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常规教育总结

2024-08-20

幼儿大班常规教育总结(精选9篇)

幼儿大班常规教育总结 第1篇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规则要遵守,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2.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给活动带来快乐情绪。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自己拿椅子。

2.交流:取椅子的时候老师很担心,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乘电梯视频。

交流: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拥挤。

2.幼儿体验乘坐电梯。(选7名幼儿站在垫子上坐电梯,再请其他的幼儿扮演等电梯的人)交流: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电梯?心里感觉怎么样?

3.请幼儿观看玩滑滑梯视频。

(1)谈谈自己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么玩。

4.请幼儿观看取彩笔视频。

交流:应该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你在哪些时间会排队。

5.游戏:钻山洞的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三个山洞都要玩到,当老师响铃鼓的时候没有玩完的也要回座位。

(2)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提问:玩山洞时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需建立什么规则。(看图样)

(3)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建立的规则再玩一次。

小结:原来钻山洞的游戏需要制定规则。

(4)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规则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他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有时也会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来争做规则小标兵。让我们教室把我们知道的规则画出来。

活动反思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使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神话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常规是指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的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学期我任教小班,小班的孩子没有中、大班孩子那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渴望去接近,去尝试。但是,同样矛盾的是,与家里不一样,家里是一个人,活动是自由的,有着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和很多的同龄孩子一样需要有一个协调一致的时间标准,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去做这件事,按同样的标准去完成。因此,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常不能忍受排队,等待或者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还有个别孩子还会闹情绪。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去指导与安慰。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常规是最为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

刚开始,我就进入误区,我总是想到让幼儿遵守纪律,认为教师要幼儿怎么做,幼儿就该怎么做。在幼儿自由活动时也只是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这样“放纵”这幼儿。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我也没有及时提醒纠正,对常规的坚持不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班的常规没有一点改善,上课时还是很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及实践,我对我的常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善。

首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稳定幼儿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

大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我们教师就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就一口一口地喂等等。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首先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其次,巧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大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接受老师亲切、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如:天气渐渐冷了,孩子们都穿着大衣,如何教幼儿叠大衣呢?首先把大衣平整放好边唱儿歌边叠:“大门关关好,小手抱一抱,再来弯弯腰,衣服叠好了。”中午睡觉时幼儿就可以自己叠衣服了,虽然叠得不是很好,但通过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如:中午幼儿睡觉时,老有几个幼儿睡不着,我们玩“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唱着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不睁开大眼睛。”这样幼儿就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第四,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的提醒。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引导幼儿遵守常规的最有效的办法要算鼓励与称赞了。我班幼儿在吃饭时,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XXX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她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老师的小帮手。”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

第五,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做好家园配合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手段。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缺点,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当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小,对一些常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概念对于幼儿不良的习惯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的讲解示范使与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对幼儿的行为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总之,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矩。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

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最终目标的,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持日日规范、周周规范、月月规范,绝不能时而严时而松,这样不但不利于常规的培养,反而让孩子更难去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上取得实效。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幼儿,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时刻把常规放在首位,那么幼儿的日常生活规范就会逐步养成,并越做越好。

【幼儿园大班安全《常规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1.安全常规教育教案

2.小班常规安全教育教案

3.大班安全常规安全教案

4.大班常规安全教案

5.常规、纪律、常规、纪律、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6.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认识安全标记教案

7.常规安全教育黑板报

8.幼儿园常规安全教案

幼儿大班常规教育总结 第2篇

一、健全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

1、首先,成立幼儿园早期教育管理委员会,幼儿园长、幼儿家长等组成的早期教育管理委员会。

2、我园4个自然村,将每村分为一组,各组选派教师为负责人,具体协调区内各项工作。并对开展活动的时间进行了安排,要求教师按时按质按量的开展好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保证达到总人数的2/3。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使早期教育活动尽快转入正轨。

1、对区内的0---2周岁的幼儿进行调查摸底,并按年龄段逐名登记在册。

2、早期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势必对学前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使各位教师尽快熟悉有关早期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我们利用了周二、周三晚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进行集体备课,为早期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选派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定期参加市举行的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负责在本园举行二级培训,并做到认真备课。

三、精心备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早期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社区活动的互动性,即实验教师负责定期组织0—2周岁幼儿及其家长开展活动及进行培训,同时,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丰富资源,家长们不同的职业、经历、能力素质等都成为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为充分发挥家长的这种教育作用,我们聘请了交警队的王增祥家长,医院的王泮华家长,银行的王庆伟等十名家长为我园的社区教育园外辅导员,并为他们颁发聘书,请他们在交通安全,预防疾病等方面定期为幼儿讲座。

2、每周保证八小时的园内活动时间,其他时间实验教师可随机到各区开展培训及活动。

3、每逢节假日,除开展正常的社区教育活动外,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开展好主题教育。

四、建立了评价机制,提高了活动效率。

1、建立实验活动评价小组,对各教师的备课及活动定期检查,检查情况进行量化管理。

2、各实验教师注意保留活动的文字材料、音像材料,认真整理后存入档案,评价小组每月检查一遍,成绩记入教师的量化考核。

五、幼儿园早期教育活动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镇花建设的加快,加强社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具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联系十分密切,早期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好社区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实验,特制定如下措施。

1、成立了营里镇社区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由党委分管教育的书记、教委主任、园长等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社区学前教育工作,各分区村委、幼儿园、家长成立社区学前教育管理委员会。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大教育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资源观和立足于本土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农村学前教育数量和质量统一发展的思想,立足本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适应农村、服务农村,努力扩大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作用,强调家庭和家长的深刻影响,在吸引家长参与过程中,促进家长的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

3、针对我镇的实际情况,推广“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发展幼教机构”的做法,坚持办园层次与办园规格的多样化,把家庭教育纳入学前教育的服务范畴,走正式办园与举办非正式学前教育机构相结合,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正路,使我镇幼儿生存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使更多的农村幼儿获得更好的早期教育,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选拔8名骨干教师定期参加市托幼办举办的社区活动培训,并搞好本乡镇的二级培训。开展活动前,各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准备好开展活动所必需的软件及硬件材料,选择好场地,并及时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以利于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

5、加入资金投入,保证物质支持,一是要统一购买适合婴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流动使用定期更换;二是发动教师、家长利用乡土资源自制玩教具;三是动员家长自带部分玩具,实行资源共享。

6、加强政策导向,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好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意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社区学前教育逐步走性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 第3篇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自我管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方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采取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方法和措施, 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顺利达到目标。例如,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 我经常使用儿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 我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 挽袖口, 弄湿手, 抹肥皂, 手心手背搓一搓, 冲洗肥皂擦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就完成了洗手的任务。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 引导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天性好玩, 喜欢新奇的事物, 但也因年龄的特征, 注意力容易转移, 因此, 我们在选择内容时, 应考虑深受幼儿喜欢的内容, 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主, 在组织集体活动时, 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图片要色彩鲜艳, 大小适中, 数量充分,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 在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三、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幼儿年龄小, 他们会出现哭闹或不接受老师帮助等行为, 老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拥抱, 或者拉拉孩子的手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关爱。通过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 没有惧怕你的心理, 这样就容易交流, 就会配合老师的活动。感情的沟通, 成为常规管理的铺路石。

四、表扬鼓励与监督提醒相结合, 促进良好生活常规的形成

幼儿是需要表扬和赞美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我在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形式及时表扬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激励幼儿不断努力, 如设置“今天我最棒”专栏, 凡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就在其姓名相应处贴上一朵红花, 定期评比, 并把评比结果反映给家长。专栏的直观记载, 既纪录了幼儿的表现, 同时也鼓励了幼儿, 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促进了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形成, 达到了常规培养的目的。因此, 常规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师生潜能的过程。同时又要注意, 既要让幼儿遵守规则, 又不能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 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让幼儿有机会享受自主、自由, 也就乐于遵守合理的规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我个人在多年工作中的亲身体验, 点滴体会, 望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更多规律, 创造更加丰富的经验, 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均衡发展。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班级环境 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73-02

一、常规的含义

对于常规的定义很多学者在其研究中都有论述,童时在文中就写得到:“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

郑三元在其书《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提到:“顾名思义,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有研究者认为,常规就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一)环境中行为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幼儿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就是教师的另一个“影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严格的遵守幼儿班级制定的常规,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此外有些常规是通过教师的行为为标志的。

(二)环境中的语言

除了集体的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班级中有很多常规教育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语言呈现规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 “提出要求,重复提醒幼儿遵守,严格处理违规”,这样的流程已经成为教师在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过程中惯用的模式,每个流程中都用语言的重要作用,语言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把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使用的语言分为了积极、消极、中性三种。

1、积极的语言——夸奖

夸奖激励的语言通常是因为幼儿遵守了常规,教师夸奖的语言对于夸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奖励和荣耀,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观察模仿、激励和动力。如:“今天跳绳跳的不错的是天天,我看见天天在很努力的跳,虽然他昨天还是一个一个的跳,但是今天他一直都在练习,很棒的,都能两个两个的跳。我相信再联系几天你肯定能够连起来跳!”在班级里的其他幼儿听到老师这番夸奖的话都很羡慕天天,也都提起精神准备下次努力练习。

2、消极的语言——批评

批评性的语言通常是在幼儿在违规行为出现之后,通常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及时指出幼儿的违规行为,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制止幼儿的行为,到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总结时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提出批评。如“好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但是还有几个小朋友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别人说笑,你们自己说话会打扰到其他小朋友听课的,你们好好反省一下,我希望下次上课时,你们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中性的语言——提醒

提醒的语言一般是在行为没有发生时教师说的。教师为了防止幼儿违反常规,加以提醒和重复。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大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前期的幼儿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为遵守规则和延迟满足,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提醒的语言对幼儿遵守常规是很有帮助的。如“请在老师没有把饭乘到你的碗里时,不要动桌上的勺子和碗”。当然除了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常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同伴的语言同样对幼儿的常规遵守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环境中的标识

标识可以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无声和有声的标识”都包含在班级环境中,这些标识有幼儿的行为有指导、约束的作用。

1、看的见的“无声标识”

看得见的“无声标识”就是指那些看的见的标语、提示的图片、环境布置等。在幼儿园中,当你走进班级看见班级的环境布置时,就会发现很多的“无声的语言”来限制幼儿的行为。

案例:A大班一进门就能看见值日表,上面需要当天的值日生把日期写在纸片上然后用固体胶贴在“日历”上。班级共有六个区角,分别是: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棋类区、益智区、建构区,每个区都是被置物柜隔开的,每个区都有限制人数的标识。

2、听得见的“无形标识”

当一个活动结束或者是另一个活动开始时都会有听得见的“无形标识”来提醒小朋友接下来该做什么了,那就是音乐,幼儿常常能根据音乐的名称、节奏的快慢等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行为。

案例:在幼儿园每天8:40左右音乐会想起,提醒小朋友们和教师收拾玩具或跳绳,然后找到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排列队形准备做操;早操结束之后又伴着结束的音乐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唱着歌上楼梯;10:30-11:00之间是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时间在11:00之前的五分钟左右教师就会放音乐,小朋友们知道是收拾玩具的时间。

三、对大班班级环境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常规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1、幼儿园规则的建立价值取向应该是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规则,方便教师的班级管理。幼儿园常规教育多以行为主导,向上述的教师的语言及行为等都有行为主义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在面对常规时,更多的是以班级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教育导向来思考,教师更关注的是班级管理的眼前的目标,而不是促进幼儿自我管理、道德自律的长远目标,致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在班级遵守规则的行为,而不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常规的建立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

常规的教育不能过于苛刻、抽象、文字化,导致束缚幼儿的发展,剥夺幼儿的自由。要形象化、人性化,幼儿易于接受。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常规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幼儿对常规的需求、高要求,所以会导致幼儿的违规行为。如某幼儿园小班常规“坐在位子上不能动,不能离开座位到静静的等待午饭”另外班级里的标识应该形象具体,不能用生硬的文字来作标识,应带图文并茂,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遵守。

(二)常规教育重在内化——建立规则意识

环境中的常规教育,利用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塑造,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建立规则意识,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

我们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规则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规则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那就是将规则还原成儿童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激发儿童对规则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对规则的内在需要并体验到需要满足的快乐。我们不能将规则视为钉入儿童身上的一颗钉子,而需要将它看成是播种在儿童心里的一颗种子。

(三)班级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合作幼儿共同创设

班级中的环境不仅仅教师创设的更多是由幼儿参与创设的。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需携手并引导幼儿共同创设,这样创设出的环境才能真正适合幼儿。在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一书中提到作者等人对北京地区六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班级常规基本上是成人制定的。其中,由园领导制定的占35%,由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制定的占10%,由本班教师制定的占52.5%,三者共计达97.5%,而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的只占2.5%,这说明幼儿很少参与常规的制定。

(四)这样建立的常规也只是教师或其他人的常规而不是幼儿自己的常规。

这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单一方式以压制、约束为目的,往往带有负向的情感色彩,无疑给孩子罩上了一张无形的网。6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共同主动创设班级常规,尤其是在班级中的一些规则,让幼儿去发现真正方便自己方便他人的方式、规则,涂尔干在书中也提到“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到,在某一规范中,究竟什么是他应该自觉遵守的东西。”7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这样儿童才会主动的去遵守自己制定的常规。如:儿童和教师一起商讨该制定规则,由儿童动手来做自己的标识,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制定惩罚规则等。

参考文献: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早期教育[J].2003,1.

[2][10]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总结 第5篇

本学期,我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继续以“深入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工作重心,扎实基础、追求优质,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发展。转眼已接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常规稳步提升

幼儿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保教工作的关键,做好教学

管理工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本学期教学各类常规工作稳步提升。

一是环境创设显内涵。

班级环境创设能凸显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能与主题教学相结合而且能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如大班幼儿自己进行天气的记录、喝水的记录,幼儿的标志设计用于班级环境中等。班级环境创设主色调协调一致,如小一班班级主题墙、区域、家园环境创设风格统一,给予幼儿审美的熏陶。年级组环廊的创设积极尝试选用自然木色为幼儿营造自然温馨的环境,内容与课程和文化紧密结合。环境创设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的改变,着眼与幼儿的发展就是品质和内涵的提升。在学期末参加教研中心组织的环境创设评比中荣获最佳特色奖。

二是一课三研促成长。

一课三研活动已成为教学观摩的一种常态形式,为期两个月的时间三个年级组共展示不同领域共50节主题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三是精品展示显风采。

一课三研之后就此次领域活动共推出5节不同年龄段及活动进行展示,有骨干教师也有青年教师,展示中凸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展现教师勤思考善反思的实践能力,能在三研基础上得以完善并有所精进和创新。

四是骨干引领促发展。

骨干教师刘敏老师根据个人特长负责音乐沙龙活动,本学期组织音乐游戏教研活动,促进我园音乐教学进一步发展。王飞凤老师承担教师家风家训培训活动;并与刘燕老师承担本年组家教授课活动。张丽、乔平、刘雅琦、边卓老师积极承担学习分享活动,充分发挥着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

五是活动丰富促和谐。

本学期各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阅读节活动、六一活动周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较多,且活动组织有序,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搭建了不同的体验和展示的舞台。

二、特色课程扎实推进

本学期继续以课题为载体来推动课程发展。集中三月、四月进行了教学研究活动,以主题下个别化学习和区域游戏研究为重点,共开展了12次观摩研讨活动。

(一)个别化学习——深入研究落点低

本学期通过小组观摩——研讨——整改——全园观摩——研讨的循环过程逐步走向个别化学习的观察。每一次的观摩活动通过视频回放的形式帮助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表现以及材料的研讨。大家感性观摩,理性辨识,就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共研、共讨,共学习。小组观摩研讨重在解决小组同年龄段主题下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进一步调整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大组观摩以蹲班为主,走班为辅的形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观察目的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思考如何推进幼儿学习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从直接投放材料到观察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再到调整材料,能切实聚焦幼儿,以幼儿为本,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个别化活动的流程更加细化,时间分配以及有效的分享交流环节都进一步明晰。对冷门区域的调整,如语言区融合多媒体电子设备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投放的指向性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关注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更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如语言区幼儿故事讲给谁听?怎样促进幼儿评价与自我评价等,材料更有指向性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关注孩子兴趣的前提才能支持幼儿持续的学习。

(二)区域游戏

——

理念清晰有方向

区域游戏从本学期开始逐步研讨,从小组观摩研讨对幼儿游戏

行为的进行解读,通过观摩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较强,游戏水平较高。其次教师能逐步从发展幼儿游戏水平、提升生活经验、社会交往能力。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是在一次次的研讨中理念的明晰从而心中有方向。下一步需要我们纵向延伸,发展幼儿游戏水平的同时,逐步尝试给予幼儿自主的游戏空间,自主的材料选择等。

(三)学习故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发展。其中我园的张星月、薛燕老师所撰写的学习故事受到学习故事专家周菁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并在各大教育平台上发表。

(四)互联网思维——总结梳理教学成果

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成果进行及时梳理,资源进行共享。

形成了微课、码书等教学资源。以主题课程为背景,整合梳理了12册主题下区域环境的书籍,教师读书感悟8册。

三、家园共育共促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在活动中方能凸显出教师队伍的成长。

1.活动组织从容有序。

在开放日活动中会前说明到位,能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内容,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引导家长怎么科学的观察幼儿,怎样科学的对待幼儿个体差异等。利用中午和活动结束时间召开了班级家长会,将本次活动情况以及幼儿表现向家长做及时的总结与反馈。让家长更加明细今天活动的目的,从而细致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2.活动组织智慧呈现。

思考开放日让家长看到什么?了解什么?怎样利用这样的契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亲子游戏中怎样避免家长幼儿的被动等待等,这些问题都在此次活动中一一化解。小班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幼儿进行轻松愉悦的集体活动和亲子活动,中班呈现丰富教育活动,向家长传递我园的教学理念。大班组织富有挑战的教学活动,让家长看到幼儿能力的提升。户外亲子游戏是一大亮点,避免了以往的被动等待,教师所组织的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活动中处处呈现教师的智慧。

(二)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读活动

本学期针对家园工作存在的问题,为达到家园理念共识,开展了班级家园共读一本书活动,小中大各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家长存在问题困惑进行线上阅读和分享活动,家园互动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组织形式多样。有分组家长牵头组织利用喜马拉雅、荔枝等多媒体进行分享,学习效果较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

(三)及时有效的教师培训活动

针对家长学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本学期将针对家风家训、教师与家长沟通艺术等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改变教师思想,增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

四、查找不足明确方向

(一)工作中存在不足

一是功能室课程(建构室、阅览室、生活馆)不能按课程表安排开展。

二是一课三研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还缺乏一些思考。

三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缺乏艺术性。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2.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成果的梳理。

3.环境创设追求内涵逐步走向品质。

4.继续深入个别化和区域游戏的研究。

5.夯实保教常规工作逐步走向品质教育。

幼儿园大班生活常规 第6篇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他人要懂得文明礼貌、知道爱护公物、学会分享与谦让、学会等待与轮流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等,要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安全常规、学习、礼仪行为常规四部分。

一、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在一日活动中,也时时。各年龄班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像我们大班就应该有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

生活常规:

(1)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2)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3)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4)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5)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不撒饭;饭后按要求把碗筷放到指定位置;

(6)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7)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向老师道别。

(8)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的活动;

(9)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10)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11)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12)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别人;

(13)爱护玩具,按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14)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制定游戏常规。

三,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遵守纪律、认真倾听与交流、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好习惯。

学习常规:

(1)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2)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3)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4)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5)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6)注意观察和学习同班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大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第7篇

一、晨间与离园

1、能高高兴兴来园,愉快地和家人道别,向老师和同伴问早、问好。遇到熟悉的人会主动问好。

2、愉快主动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3、不带危险品、零食入园,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值日生主动帮助排好桌椅、摆放玩具,整理活动室,管理自然角。

4、安静选择游戏区和玩具,不随便乱跑、不大声讲话,游戏结束后将玩具放回原处。

5、离园时带好自己的物品,整理好自己的仪表,不独自离园,不跟陌生人走,能主动跟老师和小朋友道别。

二、户外体育活动及早操

1、教幼儿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参加活动。

2、自由活动: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玩危险游戏。乐意与同伴一起玩,不争抢玩具,互相谦让。玩后主动收拾并分类摆放玩具。

3、教幼儿正确使用活动器械,不争抢,安全地玩,活动后将玩具归类收放整齐。

4、听到音乐迅速排好队,认真做操。做操时精神饱满,眼睛看老师示范,耳朵听音乐节奏,动作到位。

三、集体活动

1、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幼儿活动安全、教玩具、学具的选择

2、课前能稳定幼儿情绪,教幼儿听信号坐好。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3、活动中教幼儿应保持端正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

四、点心及午餐

1、有秩序盥洗,用正确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好后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2、值日生协助分发餐具、点心,餐后主动擦桌子,整理桌面。

3、专心进餐,不挑食、偏食,尽量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餐后正确使用毛巾擦嘴、脸,用温开水漱口。

五、午睡及起床

1、入厕后安静进入寝室,脱好衣服鞋子,将衣物放整齐后有秩序上床。

2、保持正确睡姿,不蒙头睡,不趴着睡,不玩棉被、草席,不影响同伴。

3、起床后,先穿好衣服,叠好被子(上铺不叠),自觉到教室等待老师,不随意到户外玩耍。

4、整理好自己的仪表,自由饮水。

七、卫生常识

如何抓好幼儿常规教育 第8篇

一、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

1.幼儿生活常规的制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在制订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也参与, 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样幼儿在遵守规则的时候会更积极, 更感兴趣。

2.幼儿的模仿力极强, 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起到表率作用。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必须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 早晨入园时, 自己首先要主动和幼儿问好, 这样幼儿才会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进行及时的表扬, 就能对其他幼儿进行随机性的教育。例如, 每次午睡时, 孩子们总是把鞋子乱放到地上, 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幼儿总是把其他幼儿的鞋子摆整齐才上床睡觉。我马上表扬了她, 并让她督促其他幼儿把鞋摆放好。几次下来, 其他幼儿也想改正自己的缺点, 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4.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渐提高。于是我在班里安排值日生为大家服务。比如, 分发餐具, 饭前擦桌子, 整理玩具、图书等。

二、幼儿教学常规和游戏活动常规

1.要想让教学活动做到井然有序, 教学常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课时, 有意识地经常提问坐不住的孩子和爱玩闹的孩子。班级中的教师要分工合作, 配合默契, 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观点要一致, 行动统一。

2.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反复去抓某一件事情, 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积极应用音乐律动, 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

3.在游戏前, 要让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并监督幼儿的遵守情况, 这样幼儿才能安全、快乐地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4.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 让幼儿自己讨论、协商, 制订出相应的常规, 最后教师加以肯定。这样可以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三、通过家园共育来进行幼儿的常规教育

1.教师与家长多沟通, 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

2.教师可以利用问卷的形式, 了解幼儿的个人特点和家庭情况, 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 采取家长的意见, 取得家长的配合, 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形式, 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幼儿。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一门持久的、长远的基础课。因此, 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 让幼儿园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乐园。

摘要: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要求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一些规则, 让幼儿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教育活动中都要遵循, 知道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事情不该做。通过一系列要求和规则, 不仅保障幼儿在园的各种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也可以使代班教师的管理轻松自如, 得心应手。

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第9篇

幼儿的常规培养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为以习惯以及个人习惯的常规培养、卫生方面的常规培养、学习及其体育活动的常规培养等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同时,幼儿的常规培养也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一、爱的奉献、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导他们,提升教师在幼儿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觉得幼儿哪里做的不对、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去询问,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当得到答案后,我们要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幼儿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好,比如;对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有礼貌、可以独立把饭菜都吃干净、能自己独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叠被子等等。这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老师要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对于幼儿在任何方面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我给班里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我们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要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感染孩子,给予孩子们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果幼儿每天都在一个清洁的教室进行学习和游戏,老师的仪表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亲切友好。正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样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可以说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和幼儿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很多幼儿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为模仿的对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激励法,就是当幼儿在老师或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比如;奖励幼儿小红花、小图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自己要学习的,这样使其不断的在这样的反复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个人习惯。因为这时候幼儿对是非的辨别还非常的模糊,只是对大人们的表扬以及奖励很重视。我们的老师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遵守常规纪律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以此为其他幼儿树立小榜样,用这样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的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视、喜欢、肯定和表扬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最好的方式。

三、反复巩固、贵在坚持

(一)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讲求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幼儿良好的习惯渐渐的养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稳定性不强,对于新的行为习惯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要多与幼儿交流,要耐心的指导。

(二)一旦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巩固和加强。这种巩固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点评,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和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巩固的基础上,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坚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拥挤、吵闹的情况,此时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提醒,但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提醒和规范,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表现比较差的个别孩子要进行个别的批评教育。一段时间后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养成并遵守相应的规则。

(三)要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坚持。个人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师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规培养的方法,结合每天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使大班的幼儿达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能一个课程的老师严格遵守,另一个课程的老师就不严格遵守,使幼儿松松紧紧,不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只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执行力度,才能使幼儿的常规培養保持稳定的状态。

四、结语

上一篇:端午龙舟比赛作文下一篇:小学读书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