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2024-05-29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近期,我们组织了五个调查专班,深入到XX县15个乡镇部分村组,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重点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地理环境、党建工作水平的不同,我们对有代表性的XX镇、XX镇和XX乡、XX乡、XX乡等5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的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重点剖析,为扩大调查面,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3100份,并要求各乡镇对本地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同步调查。

一、农村党员自然结构

全县共有党员14489名,其中农村党员9000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 62.1%。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呈现“四多四少”: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60岁以上的2665人,占29.6%,35岁以下的 1591人,占17.7%;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大专及以上的党员244人,仅占2.7%,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党员6385人,占70.9%;三是无职党员多,在职党员少。税改后,农村干部大量减少,在职党员1026人,仅占11.4%,无职党员7974人,占88.6%;四是外出流动党员多,外来流动党员少。外出流动党员1421人,占15.8%。

二、农村党员思想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党员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农村通过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主线的党员教育以及广泛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双建双带”等主题活动,绝大多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比较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是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特征。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脆弱,农村党员教育的乏力,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双带能力较差,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具体表现“三化”:

1、理想信念淡化,积极性受挫。受社会变革引发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影响,目前在少数党员中存在“理想淡化”。有的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为理想太遥远。在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认为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和比较坚定的占65%,认为不坚定的占5%,还有30%的说不清楚。一是由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少数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漠,不少老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结中,时常发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感叹,思想上困惑迷茫。二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只注重要求党员履行义务,要求他们在税收上缴、计划生育、义务出工、抗洪抢险等多项工作中带好头,却忽略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忽视了对年纪较大、生活困难党员的关心照顾,使部分农村党员荣誉感消失,挫伤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出现“有困难不找组织找亲朋”。在调查中少数党员认为:“现在工作上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策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三是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转变乡村职能的同时,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挑战,加之村级集体经济的脆弱,债务难以化解,与村级组织所负担的繁重工作量极不相称,村干部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求利心里比较迫切,在加上山区党员干部普遍待遇较低,形成鲜明对比,致使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接受组织约束,甚至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2、思想观念僵化,素质差异较大。一是相当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掌握新知识不够,缺乏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全县初中以下的农村党员638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0.9%,且大多属于 “老实听话,文化较低,本领不大”这一类型。少数党员在经济转型期间学习不够,思想观念滞后,部分党员缺乏商品意识和 市场经济意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圈中。二是由于诸多原因,党员组织生活会常年“搁置”,导致不少农民党员特别是入党时间长的老党员,适应不了新形势,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意志衰退,丧失了先进性。三是少数地方党组织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忽略了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对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变化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对形成的障碍缺乏适时的疏导,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意识得不到弘扬,错误观念泛滥。由此导致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四是少数基层党组织一般采取读读报纸、念念文件,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缺乏互动和交流,党员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3、党员作用发挥弱化,双带能力较差。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年老多病,不能发挥作用;二是长年在外经商无暇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富起来的个体老板,不愿发挥作用;四是生活困难、能力低下的,无法发挥作用;五是还有少数党员,素质较差,自律不严,在群众无威信,甚至起了反面作用。

三、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难点剖析

1、标准难统一。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范围广,党员结构复杂,党员的素质有高有低,年龄结构、职业不同,经济基础有强有弱,流动党员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等等。如果要按照第一、二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有些环节就难以实施。

2、对象难组织。一是居住分散。我县属于半山坡地区,处于秦巴山脉腹地,特别是山里面几个乡镇,地域面积广,党员居住散,并且还有一部分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如果每个教育环节都要到位,势必很难。如汇湾乡党员居住比较分散,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党员要到村上集中学习,最远的要走3个多小时,两边路途一除,中间学习时间所剩无几。二是流动党员的去向不好掌握,“双找”工作难度大。农村大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不转移组织关系,造成流动党员身份难摸清。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另外,有的打工地点没有党组织,无法接转组织关系,形成部分党员既未转组织关系,又未持党员证明信,导致出现部分党员挂空现象。

3、活动难开展。一是思想情绪有抵触。许多农村党员对角色定位不准,对党员教育活动持怀疑态度,或抱无所谓态度,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是积极想办法完成,而是消极抵触,甚至产生片面的对立的情绪。二是学习时间难保证,工学矛盾突出。农村党员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承包土地,农活一茬接一茬。而且山里山外,甚至同是一个村高山组与平坝组农活忙、闲程度就有差异,如果在“学教”活动中过多的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是难以组织的。流动党员参加原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支部活动的困难就更大了。三是活动场所和必要经费无法保证。随着农村“零赋税”的推行,村集体经济的脆弱,部分村都成了空壳村,村级办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而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无疑是需要教育活动场所和一定数目的费用,许多村又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活动场所和经费则成教育活动一大难题。据统计,全县有党组织办公地的村248个,有党员活动室的178个,有电教设备的122个,房屋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135个,房屋严重老化的88个,办公设施简陋的140个,办公设施拥挤的100个。这些问题将影响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党员的特殊性、复杂性,现结合我县农村工作实际和参学党员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整体安排要科学。建议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教育,利用年前冬季农闲的时间进行,力争赶在春节前结束。但巩固成果、“回头看”和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可以放在节后进行。同时,建议集中学习教育时间适当缩短,中间有些环节可以适当合并,做到时间紧凑、安排科学、部署得当、确保实效。

2、教育内容要突出,方法要灵活。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村党员的特点,一是在学习内容上突出重点。坚持以党章为主,适当增加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学习,帮助党员掌握致富本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二是在学习时间上突出科学性。根据农村和农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应该适当划分从业群体,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取白天和晚上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在方式方法上突出多样性。应多组织小型、分散的活动,尽量减少大型集中活动。四是在活动效果上突出实效性。必须突出农村实际,注重“看”和“听”为主,组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实际管用的活动。如多开展“帮扶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

3、消除教育盲点,扩大教育覆盖面。对农村流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应坚持以党组织关系为主,但不唯党组织关系,对开展教育活动期间流动、变换工作单位的,其参学情况以《学习登记卡》为准。活动结束后,将“登记卡”存入党员个人档案,作为证明党员是否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4、切实抓好组织整顿和培训工作。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处于软弱涣散、瘫痪状态的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对党组织设置不合理的,抓紧进行调整;对党员组织关系不理顺的,抓紧进行理顺。通过“两推一选”等有效办法,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人才选进班子,特别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要在村“两委”换届后,在县乡党校集中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必要的培训,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基础。

5、切实解决活动场所和经费问题。对少数无办公场所的村,应该适当整合现有资源,解决无活动场所问题;对必要的活动经费,建议省市补一点、地方财政补一点等办法来解决。

6、要把解决党员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78名老党员丧失劳动能力或子女无力赡养,其生活较一般群众还困难。应该给予一定帮扶,使其感受组织 “温暖”。

7、要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从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党员素质提高机制。村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学习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政策和科技培训,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加大对农民党员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规范评议、权利保障等制度,完善优秀党员评选和奖励办法,调动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农民发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机制。通过学习教育,特别是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职业技能,掌握发家致富的科技本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三是党员作用发挥和农村关爱机制。搭建一些活动载体,强化为农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探索帮扶农村五保户、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四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机制。通过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完善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探索落实“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等制度,规范农村选举程序和办法。同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搞好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五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党员“设岗创星”活动,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性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成果。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2篇

为配合县委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发展农村女党员和在农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中进一步推进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按照市妇联的安排部署,武川县妇联对全县农村女党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武川县农村女党员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农村党员3428人,其中妇女党员373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9%;按照文化程度分析,小学学历农村女党员97人、初中学历农村女党员140人、高中学历农村女党员103人、大专以上学历33人;按照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农村女党员46人、30—40岁农村女党员55人、40—50岁农村女党员98人、50岁以上农村女党员174人;致富带头人44人;进入村委61人、进入支部委员会的42人,她们中担任妇代会主任的60人;最长党龄的有60年。现有农村妇女写入党申请的65人,占全县成年女性的比例不足1%。

近年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使全县农村妇女党员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情况

一是积极带头致富,发挥模范作用。广大农村女党员在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我县农村女党员王喜莲、邢林梅等人积极带领本乡镇妇女姐妹科学种田,发家致富,造福武川人民。

二是无私奉献,做扶贫济困的贴心人。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全县女党员以“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主旨,积极帮助当地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各乡镇妇女党员以“一帮一、一助一”、“三千联动,富民工程”等形式,互帮互带,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来摆脱困境。

三是为国策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难的莫过于计划生育工作,这是一对国情与国策之间的矛盾。而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就是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女党员的协调。做好这项工作非常不容易,她们不仅掌握国家的计生专业政策知识,而且还得腿勤、嘴勤、心细、心诚,碰上难啃的“骨头”,还要“软磨硬泡”的功夫才行。真正将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做到了每一个农户家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县在发展农村妇女党员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新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党员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全县共有女党员373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8%。

(二)女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妇女党员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弱的农村妇女党员多,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妇女党员少。

(三)女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女青年自信、自强、自主的意识不强,体力上的弱势及家庭负担所带来的依赖等心理因素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女性入党和女干部“挑重担”还没有被社会普遍认同。社会上一部分人,特别是农村的部分干部、群众,对妇女加入党组织和参政议政怀有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妇女群众入党的积极性。

(四)发展女党员后备力量不足。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发生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女青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其职业不固定,流动性较大,党组织既看不到,又管不了,致使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发展农村妇女入党资源相对缺乏。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在边远山区的孩子读书要到市、县所在的中心小学去读书,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农村妇女为了照顾孩子读书而举家搬到学校附近的所在地边打工边照顾孩子,逐渐淡化出组织的视野。

发展女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内外因和主客观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别基层党组织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影响了发展农村女党员工作的整体水平。个别基层党组织不够重视女党员发展工作,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致使发展女党员工作力度不大,数量不多。在思想上,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女党员存有顾虑、偏见,认为女人天性柔弱,文化水平偏低,难以独当一面,发展女党员对改善村里的工作作用不大;在工作方法上,对女党员关心帮助不够,激励措施少,使女党员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女青年入党的积极性。此外,不少农村党支部不太愿意发展未婚女青年,认为其早晚要外嫁,培养发展了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二)传统观念和农村妇女自身素质的制约,影响了党组织对农村妇女的选拔培养。一是农村妇女受传统影响较大,除少数性格外向、活动能力较强的,大多数妇女对加入党组织、参政议政的态度比较消极,认为这是“男人们的事情,或者是少数想当干部的女同志的事情”,当党组织有意对部分素质较好的女同志进行培养时,少数妇女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有的担心别人说其“有野心”,犹豫不决,最终放弃,造成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较为被动。二是长期以来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妇女担负着家庭繁杂的事务,参政议政能力较弱,精力不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影响了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同时,家庭成员支持度不高,赞成女性入党的不多,为妇女入党设置了障碍。三是农村妇女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不少有能力、有技术的女党员外流到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再加上异地婚嫁,留在农村的女党员,初中水平的较多,懂科学有技能的较少,客观上造成农村女党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造成妇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不足,在农村事务中群众地位不高。

(三)部分基层妇女组织职能弱化,影响了发展女党员工作中推荐衔接作用的发挥。个别基层妇女组织长期不开展、不组织活动,自身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差,致使妇女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和接受党组织考验的机会减少。部分基层妇女组织对党的知识、政策宣传不够,不能及时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女青年加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使党组织的培养、发展工作与妇女组织“推优”活动脱节。把“缺乏对党的了解”列为农村妇女入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发展女党员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分析研究和有效破解影响发展女党员工作和女党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使发展党员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与对策

(一)夯实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三级联创”,积极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感召力、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法纪教育,坚决抵制党内存在的一些以权谋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对那些为政不廉、影响恶劣、破坏党群关系、玷污党的形象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广大妇女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心和决心。

(二)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发展女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很多农村工作是与妇女密切相关的,如计划生育等,通过妇女党员来开展工作效果往往会更好。农村党组织有一定比例的女党员,事关党的政策能否在农村落实,也是党的妇女政策的集中体现。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更多地需要妇女参政议政,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要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摒弃“女不如男”和“求全责备”等陈腐思想观念,重视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重视抓好女党员和妇女干部队伍的建设。可根据本地实际,考虑对多年未发展女党员或男女党员比例严重失调的党支部实行单列管理。

(三)突出重点,及时发现培养优秀妇女人才。要根据妇女队伍的实际,坚持党员标准,坚持好中选优,特别是要对农村中的女致富能手、女协会会员、妇女非党村委会成员、村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外出务工优秀女青年、返乡女大中专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况分析,制定落实培养方案,扩大农村女党员的来源渠道,为发展农村女党员储备一批优秀人才。

(四)改进方法,加大发展女党员工作力度。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觉悟。各基层党组织要改变坐等妇女入党的传统作法,要采取政策宣传、以会代训等形式,提高女青年的思想觉悟,提高对党的认识;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女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上的先进典型,展示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二要加强锻炼,提高素质。实行帮带培养,对于台账中的优秀妇女,尤其是重点对象,由乡镇党委委员、优秀妇女党员等组成联络小组进行一对一联系培养,把妇女群众培养成为女能人,把女能人培养成为女党员,把女党员培养成为女干部。在培养妇女入党积极分子中,针对妇女缺乏实践锻炼、社会公认度低的实际,要积极提供各种舞台,引导女党员发挥作用,进而树立她们在村里的威信,提高女党员在农村中的地位,为其尽快成长创造条件。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鼓励她们从事或领办种养、加工和个私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长才干;与培养妇女干部相结合,把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妇女选入村级组织班子,有意识地压担子,使他们脱颖而出;与群团工作相结合,通过“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等有效载体,考察妇女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三要发挥好妇联组织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要主动参与发展女党员工作,有意识地为妇女入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尽可能地把各级妇女组织中的优秀分子推荐给党组织,并积极配合做好教育、培养、考察和情况反馈。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3篇

一、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 白山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发展较快, 6个县 (市) 区, 56个乡镇“四支人才队伍”总量为22032人, 其中, 党政人才1420人, 专业技术人才9761人, 经营管理人才1433人, 农村实用人才9418人。尽管人才数量有较大增长, 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问题

(一) 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全市农村基层人才22032人, 占农村人口比重5.7%, 其中拔尖人才, 科技致富带头人数量少, 中高级人才少。从区域分布看, 现有人才70%分布在乡镇政府所在地, 特别是集中中经济强镇;从行业分布看, 92.4%的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文教、卫生行业, 农村科研、技术服务业人才, 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比例降到13.8%。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文化结构不合理。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人才总量的66.2%,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2%。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31—40岁的中青年人才占35%, 出现人才缺, 后继乏人的断层现象。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急需的农技、农机、渔业、水利专业人才紧缺, 现有人才出现知识老化现象。

(三) 队伍不稳定, 人才引进留不住

一方面农村基层条件艰苦, 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一是隐性外流。自由每年考出的大专毕业生都在4000人左右, 而回来工作的只有几百人。二是显性外流。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 各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人才, 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三、壮大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对策

(一) 制定规划,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 确定农村基层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要尽快出台引进和稳定人才的配套政策, 组织人社部门要完善对农村基层人才的规划、选拔、培训、表彰的优惠政策, 并负责协调和组织落实, 县级组织人社部门要把主要精力和重点放在农村基层人才开发上, 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 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 加大投入, 扎扎实实抓好人才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

白山市地处偏远, 属经济后发展地区, 在引进人才上不占优势, 因而要把重点放在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各级政府都要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要在农村基层人才培训上舍得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一是采取委托代培、联合办学、定向培训等方式, 大力培养农业及相关产业人才, 解决现有农村基层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搞好培训基地建设。利用职教、农广校、农技校等作为乡镇人才培训基地。三是建立乡镇创业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企业管理、销售、产品开发等方面, 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培训, 推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 突出重点, 落实好农村基层人才工作项目。

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每年都要选派应届毕业生到农村, 以人才服务的形式, 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展人才智力服务。

组织实施专家服务团项目。市专家服务团每年组织两次下乡服务, 切实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科研、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提高服务实效。选派干部包村项目。全市每年都要选派70—100名市直机关干部包村挂职锻炼, 帮助当地谋划项目, 招商引资, 帮助农民脱贫解困。

(四) 加大力度, 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纳入人才工作管理服务范围。进一步规范培养、选拔、使用、农民技术职称评审、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办法。倡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奖励给予资助。

(五) 加强领导, 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调查;现状

一、教师队伍的现存问题

由于教师少,很多农村教师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跨年级、跨科目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班级学生数大都在70人以上。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工作量比城市一般教师高出许多。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没有成就感,只有压力感。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关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经常早上早早到学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农村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这对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由于压力大、收入低,农村教师大都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了厌倦心理。许多教师明确表示,如果有可能,不愿意再当教师。教师分布不合理,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同时,农村中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随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以及老教师不断退休,新分配的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艱苦的农村任教等问题的出现,农村中学教师在短缺的同时更出现年龄段层。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且教师老的老,小的小,刚工作几年有了一些工作经验,就千方百计要求调出,或是流失到外地,而当地好一点的学校又人满为患。教师专业化水平低部分农村初中有近20%的教师是从小学中选拔上来的,以一所镇初级中学为例,全校教师72人,从小学选拔上来的有15人,这些从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拔的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基本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的技能,却让他们承担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就只能边学边教,那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二、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

由于教师待遇低、学校的教学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部分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在调查中了解到,几乎各个学校都有教师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到条件好的县、市学校去,或离开学校到南方去打工,或是边教学,边在外做生意。这些教师把精力放在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这样,必然对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现在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以连云港市靠近沿海一所镇初级中学为例,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学校往往因为教师人数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放弃了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因此在新课程面前,这些学校的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这种情况,在广大贫困农村初中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且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关键原因。农村中学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离开农村中学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不管是比城镇的教师,还是比其他单位的待遇都差。据调查,同样有10年教龄的教师在县市重点中学每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而在农村中学每月收入仅1200元左右。而对一个刚参加工作,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的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来说,经济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不能为教师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而在该县的城镇中学,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待遇是每月的工资和各种补贴能达到1300元左右,那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待遇更是高,其中有些人每月有2800元左右。这种收入的差距,以及职称晋升、先进评比等机会的不平等,再加上教师工资拖欠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导致了许多农村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离职。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学校师资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强,由于人为因素,以及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待遇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在分配时,都要求进城工作,大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未到教育第一线报到,或是报到后不久就“一去不返”。

另外,城里学校条件好,待遇高,有关系或教学能力好的青年教师都被调进了城里。而城里学校的老师也受到南方学校丰厚待遇的吸引而流失,流失后的空白就由农村优秀教师来填补。地方教育局由于自身的需要,又往往给予政策上的便利,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关于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5篇

最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农民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走访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这次调研中,我们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单位抽样发放了《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7份,回收率为98.5%;召开座谈会4次;个别走访40余人;并查阅有关资料30余份。被调查197名党员中,男的158名,女的39名;25岁以下的1名,26岁-35岁的17名,36岁-49岁的62名,50岁-59岁的57名,60岁以上的6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名,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5名,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51名。

通过调查,我们深深感到,全市农村党员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但是,党员队伍在新形势下存在的思想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高度警觉。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一些党员思想困惑迷茫。在新形势下,不少党员陷入了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矛盾心境。调查表明:10%的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是补资本主义的课;12%的党员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只能使一部分人富起来;23%的党员对当前进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不足;有的党员只看到极少人靠钻政策空子或用不正当手段暴富起来,就怀疑当前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勤劳致富政策的正确性;有的党员只看到少数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就认为干部都腐化堕落了,进而怀疑选拔干部的标准出现了偏差;有的党员提出“中央不能只说党员不该怎么做,还应当提出新时期党员应该怎么做”的要求,还有的党员感到现在许多事情道理好讲,实践犯难。

(二)一些党员的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对于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示反感和不感兴趣的党员占30%,还有14%的党员对此采取观望态度;一些党员责任感减弱,在谈到不正之风,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辉考虑得不多,不情愿从自我做

起。

(三)一部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不太理想。调查中,对于“人生在世、享受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就有一切”等观点,8%的党员表示赞成,还有14%的党员表示说不清;对于“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提法,表示赞成和有点赞成的分别占被调查党员总数的3%和26%。走访座谈中,有的党员认为“钱拿得一样多,凡事要党员走在前头,群众也有点不通情达理”,于是对党组织安排的群众工作、社会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尽躲;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常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能力小,“开得起党会张不开口,交得起党费带不起头”,思想苦闷,信心不足;有的党员则认为现在是“能人发财奸商红,干部党员成痴熊”,因而信仰模糊,意志衰退,牢骚不少;还有个别党员党性思想观念和宗旨观念淡薄,经常与群众争水争田争院基,抗粮抗税抗提留。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小环境建设的不足;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也有新矛盾、新意识的逐步渗透。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⒈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及时加以改进,以及一些农村党员本身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差,致使党员队伍老化,工作难以开展。⒉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思想困惑越积越多,行动左右为难,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⒊宣传导向失误。例如,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树立的致富典型,往往只见物质富裕,不见精神文明,群众称之为“一俊遮百丑”;再如,少数人靠钻政策的空子使自己或小团体富了起来,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得到遣责和制止,反而受到一些人的褒扬和效仿,似乎只要能赚钱就是好样的。在错误导向影响下,有的党员干了违心的事情。㈡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工作松散。①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②管理力度不够,有的党员入党前不错,入党后就退步,甚至不如普通群众,这固然与党员自我要求标准降低有关,但也与党组织管理乏力关系甚大;③治党偏宽偏松。一些党员干部发生了违犯党纪的事情,党组织该批评不批评,该处分的不处分,个别的甚至包庇、纵容,有的虽然作了处理,往往偏宽偏松,给党员和群众造成“只要不犯大错误,谁也抹不了他党籍”的印象;④党内生活质量不高。

一些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意尊重党员应有的民主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使不少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也有的党组织不敢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斗争,致使好人主义蔓延,影响了支部的整体形象。㈢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新时期的社会情况更为复杂,党员思想更加活跃,党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事实上,由于受“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务工作是软任务”等观念的影响,特别是80年代后期削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后遗症远未消除,一些单位党务工作者的队伍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削弱。从调查情况来看,有的党务干部理论水平低,工作方法简单,对新情况、新问题自己也困惑不解,更没有能力做党员的思想工作;有的党务干部自身表率作用差,无法做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㈣党员个人降格以求放松学习。调查表明,党员的许多思想困惑是由于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或悲观失望;甚至个别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理想信念动摇,沉醉于灯红酒绿之间,做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俘虏。

为了切实解决党员目前存在的思想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员的思想建设,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在党内掀起学理论、讲理论、研究理论的好风气。理论研究和宣传要在探讨发扬优良传统与执行现行政策关系上多做文章,使党员明确新时期哪些做法是允许的,哪些东西是值得提倡的,从而做到中心有数,在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前,主要应该在这样几个关系上加强研究和宣传:一是无私奉献和按劳取酬的关系;二是人才合理流动与服务组织需要的关系;三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第二,严格党性教育,提高政治素质,从思想上坚定党员对农村改革的信心。目前,一是要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每个党员从思想上真正明确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二是要抓紧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教育,提高他们全面理解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三是要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教育,使他们树立在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四是要进行党规党纪教育,以高度的党性全面维护和发展农村改革的大好形势。

第三,强化农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各级党委要通过电化教育和聘请科技人才讲解等形式,搞好乡村主干的培训工作;在培训方法上可以采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即从现在起,三年后没有经过地、市、乡三级党校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不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培训时间上,第一次培训时间宜相对长一些,使其真正能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培训内容上,要把政治、经济、管理、司法融为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农村经济、领导艺术、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和研讨。

第四,健全完善党内各项制度,增强农村党支部的自身激励、约束机制。要继续坚持“一课三会”的传统制度,把活动的具体时间、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定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改进措施,每次生活会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要把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下去,每个农村支部每年都要搞一次,以纯洁党组织,提高战斗力;各级党委要及时培养、总结和宣传党内制度搞得好的先进农村党支部,逐步促使党内各种制度的建设臻于完善。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6篇

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人(种植业能手人,养殖业能手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村经纪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能工巧匠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中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岁以下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万公顷,养鹅达到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个行政村中有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人,平均每个乡镇人,每个村只有人。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7篇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6636.bak.cn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7%。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5%;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7.5%。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3.5%;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7%。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114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10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2.53万公顷,养鹅达到302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110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103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8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150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3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189个行政村中有31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63%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160人,平均每个乡镇61人,每个村只有6人。

3、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

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水平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4、农村人才队伍管理仍不规范。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从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总体素质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在大力发展主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其它行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确保多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依据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明确分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在培训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2、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内容,关系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的高低。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培养计划,每年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左右;培养2000名农民致富骨干;为农村中小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人左右。根据培养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章可循,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培训内容服务,不走过场。

3、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8篇

由于教师少, 很多农村教师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 跨年级、跨科目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 班级学生数大都在70人以上。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 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工作量比城市一般教师高出许多。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 没有成就感, 只有压力感。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 还要承受关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经常早上早早到学校, 一直忙到深夜, 疲惫不堪, 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 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农村教师除了工资, 没有任何奖金、福利, 这对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由于压力大、收入低, 农村教师大都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了厌倦心理。许多教师明确表示, 如果有可能, 不愿意再当教师。教师分布不合理,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差, 条件也相当困难, 同时, 农村中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 随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以及老教师不断退休, 新分配的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任教等问题的出现, 农村中学教师在短缺的同时更出现年龄段层。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 且教师老的老, 小的小, 刚工作几年有了一些工作经验, 就千方百计要求调出, 或是流失到外地, 而当地好一点的学校又人满为患。教师专业化水平低部分农村初中有近20%的教师是从小学中选拔上来的, 以一所镇初级中学为例, 全校教师72人, 从小学选拔上来的有15人, 这些从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拔的教师, 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基本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的技能, 却让他们承担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 他们就只能边学边教, 那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二、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

由于教师待遇低、学校的教学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部分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在调查中了解到, 几乎各个学校都有教师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 到条件好的县、市学校去, 或离开学校到南方去打工, 或是边教学, 边在外做生意。这些教师把精力放在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 这样, 必然对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现在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以连云港市靠近沿海一所镇初级中学为例,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 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 学校往往因为教师人数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 放弃了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 因此在新课程面前, 这些学校的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这种情况, 在广大贫困农村初中普遍存在, 这是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且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关键原因。农村中学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离开农村中学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 不管是比城镇的教师, 还是比其他单位的待遇都差。据调查, 同样有10年教龄的教师在县市重点中学每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 而在农村中学每月收入仅1200元左右。而对一个刚参加工作, 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的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来说, 经济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同时, 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 不能为教师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而在该县的城镇中学,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待遇是每月的工资和各种补贴能达到1300元左右, 那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待遇更是高, 其中有些人每月有2800元左右。这种收入的差距, 以及职称晋升、先进评比等机会的不平等, 再加上教师工资拖欠的现象时有发生, 于是导致了许多农村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离职。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学校师资宏观调控能力不够强, 由于人为因素, 以及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待遇低等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在分配时, 都要求进城工作, 大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未到教育第一线报到, 或是报到后不久就“一去不返”。

另外, 城里学校条件好, 待遇高, 有关系或教学能力好的青年教师都被调进了城里。而城里学校的老师也受到南方学校丰厚待遇的吸引而流失, 流失后的空白就由农村优秀教师来填补。地方教育局由于自身的需要, 又往往给予政策上的便利,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农村教师师德的沦丧。许多农村教师迫于现实的各种压力, 特别是经济条件上的压力, 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个人利益的追求上, 造成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从而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苏北地区农村初中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希望对教育以及教师队伍有所帮助。

上一篇:日月明微课教学设计下一篇:行政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