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2024-07-26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精选14篇)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第1篇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学生接触的人群除了家庭和朋友外,老师是影响学生心理和今后人生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容易认可的呢?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观察,我认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首先,了解学生,具有同情心,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情感的人。这样的老师,很受学生的青睐,学生也是有丰富的情感的人,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思想,情感被人理解接受,当他们遇到心理烦恼时候,也需要有人能够倾诉,在学习中有不同的见解时,需要被老师理解尊重,而不是简单的被否认,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平常时就要多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的思想情感能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出来。这其实就是要老师理解学生的心情,待人公平。而那些不了解学生,上课只知道以知识为目标,缺乏情感交流,经常考试,作业频繁,态度粗暴,瞧不起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老师,是学生最反感的。

其次,有责任感,热心教育的老师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

作为教师,每年都会有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其中就有热心教育,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不但是表现在教好自己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你不但要教好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和学生接触,通过聊天的方式去了解学生。教师上课来,下课走,甚至有的老师教了一个学期连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叫不出名字,谈何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更谈不上关心学生。而这样的老师可想而知,是受不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的。

再次,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语言幽默有趣的老师也是学生喜爱的。

作为老师,在教坛里耕耘,要想教好学生,必须与时俱进,抓紧理论和业务水平的学习。绝对不能自己老师教给自己的现在又把他教给自己的学生,没有创意。与时俱进,就是要求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包括业务理论等,也包括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时事,甚至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你不能自己知道的学生早已知道,学生知道的你却不知道,这虽然很正常,但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

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灵活,随机应变,教学语言幽默有趣,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更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教师平常就应当下苦功夫,练好基本功,提高水平,关爱学生。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第2篇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

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应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我们国家,虽然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们都很清楚并且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将老师变得更分数具体化,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和老师的水平,这都有些强人所难的。我认为要想培养一个好老师,外在的对教师的评价系统也应该发生改变,使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发挥个人才能。当然,这些年我国对教育的改革也在一步步地进行着。我相信教育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慢慢迈进。

其次,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必定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良好的人品和渊博的学识。我认为虽有良好的人品却学识贫乏,是无法成为一名教师的,反之亦然。首先,我们先谈学识,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虽然课本知识将难易程度以年级的方式递进学习,但是知识的简单、复杂都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当我们教幼儿园的小孩子“1+1=2”时,如果我们被问到为什么“1+1=2”时,我们又应该如何作答呢?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渊博的学识为后盾才能进行良好的教学,为学生解惑。其次,又谈到良好的人品,为什么我们在谈教师教学时,要谈到教师的人品呢?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解惑,还应该是传道之人。如果教师的品德恶劣,又如何能够向学生传道?我认为教师的良好的人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工作富有热情。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乐于其中,并且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事物抱有一种积极态度;③学习认真,能静下心努力钻研难题,有耐心;④有良好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难看出,这些优良品质也适应于我们每一个人。教师是学生的模范,当教师在学生集体注目之下,教师应该挺直脊梁,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第3篇

有人说,做一名教师并不难,难就难在做一名好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做教师。当然,不同的取向与目的有不同结果。比如:如何做一名有效率的教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尊敬的教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做一名有德性的教师。因为,德性的本义就在于同其他的教师相比,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好的,或者说是善的。但是对于什么是好教师的标准进行解说是缺乏意义的,因为每个人对于好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用一种标准来规范或强迫所有的教师都来实践这样一种标准,注定将不可能取得期待的结果。

教师不能单纯地把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就如同学生在学校里,其基本的任务是学习一样,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把他们区别为“为读书而读书”和“为其他而读书”等不同的类型。教师也是如此,有的是“为教而教、为谋生而教、为生活而教”,但也有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为了事业而教”等等,不同的目的体现了教师的不同的做法与行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学生角度来探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帮助教师的反思与教学的改进。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首先,体育教师需要在室外进行教学,工作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广泛性;其次,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有语言性的、更有身体性的交往;最后,体育教师由于长期从事身体活动,身体条件的特点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不同,因此,研究体育教师好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杭州市下城区3所初中学生共600人,其中每个学校200名学生。

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问卷表,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达96.7%。问卷的主要指标为:(1)体育教师的外在形象:1身高;2身材;3外部形象。(2)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1兴趣爱好;2性格;3气质;4风度。(3)体育教师的学识:1专业知识;2运动技术水平。(4)体育教师教学水平:1上课态度;2教学水平;3教学风格;4教育方式;5对待学生;6教学评价;7教学管理。

2.3 数据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 对体育好老师总体评价情况分析

表1结果表明,平均值在4.0以上的从高到低排序为性格4.14—教学方法4.13—教学管理4.10—兴趣爱好4.09—教学评价4.08—专业知识4.06—教学风格4.05—身高4.05—运动技术水平4.03—教育方式4.03。说明学生比较关注体育教师的形象(如身高、性格)、教学方法、教师的基本素养(如兴趣爱好等广泛程度、专业知识、运动技术水平等)、对学生的评价与教育方式等。

3 . 2 对体育好老师评价的男女生差异比较

从表2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男女生在评价教师各个方面的特征时没有显著的差异。

3 . 3 对体育好老师评价的差异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

从表3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学生组间(初中各年级)对好老师的评价在以下各个指标上:身高、形象、兴趣爱好、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风格、教育方式、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有显著差异,而在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初中各个年级之间评价教师各个方面时有一定的差异性。

3.3.1 初一与初二组间对好老师评价的差异性

从表4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教学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3.2 初一与初三组间对好老师评价的差异性

从表5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初中三年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3.3 初二与初三组间对好老师评价的差异性

从表6的调查结果中可知,初中二年级学生与初中三年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形象、兴趣爱好、性格、运动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语言表达、教学风格、教育方式、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初中学生比较关注体育教师的形象(如身高等)、教学方法、教师的基本素养(如兴趣爱好、专业知识、运动水平等)、对学生的评价与教育方式等。

(2) 初中男女学生对体育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 初中学生组间(初中各年级)对体育好老师的评价在以下各个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身高、形象、兴趣爱好、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风格、教育方式、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而在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4) 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体育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教学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初中三年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初中二年级学生与初中三年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除了在身高、形象、兴趣爱好、性格、运动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语言表达、教学风格、教育方式、对待学生态度、教学评价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其它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4.2 建议

(1) 教学风格与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体育好老师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建议初中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首先,要经常梳理自身的教学方式,形成较受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如幽默型教学风格、活泼型教学风格等,其次,在对待初中学生方面,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好的形象与威信。

(2) 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特别是广博的知识、专业水平、性格、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以进一步建立学生对体育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 体育老师在对待初中低年级学生方面应更多的关注教学风格、教学态度、教学评价方面,因为小学升初中后,来自各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努力打造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学生评教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如果将大学的育人任务比喻为一辆车,其四个车轮分别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育人”应该是平衡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盘。大学育人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做具备引领社会潜力的人,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

南开大学将“公能”素质教育确立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战略。2011年,学校出台了《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强调育人为本、教学优先。经过几年的努力,“三个转变”初见成效。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育人为本”;在教学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注重“教”“学”融合,倡导“讲一练二考三”,即控制讲授量、增强练习量、拓宽考试面,使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讲,探索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最终达到“公能”素质教育倡导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坚持崇尚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大学育人体系中,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

高校课堂教学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有通识、专业两大类课程,各类课程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通识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做人”,做具有引领社会潜力的人;专业类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做事”,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例如在南开大学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比例为:通识类课程学分约占学业总学分(约150学分)的40%,其中,学校公共必修课约占30%,公共选修课约占10%;专业类课程学分约占60%,其中,必修课约占40%,选修课约占20%。专业课分量明显高于通识类课程。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与教师的主导性有关,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习活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校面临着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都有责。既与老师专业水平、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有关,也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关,还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有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上学热”“上课冷”的现象,学生上课追求不挂科的“打酱油”“躲猫猫”“手机控”等。部分老师存在“裸”教和讲“水”课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面临着“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问题,学生也面临着“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问题。

二、学生心中的理想课堂

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是高校育人最核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和高校发展的内涵。在教与学的育人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

最近,南开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就什么样的课堂最“理想”、老师怎么上课最受欢迎、学生最想在课堂上学到什么等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9.9%学生认为目前教学状况可以满足学习需求,29.9%学生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约10%学生认为当前教学不能满足和完全不能满足。可见,多数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安排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小部分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

1. 学生最关注公共课教学

在收回的1 000多份有效调研样本中,超6成学生最关注学校通识类公共课,其中46.8%学生最关注公共必修课,13.8%学生最关注公共选修课。在专业类课程中,必修课的最关注度为26.7%,选修课的最关注度为12.7%。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识到通识类必修课在引导“做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类课程与学生毕业密切相关,课程成绩也与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某些评优相关,因此最受关注。对学校公共选修课的关注度略高于专业选修课,说明学生对拓展知识面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视。这也为学校强化学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和提高质量提供了依据和压力。

2. 学生最欢迎“幽默”课堂

在课堂风格上,34.7%学生最欢迎轻松诙谐的“幽默型”课堂,比例最高。22.9%学生喜欢条理清晰、论证严密的“理智型”课堂。亲切自然、师生平等沟通的“自然型”课堂有20.9%学生喜欢。最不受欢迎的是教师以慷慨激昂的“激情”引导学生情绪,但缺乏“干货”的“情感型”课堂。

课堂上适当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主题上。但教师不是小品演员,上课不是演小品,在科学问题中巧妙加入“幽默”元素,需要一定的功底,非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幽默”也要结合课程特点,恰到好处,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否则适得其反。例如,我校“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课程教师结合社会现象对漫画知识和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笑”着认识和分析社会,辨别是非。成为学生眼中公认的“幽默”课堂,不仅选课人数爆满,甚至还有学生“蹭课”。

空洞的“激情”教学最不受学生欢迎。广大学生是冷静和理智的,是有较高辨别能力的。我校朱光磊副校长认为,学生期望“幽默、理智、自然”的课堂体现了大学教学的进步。

3. 学生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大学课堂培养什么能力最重要?”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1.6%学生最希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占比最高的仍是最希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48.3%。希望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的分别占21.3%和 8.8%。

这一调研结果可能与学校专业课程过于强调实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忽略了为引领性、创新性奠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课堂教学有必要加强对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 学生欢迎研讨课和案例教学

“对课程中的难点,希望教师采取什么方法?”44.2%学生认为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形成观点;16.7%学生认为教师要求独立思考;36.0%学生认为是教师自己讲解。48.3%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代表性典型案例、例题的讲解;39.9%学生认为教师一般使用教材上的案例、例题。

“如何构架课程的知识体系?”37.6%学生认为是教师自己讲解;29.0%学生认为教师会让学生自己课下总结、课上交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23.0%学生体会到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练习方法等,指导学生独立总结。10.4%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系统指导。可见,多数教师对教学是认真的,在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面下了一定工夫,也得到了学生的承认和肯定。

三、对调研结果的进一步思考

1. 客观看待教师的“一言堂”

在这次调研中,超过6成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接近3成的学生认为教学以讨论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见“一言堂”教学模式还比较普遍。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讲”是必须的,关键是讲什么、如何讲?最简易的“一言堂”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如何诱导学生的兴趣?在一定基础铺垫的前提下,启发学生思考,教学生学会问,并且“挑”起课堂讨论甚至争论,是需要教师下工夫、花精力的。但在目前的评价环境压力下,教师也力不从心,特别是年青教师。

从学的角度看,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对“一言堂”的依赖,即使课堂上教师主动提问,学生呼应者也寥寥,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就学术问题提问。学生往往习惯在课间向教师提一些课程安排、作业等非学术问题。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 课堂“沉闷”学生也担责

调研显示,超过1/3的学生认为现有课堂活跃和比较活跃,有1/3的学生认为课堂不活跃和沉闷。超9成学生认为,课堂氛围影响教学效果,近1/3人认为影响极大。学生也希望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活跃就需要互动。学生也承认一些课堂气氛沉闷、“低头族”多与学生“分数本位”的心态有关系。目前,我校一些要求不严、给分宽松的“水”课选课爆满;而要求严格、被戏称为“名捕”的教师开设的非必修课,选课者却寥寥无几。有些学生课堂发言只为积累平时成绩,考试只求高分,与《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倡导的“讲一练二考三”的理念相差甚远。

理想的讨论课堂应该围绕无标准答案问题,师生间、同学间相互提问、讨论,甚至争论,就像躺在宿舍床上的“夜谈”。这需要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术问题独立思考,广泛阅读文献资料。这需要学生的主动,“讲一练二考三”就是指导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考试拓展到讲授范围和标准答案以外,其目的是挤出课程和分数中的“水分”。

我校龚克校长认为,学生眼中的“名捕”,其实都是教学“高手”。学生要超越“为分数学习”的思维,对自己一生负责。有的学生一学期选了17门课,甚至更多,没有必要的学习、思考、消化时间,在期末通宵“恶补”应付考试,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3. 课堂教学离不开作业

大学课程相对于中学来说,作业数量少了很多,但大学课程学习还离不开作业。近8成学生都认可作业对课程学习的积极作用。在对待作业的反馈上,学生态度不尽相同。超6成的学生希望教师认真批阅作业,写出意见。近3成学生希望教师在课上统一讲评。可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是主流,也有少数不希望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的。

4. 学生评教有待改进

调研显示,46.2%学生自认为能够非常真实、认真对待评教,并提出个人意见;只评教、不提意见的学生占35.1%;5.8%学生不看评教指标,随意评。也有12.9%学生使用“一键评教”软件来应付。

“为什么部分学生对待评教不积极、不认真呢?”多数学生认为评教指标数量过多,脱离学生的学习体会,空洞不易量化。因此,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评价;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快调整评教指标,减少指标数量,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评教指标。

龚克表示,学校将以提升学生主体作用为抓手,探索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新标准。

“教”与“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已成为当今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需要不断探索。理想的大学育人,应该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经典的局限和现实的问题,围绕“为什么”反复思辩;思辩将重新唤醒被休眠的幼年好奇;好奇将激发内在动力驱使(非功利兴趣)的好玩;好玩吸引不顾一切的诚心探究;探究创造有益社会的新知识;新知识引领社会,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第5篇

教师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自己独特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体系,不是刻板的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素质,如创新、思辨、变通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精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

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教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第6篇

以上均摘自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用以自勉。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9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运用爱的力量使一名学生从惯偷成为优秀生;山东沂水二中优秀班主任李发军,以爱的抚慰和支持使濒临绝境的特困生刘强成为省高考状元;等等。这些事例在使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就必须用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各方面表现得不是那么好的学生。

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演讲稿) 第7篇

大家好!我来自X级X班,我的名字叫XX,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铸师德树形象”这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带来的演讲是《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教师,我认为它是一种圣洁,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源自于成长过程中我受到了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谆谆教导,是他们的关怀教育成就了今天的我。他们的优良的师德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启发着我向着优秀教师的理想昂首前进。那是怎样的教师形象呢?

在我心目中,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子的:

第一,要有渊博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要知道,丰富的学识,可是传授知识的本钱。教师如果知识丰富,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入,就能从中提取精华传授给学生,并能运用自如,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这样子不是更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身上的智慧的火花吗?

第二,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并能为人师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有着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博大的胸怀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学生怎能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呢?

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还应具备第三点: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的教师形象已经不适应时代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当好助跑器,帮学生发力冲刺,不总是领跑,更多地应该指路,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自己去披荆斩棘。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第四点: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前几天读文章的时候,一篇《我为什么要当教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文中是这样说的:“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这段话让我意识到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我们知

道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最容易形成特别性格。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该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得以健康的成长,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具有渊博的知识,崇高的品德,具备创新精神和富有爱心,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这就是我认为的最成功的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今天,我在大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明天,我要用我的所学和才能去实现我的梦想,去做心目中的一名成功的教师!

青年网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 第8篇

上世纪末河南形象被严重妖魔化, 近十几年来, 河南经历了艰辛的“去妖魔化”历程, 在此过程中河南政府、媒介和民间各方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形象重塑。笔者大致将其总结为三类:第一类, 宣传优秀河南人物事迹;第二类, 实施文化推广;第三类, 经济搭台促宣传。为了解河南形象重塑的效果, 笔者开展了此项调查。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青年网民, 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结合前期文献探讨的结果, 将河南形象分为两大部分:河南形象和河南人形象, 采用沙氏通三级量表进行测试。问卷先请若干网民试做, 从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最终框架确定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为河南形象调查 (包括整体印象、政府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城市形象五个方面) ;第三部分为河南人形象调查 (包括对河南人性格品质的印象及对河南人的态度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为印象来源;第五部分为河南形象的媒介传播效果。

问卷在问卷星网站发布, 并利用问卷星提供的在线技术支持进行分析统计, 发布地址为http://www.sojump.com/jq/1381048.aspx。调查方法:聘请调查员在网络论坛发布问卷信息, 随机抽样。调查员按照区域和职业进行筛选并经过培训, 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广西、江西、福建等19个省市。所选论坛为三类:第一类为大型商业网站, 如猫扑BBS;第二类为地区网站, 如大豫网;第三类为兴趣论坛, 如服饰论坛、摄影论坛、笔友论坛等。

共回收有效问卷394份, 其中男性226人, 占57.36%;女性168人, 占42.64%。河南籍199人, 占50.51%;非河南籍195人, 占49.49%。高中以下学历33人, 占8.38%;大专或本科学历290人, 占73.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1人, 占18.02%。

调查结果

为了让结果更加客观, 笔者以籍贯为分割线, 对比分析河南形象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河南形象。在河南籍青年网民心目中“河南整体印象”较好, 七成人持肯定态度, 而非河南籍青年网民则有超过一半表示对河南“印象一般”, 且有一成网民表示对河南印象差。

对“河南政府的评价”, 非河南籍受访者正面、负面、中性评价基本相当, 分别为31%、30%和39%。河南籍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37%、36%和27%。相比较而言, 有更多的河南青年网友对河南政府形象不满意。

六成多的河南籍和非河南籍受访者均认为河南“经济形象一般”、“城市面貌一般”, 对于是否会“购买河南商品”持无所谓态度。

关于河南的文化形象, 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但没有很好地传承发扬”, 76%的河南籍受访者和63%的非河南籍受访者认同此说法。

河南人形象。河南籍和非河南籍青年网民对河南人的评价均较为正面, 其中河南籍网民的评价尤为良好, 认为河南人具备很多优秀品质。非河南籍受访者中, 四成多选择了正面描述的词汇, 不到两成选择了负面词汇。

凤凰网在2012年3月进行了一项《河南人形象调查》, 问卷发布在凤凰网城市专题 (调查时间段与本调查相近) 。问卷发布一周, 凤凰网撰文称, 近半数网民对河南人存在负面印象。此结论与本调查结论有较大出入。分析其原因, 重要的一方面可能是研究对象不同。凤凰网研究对象为全体网民, 而本调查仅为青年网民。此外, 本调查以是否为河南籍区分开了被调查对象, 更利于得出客观结论。凤凰网在发布其结论后短短几天, 问卷结果就出现了戏剧性逆转, 出现正面印象和负面印象持平的状况。至笔者撰文之日, 共有20多万人次参与了该调查, 结果呈现为84%的网民对河南人没有负面印象, 与本研究所得接近。

在对河南人的态度方面, 问卷中语句表述为“假如去经商, 您是否会选择河南人作为生意伙伴”, 超过五成的河南籍受访者选择会, 而将近五成的非河南籍受访者选择无所谓。表示不会和河南人合伙做生意的河南籍受访者和非河南籍受访者比例分别为9%和30%。

形象来源。该项调查仅针对非河南籍受访者, 对河南及河南人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亲身体验的占43.59%, 人际传播占23.59%, 广播电视报纸占18.46%, 网络占14.36%。

亲身体验的被访者有将近一半对河南印象良好, 通过人际传播、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途径传播的被访者, 比例最大的均为“印象一般”。对河南印象差的排名依次为亲身体验 (12%) 、广播电视报纸 (11%) 、网络 (7%) 和人际传播 (6.5%) 。

亲身体验者对河南人的形象评价最为正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认知河南人的受访者, 评价较为正面;而通过人际传播了解河南人的受访者, 正面和负面的选项比例基本相当。

地区形象的媒介传播效果。调查显示, 河南籍受访者比非河南籍受访者更多地关注各类关于河南的新闻, 包括负面报道。河南籍受访者关注程度最高的是重大文化旅游事件, 八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知道, 其次为关于河南的负面报道、先进人物事迹报道, 这二者关注程度基本相当, 经济类事件仅以25%的知晓率排在最后。非河南籍受访者最为关注河南的负面新闻, 其中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知道, 接下来依次为河南先进人物事迹、文化旅游事件, 经济类事件依然排在末尾, 仅有一成人知道。

发现问题与对策建议。青年网民不分地域, 对河南的政治、经济、城市面貌的评价均以“一般”为主。一方面说明河南的“去妖魔化”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一方面也表明河南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 该结果与被调查群体的年龄及行为特征也不无关系, 被调查者多为80后、90后, 他们敢于打破常规, 崇尚独立判断, 不人云亦云, 这也是河南抓住机遇, 在青年中树立新形象的良好时机。

即使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但他们对河南文化形象的评价依旧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但没有很好地传承发扬”, 可见河南的文化振兴任重道远。河南只有全面提升政治、经济、文化、城市面貌等各个方面的水平, 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形象。

受访者对河南人品质评价较为正面, 但在态度方面却有两成人明确表示不会选河南人做生意伙伴。此结果显示青年网民在对河南人的认知和态度上并不一致, 存在较大落差。这可能源于刻板印象的稳固性, 因此, 首先, 河南政府除了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外, 更需要创造各种机会、利用各种渠道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河南人;其次, 每个河南人都应以自身为载体, 传播河南良好形象。

对非河南籍青年网民而言, 对河南整体印象好和差的传播途径前两名均为亲身体验和广播电视报纸。由此可见, 人际传播对地区形象塑造有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河南务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此外还要重视媒体传播。河南媒体应增强议程设置意识, 更加积极主动地重塑形象;其他各类媒体也应依照新闻规律, 讲究传播方法, 科学客观地报道河南。

调查显示:被访者不分区域, 都对河南负面事件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危机处理的能力, 健全新闻发布制度, 学会危机公关, 掌握处理负面事件的艺术和原则, 不能堵和压, 在化解问题中展示出政府的原则和作风。同时建议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管理机制和处理机制, 并常态化管理。

经济类事件传播效果不好, 知名度较低, 仅有不到两成的青年网民表示知道。由于问卷中所选经济事件与文化传播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笔者推断经济事件的关注率事实上低于该结果。如何提高经济事件传播效果, 应成为各方在重塑河南形象时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

传播效果是否好与传播平台密切相关。多家媒体联合立体传播或经名牌栏目传播的事件, 知名度明显高于影响一般的媒体或栏目。因此, 河南一方面要提升自身传媒的水准和知名度, 另一方面要多与影响力大的同行联手重塑形象。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 口头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互不相识的人能对同一话题聊得热火朝天。目前好多网站上开设有“河南人吧”, 河南人不仅要利用传统大众媒介, 更要重视网络媒体的力量。[1]因此, 要使“河南形象讨论”在重塑河南形象中起到重要作用,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本文以青年网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为切入点对近年来河南形象重塑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河南要重塑形象, 必须全面提升政治、经济、文化、城市面貌等各方面的水平;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外界深入了解河南;河南形象重塑应有选择地利用媒体平台、讲究传播方法等。

关键词:青年网民,河南形象调查

参考文献

做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 第9篇

【关键词】身心发展 教师魅力 潜移默化 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做好學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如果教师能够在外形、品德、才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提高自己,展现教师的魅力,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的外形美,对展现教师魅力来说是可以加分的

教师外形的美,虽说不是一个完美教师的决定因素,但这绝对是一个完美教师的必要补充。评价教师的外形不是各种模特大赛,并不是要求女教师都要美若天仙,男教师都要帅若潘安。教师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面对爱美也渴望知识的学生。对于教师的外形美,当然要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标准。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注重着装美,教师着装朴素大方、自然端庄为好,整洁不邋遢,庄重不妖艳。医生一身白大褂自有纯洁之美,军人的一身绿军装,自有阳刚之美。同样,教师一身得体的服饰也会因为教师工作的高尚而变得美丽。

其次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也是外形美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尽在学生的视线之内。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举止非常感兴趣,甚至把教师的言行作为欣赏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自信的表情,和蔼的微笑,温文尔雅的文人形象,这样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并给他们很大的鼓舞。

二、要尽显教师魅力,崇高的师德也是必不可少的

奉献敬业,所谓“奉献”,并非不言“利”,不计报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义”和“利”的时候,重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终身敬业执教,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正直诚实,这是教师做人处世的基本品德。正直诚实表现在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和社会、事业的关系。韩愈说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以宣传科学、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因此教师为人处世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只有这样才能承担教师的职责。正直诚实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教师更应为人师表,要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之中,教育影响学生。

自尊自强。自尊即要求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地按照教师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不说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话语。自强就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永不自满,永不松懈,永向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完善的道德人格是为人之师的基础。

开拓创新,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机智灵活地组织教育劳动,才能培养出既符合统一的教育目标,又具有丰富个性的新人。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管教师自己的才学有多么渊博,若不能完美地教导给学生那也只能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发展的核心,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一个学校除了学习,还应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课堂教学只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部分,其他如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恼人的负担。所有的课外活动,都需要有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擅长某项劳动技能或具备其他某种爱好。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技能和爱好去吸引或接近学生,在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获得共同语言、获得威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在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外形、品德、才学、教法等方面、多提高自己,做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这样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追求完美,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教出不断追求完美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

[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我心目中的中学生形象 第10篇

八(1)班苏紫薇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正步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青春期。青春期,多么灿烂美丽的名字,青春期就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美,就是我心目中中学生的形象。美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个中学生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美,才会有美的形象,才会从骨子里散发出青春的活力、青春的美丽。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诚是美,坦率是美,乐于助人是美,尊敬老师父母是美,勇于承担责任是美,勇于面对挫折是美。真正的美,是潜在于内心深处而表现在气质上的一种美。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中的王子雕像是美的,他是乐于助人的心灵美;海明威笔下的渔民老人是美的,他是勇于面对挫折的坚韧的精神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查理是美的,他是实事求是的纯真美。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一个中学生的形象需要美来支持,但那不是一种盲目的追求,是一种存在于内心、源于你气质的美。

爱美,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美好情操。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逐渐成熟,渐渐脱离稚气,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大家都知道,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效率。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抓住方法来学习,造成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坏习惯,比如开夜车,或头脑里整天只想着学习,而排斥其他的事物,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明天成就一名一代精英!

只有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具备高尚的情操,才是一个中学生应有的形象。

即兴问答:许多同学下课后很喜欢到盥洗室的镜子前左照右照,好像特别在意自己的发型,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职业形象 第11篇

作为当代即将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将要迈出校园走向社会,从学生过度到职业人,实现对自己角色的转换,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无疑有助于在应聘时给用人单位留下更好的印象,在就业形势严峻的面前,给自己加一个获胜的筹码,因此我们要想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大学生职业形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对我们越来越重要,然而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现在我国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大学毕业生多如牛毛,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作为只有一纸文凭而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如此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打败竞争对手而谋取一份理想的职业实属不易。因此在职业面试中,拥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决定着先机的成败,特别是许多人力资源部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职业形象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的估计,因为他们认定,那些职业形象不合格、职业气质差的员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户面前获得高度认可,极有可能令工作效果打折扣,因此对于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除了要在短暂的面试期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气”与“职业化”的平衡,要尽可能在形象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稳重、干练的职业特点。对此,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都会考虑把自己精心的包装一下,以此增强自己与对手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

完美的职业形象还可以使我们在社会的激流中搏击前进,以健康的姿态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对于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新的使命,我们新的素质、新的形象。相信自己,战胜一切,让我们在塑造自己完美的职业形象,在自信中开辟成功。

职业形象也就是我们在职场中给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它主要包括外在形象、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这四大方面,它主要是通过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来反映其个人的素质修养、专业态度、技术和技能等。

然而职业形象需要我们严格恪守一些原则性的尺度。例如对于职业形象我们要达到尊重区域文化的要求,因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往往对个人的职业形象有着不同的要求,绝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破坏文化的约束,否则受害的将永远是求职者我们自己;另外,不同的行业或企业,由于集体倾向性的存在,只要要你的职业形象符合主流趋势,就能促进你在职业中升值。同时职业形象也是个人职业气质的一种符号,比如,如果一个人喜欢深色调,则表明他有沉稳的个性;如果他经常的身着艳丽颜色的服装,则表明他充满了激情;如果他有一丝不苟的服装款式,则表明他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等。要想拥有完美的职业形象,只注重外表还不够,还应该注重你的言谈举止,否则你的职业形象照样会受到破坏。

注重职业形象,不仅仅是把自己美丽的气质烘托出来,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形象和应聘的职位、公司文化相协调。对于你的内在能力再强,形象也应走在能力的前面,因为一个良好、出众、得体的形象将会对我们的择业、交友、公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不要在起步的一开始就因为形象的不得体而失去了与别人竞争职场的先机,要让别人感觉到你对任何事都

充满信心,使他们相信你有能力干好这份工作,要让别人能够很快对你产生信任,使他们在你通往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大学生职业形象还需具有勇气。例如美国耶鲁大学在每次新生入学典礼上都会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有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自荐会做苹果饼的女生。也许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特长,算不得什么。在那么多新生中,必定会有比她更突出、更优秀的。那么,校长为何只独独介绍了她呢?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但是,有的人却缺少表现的勇气。不管这种“隐藏”是不是出于谦虚,但敢于表现就是具有勇气。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外表、除了谦虚、除了礼貌,还应具有勇气这样的是职业形象。

大学生职业形象还应具有爱心。因为 爱可以使整个世界充满了阳光,若没有爱心,则没有阳光,整个世界也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因此一个大学生的职业形象还应具有爱心,否则不论他学识多么渊博,都难以真正地为企业、为人民奉献。所以,有爱心也是大学生职业形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职业形象还应具有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心做任何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当代大学生,若充满自信的笑容,将会多一块活招牌。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你又怎能要求别人对你有信心呢?因此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可以给人以信服感,充满活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但也要记住做到自信而不自大,不嚣张。这样才为良好的大学生职业形象。大学生职业形象还应具有明确的方向,因为一个人若没有目标和方向就不会有动力。因此此时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求职成功的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 “我真正需要什么和适合做什么”,就像正确地做事前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反问一下自己需要什么的生活。因为思考的同时是可以选择的,也是可以成长的。

大学生职业形象还应具有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素养。例如一些求职者投简历过于随意、接听电话缺乏礼貌、面试着装不当等。一些毕业生却因此失去工作机会。因为招聘者认为“从细微处可以看到个人的精神”,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求职者所有信息,只能通过细节进行考察。所以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前,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的礼仪知识、个人形象设计知识等,以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争取在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面做到大方、得体,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尽量减少自己学生气。

职业形象往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与个人职业气质相符合、与个人年龄相符合、与办公室风格相符合、与工作特点相符合、与行业要求相符合。另外个人的举止更要达标,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个人的装扮上也要做到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

要塑造我们的职业形象,我们还可以从这里学起。首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活动的基本工具。人们是靠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例如文明的语言可以树立文明的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以树立幽默的形象;虚伪的语言可以树立虚伪的形象,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融洽,离不开交流的技巧。其次,我们还要有自己的风度,风度则包括精神状态、仪表礼节、行为态度和言辞谈吐等。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性格气质、学识修养、处世态度等。有人曾说:“高雅的风度是通向朋友心灵畅通无阻的护照”,这是每位渴望择业成功的大学生朋友们都值得拥有的“护照”。再次,我们要注重仪表,因为仪表对于大学生职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它的人可以为自己赢得获取成功的最初机会,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习惯用美的标准来观赏人、评价人、选择人。不合时令的穿着,不张显气质的发型,孩子气的面容,甚至是格格不入的随手携带物,会让你的面试官增加主观排斥的印象影响,甚至是你刚踏进办公室的第一步,就被认为是难以胜任的参与者。最后,我们要注意具体行为,在招聘时,大学生求职形象如何看起来似乎是主观的东西,是招聘人的主观印象,实际上是客观的,是大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效果。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党员形象 第12篇

一、大家轮流发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生党员应该要有什么形象。

二、各自说说自己和大学生党员形象有什么差距,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并且应该如何改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靠近优秀大学生党员形象

三、总结: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业余爱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群众关系

四、通知周五晚上(22日)7点在A13-2一楼活动室”自学党章,入党培训教材,十七大报告,是七届四种学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主要分配划考试重点,整理2010年以来的时事政治材料,准备结业考试。

1、思想:大学生党员要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真正地理解,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思想,真正地做到“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平时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治事件

2、学习: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的学生,其首要任务是搞好学习,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

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

3、群众关系:主动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与同学们相处也更加和谐融洽。

4、工作:在学校及学生会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这些活动中很好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5、身体素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身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心理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思想上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思想滑坡是当前存在于不少大学生党员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体表现在:很少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轻视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学习;思想汇报空洞乏味,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等等。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与骨干队伍,党的信念、党的事业要靠他们继承和推动,党的优良传统要靠他们发扬光大。所以,大学生党员要加强理论修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真正做到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

第二、学习上要名列前茅。

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不仅应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先进性,还应该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努力保持学习上的先进性。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工作上是榜样。

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其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学生工作中。要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尽心尽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扎扎实实的学生工作中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发挥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应该树立党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干部的楷模、学生的榜样。

第四、生活上做模范。

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大学生党员应严于律己,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大学生党员,应当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同学,一同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一要发挥寝室示范作用。二要带头树立节能意识。

关于以上四个方面的描述,就是一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在我心目中的形象.1、学生党员的在学习态度方面:

2、学生党员参加集体活动、在院系班级中开展工作情况及在宿舍中的表现,更能体现学生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情况:

3、联系群众,关心他人

有待提高的方面:

1、工作能力

2、生活作风

3、思想政治

4、学习成绩

5、身体素质

6、心理素质

初探《学记》中理想教师的形象 第13篇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孟学派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 是古代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体系相当完整的教育文献。它在内容上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 教育和教学制度、内容、原则和方法, 教师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等等。[2]《学记》中多次、多方面地论及到理想教师的形象。一个好的、优秀的教师应该如何、不该如何, 在文中都有论述。下面即就《学记》中理想教师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以期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本身素质养成有所贡献。

一、师者的价值所在

古往今来, 统治者无不看到教育的巨大作用。统治者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学记》开篇即有“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3]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而这件大事的主要实施者则是教师。师的存在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学记》中, 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两处论述, 明确的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 尊师才能重道。

一方面, “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 然后能为君。”[3]当然, 此处“师”为理想的优秀的“师”。能当教师, 就能当一地之长;能当一地之长, 就能当一国之君。反映出了我国古代政教合一时期官师不分, 教育同政治连接在一起, 教师本身即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教师的地位是重要的, 不容忽视的。同时, 它把“为师”作为“为长”、“为君”的前提条件, 认为要“为长”、“为君”必须先能“为师”, 具有师者的人格修养和学问才能。这从根本上定义了教师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 《学记》中又有“古之学者, 比物醜类。鼓无当于五声, 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 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 五服弗得不亲。”[3]用鼓与五声, 水与五色的关系, 衬托学与五官, 师与五服的关系。学、师是起着最根本的起统摄作用的。[1]教师不在五服之列, 但五服没有通过师教, 就难以用以维系宗法社会的亲亲关系。这又说明了教师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教师具有如此的重要性, 那么为了维系封建社会的正常运转,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因此要慎重的选择教师。注重发挥教师的巨大作用。那么《学记》中理想的教师形象是怎样的呢?

二、教师的全方位素质养成

首先, 师者的自身素质养成。

第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学记》中有“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3]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知识来应付学生, 是不能担负起教师的重任的。教师应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全面的修养, 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记问之学”。第二, 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有高度的教学能力, 令学生信服。“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 指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引去努力学习, 坚定志趣。教师拥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为学生的表率。第三, 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古代社会, 学生的学习全靠教师的语言传授。教师能否成功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语言直观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相互关联。教师首先是通过语言来“传道, 授业, 解惑”, 学生也首先是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学记》中明确给出优秀教师的语言表达上的标准, 即“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3]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而透彻, 说理微妙而精准, 举例不多而引导得方。强调教师语言要精练、微妙、含蓄, 让学生自己去“知类通达”。

其次, 师者的教学艺术养成。

教师在工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地成长、发展。早在两千年前, 《学记》的作者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并且针对各个问题, 提出了各个解决之道。在这种不断的总结过程中, 师者的教学艺术水准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有了进一步发展。优秀的教师的成长之法在《学记》的描述中如下:

其一, 教师应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兵法上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为教师, 要认真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 然后才能因材施教, 真正的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学记》中多次讲到观察、了解学生, 并且涉及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具有很大的进步性。首先要认真了解学生“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3],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可一次点透, 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3]四失指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缺点, 指的是贪多务得, 不求甚解;有的知识面狭窄, 使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的对学习的艰巨性, 没有充分认识;有的则表现在畏难,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教者必知之”, 即教师首先要掌握情况, 学生“心之莫同”, 决定了教之各异。[1]所以关键在于“知其心”, 即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因材施教。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注意“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而知其美恶, 然后能博喻”。[3]教师懂得了入道有难易, 学生的资质有美恶, 才能多方引导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资质, 在教学过程中才更有针对性。“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 然后语之, 语之而不知, 虽舍之可也”。[3]“听语”、“语之”、“舍之”, 这三条原则的应用依据对不同的学生的观察、了解。根据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 因势利导。运用之妙, 在于从实际从发, 观察学生, 了解学生, 采取对学生积极的态度。

其二, 优秀的教师必须熟知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规律来源于平日的教学活动中, 并且又指导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通晓教学规律, 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平日的教学活动。“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躐等也”。[3]年纪小的学生只许旁听, 却不必发问, 为的是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以求循序渐进。《学记》中另有一处专门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即“良冶之子, 必学为裘;良弓之子, 必学为箕;始驾 (马) 者反之, 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 可以有志于学矣。”[3]此处“君子”即指教师。以冶铁工人之子、造弓人之子和训练小马为例, 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待学生也要如此, 即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教师搞清楚了这些, 也就懂得教育人的途径了。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时时总结规律, 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3]即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 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因素, 才能胜任工作, 掌握教学规律, 才能把教学活动更加良好的进行下去。

其三, 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掌握几种具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学记》中明确列举了五种教学方法, 来源于教学实践, 并且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第一, 教学相长。“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名》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和“教学相长”, 反映了在启发式教学下, 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相互提高。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取得一定的成果, 教与学的结合, 形成教学的全过程。揭示这条规律, 是《学记》在教育史上的重大贡献![1]

第二, 不可注入式教学, 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法。[4]“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于数进, 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夫然, 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 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 其此之由乎!”[3]本节从反面来说明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法, 列举了教育失败的原因。反对注入式教学, 提倡启发式教学。[3]注入式教学表现于教学过程, 就是“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于数进”;表现于对待学生, 则即“不顾其安”, 又“不由其诚”和“不尽其材”, “悖”与“佛”正说明其违反教学客观规律, 招致学生“隐其学”、“疾其师”、“苦其难”的严重后果。同注入式相反,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顾其安”、“由其诚”、“尽其材”, 发挥学生的潜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启发式教学呢?即“善喻”。“故君子之教, 喻也”, “喻”就是启发、引导。具体的方法是:“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不能把知识原原本本输送给学生, 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让学生主动去思维, 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达到“和、易、思”的良好结果, 从而达到既顺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又挖掘了学生潜在能力。[6]

第三, 长善救失的方法, 即对待学生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具有针对性。《学记》中共有两处涉及到教师教学要因人而异。其一, 《学记》曰:“凡学, 官先事, 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3]即做教师的要依据学生的身份、条件, 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方法, 对那些带着官爵入学的, 首先要指导他们处理政务;而对那些没带官爵入学的, 首先要引导他们确定学习志趣, 不可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 而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其二,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 教学得法, 善于处理主次、快慢、缓急、详略之间的关系, 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 这些缺点的存在都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进行教学[5], 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的长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具有针对性的对待学生, 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一个合理、良好的过程。

第四, 问答式教学法。《学记》中表达的很清楚:“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之。善待问者如撞钟, 扣之以小者则小鸣, 扣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3]问答式教学法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更大的积极性, 比注入式教学前进了一步。善问和善待问要求教师完善教学艺术, 提高教学技巧, 使“问”和“被问”成为提高学生的好方法。[1]同时“善问”和“善待问”也表明教学的主动权在教者一方, 即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善问、学生善学, 最终使学习进入一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亦将更加主动, 真正达到“师逸而功倍”的效果,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最后, 教育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那要如何才能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 更重要的是, 要如何才能产生《学记》中勾勒的理想教师, 有效实现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尊师重道。《学记》说:“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 则弗臣也;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大学之礼,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3]在礼节上最高统治者不以君臣关系来看待大学的教师, 天子和诸侯以身垂范, 为民众做好表率。统治者要借重“道”来“系邦国之民”。“道”是依靠师来传授的。尊师是为了重道, 重道需尊师。从最高统治者到邦国之民都能尊师重道了, 《学记》中的理想教师才有产生的社会土壤, 并将大量出现, 并将促进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 这是《学记》所有的归依点。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111-124, 64.

[2]于晓琴, 姜彩霞.《学记》的教师观及启示[J].广角, 2010 (8) .

[3]傅任敢.《学记》译述[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4.

[5]贺志朴, 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5.

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第14篇

一、让思考成为习惯

教师是“轻负高质”的践行者,只有让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执教能力,教师才能把“轻负高质”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我们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展“轻负高质”论坛。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论坛,教师们平时就会带着“轻负高质”这个问题去进行学习、实践和思考,使思考与教师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论坛在自己学校进行,教师之间都非常了解,论坛的内容肯定是教师经过实践后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轻负高质”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真正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执教能力。

为了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我们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如经常邀请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同时对特级教师进行访谈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教师感悟特级教师的思维方式;经常组织教师赴名校学习考察,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组织读书沙龙,在读书和交流中培养教师思考的习惯和方法等等。

二、让好课成为常态

课堂是“轻负高质”的主渠道,只有让好课成为常态,“轻负高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在全校中积极倡导“勤、精、思”的课堂教学理念,即“勤于课前,精于课上,思于课后”,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做到“勤”;课上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蹲下来看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精讲多练,做到“精”;课后认真反思每节课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积累底蕴,做到“思”。

其次,我们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约课活动。一种是同事之间互相约课,教师们觉得哪位教师“轻负高质”做得好,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约他的课,既创设了同事间经常进行交流的良好氛围,又能够使每位教师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因为有教师来约你的课,既是对你的肯定,同时又是压力。另一种是学校领导向教师约课,可以全面了解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教师中成功的做法及时在大会上进行表扬并推广,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给以个别指导,同时也使每位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最能够全面反映出教和学的情况,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需要教师平时加强课堂教学工作。

最后,我们定期开展同课异构辩课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辩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上课教师都认真准备,上出了精彩的课。我们还对辩课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教师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即从常态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更加有效,从公开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引领示范,从研讨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提炼观点,让教师们通过对一节课的深入研讨迁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三、让作业走向高效

作业既是“轻负”的主要方面,又是实现“高质”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努力让作业真正有效。首先,我们明确了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的具体要求,如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作业,作业必须全部批改并二次批改,作业要做到日日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其次,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作业错误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收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错题库,这样一方面让教师养成从学生的错误去反思教学的习惯,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对错题库不断修改完善,使对作业错误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错题库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等环节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研究,每次期末考试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道题我讲了好几遍了,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作业讲评的策略非常重要,而且我们还根据第一印象的理论总结出“1个5分钟>5个1分钟”的作业讲评理念,即当学生第一次出现典型错误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入讲评,让知识之间联系起来,这样比分散讲评5个1分钟的效果要好得多。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下一篇:关于偶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