这张800万元的白条“融资”,志高空调走过了最困难的日子。这张纸条,先后在3个供应商手中流通,可以当现金使用,1998年才回到李兴浩手中。

十年磨一剑,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要经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李兴浩都用他敢拼敢博的勇气和毅力一一挺过。1993年刚投身空调制造业时,李兴浩就在新建的厂房上刷上“学日本、赶日本、超日本”的口号,这个消息很快就让同行认识了这个新人行的“小个子”。不过多数人当时只不过把这个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等着看他关门的“好戏”。

10年后,志高不仅没关门,还令日本三菱总裁感慨万千:“我们用50年走完的路,你们用10年就赶超了。”他写下的“空调学志高”。这句汉语,更为李兴浩“志存高远”的理念做出了最好注解。

经过6年长跑,2009年7月13日,志高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上市为志高造就了百名百万富翁。如今,李兴浩坐拥志高的上市公司,具备了

向公众公开募资的能力和权力。

3“红色资本家”

提起李兴浩,南海里水镇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有关他的一些事。老人家说这个浩仔小时候头脑就很灵活,现在当大老板也在意料中,只是没想到当了这么大的老板;年轻人说李兴浩这人确实有能耐;邻村人说李兴浩生活过的丰岗村人很幸运,因为老人们能从志高空调领取养老金。

26年的财富变迁让李兴浩的身份也多了起来。现在除了“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简历上还排列着“人大代表”、“常务理事”、“副会长”、“客座教授”等头衔,不过,他最乐于向人们“炫耀”的,却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职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丰岗村村民小组长。李兴浩对这个村民们无记名投票产生的选择很看重,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名牌的他拿出几百万元搞公用设施建设,让村里实现了“三通一平”,还兴建敬老院、文化室、幼儿园等,对村民全部免费开放。自1995年起,李兴浩就开始给他生长的周边地区的老人们发放生活津贴。

如果谈起更长远的人生规划,李兴浩则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们称为“中国新时代的红色资本家”,志高要与合作者一同赚取阳光下的财富。“我觉得赚到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快乐!现在帮助别人就是我想做的事。我做了,别人能说我李兴浩一个‘好’,我就快乐了。”李兴浩说,现在不少人成了富豪就“农转非”了,就进城了,就移民出国了,“虽然我也进城,也出国,但不迁户口,我还是中国农民。”

值得称道的是,他同时上过两个“热门”的排行榜——《福布斯》富豪榜和《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他在富豪上排名靠后,但在慈善榜上名次大幅提前。从2002年到2004年,在美国福布斯《财富》杂志中国百富排行榜的三次排名中,李兴浩都榜上有名。很多记者追问他的财富观,他说,“财富不仅仅是金钱,其更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美誉度和人脉基础。一个企业有了美誉度和人脉基础,它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企业才会越来越强大。”他还强调,“福布斯除了搞拥有多少金钱的富人的排行榜,最应该搞的是对社会有多少贡献的人的排行榜,上缴多少税的企业的排行榜,员工有多少福利的企业的排行榜。”

做事先做人,做人诚为本。李兴浩说,志高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他认为诚信和坚持才是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李兴浩精彩语录

我的生意经是有钱就要滚大。

危机,危机,在我看来,越是有危险就越有机会!

企业赚钱要靠兰部分,一是技术,二是人脉,三就是美誉度。

受过穷,所以我对财富的追求要比一般人强烈,情感也是不一样的。

我赚的不是金钱,赚的是财富。财富很简单,就是可以让想做的事情变为现实。

卖冰棍起家 现成全国创业之星 第5篇

李高文出身梨树县农家、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靠卖5分钱一根的冰棍起家。他诚实守信,大胆拼搏,经过的苦心经营,创立了吉林省天意集团。来,因其对社会的突出贡献,企业先后被授予“吉林省百强私营企业”、“吉林省优秀企业”、“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吉林省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先进企业”等荣誉。李高文个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之星”、“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从小走乡串户卖冰棍 今年45岁的李高文,出生于梨树县靠山乡(现林海镇)兴开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李高文上学时,7分钱的算草本、1元钱的汉语字典就难住了他的父母,只好东借西凑。年幼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想让全家都这么“低气”地做人。李高文喜欢读书,非常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可是贫穷的家境使他只读了4年书就辍学了。父母认为他得学门手艺养家,让他像大哥一样当木匠,李高文却要闯出一片新天地,改变落后和贫穷。 12岁的李高文向大舅借了140元钱,买了一个冰棍箱和一台旧自行车,开始卖冰棍儿,每天他要往返100多公里赶到四平郊区的三合村去进冰棍儿,再返回靠山乡走村串户地卖。饿了,他就吃根大葱吃个大饼子;累了,他就把自行车往地上一支,找个地方躺一会儿。后来,他又增加了香烟、麻花、饼干、面包等小食品。转眼两年过去了,虽然赚钱不多,他却开阔了眼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四棵树乡一家刚成立的贸易货栈录用了。他工作勤奋、刻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几年下来,掌握了很多经商之道,他的命运从此改变。 多次创业几经波折 李高文不善言谈,但却有着东北汉子的韧劲和不服输的性格。结婚后,贫穷的小夫妻只好住在岳父家的“偏厦子”里,尽管岳父岳母不说什么,但他“要脸儿”,拼命地多干活。后来,他和妻子在“偏厦子”里开了个小卖店,当年赚了1万多元。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搞起了粮食贸易。1角8分收来粮食,卖2角6分,两个月净赚了10多万元。他盖起了大瓦房,又养了10多头牛。可是一年后,牛生病全死了,赔了七八万元。但他并不灰心,决定靠自身的韧劲和闯劲,自己当老板,用手头剩下的一部分资金与他人合伙盖了5间大瓦房,开起了饭店,又买了汽车跑运输。然而,一年下来,不仅饭店赊账30多万元,货车又肇事,他把家底赔了个精光。不服输的他,又从朋友那凑了10万元,成立了木材加工厂,在县城卖家具。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场大火烧光了他苦心建起来的木材厂,13万元的投资瞬间化成了灰烬,这时他已经欠下40多万元的外债。为了还债,23岁的他把新盖的瓦房卖掉了。 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 经过多次失败,李高文很失落。在朋友的支持下,他用仅有的两万元重新建起了木材厂,他把“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贯穿在经营中,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功夫不负苦心人,木材厂利润直线上升,他迅速拓展业务,增加了粮食经销等项目,很快还清了外债,还赚了20多万元。几年后,他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元。 竞选厂长闯出一片天 19秋,梨树县十家堡镇水泥厂向社会租赁经营,他被镇里确定为厂长候选人。经过一番考察,他认为水泥产业潜力很大,决定竞选水泥厂厂长。年9月12日,李高文创办的吉林省天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了。 李高文接手水泥厂后,对企业内部剖析后实施大胆机制改革,公司改制前生产能力一直在4.4万吨,李高文拿出了当年那种敢闯敢拼的劲,使企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使水泥年产量达到100万吨。 到了20,经过15年的时间,李高文和他的企业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风险和挑战,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的吉林省天意集团旗下除了原天意公司,还有新投资的梨树县天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天汇商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经营范围从水泥建材行业扩展到房地产和商业,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2300多人。 诚信赢得人心 2月,李高文与吉林省某部门达成口头协议,购买32.5级水泥5万吨,全年提货单价238元。但是进入5月以后,市场原材料、煤、电等纷纷涨价,水泥价格也大幅上扬。每吨水泥生产成本飙升到238元以上。如果按照这一价位履行合同,等于全年仅此一项净亏损近100万元。李高文宁可自己吃大亏,也要坚持履约。李高文的态度不仅感动了当事单位,更震惊了所有客户。多年来,产品现已畅销东三省及内蒙古等地,企业被评为“吉林省无投诉信得过企业”、“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吉林省诚信守法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多年向社会抛洒爱心 李高文给家乡学校投资50万元建校舍,又拿出20万元,为学校更换了崭新的桌椅,还让每一名学生穿上了新校服。9月,向梨树县15名贫困大学生捐赠助学金3万元。此外,李高文还向考上清华的特困生孟凡兴资助2万元,为考上北方交通大学的刘孙平资助1万元,考上吉林农业大学的姜雪资助5000元。多年来,李高文共资助贫困生30多名,帮他们实现了大学梦。 几年来李高文还向梨树县、双辽市部分乡镇遭受旱灾的地区捐款20多万元;通过梨树县红十字会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四平市的盲人区修路时捐献价值5万元的水泥制品;为拓宽102国道捐献水泥400吨;,改造扩建梨十公路出资200多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乐善好施,多年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把爱心撒向了农村病、孤、残等弱势群体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冰棍的快乐心情日记 第6篇

夏热如期来临。吃过晚饭,我和妻携儿来到冷饮店批一些冷饮。冷饮是分门别类被置于几大冰柜摆放着,花颜彩图的包装,奇异美丽的名字,当然我是无法挑拣的,一不知其味,平时从不问津;二需切合小儿口味,他是这方面专家型选手。果然,他熟练地“指点”一番,立刻一大塑料袋装满。我补问了一句:有无透明冰棍。营业员心领神会,答曰:有。指着一素朴包装的冷饮给我看,我定睛一瞧,上写:老冰棍。真是旧人遇故识。那依稀的模样,立刻勾起我儿时的冷饮记忆。

也许回忆是温馨的。年近不惑的我常陷于过往中而滋滋有味,说明我有眷恋旧事情结,情感渐显老化、顽固,拒斥新事物。我对抒情、舒缓的旧曲就一往情深,听得心潮澎湃,而对嘭嚓嚓、现代劲歌狂舞就心生隔膜。那时的冷饮准确地讲就是冰棍,冰棍一词可涵盖一切。黄瘦、纤小的身躯,或白白、透明的躯体,被层层包裹于同样或黄或白的木箱中。五分或一角一支,没有拣选余地。递上钱,售卖员就打开箱盖、翻开絮毯,眼不瞧地迅疾拿出一支递与你。一色的淡青纸包裹,简单撕开,一吮,一股清凉、甜润立时浸漫舌根,传布全身。那时,一日能吮上一根冰棍是幸福的标志,大多只能眼望同学一个劲地吸舔,而想象那种感觉,吞咽馋涎。我对冷饮的体味、感触就停留在冰棍身上,根深蒂固,至今都情痴不改,不移情别恋。也许那种感觉太妙了,凉润、多彩了我枯燥、单调的童年。就像泥土、瓦屋的炊烟,无论行至哪,触之望之忆之,都极感亲切。对冰棍的记忆不仅源于吮吸它,更发端于我曾经和它一起走街串巷,走进日出走过日落。放假或周末,我就和姐背一只木箱来国营商店进一些冰棍,然后冒着炎阳沿街走村贩卖。姐胆子大些,亮喉丽嗓地喊卖,我则瑟瑟跟于后,羞态赧颜,有时嫌姐姐声音喊得大了。姐开箱拿冰棍,我则收钱找零。自己的冰棍宝贝孩子似的捂着护着,从不舍得拿取一支,尽管有时口干舌燥,姐姐更是汗流满身。我们只希望将冰棍尽早售完,能赚取那一二元钱,能向田间弓腰劳作的父母报喜,能使冰棍一支不损地卖出。当然常有售尽而归的日子,我们雀跃歌唱;当然也会出师不利,看着还躺在襁褓中的冰棍,我们心急如焚,只好踩着淡淡暮色、昏黄街灯继续我们的售卖行当。有时饥肠辘辘,才将最后一支冰棍售出,尽管唇焦腹空,我们心里比蜜甜。钞票驾驭了一切快乐,苦难中,我们暂时不得不做金钱的奴隶,但我们通过汗水凝结的劳动获得了珍贵的钞票,维护的是做人立世的尊严,不失品行。如果频繁翻盖,冰棍禁不住折腾,有些就瘦身融水。但只要有顾客接受,我们就设法售出,当然要少些钱。有时实在魂归故里,只留残山剩水,惨不忍睹,就只好拿回向父母汇报。父母看到我们黑脸红眸,往往就赏赐我们。我和姐妹就顾不得肠胃的.虚空,而不问滚热的饭菜,三分天下,将冰棍当作香饽饽吮吸。

吃冰棍的日记 第7篇

晚饭过后,妈妈突然冷不胜防地冒出了一句:“要不要吃冰棍?”我愣住了,兴奋地差点得了心脏病。于是连忙点头说:“好好好!”

我发疯似的蹦到小店门口,拿了一根冰棍,打开包装纸,冰棍的冷气向上冒着,一股巧克力的香味争先恐后地往我鼻子里钻。“久违了,哥们儿!”我望着冰棍想。然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向“冰棍军团”“进攻”,“冰棍军团”虽然奋力“抗击”,但还是“死伤惨重”,已被我给吃掉了一层巧克力外皮。我又开始向内部“杀”去,不到一会儿,手上只有一根微不足道的小木棍了,我把送它到了垃圾桶的“肚子”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卖冰棍往事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冰棍的制作方法05-12

有关往事的作文-往事随风08-22

往事作文05-20

清明往事作文05-24

美国往事电影06-15

那段往事作文06-28

往事随笔范文05-20

曾经往事范文05-20

读《凡人往事》有感05-26

上梁往事情感美文06-14

上一篇:人才派遣合同书范本下一篇:巷道整改修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