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作文加评语

2024-07-03

写景类作文加评语(精选14篇)

写景类作文加评语 第1篇

风,逐渐停了。窗外,蓝色的天空,白色的大地,柔和的夕阳多出一丝阴柔。凌乱飘落的小雪花儿被那夕阳的照射显得闪闪发亮,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慢慢的,夕阳变得无精打采,风微微刮起,乌云密布,天空由蓝变黄,渐渐的,夕阳消失了,那点点余辉还存在着,黄黄的,仿佛并不是那天空阴沉沉的颜色,因为它害怕消失,害怕黑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来留存这残留的光芒,它需要温暖,它不肯失去,他需要和谐,他害怕孤单。

天空像一位温祥的老人,它把余辉当成了孩子,也同情怕失去它,乌云消散开来,一缕缕橘红色照耀在这银色的将要变黑的大地。这时,余辉笑了,但光亮并不是永久的,终究会消失,夕阳再现,而留下的余晖就这样消失了?

……不,他没有消失,消失了的只是它那金黄色的颜色罢了,不久,大地变黑了,余辉呢?它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白色,一束比雪花还要白的光照射大地,俯视一切,它又复苏了,它温暖了,它不再害怕了,不会再感到会失去什么。

瞧瞧那位,镰刀似的嘴巴,仿佛笑了。

【评语】本文“夕阳下的余晖”,出色之处在于先景后情,“乱飘落的小雪花儿被那夕阳的照射显得闪闪发亮,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思考。

写景类作文加评语 第2篇

春天的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错,家乡春天的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偷偷地探出了头。远望,一片新绿,展现了北国春天的独特风韵。家乡春天的草,不像江南春天的草,那样绿油绿油的,但我倒是觉得这新绿的草更给人带来希望与活力。

春天的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错,家乡春天的花一团团,一簇簇。你看,那紫丁香一串串的花压弯了丫杈,散发出醉人的香气。闭了眼,如置身花海一般。你瞧,那路边的桃红在野花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春风吹来,落下花朵瓣瓣,定让你觉得置身天堂。

春天的树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错,家乡春天的树刚抽出新芽,比起夏日大杨树的浓荫,倒多添了几分清新。几年前植下的小树,真可用杨柳细腰来比拟了。温暖的春风一吹,这些小树便随着风姑娘乐曲的节奏,扭动轻盈的腰肢,跳起优美的舞蹈。要是你细心仔细瞧一瞧,还真有些舞者的风采呢!

你看,春天的草萌发了;你瞧,春天的小树又长高了;你听,春天的燕子在呢喃呢!春,我爱你!爱你的清新;爱你的生机;爱你的秀气!更爱有最美的你的地方——我的家乡!

小学写景类作文教学有法可循 第3篇

一、指导选好景物范围,确定写景主体

要描写好景物,需要对景物进行观察。写景之前,教师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和感受美景。学生走出教室去欣赏景物,心里肯定特别高兴,可是放眼望去,一大片山坡、一大片田野,景象万千,可写的景物数不胜数。学生东看看,西瞧睢,看得多了,往往就会发蒙或犯惑,面对眼中所见的万千景物,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景类作文不能“见景写景”,或“随景下笔”,不能无主次地觉得哪里都该写,又哪里都写不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的目的或要表达的中心,选好景物范围,“化大为小”、“定点写景”。

大自然景象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选择最有特色的“样景”作主体,通过对主体景物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某方面的独特之美。面对眼前所见的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眼睛比作照相机,要选取最需要的、最美丽的景色拍摄。通过连续的特写镜头,表现景物特点。景物选的范围越小,观察才会越细致,也才能发现景物的个性特色,写景才能出彩,甚至出“神”。带学生到大自然去观赏景物,老师应事先踩好点,选好观景范围,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选景、观景活动。如写《家乡景色美》,可指导学生在家乡的田野里,选取一定的范围,以有代表性的“小地方”:一座山、一条小路、一个池塘或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由点到面,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并写出家乡的特色美。

二、指导定好景物观察点,注意写景顺序

观赏景物不是随便看看,除需要有取舍、有侧重外,还应注意顺序。观察一定范围的主体景物,还要有恰当的观察点。指导学生定好观察点,也就是选好观察角度。如写《家乡景色美》,若选取的主体景物是一座山,观察点可以是山顶,主要是俯视,由上往下看,由近及远;观察点可以是山腰,仰视和俯视相结合,先上后下,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点可以是山脚,移步换景,由下至上,点面结合。选好景物观察点,观赏景物就有了方向和层次,写景也才有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写景顺序得益于观景顺序,并根据写作的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描写景物,可以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可以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可以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从时空角度看,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比如写《东山岭风光》,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东山岭四季节各有情趣的特色美;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有哪些特色,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景象,从下看是什么状态,等等。总之,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文章才有层次。

三、指导观察景物特征,明确写景亮点

观察景物着眼点不在“是什么景物”,而在“景物有什么特征”。只有抓住景物特征,才能明确所写景物的“亮点”,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特色。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组成、外形、色彩、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明确景物的个性化特征,通过比较、联系,突显出景物的“亮点”。景物的特征、“亮点”就是写作的重点,也是由景到人,由景到情的生发点。

如写《家乡景色美》,选一条小路、一个池塘和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引导学生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逐一观察。先观察中间的小路:小路有多宽呢?让几个孩子并排站在一起,数一数,小路有几个孩子并排那么宽;然后观察路上的小草是什么颜色,能看见几朵小花,小草小花像什么样子,试着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如“就像给小路镶了一道绿色带花纹的彩带”)。再观察左边的池塘:池塘是什么形状?池塘有多大呢?(可与熟悉的教室或操场比较)池塘里的水是否清、静、绿?(可联系写水的课文,发现水的“亮点”。如:池塘里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草和鱼儿;池塘里的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树,鱼儿好像在天上游;池塘里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还可以看看池塘里有没有小鸭子?若有,可以观察小鸭子的活动情况。接着观察右边的菜园子:菜畦和菜苗有什么特点?可选一两种蔬菜作近景式观察。最后,由景到人,看一看小路上、池塘边、菜地里有没有人,他们干什么?指导学生深挖景和人的特点,明确“亮点”,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写景文章来。

四、指导联想和想象,写出景物的情趣

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情应融合在对景的描绘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景中融情”的方法,一是饱含情感看景绘景,并适时画龙点睛地抒发情感;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景物的情趣来。有人说,景物本无情,看的人有情,景物便自然有了情。换言之,景物的情感,是观赏景物者和描绘景物者的情感反映。如何移情于物,或使物富有情感,借助联想和想象是较为巧妙的方式,要指导学生理解并“为我所用”。

描绘景物要虚实结合,对眼睛所见景物,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比较、类比等方式,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要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如看到树上有一只鸟在啼叫,可以想象“鸟儿正在树上欢愉地唱歌”。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看到千姿百态的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既写出了桂林山“奇”的特征,又使景物富有情趣。又如《林海》一文,作者从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突出大兴安岭的重要作用,让人顿生赞叹之情。

五、指导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色

要说写景类作文难写,主要就难在如何将景物写活,如何写出景物独有的特色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描绘景物时要紧扣景物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化单一为丰富、化概括为具体、化平实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多角度多层次表现景物特色,或者化静为动、化实为虚,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如写《美丽的秋天》,“美”是秋天的总体特征,是单一而概括的表述,如何丰富而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美丽”?可以运用排比的句式(或段落),从秋天的天空、秋天的山坡、秋天的田野、秋天的人们等多角度多层次表现秋景之美。写秋天的山坡,又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天山坡上的树、草、花的美,描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写秋天山坡上草儿的苍劲之美,有学生这样写道:“略显干褐的草儿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巧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草的独特之美,让人过目难忘。

六、指导交流和展示,明确写景得失

写景类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选取景物、确定观察点、观察景物、描绘景物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不断提升各环节应具备的能力,最终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写景类作文加评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同类作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景类作文是小学作文常写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感受自然之趣。写景文章也可称为写景物文章,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篇都写景物(或主要写景物),这类文章客观反映某一景物的状态、特点、作用;一种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思想感情,叫“借景抒情” 那么如何写好小学写景类作文呢?

一、理顺序,清条理

写景作文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才能使文章思路清晰。通常来说,写景顺序主要有四种:空间顺序,按地点变换写景,按景物空间位置归类、条理清楚的记叙,以了解景物不同空间的各自特点;时间顺序,写作时,注意运用表示时间的过渡词语、句、段,这样才能把握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此外,还可以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和景物的类别。四种写景顺序的运用不能教条,要根据文章的特点与写景的内容合理选择,既可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写景顺序,使文章的写景条理清晰。

二、情与景,巧交织

写景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同样只有蕴含作者情感的景才会有活力。因此,在写作中,要注意情与景的交织。景,是作者所描述的客观事物,它是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情,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产生的思想感情,是景在作者心灵上引起的触动。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才能使写景文章既体现出自然之趣,又情趣盎然。例如这段写景的文字“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段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等展开描写,在展示自然美景之际,作者又通过呆立不动、走来走去、缓缓地、美丽的等词语表现出自然的恬静,作者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抓特点,绘神韵

只有抓住景物特点,才能传神地描绘出景物神韵。景色特点包括景色的姿态特点、色彩特点、静动态特点等,在写作写景类文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景物特点,并且抓住特点绘出景物的神韵。

1、抓住景物的形状特点绘景。每一种景物都具有自身特点,抓住景物的形状特点有助于小学生把握景物的外在特點,培养小学生细致观察能力。例如 下列片段:“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段描写对象是云,如何表现云呢?作者正是抓住云的形状特点,写出了云丰富的形态,突出云的多姿多彩。

2、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绘景。大自然是神奇的,色彩便是其神奇特点之一,如果擅于抓住色彩加以绘景,能够表现出自然的色彩美。如下列片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段描写的对象仍然是云,不同的写景角度表现出的感觉不同,这个片段重点抓住云的色彩特点,在动态中呈现出云绚丽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云的多变多彩;

3、抓住景物的声响特点绘景。不同的景物给人的美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抓住景物最给人震撼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写景的话,就能够充分展示出景物的美。

四、用修辞,增文采

修辞是我国语言文化发展的精华,在写景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把握景物特点,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它能够将景物写的生动形象;拟人,则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排比,能够起到铺排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气势;对比,通过将相对的景物进行比照,在比较中突出景物的个性特点等。

写景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小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安排好写作顺序,凸显清晰的思路,情景相生,抓景物的特点,善于运用修辞增添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表现力。

写景作文加评语 第5篇

春的风轻轻地像一层薄纱在空中飘着,花儿好像在风中舞蹈,可爱的小燕子从远方飞了回来,托春风捎来了信,告诉人们春天到来了。

春姑娘给大地铺上了绿绿的地毯,孩子们在软软的,绿绿的地毯上打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乐到了心田里。

写景的作文加评语 第6篇

走进“沙家浜”这个弥满着战火硝烟的地方,虽然如今这儿已经成了革命博物馆。跨进大门,一台大大的机枪映入了我眼帘,看着这台机枪,如今虽然已经覆盖上了一层铁锈,也失去了当年在战场上的风姿,但它那浓浓的火药却仿佛久久地萦绕在机身上,让人回味无穷。接着往前走,在展台上陈列着一件件陈旧的革命文件,上面的字迹至今已经模糊不清,而那纸业染上了古老的黄色,使人身临其境。接着往前走,在电子屏幕上现示着一张张历史图片,好像给我上了一堂历史课。

走出博物馆,坐上一条小船,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听着那清脆的划桨声,好不自在。正当我沉迷在这美丽的风光中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新大陆——一簇簇芦苇丛,我不禁欢呼雀跃,这时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革命时代,一览了小嘎子和他的朋友以及八路军战士们在芦苇丛中与敌人打游击战时的英姿飒爽——会到现代,我眼前出现了几座小茅屋,在芦苇丛中若隐若现。这也是革命战争后留下的,只见小茅屋早已露天,屋内空空如眼也……

随着夕阳西下,沙家浜也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也结束了这次旅行。沙家浜的魅力使我永生难忘!

写景作文加点评评语 第7篇

春天来了,是谁告诉我的?是小河里哗哗的流水声,是小河边刚萌芽的柳树。春姑娘悄然无息的来了,只要是她走过的地方,花儿会变红,草儿会变绿。冬眠的动物,植物也会苏醒。听——那淅淅沥沥的流水声,原来是农民伯伯在浇灌自家的农作物。孩子们也脱下了厚厚的棉衣,在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田野上跑来跑去,偶尔飞来一两只蝴蝶,便引得孩子们追的满田野跑。

春天,驱走了寒冷,带来了温暖,春姑娘是无私的。

夏天来了,是那响彻的雷声告诉我的。是那竞相开放的花儿告诉我的。夏天,花儿竞相开放,高大的树木也争着指向湛蓝的天空。远远望去,仿佛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与树的天空!

秋天来了,是谁告诉我的?是那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告诉我的,是凉爽的秋风告诉我的,是农民伯伯丰收时脸上灿烂的笑容告诉我的。秋姑娘来了,她将一望无际碧绿的田野,变成了一片片金黄色。她用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光明与凉爽洒向大地。我爱秋天!

冬天来了,是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告诉我的,是结冰的小河告诉我的。藁城的冬天不是枯燥的,你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去公园欣赏那寒冬的腊梅,她那美丽的花朵会令你如痴如醉;你也可以在家里,煮上一碗藁城的特产——宫面,坐在窗前,喝着热腾腾的宫面,欣赏着窗外优美的雪景。

这就是藁城的四季,缤纷多彩的四季,令你如痴如醉的四季!

加“之”的主谓结构类举 第8篇

一、加“之”的主谓结构用在单句里, 充当主语、宾语和状语。

(一) 充当主语。例如:

(1)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邻之厚, 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1) (2) (3) 三个例句中“王蔽”、“邻厚”和“医好治不病”, 独立地看都是有主语有谓语甚至有宾语的句子, 在其主谓之间插入“之”字, 便使它们变成了偏正式的短语, 分别充当“甚矣”、“君之薄也”和“以为功”的主语。下文例 (9) 中“孤之有孔明”也是主语位置上的用法。

(二) 充当宾语。

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意念动词做谓语时, 二是比况动词做谓语时, 其后加“之”的主谓结构皆为宾语。

第一种情形。例如:

(4)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君。 (《战国策·赵策》)

(5) 欲勿予, 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6)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矫杀晋鄙。 (《信陵君窃符救赵》)

(4) (5) (6) 三个例句中意念动词“以为”、“患”、“怒”等谓语后的宾语, 分别是“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君”、“秦兵之来”和“公子之盗其兵符, 矫杀晋鄙”等三个加“之”的主谓结构。

第二种情形。例如:

(7)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8) 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 其末立见。 (《毛遂自荐》)

(9)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7) (8) (9) 三个例句中比况动词是“若”、“譬若”和“犹”, 它们的宾语就是其后加“之”的三个主谓结构, 分别是“君之美也”、“锥之处囊中, 其末立见”和“鱼之有水也”。

上文例 (2) 中“君之薄也”又是另一种情形, 判断句中宾语位置上的用法。

(三) 充当状语。

多为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有时在加“之”的主谓结构后面, 再跟着一个表示顿宕的语气词“也”, 构成“……之……也”的形式, 可翻译成“……的时候”。上文例 (8) 中“夫贤士之处世也”便是如此。再例如:

(10)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11) 秦之围邯郸, 赵使平原君求救, 合从于楚。 (《毛遂自荐》)

(12) 悍吏之来吾乡,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13)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10) 至 (13) 四个例句中加“之”的主谓结构, 即“鹏之徙于南冥也”、“秦之围邯郸”、“悍吏之来吾乡”和“当余之从师也”分别充当四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可以翻译成“大鹏迁移到南冥的时候”等。

二、加“之”的主谓结构用在复句中, 做为前一个分句。

有些复句的两个分句存在着偏正关系, 这类加“之”的主谓结构往往处在存偏句的位置上, 以待配合正句表达完整的意思。

(一) 用在条件关系的复句中。例如:

(14)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15) 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

(二) 用在假设关系的复句中。例如:

(16) 王之好乐甚, 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17)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三) 用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例如:

(18) 古之治天下, 至孅至悉也, 故其畜积足恃。 (《论积贮疏》)

(19) 国家之败, 由官邪也。 (《左传·桓公元年》)

(14) 至 (19) 的六个复句中, “皮不存”、“父母爱子”、“王好乐甚”、“我死”、“古治天下, 至孅至悉也”和“国家败”, 独立地看都是一个句子, 在其主谓之间加一“之”字, 它们便充当了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表明结构不完整, 话意未完, 有待下文形成整体意思。

上面讨论的加“之”的主谓结构, 其主语都是名词。在古代汉语中,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有的句子用代词“其”代替名词加“之”, 后面跟着一个动词, 这仍然视为加“之”的主谓结构。例如:

(20)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殽之战》)

浅谈数学作业批改时加评语的妙用 第9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 批改; 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78-01

教了多年的数学,一直很羡慕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能写上几句批语,有时甚至满满一页,在纸上与学生交流,赞美或指点几句,学生翻开作业细细体味,别有一番滋味。有次又在埋怨数学作业改起来太单调,只是单纯的划“√”“×”,想表达一点儿想法都难。一个语文老师随口说道:“你也可以写评语呀!又没有人规定数学作业不许写评语。”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我也可以写评语。说干就干,在当天的作业中,我就尝试着写上一些表扬的评语。发放作业时,我特意留心那几位写了评语的同学翻开作业时,先是满脸的差异,进而偷偷的乐了,还前后左右的顾盼一下,看别人是否也有评语。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评语的内容不断加多,由单纯的表扬到思路的点拨,到婉转的批评,作业成了我与学生共同的期待。结果就是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上升,同组的教师不断向我取经。我也就此总结了一下我在数学作业中运用评语的得与失。现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以期在数学教学上共同进步。

我们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所以说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方式,数学作业当然也不例外。课程新标准强调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再是单纯的判断对错,而是突出作业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此,数学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作业批阅,加入批语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就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得:指明方向,激发兴趣

学生的作业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了之,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该怎么改正。“粗心大意是数学的大敌!”让学生明白计算出错,下次该细心些。“上课专心听讲与用心思考,是做对作业的唯一法宝!”学生以后上课就不会再开小差了。“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 学过的知识要灵活运用!”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就像指路明灯,胜过多少个红叉叉的刺激。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漂亮!”“你的做法真的很巧妙!”“你后几题完成得很好,第一题想想为什么出错了。”“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即使是完成的特别差的作业,也不责骂,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作业中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带有教师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老师对他的希望。从而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得:书面交流,培养习惯

用评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才更有效。”“注意书面卫生,你就更优秀啦!”“用心思考,你就会进步!”同时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对错分明,谆谆教导,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

三得:拓宽思路,引导创新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批语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 你的做法很有创意!”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四得:沟通情感,完美素质

加上评语式批改数学作业,相较于冷冰冰的、机械式的“√”“×”符号,这种交流更人性化,更能产生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完成了“数—理—情”的转换。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和他们交朋友,使每个学生把交作业当作是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五得:无心插柳,架起桥梁

由于我经常在学生的作业上写批语,而且多是表扬、激励学生,或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内容,学生很乐意回家后与家长共享。渐渐地,家长们也积极主动地在作业纸上给我“回复”,让我能更多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情况。还有几个家长则备了专用本,以便经常联系,讨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而孩子就是我们之间的联络员。这种家校合作的方法简单、方便、及时,是家校合作的“绿色通道”。我不禁感慨,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如果非要找一点小缺点的话,就是数学教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批改作业的时间肯定会多用一些。但想想所得,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关于写景作文加评语 第10篇

虎啸滩,山美,水美,诗更美。

小径曲折回旋,树木凝翠欲滴,山峦叠嶂,怪石林立,瀑流相连,使人流连忘返,不到虎啸滩,不知郧西魂。

山陡。去了虎啸滩,才知山之陡也。山峰跌宕起伏,笔直地矗立在荆楚大地上。“翠峰绝壁训千仞,气势雄时百兽惊。欲看龙吟须绝顶,凌空一立仍英豪。”虎胆绝壁,绝不逊于龙肝危崖。

未见其今景,先闻其声,耳畔早已酿成磅礴之势。登翡翠天梯,观水晶珠帘。瀑布冲天而下,碧水相拥相挤,似颗颗玉珠,摔落山石,碎一地清凉;又似白玉盘,应了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山横立雪流中,飞舞百尽无踪影。有道时光如水流,历尽曲折现倩影。”告别了横索链桥,磅礴飞瀑,倏闻潺潺流水叮咚作响。浅浅流水清澈见底,将岸上美景掩映水中,鱼戏水底,鸟鸣山中,云游蓝天,人览啸滩。

不知神仙是否隐居在此,享受美景,自由快活,无拘无束。走到快活林,习习山风迎面拂来,两岸树青花香,送来阵阵清香,幅幅美图。“遮天蔽日红柳林,千叠潭边佳美景。习习山风送香来,溪水恬静心亦静。”绿叶接天,香海袭地,蛟龙出水,猛虎啸山。

游览完虎啸滩,心中不免触起留恋之意。虎啸滩集山、壁、洞、泉、溪、瀑于一体,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无山不奇,无水不秀,对我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再会!虎啸滩。

初二写景作文加评语 第11篇

苏州园林甲天下,山明水秀比天堂,普天之下非苏杭。

特色园林甲天下,宋元明清兴百年。拙政东中西住宅,拙者为政尽忠良:沧浪城南三元坊,自然为美源流长;狮子人文景观齐,更以奇石享盛名;留园中分四景区,布局严谨显清幽;网狮全园八亩余,小中见大树典范;怡园博采之众长,因地制宜显人意;化景为情思,观念现哲理,陶人之性情,悦人之心境,然,非甲天下也?

苏州人文甲天下,望领天下之人文,仍看州。春秋自始兴于吴。兵圣孙武,着就兵法,争霸中原;草圣张旭,神来之笔,位誉三绝;苏州应物,韦苏州集,建安风韵;居士乐天,姑苏万户,皆作鹰啼;散人龟蒙,乐学人文讲论不倦;大家希文,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名家圣陶,文言百篇,志士仁人。自隋开科,功名千许,人文荟萃,独领风骚数百年。

苏州美食甲天下,炉火纯青制美食,传统饮食名下。生活鲜嫩,宁缺不代;色香味型,四美俱全;苏鲁粤川,南北西东,甜咸辣酸四季分明。炸爆熘炒篇,炖焖蒸烧炒,天下第一,巧夺天工;苏式招牌:松鼠桂鱼,清汤鱼翅;文明小吃:玫瑰瓜子,虾子冉鱼。老字得月松鹤楼;食街学士,凤凰街。繁花似锦新层出,老少皆宜乐不穷。闻则馋人则已,食则一鸣惊人!

风光何处?千里何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景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年级写景作文加评语 第12篇

我走出家门口去看秋的景色。

先到果园去看。啊!苹果披上了红彤彤的衣裳,葡萄穿上了紫红的新装,鸭梨套上了金黄的外衣,还有许多许多的水果呢!

我又来到田野。高梁胀红了脸,稻子举起了燃烧的火把,水稻露出了金色的月牙儿。

苹果、葡萄、鸭梨……一个一个地跑进了筐里,高梁和稻子们都跳上了车。收获的人们合不拢嘴,都说今年的收获一定比去年好。

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是人们欢乐的海洋。我爱秋天,更爱这秋天的果实。

写景类作文加评语 第13篇

1 严把影评类文稿的初审关

1.1 文稿的真实性

影评类文稿主要是对当前影视作品的思考, 观点比较鲜明, 因此, 真实性尤为重要。要保证文稿内容必须是作者的真实感悟, 是建立在对影视作品深入解读和剖析的基础上, 而提出的独特的见解。在当今影视作品快速上档的数码时代, 编辑判断一篇影评文稿的真实性, 很多时候是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编辑人员不断积累专业知识, 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重点关注当前热播、热映的电视剧、电影, 要对评论所涉及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此外, 在影评类文稿初审过程中, 还要注意其是否为原创作品, 要充分借助中外文数据库、文献检测系统等资源检测来稿, 将有剽窃和抄袭行为的文稿剔除。

1.2 文稿的创新性

对于影评类文稿而言, 具有了创新性, 才能有吸引力。比如, 影评类文章一般要有好的开头, 不仅要表达出全文中心思想, 还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 只有加强影评类文稿的创新, 才有阅读的价值, 否则文章篇篇雷同, 那么文稿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1]。此外, 编辑在对影评类文稿进行初审时, 还要仔细推敲文稿的中心思想, 评论是否独到, 是否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能否引人深思, 这些都对文稿的创新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外, 影评类文稿还有别于书评文稿, 还必须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影视播映同步的影评文章, 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1.3 文稿的逻辑性

影评类文稿的结构也是初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果文章结构有缺陷, 那么就很难将文章的观点和看法展开在读者面前, 因而其刊用价值就会被降低。就影评类文稿而言, 主体段落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介于开头与结尾之间, 承担着分析的使命。一般来说, 一篇优秀的影评类文章, 有着清晰的思路, 通过采用科学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形式, 保证其论点的正确性。编辑在初审中, 必须要重点检查这些要素, 看其是否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而成, 是否形成了一个整体, 文稿中是否有上下文说法不一、逻辑混乱、要素缺失等情况, 这些都必须要加以重视。

2 影评类文稿的编辑加工

2.1 准备工作

在完成对影评类文稿的初审工作后, 编辑筛选出了基本符合刊用要求的稿件, 同时对文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编辑人员要以初审为基础, 针对初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加强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明确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 比如哪些部分内容需要重点介绍, 哪些部分内容是多余的, 需要删除[2]。只有更加充分、细致的做好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编辑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工完成的文稿质量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比如, 一篇影评类文稿有了好的开头, 但是缺少好的结尾配合, 那么文章的质量也难以达到杂志刊用的要求。所以, 影评类文稿有一个好的结尾, 能够让文章的最后部分仍然有浓厚的韵味, 甚至可以使余韵延伸到文章阅读之后。对于此, 编辑要看文章的结尾是否将文中的思想一贯到底, 是否文气不断、首尾呼应, 在形式上是否有完整之妙, 在意义上是否有相通之感。对此, 编辑要及时与作者沟通, 提出修改建议。

2.2 技术上的编辑加工

编辑在对影评类文稿进行技术上加工时, 主要包括加工和整理两方面的内容。加工主要是指对文章的内容、文字的表达、图片的制作等进行再创作的过程, 而整理则是对稿件内容进行技术处理, 也就是文字对照、目录安排等。影评类文稿有着很强的艺术性, 因此在编辑加工过程中, 要重点审查稿件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 看这些方面是否有错误[3]。同时要对整篇文稿的文字表达进行加工润色, 让文章语句更加通顺, 表达更加流畅和精炼。此外, 文章中的文字格式、标点符号等要统一规范使用, 检查文中是否有错别字, 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对电视剧、电影的文字概况是否准确, 文章结构是否完整等, 这些都是对影评类文稿在技术编辑加工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2.3规范文稿的结构

文稿结构有逻辑性是实现影评类文稿质量提升的基本条件, 对于影评类文章而言, 从选题、确定文章主要思想、基本观点态度、论述的方法步骤、修辞手法的应用等, 都是要有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写作。对于需要评论或吐槽的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 应该首先介绍其基本内容, 然后逐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并最终得出结论。比如:从影评类文章内容来看, 一是主题的揭示。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需要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递思想和情感, 影视作品也不例外, 评论者需要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把握和主题揭示, 深入理解与分析。二是情节结构的把握。要求作者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 能够准确把握全片的情节结构, 了解全剧情节的起点、中点和终点。三是要准确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 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及解决方式, 他们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关联。这些都需要评论者用一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 因此编辑人员要重视影评类文稿的逻辑结构, 做好整理工作。

3结论

总之, 由于影评类文稿有着一定的艺术性特点, 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这样既能够有效提高文稿的质量, 还能够推动文化类杂志的发展。作为编辑人员, 在文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责任心, 认真核实文稿的真实性、创新性, 以及文稿的结构形式与逻辑, 并重视编辑加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而提高影评类文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应青.管窥学报文稿的编辑加工[J].滁州学院学报, 2015 (3) :129-132.

[2]贾翠娟, 武文.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时机把握与修改技巧[J].编辑学报, 2013 (1) :39-40.

写景类文章教学初探 第14篇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西藏,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虽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景物的特点,但是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会降低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品读句子,根据句子展开想象,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就比如说《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第二小节重点是描写天空很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天空的美,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第二小节的句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四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根据美术课上对颜色的了解,在脑子里想象这四种颜色,让学生边想象边感受颜色的美丽,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天空中的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颜色,所以在学生的脑海里想象到的流云显得格外美丽。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作者说是“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作者想象的,让学生也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天空的美体会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写景的文章文字十分优美,如果仔细地教,似乎每句话都可以仔细地教,但是要在这些重点中抓住更重要的进行教学。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上一篇:车管所民警剖析材料下一篇: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