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

2024-05-22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精选14篇)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 第1篇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王老师和徐老师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二课,感觉两位老师课堂教学扎实。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印象较深的是王老师第一课时的导入设计。首先由徐悲鸿的骏马图入手,导出课题。通过“励志”和“立志”的对比,明确课题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紧扣“励志学画”,逐一提出读懂课文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徐老师教学第二课时在引导分析重难点时还适时加进了很多词语积累;为了让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不是让学生课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上汇报一下就完了,而是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浏览课文,结合课文再去理解这些词语,因为前面的教学扎实、有效,所以学生再次读课文后,一下子就说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突出了教学难点。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 第2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过渡句,了解总分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志向,是什么志向呢?(生说)

3.(课件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

4.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生说)

(二)学习励志学画的原因

过渡:为什么徐悲鸿立下志向,必须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呢?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自读

2.交流

A.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师引:为什么嫉妒?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B.外国学生看不起徐悲鸿。师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很不礼貌,冲着

师接:真没礼貌

(2)从达仰说的话

a.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你听懂他话里的意思了吗?我们先来读他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可以看出外国学生觉得徐悲鸿肯定成不了画家。

第二句话:“天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可以看出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人!

小结:是的,这些话不仅仅是针对徐悲鸿一个人说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中国人,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板书:学画受辱)

c.指导朗读:你能把外国学生的这种傲慢无礼读出来吗?指名读

齐读

d.补充:1919年,我们中国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常遭人白眼。在外国人的眼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生说)这是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偏见,所以徐悲鸿——(指名读)(出示“必须”这句话)你读出了徐悲鸿的——(生说:坚定、决心)(指“必须”让我们一齐读出徐悲鸿的决心。)

(三)学习励志学画的过程

过渡:徐悲鸿为了这个志向,又是怎么做的呢?

2.交流:“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齐读。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A.(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匹——的马?(生说)

B.为什么说徐悲鸿像这样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骏马呢?默读5、6自然段,找一找,并画出相关词句。(板书:更加努力)

(2)(出示“每逢节假日„„提高。”)a.“每逢

就”抓紧一切时间 b.“一整天”学习时间很长

c.“潜心”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专心”用心专一而深入

可以看出徐悲鸿学习勤奋刻苦。(相应指名读)

小结:徐悲鸿不分节假日,抓紧一切时间用心学画,这不正像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的骏马一样吗?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3)(出示“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只„„只”可以看出他省钱学画,生活清苦。

A.徐悲鸿生活的哪些方面很清苦?住,吃

B.想象:徐悲鸿还在哪些方面很清苦。(用、穿)

C.徐悲鸿为什么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是为了„„(交流)

小结:虽然生活条件如此之差,但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继续学画,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男生齐)

3.认识过渡句。

同学们,你们看,围绕这段话,后面2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像这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段落结构,我们称之为总分结构。(课件标出)那么这句话,你知道是什么句子吗?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

更加努力——

这样承上启下的句子就叫——过渡句

5.看,过渡自然,由总到分,条理清楚,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徐悲鸿就像——齐读。而徐悲鸿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也要刻苦学画,那是因为——“必须„„”

(四)学习励志学画的结果

过渡: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1.快速浏览最后一部分内容

2.指名说

3.(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1)指名说

(2)指导

A.字面

B.联系课文

C.这也是一句过渡句

4.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出示:“我承认„„”

(1)指名说

A“震惊”什么叫“震惊”?为什么会震惊? B“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外国学生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3)看来外国学生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读,读出愧疚,读出敬佩。

5.还记得一开始,外国学生是这样说的,(出示话旁写上(首))最后他又有了这样的表现(尾))这样的写法就叫首尾呼应。

6.外国学生的变化如此之大,那是因为徐悲鸿——(出示齐读)

徐悲鸿让外国学生看到的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五)结束

1.师小结: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着徐悲鸿“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而让外国人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这就是——(齐读课题)

2.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这样,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读一读。

(六)作业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搜集徐悲鸿的资料,开展一个小小讨论会。

3、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 “我的志向”。

附: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学画受辱

勤奋刻苦

日夜奔驰

更加努力

生活清苦

勇往直前

轰动画界

6、《徐悲鸿励志学画》(北区

杨)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爱国主题单元里的一篇,记叙了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勤学苦练,为国争光的可贵精神。杨老师凭借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入的教材解读,为我们呈现了师生间和谐积极的课堂。

1、教学主线清晰,统领课堂

上课伊始,杨老师就提出一问: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学生很快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2、紧扣课文中心,一咏三叹

课堂上,杨老师借由学生的回答出示中心句,在之后的教学中始终紧扣中心,先引导学生读文体会,走进徐悲鸿的内心世界,再感受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气节,最后又回到中心句,对徐悲鸿的勤奋、刻苦进行了注解和升华,可谓一咏三叹,学生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徐悲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构段方法指导,学会表达

学文不但要学文章的内容,更得留心文章独特的表达,借助文本指导学生习作。在本课中,出现了一种新写作方式,那就是过渡段(过渡句)的运用,这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新知识点,更是教学的难点。杨老师借助文章的典型结构,如庖丁解牛般,把过渡句的特点和运用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评课稿 第3篇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 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 励志勤奋学画, 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知道课文大意。但是, 如何从更深层次领会文本的韵外之韵, 味外之旨, 即:如何将文本中爱国的热情领会点燃, 爱国的精神焕发, 并内化为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怀, 以至于积极转化为他们今后学习的内在动能, 则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难点。

二、用整体思维解读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1.把课文放到整册教材或单元中去, 教学价值会把握更准确、更充分。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共四篇文章, 以“爱国心民族魂”为主题, 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物 (天安门广场) 、人 (徐悲鸿) 、事 (虎门销烟、我给江主席献花)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篇文章从内容到类型上都不尽相同、各有殊异, 但殊途同归, 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同一个主旋律:热爱祖国, 以祖国为荣, 并积极捍卫国家的尊严。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单元教材既有的原生价值, 然而, 细心阅读教材, 不难发现, 本文选入课本, 作为教材是有其教学价值的。其一, 这是一篇叙事文章, 1-3自然段交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 大师达仰对徐悲鸿的看重, 引起一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偏见, 他励志学画, 力求为国争光;4-6自然段讲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他克服生活的清苦, 全身心的投入到辛苦的学画中;7-8自然段讲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他通过优异的成绩改变了别人的偏见。“起因、经过、结果”三步骤正是叙事文章应该交代写清楚的, 解读这篇课文时, 我们要在领会课文表达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揣摩句段写法, 学习谋篇布局, 真正实现教材的教学价值。

2.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有极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解读《徐悲鸿励志学画》, 我们发现, 课文紧扣课题, 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 层次分明, 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 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另外, 本文在写法上首尾呼应:前文写一个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外国学生, 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这样的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课文写徐悲鸿励志学画, 既有正面的描写, 又有侧面的衬托, 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 又有极强内在联系, 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三、和文本对话, 用语文的眼光欣赏教材

对于中年级阅读教学来说, 阅读的重点莫过于:抓关键词语抓重点语句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效果, 以及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的用意。

1.抓关键词, 理清文本的大致脉络。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解读这篇文章, 我们不难发现, 课题中“励志“一词正是这篇文章的题眼所在, 以此作为领会课文的切入点。教学中, 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励志”, 弄懂“励志”是什么意思。进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围绕关键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就会理清文本的大致脉络。

2.抓重点语句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效果, 以及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的用意。

一篇优秀文章, 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文眼、语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 同时拓展到全篇, 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解读课文, 我们发现, 教材中有许多关键语句需要我们潜心领悟。我们既要重视对言语内容解读分析, 更要领会作者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的方法。

3.读厚课文, 设疑表达。

留白处, 意犹未尽处是读与写短线联系的焊接点。解读《徐悲鸿励志学画》, 我们发现课文意犹未尽的地方很多, 我们可以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文学世界尽情遨游!例如第5段的重点字词解读, 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方法来实现。抓住“每逢”“常常”“潜心”等词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语言转换的契机, 巧妙实现课文语言的转换, 把学内容变为学语言、学表达,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文本世界, 例如, 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文本深入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转换叙述方法, 也是理解文本的主旨, 体会人物内心的一种方法。如将“徐悲鸿被激怒了, 但是他知道,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句转换成第一人称, “我知道,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 我必须用事实……”引导学生抓住“激怒”一词, 反复朗读体会徐悲鸿此时励志为国、勤奋学画的心理。

四、和编者对话, 读懂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 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语文学习任务

每篇课文课后的练习题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 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四年级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是第一次在课后的习题中明确提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解读课后的习题, 我们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复述及过渡句的学习领悟上。

总之, 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 有效的教学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对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解读, 是教学准备的关键, 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摘要:前一段时间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学习, 聆听了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李勤老师的讲座《教材解读与处理》, 很有感触。本文结合《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谈谈自己对教材解读与处理的理解。

《徐悲鸿励志学画》二问 第4篇

答:这是一位外国学生因为徐悲鸿受到达仰大师器重而心生嫉妒,以言语当面侮辱徐悲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去法国学习欧洲人擅长的西洋画,不被看好甚至受到言语侮辱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非常大,它与后文“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相互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中国人的才能不容小视。因此,多数教师都把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天堂”一词则成为教学的难点。

这里的“天堂”怎么理解?先找它的本意。在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天堂”是指人死灵魂升天以后居住的地方。在基督教中,“天堂”是唯一神祇与众天使、圣人居住之地。一般人类若怀有敬虔之信仰心,一生无罪无垢即有可能进入此地。

显然,仅凭本意是讲不通的。那就用它的引申义来试试吧。在汉语中,“天堂”还指美好的生活环境。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我们就把“天堂”理解为“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那么,那位外国学生的话的意思就好理解了,可以理解为“即使把你们中国人送到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去,你们也成不了才!”。

问:网上有篇叫作《无声的竞赛》的文章,与《徐悲鸿励志学画》情节大同小异。其中也写到了一位法国学生因为嫉妒徐悲鸿,而以言语当面侮辱。那句侮辱的话是这样的:“别以为有达扬(即达仰,笔者注)先生亲自指导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就是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才!”我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些,教学时可不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

答:有比较才有鉴别。笔者也认为,《无声的竞赛》中的那句话表达效果更好些。

首先,学生容易理解。达·芬奇是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作为四年级学生已经知晓。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你们中国人啊,笨得很,就是让比达仰水平更高的达·芬奇天天手把手教,你们中国人也成不了才,就别说达仰大师了。相反,《徐悲鸿励志学画》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天堂”一词来强调学习环境,与那位外国学生嫉妒的内容(即有达仰亲自指导)不符,有“跑题”的感觉,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其次,符合人物身份。那位外国学生(其实就是法国学生)拿他们敬佩的绘画大师达·芬奇来说事,也是顺理成章的,相反“天堂”的说法倒是有点“中国特色”,显然是不符合人物身份的,显得突兀和牵强。

话又说回来,教材都是经过编者改编过的,苏教版的编者这么改说不定也有他们的意图。在教材还没有改编之前,我们还得按照教材来教。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将那两句话列出来让学生做个比较,一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

四、说教学课时: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今天我具体谈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 “理解诵读” “理清文脉”突破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抓重点词语,在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识。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且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随机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第二环节: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然后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这一环节凸显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重点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文章脉络带领学生感悟课文。首先解决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我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语言的嚣张、蛮横。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从而理清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勾画圈注,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在这一部分中,课文先总写徐悲鸿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具体描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

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这部分,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

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至此教学难点得以突破。第四环节: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此时,学生一定有许多感受,于是为设计了“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一话题,让学生在畅谈感受中,深化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然后让学生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从而进行读写训练。

七、说作业设计:

1.登陆有关徐悲鸿的网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2.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位同学认真学习的事情。

实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新课标理念。

八、说板书设计 :

巧妙合适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本课的板书只选择了几个关键词: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经过、结果,爱国情怀。如此设计,既简洁明了,又重点突出,既理出了文脉,又凸显了人物情怀。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6篇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7篇

多星小学 张燕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徐悲鸿的骏马图,同学们,这就是徐悲鸿所画的骏马图,你们觉得怎么样?

2、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努力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绘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能会把“励”解释为激励,把“志”解释为志向,“励志”的意思解释为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同学们“励”不仅仅是激励,它还有振奋自己志气的含义。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请大家轻声地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徐悲鸿励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三、交流展示,细读文本

1、投影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哪?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细细地去体会。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出示)

(2)教师叙述:同学们,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我们中国人在国外是常常遭人白眼被人看不起的。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请同学们看这,指“你们中国人”,他嫉妒徐悲鸿,为什么不说“你徐悲鸿”而要说“你们中国人呢”,你有什么感受?

2、因此徐悲鸿被激怒了,他立下志向,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必须”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必须”是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生回答一定“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指谁?教师追问。当学生回答出他们指“外国留学生”时,教师继续提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有的学生回答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有的学生回答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这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实现着多元解读。

3、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同位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学生回答徐悲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教师提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学生会又一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徐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出示《骏马图》,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一起大声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生读有感情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七节。

5、学生读此时留学生的表现,提问,为什么留学生的态度与刚开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5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已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再读课文,记住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再读课文,力图对徐悲鸿励志学画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2这位外国留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他对徐悲鸿表示深深的敬佩!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哪?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3小结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五、联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课文学到这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生写,交流。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

冲着

被激怒(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一杯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轰动

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8篇

来源:语文网

作者:匿名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学画时,立志为中国人争气而勤奋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紧扣题目,叙事清楚明白。首先全文围绕课题,围绕中心,逐层写来,井然有序。其次过渡自然,衔接紧凑。再次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教学准备: 挂图,相关课外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通过观察徐悲鸿的《奔马图》,自己学懂有关内容读懂故事中的人物。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徐悲鸿的画,让学生了解他的成就。2.说说你对徐悲鸿有那些了解? 简介徐悲鸿

3.板书课题,并解题。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相机出示重点、难读词语,强调教学。成绩 优异 鞠躬 疲倦 激怒 勇往直前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逐段练读,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四人小组集体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强调: “看重”的“重”读“zhong”,“重新”的“重”读“chong”,“冲着”的“冲”读“chong”。

句子: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5.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情况。

提示:你学会了那些词?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那些词不懂?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⑵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⑶结果怎样? 2.练习分段。根据问题讨论分段。3.小结/article/ 第一段:(1—3)写徐悲鸿立志成材,为中国人争气。第二段:(4—6)写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7—8)写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2.多音字组词 重 冲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第9篇

7.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与特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通过文本的阅读与学习,结合相关的资料,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文章中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采取默读、画圈、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通过人物的对比,感知对比的写作手法同时感受人物形象。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页)教师:

1.教学课件,徐悲鸿《奔马图》图片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看图导题

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这幅画话画的好吗?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你们 知道是谁画的吗?他为什么会画的这么好?

2.师生交流对徐悲鸿的了解。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出示词语: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概括主要内容的。(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尝试概括文章内容。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重点强调易读错的词语,教授长句子的读法,“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等注意读通读顺。

(3)再次自由练读课文。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徐悲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七个字,应经把故事的主要 内容交代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励志学画的?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还

要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第10篇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则民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故事一方面肯定了徐悲鸿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赞扬了徐悲鸿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师: 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提问:

预设:徐悲鸿是谁?“励志”是什么意思呢?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徐悲鸿怎么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

3、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简介徐悲鸿。

二、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相机出示重点、难读词语,强调教学。)成绩 优异 鞠躬 疲倦 激怒 勇往直前

3、指名学生读课文。

相机引导:

“看重”的“重”读“zhong”,“重新”的“重”读“chong”,“冲着”的“冲”读“chong”。

句子: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4、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情况。

提示:你学会了那些词?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那些词不懂?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第一段:(1—3)写徐悲鸿立志成材,为中国人争气。第二段:(4—6)写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第三段:(7—8)写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6、讨论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总结课文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再读课题。

2、学生质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呢?

预设:“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

二、探究学习

1、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4、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5、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6、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7、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之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8、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9、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3)朗读活动,谈体会。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第11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态度价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2、看了课题,你脑中有何问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

(2)形近字辨析,组词。

(3)生字描红。

2、检查读书情况。

( 1)、自由读书,做到正确、流利、初带感情。(教育学生把书读熟、读透)适当讲解“煮书”的古训。

(2)、同位检查读书情况。

3、分段。

按老师给出的提示为文章分段。

第一段(1――3)励志学画的原因。

第二段(4――6)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段(7、8) 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交流收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识记的字词、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资料------)

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理解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2、理解“励志”

上节课有同学说“励志”就是“立志”(下边板书)那么我们把“励志”改为“立志”行不行?这个问题不先回答,等这节课快结束时再告诉老师好吗?

二、问题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问题:为什么励志、怎么励志、结果怎样?

2、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提示:浏览就是快速的看)

3、黑板出示:徐悲鸿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

4、质疑:为什么徐悲鸿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文章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引导学生理解:用“因为------所以-------”说:因为徐悲鸿刻苦努力,得到老师的看重,所以受到外国学生的嫉妒,受到了侮辱。(让学生理解徐悲鸿当时刻苦努力)

2、学法指导:

(1)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很不礼貌”下加了着重号,说说你为什么加?

A、强调:外国人不礼貌除了嫉妒徐悲鸿的才能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极端贫穷落后,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让人看不起。关于当时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收集了。

B、你能把“很不礼貌”读出来吗?

C、你读的仅是“不礼貌”,还不是“很不礼貌”。同位间讨论一下,想想当时 外国学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语气,一会找个同学表演一下。

(2)、引导:那个外国学生仅仅针对的是徐悲鸿一个人说的吗?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拿笔画出重点的词句来。

2、交流

(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A、怎样理解“更”

B、他具体又是如何做的呢?作者写了几个方面?

(2)学习:勤奋

徐悲鸿励志学画大全 第1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价观: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学用具:多媒体、徐悲鸿生平简介和绘画作品,爱国伟人的名言或格言。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成绩

承认

震惊

2、尽量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文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识了徐悲鸿,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象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

师:这两个词都是写——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一篇课文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 把书读薄”。(板书)

三、新授。

(一)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也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板书)

(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这句话,就写在课题的下面。理解:功夫:指时间和精力。

负:背弃,辜负。有心人:有某种志愿的人

(三)就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想了解些什么? “有心人”是谁?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徐悲鸿结果如何?

(四)下面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自学课文,用笔在文中做标注。(出示问题)(1)徐悲鸿的“有心”是什么?(2)徐悲鸿怎样下 “功夫” 的?(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有心人?

(五)交流。

1、有心人——徐悲鸿的“有心”是什么?

(徐悲鸿被外国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刻苦努力、有志向、有骨气的人)

“他们”是谁?(那些外国学生)

“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从这些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嘲笑、侮辱、瞧不起„„)(2)还有哪些词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人?(很不礼貌、冲着)

(3)外国学生的话多么的令人气愤,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师: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称我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

可贵的是——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救中国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比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许多人。

(4)在你眼中徐悲鸿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吗?(有骨气、勤奋、肯下功夫)

2、功夫——课文是怎样介绍徐悲鸿怎样下“功夫” 的?

(1)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出示:为了学画画,他不分——(白天和黑夜)。

为了学画画,他已忘记了——(疲倦)。出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师:徐悲鸿以前学习努力吗?以前徐悲鸿奋发努力是为了学好绘画的技术,而现在更加奋发努力是为了什么呢?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骏马图》)仔细观察徐悲鸿画的骏马,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骏马?(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徐悲鸿笔下的骏马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齐读第四段。(2)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出示:寒暑假到了,朋友们都去休息度假了,徐悲鸿却 ;

圣诞节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去走亲访友,徐悲鸿却。他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3)出示: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师:一整天,你们有一整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吗? 就是看一天的电视——也很累。

可是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第一个逗号能否去掉?

出示:潜心临摹的一整天里,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

他不累吗?可是一想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就——(引导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5)“清苦”是什么意思?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和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______。

(6)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

3、不负——徐悲鸿取得的成绩

(1)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功夫,结果怎样? 结业考试成绩优异 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2)此时,出自这个外国学生口中的“你们中国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读读最后一段。

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从这位外国学生的变化你读出了什么?(包含着赞美、敬佩„„)刚开始,外国留学生对徐悲鸿说话时态度是?而现在呢? 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是什么让那位外国留学生的态度由刚开始的“很不礼貌”到现在这样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出示:

师:读到这,老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另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中国,不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吗?

这样读着读着,我们就“把人读厚”。(板书)

四、真正的中国人——升华

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国际地位也与日俱增。真正的中国人面对强国我们要像徐悲鸿一样不自卑、不屈服、奋发努力,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才能的。面对弱国,我们要去帮助他们,不能瞧不起他们,不欺负他们„„

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就叫——不卑不亢(板书)

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走出国门或面对外国人时应有的风骨,这才无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五、小练笔。学习构段方法

(1)大家默读第二大段4、5、6三小节,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师:第4小节总写了徐悲鸿奋发努力,接下来第5小节从正面描写他的刻苦努力,第6小节则从侧面描写徐悲鸿他生活清苦,更加突出他刻苦努力。这样的写法就叫先总后分。(2)学习这种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向 勤奋刻苦

有骨气 不卑不亢

真正的中国人

附:俗话“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

徐悲鸿励志学画 材料 第13篇

四年级语文组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第一教时,我先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旧中国国贫民弱、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接着板书课题,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励志‛的‚励‛,板书时我故意写成‚立志‛。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教时,我以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感受徐悲鸿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高尚品质。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改题设疑。

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励志‛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估计学生会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理解,若是将正确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转过弯来。我准备将错就错,将课题改为《徐悲鸿立志学画》,在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作打算。

2、围绕问题,自主探究。我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重点探究

首先我提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准备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对中国人的侮辱。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徐悲鸿励志学画模拟上课 第14篇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奔马图,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幅奔马图,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不错,这的确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奔马图,你知道这幅图出自谁之手吗?对,就是伟大的画师徐悲鸿。课下让你们做了预习,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所了解的徐悲鸿。请你说,你了解了徐悲鸿的学习工作经历。请你说,你了解了徐悲鸿在绘画界的地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徐悲鸿的课文,齐读课题。

励志是什么意思?请你说。对,励志就是激励、树立志向或志气的意思。

看到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你想知道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板书为什么)你想知道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板书怎样)你还想知道徐悲鸿励志学画后取得了什么成果?(板书成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去感受一位励志的画家。

二、检查生字词

请同学们先拿出预习卡,同桌两人合作把预习卡上词语读一读。你教会了同桌哪个词?请你说。你教会了同桌嫉妒这个词的读音,嫉妒的嫉是二声,我们一起读这个词。还有哪个同学教会了同桌哪个词?请你来说,你教会了同桌临摹这个词的读音,临摹的摹是圆口音,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你带着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我们来开火车领读这些词语。再来齐读一遍这些词语。

看,同学们经过自己预习,同桌合作,就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读正

确,看来这个两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再用这两种方法看看能不能把本节课生字记住。请你说。你教会了同桌“购”这个字,购字的里面不是点。你观察的真仔细。请你接着说,哦,你自己写的时候把“杯”写成了怀,这是两个形近字,你用自己的例子来提醒同学们,真不错。你接着补充。你教会了同桌“倦”这个字,倦的倒数第二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撇。这也是老师想提醒的,伸出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写一个。倦这个字的特点是左窄右宽,横在横中线,撇穿过中心点,捺要舒展一点。注意倒数第二笔。你发现了没有,本节课的生字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现在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生字有一个字的写法与其他字不同,是哪一个字。请你说,你发现了“列”这个字的写法是不同的,这个字是左右等宽的,你观察的很仔细,并且反应很快。伸出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写一个。摆好写字姿势,在习字册上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看这个同学写的字,我们来点评一下,注意了左右的宽窄,一颗星,注意了关键笔画一颗星。用这样的方法同桌两个人互相评一评,互相改一改。

三、整体感知

生字词解决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一、根据黑板上的小标题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先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词语,然后挑选合适的词语结合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请你说。1到3自然段是第一大段,4到6是第二大段,7、8是第三大段。

哪位同学能用上这些词语结合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说,你说的很完整,但是不够简练。哪位同学能再简练的说一说。请你说。对,课文就是讲了徐悲鸿被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他励志学画,不知疲倦,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

(一)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请你说。你找到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外国学生对徐悲鸿说的话。你接着说说读了外国学生话,你有什么感受?是啊,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外国学生在嘲笑徐悲鸿。你觉得哪一句最能让你感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是啊,就是这句“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何止是嘲笑啊,这简直就是侮辱啊。哪位同学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位外国学生。你读的时候趾高气扬,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外国学生的不礼貌。像他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趾高气扬的外国学生。

一个外国学生为何敢如此侮辱我们中国人?让我们一起聚焦那个年代。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所谓落后就要挨打,那个时候的外国公园外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是啊,愤怒、气愤。徐悲鸿又是怎么

做的?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外国学生的侮辱让这个热血青年愤怒了,他发誓要励志学画。再读这一段。这为国争光的决心坚定而有力,再读这一段。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二)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

徐悲鸿决心是这样下的,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课文的4到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你找到的是第4自然段。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徐悲鸿比作,对,骏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你说,说的真有道理,骏马给我们一种奔跑向上的感觉,这样比喻让我们更形象的感受到了徐悲鸿的奋发努力。你还有补充,你觉得这是徐悲鸿喜欢画马的一个原因,他想告诉自己一定要发奋一定要励志。你的想法很深刻,老师佩服你。我们常常喜欢用不同的动物来比喻不同类型的人。比如说胆小的人就是胆小如鼠,狡猾的人比作狐狸,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课下搜集,以后再写人的文章里用上这样的比喻,会让你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形象。

我们接着往下交流。你找到的是第5自然段。能具体说说你从那些词感受到徐悲鸿的励志学画。你找到了每逢这个词,老师表扬你,你找的很准确。老师还要表扬你,因为你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个词。我们放假都是在休息,放松。而徐悲鸿却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画画,可见,他真的是在励志学画。谁能把这励志的徐悲鸿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像他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励志学画的徐悲鸿。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

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用上这样的方法,小组学习第6自然段。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的学习成果。请你们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找到两个关键词“只租”和“只用”。哪个小组能结合生活来理解这两个词。请你们来说。你谈到了小阁楼,小阁楼冬冷夏热,说不定还有老鼠和蟑螂。确实是这样的,可见徐悲鸿住的是很差。吃的还很差呢,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预习工作做的非常好,你们查到了东西方的饮食差异,西方人的面包就像我们中国人吃的馒头一样,而徐悲鸿是只吃面包,没有任何菜和肉。徐悲鸿吃饱了吗?没有,哪里看出来的,是啊,两片面包对于一个青壮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可见徐悲鸿吃的也很差。这所有的差条件,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词就是,对,清苦。这一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样一位为了励志学画而生活清苦的徐悲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成绩

徐悲鸿付出了那么多,他成功了吗?齐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述徐悲鸿的画?对,“轰动”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你说,你说的有道理,徐悲鸿画的是真的好好,徐悲鸿付出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这可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联系上下文理解什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来交流交流。请你说。你掌握了两种学习方法,预习查词典,知道功夫有三种解释,时间,武术和本领。你又结合了课文内容徐悲鸿用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这一信息,理解功夫在这是时间的意思。非常好,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请你接着补充,你理解了不负一词,你也

很会学习,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不负是不辜负的意思。有心人指的是徐悲鸿。连起来讲就是花费的时间不会对不起努力的徐悲鸿。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记得那位傲慢的外国学生吗?他现在还傲慢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对,因为他说“有眼不识泰山”。结合课文说说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看来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外国学生之前嘲笑徐悲鸿,他不知道徐悲鸿竟然如此厉害。有眼不识泰山就是见识太少,认不出本领大的人。你注意到没有,外国学生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是什么?对,鞠了一躬。这是让我们扬眉吐气的一躬。我们一起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我们的骄傲,读出我们的自豪。

五、总结升华

上一篇:董事长在爱心助教仪式上的发言下一篇:银行员工转正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