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礼物作文范文

2024-06-07

小礼物作文范文(精选10篇)

小礼物作文 第1篇

作文 大礼物,小礼物

其实,礼物并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贵与便宜,重要的,还是那份心意。有句古话说的好,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哪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的东西作为礼物,但是,这上面寄托着送礼物的人无数的心意。

星期五我们举行了百天生日主题班队,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互送礼物,拿到礼物之前,大家都很期待自己将会拿到什么礼物。我送出去了一个瓷杯子,前一天晚上,我很用心的花了半个小时包装好了我的杯子,我不在乎送给谁,但我很期待我会拿到什么礼物。结果,那天我拿到了一本我有的.小荷作文的奖励的书。我刚拿到时,一惊,但我想了想,什么礼物其实也无所谓,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代表了我们班同学一起过的第一个冬天,这是我们的开学一百天,这也代表了同学的一份心意。

礼物不在贵贱,在乎心意,心到了,什么礼物都是爱。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一:徐佳熠

小礼物作文 第2篇

浓青的小草是大地送给人类的礼物,晨曦的露珠是天空送给小草的礼物,妈妈的戒指是爸爸送给她爱的礼物……

有一次考试,我自认为会开得很好能考到95分,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眼睛直愣愣地盯着试卷上的分数,‘59’分!不、不、不可能,不可能!我含着泪跑回家。悲伤使我忘记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推开家门,呼!幸好家里没人!这时,在我的脚边出现了一个小盒子,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盒子。在盒子的上边有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生日快乐!我才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一个小熊笔袋开心与激动交织着淹没了悲伤……灯一下子亮了只见家人们从屋里走出来“生日快乐”!我将试卷拿给爸爸看“考得不错”爸爸满脸笑容,当我再次拿起试卷,满分:60分。这是我更加高兴,就这样我度过了这次生日。

春风是人间最美好的礼物,它无形,但和煦。吹绿了大地上的一切万物,给予人们温暖。

小礼物作文 第3篇

仔细观察一组图画, 根据情境提示, 展开想象, 写一篇作文。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 理解图意, 大胆想象,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 表达所思所感, 习作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连贯。

3. 体会图画中蕴含的情感, 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发挥想象, 具体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 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出文题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看图作文课, 先看老师写两个字。 (板书:礼物) 谁来读一读?

生:礼物。

师:齐读———

生 (齐读) :礼物。

师:你们得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说说看, 什么时候你得到过谁的什么礼物?

生: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我得到过爷爷送给我的一本书。

生:在我过生日的时候, 我得到过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师:什么礼物呀?

生:是一本书。

师: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看来家长们都喜欢送书给你们, 希望你们多读书。

生:过新年的时候, 同学们送给我很多贺卡。

师:这也是礼物, 是来自同学的心意。

生:我妈妈从澳洲回来, 送给我一只玩具考拉, 特别可爱。

师:好极了, 每个同学都曾得到过别人的礼物, 这些礼物无论大小、贵贱, 都代表着亲人和朋友们对我们的爱, 是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作文的题目是——— (在“礼物”前板书“獾的”)

生:獾的礼物。

【点评:作文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学生谈话, 聊天, 讨论……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口语“作文活动”, 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原始的“对话作文”。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让学生亲近作文, 把作文和生活, 和日常的说话、做事联系起来, 就可以把作文变得很容易, 很简单。在中年级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情感, 比单纯的方法技能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吴琳老师深谙此理, 围绕“礼物”和学生聊天, 自然亲切, 有了一个“预热”的过程, 作文教学就有了动力基础。】

二、阅读引文, 进入情境

师:獾, 你们见过吗?

生:我在动物园里见过, 有点儿像猪。 (生笑)

师: (出示课件中獾的照片) 瞧, 这就是这位同学见过的动物獾。但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童话里的獾。 (出示图画)

师:在童话里, 獾和人一样穿着———

生:棉袄。

师:拄着———

生:拐杖。

师:戴着———

生:老花眼镜。

师:你怎么知道他戴的是老花眼镜?

生:因为獾拄着拐杖, 好像已经很老了, 所以我觉得他戴的是老花眼镜。

师:你不但会观察, 还很会想象。这是写好看图作文非常重要的能力。请同学们齐读文题。

生 (齐读) :獾的礼物。

师:看到这个题目, 你的脑子里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生:獾的礼物是什么?

生:獾把礼物都送给了谁?

生:獾是怎么把礼物送给别人的?

生:獾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人家呢?

师:很好, 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你们的这些问题来讲述的。想不想赶快看看图?

生:想。

师:看图之前, 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这是本次作文提供给我们的材料, 也是这篇作文的开头部分。

(课件出示以下文字)

獾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动物们都喜欢他。

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指名读, 齐读。)

师:从这两段话中, 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獾特别爱帮助别人, 还知道了小动物们都特别喜欢他。

师: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家很难过。

师:为什么事难过?

生:因为獾老死了, 所以大家很难过。

师:很好。

生:我知道动物们都很想念獾。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这句话知道的。獾都死了, 动物们还是不能忘记他, 还说他活着时候的事情, 说明大家都很想念獾。

师:你们的阅读能力很强, 从这短短的两小段文字中, 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对我们更好地观察图画, 读出图画中的故事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小动物吧。

(出示图画)

师:这是谁?

生:鼹鼠。

师:鼹鼠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看得出吗?

生:鼹鼠手里拿的是纸。

师:是什么样的纸?

生:剪成狼形的纸。 (众笑)

师:哦, 他注意到了鼹鼠手中剪纸的形状。这些连在一起的小动物不是别人, 就是他自己, 是一串手拉手的小鼹鼠。 (生笑) 你们做过这样的剪纸吗?

生:做过。

师:说说看, 怎么做的?

生:首先要想好自己剪多少个, 然后把一张长的纸对折, 剪多少个就得折多少次, 然后剪一个, 就可以出来很多个。

师: (拿出一张长条形的纸) 就像这样, 把一张纸反复对折 (演示) , 剪出你需要的图案后, 打开 (演示) , 就可以得到一长串同一形状的连起来的图案。但是这样做容易吗?

生:不容易, 一不小心, 就剪断了。

师:是啊, 所以你看, 当小鼹鼠向我们展示他的本领时怎么样?

生:很高兴。

生:很自豪, 有点儿得意。

师:你们真会观察。我们再来认识一位。 (出示图画)

生:青蛙。

师:谁看出来了, 青蛙有什么本事?

生:青蛙跳舞很漂亮。

生:青蛙正在转圈。 (众笑)

生:青蛙正在滑冰。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过花样滑冰的比赛, 运动员就做这样的旋转动作。

师:这位同学不但观察细致, 还会联想。青蛙的确在表演溜冰的技艺。你们看他的技艺怎么样啊?

生:还不错。 (众笑)

师:别笑, 这很不容易呢, 如果不得要领, 就是在冰上走一走都会摔倒呢!

(继续出示图画)

师:这位是———

生:狐狸。

师:你知道狐狸先生在向我们展示什么本领吗?

生:他好像在展示自己的领带。

师:对, 我们发现狐狸先生系着领带。你们会打领带吗?

生:不会。

师:你们见过爸爸打领带吗?

生:我见过。

师:说说看, 爸爸是怎么打的?

生:我爸爸打领带的时候打得特别快, 我没看清楚。 (众笑)

师:下一次要好好看, 反正不太容易, 一定要有人教我们或示范一下才行, 是吧?

(继续出示图画)

师:这又是谁呢?

生:兔子。

师:兔子太太在做什么?

生:她在用泥巴捏她自己。 (众笑)

生:不对, 兔子太太在做兔子形状的饼干。

生:兔子太太在做薄饼。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看到兔子太太穿着做饭时候才穿的围裙, 桌子上好像还有面粉。

生:老师还说这是兔子太太, 兔子太太一般不会去玩橡皮泥。 (众笑)

师:你们真聪明, 兔子太太的厨艺远近闻名, 特别是烤饼干的功夫。

【点评:有了一个聊天的“预热”, 吴琳老师并非直奔作文主题, 而是给学生认识几个动物朋友:獾、鼹鼠、青蛙、狐狸、兔子。这是故事中的人物, 呈现的画面是它们的拿手绝活, 鼹鼠居然会剪纸?青蛙居然会溜冰跳舞?狐狸居然会打领带?兔子居然会做饼干?一个一个的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它们是怎么学会人一样的本领的?谁教的?于是, 故事自然就发生了, 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这些图片, 恰似故事的“线头”, 每一个都牵出一个特别的故事。这, 正是吴琳老师“预设”的作文内容, 然而却让学生几乎感觉不到。好的作文课, 就是像做游戏一样, 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作文的状态。如果拉开架势:我们今天要写什么什么, 写的时候要做到怎样怎样, 我想, 这样的教学, 尚未开始作文, 就已经吓跑了一半学生, 剩下的都是吓傻的。】

三、观察图画, 理解图意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几个小动物, 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要写话的几幅图画吧。

(出示四幅图)

JIAOXUESHILU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 想一想, 动物们分别回忆了獾还活着时的哪些事情?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

师:可以说说吗?你看懂了哪幅图?

生:我看懂了第三幅图。獾在教狐狸系领带, 狐狸不会系, 都系到鼻子上去了。 (众笑)

生:我想说第一幅图, 这是鼹鼠在向獾学习怎么做剪纸。

生:第四幅图是獾在教兔子太太做兔子形状的饼干。

生:我看的是第二幅图。这是青蛙回忆的。獾活着的时候教过他滑冰, 所以他现在才会滑得那么好。

师:这位同学不但能够认真看图, 还很会联想、想象, 她想到了青蛙现在的情况, 这是画面上没有的, 看图写话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想象, (板书:大胆想象) 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还看懂了哪幅图?

生:我看懂了第一幅图。这是獾在教小动物做剪纸。

师:具体说是哪一个小动物?

生:是小鼹鼠。

师:那也就是说, 这是小鼹鼠的回忆。你能把这个意思再重新说一说吗?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时候。

师:这句话不通了, 不是“时候”, 应该怎样说?重新说一遍。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时候的事情。

师:把“的时候”拿掉再试试。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这就通顺了。那么, 你从哪里看出獾是在教他做剪纸?

生:我看到鼹鼠拿着剪刀, 獾把自己做好的剪纸给他看。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补充?

生:鼹鼠下面的草地上有很多剪坏的纸, 说明鼹鼠总是剪不好, 连不起来, 所以獾才剪给他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他看到了鼹鼠身后的碎纸片, 就想到了鼹鼠总也剪不好, 于是獾来帮助他。仔细观察图画, 你就会像这位同学一样, 发现很多细节,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老师把这位同学的经验也写到黑板上。 (板书:仔细观察)

生 (齐读) :仔细观察。

师:就第一幅图,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观察到獾教得很认真。

师:怎么讲?

生:我是从獾的表情看出来的, 他一副很慈祥、很有耐心的样子。

师:很好。

生:我还看出鼹鼠学得也很认真, 他手里拿着剪刀, 好像很注意地在看獾是怎么剪的。

师:是很“专注”地在看, 非常好!

生:我还看出獾在告诉鼹鼠怎么怎么剪。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看獾的样子好像在跟鼹鼠说话。

师:哦, 你从獾的表情想象出他还对鼹鼠说了一些话。真好。同学们, 我们知道, 这幅图上呈现的内容, 都是鼹鼠的回忆。谁能把我们刚才仔细观察到的和你大胆想象到的, 组织成一段话, 连起来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互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獾看见鼹鼠正在焦急地做剪纸……

师:请等一等。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要接着前面的内容讲的, 你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师指前一段)

生: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师:请你接着上面的意思讲下去。

生:獾看见鼹鼠正在焦急地做剪纸……

师:对不起, 这位同学。我的意思是说, 你讲的话要接着前面的话来说。前面说“: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那么, 这里是谁的回忆呢?是不是先要交代一下, 不然, 上来就说“獾看见……”吓人一跳, 獾不是死了吗?怎么突然出来, (众笑) 就会感到很突然。你能改改吗?来, 我们试试, 我读上面一句, 你接着我的话说。

师: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鼹鼠回忆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这就对了, 这样就很连贯, 让人听起来很舒服。这一次我们写的看图作文, 不是孤立的一幅图, 是要把几幅图连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所以段与段之间的连贯很重要, 每幅图的第一句话一定要接着前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说, 这叫作——— (板书:内容连贯)

生 (齐读) :内容连贯。

师: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连贯。好的, 这位同学, 我们接着来。

师: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鼹鼠回忆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我们把“回忆”换一个词儿行吗?为什么要换知道吗?

生:因为前面用了一个“回忆”, 这里有点儿重复了。

师:好的, 那么你能换吗?

生:能。鼹鼠想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着急地做剪纸……

师:为什么是“着急地做剪纸”?

生:因为他怎么剪也剪不好。

师:那你能不能先说他怎么也剪不好, 再说他很着急?试试看。

生: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怎么剪也剪不好……

师:鼹鼠想做什么样的剪纸, 结果怎么也剪不好?

生: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想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纸鼹鼠, 可是怎么剪也剪不好, 他很着急。

师:这时……

生:这时, 獾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剪吧!”鼹鼠说:“我想剪出一长串鼹鼠的形状, 然后把它贴在墙上。”獾说“:好的。”于是, 獾就认认真真地教起来。鼹鼠也认认真真地学, 最后鼹鼠终于剪出来了。

师:这位同学能够想象鼹鼠和獾的对话, 这很好。如果把“认认真真地教”和“认认真真地学”再讲得具体一点儿就更好了。谁愿意帮他补充?

生:只见獾把一张长形的纸对折了三次, 然后在纸上画出鼹鼠的形状, 再沿着边线剪下来, 一拉, 六只连在一起的小鼹鼠就剪好了。

师:好极了。这位同学敢于大胆想象, 讲述了许多画面之外的细节, 于是这个故事就生动多了。谁再来说说鼹鼠是怎么认真学习的?

生:鼹鼠很认真地看着獾, 并学着他的样子折纸、画画, 再剪下来, 最后他终于剪成了。

师:他终于成功了, 鼹鼠的心情怎么样?

生:他高兴极了, 而且非常感谢獾。

师:哪位同学能够看着这幅图, 把这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生:鼹鼠想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想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 可是怎么剪也剪不好, 他很着急。正在这时, 獾走了过来, 对他说“:别着急, 我来帮你吧!”鼹鼠高兴极了, 连忙坐在獾的对面, 看着獾剪。只见獾把一张纸对折了几次, 又在纸上画出鼹鼠的形状, 再沿着边线剪下来, 剪好后, 轻轻一拉, 一长串连在一起的鼹鼠就剪好了。接着, 獾手把手地教鼹鼠, 鼹鼠学得可认真了, 一次没剪好, 又重新剪一次, 最后终于自己剪出了一串连起来的纸鼹鼠, 他高兴极了, 心里非常感谢獾。

师:直到现在, 想起这件事, 鼹鼠……

生:心里还暖洋洋的。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希望你们在把说的故事写下来的时候, 要边写边读, 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语句是不是通顺, 语言是不是流畅。下面, 请同学们从这四幅图中任选一幅, 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 像刚才这位同学对第一幅图的讲述一样, 围绕图意写一段话。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写在作业纸相应的图画旁边。

(学生自由写作。10分钟后反馈。)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写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生:我写的是第一幅图。

师:请你把它读好。

生:鼹鼠想起了獾帮助自己的事情。

师 :这里是“想 ”还是“讲”呢?

生:应该是“讲”。

师:好的, 请你改一改。

生:鼹鼠讲起了獾帮助自己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獾走了过来, 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鼹鼠说:“我想把自己的形状剪成一长串, 可是怎么也剪不好。”獾说“:别着急, 我来教你。”于是獾就教了起来, 鼹鼠很认真地学, 经过很多次失败, 鼹鼠终于剪出了一长串像模像样的纸鼹鼠。现在, 獾不在了, 鼹鼠想起这件事, 心里很难过。

师:应该是“鼹鼠讲起这件事”。

生:现在, 獾不在了, 鼹鼠讲着这件事的时候, 心里很难过。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但写得好, 读得也好。他不但写出了这幅图画表现的内容, 最后还补充了鼹鼠讲这件事时的心情。谁还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青蛙讲起了獾教他滑冰的事情。以前, 青蛙就怕在冰上走路, 獾看到了, 说:“来, 请你拉着我的手, 我来教你!”于是, 獾牵着青蛙的手, 在冰上一步一步地走。

师:这里写得真好, 她注意到了青蛙是牵着獾的手, 一步步在冰上学走路的。请你继续。

生:就这样, 青蛙不但学会了溜冰, 还学会在冰上跳舞。最后, 他终于学会了溜冰, 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师:老师帮你调整一下:“就这样, 青蛙终于学会了溜冰, 不但会溜冰, 还会在冰上跳舞呢!”

生:就这样, 青蛙终于学会了溜冰, 不但会溜冰, 还会在冰上跳舞呢!他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师:这样回忆着的时候……

生:这样回忆着的时候, 青蛙心里暖洋洋的。

师:很好。文章写好后, 一定要多读。多读, 可以发现语句中的毛病,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修正。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

师:请读吧。

生: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的事情。

师:这句要好好读, 不要断开。再来。

生: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的事情。狐狸本来不会系领带的, 獾活着的时候, 就教他系……狐狸一边说, 一边教, 最后狐狸就学会了, 还很快。 (众笑)

师:别紧张, 写得很清楚。只是有些地方改一改就更好了。来, 老师帮你调整一下。狐狸不是“一边说, 一边教”, 而是———

生:一边说, 一边做。

师:对。还有, “狐狸就学会了, 还很快”这句话怎么说更好?

生:狐狸很快就学会了。

师:这样不是很好嘛!请你把这几句话再改一改, 好吗? (学生坐下) 这位同学很了不起, 其实, 他写的和读的不完全一样。他在读的时候, 发现自己写的有些问题, 就及时做了修正, 所以, 作文写得好不好, 要靠读的, 多读几遍, 就会发现问题, 就可以越改越好。最后一幅图, 请你读吧!

生:兔子太太回忆起那天下雪, 我正在做饼干……

师:“我正在做饼干”是兔子太太说的吗?

生:是。

师:那要加引号了。兔子太太回忆说, 冒号, 引号———

生:兔子太太回忆说:“那天下雪, 我正在做饼干……”

师:“那天, 外面下着大雪, 我正在家里做饼干。”这样改好吗?

生: (点头, 重读) 那天, 外面下着大雪, 我正在家里做饼干。獾走进来说“:你在做什么?”兔子太太说:“我正在做饼干。”……

师:这里太啰嗦了。你已经在前面说了“兔子太太正在家里做饼干”, 那么, 獾走进来, 还问“你在做什么?”这话就多余了。你改一改。

生:獾走进来, 说:“我来教你做动物饼干吧!”

师:改得好!

生:说着, 獾认真地做起来, 他的手冻得通红。不一会儿, 兔子形状的饼干就做好了。我连忙说“:你辛苦了, 快暖和一下吧!”獾说:“别客气, 快吃吧!我为大家服务很开心。”

师:这里加个“却”字, 獾却说———

生:獾却说:“别客气, 快吃吧!我为大家服务很开心。”

师:这里写得真好。他想象獾的手冻得通红, 还想象兔子太太和獾的对话。写得很精彩。那天, 吃着獾做的动物饼干———

生: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点评:果不其然, 吴琳老师在这个环节中, 引导学生凭借画面, 构想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獾;每一个故事的情节都是雷同的:獾教动物学什么;每个故事都藏着一根“线”:獾给予动物帮助的友情!所谓的“礼物”, 不是看得见的某一件物品, 而是教会你一个生活的本领。吴老师在指导中先后提出了“大胆想象、仔细观察、内容连贯”三个要求, 旨在鼓励学生把这些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 通过观察形象获得更具体、更完整、更鲜明的内容表象。很显然, 故事都“说”出来了, 且“说”得都很具体生动。但是, 吴琳老师的教学点似乎并不在此, 而在于教学生如何把这些人物、情节、情感, 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即教学生如何写作。这, 才是看图作文的目标所在。先说后写, 是一条基本的作文法则, 而最终要落实到“写”。正因如此, 吴琳老师让每个学生用10分钟写其中的一个故事, 正是要实现这种由说到写的转化。说得好并不一定写得好, 因为书面写作比口头讲述, 在语言运用上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讲述的对象就在面前, 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写作则隐去了对象, 是一种“独白语言”, 更需要作者的缜密思维和文字功夫。作文教学, 落点就在这里!】

四、体会情感, 完成结尾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指着幻灯片中的4幅图) , 动物们都回忆了獾和自己在一起的那些事情, 你们说, 这里有没有说獾送礼物给他们呢?

生:没有……

生:有!

师:这里虽然没讲獾送礼物给大家, 但在动物们的心里, 獾有没有给他们留下离别的礼物呢?

生:有!

师:那礼物就是———

生:獾教给每个动物的本事。

师:那礼物就是———

生:獾乐于助人的精神。

师:那礼物还是———

生:獾帮助动物们的那些事情。

师:我知道了, 你们的意思是说, 獾帮助他们的这些事情, 就是獾送给他们的———

生:礼物!

师:有了这些礼物———

生:兔子就不会挨饿了。

生:青蛙就可以在冰上跳舞。

生:鼹鼠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剪出来。

生:狐狸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

师:也就是说, 有了这些本领, 动物们就可以———

生:生活得更好。

师: (打开第一幅图片, 同时播放音乐《怀念》) 让我们再看一看獾的背影, 假如你就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动物, 当这样和大家一起回忆着獾还活着时的那些事情的时候, 你最想对亲爱的獾———那个永远也不能再见面的朋友, 说些什么呢?

生:獾, 你做了那么多帮助我们的事情, 我想说, 谢谢你!虽然你死了, 但我们会永远怀念你的。

生:獾, 你的乐于助人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别的人。

师:你帮助我们的那些事情啊, 我们都会记在心里。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谢谢你, 獾, 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生:獾, 如果你能再多活一会儿, 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帮助的, 我也会为你做很多的事情。

师:同学们, 就把你们刚才说过的话和最想说但还没说出来的话, 写在最后, 作为这篇作文的结尾。

(学生完成结尾部分的写作。五分钟后反馈。)

【点评: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结尾, 这个故事也不例外。吴琳老师以故事中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构想结尾, 实则是揭示故事的寓意, 或者说是一种道德渗透。当然, 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有多种可能, 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朗读习作, 集体评议

师:我请六位同学到台前来, 每人读自己写的一段, 共同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好吗?

(指名六名学生到台前)

师:你们六位同学要配合一下, 在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时候, 可能为了内容的连贯, 要根据具体情况把自己的一段话作适当的调整, 即兴修改、朗读, 可以吗?让我们开始吧。

生员:獾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动物们都喜欢他。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 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圆:鼹鼠讲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獾走了过来, 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鼹鼠说:“我想把自己的形状剪成一长串, 可是怎么也剪不好。”獾说“:别着急, 我来教你。”于是獾就教了起来, 鼹鼠也很认真地学。经过很多次失败, 鼹鼠终于剪出了一长串像模像样的纸鼹鼠。现在回忆起那天的事情, 鼹鼠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生猿:青蛙想起了獾教他滑冰的事。那天, 青蛙看见獾在滑冰, 就走过去, 说:“我不会滑冰, 您可以教教我吗?”獾说“:来吧, 把手伸给我。”獾牵着青蛙的手, 一步一步地在冰上走, 青蛙跟着獾小心地学习。最后, 青蛙终于敢自己滑冰了, 他的心里暖洋洋的。后来, 他还学会了在冰上跳芭蕾舞呢!

师:你看, 前面那位同学已经用了“心里暖洋洋的”,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猿:青蛙终于敢自己滑冰了, 他开心极了。后来, 他还学会了在冰上跳芭蕾舞呢!

师:好, 就这样改。请继续。

生4:“是獾教会我系领带的, ”狐狸伤心地说……

师:这个开头真好!请继续。

生:“我小时候总是不会系领带, 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遇到獾, 獾帮我打好领带, 还手把手地教我, 他一边系一边教, 直到我学会为止。”狐狸说着说着, 就哭了起来。

师:很好。

生5:听了狐狸先生的话, 兔子太太说……

师:这位同学接得很好, “听了狐狸先生的话”把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连接起来了, 非常自然。请。

生5:听了狐狸先生的话, 兔子太太说:“那天, 我想做些动物形状的饼干给孩子们吃, 可怎么也做不好。后来, 獾来了, 他教我怎样和面, 怎样把面压成饼, 再用模子刻出小兔子的形状, 然后放在烤箱里烤。动物饼干很快就做好了, 满屋子都飘出香味。”

师:好极了, 好极了, 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 老师给你改一个词, 可以说“满屋子都弥漫着香味”。

生5:谢谢老师!

师:读完了吗?

生5:直到今天, 我都忘不了那天的事情。

师:很好。

生6: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的礼物, 动物们在心里对他说:“谢谢你, 獾, 我们不会忘记你, 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 让爱心传递下去。”

师:真好!谢谢这几位同学, 你们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了这篇作文, 谢谢! (掌声响起, 学生回座位) 同学们, (指板书) 刚才我们分别给每幅图配了一段话, 这样一段一段地连起来, 就成了一篇有头有尾的作文。在看图作文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 (指板书) ———

生:仔细观察。

师:还要———

生:大胆想象。

师:注意段与段之间———

生:内容连贯。

师:这节课, 我们只写了其中的一两段内容, 下一节课, 我们可以在这张作业纸上, 把空缺的内容都完成, 写一篇完整的看图作文, 好吗?

生:好。

【点评:作文写完了怎么办?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交给老师批阅, 然后再作修改, 如此就完成了教学的整个任务。但是, 这样的作后批改, 对学生的帮助是甚微的。最好的指导在现场, 即面对面地评讲, 手把手地辅导。而对于学生来讲, 好不容易写了一篇作文, 最希望的是即刻知道写作的结果评价。吴琳老师的当堂评议, 正是满足了学生对作后及时反馈的需求, 且是组织学生一起评议, 旨在让学生学会评讲、学会修改。更有意思的是, 吴琳老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这又是一个作后修改的“法宝”———读作文。把文字变成声音, 通过耳朵来判断语句是否“顺耳”, 即是否通顺、妥帖。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经验, 更多的是关于听说的经验, 善于利用这些经验来修正书面语言中的问题, 着实简便有用。叶圣陶先生正是这样教他的孩子修改作文的, 吴老师借鉴得恰到好处, 也很有艺术性。】

六、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

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看的这些图画, 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小松鼠的礼物 第4篇

(小好奇)

秋天的时候,小新和妈妈来到了乡下的舅舅家。

舅舅家新修的楼房漂亮极了。站在二楼的窗前,可以看见巍峨的大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林。更让小新高兴的是,靠近窗户有几棵大松树,经常可以看见一只小松鼠在上面跳来跳去。它拖着一条蓬松的大尾巴,眨巴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样子可爱极了。

但是,它好像很害怕小新。每次小新刚出现,它便跳进茂密的树枝间,消失了。

一天早上,小新悄悄地躲在松树下面,想近距离地看看这只小松鼠。可他刚探出头,小松鼠便发现了他。并且,小松鼠好像故意恶作剧似的,在离开的时候触动了一根松枝。顿时,松枝上面的露水落下来,一下子就把小新的头发和衣服弄湿了。

接下来,这只小松鼠好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过。偶尔,也有一只松鼠来到窗前的松树上。但小新知道,它不是那只小松鼠。这是因为,其他的松鼠都没有那只小松鼠那样可爱,那样顽皮。

这天中午,小新在二楼的房间里看童话书。看着看着,忽然房间里响起一阵“叭叭”的声响。

啊,是那只小松鼠,它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进来。由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它惊慌极了。看见小新看着它,它被吓坏了,疯了似的蹿来蹿去,全身的毛都被吓得竖了起来。

“喂,小松鼠,你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的……”小新连忙说道,并马上将所有的窗户都打开。然后,他远远地站在一旁。

小松鼠很快就从窗户逃了出去,并跳到了窗前的松树上。小新走到窗前,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小新不禁笑了起来。随即又有些丧气。唉,看来以后更难看见这只小松鼠了。

第二天一早,小新又来到二楼的那个房间。他看见窗外的松树上,有个灰色的小影子飞快地闪了几下。

哇,是那只小松鼠!看见小新,它再次跳进树枝间不见了。

哇,小新看见了地上的两颗小松果。窗户开着,外面的风很大,小松果极有可能是被风刮进来的。但小新知道,这两颗小松果一定是小松鼠送来的,是小松鼠送给他的礼物。

礼物小作文 第5篇

记得那是在下午放学后,我刚把门打开,就看到桌子上有一个用包装袋封的很严实的长方形的东东,妈妈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文具盒。它是大红色的,盖子上面画着许多美丽的图案:开着汽车的海绵宝宝,旁边一只可爱的、穿着宇航服的松鼠拿着小提琴,笑嘻嘻的看着我。我被着个文具盒的图案吸引,爱不释手。

第二天,我便将新文具盒带到了学校。课间,同学们都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说,王义琳你的文具盒在哪儿买的?好漂亮呀!我也不知道在哪儿买的,是昨天妈妈送给我的。不如我们用这文具盒盖一堵墙吧。好呀,好呀!他们都跑去拿了,过了一会儿,又都回来了。我们马上盖了起来,我的放在最上面。盖好了,不知谁碰了一下桌子,我的文具盒从上面掉到了地上,摔成了两半。顿时,我的心里生出了一种无名之火。真想当时就把碰桌子的人找出来,让他赔我的文具盒。这时上课铃声响了。

下课了,我仔细研究,终于发现原来只是铁丝出了问题。我又在那里摆弄了一会儿,居然被我给修好了。我的心里无比高兴,因为这时妈妈送我的礼物呀。

礼物小作文 第6篇

好吧,也许你会惊讶,因为枕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太平常了。可是,今天的这个枕头对于我来说含义可不一般,这是妈妈“送”给我的……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枕头好硬啊,咱回头换个枕头吧,我还是想枕软的。”其实我当时只是说一说罢了,没有说是一定要枕软枕头,只是想更舒服一点而已。可是,就在今天,我早已将这件事忘掉时,妈妈却拿来了一个十分软的枕头,说是她买的。我顿时傻掉了,我早就把这件事忘掉了,所以妈妈呀,你为什么还要给我专程去买一个呢?可是妈妈仿佛可以读懂我此时的心思,告诉我:“给你买了一个软枕头,怕你枕着硬枕头不舒服。”然后我就哽咽着睡了觉。顿时,我发现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妈妈啊,您现在用爱养育着我,温暖着我,照顾着我。我长大也要做您的“小棉袄”,用您爱我的方式去爱您,去给您温暖。您现在就是我的避风港,我有什么困难,都会向您这里靠拢,一直都是您照顾我,所以我将来也会好好地照顾您和爸爸,让你们过的幸福。而且从今以后我也会变得更加独立,让你们更加地省心……

礼物小作文 第7篇

今年妈妈生日的时候,我送给妈妈了一幅画。我用一星期的休息时间,画了一个红色的心形大蛋糕,蛋糕中央,画着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人手牵手很开心的样子。虽然,这只是一幅画,但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礼物,里面的含义也是最特别的。当我双手举着这幅画缓缓走到妈妈面前,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时,妈妈感动地掉下了眼泪。

礼物是无处不在的。我相信,只要你有诚意,哪怕远隔万里,那收到礼物的人一定会沉浸在莫大的快乐与幸福之中。有的人会想,礼物不就是用金钱买来的吗?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错了,礼物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礼物是从你的内心由内而外、发自肺腑地对自己或他人的祝福,这就叫礼物。有时你可能会去花很多钱去买礼物,其实礼物是买不来的,或许,你真的把一件很昂贵的东西送给别人,对方也不一定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祝福,因为他收到的只是一份用金钱换来的礼物,根本无法体会到你内心对他的祝愿。

小礼物作文 第8篇

众所周知, “礼”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的道德理念的仪礼性表达, “物”即为物质的东西, 礼物交换确立了交易主体间个人化的定性关系。礼物, 从其字面而言是承载“礼”之物, 而日常话语中也以“送礼”来表示礼物的流动。但是从这一人类学的研究来看, 礼物背后更多的是“互惠”、“人情”、“面子”等实用主义所指。送礼更多的不是送“礼”, 而是送“物”, 工具性大大盖过了表达性。其结果便是, 所有人都疲于送礼, 但又不得不送礼, 礼物成了负担和约束。

二、礼物的重要性

一般人家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时, 通常不会全部收下, 只收一半, 或者回馈于其几乎等价的礼物, 即所谓的“不能让客人空着篮子回去”, 在莫斯的《礼物》中称之为“豪”, 或是“礼物之灵”。

其实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中国“礼尚往来”这一古语, 别人为你送来礼物, 里面必定包含了一定的情与义, 不管是否为真情的流露与呈现, 都是表面情义的维持的表现, 即所谓的人情。要知道, 人情债最难还, 互不拖欠, 行事才方便。所以对于别人送来的人情, 势必要送回去的, 这样互相来往, 才能够维持这中间友好的关系。

礼物在中国社会中像血液一样流通于整个社会网络之中, 甚至可以说社会网络是由于礼物这一联系而产生并存在的。一方面, 礼物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和维系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礼物的来往之间, 人际关系得到维持和扩展;另一方面礼物也是权力生产和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 在一个资源和机会被垄断的社会之中, 礼物成为分享资源的交换条件, 同时在这样的礼物流通中也强化了有权者的权力和无权者的无力。不管是在城市, 亦或是在农村, 关系犹如一张蜘蛛所织之网对个体和群体都起到了支持、保护等多种功用, 故在阎云翔的书中, 大篇幅的用关系一词来阐释中国社会中的礼物交换行为也就显得可以理解。在下岬村, 人们通过礼物来创造关系, 也通过礼物来维持和展示关系, 这是一个关系网密切而又复杂的社区, 礼物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三、礼物交换中的互惠原则

让人们保持礼物交换的动机是什么呢?我觉得书中提到的“互惠原则”是根本原因, “一个人给予是因为他期待报偿, 而一个人回报是由于其伙伴可能中止给予的危险。”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片面, 因为有人会发出疑问说, 自己给予的动机并不是因为回报,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偿意愿,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个理由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试想, 如果我们总是处于这样的动机给予, 次数多了, 别人没有任何的谢意或是回馈的表示, 我们还会一直持续吗?人都有一个心理平衡机制, 这个机制是不容我们打破的, 一旦两个人的关系失衡, 将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 一定程度上, 我还是认同这句话的。

“礼仪制度提倡人们之间的互惠往来”, 作者从赠礼、受礼和回礼的具体活动中, 发现了不同角度的互惠原则 :一、常人总是以互惠的方式与他人往来, 这种互惠以长期的赠礼、受礼、和回礼的义务为特征, 重视礼尚往来的重要性是其动力所在。二、随礼的规则不能打破现存的社会地位等级体系, 也即是说一个人必须知道, 哪一类的礼物适合哪一类的亲戚朋友 (对什么人, 随什么礼) 。三、根据以往的相互关系来置礼。四、回礼的方式, 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应避免把礼物交换视作还债, 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礼的价值。

四、礼物背后的人情问题

人情也即人之常情, 有一种约定的规范和道德义务在里面, 它是个人在面对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情境时基本的情感反应, 讨论一个人拥有多少人情, 事实上是指他们的关系网规模。

随礼是一种表达人情的方式, 人情是交换礼物的基本规则, 依从人情, 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作者在讨论人情伦理道德领域时使用了两个本土概念, 沾光和面子:

沾光是人情的道德基础, 日常生活中的它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从一些特殊主义联系中获益的意图或行动, 民间有一句谚语“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说的就是对沾光的期盼。沾光在亲友互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还支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仪式活动中的行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亲戚朋友能有一天发迹了, 带动我们提升自己的位置, 因为这是一个捷径, 一种可以省去很多辛苦奋斗的“便宜事”, 有这个机会的话,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去利用吧, 尤其是在农村, 社会关系的网络覆盖没有城市广泛, 关系也没有城市人硬, 如果出一个有能力的人, 村民想沾点他的光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会以之为荣的。

面子可以作为社会互动中的道德约束, 要面子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强, 在我看来, 我们应该对爱面子这种行为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 要面子有它的积极作用, 要面子本身就是对自己行为的一个内在约束, 自己觉得丢人的事情, 肯定是不会去做的, 一定程度上比法律对人们的约束还要有效, 成本也低;另一方面, 过于要面子的人, 往往会失去应有的理性, 就像书中作者介绍的“面子之争”一样, 损人不利己。所以, 要面子应该把握一个度, 凡事适可而止。

我很认同作者讲面子细分为社会脸面和道德脸面两种, 对社会脸面的追求促使村民们积极参与礼物交换的博弈, 而道德脸面的约束规范着所有参与者的行动。

五、农村关系网络

作为礼物交换的一个方面, 并尝试通过礼物解说他对中国社会人情和人际关系、私人网络的建构。但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大背景下。培养关系又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随礼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循随礼的规矩, 而且一个人如果落下拒绝随礼义务的名声, 他就会失信于全村, 并且由于关系网络而受到孤立。”这一点, 我在农村深有体会, 农村是非常讲究礼节的, 很多时候人们在乎的不是你随了多少钱的礼, 而是你有没有这份和别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心意, 随礼其实可以反映一个人一个家庭对他人的看法, 是否随礼以及随礼的多少都会影响两个家庭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农村, 随礼会不自觉的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 如若不愿意随礼或不参加别人的庆典, 就表明了不愿和主家维持良好关系的意向, 总是这样逃避责任的话, 在别人面前就没了地位, 并且朋友很少, 亲戚网络业很小, 在农村就很难办事。这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

既然关系的培养这么重要, 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呢?我总结了书中的观点, 若培养好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随礼方面不能吝啬, 该随的礼一定要随, 从长远看, 这有利于良好关系网络的培养。二、随礼记录是入礼的凭据单, 也是将来必须偿还的借账簿记, 因为礼尚往来有一定的规则。三、长期良好的关系必须通过有关双方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精心维持, 当互相关系被打断或破坏了, 就不得不通过做出额外的努力来重修和好。

关系网络有哪些功能呢?书中将关系网络的功能分为四类: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支持功能和政治功能。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构建关系网络的重要性, 农村是一个相互之间联系很紧密的组织, 整个村的人都是相互认识了解的, 具体到某一个家庭, 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非常重要。物质上,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 借助相互熟知信任的纽带, 相互挪动资金,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如果人际关系处理的好, 平时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就能轻而易举的从别人那里拿到急需的资金;精神上, 家里需要办事的时候, 乡亲们会主动去义务帮忙, 这样在主人赢得脸面的同时, 也会让喜庆的事更热闹, 悲伤的事情更易承担。可以说, “人多了好办事”在农村是个普遍真理。

六、总结

本文在阅读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的基础上, 对人类学有关礼物的理论进行回顾, 同时结合社会交换对礼物的流动做出阐释。以此为基进一步明确礼物特别是中国礼物流动背后的力量, 并借用礼物及其流动来分析中国这一特殊的社会情境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马塞尔·莫斯.礼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彼得·M.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小财迷”的礼物 第9篇

可是,最近李明变了,他变得很吝啬。

那天,我约他继续我们的“土豆计划”。他却摆摆手说:“我不喜欢吃那些——”他停了一下,“炸土豆了,我现在喜欢这些。”他随手拿起一根白菜,冲我挥一挥,“要不要来一个?”我立马推辞:“不了,谢谢。”转身找其他伙伴去了。

几天后,那天放学回家,我路过废品回收站,看见李明拿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易拉罐卖钱,那一大堆罐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捡到的。李明换得钱后立刻塞进口袋,一副生怕被别人抢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李明很爱财,不再是以前的李明了。

慢慢地,我和这个“小财迷”就疏远了。

这天放学回家后,李明对我说:“你和我去一家店吧,陪我买点东西。”说完立刻跑开了,不给我问问题的时间,也不给我拒绝的机会,我只好追上去。

李明去的是一家卖暖手宝的店,他买了一个最好的暖手宝,然后对我说:“我妈妈晚上要摆地摊,很辛苦。现在天冷了,我看到她的手已经冻裂了。我想,如果有一个暖手宝的话,她就不那么冷了,所以我才节省钱来想给她买一个好点的。”

回想起李明之前的种种“吝啬”行为,我突然理解了他,觉得李明这个“爱心暖手宝”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这才想起来,爸妈也这么辛苦,我是不是也该给他们买点什么呢?

小礼物作文 第10篇

小木偶一眼就看见小红狐背着的红背包。“哇!我也想有一个!”小木偶想,于是就笑着问小红狐:“嘿!你的红背包真漂亮,从哪儿得到的?”

“这……!”小红狐看到是小木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转身就想跑。

小木偶看见小红狐一脸慌张,忽然想起小红狐背上的包原来是自己的,立刻愤怒的喝道:“给我站住!”。小红狐被小木偶这么一叫,立刻趴下,动也不敢动。见到小红狐这样,小木偶一楞,也没法继续骂小红狐。这时他反到觉得这包的颜色和小红狐还真配,并且包里也没有装东西,不如就送给小红狐。

小木偶慢慢走近小红狐,做了个鬼脸,轻松大方的说:“嘻!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个包在你背上真合适,就当我送你的礼物了!但你要注意,它不能装太重的东西。”。

小红狐高兴极了,跳起来抱住小木偶:“小木偶,你是个好心人!我喜欢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礼物作文】相关文章:

重阳礼物作文06-01

礼物作文汇总08-11

二年级作文礼物05-12

圣诞的礼物作文05-28

生日礼物话题作文07-29

圣诞礼物初中作文08-17

以礼物为题作文08-31

礼物500字作文07-01

礼物作文500字07-01

礼物作文600字07-01

上一篇:营销业务发展策略下一篇:刘超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