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

2024-07-01

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精选7篇)

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 第1篇

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孩子。。是小学5年级下半学期从外地转过来的。刚转来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很担心。孩子在我们当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来到新的环境中能否适应,思想上有没有波动和自卑。我们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和情绪变化。后来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这边的环境。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一点:

一、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保持宁静的心态去学习。

孩子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动静结合,生活就会充满着快乐和激情。玩就玩个汗流脊背,学的时候做到桌子旁,排除一切杂念,全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稳定的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从来不看电视,也尽量不外出活动,在家陪着孩子,就是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在家,有个主心骨,让他觉得比较踏实。鼓励孩子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有时间娱乐一下,因此孩子每天都可以上网玩一会,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孩子在这一方面自律性非常好,轻松地学,快乐地玩。

三、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我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我们不能太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的孩子用了心,尽力了,就是考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对他的压力不要太大,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轻装上阵。我们在孩子面前不摆家长架子,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让孩子多看看自已身上的优点,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家长要放低姿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会乐意与你谈心,有苦愿意向你倾诉,你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与学习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

五、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且从中累积一些实践经验,只有在活动中孩子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六、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所言所行,就会像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时刻做好模范表率作用,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孩子,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我不是一个严苛的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我觉得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督促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在督促与鼓励过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我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2012年2月8日

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 第2篇

首先说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性格的培养。

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良好的性格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性格:

1、诚实、认真、进取。

2、做事要有责任心,要勇于承担责任。

3、学会理解、体谅、宽容待人。

4、面对困难不逃避。

举例来说,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干部、大队委。我们常和孩子说:你既然当了学生干部,那就得好好干,就得做好本职工作、承担应有的责任,如果干不好,就让别的有能力的同学干。这么一说,一方面,让孩子知道了自己做事要承担责任的这一抽象道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孩子的好胜心。孩子按着这一原则,社会工作一直多得很好。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我重点想说得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作息习惯

从孩子上学伊始,回家后,我们要求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做功课,晚饭前作业基本做完。饭后检查,准备明天的功课、课本,再做一些语文、英语的背书,8:30左右就能一切完毕,准备睡觉。

我们考虑到,将来中考、高考,孩子的学习任务会更重,我们从时间上给孩子留出余地,这样即使到了高考,孩子在十点钟左右也能睡觉。

核心思想就是不搞疲劳战,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当然,也要保证准确率。

2、良好的听课习惯

上课集中精力专注听讲,做好笔记。碰到不懂的地方,课后及时问老师,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

3、良好的作业习惯

全部自己完成,自己检查,遇到难题,先靠自己解决,实在还不行,家长给与指点,或再请教老师。及时改错,并记在改错本上备查,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

4、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卷发下来,先浏览整个卷面,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做题先易后难,基本题尽量少失分,难题决不放弃,尽力而为。提高考试的效率。

有了这几点的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小学每年都是三好生,初中每个学期都是优秀生,也就是平均每门主科,副科的总评成绩都在85分以上,或优。

另外要说得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除了本校的提高班以外,没有上过校外的各种辅导班。我们有个观点认为,孩子只要把学校老师教的内容理解了、掌握了、融会贯通,做好平时作业,取得好成绩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孩子也会出现一些失误,偶尔练习测验得个70来分的,但孩子从不隐瞒,实话实说,这就是对孩子诚实性格的培养的结果。我们很少责备孩子,而是让她给我们讲题,分析试卷,哪些错误可以原谅,哪些不能原谅,错在哪,自己意识到了没有,以后怎样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分析卷子,孩子意识到90以上的题都是不应该错的,这样孩子就有了信心,同时我们鼓励孩子不泄气,争取下一次考好。

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孩子的进取心,不畏困难的性格的又一次培养。

最后我要说的是:和孩子的沟通。

我们的观点是,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事情孩子都和我们交流、分享。每天早晚的接送途中,晚餐时间是我们和孩子聊天的好时间、好机会。主要孩子在讲,我们在听,从中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认为,要做到和孩子换位思考,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别的孩子都去学钢琴,我的孩子不学就跌份了,别的孩都上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我的孩子也得上,等等。在完成功课的情况下,我们从不要求孩子干这个、干那个,孩子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绣花、弹古筝,柳琴、看小说,看电影,种花,体育运动等等。

家长素质与教子艺术 第3篇

一、家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人父母的素质实际上由两个方面组成。家长的一般素质是家长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包括文化水平、品德修养和健康体质等。它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家长的一般素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又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家长的特殊素质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 即“教育素质”。它包括正确的教养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养行为等, 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孩子成才令天下父母心驰神往, 古人云:“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要成为合格的父母, 家长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呢?

1. 高尚的道德素质

人的素质中, 思想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 合格父母最重要的素质首推思想道德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且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教师。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 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孩子的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期, 可塑性强,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耳熏目染,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因此, 家长的崇高品德是一种教育力量, 不仅能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 而且能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尤其在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今天, 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有积极的变化, 如强调竞争、开拓等;也有消极倾向, 如优良的传统品德遭冷遇。广大家长应该禁得起诱惑, 耐得住寂寞, 在崇拜金钱的喧嚣中冷静下来, 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家长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 子女“自然似之”。

2.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因素的特性品质, 包括知情意和人格诸方面的心理特性品质。就心理素质而言, 家长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而不是言辞说教。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家庭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儿童是在一种与家长的心理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中生活, 因此他们对家长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 家长有心理障碍, 会投射到子女的心灵上。子女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在家长的精神状态中可找出原因。研究证实, 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00%。可见, 父母的心理成熟和健康水平是有效发挥父母功能的基础。父母的抑郁、焦虑水平较低, 其角色适应就较好, 对儿童的反应较为敏感, 态度也较积极;而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父母则不可能提供敏感、适宜的抚养行为。因此, 要培养高情商、心理品质优秀的子女, 家长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 要想改变子女身上的某些东西, 首先要意识到这些在自己身上能否得到改变, 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 从而使子女具有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

3. 一定的文化素质

家长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家长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可满足子女的求知欲望, 树立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威信, 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为子女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榜样。另一方面, 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他对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因为家长的教育知识除来源于前人的直接经验和自身的经验外, 还需从传播媒介、各种出版物及其他途径摄取, 并从中总结归纳精华, 加以运用, 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有联系, 但又不等同。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因此, 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 有选择地掌握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 如儿童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

4. 必要的教育能力

这是家长素质中重要的一项, 其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进行和效果。家长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固然重要, 但并不等于教育能力。现实生活中,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有固定模式, 因此家长需要具备必要的教育子女的能力, 以妥善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调查数据证实, 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方式有明显的相关。用心学过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 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都达到60%以上, 而没有学过者, 采取宽容型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 专制型次之。缺乏养育知识的家长, 往往在教育态度上自相矛盾, 双方不一致或盲目服从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 分歧态度下养育的孩子更易出现极度不安和激烈反抗、反社会行为和轻视父母、霸道、任性等。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选择教育时机的能力;选择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的能力;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子女思想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育成功与否往往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表现。但是, 家长的这些教育能力不是随孩子的降生自然生成的, 而是在教育子女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 是教育理论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二、家长必备的教子艺术

普天之下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着美好的憧憬、热切的希望。然而, 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还应学会以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任务和内容的措施及手段, 是保证教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1. 爱与教的关系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 慈与严的关系是最难把握的。爱子是父母的天性, 教子是父母的责任。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主旋律下, 不少父母没能正确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 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有的父母出于爱子心切, 对子女往往是威严不足而慈爱有余, 缺乏必要的权威, 因而教育效果不佳。有的则只重威严而缺乏慈爱, 子女视之如寇仇, 自然也无法取得好效果。中国传统家庭提倡“父慈而教”、“爱子教之以义方”, 主张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正确的教育和培养上。针对“爱而不教”、“教而不慈”这两种偏向, 颜之推强调将爱与教结合, 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 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 阐发了他的寓爱于教的观点。司马光尖锐地提出:“为人父母, 不患不慈, 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 使沦于不肖, 陷于大恶, 入于刑辟, 归于乱亡, 非他人败也, 母败之也。”由此可见, 爱子必须教子, 教子才是真正的爱子, 否则便是溺爱。这些都是家教的经验之谈, 值得家长借鉴。

2. 培养与加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特别重视早期教育, 所谓“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许多研究已经证明, 在人生的早期, 个体可塑性较强, 较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因此, 家长应该重视早期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要注意到儿童的发展成熟程度, 注意其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 不能盲目地拔苗助长, 对儿童提出过多、过难的要求。然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母亲怀孕时, 就开始胎教;孩子咿呀学语时, 就让他们学说话、学唱歌、学看图、学数数;稍大些, 就开始接受学前教育, 学绘画、学音乐、学认字和写字、学珠心算等。这样过多的刺激和教育实际上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因为无论给予孩子多少刺激和教育, 最终都要经过孩子的内因去予以接受和消化。外因要对孩子起作用, 就必须通过孩子的内因, 即儿童自己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机、兴趣等。所以, 家长应在了解该年龄儿童能力、行为、兴趣等水平特点的基础上, 再对儿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以更好地、积极适宜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3. 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儿童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创造力, 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家长既应促进儿童身体、智力的发展, 又应重视儿童健康的心理、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 家长要重视儿童对一定知识技能的掌握, 以为其日后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 以为其将来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应重视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以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家长应重视儿童健康社会性、人格的塑造, 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适宜的教育可以使儿童的各种智力充分发展, 帮助每个儿童进行自我发展, 使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因此, 家长不要以一个固定的“好孩子”成才模式来套自己的孩子, 而是应允许其积极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同时, 家长还应注意根据孩子的个别性因材施教,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4. 自然熏陶与专门教育的关系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是将家庭教育独立于生活之外, 是用专门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儿童的, 忽视自然熏陶的影响。事实上, 自然熏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教育因素, 对儿童的影响非常突出, 尤其是儿童的早期。这种教育既包括自然生活环境的熏陶, 更包括家长对子女心理、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家长既要让儿童接触社会生活、社会环境, 学会与环境、与人交往, 增长社会知识, 了解社会规则, 又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 以陶冶性情, 学会与自然和平相处, 更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注重与子女平等交流, 相互商讨, 不武断, 不强迫, 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在这样一种相互教育、影响, 相互学习、启发, 相互取长补短的家庭人际关系中, 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子女更易在耳熏目染中得到发展。所以, 家长应重视专门教育, 但决不能忽视自然教育。

生儿育女赋予生命只意味着你具有做长辈的生理资格, 并不意味着你同时就具有教育子女的教育资格。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会反思, 问问自己:你的责任心和知识结构是否成熟到了足以承担起哺育一个生命, 因此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摘要:现代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中, 父母并不缺乏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更多的困惑是不知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文章认为, 为人父母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 才是保证教子成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素质,教子艺术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 (第二卷)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3]颜氏家训.教子.

瑞典家长“人前不教子” 第4篇

在瑞典人的眼里,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也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时时刻刻让孩子体会到:我的地盘我能做主!因此,孩子在家中,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咨询”孩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或动作违规了,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提醒他,但绝对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在瑞典很多家庭中我们看到,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了事,甚至有意让孩子继续去做,当孩子闯祸以后,家长再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长们说,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让孩子牢记一生。这一生,他都不会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瑞典家长称这种教育为“疼痛教育法”——只有让孩子体会到了“疼痛”,下次他才不会再去触碰“疼痛”。

瑞典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而这些细节,在我看来是国内家长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比如,瑞典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和孩子讲话时的语气也是“和风细雨”的,绝少有国内那种“命令”式,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架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孩子不喜欢吃哪种饭菜,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或“逼餐”,家长只有解释权——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了以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面子”,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重要途径。国内不少家长会当众大声呵斥孩子,有的甚至骂孩子“真没出息”“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等。而在瑞典,这种场面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在瑞典人看来,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我在瑞典考察期间,对瑞典家长们这种“深明大义”的做法由衷地钦佩。因为通过考察我发现,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在瑞典,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到困难时总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怯场。即使和地方官员谈话,他们也像平常一样保持泰然自若的神态。我认为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普兰顿学校校园里,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扬孩子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这,大概就是瑞典人尊重教育的理论根基。

初中家长教子心得体会 第5篇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宽待他人,说话算话,言行一致,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做到。初中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先作业后玩耍,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克服烦燥心理,怕苦畏难的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

二、全面关心孩子,了解、理解并帮助孩子

在座的各位家长可以说百分百是爱自己孩子的,也是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的,但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我认为爱要恰到好处,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是一种爱,但是如果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满足他们的一些无理过分的要求则变成了溺爱,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女儿初一年级下学期时,要求我再给她买一只新书包,我拒绝了,因为现在的书包很好,只有部分边角磨损,不影响使用,女儿不高兴,说班上大多同学都换了新书包,我就对她讲,你不要跟其他同学攀比,包咱们买得起,关键是现在的好用再买就太浪费了,我们国家西部地区还有很多象你一样大的孩子因为贫穷却上不了学,更别说每学期换一个新书包了,妈妈帮你洗一洗,你注意保护它,你要争取用六年,那才是最值得自豪的事啊。打那以后女儿没有跟我要过一次书包,一直用到现在。不仅如此,在一次班队会上,她还提倡大家不要相互攀比,每学期都换一个新书包是一种浪费的行为。做家长的要关心孩子,不仅仅关心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回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喜怒衷乐,让孩子说心里话,说真话,哪怕做错了,只要说真话都应该给予肯定,并告诉孩子只要改正了,爸爸妈妈一样爱他(她),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坏脾气,坏习惯,不能用简单的打、骂方式,而应该耐心地讲道理,并且允许孩子有一个改正的过程,我的孩子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玩游戏,瘾很大,尤其是周末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作业也马虎了,我们在家稍好一点,不在家就控制不住,从开始到现在我没有锁过书房的门强制执行过,我了解到一方面游戏好玩,另一方面班上同学互相攀比谁的积分高,一下子要她不玩她做不到,并且我女儿很有个性,你说不通她,即使卖了电脑也没有用。开始我让她每天玩不超过半个小时,否则将失去玩的权利,原来要求她周末再玩,有时我陪她一起看,边看边暗示她这种游戏方式单一又累人,并不能获得什么新知识,我除了订了四本书,又借了一些书回来吸引她,后来有一天她主动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游戏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看书呢。让我烦心的事终于解决了。

三、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者,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即使家长认为老师或学校的某些做法欠妥,也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谈论,而应该积极引导,从老师的出发点,善意地引导孩子,否则孩子会不信任老师,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最终影响的仍然是孩子,如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可以直接与老师沟通,老师也不是圣人,和我们家长一样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而且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相信他们也欢迎这种方式。记得上学期学校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当时有家长提出孩子在学校喝水难的问题,我们提议让学校买饮水机,学生自愿办卡,谁喝谁买,花多少钱喝多少水,这学期开学后,学校就征求家长的意见,每人十元,有少数家长认为学校乱收费,我要说句公道话,学校的收费是规范的,每收一分钱都要发书面通知且填报收费卡,每人交十元钱买一张卡可以喝不少热水,比买瓶装水便宜得多,并且可以喝到热水,何乐而不为呢,既节约了钱又方便了孩子,十元钱什么地方不用呢?如果每个学生都买一张水卡,每个班就可以有一台饮水机,多好,现在一个年级只有少数学生买,全校只有几台饮水机,既不够喝又不方便,所以本来是件好事,如果我们家长不理解学校,倒变成了坏事了。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学校有几百个孩子,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 第6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成功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孩子成材,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

重要,家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环境会造就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有很

多因素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网吧游戏室的诱惑、大欺小敲诈勒索、好逸恶劳、素质低下的公民影响、孩子之间不良习惯的交叉影响;家长认识孩子走进误区(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小,不懂事,没把他们当回事,因此说话做事不回避,给他们带来困惑。)家长应该与老师共同配合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关心和爱护孩子

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种关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或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说,这种关爱是无声的,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让孩子从我们的行动中去体会,去感受这样的关爱。如果一个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他常常得到家长的关心、爱护、赞许、表扬和鼓励,那么,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到温暖和幸福,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激起他们对每还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健康的自尊心、上进心。

二、尊重和信任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学生人格的顶峰。学生的自尊心有时能转化

为自信心,一个人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这能产生一种学习动力,使他处

处向优秀的学生看齐,自然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就用不着我们操心。

我们应该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好没一件事。甚至应鼓励他们说:你比我们强多了。同时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平等地位,家庭实行民主化,在一些小问题的处理上尽可能的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小小年纪就能解决一些问题,由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长大以后是个能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想将来是有出息的。

三、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慎重,该回避的一定要回避,该学习的一定要给予机会。而事事言传身教,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真真实实感受到父母是崇高的、伟大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他们会更加尊重父母,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诲。

四、重视孩子读书

二十一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一天不学就要掉队。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我们一般是从自己做起。每天由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孩子看书、看报、看电视,适时对新闻事物进行分析评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喜欢读书、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逛书店,为孩子买好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形成读书氛围,逐渐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五、正确评价孩子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较出色时我们应该充分鼓励他们,以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如果犯了错误,应及时提出来说明错在哪里,同时多鼓励少批评,多一些耐心的说服教育,少一些指责批评,用优点来淡化缺点。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常常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愿天下父母都成为孩子最优秀的老师!

家长教子心得 第7篇

岳城小学 128班 严瑶的家长

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的亲密伙伴和朋友,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下面谈谈我的教子心得:

一、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结合学习和孩子的平时习惯,要注重按时上学放学、及时作业、认真书写、敢于请教、乐于改正、阅读习惯、整理文具等方面习惯的培养。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家长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耐心细致地辅导,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情况和对待困难的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体味到学习的价值、乐趣,多一些鼓励,给一些惊喜。我们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盯着分数,对孩子的学习少唠叨,要学会发现,找出问题所在,应看到孩子的健康快乐要比分数更重要。这一点是从家长学校学习获得的最大感受。

二、能很好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将“学”和“玩”合理分配。做功课时集中精神,不能浪费时间。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玩时就放开玩,快乐地玩,改掉以前做事拖拉,缺乏耐心,精神易分散等不良习惯。

三、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并教会孩子应付困难。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有短处并不可怕,但知道自己有短处而不知道自己有长处却对孩子极其不利。所以父母必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孩子的长处以此培养,鼓励孩子向他的长处发展。

总之,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的作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工作,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

教子心得

128班 余心仪的家长

我是岳城小学四年级128班余心仪的父亲。余心仪几乎每个学期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女儿在学校成绩好,又是副班长,很受同学的喜爱和老师的夸奖。我作为家长,打心底感到欣慰。下面谈谈我教育子女的几点心得体会吧。

一、重视培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使孩子有好的品质,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我经常给她讲道理,激励她要积极上进,努力学习。教育她要按时完成作业,多阅读课外知识。习惯养成了,我几乎不用操心孩子的作业情况。甚至是寒暑假期间,余心仪也自觉地每天做一阵子作业才出去玩耍。

二、经常进行沟通。

无论多忙,我都会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问她作业完成没有,问她老师讲课能不能听明白,问她作业有没有不懂的地方。鼓励她遇到不懂的要多问。虽然是简单的几句问话,但是却让孩子知道你是关心她的学习的,从而让她不敢有所放松;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从而让她有上进的动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

我给孩子的学习定了一个目标分,达到了目标,就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余心仪对阅读很有兴趣,我会奖她喜爱的书给他。适当的奖励,使孩子对学习更充满了兴趣。

四、尊重孩子兴趣。

余心仪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看电视,我没有一味的反对,而是教她要懂得节制。她喜欢看书,我鼓励她,支持她,经常给钱她买书。有时,她整天呆在家里看书,我又会鼓励她多出去活动,劳逸结合,科学地学习。

上一篇:示范卫生院创建资料下一篇: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