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2024-08-21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精选6篇)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第1篇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3331122X

材控11X

XXX 不知不觉大学就过了大半了,没几天这个学期就要结束,而学科导论课也随之上完了。一开始感觉这门课一无是处,而如今却心怀着留念之情。回想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教授在讲台上认真讲课而我们却在台下半只耳朵听讲,以为这门课程上了也没什么用。现在看来我们都太幼稚了。刚刚逃离高考的苦海以为便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了,却不知这个世界永远都不属于沉沦,美好的未来在于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初入校园的我们一无所知,这其中包括对未来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和对我们这个专业的认知。我的大学是在矛盾与冲突中开始的。当我高呼我独立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晓得生活费是家里给的;当我决定追求自我时,现实却让那些小小的渴望略显苍白;当我为这宽松的学习环境得意的时候,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自觉。所以,我开始试着在这些矛盾中找那么一个平衡点,既要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要保留一些最本质的内容。而学科导论课 便是为我们来理清这一切的,特别是对于这专业。好在教授们讲课的激情深深吸引了我。通过这门课程我逐渐认知了机械行业。我的大学,路上开着芬芳的野花却也有荆棘丛生;有好心的指路人,也会遇到调皮捣乱的伪君子;我的大学开始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淌不曾停止过,老师的箴言在耳边回响,那些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东西也已经被人指明。只是看自己能不能保持一颗抵制诱惑的心,认真的对待这短暂的四年,珍惜这最后的纯净沃土,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这里,接受教育我又是何等的荣幸。

我们通过上学科导论课,可以使自己对所修的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未来 的就业或考研出国有进一步的打算,并能对自己的未来四年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其次,专业课上,老师还会推介一些对我们非常有用的网站,书籍,和一些学习的经验。每次上完专业导论课,我都会对学习就充满信心。它让我相信我们专业的明天会更好!我想这就是学科导论课吧,正是这门课程使我们有了一个全面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机会。我相信在南农大这片沃土上,只要我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我们就一定能够浇灌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丰硕果实!通过本次专业导论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学习不仅使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门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更是激发了自己相当浓厚的专业兴趣。从这次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我相信,未来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有付出就有回报!

面对“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面临的无数尴尬,我颇感气愤。可冷静分析之后发现,这确实是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的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制造精度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是亟待提高,我忽然发现我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中国制造业要想腾飞,必须要靠每一代的不断努力。作为民族希望的我们,是最具责任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靠我们!因此,我会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待我学好了专业技术,我就要用自己一流的技术回报祖国,我要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众所周知,自然界有个很残酷的潜规则,即“适者生存”。事实上不只是自然界,社会更是如此。自古以来这个社会就属于强者,也只有强者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要想自己不被淘汰,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强,强道别人不敢鄙视你。这门专业带来的极大挑战。如果你不去奋斗,那将来就八成帮别人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了,相反,你要是坚持不懈并抓住没一个机会,你则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平凡与出众就在一念之间,这使得我们时刻都不敢放松,正是这种挑战给予了我们力量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不敢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世事本来就在不断变化之中,难以捉摸,但选择是必然的,你没有机会去犹豫。有时候人需要跟着感觉走我就是这样的,在不能很好地选择的时候感觉怎样就果断下决定,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学科导论教育已经过去,大学前期教育已经过去,我已经不再是个新生,而我会一直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一颗求知的心接受接下来充实的内容,我会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时刻思考着我的大学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未来的把握需要方向,而学科导论课犹如一枚指南正为我们指引方向;未来的把握需要激情,而教授们的满腔激情激励了我。此刻我开始明白,不管当今如何之好都不属于未来,未来需要的是激情,并且要把握方向,人生有了这些就足够了,有了这些,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能创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第2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年3月31日

目录

一、化学的发展历史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与地位

三、应用化学专业概括

四、就业前景

五、关于学习方法和特点

六、自我感受与体会

七、应用化学学科导论总结

去年,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一门叫做“学科导论”的课程,目的在于让我们了解自己所学的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该如何更好的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一个学习的学习,在学院里各位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大体上了解了关于应用化学方面的一些内容,下面,我就将对应用化学专业发表自己的认识。

一、化学的发展历史

1.1化学的早起发展和成就

化学是从早期的炼金术和化学工艺脱胎出来的,而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7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开始的,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氧化理论;19世纪初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和阿佛加德罗分子学说的提出,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提示了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直到19世纪末形成了系统的化学科学理论体系。19世纪末X射线、放射线和电子等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确定,使化学进入现代时期。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学科学已呈现出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和边沿学科发展的趋势。

1.2化学的学科分类

随着化学理论的发展,根据所研究的物质,化学运动的具体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化学又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 化学。随着化学在各方面的应用扩大,又陆续派生出了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农业化学、石油化学、海洋化学、地质化学、核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等。化学学科依据本学科理论的积累和应用性能的增强,又逐渐形成了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分支。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单质、化合物及混合物)的组成、结构和 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尔顿的原子 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及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理论组成的。现代无机化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日益扩大及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现代无机合成化学、配位化学、原子簇化学、稀土 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固体化学等的形成和发展。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今天,人类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不仅可以从自然界得到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得到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不少分支学科,包括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催化化学、有机分析化学、有机立体化学等。物理化学

现代物理化学是研究所有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涵盖从微观到宏观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规律、化学过程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它是化学以及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其它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20世纪的物理化学随着物理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偏重于微观的和理论的研究,取得不少起里程碑作用的成就,如化学键本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结构的测定、表面形态与

结构的精细观察等等。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测量和表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学科。人们用分析手段去观察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变化。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所组成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等;定量分析则是测定物质各组成部分的含量。

1.3化学中的交叉学科

近代科学发展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一批新的交叉学科,如化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 与生物学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研究天然物质、生物物质和合成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环境化学的研究任务包括分析检测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跟踪它们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了解有害物质对生物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规律。绿色化学

传统化学工业给人类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物质经化学变化而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但在生产、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使人类的生存质量下降,解决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类环境问题的科学挑战。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是近年来才被人们认识和开展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实用背景强、国计民生急需解决的热点研究领域。能源化学

能源供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目前,能源结构主要是煤,还有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能源将是21世纪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化学学科的要求。纳米化学

物质颗粒尺寸大小与其性质有一定关联,这是人们早已认识了的。一般把尺度1nm~10nm范围的为纳米级。近年来,发现物质颗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其性质发生突变,特别是许多纳米级材料在电、磁、光、力学以至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发生了突变,这种变异开拓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已成为高 新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现代化学的发展与地位

2.1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2.1.1放射性和铀裂变的重大发现

铀核裂变所放的热是原子核内发生的变化,铀核分裂成两个原子量较小的碎片,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可控释放的热能在上世纪已被用于核电站供给人类以充足的能源。

2.1.2化学键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

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有三种理论:(1)pauling的价键理论(VB)。(2)莫利肯的分子轨道理论(MO)。(3)贝特的配位场理论。价键理论将量子力学的原理和化学的直观经验紧密结合,在经典化学中引入了量子力学理论和一系列的新概念,如杂化、共振、δ键、π键、电负性、电子配对等,对当时化学键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1.3创造新分子新结构——合成化学

设计和合成新的分子是合成化学家的首要任务。100年来有机化学家已经设计和合成了数百万个有机化合物,几乎又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和新理论。这是合成化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正由于合成过程中发现的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又促进了大量新化合物的合成。

2.1.4高分子科学和材料

20纪的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合成材料的出现。高分子化学也是从事制造和研究分子的科学,但制造和研究的是分子量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分子或称高分子化合物。由于高分子长链结构的发现,才促进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发展。20世纪发明和生产的三大合成材料尼龙、橡胶、合成纤维在化学中具有突破性的成就。

2.1.5化学动力学与分子反应动态学

研究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揭示化学反应的历程和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其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需要。分子反应动态学,亦称态—态化学,从微观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着重研究反应分子所处的微观状态,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以及反应后产生什幺化合物等,均要研究反应物分子之间的态能否适当匹配,因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分子之间的“态-态反应”。

2.2 21世纪化学作用和地位

未来化学在人类生存、生存质量和安全方面将以新的思路、观念和方式发挥核心科学的作用。应该说,20世纪的化学科学在保证人们衣食住行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2.2.1化学仍是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主要学科之一

食物问题是涉及人类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最大问题。生物学将在提供优良物种、提供转基因生物等方面作出贡献。但是这一切必须得到化学的支撑。

2.2.2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利用中起关键作用

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利用中起关键作用为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要开发新能源,新能源必须满足高效、洁净、经济、安全的要求。利用太阳能以及新型的高效、洁净化 学电源与燃料电池都将成为 21世纪的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同时也要加大保护。

2.2.3化学继续向材料科学发展

各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与粮食一样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基本需求之后,为提高生存质量和安全,为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出新材料的要求。新功能材料研究已经是物质科学研究重点,未来会更加发展扩大。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任何功能材料都是以功能分子为基础。发现具有某种功能的新型结构会引起重要突破。

三、应用化学专业概括

应用化学是一门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3.1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是分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下设三个三级学科分别是:精细化工,高分子工程,应用电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技术学科。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学科。

3.2应用化学定义

应用化学是现代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艺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 是培养理工结合的“用”化学人才。与化学专业相比, 要求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应用化学发展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 对化学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 化学正从传统意义的化学化工领域向材料、生命、能源、医药等领域渗透。应用化学专业以其渗透性、综合性、边缘性及鲜明的应用特点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农林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背靠强大的农、林、牧、副、鱼等应用型学科,还有现在很关心的能源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与实践背景,是发展应用化学专业的有力依托,对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四、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备化学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相关单位:

石油化工、能源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工业、化妆品、轻化工业以及环保和军工等行业和部门;质监局、环保局、检验检疫局;研究院所、院校。相关职业:

化验员、检验员、化学技术员、药物开发技术员、化学化工工程师;涉及化工行业的投资、保险、海关、商检、贸易、信息等服务工作;科研员、教授。

根据老师所讲解的,本专业就业率很高,但如果是本科生毕业,平均工资会比较低,所以一般还要上读。

五、关于学习方法和特点

首先,我们要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其次,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工艺与设备、化学反应工程及工业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专业方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再次,我们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和学术论文撰写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能对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我们还需及时了解化学化工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化工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还需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化工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现阶段,英语的熟练运用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十分重要,正如汪晶老师向我们介绍的那样,学好化学,就必须先学好英语。

六、自我感受与体会

身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一方面,我从初中接触化学开始时就深深的被化学的魅力吸引,而后在高考报名时也选择了化学方面的专业;另一方面,本专业就业前景光明,对社会发展用处很大。

目前,我关于应用化学方面的专业的知识还很浅薄,只是刚刚入门而已,与实际工作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需要的是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我离这个标准的差距还很大的。同时,我的英语不是很好,在查阅文献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开设让我受益良多,不仅仅让我了解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对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每个老师的细心讲解也让我感动不已。

吴华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配位化合物的世界,吴磊教授让我们领略了化学世界的五彩缤纷,吕波老师在给我们讲解考研问题的同时还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箴言,杨春龙教授非常贴近实际的为我们介绍SRT的事情,汪晶老师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们How to learn English,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老师都带来不一样的内容,每一堂课都有不一样的精彩。虽然现在可能体会不足老师们的用心良苦,但在未来一定会让自己受益良多。

七、应用化学学科导论总结

通过大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科导论课,让我头脑中原本对本专业模模糊糊的印象变得慢慢清晰起来。在学科导论课的影响下,我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热爱这门专业。本专业在南京农业大学里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优势,也使得像农药化学这样的学科发展较好,我今后可以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第3篇

“计算机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新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导引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学科的特点和概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认识和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分重要的是去的知识面广、专业术语繁“导论”教学需要对整个计算学科体系进行概述,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术语多、内容枯燥、深浅把握不易,学生学起来感觉难度较大,学习效果很难保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论”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值得关注。只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导论”课程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初涉一个专业领域的时候,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此时让学生首先明确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导论”课教学大多偏重于对学科各领域概念作初步的介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大杂烩,对于不具备基础知识的新生来说,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不仅起不到导学作用,而且会造成部分学生还没有起步就对计算机专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1]。因此,“导论”教学不能片面、孤立地介绍知识点,而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全景式”地展现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使学生初步了解今后要学习的主要课程、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全局指导局部”[2]的基础。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它以可视化技术显示各种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3]。将学科的知识以知识地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称为学科知识地图。学科知识地图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再组织、排列,使知识有序化、结构化和条理化。在“导论”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地使用学科知识地图,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今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的先后顺序,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

2. 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包括知识的识别与组织、知识分级、建立联系和展现知识地图几个步骤[4]。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计算学科本科教学参考计划(CC2001),对计算学科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2002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国计算机本科教学参考计划(CCC2002)。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改进,IEEE/ACM于2004年发表了新的计算学科教程(CC2004),针对本科生的教育,提出了相应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CC2004将计算学科分为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软件工程(SE)、信息系统(IS)、信息技术(IT)等专业领域,并预留了未来的新发展领域,各个专业知识领域既有交叉,也各有侧重[5]。软件工程(SE)侧重软件开发和交付的实际活动,IEEE/ACM软件工程学科组公布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SEEK)、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教育部颁布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确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软件工程是从计算机科学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以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为基础,强调用工程化的方式开发软件,相关学科有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6],[7]。根据这个学科定位,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分为基本素质(BAS),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SEM),专业相关的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MEP),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软件工具与产品(STP)六个子体系(如图1所示)[8]。

其中与专业相关的有五个子类,定义了相应的知识领域。(1) CSE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系统软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网络通信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等知识领域。(2) SEM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等知识领域。(3) MEP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软件的工程基础、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等知识领域。(4) ST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包括分析工具、设计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工具,等等。(5) SSA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网络与通信系统、嵌入式系统、数字娱乐与多媒体等方向的特定系统及应用。

知识领域进一步细分为知识单元(Unit)和知识点(Topic)。在认真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相应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课程)。一门课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也允许一个知识单元或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有一定的重复性。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如图2所示。

知识模块中的知识点可以依据知识的发展和演化关系进行分层并建立联系,按照一般人的认知顺序来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和连接关系体现了学习的先后顺序和依赖性,同一层次的知识点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可以自行把握学习的时序性。

3. 结语

学科知识地图将本学科的知识单元进行提取和关联,并用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用以辅助导论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建构基本的专业知识框架,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计算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脉络并不清晰,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对学科知识的再组织和整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更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

参考文献

[1]衣扬, 常会友, 罗艳.基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浅析中美计算机科学教育模式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7) :51-54.

[2]刘宁.《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 2008, (34) :164-165.

[3]司莉, 陈欢欢.国内外知识地图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 2008.27, (8) :13-17.

[4]刘鑫.智能型网站的知识地图的实现技术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 2007.

[5]IEEE/ACM.Computing Curricula2004Overview Report[S], 2004.

[6]教育部.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S], 2004.

[7]IEEE/ACM,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S], 2004.

新生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的几点思考 第4篇

【摘要】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清楚学科各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专业发展的前景等。本文分析了课程的内容安排,总结了实施情况。对2013级机械类专业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的肯定。同时,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预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关键词】工程类  学科导论课  教学模式  实施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No. jg2013061)和校教学改革项目(No. ZD13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3-02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通过引入知名教授和专家以不同的风格讲解不同的内容,向学生展现工程领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促使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仅在于课程本身,通过选择积极、有趣的案例和项目,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兴趣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雄心对于能否实现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开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通过这种方法,也使得每个学生自信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激发他们在后续大学学习中的热情。开设该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为學生梳理出一个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专业所属的学科有一个框架式的理解。套用一个比喻,就是让学生在着手研究树木之前,先对整个森林有个全貌印象,最好牢牢记住这个森林地图,那么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科及专业构成情况,2013年在新生中首次开设信息类学科导论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商科类学科导论课、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理学类学科导论课等五类课程,其中信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等学院专业,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商科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管理、会计、经济等学院专业,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人文、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理学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理学院各专业。每门学科导论课都有8堂课,16个学时。

学校知名教授为新生上课,同时还聘请了拥有大量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管来授课,课上,老师拿出“十八般武艺”;课下,学生们大呼“听得过瘾”。这在我校是首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作了详尽的报道。

一、教学内容安排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教学计划制订遵循“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讲座”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实验”、“讲座”相结合的多样性及灵活性教学模式,让新生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引导学生认识学科与专业,增加专业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大学的精神、大学任务、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掌握机械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

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1)学生完成的对工程领域、学科、专业认识的报告;2)课堂互动讨论的表现;3)考勤等情况。

二、实施情况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以“改变”为题,为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校长告诉同学们,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适者生存,变者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改变会让我们更美好。而对于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度过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改变对大学的认知;二是改变对学习的认知,进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三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四是改变对未来的定位。第二讲是副校长为工程类的三个学院新生作了题为“杭电发展与大学生工程教育”的第二讲,为大家展示了学校发展历程和辉煌成果,告诉同学们工程的概念以及大学工程教育对同学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上,分学院向新生介绍机械学科、材料与环境学科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专业介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按学院特色研究方向介绍该方向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在课程环节设置上,我们还安排了典型企业参观考察,邀请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或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以形成一个从“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

对机械学科各专业,安排了6位特色研究方向的带头人,作了“高端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数字化设计研究”、“医疗与康复机械研究”、“海洋机械研究”、“微纳制造与精密工程研究”、“机器人技术研究”等6个讲座,邀请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国家千人作了“汽车主动安全研究”讲座,邀请了吉利集团的国家千人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安排了吉利汽车研究院、西子奥的斯、吉奥汽车、中高动力等4家企业和校内实验平台进行参观,让新生初步了解现代制造业的概况和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情况。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对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机械学院的3个机械类专业272名新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新生对学科导论课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新生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几点思考

根据一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我们认为在具体的细节上需进一步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1.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内容,强调系统性,避免每讲之间的不必要重复。要以“工程→机械一级学科→机械二级学科→机械三级学科”为主线,介绍技术原理和装备的发展情况,重点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做了什么?今后能做什么?

2.在主线确定后,对每个机械二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讲解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要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重点介绍“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关键点以及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如何學?

3.针对机械三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结合学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典型案例介绍。同时编写好教材或讲义,将教师的讲稿或PPT材料挂到网上,以便学生预习和复习。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和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机械技术和装备,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学院对每一讲挑选教学效果好同时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教授担任主讲,要求主讲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研讨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校院采取措施,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4-5倍,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在现有的3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学校附近的合适企业作为学科导论课的校外实践基地。针对新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参观的内容,同时邀请校友与新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学习的热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6.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职业生涯、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邀请知名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介绍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及岗位、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个人品质和素养、做事方法)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上的需求,规划自己,更好地在学校进行培养训练,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改进,在课程大纲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国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9卷第3期,20l0年,pp.95-97.

[2]陈国金,李志华,刘庆民.体现信息及经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5卷第11期,2008年,pp.17-19.

[3]陈国金,董峰.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2(12),pp.140-141.

[4]陈国金,胡小平,董峰.面向产业升级的机械专业培养计划及实现途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4期,2011年,pp.61-64.

专业导论总结报告 第5篇

一、引言

在上大学之前,我准备报计算机,因此选了选了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虽然选了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完全不了解,对它的认知仅仅是“信息与计算科学”这几个字。刚开学时更是由于不了解而走到信息学院去报到,也是那一天我才知道这专业是理院的,后来在柴老师的专业课上,我才了解到我们是数学系的,更是在柴老师的专业导学课上,我对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信息与计算科学是在数学和电子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我的认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专业方向及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方向一是以信息科学方面为主,计算数学方面为辅;方向二是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物理学、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现代密码学教程、计算智能、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c/c++语言、java语言、汇编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这学期我们主要学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其中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上课听了之后还是会的,可是数学分析就不同了,刚开始感觉虽然有点抽象,但还是可以理解,后来再学的越来越抽象,往往都要半天才能理解。

当然,也有一些看似熟悉的面孔,如实数、数集与领域、导数等,但是又真正 看起来却又十分陌生,但是终于可以学习一点相对简单熟悉不是那么抽象的的知识了,导数和微分,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已经学习过了导函数的概念、求导法则以及参数函数的导数,只不过高中学的是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和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大学的求导函数就变得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而且相对高中,还学习了高阶导数。不过有了高中的那些基础,学习和理解这部分内容相对于前面的变得简单和轻松许多,因为我觉得这一部分内容是将我们以前的导数知识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当然在表示方法上也用了新的知识。不过在学习微分时,对微分的概念不大能理解并且在二阶微分和高阶微分的学习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且在接下来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的学习中,我被罗尔定理还有泰勒公式以及函数的极值与最大最小值弄得是云里雾里,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四、本学期体会

软件工程导论总结报告 第6篇

序言

本期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结束后,为圆满完结本期此课程的学习,特此总结个人学习所得以求些许回报先生无私教导。

主体

第一节课主要讲述了软件工程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以及贯穿始终的基础为何。其中较为基础并相当重要使的应该是算法。对于算法重要性与基础性的理解,我个人有比较切身的体验。比如前不久的ACM竞赛,在比赛中我所在的小组以及当场几乎所有小组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超时—这无非就是个人设计的算法的效率不够高,这也证明我们对算法理论知识的匮乏(不清楚优化个人算法的方法)。我对软件工程这一专业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对我个人未来进取方向而言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课老师带来了三位本专业的前辈向我们传授大学生活应如何度过以及对我等一些问题作出解答。其中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学姐PPt中引用李开复的那部分内容。即试着记录下自己一整天做的所有事以及其所花费的时间,再仔细研究自己在哪些事上浪费了时间,应该如何整改。我个人认为这方法可能有一定直观性,因为直观的数据更能深刻的反映真实和刺激一个人整改,但此法实施起来又太古板,中觉得生活有些教条化、章程化,缺乏新意与自由。求上进,珍惜时间也无需以丧失人生情趣为代价。还有就是学长再提潘老师曾讲过的那些重要、紧急优先次序。他提到的个人的学习生活情况倒没什么深刻感,但我认为他引用的一番话较有道理,大概意思是比起个人兴趣更为优先的应该是谋生的本领,尤其是当自己感兴趣的正好是冷门时。当掌握了一些实实在在有能保证自身良好发展前景后,再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来得及。于我而言,一个人尚不能独善其身,何求其兼济天下。成己方成人就是如此道理。

第三节课主要讲解了大学学习生活中应着重的基础课以传递重基础的要旨。据个人体会,其中英语科目实是基础中的基础,主要是为辨认单词(即代码变量以及注释)意义以达到理解他人算法并顺利接手他人接下来的工作。企业和公司出于其本身利益主张雇方市场--讲究项目的可接手性,而不希望对现有人员的过分依赖。离散数学则应该是为之后学习其他编程专业知识做理论知识的铺垫。概率统计更多应是对统计有关算法及理论的学习(个人认为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应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C/C++(Java)语言是作为编程的工具使用,无疑是基础(现今水平下的我们主要用C编代码)。数据结构则应是提供特定的解决问题的结构思想以便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工作。算法的重要性以及基础性的个人体会已包含在第一节课中。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汇编课程与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主要在于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能加深对代码运行原理的理解,对于现今水平的我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c语言的指针操作等方面知识。汇编语言能够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生成的程序与其他的语言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占用更小的内存,因此在一些对于时效性要求很高的程序、许多大型程序的核心模块以及工业控制方面大量应用。汇编语言仍然是程序员必须了解的语言,甚至在某些行业与领域,汇编是必不可少的,非它不可适用。在此课堂上也讲到了程序员的优秀品质。1.对于优秀程序员,首先必须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的使用以及掌握程序设计方法。2.由于一项工程往往无法单单靠个人完成,多是由团队完成。团队成员间的相处情况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尤为重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人际关系。3.由于成员间需要交流彼此想法,因此需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工程项目中需要成员间不时交换彼此想法和工作进度以求尽量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在如今的大学生活中以上三点的实践可通过加入实验室与老师、学长一起做项目得到锻炼。5.虽然程序员需掌握大量专业理论知识,但需着重用于解决问题。6.程序员的思维往往不是绝对高效和不可在优化的,因此,程序员需要勤读书以求个人思维的不断完善。以上两点可通过阅读专业名人与业界经验人士著作践行。7.学习重视范例,但需勤实践。8..对于程序员更多需要的应是实践,在实践中往往能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体系。以上两点可通过在学校oj平台上做题和加入实验室做项目践行。9.照一般思维想,拥有某些领域内的专长知识才能为自己创造优势。培养专长需要着重下功夫,但并不意味着要忽略其他科目的学习。力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占有一技之长的一席之地。10.认真学习网络和数据库知识。此些能力对个人编程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11.坚持写博客、写文章(不一定要与专业知识有关,当然如果与专业知识有关最好),这样能培养个人表述能力。12.减少个人程序漏洞可通过站在测试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主要就是千方百计找自己的错误)13.团队合作时个人编程习惯应保持一致,以便成员间代码的交流。习惯不一致会导致彼此代码交流出现障碍。总不能强求他人适应你个人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样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15.参加技术研讨会(大事件)以便完善个人知识体系以及紧跟时代知识更新。研讨会上大家会针对核心热点问题提出个人想法有利于个人思维能力的完善和提高,也能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16.万家通吃还是一门独大?那么你认为树的高度是怎么计算的呢?一枝最高即树最高,全枝较高即树较高而不是最高。在精英的群体中样样都会但不精通的人是不占任何优势的。17.编程或许是一件繁杂且无聊的工作(有些时候编代码会花很长的时间,你需要长时间的),但要想成为靠谱程序员就要停止抱怨,保持好奇心。靠谱的程序员需要能静得下心来钻研与舍我其谁的自信。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对将来自己要找的工作认为有一个明确的定向。由此我们需要对当今各公司的招聘要求进行详加了解,考虑个人将来职业定向以便寻其标准发展自身知识涉猎领域。

第四节课主要讲自信与学会调试这两个问题。遇到一个问题首先你要有能解决它的信心才有可能解决它,如果一开始就自我否定那何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也能理解为战胜自己嘛。其实这方面我也有个人比较切实的经历:记得是学C语言没多久的时候的事,有一次测试的三道题中有一道题的文字描述很长,当时我就觉得那道题很难。结果是三道题只做出来一道。我是被第二道题难住了,但最后我仔细读了读那道长篇幅的题,却发现它很简单。所以变成不仅考验一个人的编程技巧还有内心。调试对程序员而言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现在我们写的代码量还不大,即使有错误也可能不用调试只需纵观代码即可解决(尽管代码量不大,但我自己有些时候出的问题只靠一行一句看代码是很费事的。比如:循环体中的循环变量i误写为j,这我就得检查半天)。但今后代码量一旦加大就必须得靠调试才可能顺利解决问题了。我相信将来的工作中也正需要这样的能力。除此之外的题外话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观点:编代码有时还得注意一些特别的心得。老师举的一个例子是以前他写的一个程序。他发现程序出错,且知道错误大概在哪一部分,但由于过程繁杂又加上写代码以致头脑反应能力下降,错误难究其本。最后是交给他带的一研究生解决的。援引此例,他就是想对我等传递这样一个观点。且不论其正确与否,我得到以下心得:写代码也要劳逸结合,要保证思路清晰正确。在此课上,老师就是否加入实验室问题答疑。其中有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观点:编程能力没有好和不好的说法。这点我不是太赞同。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问题,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解决的思路但能否编写代码解决这就是编程能力高低的体现。

通过这四节课的学习,虽说不想数据结构等课一样学会什么变成技巧,但我觉得有时个人领会更为重要,就像武学一样,招式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还是内功心法。因此,对于此四节课的学习我想我的体会是颇多的也是颇有指导性意义的。想必对我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也能起到些指引作用。

上一篇:撑伞的小鱼作文下一篇:工商所文明执法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