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2024-07-15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精选8篇)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第1篇

观《周恩来》电影有感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中,我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电影中有一副这样的画面:书桌上摆着一方周恩来总理水晶印台,身着中山装的周总理,神态自若的望着远方,俨然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印台上有一行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顿时对周恩来总理纳伟岸的光辉形象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影片为我们讲述了,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大力发展农业,改善民生,却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异常艰苦,但是中国人民还是坚定的拥护在毛主席党中央的周围。这样一个让人深受感动,感人肺腑,的情节。影片塑造了一个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帮手,国家的好栋梁。而现在我们有的公职人员,拿着人民的纳税钱,去吃喝玩乐,贪污受贿,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所以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国家工作人员是一个楷模和榜样,对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更来自于他个人的高尚人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古语用来形容周总理再生动不过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他废寝忘

食,即使在身患疾病时依然奋不顾身的工作。他将他的生命与国家命运和群众疾苦紧密相连。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甚至未留下一儿半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总理将它做到了最后的实践。“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是陈毅将军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虽然是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却从不搞特殊化,对自己,对亲友一直要求很严。

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周总理也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如此虚怀若谷。这样的精神更该为我们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同样为世界所称赞。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的确,周恩来总理是个机智敏捷的人。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上总是受到打击与歧视。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国际上的刁难与讽刺时的机智应对,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与中国传

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周总理的事迹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对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中国的接班人,一个努力追求先进,力争上游的大学生来说,我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以学习作为我目前主要的追求。不管是专业课的学习上,还是课外活动的参与中。我都始终保持刻苦,乐观的心态,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在生活中坚持朴素,大方的着装,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把所在的通信6班建设成阳光充满和谐,团结气氛的学习型班级

下学期我将迈入大四的大门,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又如此的严峻。自身的能力又和现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人才需求有差距。所以我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注重在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方向靠拢,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让自己能够在一年后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形势。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第2篇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取材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以周恩来连续四个昼夜在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调查研究,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一个胸怀百姓、忧国忧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配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受益匪浅。

影片生动地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历史自觉中充满着时代自信。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甲午(马年)·春

***

观电影《基督山伯爵》有感 第3篇

“你以为我愿意成为基督山伯爵吗?实际上我害怕以这种身份对待朋友, 它是一个可怕、冷酷无情的人, 可是并不是我愿意成为这个人, 我只想做埃德蒙·唐泰斯, 我对生活别无他求, 但他们阻止我这样, 威尔福, 莫克塞弗, 堂戈拉尔, 就连那个恶鬼卡特鲁斯, 也早就知道这一切, 可是却只字不提, 他们想治我这个年轻无辜的水手于死地, 于是他们制造出了找他们算帐的复仇者, 这是他们的报应!”

说这番话的人, 正是基督山伯爵。

他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水手, 他本该享受他该拥有的一切, 事业、爱情、财富以及名誉, 度过平静美好的人生, 然而一切都在订婚宴上成为泡影。

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让仇恨在心中累积呢?在结婚之际, 却因为被称之为“朋友”的人的陷害, 被警察所带走;在被维尔福审问的时候, 却因为维尔福的一己之私, 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而被陷害入狱;在不见天日的死牢中关押了十四年, 最后逃脱牢狱获得新生时, 却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已成了仇人的妻子, 而那些仇人们反而一个个飞黄腾达。

有人觉得复仇让一个人变得可怕, 一个将复仇当做事业的人, 愤懑与不平的情感, 被仇恨所占据的心灵, 为报复而生的决心, 所有这些都让他成为一个“可怕”的人。然而看看他的悲惨遭遇, 看看他被夺走了一切, 光明, 自由, 爱情, 如果身处这样的境遇依然没有丝毫仇恨之心, 那是不现实的。假如不是在狱中结识了法里亚长老, 他只能带着痛苦和绝望一步步走向地狱。从囚徒变为自由人, 从懵懂变为睿智, 从一无所有变为拥有一切, 从热情变为冷漠, 从埃德蒙·唐泰斯变为基督山伯爵, 他除了复仇还能干什么??相反的是, 真正可怕的人不是为寻求公正而报恩与复仇的人, 可怕的是为名誉和财富而利欲熏心, 为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人。

基督山伯爵敢爱敢恨、豪爽气派, 同时也聪慧过人, 由于饱经沧桑, 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他可以是布索尼神父, 可以是银行的职员, 可以是水手辛巴达, 可以是基督山伯爵, 可以是埃德蒙·唐泰斯, 这些复杂的身份让他看清了世间丑恶之人的嘴脸, 也让他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而正是他的这种性格,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复仇过程中勇敢, 执着同时懂得感恩的人。他报答对他有恩的莫雷尔一家, 惩罚陷他于不义的三个仇人们, 对待好人与坏人截然不同。在他心中, 爱与恨之间的界限如此清晰。

一个曾经阳光、天真、充满憧憬与理想的年轻水手, 靠着自己十四年来的等待, 熬到了越狱的那一天, 但是感情的崩溃却指引他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复仇之路。的确, 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充满着复仇的味道, 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部小说想要反映的本质。埃德蒙·唐泰斯不仅仅只是一个复仇的使者, 他的内心依然有爱与希望。他帮助了关心过他父亲的莫雷尔;他拯救了马克西米连与瓦郎提娜的爱情;他为自己复仇时的狠辣而忏悔;他也为他爱的女子放弃了决斗。这部小说或者电影中, 依然有希望与光明照亮着, 与复仇的主题相制衡。或许现实中的我们, 看到的更多的是主人公在的仇恨, 而忽视了人性的美好。可是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埃德蒙·唐泰斯对待身边人的友好与宽容时, 我觉得他是一个敢作敢当, 值得钦佩的人。

这部电影给我另一个最深的感受是:财富, 地位和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我的想象。维尔福自私自利, 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 为了金钱, 他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 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 她不惜毒死四个人。金钱让人性都泯灭了!但这个世界并不是绝对的, 莫雷尔一家就是在金钱面前不动摇的人, 为了信用与声誉, 老莫雷尔甚至可以选择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获取清白, 最后上帝在暗中帮助了他们。小说原文中有一段话:“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的报恩与复仇似乎就是在这两个词之中完成的, 也正是靠着这两个词度过了他最艰辛困苦的岁月。

观电影《南极大冒险》有感 第4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弟、胆大心细、重情义的向导。他带领的8条雪橇犬分别是首领领头犬玛雅、孪生兄弟杜鲁门和杜威、憨厚诚实的小不点、稳重的老杰克、奔跑冠军影子、聪明无比的迈克斯和红毛巴克。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驾着雪橇,一不小心连人带雪橇一起掉进雪窟窿的时候,我的心跟着紧张起来。当雪橇犬奋不顾身地把布鲁斯博士从险境中救出的时候,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禁不住暗暗赞叹:多么机智、勇敢的!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摔断了腿掉进冰窟窿里是,又是雪橇犬地把布鲁斯博士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撤退,但是飞机却容纳不下这些雪橇犬,这八只雪橇犬只能暂时留在南极。杰里答应他们等飞机到达目的地就立刻返回来接它们。但是,这场罕见的强烈的暴风雪切断所有前往科学考察站的交通,杰里无法兑现了他的诺言,8条雪橇犬只能原地困守。一天、两天、三天......它们在等待中、在绝望中、在挣扎中、在饥饿中、在在死亡的追捕中、在伤痛中、危险、在风雪的折磨中、在冰天雪地、风雪肆虐的南极生活了——175天。这175天,它们经受了多少生死磨难呀!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杰里的直升飞机终于飞回来了,杰里他们向雪橇犬跑去,7条雪橇犬向杰里他们狂奔……人与犬拥抱,亲吻......我的眼泪在也抑制不住了,不禁漱漱而下。它们终于得救了!而老杰克却永远安息在南极了。

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感动的电影,是一部注定让我流泪的电影,它不但激励我要心中有他人、要团结协作、在困境中要勇敢坚强,而且还净化了我的心灵。

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忠诚、坚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走出电影院,我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玛雅、杜鲁门、杜威、小不点、杰克、影子、迈克斯、巴克,我要把它们刻在心里!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第5篇

两部电影有感

上周,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两部电影,深受感动和教育。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生死牛玉儒》根据牛玉儒同志生前的事迹,集中描写了他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面对癌症和死神,没有住院休养,而是忍受着病痛,依然心系百姓,时刻关心地区的发展,三次出院回呼和浩特工作,回到他所热爱的城市和百姓中,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了吸引台商到呼和浩特投资建项目,解决2万人就业,他刚动完大手术,就赶到草原与林董事长会面,用真情打动对方;当下岗职工党员信念产生动摇时,他忍着化疗的痛苦,来到职工家中,为他们的子女前途设身处地出主意、想办法;建“乳都”要靠养牛户,当老阿妈的奶牛患乳腺炎无法出奶时,他马上让秘书

去配药,并亲手给奶牛敷治。他用生命兑现了执政为民的政治承诺,艺术地再现了“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自动自发精神,展现出他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火热的工作热情,塑造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格,揭示了牛玉儒同志的生死观、价值观和廉政观。

观《周恩来》有感 第6篇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周恩来》。电影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967年1月,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狂潮中的北京,到处贴满了大字报,满街都是举着红旗、喊着口号的造反派。身着军装的周恩来总理坐在“红旗”轿车内,看着这一切,忧心忡忡地思考着。在西山为贺龙找到安身之处后,周恩来坐车回到中南海西花厅自己的家中,贺龙夫妇正在吃饭。周恩来不安地说:“朱德的家早上被造反派翻了,我这里也难保安全希望你们今晚就转移。”贺龙同意了周恩来的安排。在批判陈毅的大会上,造反派企图用文攻武斗逼迫耿直的陈毅低头认错。为保护陈毅,周恩来挺身挡住冲上主席台的造反派。鞍山钢铁厂因两派斗争造成停……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当时是那样的难办,但周恩来总理冷静地解决了一切,也告诉了我危急关头一定要冷静、沉着。

观《周恩来》有感 第7篇

从淮安城下伟人的出生到北京城里伟人的离去,您的一生唯美而浪漫,您的一生辛勤而朴实,您的一生光辉而灿烂,您的一生都奉献给这个古老而多难的民族。从“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宣告呐喊,您告诉所有人您一生只为祖国崛起而读书;从您晚年那清瘦的身躯与脸庞,您告诉所有人您一生已为祖国而鞠躬尽瘁。您的足迹,证明了自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您的足迹,显现着自己践行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愿望。这就是我心中敬爱的伟人,从孩提时代的朦胧印象,到中学时代历史书上那一张张陈旧的照片再到大学时代您的更多珍贵资料,您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活在我的记忆中,活在我对这个民族的希望中,活在我几千年的大国情结中。不能忘记你们那一辈的革命领导人,是你们让我们远离苦难,让我们走上拾回民族尊严的道路。

春天,是一个容易思念的季节,是一个容易回忆的季节。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您挚爱的祖国又迎来新的春天,一个伟大的民族就是在这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逐渐复兴。只是我们想起了您,想起了您给当初这个积贫积弱的古老国家所奠定的一切。

为了缅怀着您的过去,我们欣赏着关于您的电影《周恩来》。这部电影,是不是您在天堂远处的诉说,诉说着您晚年对这个国家的各种忧虑与努力以及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谆谆告诫。是的,这部电影,您告诉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太多太多,你无愧于作为一位伟人为我们后人所瞻仰所怀念。此刻,我想到了电影中您的身影。

沿着萧条的街道,您的车缓慢的前行。您拉开帘子望着这似乎陌生的城市,到处都是混乱的景象。我知道您在为这个民族伤心而难过,您看到这个多难的民族在经历新一轮的苦难。只是您不能改变这场运动,只能努力减少了那一场运动所带来的损失。那个时候,您没有失望,您没有放弃,您还有信念,是您苦苦的支撑着这个国家,让它继续前进着。

在那间房子中,您看到了您久违的战友贺老元帅,只是那刻您的心中充满着无奈。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元帅,也没能逃离那场运动的冲击。是您,在那个艰难的时刻,无所顾忌的保护着他们,保护着那些于国有功的革命前辈。那时,您的心中还有着希望,还有着战友重逢的期待。只是,最后贺老元帅先你而去而未能重逢,这是您一生多么大的遗憾,又是一件多么难以言及的痛楚。只是,您真的努力了,只是那个时代……

在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及四人帮政治上跋扈的年代,您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用自己的智慧与他们周旋斗争。您及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给了这个国家更多的稳定和希望,保护了国家前进的火种。在林彪逃亡的过程中,您又念及战友之情,想引导他回归祖国回归党,只是他未能理解您的苦心。在与四人帮斗争的过程中,您带着病躯有力的斗争着。只是您为这个国家操劳的太久太久,您累了,未能在您生世荡平这些小人的阴谋,但他们还是终结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里我能看到您坚持原则的秉性以及与阴谋斗争的决心和智慧。

在鞍钢两派的斗争中,您主持着两派的调解,为的只是给这个国家以屹立的脊梁。是您在个动荡的年代,坚守着经济建设的思维,寻求着政治运动中的经济建设。您是辛苦而无奈的,只能勉强地推动着经济建设。我想再您的心中当时是不是希冀着一个经济迅速强大的国家,一个快速富裕的强国。只是那个时代没能给您太多的机遇,您只能孜孜不倦的减少着一点点损失,维持着较低水平的经济发展。

在与美国建交前得接触中,您以您的睿智和风趣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您以您深远的眼光洞察着国际的局势,摈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为这个国家争求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寻求更多的政治和解。您的远见卓识,您的长远之计,为我们这个国家留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您更是和蔼而可亲,更像一位长者有着对年轻人的宽容。当江青向您抱怨她的护士种种不是的时候,您的一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就是那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嘛”,是多么的震撼人心,把您的宽容彻底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您是一位好总理,更是一位好上级,好长辈。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将一生受用,对待他人应该有着更多的宽容。

在您人生的最后尽头,您还是在孜孜不倦的为这个国家忙碌着,安排着这个国家继续前行的多项工作。您挺着您的带病之躯,向党和人民汇报着您的工作报告;你拖着您的带病之躯,与毛主席商量着国家干部的人选。您那一句“人才难得”强烈的反映着您求才心切,强国心切。您是想在您离去之后,为这个国家留下更多的人才,继续实现您的强国的愿望。

您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忙碌着,从一个儿童奋起读书的忙碌,到年轻时候为民族和国家的奔走呼号,再到晚年为这个国家发展建设的殚精竭虑。您给我们的永远是那张消瘦而忙碌的身影,还有那宽容的性格、高尚的人格…….此刻,我看到阴暗的天气里缓缓前行的车队;看到那长安街旁一张张忧伤的脸庞;看到那个年代整个民族神情凝重的哀叹。周总理,我在他们的眼泪中看到了您的身影;周总理,我在他们的哀叹声中听到了您的声音……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第8篇

关键词:死亡,模仿,人物,现实

《乱》是一出悲剧, 一出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悲剧, 一出积淀着厚重现实感的悲剧, 一出未来极有可能再现的悲剧。

一、命运说:死亡

死是什么?可以这样说, 只要我们在, 死就不在, 只要死在, 我们就不在。虽然是一种诡辩, 但还是不争的事实。不愿死去, 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然而, 这是自然的安排, 是天意, 生命就是这样转瞬即逝, 人的日子, 犹如草木, 就象原野的一朵花, 它开放了, 风吹过, 它枯萎于地上, 仅此而已。我们何苦为一己之生存而悲从中来, 扼腕长叹, 伤感无限呢?据说天鹅在临死之前, 知道自己就要见到主宰自己的天神了, 快乐得引吭高歌, 唱出了生平最响亮最动听的歌声。如果可以, 我们在临终的那一刻, 也能奏出一曲所谓的“天鹅绝唱”, 人啊, 应该, 了无遗憾了吧?

可是, 我们应该知道, 万物之中最神秘莫测的, 莫过于死亡。人时时处处皆可自助, 只是面对死亡时束手无策, 尽管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因为这是他的天性, 但当他走向死亡时, 他却走投无路, 与任何陌生的东西打交道, 人都能找到自己, 只是步入死亡时, 人失去自己。死, 对于人来说, 永远是———陌生的 (索福柯勒斯在《安提戈涅》中借合唱队之口道出自己的生死观) !我们要怎么死?如屈原般以死明志?像岳飞一样被人陷害冤死?还是临阵就义?抑或是自然的寿终正寝?也许, 面对死亡, 我们练习过数百次, 甚至都希望是最自然、最轻松的离开, 可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我们, 未必都能如愿呢?

死往往是悲剧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 而《乱》是一出悲剧, 其中的人物都思考过自己的终结, 对死, 也曾经做过万全的准备, 可是, 有几人能如愿以偿呢?

老主公 (秀虎) :曾经设想自己会在三个儿子的轮流照料中安享晚年, 寿终正寝,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惨遭抛弃、在被迫流亡之后又痛失爱儿的情况下猝然长逝呢?

大郎:也许幻想过躺在自己最为欣赏、最为得意的玉雕龙床上静静离开, 然而结局竟是自己在兵荒马乱中, 被自己的亲弟弟暗箭杀害呢?

二郎:还没有死, 不过即将成为亡国之奴的他, 在别人的统治下能如其所愿吗?

三郎:欣喜于父亲的清醒, 以为可以和父亲共享天伦之乐, 可是, 他怎会想到, 幸福之门还没有敞开, 死亡之门却抢先一步, 坠下马鞍的那一刻, 他能否参透这世界的险恶吗?

阿枫:终于能亲眼目睹一文字家的毁灭, 为亡族之恨雪耻, 淡定的面对死亡, 对她来说, 许是一种解脱吧?

阿末:善良而毫无心计, 看破红尘, 皈依佛门, 可是, 她的至上信仰———佛法, 却让她惨死, 并且在另一个女人的忌恨中死得不明不白呢?

他们的猝死, 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死亡, 尽管如此, 却经常发生。《旧约》中把死亡看作是上帝惩罚人类的一种方式, 它喜欢谁伺候它, 就让谁死于青春年华, 在恩赐人类一份幸福的同时, 就在他身上加诸两份苦难。人类得到生命这个福祉, 也许只是因为上帝一时高兴才赐予我们瞬间的粮食, 人的生命, 犹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到未知的世界, 以另一种身份去经受欢乐和苦痛。人, 都希望活着, 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自己终归于尘土。

二、情节说: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 情节是指剧情的安排, 是行为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及落幕, 而且悲剧应具备的六个要素 (情节、性格、措施、才智、情景、歌曲) 中, 情节居首要地位, 剧情或情节乃是悲剧的目的所在, 此目的重于一切, 无行为则不成为悲剧, 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情节必须有一定长度, 这是可观性的要素之一, 一系列的行为发生发展必须完整, 有一定规模, 一个极小的物体不可能美, 那是因为它在不可察觉的刹那间一览无余, 所以至少该行为事件应有始有终。但是, 剧情的长度也应便于记忆, 现在电影的长度之所以一般维持在一到两个小时之间, 那是考虑到人们欣赏的疲劳限度,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通过银幕来实实在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样反而让观众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一样在做一件繁荣拖沓的事情。我们不能让美狄亚当众杀子行凶作恶, 或者让残酷的阿特柔斯煮人肉一锅, 也不能让卡德摩斯灵蛇, 普洛克涅成鸟魄 (贺拉斯《诗艺》中的论情节) ,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不多不少, 不紧不松, 不快不慢!

《乱》可以说是伦理剧, 也可以说是历史剧, 但是不管怎样, 都还是逃脱不了一些固定模式的情节。对于伦理剧而言, 无非是写一个庞大家族中各色各样的成员, 为了权力、财产、甚至是女人来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而历史剧, 虽然也有讲述商贾之家随着历史的变动呈现的兴衰存亡, 但另一方面却常常以宫廷题材为宠儿, 王位的争夺、权力的斗争、刀光剑影、爱恨情仇的交织, 使得情节的设置极富戏剧化, 不过, 结局往往只有一种, 那就是这个家族的、这个朝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明争暗斗后走向毁灭。甚至在很多时候, 导演总喜欢安排一些“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讽刺结果, , 《乱》似乎就是最好的例子———藤卷氏的绫部终于坐享其成。

三:性格说:人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须以四点为主, 性格必须善良、相称、逼真、一贯, 虽然他在悲剧中对性格有多方面的解释, 但是他仍然认为情节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这大概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 人类的艺术还处于早年, 当时的悲剧多取材于古代的神话和史诗, 居中的人物大多是现成的名人, 在广大的观众和读者中已经存在相对固定的印象, 创造余地较少, 因而只能在情节的编排和设置上下很功夫。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现实生活日趋复杂, 生存斗争形式日益尖锐化和复杂化, 人的性格和心态也随之复杂。人们开始重视对“人”的研究, 越来越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 性格就成为悲剧表现的核心, 卡斯特尔维屈罗把性格看成了悲剧是否成功的关键, 他说“不应该把性格看作和动作可以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没有性格, 动作就不可能完成”。

《乱》这部作品中的任务性格尤其鲜明:

老主公 (秀虎) :残暴、好听谗言。结果被迫流亡, 在恐惧中迷狂, 在放逐中寻找自我, 在醒悟后悔恨交加, 等到理性后生命已经终结。

大郎:权力的象征, 不孝不仁、鲁莽、虚伪。论证了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

二郎:反叛的象征, 不孝不仁、心口不一、好色、欲望强烈。佛法轮回的因果报应应该很快在他身上应验。

三郎:孝顺、直率、善良。却成为“好人死得早、死得多”的牺牲品。

阿枫:聪明、狡猾、嫉妒、狠毒。雪亡族之耻, 任何人都能够理解, 然而, 冤冤相报, 何时了?不过, 亲手打开自己的死亡之门, 勇敢的精神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阿末:善良、信佛。虔诚的信仰终于使她摆脱仇恨的束缚。假如, 所有人都学会了以德报怨, 那么, 何以报德呢?

鹤丸:信佛, 因为佛可以拯救众生, 迷失, 因为姐姐的惨死, , 在信与不信之间游走, 在仇恨中找不到出路。

四:镜子说:现实

在我认为, 情节说和性格说都包含在镜子说之中, 情节就像一块镜子的平面, 如果在构思情节和内容设置方面不产生太大的瑕疵和纰漏, 那么可以说这块镜子是光滑的, 但是, 过于平滑的镜子显得有些呆板、毫无生气, 要想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免不了要在平面上有一定的突兀感和流动感, 而这, 则离不开镜子中景之特点, 人之个性了。

达芬奇在阐述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时, 曾以“镜子”比喻, 讲到艺术要“再现自然”、“模仿自然”、“如同自然本身一般”, 他主张画家“应当像一面镜子”, 如实反映各物的形象, 讲到艺术“要与自然竞赛, 并胜过自然”, 则强调画家应“运用理性”, 发挥观察力和想像力, 思索斟酌, 去粗取精, 否则“就像一面镜子, 只会抄袭摆在眼前的一切东西, 却对他们一无所知”。

这其中蕴涵的褒贬双重含义应为世人所了解, 不管是绘画、雕塑, 还是影视作品, 我们在如实勾画彼物的外形轮廓时, 还必须抓住起神韵, 甚至有时候, 我们可以忽略外形上的相似性, 而追求其神似, 否则, 绝不可能达到镜子里外真正的一致。就好像郑板桥画竹, 齐白石画虾, 如果眼前之画非画时, 该作品也就集大成了。

《乱》中有两个镜头意义相当深刻, 老主公 (秀虎) 两次被关在城门外, 身后厚重的大门关闭声就好像是这个家族灭亡的丧钟声一次又一次的敲响。另外, 还有一个镜头也是相当有蕴味, 那就是在大郎战死, 二郎放火烧城楼的那一刻, 死里逃生的老主公 (秀虎) 钻出滚滚浓烟, 缓缓走下城楼的那一幕场景, 应该在所有观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了吧?这一个镜头的定格将是一文字家族惨遭毁灭命运的永远画面。除此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 《乱》这部剧中出现了许多的空镜头, 没有动作, 没有语言, 只有那一片片云朵在镜头中变化、闪现、聚集, 那一片天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尽管里面空白得吓人, 聪明的我们应该都可以从中看出那一幅幅多变坎坷的命运图景!

上一篇:一件令我快乐的事范文下一篇:金佛山野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