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2024-05-26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精选16篇)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1篇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方案(修正稿)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14年6月中旬举行数学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口算与笔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生先参加班级竞赛,在此基础上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年级竞赛。

四、具体安排

(一)竞赛时间五、六年级竞赛:6月5日(周五)第1节课三、四年级竞赛:6月12日(周五)第1节课一、二年级竞赛:6月19日(周五)第1节课

(二)竞赛地点

1、年级竞赛地点:学校食堂

(三)命题:学校统一安排。

(四)监考与阅卷:

1、班级竞赛:监考工作由当天第六节课任课教师完成,阅卷工作由该班数学老师完成,2、年级竞赛:

(1)监考安排:

一年级:杨祖燕 姚子涵马小 倩二年级:徐春慧 彭波霞三年级: 杨娟红 贺爱清 四年级:宋彩华 郑书军五年级:马小倩 黄菊梅六年级:焦淑红 黄冬

(2)阅卷安排:

阅卷时间:由阅卷组长自行安排,统一阅卷时间和评分标准,流水作业。并于6月24日前将竞赛学生试卷和学生成绩电子档报教导处。

阅卷人员:(每组第一人为阅卷组长)

一年级:杨祖燕姚子涵马小 倩二年级:徐春慧彭波霞

三年级: 杨娟红贺爱清四年级:宋彩华 郑书军

五年级:马小倩黄菊梅六年级:焦淑红黄冬

(五)竞赛形式:两轮竞赛均采取笔试形式,时间均为40分钟。

(六)评定标准: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竞赛设个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状和奖品。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2篇

一、活动背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自然现象中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都与物理科学息息相关,我们人平时的吃、穿、住、行当中更是蕴含着很多与物理相关的奥秘。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伴随着长大,很多玩具都有利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识,只要适时加以引导,孩子们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奇妙之处。而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这么一个平台。

二、活动目的: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起学生更深一步探究的好奇与决心,故开展以物理小制作的形式的竞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智巧制作之能手

四、活动形式:物理小制作。可以是玩具,小发明,现场演示,并能叙述其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五、活动对象及要求:全体初中学生(建议初三的学生踊跃参加)

1、以各年级为单位,号召各班学生积极参与,统一竞赛时间,以小制作的形式进行活动。

2、参加本次竟赛的学生为自愿参加,每个学生都拥有参赛资格。

3.本次竞赛时间安排60分钟的时间进行。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3篇

1 建立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 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学科竞赛的作用

从各高校的实践中看, 各类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各类国家级的品牌赛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 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竞赛交流平台, 也推动了相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黑工程”为了使学科竞赛发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 加强了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 在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 突出了学科竞赛的地位和作用。

1.1 在毕业生培养规格中体现了学科竞赛

“黑工程”毕业生培养规格有三大模块, 这三大模块是: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素质结构模块。其中能力结构模块中, 对学生提出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这一要求使学科竞赛, 在学校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获得了平台。即学校各个系部可以通过学科竞赛使学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1.2 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体现了学科竞赛

“黑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有三大模块, 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在综合教育模块中体现了学科竞赛, 也规定了其相应的学分, 这体现学科竞赛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同时使学科竞赛在培养过程中具有了进一步的可操作性。

1.3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突出学科竞赛

在培养方案中, 要实现学科竞赛的培养作用, 就特别要注意在实践教学体系中, 设置学科竞赛的内容, 突出学科竞赛的作用。“黑工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两个结合, 三个层次, 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 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这其中, “四年不断线”的实践, 就要把学科竞赛作为重要内容。“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科竞赛列入了重要的实践内容, 建立了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的有机联系, 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学科竞赛的作用, 这样使学科竞赛落到了实处, 不至于流于形式。通过培养方案的平台去操作学科竞赛, 可以使学科竞赛有效地实现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2 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机制, 使学科竞赛稳定运行和发展

由于每所高校环境、地域、学生结构等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各校构建学科竞赛管理机制可以不同, 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

学科竞赛要实现的目标必须要明确, 比如“黑工程”他们在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明确了学科竞赛的地位和要求, 通过学科竞赛要增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在这一目标前提下所构建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就不会偏离。

2.2 组织性原则

学科竞赛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必须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保证, 这是学科竞赛操作的必要条件。学科竞赛的组织可以分层设置。比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上级, 主要指学校组织参加的省、市、国家级的学科竞赛活动。二是校级, 指学校统一组织的适合学校特点的多学科学科竞赛活动。三是院 (系、部) 级, 指学校所属院 (系、部) 组织的某一专业方向的单学科学科竞赛活动。

依据这个原则, “黑工程”学科竞赛的基本组织是这样设置的:学科竞赛采取“学院组织, 系 (部) 承办, 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学院成立大学生学科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由主管教学院长担任,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系 (部) 主任为成员,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大学生学科竞赛政策制定、项目审定及重大事项决策。教务处、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负责学科竞赛的协调与申报工作。根据上级组织单位的部门归属, 具体负责各类学科竞赛的信息、材料和经费管理, 组织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审核, 以及获奖项目的表彰与奖励工作。系 (部) 是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竞赛所在系 (部) 负责落实竞赛项目负责人, 聘请培训和指导教师, 确定参赛学生名单 (包括报名、选拔、培训、参赛等) , 提供赛前训练和参赛所需的必要设备、仪器、材料和场地。其他系 (部) 负责配合竞赛所在系 (部) 完成组织工作。

学院对所有学科竞赛均实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在竞赛开始前向职能部门提交竞赛项目立项申请表 (其中对具体实施方案、目标成果、拟获奖项及经费预算及赛后奖励等要有明确描述) ;经职能部门对申请材料 (含专项经费申请) 初审后, 报大学生学科竞赛领导小组进行立项审批;项目批准后由职能部门下达专项经费, 由系 (部) 在全院范围内选拔种子选手并负责组织开展竞赛;竞赛项目完成后, 系 (部) 向职能部门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3 广泛展开学科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有针对性的学科竞赛活动,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可以说学科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快捷通道。“黑工程”他们近两年开展了多样化的专业学科竞赛活动, 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黑工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开展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ACM国际编程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多学科类竞赛项目。

“黑工程”在上述这些学科竞赛中, 共有400多名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其中30%的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中获了奖。并初步形成了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冰雕艺术设计大赛等优势竞赛项目的团队。同时通过学科竞赛形成了一个促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兴趣、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循环系统 (见下图) 。

结语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4篇

在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中,教师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竞赛中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创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模式的构建

1、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学科竞赛无论是考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或技能,还是鼓励创新能力,其始终都离不开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而这些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因此,想利用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抓牢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作用。

2、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过程,既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也是典型的实践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引入以“创新精神”为价值目的的学科竞赛来推动。竞赛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为重要载体,通过不断梳理竞赛项目的门类和特色,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逐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竞赛项目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进而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技术训练为手段。大学生学科竞赛要求的是综合性与灵活性,参赛学生必须在夯实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针对“创新”的训练无疑成为竞赛训练的中心工作。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式,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解决竞赛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加强技术训练,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建立保障机制

1、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保证,针对学科竞赛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完善与其相关的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和创新训练基地的建设与改善,是学校教学改革、赛前培训的重要保障。既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践的物质基础,也为学科竞赛提供设施完善的硬件环境。

3、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中,活动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质量的保障是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来源。经费投入既是保障学科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活动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设立专项经费,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年度预算中的竞赛经费及时到位。

三、学科竞赛活动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需要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创新意识,只是需要与实践结合才会激发出来。学科竞赛是对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思想和行为等进行引导,使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设计出自己独特的、符合逻辑的新意产品。同时,大学生还会在学科竞赛活动中,经历创新的成功与失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自己的想法,增强创新自信心,树立创新理想。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基础知识,缺乏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没有发出自己的话语权。完全是“自己对自己”封闭的学习方式,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往往缺乏真正消化和掌握的场所。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发挥创新思维的场所,大学生通过寻找资料,集体讨论,反复实践等形式去体验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达到发现问题,寻找要领并最终解决问题。每一次的竞赛,都会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

(三)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技能

学科竞赛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历届竞赛的获奖作品也印证了大学生们有着无限的创新来源和能力。在比赛环节中,既要有硬技能,也要有软技能。竞赛中的团队成员都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必需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沟通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展现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敢于挑战、勇于尝试,不断激发兴趣和潜能,使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有效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N2015027)的成果]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5篇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作为一门反思之学,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们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拓宽其学习历史的视野,丰富其校园生活并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主办方:

泸溪一中教研室、高一年级、高二年级

三、承办方:

泸溪一中历史教研组

四、活动时间、地点:2015年12月12日晚上、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的具体要求

1.知识竞赛活动在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别开展,高二年级文科班进行历史小论文竞赛,高一年级进行知识抢答赛。2.竞赛知识范围: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内容占70%,纪念抗战胜利知识常识占30%。高二年级:参照高考试卷第41题,以抗战为题材,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考场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每班3人为一组,共18个小组参赛。高二每班推选5篇论文参评论文,由高一老师评定等级。4.知识竞赛的时间

高一:2015年12月12日晚上7:00——9:00。高二:2015年12月5日第一节晚自习。

5、要求各班认真组织,积极发动。高一备课组先下发提纲,各个班级参加竞赛的队伍需提前15分钟到场,各个班级的学生准时到达活动场地观看,必须服从任课教师的安排。要保持比赛场地安静,遵守活动规则,凡违反活动规则将扣除本班比赛积分。高二文科班认可教师先对本班论文进行初审,然后以班为单位,各推荐5篇论文,高二备课组收齐好论文后装订交高一备课组,由高一备课组最终评定等级。

6、奖项设计

高一:一等奖1组(3人)二等奖4组(12人)三等奖6组(18人)优秀奖1组(3人)高二: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

六、知识抢答赛流程概述:

(一)参与人员:

现场主持人(2名);参赛选手(54名);评委(若干名);记分员(6名);计时员(1名);现场秩序维护(5人);机动人员(2人)

(二)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活动准备:

(1)提前将高一年级18个班分成三大组,每组6个班,每班3个代表,共计54个学生。

(2)计分人员和计时人员7人。(3)监督人员及维持纪律5人。(4)主持人1人(5)PPT放映员1人

(6)工具准备:计时器、计分表、音响、话筒、抢答器、奖品(学校提供)

2、比赛具体流程与规则

(1)、初赛流程规则

A、随意抽签把18个班分成三组,每组6个班,每组限定三十道题作答,每题限定三十秒,由计分员统计三十道题答案并累计分数(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

2分,回答错误扣1分。)

B、累计分数完毕统计结果,每组分数排名落后的后两个班淘汰出局,每组前四个班进入第二阶段的竞赛,共计十二个班。每组前两名进入争夺前1——6名,三、四名争夺7——12名。(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2)、决赛流程

A.由活动主持人进行宣布活动内容和要求 B.宣布活动开始

C.第一阶段完后,由主持人总结第一阶段的每队得分情况,并进行下一阶段竞赛

D.第二阶段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记分员统计各组排名,主任宣布比赛结果。

(3)活动规则

第一阶段每小组如果出现2、3名或4、5名并列,就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第二阶段如果出现1、2名或5、6名或者11、12名并列,就各组加试5题,直到分出名次为止。由主持人出题,两队抢答,抢到题目者,选手(任意成员)必须在30秒内作答,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

七、比赛具体工作安排

1.拟定活动通知并上送教研室 由姜能森、郑旋负责

2.赛题的收集、题库的采集 由李国强、郑旋、姜能森负责 3.设计宣传海报及张贴 由邓建发负责 4.安排各班级现场座位 由杨丽春负责 5.制作题目卡 由郑旋负责 6.比赛场地布置安排 由梅美负责 7.现场比赛计时和分数统计 由章永寿负责

历史教研组

语数英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6篇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初中各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课程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践行校园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对象:

龙江三中全体学生。

三、活动形式:

以各年组为单位,统一竞赛时间,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竞赛活动。

四、活动内容:

主要考察各年级语文古诗词、英语单词短语综合素质。以语文、英语综合卷为竞赛试卷,以本年级三中楼廊内课程文化建设内容为竞赛内容,适当增加智力型,开放性题目。

五、报名要求:

1、每班抽取5名学生参加校级比赛;

2、抽取后,学生凭参赛卡参加竞赛,无论任何原因不得替换。

六、奖项设立及奖励办法:

1、本次竞赛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设集体奖和个人奖;

2、集体奖:按班级5名选手竞赛成绩总分,每个年级取前三名;

3、个人奖:按选手竞赛成绩,每个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4、学校召开表彰大会,给获奖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获奖集体颁发奖状。

七、竞赛时间:

龙江三中教务处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7篇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举行本活动并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竞赛时间。

2013年11月26日。由宁新玉老师统一出题。

三、竞赛安排。

1、参加学生:六年级各抽选7名学生参加。

2、评出第一、二、三名一人。

3、科目:语文。

4、由六年级语文老师监考,并认真批改,评出名次,交宁新玉老师处收存。

5、奖励前三名学生:奖状和笔记本。

6、老师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一经查实,按缺旷一天处罚。

四、参与学生

李秋月、李星宇、李卫琴 张佳玉、魏春红、代东东魏娅婷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8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活动;创新人才培养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质量工程”文件中明确将推进大学生竞赛活动纳入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内容中。近年来,高校在全国性学科竞赛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被列入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深化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引导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万众创新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1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意义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竞赛内容通常联系实际项目背景,应用性强。竞赛过程是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有效补充理论教学。[1]在竞赛中获得创新成果,有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就感,激发其研究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和新理念,可以在学科竞赛这个载体上付诸实践。学科竞赛通常又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竞赛活动的开展能积极推动相关学科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2]同时,竞赛过程管理、竞赛效果评价的过程中,会突显出教学内容的不足,对教学体系的建设起反馈作用。以竞赛为契机,将问题纳入教学中去思考,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修订和完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不断优化培养过程。

2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现状

2.1 管理模式松散不利于学科竞赛活动的长期发展

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严密的实施方案是顺利开展竞赛活动的前提,学校各类竞赛活动由几个部门分别管理,组织方案不同,奖励标准不一,出现工作割裂、奖励不平衡、挂一漏万的现象,不利学科竞赛工作的整体推动。学生是竞赛的主体,但是由于竞赛内容涉及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在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认识不够、对竞赛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参与竞赛的动力不足。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却未能很好地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和学校未能均衡推进竞赛活动、竞赛经费有限、缺乏良好的保障体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有关,给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规范竞赛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竞赛的要求

现行的传统教学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各教学环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实验过程也多是对知识的验证、再现和重复,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仍然不够,无法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现有的教学体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对知识需求的差异,不能体现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科竞赛作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都较高,对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从培养竞赛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的思考,未能很好地在具体教学内容融入竞赛所需的知识。

2.3 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制约竞赛团队的持续发展

在各类竞赛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规范、科学、系统的学科竞赛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托学校相应的学科基础、专业特点和实践条件,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满足具有专业特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方位的学科竞赛体系。[3]其中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的竞赛团队尤其重要。同时,若在队员结构、能力水平以及年级衔接等方面要考虑不全面,会出现团队断层,阻碍团队延续性和长期性地发展。

3 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3.1 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学科竞赛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实现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要设立竞赛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成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规范学科竞赛的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各项竞赛的组织程序,对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职责作出规定,构建从学校到教师的分级协调、配合的创新管理体制。学校管理部门负责竞赛活动的总体筹划和管理,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竞赛特点制定和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做好竞赛方案制定、负责人指导,竞赛负责教师则全面负责竞赛的运行。[4]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的评价办法、制定学科竞赛实施细则、实践场所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竞赛的有序开展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各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应由组织领导机构和指导培训机构组成。承办单位设立组织领导机构,由相关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机构内部成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应指派专人负责赛事具体工作的协调落实。另一方面,组建由专家或赛事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培训组,各项竞赛指定一人作为项目负责人,竞赛开展前提出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案、指导培训计划,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指导,鼓励、支持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跨学院指导相关竞赛。

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根据竞赛的级别、性质、规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参赛;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办法和奖励方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在工作量、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2]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学科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巩固学生竞赛创新的成果。

通过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术性创新协会、学生社团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地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培训、学术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可加强学生与竞赛团队成员、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学科竞赛活动的认识。依托表彰大会、网络宣传平台、科技成果展等形式,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开展科技节、素质拓展月等活动,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参与热情。

3.2 优化学科竞赛课程体系

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对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设立适应学科竞赛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课程教学体系,就是以学科竞赛活动的全面开展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为前提,将学科竞赛活动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由此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

从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上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学生基础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实践训练的渐进式培养的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模块,在基础课程学习中打下基本科研素质的基础,在核心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进而形成一个与学科竞赛互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次的课程体系。

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融入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调整加入部分与学科竞赛相关实践课程,推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3]通过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等实训基地开展基础实训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

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学科优势、竞赛特点、学生发展要求,协调各类竞赛的开展、组建结构合理的竞赛团队,形成全程化、多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才能发挥竞赛活动在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随着学科竞赛类型的不断增多,为了实现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就要求根据不同竞赛的组织形式及特点协调各类竞赛的开展。在组织学科竞赛活动时,既要考虑参赛条件不高、竞赛规模较广的竞赛活动,将其培育为参与程度高、受益面广、参赛规模大的实践活动;也要注重那些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学科竞赛,精选队伍参赛,培育竞赛增长点,将其树立为品牌竞赛活动,带动校内竞赛活动的开展。

在建立学科竞赛团队时,既要针对各项学科竞赛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学科建设优势,也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竞赛能力、发展状况综合考虑,鼓励不同年级、交叉学科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竞赛团队,对团队中不同能力、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成员,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全程化、多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是指将各类竞赛分为“基本素质类、专业基础类、综合应用类、创新设计类”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不同,组织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不同级别的竞赛,从而使学生大学四年可在学科竞赛体系的引导下,参与到多种学科竞赛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真正达到全程化的目标和效果,[5]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星烁,王成,王迪,等.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4-26.

[2]刘亮,孙利平,张海涛,等.构建科学竞赛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沙大学学报,2016,28(2):135-137.

[3]王蕾,张巧英.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6):43-44.

[4]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214-216.

[5]蒋晓丹,丁霞军,帅永辉.基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现代计算机,2014

(23):56-58.

[6]师文庆,杨磊,李永强,等.学科竞赛:推动基础学科分类型分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J].高等农业教育,2015,7(7):45-48.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9篇

英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科,小学一直都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孩子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辅导学生掌握单词的科学记忆方法。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英语能力的运用,单词掌握的多少是学生体现英语能力的关键,为此,本学期决定继续举办“1—3年口语竞赛”,“4—6年单词句型竞赛”。通过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直观的看到学校的教学效果。

11月16日的现场比赛中,同学们热情投入,沉着冷静,赛场气氛紧张有序。经过紧张的角逐全校评出各项奖项共 名。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竞争。此次竞赛不但促进了目前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10篇

活动小结

×××××学校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秉力支持是活动得以开展的坚实基础;参加讲课活动的老师对每堂课的精心设计以及全体教师对活动自始自终的热忱关注,是本次活动能圆满结束的根本。

本次活动中,一共有6位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应该说这6节课都很精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活动中每位做课老师都经过精心准备,教付出了很多。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科学的把握,而且基本都能熟练的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加讲课的老师都在力求体现这一理念。

二、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

三、注重切合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求异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这一理念的贯彻是一亮点。

本次活动中我认识的不足总结如下:

1、有的课教学环节过于饱满,为了能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有个完整课的印象,设计课的内容太多,致使出现为了赶课而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吃力,学生也没调动起来,整堂课就见老师在讲。

2、有的老师讲的比重过多。传统的”问教法”的痕迹太重,而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太少。某些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的地方,老师也包办代替了。

3、有的合作学习没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重要的一环。

4、有的教师的角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和评价者,要把自已定位在是学习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

5、有的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交流和接触交流。上课的时候,教师眼神的运用,应该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

竞赛方案小学竞赛活动 第11篇

二、比赛宗旨: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三、比赛口号:团结就是力量

四、比赛方法:采用抽签淘汰赛,三局两胜制,握绳采用男女混合式,比赛开始后,听裁判发令(预备-口哨)两边的运动员同时发力,将对方拉过赛场规定的河界线为赢。

五、名次录取:各级段取前三名

六、注意点:

1、在当场比赛中不得更换比赛选手(除意外受伤),其他学生为啦啦队,啦啦队不可上场帮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2、班主任老师要认真组织好本班队伍,展开练习,注意不要绳子绕手和身体,以免意外发生。

3、参赛队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听从裁判指挥,按时参加比赛、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4、参赛选手请穿长袖,不要绳子绕手和身体,以免绳子擦伤和免意外发生。

小学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第12篇

李灿莉在会上希望通过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发现一批好苗子、好典型、好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比赛,形成一批很好的案例;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总结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

徐世昌主任在会上先简单介绍了这几年安徽教育装备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未来教育装备更好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大赛中参赛选手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希望各位参赛教师回到学校能够总结过程,学习并消化其他教师实验教学中好的经验、好的办法并应用好。

李强副主任希望各位选手要充分利用这次基本功竞赛的机会,互相学习、展示自我,争取好成绩。

本次竞赛由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卷面笔试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大部分选手无论是10月22日下午的理论笔试,还是10月23日的动手实验操作,都能沉着冷静、仔细答题,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本次竞赛是安徽举办的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的一次活动。与以往竞赛相比,这次选手的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实验操作,选手们大都以娴熟的技能顺利完成,这与各地、各校近年来陆续建立、完善了实验室,普遍重视、开设了实验课程是分不开的,也充分展示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后的显著成果。

小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第13篇

一、活动意义:

作文是反映学心世间,知识世间的一扇窗户.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学生手中的笔,真实地写出此次感恩励志讲演会的感受和点滴,将举办,本次四.五,六年级作文竞赛。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给同学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通过习作,使学生学会表达。

三、竞赛形式:命题作文

三年级参赛题目:我学会了__________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年级参赛题目:感谢__________

提示:[1]写出你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2]写出一件具体事例,表达你感谢的心情。

五年级参赛题目:我战胜了__________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

[2]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过程。

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惊喜”、“发现”、“收获”等词语。

2、语句通顺,叙事清楚。

3、字数400字以上。

四、参赛对象:

三至六年级每个班选送5 名学生作品。

五、时间:11月17日

六地点:远程教育教室

七、阅卷教师:教研组,教导处

八、比赛方法:

学生的优秀作文的稿纸由教研组事先发放,生将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在上面。

九、活动机构

组长:屈亚飞

副组长:赵华张巧梅

组员:张艳玲张万存沈宁冯海娇

十、获奖标准

(各年级各取前两名)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12年12月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三至六年级每班选派7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竞赛时间: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2.竞赛地点:五年级教室、四年级教室

五、竞赛形式

笔试,40分钟内完成一张竞赛试卷。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按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数学教研组

小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第15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举办石庙镇中心小学学生作文竞赛,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作文竞赛活动,旨在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乐于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断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参赛对象:

初赛:全体学生。复赛:每班十人。

三、参赛作文要求:

一二年级进行写话比赛,三至六年级进行习作比赛。

四、比赛安排

1.各班必须在第十四周进行完初赛,将参加复赛人员名单报至语文教研组长处。

2.复赛比赛时间:第十五周 3.比赛地点:实验室

4.评委安排:语文组教师交叉评奖

五、奖项设置:

比赛分为六个年级组,每组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人,三等奖七人。

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科发展 第16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科发展;优势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7-0037-02

学科竞赛是我校的强项和特色。在2007年浙江省第11届科学竞赛中,我校有6位学生获一等奖,12位获二等奖,5位获三等奖,学校获得浙江省科学竞赛优胜团体的荣誉;在2008年浙江省第12届科学竞赛中,我校有9位学生获一等奖,10位获二等奖,4位获三等奖,学校获得浙江省科学竞赛优胜团体第一名的荣誉。

我们参与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不仅获得奖项,而是促进学生和学科发展。我校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优化学科管理,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优势迁移,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一、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优化学科管理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不是简单地挑选几个尖子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它首先需要调整传统的学科管理模式,实现相关部门和学科之间的有效配合。为此,我校建立了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三级学科管理体制。学校一级实行校长分管制,统一协调各部门和学科组的行动,在时间、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提供条件。教务处负责教学组织指导,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教研组负责具体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把学科竞赛活动纳入学科发展规划中,把学科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科特点组建辅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革新教学方法

学科竞赛是加快优秀人才培养的一条途径。我们组织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和锻炼,促进他们更快成才。另一方面,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并不只是为了选拔和培养少数尖子生,也是借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学科竞赛辅导多采用小班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有更深的体会,并尝试使用各种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最初采用“讲授——自学——测验——答疑”法,然后采用“自学——答疑”、“测验——评讲”、“思考——讲演——归纳——测验(实验)”法。这些方法取得成效后,教师再将其推广到日常教学中。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与一般的教学活动相比,学科竞赛的辅导教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专业知识要求,二是注重团队协作。前一个特点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并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向,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通过在职进修、承担课题等方式,督促教师不断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2)鼓励教师开设与本学科竞赛相关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倡导教师之间互相竞赛的风气,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潜力。后一个特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定期举行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互相切磋和学习,共同进步。

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优势迁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通过学科竞赛活动,把学生的优势潜能挖掘出来,进而实现优势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最终目的。这种迁移主要包括:(1)信心的迁移。对学生某个方面优势潜能的挖掘,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也会迁移到学生对待弱势学科的信心上。(2)能力的迁移。学科竞赛是知识、智能的综合竞赛,学生必须具有思维上的灵活性、创造性,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课外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整体提高。(3)方法的迁移。学科竞赛的许多知识远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这些仅靠教师的辅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必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学校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通常是先选拔出少数参赛苗子,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做法有以下不足:(1)能够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人数少,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因此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激励面不广;(2)学生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仅凭开始阶段的选拔确定学生人选和学生的参赛学科是不科学的。为此,我校将竞赛选拔和辅导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进行初选,入选人数比较多。在初步确定学生的初赛学科后,对他们进行学科辅导。第二年进行再选,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重新调整参赛学生和学生的参赛学科。第三年进行终选,再次调整参赛学生和学生的参赛学科。这样既能最大范围地发现和选拔有特长的参赛苗子,调动广大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又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学生的优势领域,保证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企业统计局自查报告下一篇:人生值得记住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