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4-06-09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12篇)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1篇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世界产能和需求趋势 1995~,世界聚酯纤维所占份额从28%上升到36%,而腈纶所占份额从5.6%下降到5.0%,其间,腈纶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6%.据PCI纤维和原材料公司预计,~世界腈纶需求年增长率为1.7%,将从1994年254.9万吨、277.3万吨、255.7万吨、263.8万吨、20281.3万吨增加到292.3万吨、300.7万吨、20313.4万吨.

作 者:钱伯章 作者单位:刊 名:上海化工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429(11)分类号:F4关键词: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2篇

我国腈纶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1概述 腈纶纤维由于其品质优良、色泽鲜艳、用途广泛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自五十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早已成为服用合纤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腈纶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作 者:林试第 作者单位:中国化纤协会刊 名:中国纺织英文刊名:CHINA TEXTILE年,卷(期):“”(7)分类号:F4关键词:

我国发酵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3篇

1 我国发酵发展的历史

我国传统发酵历史悠久, 在《黄帝内经素向》、《汤液醪醴论》里, 已有酿酒的记载。白酒的起源, 当在元朝以前, 尚待考证。酱油的酿造, 当始自周朝。在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了葡萄酒,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然而数千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 各种微生物工业也未能充分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直到20世纪中期才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微生物工业。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发酵工业这门新兴产业得到了重视, 自“六五计划“开始, 在中央和地方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占了一定份额,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 产、学、研的技术力量紧密结合, 获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不仅使原有的传统工艺得到技术改造, 还发展了一批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特征的新产品, 使发酵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从相关信息可以看出, 我国在生物发酵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21世纪后, 生物发酵和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涉及的方面也更加广泛, 包括医药, 保健, 农药, 食品和饲料等等。

据协会统计, 2000~2011年我国发酵产业产品产量从260万吨增长到1300万吨左右, 年均增长率达到22.4%, 2011年主要产品出口额约34亿美元, 同比增长36.6%, 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味精、柠檬酸、山梨醇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 居世界第二位。产品结构方面, 以味精为代表的老一代发酵产品在行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其发展速度保持在年均增长12.0%, 2011年占全部发酵产品产量的14.2%;而淀粉糖 (醇) 则异军突起, 2000年~2011年年均增长达到33.6%, 其在整个发酵产品中的比例也逐年增高, 2008年占全部发酵产品产量的54.3%。目前淀粉糖 (醇) 已不再简单地被看做是食糖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 它的一些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使得它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 消费数量迅速增长, 从而为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以生物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发酵工业的巨大发展不仅在于产量的巨大提升, 更在于发酵技术和发酵工艺的巨大进步。当前发酵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1) 技术经济指标有明显提高;2) 工艺技术有重大改进;3) 装备水平大大改善。

3 我国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

3.1 生物发酵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发酵行业生产的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加。可以预见, 在十二五期间, 生物发酵行业还将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表现在产品种类的丰富, 以及产量的增加。根据预测, 发酵产品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较大发展。

1) 味精产量增速较快。这几年味精行业的增长速度一直较快, 按200 1年国家统计局统计量为91万吨, 目前又有一些新建的较大规模的企业开始投产, 生产能力大幅增加, 预计五年内的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2) 淀粉糖行业会有更大发展。2001年淀粉糖的产量约为150万吨, 今年的生产能力早已在200万吨以上, 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问题, 目前有希望的是在饮料行业和啤酒行业的应用,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也在逐渐扩大。如果正常发展的话, 未来几年保持在300万吨的生产量应该是合理的。

3) 以L-乳酸为代表的其他发酵制品的规模化生产。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的日益关注, 生产和制造环保无公害材料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以L-乳酸为例, 美国嘉吉一道聚合物公司1997年建成了年产4000吨的中试装置, 2000年扩至8000吨, 2001年更是在此基础上新建了年产13万吨的聚乳酸装置。同时在我国也有几家小规模的公司开始尝试生产, 随着生产技术和市场的日趋成熟, 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L-乳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模也会形成。

4) 酶制剂领域将快速发展。酶制剂是生物技术工程化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 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很快, 酶制剂品种也越来越多, 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在产量上已达30多万吨, 但大部分为酿酒、淀粉糖、发酵制品的淀粉糖化服务的品种, 其它工业用的酶制剂所占比例很小。随着国外酶制剂进入中国, 酶制剂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品种逐渐丰富, 带动了我国酶制剂向高档次, 高活力, 多品种的方向发展, 使中国的酶制剂成为生物发酵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国民经济地位中占了重要一席。

3.2 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发酵各行业来看, 味精行业、柠檬酸行业、酶制剂行业、酵母行业、淀粉糖行业, 都已经是相当成熟, 行业的技术水平整体相差不多, 今后一段时期的产量增幅较大, 新增产量的企业规模也很大, 实力较强, 新增产量进入市场后, 对原市场格局会造成很大冲击,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价格会进一步下滑。总体来看, 各行业企业都在利用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成本, 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而生产能力还在不断扩大, 所以今后的竞争将会很残酷。

3.3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2010年以来, 由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的持续实施, 我国生物发酵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化调整的步伐加快, 使得行业发展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并改善了相关领域企业的经济效益, 国内生物发酵行业整体表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生物发酵行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一种, 是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 由于过去的长期高速发展, 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产能扩张十分迅速, 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能源, 而且过多的产能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也制约了我国生物发酵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国内生物发酵行业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淘汰规模小, 效益差, 没有自身特点的小企业, 努力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这才是生物发酵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

3.4 科技创新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

发酵行业是高科技生物产业的一部分, 技术含量比较高。当前, 我国味精、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生物发酵行业面临调正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节能减排的重任, 科技创新对行业创新发展作用更加突现, 发酵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步伐加快。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 无论是在新技术研发水平, 还是在新设备的开发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没有核心竞争力, 所谓的竞争只是停留在价格战上, 不但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还影响到整个发酵行业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 是推动发酵行亚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必将对国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同时也为坚持创新的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因此,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定要放眼未来, 舍得在科技上加大投人, 创出成果, 拓展行业新的增长空间, 从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总结

我国的发酵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酶工程技术发展的带动下,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淘汰落后产能, 降低产品单耗, 提高发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 随着发酵产业原料和产品种类逐渐增加, 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这也成为发酵产业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将我国发展生物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相信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参考文献

[1]王薇青.我国发酵工业的科技进步.2003.

[2]落实科学发展观, 依靠自主创新, 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部门户网站.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4篇

关键词:油脂工业 现状 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69-02

油脂工业作为我国粮油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植物油料和动物脂肪为基本原料,根据油脂化学和食品营养学原理,应用油料、油脂和油料蛋白质加工学技术原理,生产各种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脂和油料蛋白产品,并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成精细化工产品的工业。它与种植养殖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密切相关,关系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质量。

1 我国现代油脂工业的现状

1.1 大豆压榨厂的布局情况

目前,我国加工原料主要是依靠进口,因此大豆压榨厂的布局多是建设于沿海港口,为了免费储存进口原料,需要建设港口仓库,加工产品主要向内地供应。近年来,我国港口油厂建设数量不断增强,2013年,产量达到3000t 以上的油厂约有46家,1000~3000t的油厂约有150家。随着沿海港口的大豆加工厂数量的增多,加工区分布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天津、大连和秦皇岛加工区,青岛、烟台和山东加工区,南通、张家港和宁波加工区和东莞、湛江和北海加工区。在这些城市加工区中,其中中粮、益海、中纺、邦吉、九三等企业的产量占加工市场的48.6%左右。

1.2 大豆压榨厂开工率及消耗

据统计,我国2013年大豆压榨产量约8960万t,在大豆压榨厂开工率方面,全国开工率平均在60%,而沿海地区的大豆压榨厂的平均开工率在73%左右,其中中粮的压榨厂开工率为80%。同时,沿海地区大豆加工企业在固定资产利用率方面,大约占13.8%,而内地利用率占6.1%。对于辅料消源消耗来说,沿海油厂比内地传统油厂高出大约60%左右。在大豆加工企业利润方面,由于受到进口大豆、豆油之间比价方面的影响,利润波动较大。

1.3 油菜籽和棕榈油加工

随着油菜籽加工企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油菜籽总产量越来越大。根统计分析,2013油菜籽总产量约1342万t,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和湖北,这3个省份分别占总产量的13.5%、15.9% 和16.4%。而这几个省份主要以中粮、益海、中纺等企业为代表。在产能利用率方面,2013年我国油菜籽产能平均利用率为36%,其中沿海地区企业加工油菜籽占70%以上,大陆地区企业油菜籽在30%以下,因此大陆地区油菜籽加工时间一般为2~4个月,其余时间加工的原料为大豆、棉籽等。

棕榈油由于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在我国市场中得到广泛的生产和加工,目前来说,我国沿海和大陆的棕榈油分提和精炼厂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其提炼和加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有些工厂日分提能力已超过3万t,其中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为0.5万t、0.7万t和1.3万t。另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些精炼分提厂根据地区和季节的温差情况,加工成8℃、12℃、16℃和18℃等系列产品。

2 国内外油料消费市场的现状

2.1 国外油料市场

根统计,2013年度全世界大豆产量已经达到了2.6亿t。从美国农业部研究报告中得知,世界最大的出口美国和巴西,最大的进口国为中国,预计2020年世界大豆出口量将突破1.25亿t,其中美国和巴西出口能力达到4800万t;阿根廷次之,出口能力在1000万t,另外还有加拿大和乌克兰,主要以油菜籽出口为主;而中国预计2020年进口量将突破8000万t。2013年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达到4797万t,与世界植物油相比,占植物油总产量的30%左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占世界总棕榈油出口量的90%,近几年棕榈油的出口量以每年增长率为6.5%的迅速继续增长。

2.2 国内油料生产

目前,我国油脂加工业主要是依赖进口加工产品,最明显的为大豆和棕榈油2种原料,对进口依赖度在80%以上,我国进口原料排名第一为大豆,排名第二为棕榈,这两种原料的市场价格对全世界油脂市场价格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全世界的油脂市场价规定制度不统一和供需关系不一样,通常来说,国际油脂市场价格主要与石油价格、基金投资比例及当下经济形势相关。根据全国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我们要尽可能保证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达到40%左右,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1亿亩以上,其中油菜面积要达到在1亿亩以上,以满足食品市场的需求,实现我国油脂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国内油脂消费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对食用油的消费量日益增长,从2000年的1200多万t增加到2013年的2777万t,其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比例增长的最快,由10%增长到25%。在小包食用油当中,销售量最多的是5L以上食用油的,大约占总量的75%,其他的食用油占25%。其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企业中的中粮、鲁花和益海嘉的销费量居前三位。消费量最多是花生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从食用油安全方面考虑的话,未来将会限制散装油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以小包装食用油销售为主,销售市场越来越大,预计每年增长率会保持在7%左右,特别是5L以上的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最将会逐年增强,预计2017年小包装油消费量将增长到1000万t。

3 我国油脂工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3.1 政府需要抓好国内外原料供应工作

在我国原料供应方面,我国政府需要对国产油料采取相关的扶持措施,以稳定油料市场的销售价格,继续利用我国应有的油料资源,如米糠、油茶籽、玉米等油料资源;加大大豆育种的扶植力度,增加大豆的产量;在生产方面,加大菜籽、红花籽、葵花籽等含油量过高的油料品种的生产力度。而在国外原料供应方面,政府应加强我国企业对外开放,与国外相关企业合作,如在国外建设大豆、棕榈油及油菜籽的物流中转基地,以确保原料的供应能力。同时,政府对我国企业实行原料的采购计划,以提高我国原料在国际市场供应上的影响力。另外,政府还要增加油脂、油料等原料的储备力度,以应付我国市场出现波动时的需求。

3.2 加强我国非转基因原料综合利用的研发

政府需要加强我国非转基因原料综合利用的研发力度,在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等生产方面,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到非转基因资源,虽然我国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强了投资力度,但仍然存着一些缺陷,如生产技术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与国家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原料的研发力度,以提高原料的生产技能,以实现原料生产的发展目标。

3.3 加强生产功能化油脂研发

近年业,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对未来功能化油脂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因此生产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强生产功能化油脂方面的研究力度,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研究,以生产出多功能化的油脂(如饱和与不饱和酸比例较高的油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饱和酸比例较高的油脂可以满足年轻人需求,而不酸比例较高的油脂能够满足高血压的老年人和身体肥胖的人群。

3.4 不断加快油脂的深加工

为了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各种人造奶油和煎炸油等专用油脂的生产越来越多,同时利用油料饼粕生产各种功能性蛋白(如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等方面的产品量也不断增加,从中不断加快油脂加工业的发展。

3.5 一些油脂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品牌的效应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品广告的增多,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油脂加工企业也不例外,有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品牌的效应,因此更加注重企业的品牌作用。如打着名牌工程的号子,通过大量地宣传品牌,增强了企业的品牌意识,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油脂企业正朝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旨在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胡青霞.我国的油脂市场及未来趋势[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05).

[2]周建民.我国大豆油脂行业加工的技术发展[J].农业机械,2013(20).

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5篇

一、我国合成氨工业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路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3000吨/年——5000吨/年到45万吨/年,从碳铵到尿素。根据中国氮肥协会统计2011年合成氨产量5864.1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88%用来生产化肥;30万吨/年工厂有74家约占49.4%,8万吨/年上以工厂有223家占82.4%,合成氨工业由3000吨/年发展到今天40万吨/年(单系列),全国从1000个厂到今只有300个厂,然而总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尿素2011年出口355.95万吨,从而保证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据农业部门反映一吨尿素可增产粮食几吨),我国粮食为什么连年丰收增产,一是靠国家支农、惠农、护农政策,二是靠优良品种,三是靠化肥支撑。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3.4亿人的大国,如果粮食生产不能稳定,那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合成氨工业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因此合成氨工业必须由小变大,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过去小规模用块煤的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发展趋势主要是: 1.由小变大,扶大压小; 2.由块煤变粉煤;

3.由低压向中压、高压气化发展; 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中压、高压造气

不管用水煤浆气化炉、干粉煤气化炉,还是块煤炉,流化床气化炉都要向中压、高压发展,现在有的气化炉已做到8.7Map,一般都在4.0Map左右。透平压缩这样可以省电3%左右。2.低压合成氨。

过去为了追求产量合成氨压力由低压向高压发展,现在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又能向低压,目前已成功运用15Map,10Map即正在试验中,这样可以做到电耗最低。

3.高度净化,为了保证催化剂长周期运行气体净化已达到PPM级,甚至PPb级。4.消灭三废,最少做到达标排放,最终做到零排放。

浅析涂料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6篇

赵晨 学号:120122030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涂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涂料的消费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

一。向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发展绿色涂料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涂料现状趋势

随着涂料产品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涂料工业已成为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工业生产部门。我国目前涂料产量约为200万吨以上,其中工业涂料占60%,近年来需求量以3.4%的平均速度增长。

20世纪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了“绿色革命”,促使涂料工业的发展向“绿色”涂料方向大步迈进。以工业涂料为例,在北美,1992年常规溶剂型涂料占49%,到2002年降为26%;水性涂料、高固体份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由1992年的51%增加至2002年的74%。在欧洲,常规溶剂型涂料由1992年的49%将降到2002年27%;而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将由1992年的51%增加至2002年的73%。今后10年,水性涂料将是成熟的技术,而60%以下固体含量的溶剂型涂料则处于衰退中。

目前,涂料研究的方向一是涂料应用的自动化,所提供的产品施工简便和安全,特别是产品涂装的自动化;二是向环保型涂料方向发展;三是增加新的组成成分,使涂料在涂后发生新的化学变化而构成涂膜,以及将由一次施工只能得到薄涂层转变为得到厚涂层,涂膜层数也将由繁琐的的多道配套简化为简单施工,涂膜的干燥过程也将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而大大缩短。

水性涂料的发展

随着各国对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物质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以及树脂、配方的优化和适用助剂的开发,预计水性涂料在金属防锈涂料、装饰涂料、建筑涂料等方面应用替代溶剂型涂料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乳胶涂料在水性涂料中占绝对优势,如美国的乳胶涂料占建筑涂料的90%。乳胶涂料的研究成果约占全部涂料研究成果的20%,研究较多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成膜机理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改善涂膜的性能;施工应用的研究,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生产出金属防锈底、面漆,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热塑性乳胶基料常用丙烯酸聚合物、丙烯酸共聚物或聚氨酯分散体,通过大分子量的颗粒聚结而固化成膜。乳胶颗粒的聚结性关系到乳胶成膜的性能。近几年来,着重于强附着性基料和快干基料的研制,以及混合乳胶的开发。一般水性乳胶聚合物对疏水性底材,附着性差,为提高乳胶附着力,必须注意乳胶聚合物和配方的设计,使其尽量与底材的表面接近,并精心选择合适的聚结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以适应底材。新开发的聚合物乳胶容易聚结,聚结剂用量少也能很好的成膜,现已在家具、机器等塑料制品上广泛应用。

新研制的乳胶混合物弥补了水稀释醇酸刚性热塑性乳胶各自的不足,通过配方设计,已解决了混溶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水性聚氨酯涂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水性涂料,除具有一般聚氨酯涂料的高强度、耐磨等优异性能外,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中毒和着火的危险性小。由于水性聚氨酯树脂分子内存在氨酯键,所以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柔韧性、机械强度、耐磨性、耐化学药品及耐久性等都十分优异,欧、美、日均视其为高性能现代涂料品种而大力研发。

粉末涂料发展迅速

在涂料工业中,粉末涂料属于发展最快的一类。

由于世界上出现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环保法规对污染控制日益严格,要求开发无公害、省资源的涂料品种。因此,无溶剂、具有保护和装饰综合性能的粉末涂料,便因其具有独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获得飞速发展。

粉末涂料的主要品种有环氧树脂、聚酯、丙烯酸和聚氨酯粉末涂料。近年来,聚氨酯粉末以其优异的性能令人注目。

高固体份涂料发展动向

在环境保护措施日益强化的情况下,高固体份涂料有了迅速发展。其中以氨基、丙烯酸和氨基丙烯酸涂料的应用较为普遍。近年来,美国Mobay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流水线用面漆。这种固体份高、单组份聚氨酯改性聚合物体系,可用于刚性和柔性底材上,并且有优异的耐酸性、硬度以及颜料的捏合性。

光固化涂料的进展

光固化涂料也是一种不用溶剂,节省能源的涂料,主要用于木器家具等。在欧洲和发达国家的木器家具用漆的品种中,光固化型市场潜力大,很受大企业青睐。主要是木器家具流水作业的需要,美国现约有700多条大型光固化涂装线,德国、日本等大约有40%的高级家具采用光固化涂料。

几种特殊涂料的应用

1.防污涂料

近年来,荷兰Sigma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不含锡防污涂料。它的自抛光性与现有含锡防污涂料相同。最近,日本的关西涂料公司新开发的一种对水中生物无毒性的不含有机锡和氧化亚铜的名为CaptainCrystal的船用防污涂料。作为改善地球环境的这种涂料,能有效防止生物附着在船底上,持续时间可达5年。

2.防腐涂料

国外十分重视长效防腐涂料的发展,主要品种有无机富锌漆、环氧沥青、乙烯基树脂、厚浆型氯化橡胶、无溶剂环氧聚酰胺和无溶剂环氧砂浆涂料等。用20%~30%的片状玻璃粉填入双酚A型环氧树脂、间苯二甲酸不饱和聚酯、环氧丙烯酸树脂等基料中组成的长效防腐涂料,用于海洋设施的涂装,其防腐寿命超过10年。

3.阴极电泳涂料

这类涂料在国外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其中最有代表的是开发了厚膜型阴极电泳涂料、低温固化型和彩色阴极电泳涂料。厚膜阴极电泳涂料是美国PPG公司研制成功电泳涂料,一次成膜比较厚,外观平整,各项性能均优良;低温固化型阴离子电泳涂料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神东涂料公司和日本油脂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品种。该涂料的标准固化条件为:130/20分钟或160/5分钟;彩色阴极电泳涂料是日本关西涂料公司开发的,以环氧树脂为基础,采用特殊异氰酸酯交联,并配以第三成份丙烯酸树脂,可在电泳中均一沉积形成复合层涂膜。这种技术可使环氧树脂系阴极电泳涂料彩色化,也提高了涂层的耐候性。边棱防锈型阴极电泳涂料,要求减少涂膜溶融时的流动性,提高涂膜的边棱覆盖率,以改善阴极电泳涂料边棱的防腐蚀性。我国应重点开发膜厚30~40微米,耐盐雾1000小时的厚膜型阴极电泳漆和耐盐雾720小时以上的普通型阴极电泳漆。

其他有关方面的发展态势

为了适应涂料产品性能提高和品种增加的需要,要不断提高所需颜料的性能,更广泛地利用有机颜料,如偶氮系、酞菁系和具有优良耐晒、耐溶剂性能的蒽醌系颜料。

在涂料中扩大使用辅助材料对涂料的发展也越来越显重要。如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涂料中,能提高耐光性;抗氧化剂能提高耐老化性;随着水性涂料的发展,湿润剂的品种将不断扩大;在利用紫外线干燥的涂料中,需要利用光固化剂。这些辅助材料在今后将被更广泛地利用。

计算机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可使涂料配方改进、大工业生产、生产设施的设计最佳化,且能迅速解决涂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和销售等方面所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随着涂料需求量和产品品种的增加,涂料生产工艺也需不断改进。改进的总趋势是进一步简化工艺过程,提高生产率。实现连续化、自动化。今后射流技术、可控硅技术、纳米技术等将在涂料工业中广泛应用,从而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达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洪啸吟.涂料的发展方向.2010

【2】 涂料民族品牌应对“十二五”契机助推中国变涂料强国.中国涂料资讯,2010

【3】 中国化工网.2010.2.14

【4】 刘群.民族品牌涂料为亚运盛妆添彩.中国化工报,2010.11.15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7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论文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06-0001-01

前言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8篇

关键词:木材工业,胶黏剂,三醛胶,环保

0 引言

木材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每年的木材消耗量约为5亿m3, 且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使得木材供应压力越来越大。同时, 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改善这一现状, 生态节约型社会成了主要发展方向。人造板在此环境下迅速兴起, 推动了木材工业的进步, 而且对环境保护做出了极大贡献。作为人造板技术的中的关键材料之一, 胶黏剂自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1 木材工业用胶黏剂的现状

胶黏剂是指发挥自身内聚、粘合功能, 能够将被黏物黏结在一起的物质。其种类很多, 如三醛胶、淀粉胶黏剂、蛋白质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等。其中, 三醛胶应用最广。“三醛”指的是以下3种胶黏剂:

1.1 脲醛树脂胶黏剂

脲素和甲醛是其主要成分, 获取原料较容易, 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成品无色, 性能优越, 具有较好的耐湿性和耐水性。由于成本低, 使用方便, 脲醛树脂胶黏剂在木材工业用胶总量中比重很大, 约占了80%。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游离甲醛的释放, 对环境、对人体危害极大, 另外贮存不稳定、适用期短也是其不足之处。如何解决游离甲醛的问题, 减轻其危害是研究重点, 目前可行的方式包括: (1) 分阶段合成, 通过多次加料, 将游离甲醛含量降至最低; (2) 使用甲醛捕捉剂, 但使用量较大, 需增加成本, 而且可能会影响到成品质量; (3) 采用新方法制胶。

1.2 酚醛树脂胶黏剂

该类胶黏剂不但原料容易获得, 而且基本不会有游离甲醛释放。另外, 其耐热、耐磨、耐腐蚀, 胶接性强, 使用寿命较长, 应用也极为广泛。不足之处在于成本过高、固化时间过长, 胶层内应力大、颜色深, 且成品易发生透胶、龟裂等现象。目前对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集中在以下3方面: (1) 如何降低成本。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 掺加其他成分, 如尿素、木质素等, 都使得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2) 如何进一步提高性能。可掺加高活性的酚, 改善其碱性较差的情况;或掺加聚酰胺树脂等弹性体聚合物, 可提高胶黏剂的柔韧性;玻璃纤维做填料有利于增强抗弯能力及抗张强度等; (3) 动力学研究。使用醋酸锌作催化剂可更好地调整合成工艺。

1.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黏剂

其固化速度相对酚醛树脂较快, 耐磨耐热, 有极好的耐候性和耐水性。成品硬度高, 胶接性强, 在高温环境中能够保持颜色和光泽。其缺陷在于贮存不稳定、柔韧性较差, 且性脆易裂、成本昂贵。该类胶黏剂的研究重点为: (1) 如何提高贮存稳定性。可通过双氰胺改性实现, 或将胶黏剂喷雾干燥成粉末状, 以延长贮存时间。生产中多将其制成高固含量的水溶液, 贮存时溶液易变得浑浊, 所以应加大对其不稳定性过程的研究力度; (2) 如何进一步改善性能。为改变其性脆易裂的不足, 可通过降低树脂的交联度, 以增加其柔性, 或适当掺加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合成时掺加一定的聚乙烯醇, 也有利于提高柔韧性。

2 国内外现状对比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木材工业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 胶黏剂在木材加工业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如刨花板、胶合板、纤维板等都离不开胶黏剂。世界各国的胶黏剂年销售量已突破1000万吨, 换算成销售额, 高达260亿美元, 其中美国约占了35%, 日本在15%左右, 我国占7%。国内的胶黏剂生产厂家数量较多, 但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而世界排名前10位的厂家至少占领了全球1/3的市场。

在技术的推动下, 胶黏剂种类越来越多, 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从目前来看, “三醛胶”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在此方面, 除了对“三醛胶”性能加以改进, 重点放在了环保节能型胶黏剂, 以及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的研发上, 如高性能压敏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等。国内的问题在于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质量不佳, 新产品开发缓慢;竞争优势不足, 人才匮乏。另外, 我国胶黏剂的生产量虽多, 但某些材料多依赖于进口, 如水性聚氨酯胶、热熔型聚氨酯胶等。而欧美等发达国家, 对含有甲醛类的木材胶黏剂使用相对减少, 开始向无毒环保高黏接强度的淀粉胶、蛋白质胶的方向迈进。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如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胶黏剂, 对化石试剂的依赖性较强, 导致淀粉胶黏剂价格十分昂贵。

3 木材工业用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短期内应将重点放在“三醛胶”性能改进上, 同时要运用高科技自主研发新产品, 发展新技术。

3.1 扩大规模

脲醛树脂胶黏剂在国内应用最广, 但多数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 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胶黏剂生产企业应从人造板企业独立出来, 走规模化生产道路。随着规模的扩大, 经济效益越来越佳, 生产企业便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并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力度, 逐步与国际接轨。进而提高竞争力, 占领更大的国家市场。此外, 随着质量的提升, 以及新技术的研究, 游离甲醛的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3.2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是当前时代的主题, 一切生产活动都要围绕此展开, 环保化是今后胶黏剂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厂家应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醛类胶黏剂, 使其质量符合E1级标准, 尽量实现低醛化。同时应积极研究开发胶黏剂新品种, 致力于木材工业用无醛胶黏剂的开发, 尤其是低成本无醛胶黏剂, 更应受到高度重视。

3.3 科技创新

利用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如热解生物油、淀粉、木质素等加以改造, 研制绿色环保胶黏剂。如热解生物油中含有很多酚类、醛类, 以其代替酚醛树脂, 韧度、反应活性、反应交联度都有所增加, 且能够节约大量成本。但由原油制成的生物油从性能上讲还不能完全代替纯酚醛树脂, 且长期贮存时, 热解生物油因物化性质不稳定, 易发生相分离以及沉淀。针对这些问题, 企业有必要与科研所或高等院校联合, 利用高科技去解决。同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开创独具特色的新品种,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新技术新产品占领市场。

3.4 发展品牌产品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需建设自己的品牌。国内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 获得市场认可, 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努力提升胶黏剂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打造创建自主知名品牌。

4 结束语

胶黏剂在木材工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 其种类呈现出多元化, 性能也大幅提升。但从国内现状来看, 在生产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包括无毒环保胶黏剂的生产、新产品的研发、企业规模的扩大等, 在今后需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权, 丁沪闽.浅析木材工业胶黏剂的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 2011, 28 (1) :109-110.

[2]刘世福.生物质胶黏剂在木材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3, 24 (10) :117-119.

[3]黄宇翔, 刘翔, 张双保.国内外生物质胶黏剂的研究与应用[J].木材加工机械, 2012, 25 (1) :190-192.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9篇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技术;现状;趋势;PLC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化控制技术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现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微电子原理等结合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实施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同时也为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从而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工业经济的长久发展。

1 前言

目前,我国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的应用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一路走来大多是先引进成套设备,然后再对引进的设备进行再开发和应用。而本身我国在计算机操控领域已经有很大的领先优势,且应用系统已经形成规模,所以,也可以说我国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稳步发展。

2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概述

2.1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目前最常用的技术就是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该种技术采用了数字化运算方式对电子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因此,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的主捣地位,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更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他技术产品的挑战,尤其是工业P,因为不但PC的控制器和PLC一样可靠,而且更容易被操人员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更多的制造商最起码在部分生产中已经在采用PC控制方案。因为PC的控制系统更易安装和使用,且有更高级的诊断功能,PC控制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导致PLC受PC的威胁最大,所以PLC的生产厂家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

2.2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所以促使PLC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所以促使PLC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由于PLC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早期,由于其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所以它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于是近几年来,微型PLC(小于32I/O)已经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且价格(大约几千元)也逐渐能被大众接受。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以及PC-based控制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2.3 Ethernet技术也逐渐渗透到自动化控制技术当中

当前,Ethernet技术也逐渐渗透到自动化控制技术当中,且占有率越来越大,因此也促使了PLC的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由此可见,PLC将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型并继续发展,尤其是基于工业PLC自动化的控制技术更是如此。

2.4 现场总线也是工业控制技术发展的的又一种趋势

另外,现场总线也是工业控制技术发展的的又一种趋势。它是指安装在制造区域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的、双向传输的、多条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主要是用来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仪表、智能控制器以及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之间的数字通信,从而实现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一些信息传递。现场总线使测量控制系统设备具备了更高的数字计算能力和数字通信能力,从而实现测量传输信号的以及控制精度的目的。近年来,现场总线技术发展在自动化仪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场总线的应用,不仅标志着信号形式的变化,而且还为实际的管理技术提供了基础,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场总线在设备管理、预示并且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被不断的显现出来。

但自动化仪表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资金和市场的缺陷。第一是自动化仪表的新市场用户对产品的价格很敏感;第二是用户更喜欢找更便宜替代品。基于这样的现状,新型仪表的研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许多自动化仪表在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3 小结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变化是可想而知的,任何一个新的东西在推广和应用阶段都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而且在实际的使用方面也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更何况智能仪表的一些较新的性能也没有得到利用和发挥。所以,应注意几下问题:第一,数字仪表涉及到一些有关信息的保密问题和安全问题;第二,所涉及的程序和软件的一些可行性问题。第三,通信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可行性问题;第四,智能仪表可以和控制系统互动;第五,智能仪表提供了更多的、可以供使用的信息。自动化仪表技术包括的内容特别广泛,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应用。

因此,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对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企业素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高端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是帮助的。总之,现代化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和不断发展,将不仅提高了社会总体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快了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力和资本的投入,有效地提高了恶劣环境中的生产安全性和工业生产效率以及质量。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会改造世界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芹,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电工技术,2006(01).

[2]中国工控网.中国自动化市场分析(上)[ 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1):69- 70.

[3]胡晓林 廖世海.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膨于,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作者单位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10篇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t。按目前 生产速度可开采20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 之间,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就煤炭质量而言,亚洲国家优质煤(发热量大于5700kcal/kg)占总 资源的比重较高。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储量见表1。从煤炭储量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的 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独联体国家。煤炭生产

世界煤炭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长。自70年代后期开始,动力煤占煤炭总产量的绝 大部分,而在过去10年中炼焦煤产量下降。自1978年以来,欧洲动力煤产量下降70%,一些 经济转型国家下降40%。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强劲增长的煤炭产量弥补了90年代初以来世 界煤炭产量的减少,世界主要产煤国家近3年的煤炭产量见表2。从1996年开始,世界煤炭产 量略有下降,总产量从1996年的45.2亿t降到2000年的41.9亿t。根据各国的煤炭产量,我国 煤炭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和南非。

煤炭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生产成本也是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通过 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世界部分产煤国家的硬煤工业生产效 率和工资成本见表3。3 煤炭市场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最新研究报告,世界煤炭消费量将从1999年的4700Mt增长到2020年的 6400Mt。其中,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增长量约占世界总预测煤炭消费增长的92%。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国和消费量见表4。预计煤炭在世界一次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1999 年的22%下降到2020年的19%。

煤炭在世界发电燃料中的比重将从1999年的34%下降到2020年 的31%。预测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从1999年的548Mt增长到2020年的729Mt。在煤炭出口市场上,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等9个国家占世界出口量的90%以上。主要 的出口市场是东亚和西欧,其中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占世界进口量的40%左 右。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的煤炭进出口情况见表5和表6。

1999年和2000年,世界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煤炭供应方。1999年世界煤炭 市场 的价格竞争不仅影响了贸易方式,也影响了煤炭出口国家的收入。澳大利亚和印尼煤炭出口 量增加,而美国则降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南非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 出口国。2000年,影响世界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海上运输费、煤炭进口需求增长及出口价 格。

在过去10年中,世界煤炭价格在40%范围内波动,1995年煤炭价格最高。从2001年开始,因 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煤价开始回升,2001年的煤价比2000年上涨约5美元/t。世界煤炭价格历年变化见表7。世界10大煤炭公司生产与经营

在过去的10年间,世界煤炭工业进入了合并、重组和全球化时代。1999年,世界最大的煤炭 公司为印度煤炭公司,其年产量为2.57亿t,目前该公司拥有54万雇员,但其煤炭生产业务 全部集中在印度。这里着重讨论参与全球化经营的10大煤炭公司。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 的经营指标见表8。这10大公司的经营在近几年发生很大变化。多数公司生产包括煤炭在内 的多种产品。其中8个公司已在不同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共生产煤炭852Mt, 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5。由表8可知, 煤炭产量和总收益最高的是皮博迪集团,利润最高的是力拓公司,煤炭出口量最多的是BHP 集团。国外10大煤炭公司的经营特点包括:

(1)煤炭生产集中化。

2000年,南非比利顿、安格尔、格伦科和萨索尔4个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南非煤炭产量的87%。美国前6个公司占全美煤炭总产量的51%,排在第一位的皮博迪公司,产煤176Mt,占美国煤 炭总产量的16.1%。

澳大利亚前7位煤炭公司产煤109Mt,占澳大利亚煤炭总产量的46%。

(2)煤炭生产跨国经营。

除了阿奇和萨索尔矿业公司外,其余8家煤炭公司都有跨国煤炭生产业务,其中德国RAG公司 的煤炭生产业务分布于5个国家。

(3)煤炭出口规模化。

在国外10大煤炭公司中,澳大利亚、南非、印尼和哥伦比亚出口的煤炭主要流向欧洲和亚洲,美国所产煤炭主要消费在国内市场。国外10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煤,其比重约占煤炭 总产量82%。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出口煤炭235Mt,约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40%。

(4)拥有主要煤炭出口港股份。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11篇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2.02、1.33和1.2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但是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基本上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和制取粗淀粉,深加工产品很少,而且加工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色泽、口味、品质,还是在包装上均存在一定差距。

一、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总栽培面积2000多万公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美国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在超级市场,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全国约有300多个企业生产油炸马铃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 千克。再加上用来加工成淀粉、饲料和酒精等的加工量已占到马铃薯产量的85%左右。目前,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种已超过100种。

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全价饲料等。

欧盟国家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其中瑞典的阿尔法。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落户,其中必有一款的炸薯条、薯泥等马铃薯食品很受国内中层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未来我国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制品也在不断增长,一些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如1993年

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该企业是美国辛普劳公司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食品加工厂,班产11吨薯条,产品质量绝对适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麦当劳餐厅之用。同时也为中国各大酒店提供长城牌薯条和曲纹薯条,结束了中国土豆不能加工上乘薯条的历史。然而由于国内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其制成品产量和品种均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据对北京市12个大型超市的调查,在19种马铃薯食品中,国产品牌占不到10%,其余的均为进口产品。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认识从盲目追求到理智消费,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从求新求奇到经济实惠。随着马铃薯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系列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正确宣传和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将占有一席之地,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95%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并且近年来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成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皮、粉条、酒精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在广大的马铃薯种植产地,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后的鲜薯大多以作薯干或饲料为主。由于受市场限制,马铃薯在当地的销售价格低廉,马铃薯高产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且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和科学的加工技术,每年全国因此而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其余的70%—75%也基本用于鲜食或者加工成粉丝、粉条及淀粉。使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也使其综合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马铃薯食品的开发曾一度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在加工工艺上取得了突破,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硬件设备,使这些技术仅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此外,马铃薯加工技术的突破,只有与优良品种的选引育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最佳效益。在马铃薯制品工业化生产中,为获得最高的效益和最佳的品质,对马铃薯品种、块茎的大小、形状及成分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如工业用马铃薯宜选用淀粉含量较高的为原料,以确保较高的出粉率,而食用型马铃薯宜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为原料,以获得得最佳的食用品质。

马铃薯粉条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马铃薯加工制品,但现在全国除几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外,更多的加工集中在乡镇企业,个体规模不大,虽然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但在加工质量和品牌开拓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我国马铃薯用于加工淀粉的比例却极小,与马铃薯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只有20几家,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左右,而我国仅马铃薯精淀粉及变性淀粉的市场容量在15万吨以上,马铃薯淀粉产品在今后几年内仍需进口,市场缺口很大。我国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目前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比较落后,缺少适合市场需要的早熟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以及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科研人员要尽早选育出新品种(特别是适应炸条的品种),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以尽快扭转我国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开发加工马铃薯全粉的难点在于我国尚无适于加工用的马铃薯品种以及专用加工设备,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马铃薯品种和国内设备加工出较高质量的马铃薯全粉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为了使我国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基地的建设。我国地域宽广,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方很多,品种资源也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在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推广上一直以产量作为衡量马铃薯品质好坏的标准,而没有考虑其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适应性,适合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资源很少。为此,建立马铃薯品种资源的选育基地,推广适宜加工的优质与专用品种是我国今后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优先发展领域。在品种开发和基地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研究: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的现状调查和品种适应性的研究;适合食品加工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的研究;选育品种地区适宜性的研究。

第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加工装备水平。当前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品种单

一、产品质量差、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差等问题,造成马铃薯加工产品质次价廉,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偏低。为此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马铃薯新产品以及加工设备是提高马铃薯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关键技术是:马铃薯加工企业适宜规模的研究;马铃薯全粉加工工艺新技术的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新技术的开发;马铃薯加工专用设备的开发和研制;新型马铃薯制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第三,马铃薯工业化生产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造成我国马铃薯加工业落后局面的原因除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差外,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是其生命的关键所在。马铃薯加工需要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原料,同时市场也需要规格化和标准化的产品。优先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技术有:马铃薯全粉和淀粉的加工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生产用马铃薯品质检测方法和等级的分类办法;马铃薯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在管理方面,要加快建立马铃薯原料标准,规定用于鲜食、餐馆、工业加工等不同目的的指标要求。对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的制作方法、产品质量、包装方法等也制定操作规范或标准。

国内外工业激光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2篇

1.国外工业激光现状与趋势

国外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几个发达国家在激光加工产业领域的发展速度惊人,它们在主要的大型制造产业,如汽车、电子、机械、航空、钢铁等行业中基本完成了用激光加工工艺对传统工艺的更新换代,进入“光制造”时代。激光在工业制造中所显示出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应用的巨大潜力,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间互相竞争的动力,纷纷将激光技术作为本国重要的尖端技术给予积极支持,加紧制定国家级激光产业发展计划。美国通过其“精密激光机械加工(PLM)协会”来激励其新工艺技术的发展,力求使美国工业激光器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并在世界市场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德国在1994-2002年制订了国家激光发展计划,促使德国激光器和激光工业应用后来居上,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光设备在德国汽车和机械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这些领域内的竞争能力近年来得到显著提高。并制订了德国“2002-2006光学促进计划”,将激光技术作为重中之重,认为未来所有制造加工业中有12%以上的加工工艺需要用激光技术来替代。除此之外,英国“阿维尔计划”、日本“激光研究五年计划”,甚至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印度也制订有专门的激光技术发展计划。

根据国际激光行业权威刊物《LASER FOCUS WORLD》每年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激光器产业市场发展迅猛,激光产品销售每年平均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世界激光产业仅激光器(不包括广泛用于通信和家电的半导体激光器)年产值就超过了70亿美元,激光加工装备年产值超过了130亿美元。

激光工业装备制造企业由研究型的单台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跨国公司。国外许多知名激光企业均通过兼并重组快速发展壮大。德国通快公司(Trumpf)通过兼并、重组,成为拥有7家从事激光产品生产的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激光装备制造产业的霸主。美国相干公司(Coherent)在2001年初将医疗激光集团出售给以色列ESC/Sharplan公司后,购买了几家从事工业激光产品制造的公司,专著于工业激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些大型企业的形成,一方面推动了激光应用技术与产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厂商正在谋求规模化发展,提升激光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以便垄断市场。国外工业激光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产品差异化特色,核心竞争力明显

鲜明的差异化产品特色也成为国外著名激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典型代表有:德国Trumpf公司生产的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和碟片激光器及其加工系统、德国Rofin公司生产的板

条激光器、Synrad公司的射频激励连续中小功率激光器、Coherent公司的射频激励脉冲中小功率激光、美国PRC公司的轴流CO2激光器、IPG公司的光纤激光器。

(2)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

发达国家激光技术新应用开发速度惊人,它们在主要的大型制造业,如汽车、电子、机械、航空、钢铁等行业中基本完成了用激光加工工艺对传统工艺的更新换代,进入“光制造”时代。由于激光具有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在需要高度精密加工的场合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如电子、半导体、微纳机械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

(3)产业链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国外激光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相关器件达到了同行业最高水平,打造了一个完善的激光产业链。

美国的II-VI公司和德国的Kugler公司成为激光器光学镜片的著名专业供应商,产品覆盖全球。

德国Fraunhofer、Nutech研究所、汉诺威激光研究所、慕尼黑技术大学的IWB研究所是国际上进行激光技术应用开拓研究的专业机构,其研究开发的激光切割、焊接、熔覆、激光再制造等方面的工艺成果已广泛应用在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汽车公司和空客飞机公司。德国Trumpf公司的系列轴快流CO2激光器产品中的射频电源和Rofin公司系列板条CO2激光器中射频电源、美国PNA公司CP系列激光器中的高压开关电源均由专门的电源公司为其提供。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的普及,也诞生了Lumonics等几家著名的电源专业配套公司。德国Precitec、HighYAG、Laser Mech、Laserline、Fraunhofer和Scansonic专等专业公司开发的激光切割头、焊接头和专用熔覆头成为各激光加工装备制造商的首选核心器件。

德国Siemens、日本Fanuc和西班牙Fagor等专业公司开发的激光加工数控系统成为激光加工装备制造行业的垄断产品。

(4)传统激光器向高功率发展,新型激光器不断涌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高效率和高利润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气体和固体激光器逐渐向更高的功率和更高的性价比方向发展。如德国Trumpf推出的万瓦级轴快流CO2激光五轴切割、焊接和表面处理系统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美国、德国和日本成为新型激光器研发的主力军,新型激光器也成为推动激光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等新型激光器产品相继出现并日趋成熟。主要发展方向是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固态化和低成本。高亮度大功率半导体泵浦固态激光器、紫外激光器、超短脉宽固体激光器(皮秒和飞秒)成为未来新型

激光器发展的重点。

(二)国内工业激光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激光技术研究与国外同时起步,是当时与国外技术差距最小的高科技领域。在国家“六五”至“十一五”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以华中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四大光机为典型代表的研究机构,在激光器的一些核心技术研发上已形成较全面的技术成果,形成了5个国家级的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和最早开设激光学科的华中科技大学均坐落在武汉,成为我国激光技术的发源地。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一直呈指数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华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四大激光产业带,有21个省市、地区生产和销售激光设备,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有200家左右,以激光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有两家。2008年全国激光产业销售总额达到了80亿元。

中国工业激光的发展也正在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1)通过上市融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中国第一个以工业激光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是华工科技股份责任公司,2005年深圳大族激光公司紧跟着成为第二家工业激光上市企业。华工科技以生产高端的激光工业设备为主,大族激光以生产量大面广的低端激光工业设备为主。但大族激光通过2008年再次融资9亿元,目前正在向高端激光工业设备进军。2009年华工科技股份责任公司也实现了再次融资4.58亿元,将主要投向5个项目:高档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先进固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激光特种制造装备、半导体材料激光精密制造装备以及激光加工工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走国际合作道路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核心竞争力正在形成为应对市场竞争,中国工业激光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抗衡国外激光工业设备大量进入中国的现状。深圳大族激光公司正在建设激光研究院,聘请国内外知名激光专家进行研究工作,并聘用了曾在德国Rofin公司长期工作的吕启涛博士为公司的技术老总。华工科技公司也引进了阎大鹏博士,开发生产出了光纤激光器。武汉法利莱激光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激光企业,提升了激光切割机的技术水平。武汉华俄激光公司引进了俄罗斯的固体激光切割机技术,在国内首次成立了中俄合资的激光公司。

(3)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正在加大使用激光制造设备的力度

武汉钢铁公司正在建设“激光加工工艺研究中心”,并与激光企业联合开发激光冷轧板拼焊设

备、东风汽车公司越来越重视轿车车身的激光焊接、南车集团也开始将激光设备用于火车制造、武昌造船厂已购买多台激光切割机。

(4)中国激光产业链正在形成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激光企业正在寻求自身的定位,逐步在形成产业链。如北京卓立汉光专门生产激光调节支架、广东许多中小企业专门生产激光设备的机箱、河南南阳生产气体激光器的风机、湖北老河口生产大型激光工作台、成都东骏激光公司专门生产固体激光晶体。

(5)新一代工业激光器正在受到激光企业的重视

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龙头企业正在开发新一代工业激光器及其应用装备: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及其精密加工设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其焊接、热处理设备、高功率碟片激光器及其焊接设备、高功率气体激光器及其切焊组合设备等。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下一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