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

2024-09-09

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精选3篇)

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 第1篇

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

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渐渐的都淡忘掉了,唯独那次碣石山的惊险之旅让我久久不忘,每每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5岁那年的夏天,我和父母、舅妈、表妹一起去攀登著名的碣石山。爸爸说要体验一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感觉。

到了碣石山脚下,仰望山上风光,绿绿的树覆盖满山,红红的花丛在绿树中间星罗棋布;又见半山腰轻浮着几朵白云,美妙极了。

碣石山好陡峭啊,山路弯弯曲曲直上直下,走了一段路,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不一会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我的心情却依然晴空万里,父母担心我,想要返回,让我和舅妈小妹回到山脚下休息,可是我怎么能按耐住兴奋的心情呢?在我执意的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了,告别舅妈小妹,跟着父母继续向上攀登。

快到半山腰的时候,山路更陡了,台阶也越来越大,有几段就是巨大的山石摆成的,对于那时5岁的我来说,可真是艰难险阻。这时候雨好像跟我们作对,越下越大,雨点打在山石上噼噼啪啪的响,山风开始呼啸起来,把我吹的左摇右晃。我们三个的衣服全都湿透了,妈妈用手臂紧紧拥抱着我,怕我摔倒,又用身体为我挡住吹来的寒风,爸爸撑着雨伞,把我们罩在下面。我一点也没有害怕,反而感觉心中暖暖的,父母真是对我太好了。

就这样,艰难的走过了一段路程,抬头可以看见山顶的观海亭了,那就是相传曹操观沧海的地方吗?它距离我们只有几十米远了,可是这时候的雨,已经变成了瓢泼大雨了。前面有个转弯,那里有一块倾斜的.巨石,山顶的雨水冲下来,形成一道瀑布,哗哗的巨响,好恐怖啊,我这样的小个子是没办法过去了,那样的路只要我站在上面就会被大水冲下山去,而下山的路也是水流湍急,爸爸只好抱着妈妈和我,躲在一块石头后面,等了好久,我在父母的怀抱里瑟瑟的发抖,爸爸终止了我们的旅程,决定等雨小下山去,不在往上爬。

观海亭安静的伫立在山顶,被雨水冲洗的干净整洁,像个老人,他见过曹操吗?他见到我了吗?望着观海亭,我们往山下返程了,虽然惊险,但是我觉得还挺兴奋,更体会到了爸爸妈妈保护我的那种幸福。见到小妹的时候,我津津乐道的把山上的经历讲给她听。

碣石山,一座险峻美丽大山,我没有能登到山顶,没有能体验到到底能不能看见大海,现在想来真是有些遗憾,不过这种经历,5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忆犹新,无法忘记。我想我以后一定还要去登,无论多大困难,都要登到山顶。

这就是我惊险的碣石山之旅。

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 第2篇

今天是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D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吃花糕。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爬山玩。

到了碣石山,我们带上饮料和食物,就向山的最高峰出发了。我和爷爷一起走,妈妈和奶奶一边说话一边走,爸爸自己在前边开路。路开始很好走,后来路越来越窄,就在脚这么宽的`地方,有一棵大树挡住了路。我仔细看了看这棵树,它和常见的松树不一样。它上面挂满了像小灯笼似的果实。我看了一会,认出来这是君迁子,俗称黑枣树,属于柿树科。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我就从树旁边的石头上迈了过去。我们走啊走啊,路越来越陡,不过离山顶越来越近了,眼看就要爬上山顶了,可是一块大石头挡住了路,我过不去了。爷爷要抱我过去,我没有同意,我要靠自己的力量过去。我找来几块小石头,靠着大石头垒了起来,我小心地踩了上去,爬上了大石头,又从另一面出溜了下来。爷爷看着我高兴的笑了。

惊险的碣石山之旅的作文 第3篇

战国时期,仙人成了燕国的特产

古代的碣石山由于既接“太行”、“恒山”,又与渤海紧连,而且为遵海入河的重要航标,地理位置异常显赫,甚至成为北方边远地区的代称,唐诗《春江花月夜》中就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一句。这座春秋、战国时代渤海北岸最著名的山峰,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远古时的航标作用(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尖突起如柱,可作为海中航行显著的地物标识),与中国的古代神秘文化发生了极其密切的联系,以至成了令无数古人向往的“神岳”。

与浩瀚神秘的大海紧紧连在一起的碣石山,在古代的人们心中显得异常神秘。在战国时,碣石山一带地属燕国辖境,碣石山被视为燕国的“望”(古代君王的祭祀地)。燕昭王为战国时期著名阴阳家驺衍修筑的宫馆,就被命名为“碣石宫”。碣石宫位于燕国的都城(今北京市大兴区境内),之所以要用“碣石”来名命,可见碣石山当时已经成为燕国君王祭祀神灵之地,整个山峰连同附近的海域均被罩上了一层神秘怪异的色彩。

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与长生不死的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时期,北方的方士已经开始尝试将“神仙”观念付诸“实践”,想方设法上山下海,到处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并利用所临近的大海的缥缈无垠和海中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观,创造了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等传说。当时,拥有颇具神奇色彩标识作用的碣石山和宽阔海域的燕国,成了方士们最活跃的地区,相传或自称成仙的人接连在这里出现。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相继修道成仙;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秦汉的方士与儒士》一书中的话说是,到了战国后期,“仙人”几乎成了“燕国的特产”。宋毋忌等“仙人”被传得神乎其神,传说他们成“仙”以后,可以不要身体,把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得到了无限大的自由。最早的“仙人”史料留下来的很少,从燕国当时的情况看,这些“仙人”发迹的地区,当在或只能在碣石山及其邻近海域。

正因“仙人”成了燕国的“特产”,燕昭王变成了“神仙”说的狂热信徒,他以地利之便,屡次派人到山上和海中去寻宋毋忌、正伯侨等“仙人”;但所谓的“仙人”似乎来无影去无踪,屡寻屡无结果,一些方士只好制造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来搪塞,这反倒使那些“仙人”更加神乎其神了。到戰国后期,齐国的方士为了与已成气候的燕国方士一比高低,把同样有神奇色彩的沿海峰峦的山东半岛闹得不亦乐乎,并由渤海闹到了黄海;加之燕昭王和齐威王、齐宣王等君王均梦想长生不老,在碣石山及其邻近海域和山东半岛的之罘(fú)等地搞了不少祭神和求仙的相应建筑,从而使这些地方在秦、汉时也成了帝王搞求仙活动的大本营。

秦皇汉武的求仙路

在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第一个留下旅迹游踪的封建帝王,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笃信神仙说的秦始皇,生前共搞了5次大规模的出巡,其中4次与求仙活动有关。《史记》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径直北巡碣石,到旧燕国海滨“游碣石,考入海方士”,派原来为燕国人的方士卢生下海去寻求仙人。紧接着,他又派遣方士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找“不死之药”。在碣石山一带海边,秦始皇为求仙而派出的有名的方士之多,声势之大,远远胜过山东半岛的规模。

近些年,在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麓及其邻近的沿海地区,先后发现了一些秦汉建筑遗迹,特别是两个较大的秦汉行宫遗址(一个在山海关外不远处的姜女坟近岸,一个在北戴河海滨的金山嘴)的发现,为研究秦始皇的求仙活动,探索和研究古碣石地区的古代神秘文化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线索。从这些有考古发现的地方的实地情形看,秦始皇在碣石山下和北戴河、姜女坟一带的海边行宫滞留了不少时日,以待卢生等人返回。韩终等人找来了什么样的“不死之药”来糊弄秦始皇,已不可得知;但卢生回来后称自己寻到了“仙人”给的《录图书》,上面写有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此语正中秦始皇的心病,秦始皇得此《录图书》,便忙着巡视北边,遣将派兵攻打匈奴去了。

汉武帝刘彻也是封禅说、神仙说的忠实信徒。

汉武帝登基后,受方士李少君等人的诱惑,极喜祀神求仙。据《史记》记载,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之后,被一些方士蛊惑,沿着山东海边寻找蓬莱仙山,一直沿渤海海岸走到了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汉武帝此行,使碣石山一带沿海地区的求仙活动在时隔百年之后又死灰复燃。汉武帝搞的求仙活动,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名堂数不胜数。当时,由于他如此痴迷祀神求仙,“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汉武帝行宫的遗迹线索,1958年在修建原昌黎县第二中学校园(今为昌黎一中校园)操场时,曾出土了大量“千秋万岁”瓦当和大型汉瓦,专家认为,这就是汉武帝来碣石山时的行宫所在地。

揭开仙人们的真相:古代航海家?

真实的情况,燕国的“特产”——“仙人”,大多数极可能是出类拔萃的古代航海探险家。这些人均具有较高的航海本领和较大的探险勇气,平时在岸上的奇峰险岭、大山深处结庐修炼,采天地之气,尝百草之果,一到汛期则出海探险,梦想在海中找到海市蜃楼显示的神仙境界。有的去而复归,有的一去无回,久而久之,这些人不知所终,却被传得神乎其神,说他们“有仙道形解消化之术”,并说他们在海中找到了三座神山,在那里找到了长生不死之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能与天地相终结。这很可能就是所谓的“仙人”之谜。当然,这些追求“长生不死”的人,为了掩盖某些事实真相,也会故意散布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一些后继者,也愿意信奉这些传说,甚至夸大这些传说,以至捕风捉影,把传说编造得更加离谱。那些当时的“仙人”和方士,在古代中国最有名的“仙人”发迹之地——“神岳”碣石所在的海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探海,其中肯定产生了不少经验丰富、肯于闯海的航海探险家。他们的足迹极可能遍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甚至更远的地方,不然就不会留下徐福去日本、韩终抵达韩国等传闻了。

上一篇:小孩百日宴答谢词的下一篇:奇妙的呼噜作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