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际重实效破解难题促发展

2024-07-03

贴近实际重实效破解难题促发展(精选3篇)

贴近实际重实效破解难题促发展 第1篇

贴近实际重实效

破解难题促发展

——韩山师范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初稿)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韩山师范学院来说,科学发展就是明确办学理念、思路、定位,又好又快地促进学院改革发展步伐,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广大师生得到真正实惠。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以及有关学习材料,按照省委的要求,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就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和讨论,发扬民主找问题,实事求是查原因,联系实际定对策,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班子全体成员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深入调研、努力实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了共识。

(一)坚持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困难。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学院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干部人事、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订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谋划学院新的发展蓝图。

(二)坚持特色办学。发挥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优势,坚持师范立校的办学发展思路,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进行打造,并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坚持把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课程。

(三)坚持内涵发展。以重点学科建设和“质量工程”为抓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注民生,贴近实际,贴近师生。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9年3月,我院参加全省高校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召开座谈会,信函咨询,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学院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广大师生认为学习实践活动,贴近师生实际,取得较好成效:

(一)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学院领导班子深信,当前是学院发展难得机遇,学院要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及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高质量培养粤东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工作与学科建设有序推进

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质量工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夯实,教学质量意识得以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进展,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有所提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按照《韩山师范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08-2020)》,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快科研立项工作步伐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加强科研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全院科研立项数量有较大增长,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稳步推行干部选任、交流轮岗、人事、财务、校内分配、成教(继教)、后勤等多项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系务会,人、财、物管理,审计工作规范、办事程序等系列制度,总体上推动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效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办学条件与服务保障得到改善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服务保障有较大改善。先后建成教学实验楼、文科楼和陶院校区等工程;图书文献资料、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含网络)有较大增加;修缮改造一批教学行政用房和教学设施,较好满足教学 需要。改善后勤服务、物资供应、校园治安保卫、消防、交通管理的质量,保障了校园和谐发展需要。

(五)党建工作与廉政工作得到加强

切实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一系列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行为,强化基层组织参与监督和保证作用;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内涵和实效有较大充实和提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开始制度化;党员发展工作顺利;党建工作质量相应提高。

强化全员监督意识,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在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相关制度的同时,充实教育活动内涵,坚持干部任前谈话和诫勉谈话,加大监察、审计、财务、基建、设备、后勤等内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效同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分析、深刻检查和充分讨论,广泛倾听师生意见,对学院的现状进行剖析,对照科学发展观进行查摆,认为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一)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师范办学特色优势弱化,新特色没有形成,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人才培养准备上认识不够充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还不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

(二)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亟待加强,若干新专业建设尚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及部分实验教学工作仍需强化并加以规范,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亟待充实和改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

(三)各级学科团队(含学科带头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进度缓慢,缺乏学术上的领军人物;,科研奖励、激励和管理制度建设等不能适应学科建设和申硕工作总体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四)有些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各级干部、各类人员的岗位设定与绩效管理、岗位职责权益不相称,工作标准不明,管束不力,绩效评价重考核轻全程管理等问题较严重。管理人员队伍、服务保障人员队伍建设、教育和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五)管理有些方面水平不高和效益一般,各类办学资源的配置和实际使用 利用率还存在不尽合理和高耗低效,服务型机关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仍达不到目标要求。校园、学院周边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与师生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六)党的个别基层组织的工作实效和个别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主动参与、主动服务、主动关心师生员工工作不到位有所欠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重学生轻教职工、重管理轻教育的缺陷。

(七)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工作深度不够,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盲区,个别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偏差,不能完全按程序办事,工作不够规范要求的工作现象时有发生。

四、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院领导班子认为有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在于学院规模扩大了,学院所处粤东地理位置,资金和人才制约。但学院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更主要是在处理各类工作的关系中主观上存在还没有完全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办事,或者科学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在处理下述工作关系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和谐、不协调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学院办学理念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在工作层面上的诸如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培育等还存在模糊认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百年师范文化传承与现代大学文化建设:如何在百年师范积淀文化底蕴中注入现代大学文化要素,构建和谐温馨校园文化,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发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发展,新情况变化,党建、思政工作形式手段过于简单,对师生管理、要求过多,关爱、宽容不够,党建、政治工作作用弱化,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随着传统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几近饱和,非师范专业规模的扩大,如何在保留师范专业优势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仍需更好地加以统筹兼顾。

(五)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集中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中培养与引进,多学科建设与资源配置的工作中的失衡。现有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也不尽合 理,办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制约着学院整体水平提升与发展。

(六)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全日制教育是源,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流。成教、继续教育是学院筹措资金、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亟需正确处理好工作关系,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七)校本部与新校区:新校区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八)管理工作与服务保障:学院机关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中重简单管理、轻热情服务、重“指挥”轻保障等现象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就促进学院事业稳步和谐发展,处理得不好就妨碍和制约学院事业的发展。

五、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通过深入的剖析认识到:学院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以党建创新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主要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破解难题

办好学校的事情,关键在领导班子,要在全面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谋划和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融入到办学理念的转变中,落实在办学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在学院发展的成效中,推进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学院领导班子要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学习创新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平台。通过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科学发展观,解决学院发展困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完善教育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统筹兼顾,确保学院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投入、科研特色等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构建适应基础教育、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学校定位相符合、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强化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争取早日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的调整改造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教育,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至2010年,力争1—2个学科成为省内处于先进水平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建设8—10个校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按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扎实抓好师资队伍、科研团队建设,为实现2011年全院教授、博士人数达到“双百”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2.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改善新专业办学条件。加大新专业经费投入,保障教学经费、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满足新办专业的需要;加强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新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改善新专业师资结构,确保新专业的办学质量。

3.加强资金筹措,确保今年学科建设投入总资金达到1000万元,建立健全适应学院学科建设及“申硕”需要的科研奖励、激励和管理制度,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整体水平,力争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实现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科研纵向、横向经费在2008年的基础上有新突破。

4.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产优投,重点建设”的思路,逐步形成我院科研特色,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横向合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大组织、协调、统筹力度,确保一级学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提升我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三)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兼顾学生个性和素质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1.巩固评建成果,落实整改任务,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尤其是新专业规范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进一步完善由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与综合实验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5%以上,其中工科专业达到25%以上。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 控。

2.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大实验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新办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确保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和开出质量;建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时间,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

3.重点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特别要通过落实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等制度,强化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水平;通过加强对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主要环节的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4.设立大学生学术基金。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课外科研制度,设立大学生学术基金。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指导,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区域文化研究等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凝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特色,精心构建现代大学文化精神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办学特色,强化现代大学文化精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充分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并蓄,富有文化意蕴的校园。

1.凝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特色。发挥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优势,坚持师范立校的办学发展思路,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进行打造,并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引领粤东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传承“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培育具有师范传统精神、服务扎根地方基础教育的专门人才。强化为人师表意识,注重师德建设,弘扬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教风,倡导教师传道授业术业有专攻,学生闻道释疑学业有所成的良好风尚。教学相长、尊师重道,为师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积极构建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突出办学特色。2.加强区域文化教育。发挥学校地处潮汕文化发祥地的优势,坚持把人 才培养与区域文化教育相结合,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和课程体系,传承、创新潮汕文化,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热爱家乡、扎根乡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

3.加强校园文化规划,使之充分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并蓄,富有文化意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心构建现代大学文化精神。

(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思路观念和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重视软环境建设,完善人事工作各项制度,营造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统筹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教辅、后勤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优化青年教师结构,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本科教学考核制度,引导高水平教师更多时间走上讲台、教师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加大对教师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的支持力度,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支撑条件。

2.探索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将教师的岗位划分为教学科研并重类、研究为主类、教学为主类等不同类型,分别实行不同的绩效考评办法,实施不同激励方式和政策支持,让教师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做到更好。

3.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团队建设力度,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合作。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加强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大基础性工程和战略任务,努力造就和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批敢于创新、勇于争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以学术梯队建设创新平台,强化其“科研孵化器”功能。使学院引进和培养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4、继续推进岗位聘任人事考核薪酬等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学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六)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紧紧抓住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薄弱环节,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以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与规范党委议事与决策机制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界定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重大决策在按程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学院党委以集体表决的形式做出决策,从机制上确保党委议事与决策的民主化。

2.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各类领导小组的议事规则,从制度上理顺学院的决策机制,同时推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凝聚力。

3.完善教代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深入基层调研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群众信访接待制度、信息和政策发布制度等,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民主,行政高效、廉洁,监督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

4.为建立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着手实施学院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修订《韩山师范学院章程》,明晰学院各种权责关系。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依法治校体现在建章立制和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使学院的一切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继续深化成教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空间,进一步理顺院系的责、权、利关系,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学院的活力,使各教学单位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体,利益的受惠者。

(七)进一步加强管理,开源节流,提高学院自筹教学经费的能力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关系,提高学院资金使用效益。

1.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析,对各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实行全程跟踪问效。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规定,稳步推进财务审批权限下移。

2.加大审计和监察力度,继续完善财务公开,厉行约束,提高资金实际使用效益。提高各项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综合利用率。加快后勤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3.加强资源保障工作。努力探索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新渠道、新办法,进一步提高创收单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潮州地处闽粤交界的地理优势,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智力支持和职业培训,提高学院自筹教学经费的能力。

4.关注民生,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八)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一切力量谋发展 切实加强院系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升班子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使基层组织思想工作作风有根本好转;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

2.加大教工党员的发展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3.强化宣传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4.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尊重、爱护民主党派人士,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作用。

5.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贴近实际重实效破解难题促发展 第2篇

一、加强三大能力建设, 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强化基础管理。确立了规范的制度、流程和工作标准, 提升管理程序执行力, 将标准化管理理念和行为融入办公室工作的全过程, 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加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和思想的运用, 注重发挥企业决策支持、管理中枢、执行督办、对外协调和对内服务“五大机构”的职能。围绕事关公司科学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当好“总调度”和“中转站”, 提升以岗辅政和以文辅政能力, 为领导掌握情况、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 责任、服务、大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参谋、服务、协调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注重风险控制。作为神经中枢, 面对职能范围广、工作头绪杂以及日益繁重的经营发展任务, 办公室深化了对日常工作中风险点的认识, 致力从源头上梳理、从制度上规范、从流程上固化、从执行上管控, 对办公业务风险实行预控管理, 实现了办公业务从事中、事后弥补转变为事前管控的闭环管理, 坚决杜绝工作过程中不按制度办事, 不按流程办理的行为。重点抓好文件、印章、档案管理, 严格落实保密责任, 将按制度办事、按规范操作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防止由于不良的工作习惯引发各类风险事件, 杜绝风险点演变为风险事故。

体现监督保障。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保增长压力凸显的形势下, 办公室深刻把握、积极应对一系列新变化, 自觉把工作放在大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 履行好监督保障职能, 使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外在形象。一是建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起科学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工作无失误、细节无缺陷、服务无缝隙”的要求, 在细节、细心、细致上下功夫,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行责任倒查问责。三是抓住中心、优化流程, 摸索并固化做好本职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通过强化辅政能力, 当好参谋部和智囊团;通过增强统筹力, 优化内外部关系;通过增强执行力, 践行“全面、有力、有效”的督办理念;通过坚持“四个面向” (面向领导、面向部门、面向基层、面向员工) , 追求服务工作的高标准。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己任, 加强纵向、横向的工作联系和紧密协作, 集中整体优势, 提高了公司美誉度与和谐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经营业绩优良、管理水平优秀”的企业形象。

二、把握四项重点领域, 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今年伊始, 办公室系统梳理完善了核心制度、流程、标准, 确保相关工作规则、基础标准、关键流程与上级公司要求保持总体一致。

一是发挥会议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和员工服务的职能。建立会议议事规则及管理细则, 全面理清“决策类、分析类”会议界面, 重在高效优质, 突出决策参谋、督查落实、统筹协调作用, 努力在撰文、当高参上下功夫, 在深入调研、出主意上下功夫, 在做好保障、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做到为领导服务, 使领导更加信任;为基层服务, 使基层更加满意;为员工服务, 使员工更加认可。

二是把督办工作作为参谋辅政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督办管理体系, 明确督办对象、督办流程、督办形式、督办要求, 及时分解重点工作任务, 定期跟踪反馈完成情况。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 加大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查办力度, 把上级要求、领导关心、员工关注的重要工作和事项督导督办到位, 在推进工作落实的同时, 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是加快核心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借助信息化管控技术提高运营效益, 通过建立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 把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理念贯彻到位, 促进了管理理念、决策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是健全完善保密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从源头减少“短板效应”, 将保密教育和培训融入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加强教育、培训、检查、奖励以及保密设施、设备购置等方面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特点, 梳理现有制度, 做好修订完善, 科学做好授权管理, 保证保密工作管理平台层次分明、运转高效。

五是规范接待安排和服务工作。在接待中, 向八方宾朋进行文化演绎和形象展示, 将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精心呈现, 让来宾感受和体验生活文化的多样性, 感受新颖和快乐, 提升企业形象。接待中, 坚持“四个注重”, 即:规范接待方式、控制陪同人员、执行接待标准、遵守工作纪律。与此同时, 加大公务用车的管控, 实现接待质量和管理费用的“一升一降”目标。

三、强化队伍建设, 为管理提升提供坚强保障

清河发电公司办公室认识到, 实现管理提升, 科学方法是手段, 人员素质是根本, 即提升是目标, 团队是保障, 通过精心实践, 一支作风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三优团队”正在新的发展时期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和重任。

强化导向。积极鼓励员工通过持续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技能, 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用新知识、新方法来处理问题。以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为主导, 对工作实施科学决策、科学安排、科学评估, 增强关注大局、融入大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推动大局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持续培育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境界、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怀, 将工作绩效与企业经营发展、社会形象结合起来, 以优质服务赢得上级信任和员工支持, 实现工作质量上台阶。

创新实干。发挥、保护好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在管理提升目标激励下, 自觉做到谦虚谨慎, 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是否有利于公司决策部署的落实、有利于和谐企业建设、有利于总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重点工作的推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 实现个人价值与办企宗旨的统一。

业务交流。积极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促进管理文化的融合与提高。创造条件, 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汲取先进经验和理念, 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通过专项培训、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渠道, 提高队伍整体合力。在管理提升活动中整合资源, 协调各方, 联合职能部门形成“管理提升”活动良好氛围, 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和谐共事。讲团结, 讲大局, 是办公室员工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几年来, 部门班子成员带头讲团结, 政治上互相信任, 思想上互相交流, 工作上互相支持, 生活上互相关心, 做到“共事一场、思念一生”。办公室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任务教育, 切实关心爱护员工, 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使全员在共推工作进步、共创良好佳绩中收获了快乐和真情。

践行“三服务” 破解难题促发展 第3篇

近年来,扬州市经贸委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企业为本,发展至上”理念,倾心打造“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 “三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扬州工商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三服务”主要成果

四次“集中服务”:2008年2、6、9、12月为“三服务”集中服务月,委党组成员带队,风雨无阻,深入基层,走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全年共走访企业项目现场562个,召开各层次座谈会74次,搜集各类矛盾问题计621件,帮助协调和解决矛盾问题近300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32篇。

五大“主题服务”:市经贸委与金融、教育、供电、节能和法律服务机构等部门(单位)探索性的开展了“五大合作”,惠及企业近600家。2008年开展银企合作8次,有450多家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470多亿元,协议贷款到位金额近340亿元,履约率近72%;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了“2008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组织了91家重点企业与15所职校大联姻,达成以“订单式培养”为主的合作意向,全年共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2000多人。开展能企合作,筛选50家企业为其提供4大类13项节能优先优惠服务。与全市50家重点用电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130多家重点企业与70家法律中介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帮助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六项“经常性服务”:

政策服务:选编国家、省、市扶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以宣讲会、媒体发布、现场咨询、发放汇编等多种形式送政策到企业,惠及我市规模企业。全年将各类工商业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性、指导性意见建议21个,提请市委、市政府讨论研究后下发执行。

规划服务:完善了重点培育的百亿元企业、百亿元产业集群规划;完成4个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和后五年工业总量1万亿元的发展规划编制论证工作;完善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了县(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诚信扬州“一网两库”建设,争取扬州市成为了省市联动建设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试点城市。

人才服务:推行“十、百、千、万”工程,组织评选了年度“十大明星企业家”,开展百名职业经理人培养活动。其中,46名企业家获得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实施了“千名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组织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要素服务:着力破除项目实施中的土地、资金、电力能源、节能减排等瓶颈制约,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全年我委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1.46亿元,分别用于企业发展节能和循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扶持、商贸服务业扶持等。

平台服务:推动建设10个左右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完善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及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全年新增担保机构5家,新增注册资本2.4亿元,累计成立担保公司22家,注册资本总额10.2亿元,累计成立担保公司22家,注册资本总额10.2亿元,担保金额达30亿元。

招商服务:2008年扬州市经贸委完成工业实际利用外资6260万美元,超额完成2260万美元;引荐注册民资2.039亿元,超额完成390万元。

二、“三服务”主要特点

想企业所想,深入企业沉到底。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每年2、6、9、12月为集中服务月,根据活动方案,委领导带领分管处室始终坚持走访企业(项目)现场,与企业面对面座谈,摸到了实情,学到了真经,受到了启迪,也增长了才干。

急项目之急,出谋划策帮到底。对企业(项目)来所,时间就是生命,为促进在建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市经贸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出谋划策。2008年,为保障我市某一新材料项目的顺利实施,投资处坚持数月如一日,每天深入施工项目现场,每天报一次信息。对项目实施中涉及国土、环保、规划、电力、安全等问题及时协调,逐一化解资金、征地、环评、安全、消防、电力增容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并在规定时间,拿出合格产品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验收,受到高层领导的肯定。

解基层之难,协调服务跟到底。这些年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引进了一些好企业,上马了一些大项目。我们的服务不仅仅是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凡在企业了解到的苦难,即时协调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梳理汇总,分解落实,实施督查,为了促进问题的化解,不怕碰壁、不辞辛劳,反复多次进行沟通汇报。

三、“三服务”主要做法

坚持制度管理系统化。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在已有三服务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三服务”党组成员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出台“三服务”行动计划方案,制定了“三服务”活动的考核细则,将“三服务”作为常态化工作贯彻实施;二是深化创新机制。将“三服务”活动作为全委“转变职能、创新服务”创新八大活动之一。认真制定撰写了“三服务”创新实践活动方案,明确其创新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方法路径、工作步骤和要求。

坚持目标任务刚性化。任务分解:年初下达“三服务”行动计划执行表,全年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服务月,每一个服务组,确定由每位党组成员挂钩联系一个园区、10个企业、10个重大项目。统一要求:集中服务,每组每次深入企业(项目)现场不少于25家,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不少于10件,当月组织汇报交流。主题服务,各责任主体按序推进。服务透明:公开承诺高效服务无等待、创新服务无障碍、热情服务无收费、管理服务无“三乱”、公平服务无歧视。责任明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收集、汇总、梳理、落实,确保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解,服务不走空。

坚持服务方式多样化。集中服务主要采取走访、座谈、问卷、宣讲等形式,针对企业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问诊把脉。主体服务主要采取协议合作、洽谈对接、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破解企业共性要素制约,牵线搭桥。经常服务主要采取窗口服务、规划服务、政策服务等形式,强调服务的全方位、全天候,畅通渠道。破解问题主要采取搜集、汇总、协调、催办督办、反馈等形式,确保件件有回音。

坚持跟踪督察经常化。督查督办:集中服务搜集到的问题矛盾,梳理汇总,由办公室、监察室跟踪督察,敦促问题及早解决。考核考评:把“三服务”考评列入机关能力作风、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考核。民主评议:印制“三服务”工作手册,召开 “三服务”工作联系制度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坚持活动档案规范化。对“三服务”的资料按照制度建设类、活动开展类、问题收集与督办类、成果转化类和媒体报道类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装订成册、归档。

四、“三服务”措施更新

最近,我委将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持工业平稳增长”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经贸服务,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期。重点围绕营造积极作为、克难求进发展氛围,全力推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牵头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八大系列活动”:

一是配合做好春节前“市、县、乡三级干部走访企业活动”,做好“四查四帮”: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了解项目落实情况,调查了解职工就业和民工返乡情况,调查了解政策宣传落实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加快落实项目,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用足政策,帮助职工、民工稳定就业,加快就业。

二是配合做好“百家典型企业宣传报道活动”。以“提振信心,一企一策,共渡时艰”为主题,以破解难题、加快创新、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开拓市场、强化管理、融通资金、心系职工为宣传重点,选择100户典型企业,一日一企,集中新型宣传报道。

三是牵头组织好“科技创新‘8631行动计划推进活动”。3月底前后,组织8个省级开发区、60家大型科技创新型企业、300家成长型创新型企业、1000家升级企业对象,举行科技创新专题报告、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观摩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8631”行动推进工作。

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百家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行活动”。2—3月,组织一百家以上企业,带技术需求分别赴东北、西北、西南、京津沪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洽谈,采购科技成果,邀请专家教授来扬参加第三届科技成果洽谈会。

五是会同市金融部门做好“银企合作签约活动”。3月中旬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会同人民银行和各商行选择部分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举行银企对接洽谈会,现场进行融资授信签约。

六是配合做好“万人工业发展大会造势活动”,确保会议取得预期效果。

七是牵头组织好企业家高层论坛活动。3月下旬,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针对当前金融为危机和企业应对之策举行专题演讲,选择优势企业进行经验介绍,开展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现场互动。

八是配合做好4月18日“烟花三月”节系列招商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贴近实际重实效破解难题促发展】相关文章: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08-01

贴近实际开展工会工作07-19

突出特点抓教育联系实际促发展06-06

贴近社会06-04

贴近学生教语文08-02

数学贴近现实论文05-06

贴近市场办专业05-17

关注热点 贴近生活05-24

贴近生活教语文07-22

数学贴近现实论文提纲08-04

上一篇:高电压技术电子教案下一篇: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