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2024-07-10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精选8篇)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第1篇

目录

一、绪论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企业员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催生企业领导的运筹力、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企业发展的持续力。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字】企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一、绪论

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这一省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不断取得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顺应时代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极其需要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怎样使企业文化可好的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向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的来说,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自己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沉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固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企业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具有其基本的含义和特征。

1、价值观念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是企业发展保持不变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企业文化所讲的价值观是指企业中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体现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就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2、管理方式含义

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管理,在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人才能将生产力的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体职工的内有潜力,依靠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办好企业作为企业的宗旨。管理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讲求氛围和心理契约,管理则讲求制度和外部规范。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文化中有规范,规范中有文化,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的各项流程。

3、经济活动含义

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需要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用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并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哲学、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及其有关企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等。盈利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标志之一,经济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一方面,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以有不同特点。每一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特点和风貌,反映了它们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可见,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1、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具体化,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企业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当代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如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等。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容形式不和生成发展,都必定受到—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风尚等的制约,而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也必然会在企业文化有所反映。

2、人文性

企业员工作为社会人,有与他人和谐、友善地相处,并获得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愿望。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员工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具有人文性,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3、规范性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自身的规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该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当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文化所反映的规范要求。在这个规范下,企业努力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4、系统性

企业是一个烙有时代特征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大系统,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文化应与其他部分(子系统)保持有机联系,构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各要素相互依赖、影响。

5、独特性

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必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山于其可支配的资源不同、员工来源组成的不同、企业领导层(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思想气质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可塑性

企业文化的可塑性—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企业必须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考虑,积极倡导新的价值现念,新道德现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地更新。其次,企业文化的个性具有行业特点外,往往与企业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就某种意义而言,企业领导者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免征。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企业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手段来获得新经济中的地位。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适时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分析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1、创新思维依赖性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确保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把眼光瞄准知识经济、网络世界和全球化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重塑经营理念、保持创业活力、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用创新思维进行全方位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工作气氛,使员工产生信赖感,增加各部门间对创新团队有依赖性。

2、开拓创新市场中的减速性

市场经济在企业中的特殊反映形成了企业的竞争文化。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谁竞争的手段灵活,谁开拓挖掘市场广阔,谁就能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优秀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确立以创新市场、满足用户目标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挖掘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开拓创新市场的过程中,把经营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变成企业的习惯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企业中沉淀下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减速性。

3、企业制度的制约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继承、创新制度,把员工的意志、行为纳入到管理所期望的统一轨道,使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对员工的管理有内有控制(即德制)和外在控制(法制),前者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进行自我管理,后者则依靠企业规章进行制度管理。有效的管理要有情感、典型等企业文化形式,也要有规范、约束、控制等各种管理制度形式。这样则造成了人为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制约性。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文化的创新,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要求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国外知名企业一般都通过重组、兼并和管理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重组改制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与管理现象,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具有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能力的企业,它也要求企业文化针对新的市场企业文化采取新的措施。

1、结合实际创新企业文化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需要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寻求更多的企业发展机会。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企业须结合实际。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把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协作系统产生出最大的功效。

2、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意和管理的革新,更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不同时段的全面动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而企业文化创新,全面蕴含并体现在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之中。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在弘扬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在传统的企业精神中更多地融入开放、创新、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

3、创新企业文化三原则措施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须注意三项原则措施: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继承行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所构成的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管理捷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坚强集体,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时空中久盛不衰的系要因素,以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会发挥—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4、融合功能

企业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使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发生变化。一个新职工进入企业后,通过耳演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5、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与企业的各管理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与现场生产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乃从企业建立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工作氛围及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报本保证。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表述内容,同时以是形成企业统一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3、企业文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由于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成功的企业都认识到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依靠工作流程上的创新、生产工序上的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控制成本。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长期战略性投资。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员工生存环境和企业外在生存空间,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

1、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内部生存环境

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是围绕着企业“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的。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价值信念和行为宗旨,以维系和激励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企业文化拓展了企业的外在生存空间

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是一个标志企业内在属性与运行姿态的无形文字。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与社会公众良好沟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创造一个更适合于企业外部生存的活跃空间。企业把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需要。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价位观可以正确指导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起能动作用。企业的发展短期靠产品、中期靠人才、长期靠文化。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处于第—位的主导性要素。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硬件要素确定以后,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文化力的开发。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管理团队和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的研发与制造平台、把好产品结构战略决策关,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变革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3、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从现实及发展前景看。效益好、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资本具有实物硬件资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污染、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拥有巨大文化资本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一般都是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就更有能力和更自觉地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能自觉地承担应有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从而实现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更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5、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杰出企业的成功关键,通常是根植于其卓越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近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言,经历了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和现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人,把人作为管理中心,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人为本管理的中心,离不开企业文化经营,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铲理发展的趋势。

总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倾斜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市场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团队要靠每个员工优秀的表现来打造,而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事业的成就也必须依赖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来保障和支持。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调节剂,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发个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树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活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百年“桉汰”决不是梦,必将梦想成真,那一天终将到来!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第2篇

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对社会,对企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不容我们忽视。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将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经营管理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如何看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经验管理阶段,认为人的本质倾向于偷懒,对其管理就必须是强制式的家长制的管理,不尊重工人和工人的技术专长;科学管理阶段的出发点是效率,主要依靠制度、依靠数量分析,靠加薪、提奖金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将人仅看作是一种经济因素,是和奖金和设备同等地位的生产要素之一,忽视了人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忽视精神力量的激励作用;现代化管理主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注意人际关系,注重激励人的需求、动机,以产生良好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目标。这三个企业管理阶段的发展,也正是企业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阶段才真正体现。我们应该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是管理上疏漏所致,其后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弱与否跟质量关系甚大;直至现代企业主猛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它是阵阵巨痛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硬的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软的文化影响。“用户第一,顾客至上”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一种经营理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前进,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束;二是使命感,即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引导。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是源自更高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模式,固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而解的作用。试想,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所在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聚并给予更大发挥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真挚的心思化为种种工作动力去报答所在的组织呢?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生命的基源;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财富》杂志曾经指出,世界五百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胜于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凝聚力和活力,并引导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来自于广大员工对共同事业的追求与理解,来自于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使得企业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员工积极创新,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消除人际关系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潜能为企业目标努力。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之中。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经营理念支配着企业的活动。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这种自我认识构成了一个企业特有的精神特征。通过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和调整,提供组织制度保证;通过科学文化技术培训,使员工胜任企业发展的职责。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建立,企业就不会因人事变动而立即衰落。因此它是一种持久连续起作用的因素,对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极大的稳定保证作用。

3、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形象如何,知名度大小,对企业的产品推销、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而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自然要靠做广告、做宣传,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质产品和售前售后的优质服务。缺少了后者,再好的广告、再好的宣传也是不能奏效的。要实现这两条,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思想的存在,才能为社会服务,对用户负责,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从而逐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如倍受商界推崇的“海尔文化”,其已经作为一种创新精神引领企业员工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众多企业和商品形成汪洋大海之时,只有那些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良好的企业文化说明企业拥有良好的产品信誉和服务信誉,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从而吸引消费者认知和选择,这也就是典型的名牌效应。

4、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开发人才资源。

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吸引求职者的手段不仅仅是高薪,更重要的是企业所建立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说明企业重视人的全面需要和个性发展,说明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融洽、团队精神好、员工的积极性高,从而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效力于企业,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在经营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能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寻找可靠的经营合作伙伴,银行乐意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府乐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甚至在困难时也能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6、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是受益之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直接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营销界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交易,其中至少有一笔会成功。众所周知的国际名企“可口可乐”,光“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高层领导曾说:“给我一个‘可口可乐’商标,我就能再创一个‘可口可乐’集团!”可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的规模大小已经不是简单地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商标、一个专利、一个促进性的企业名字本身都可能代表巨额资产。而这些,也正是企业文化所包涵的。可以说,企业文化的优劣,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7、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忠诚度。

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仰的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里所说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具体表现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内容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表层次企业文化内容的产品,生产环境和文化传统等等。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证明,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再好的制度,如果失去道德情感的内在支持,也是无济于事。事实证明,企业投入较低的费用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达到较好的或几倍高于投入量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中的重点

1、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据调查,现在国际知名企业不在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着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也就是说“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企业应当尊重人的价值,要能听到企业里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够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性。

2、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建立共同愿景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共同的远景”,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及其员工必须有一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作为核心凝聚力使员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下而上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精神力量而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养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3、发展企业文化要把握好时机

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把形成企业文化的各种条件、基础工作做好。引导员工思想目标统一,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的状况和环境来发展的,一个企业不适应这个文化范畴。硬要强加之,会适得其反。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时,下发的第一道命令竟然是“车间禁止大小便”先整顿企业的混乱现象,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后,他果断的提出“创新”的口号。通过创新,海尔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看到“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统一了奋斗目标,围绕“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假如,张瑞敏开始就把“创新”贯彻,员工就不会看到“创新”对于濒临破产企业的意义,企业精神难以树立。

4、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

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企业文化就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也难以寻觅。建设

企业文化不要加以模仿,否则就像影子一样显现不出来,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别人。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它们的成功是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5、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一成不变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第五项修炼》中预言到,二十一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能是那些学习型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

结束语: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有高瞻远瞩的设计者,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要具有制定的合理性,理解的广泛性并结合现实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精神动力。只有建好企业文化,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激发经营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第3篇

盘县坡上牧场是1959年12月创办的国有企业。它东连水城的鸡场哈青两乡, 西面与四格、坪地相连, 总面积28.5 km2, 是省政府批准的“坡上草原风景区”。

牧场东高西低, 平均坡度8~15°, 具有连片宜牧地3.82万亩, 平均海拔2 300 m, 年平均气温11.6℃, 降雨量1 235 mm, 溪水常年不断, 是一个尚未被工业污染的避暑理想之地。

牧场现有人员64人, 其中, 在职职工36人, 现有管理人员中副场长1人, 农艺师1人, 助理农艺师1人, 助理畜牧师1人, 退休职工35人。

牧场现有牛326头, 新西兰考力代半细毛羊390只, 新建人工草场、草地2 500亩, 农业用地300亩。有办公楼600 m2, 职工宿舍7栋, 面积1 000 m2, 饲料青贮池3个1 050m3, 耕地拖拉机1台, 饲料粉碎机2台, 高压线路4.8 km。办公用房、生产、生活设施初步得到改善, 但条件依然十分简陋。

2006年, 通过100头肉牛胚胎移植项目的实施, 产胚胎移植种牛21头, 其中公畜11头, 母畜10头, 按每头1万计, 产值21万元, 牛发展到298头, 羊400余只, 销售收入13.1万元, 其它收入0.67万元, 到2012年12月底止, 盈利12.6万元。

2 牧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体制不清、班子不全。由于历史的原因, 牧场现有在职职工待遇依靠自己解决, 退休职工待遇依靠政府, 形成企业不象企业, 事业不象事业的一个单位。牧场没有生产、经营尤其人事方面的自主权。

班子不全。领导班子长期不健全, 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制约了牧场发展。牧场现有职工, 大部分是60年代来场工作的职工, 有一小部分是中专毕业生, 在牧场生活、工作均在10年以上。

牧场生产条件简陋, 畜群品种单一, 经营形势非常严峻, 历届政府对牧场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先后从新疆引进细毛羊, 新西兰考力代与罗姆尼羊杂交, 改变了羊的体型和外貌, 提高了羊毛产量, 增加羊的体重;另外引进荷兰黑白花种牛与本地牛杂交, 为生产优势杂交牛奠定了基础。1985年以来大规模改良天然草场与建石墙围栏, 进行划区轮牧, 对提高牧场坑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能力,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绵羊品种退化, 市场前景暗淡, 山羊受恶劣气候的影响, 繁殖成活率低;黄牛由于长期野外放养, 野外乱配。个体差异非常大, 总体素质下降, 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规模。

3 牧场发展的优势条件

3.1

牧场具有28.5 km2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为牧场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调查, 全省共有野生饲用灌木和草本植物1 400多种, 而仅牧场4.27万亩的土地上, 就有300多种, 像小糖草、剪股颖、苔草、羊茅、马唐优质野生牧草广泛分布牧场全境, 为牧场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饲草。

3.2 具有一支吃苦耐劳, 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

牧场职工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 风磨雨炼, 留下的都是经验丰富, 吃苦耐劳, 扎得下根的队伍, 他们虽然少了些锐气, 多了些偏执, 但却是牧场的宝贵财富。这支队伍若能激活其精神、调动其潜力, 必将成为建设牧场的中坚力量。

3.3 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省政府“建畜牧大省”的方略, 市政府制定“一山一河地区扶贫开发”的措施, 县实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及“坡上片优质牛肉产业带, 走以场带村, 场村结合”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尤其当前正在牧场区域内实施的“人畜饮水工程、风力发电场、道路改造项目、长海子水库加固项目、盘县坡上风景区建设项目”等为牧场的大发展, 提供了机遇。

4 牧场改革的思路

实行法人治理制度。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牧场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为独立法人企业单位, 牧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牧场机构设置。公司实行经理或总经理负责制。经理或总经理通过招聘委任。经理或总经理按市场原则对牧场资产进行配置和生产经营, 决定经营项目、员工聘用、工资分配等。

经营模式:根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牧场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模式和党的十七大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示, 拟从个人承包制、家庭农牧场制负群体联合制、股份制发展。

一是个人或分组承包生产经营:在现有各项生产指标量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牧场的牛、羊、畜圈、土地、草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 分组或个人承包生产经营, 彻底改变主要生产资料领先集中建设、维护而形成“重使用、滥放牧、轻投入”的惊夺或生产经营状况, 使职工利益与生产资料的投入、使用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地延长生产资料的使用寿命。

二是“家庭牧场”:对那些身强力壮、经验丰富、吃苦耐劳、品德良好的职工, 可以再进一步将这些主要生产资料合理折价, 按“保本繁殖、增殖分成、逐年还本、滚动发展”的思路, 承包给职工, 创办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牧场”, 充分发挥国有生产资料的生产潜力, 牧场或公司与职工实行“定单式生产, 合同化管理”, 是完全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群体联合制:各家庭农牧场、各经营实体为了扩大经营、市场细分、窥避风险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联合实体。

四是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牧场以生产资料、集体资本, 职工以劳动、技术、资金等参股组成股份制企业, 公共经营, 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4篇

学校文化不仅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口号,更应该是蕴含于学校师生思想行为中的观念意识、评价标准、处事原则、价值取向;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对师生的思维行为方式都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无形力量。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我们学校没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和良好的生源,同时,由于县里高中教育结构调整和对重点高中的扶持,我们先后经历了分校的阵痛和成熟教师大量流失的严峻考验。如果没有一种内在文化力量的支撑,我们学校很可能会一蹶不振,衰落下去。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师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靠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激励,硬是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腰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促进了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弘扬学校文化是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针对我们这样办学条件落后、生源基础薄弱的学校,最为可怕的就是和重点学校比条件,比生源。因为这样比,我们只能越比越灰心,越比越失望;这样比,我们就是再消极,再懈怠,再不努力也有了借口;这样比,只能使学校更加倒退,最后把学校比垮。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一种精神,把老师们的思想从讲条件、讲生源的误区中拉出来。因为,我们再苛求条件,条件永远也不可能赶上优质高中;再苛求生源,生源永远也不会比优质高中有优势。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讲条件,不论生源,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立足现实,顽强拼搏”,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支持和信赖,才可能逐渐走出困境,提升学校品位。因此,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总结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谁都不能说学生基础怎样差,素质怎样低,只能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差距,研究自己如何改进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强调,在一定阶段内,老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能改变的,所面对的教学条件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能够改变的就是老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谁老是在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上发牢骚,就是给自己、给别人消极的心理暗示,那么他就是败坏自己,败坏别人,败坏学校。学校长期坚持这样的舆论导向,一个积极昂扬的口号就会变成一种观念意识,变成融入教师心灵深处,激励大家奋发向上,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学校精神。这种学校精神就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正确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学校确定的办学思想是:德育为首,全面育人,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依法治校,规范管理,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为新安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它的核心语句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之所以这样表述,是因为我们知道实施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接受高中教育考上好的大学,这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迫切愿望。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精神,又要满足学生家长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心理需求,就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废。因此,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高考竞争能力,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充实丰富。十年来,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客观实际,在确立了学校精神和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营造良好校风、发挥“熔炉效应”的工作思路;整体创优捆绑考核的教学管理措施;用老师的信心唤起学生的信心,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老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老师的规范培育学生的规范的教师工作要求;不重学历重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不讲苦劳讲功劳,不论出力论成绩的教师评价原则;培育英才、振兴民族、成就自我的教师职业理念;看淡分数,看淡名次,强调自我完善,强调刻苦努力的学生思想导向;发展内涵,打造品牌,创建精品学校的奋斗目标;强力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学校发展战略,等等。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不断地强化,已经成为全体教师自觉接受、认同和维护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成为约束教师言行、引导教师教育行为的工作准则,成为激发教师努力工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第5篇

2010/6/24/14:3来源:内蒙古消防总队巴彦淖尔市消防支队作者:蔺润喜

【慧聪消防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还在落实科学发展的讲话中强调了文化建设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给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站在时代的高度,这就给部队的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说明丰富的警营文化是建设和谐警营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源泉。下面我就“和谐警营”建设和新时期加强部队警营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警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警营文化,既是建设和谐警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和谐警营建设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首先,发展警营文化,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在公安消防部队如果各级领导对于发展警营文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潜移默化下整个队伍就会树立人人重视文化、人人重视修养、人人重视道德、人人重视责任的意识,当队伍整体都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部队的自身素成养成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其次,发挥党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建设是创建和谐警营的前提和基础,基层党委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班子和谐”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部队内部大兴民主之风,营造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官兵之间平等团结、健康向上的氛围,党委班子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部队活力,树立部队正气,推动部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不断提高。

再次,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尽可能的多组织集体活动。一方面以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着眼点,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文化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努力提升广大官兵的自身素质和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警营宣传文化阵地,推动警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其他文艺种类的创作,创作出官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陶冶官兵的人文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官兵对公安消防部队的价值取向、敬业精神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公安队伍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要本着以人为本、士兵至上的原则,引导官兵安心服役,扎根消防事业,以队为家,为部队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坚持每月召开思想分析会,认真分析每名官兵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个别人员的思想问题,把握战士的思想脉搏,根据实际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让官兵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部队永葆战斗力;坚持谈心制度,及时的摸清官兵的思想情况,拉近官兵间的距离,使官与兵之间建立起真感情,努力营造一个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的和谐警营氛围,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

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第6篇

盘县畜牧事业局 高级畜牧师 李仲佰

本文从国有农牧场生产和经营体制创新的角度,谈谈企业振兴的发展思路。

一、牧场基本概况

盘县坡上牧场是1959年12月创办的国有企业。它东连水城的鸡场哈青两乡,西面与四格、坪地相连,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是省政府批准的“坡上草原风景区”。

牧场东高西低,平均坡度8—15之间,具有连片宜牧地3.82万亩,平均海拔2300m,年平均气温11.6℃,降雨量1235mm,溪水常年不断,是一个尚未被工业污染的避暑理想之地。

牧场现有人员64人,其中,在职职工36人,现有管理人员中副场长1人,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助理畜牧师1人,退休职工35人。

牧场现有牛326头,新西兰考力代半细毛羊390只,新建人工草场、草地2500亩,农业用地300亩。有办公楼600平方米,职工宿舍7栋,面积1000平方米,饲料青贮池3个1050立方米,耕地拖拉机一台,饲料粉碎机2台,高压线路4.8公里。办公用房、生产、生活设施初步得到改善,但条件依然十分简陋。

2006年,通过100头肉牛胚胎移植项目的实施,产胚胎移植种牛21头,其中公畜11头,母畜10头,按每头1万计,产值21万元,牛发展到298头,羊400余只,销售收入13.1万元,其它 1

收入0.67万元,到今年10月底止,盈利2.6万元。

二、牧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体制不清、班子不全。由于历史的原因,牧场现有在职职工待遇依靠自己解决,退休职工待遇依靠政府,形成企业不象企业,事业不象事业的一个单位。牧场没有生产、经营尤其人事方面的自主权。

班子不全。领导班子长期不健全,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制约了牧场发展。牧场现有职工,大部分是60年代来场工作的职工,有一小部分是中专毕业生,在牧场生活、工作均在10年以上。

牧场生产条件简陋,畜群品种单一,经营形势非常严峻,历届政府对牧场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先后从新疆引进细毛羊,新西兰考力代与罗姆尼羊杂交,改变了羊的体型和外貌,提高了羊毛产量,增加羊的体重;另外引进荷兰黑白花种牛与本地牛杂交,为生产优势杂交牛奠定了基础。85年以来大规模改良天然草场与建石墙围栏,进行划区轮牧,对提高牧场坑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目前绵羊品种退化,市场前景暗淡,山羊受恶劣气候的影响,繁殖成活率低;黄牛由于长期野外放养,野外乱配。个体差异非常大,总体素质下降,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规模。2006年,牧场虽然销售收入盈余2.6万余元,是在国家财政补贴25万元,承担了部分业务经费和全部退休职工工资的前提下取得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年的财政补贴将逐步成为历史,牧场靠自身力量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三、牧场发展的优势条件

1、牧场是具有28.5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牧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调查,全省共有野生饲用灌木和草本植物1400多种,而仅牧场4.27万亩的土地上,就有300多种,像小糖草、剪股颖、苔草、羊茅、马唐优质野生牧草广泛分布牧场全境,为牧场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饲草。牧场地势开阔,平缓,水源丰富,是目前我县境内尚未被工业污染、夏季杜鹃花烂漫的优美场所。由于它具有北方草原的坦荡,南方大山的襟怀而被省政府命名为“坡上草原风景区”,每年春夏的牧场,具有休闲观光牧业开发价值。

2、具有一只吃苦耐劳,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牧场职工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风磨雨炼,留下的都是经验丰富,吃苦耐劳,扎得下根的队伍,他们虽然少了些锐气,多了些偏执,但却是牧场的宝贵财富。这支队伍若能激活其精神、调动其潜力,必将成为建设牧场的中坚力量。

3、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省政府“建畜牧大省”的方略,市政府制定“一山一河地区扶贫开发”的措施,县实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及“坡上片优质牛肉产业带,走以场带村,场村结合”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尤其当前正在牧场区域内实施的“人畜饮水工程、风力发电前期工作、道路改造项目、长海子水库加固项目”等为牧场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牧场改革的思想

实行法人治理制度。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牧场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为独立法人企业单位,牧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牧场机构设置。保留牧场建制,体现牧场国有资产性质和管理经营的主体地位。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牧场成立经营性公司,对牧场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公司实行经理或总经理负责制。经理或总经理通过招聘委任。经理或总经理依法和市场原则对牧场资产进行配置和生产经营,决定经营项目、员工聘用、工资分配等。

经营模式:根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牧场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模式和党的十七大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拟从个人承包制、家庭农牧场制向群体联合制、股份制发展。

牧场现行机制虽然能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存在苦乐不均,难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求,为使全体干部职工“劳有所得,苦有所获”,还应进一步全面推进生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真正的“家庭牧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一是个人或分组承包生产经营:在现有各项生产指标量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牧场的牛、羊、畜圈、土地、草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分组或个人承包生产经营,彻底改变主要生产资料

依靠集体建设、维护而形成“重使用、滥放牧、轻投入”的惊夺式生产经营状况,使职工利益与生产资料的投入、使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延长生产资料的使用寿命。

二是“家庭牧场”:对那些身强力壮、经验丰富、吃苦耐劳、品德良好的职工,可以再进一步将这些主要生产资料合理折价,按“保本繁殖、增殖分成、逐年还本、滚动发展”的思路,承包给职工,创办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牧场”,充分发挥国有生产资料的生产潜力,牧场或公司与职工实行“定单式生产,合同化管理”,是完全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群体联合制:各家庭农牧场、各经营实体为了扩大经营、市场细分、窥避风险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联合实体。

四是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牧场以生产资料、集体资本,职工以劳动、技术、资金等参股组成股份制企业,公共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五是招商引资企业:牧场用某部分资源对外招商引资,投资人可独资或合资开办企业,与牧场签订合作协议。

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什么 第7篇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作出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根也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间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不少心理学家甚至认为,科学上很多重大进展与发明创造,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的。比如,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著名的“天问”,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问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这些问题后来成了科学家、哲学家们思考研究的课题,唐代的柳宗元为此专门作了一篇《天对》予以回答。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对屈原提出的问题可以做出比柳宗元当年准确得多的回答,但《天问》留给我们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问题的本身。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出创新。我们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学生也要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发问,进而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内动力 第8篇

关键词: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人文土壤,科学素质,方向,环境,内动力

0 引言

技术创新活跃的任何一个时代,历史证明都是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无一例外。像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导引出两汉农业文明的成熟;唐宋经济的繁荣导引自魏晋时代的思想解放;康乾盛世的歌舞升平导引自宋明理学和人性学说的矛盾冲撞。

历史上也有很多文化阻碍科学进步的,宗教裁判所对科学家的迫害是最突出的例子。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进了火烧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特别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侯,加尔文便烧死了他,并且是在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之后;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尽管罗马教皇在20世纪后期宣布为伽利略平反,但这毕竟为时已晚了。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科技学技术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都不容小觑。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反之,科学技术的落后也会阻碍文化的繁荣,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没有文化的科技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科技的文化是没有未来的。”[1]

1 我国科技创新人文土壤贫瘠

1.1 50年7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创新文化首次列为

独立专题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首次被列为独立专题。从1956年开始,我国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至今已经7次,这是第一次有创造性地引进了这个专题。科技创新需要有投入、有设备,但是它更需要在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及整个社会上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的支持。[2]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科技创新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公众当中去。科技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这样有利于给科技创新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1.2 目前我们国家的创新文化存在很多缺陷。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创新文化方面的缺失。我们重视应试教育,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我们重视书本,但缺乏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我们在整个社会中强调有序,但对敢于冒风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太支持。第二,我们的制度安排和社会价值观念、氛围,影响了创新文化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要填表、找人推荐、预测这个项目几年以后有什么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后还要不停地进行评审。所以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小项目大评审”,可有时候大项目倒是小评审,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特大项目不评审”。而且,在层层评审过程当中比较重视最后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不大重视它的质量。

1.3 不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有

司局级干部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对自主创新极为不利。我们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要求,恐怕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更要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进行决策,用科学制定政策、执行政策。”

据介绍,中组部提出提高科学素质计划,原来的重点人群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农民,可很快就有人提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也是重点。除了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科研人员的素质和状态也是决定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为了找经费,要花很多时间应付验收和检查;由于受经济关系的影响,团队关系、师生关系也造成了近亲繁殖、封闭的现象,形成了官本位的倾向,把权力、荣誉、利益都挂在一起了,科学权威、行政权威、社会权威也等同在一起了。有些院士本来只是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带头人,但只要当上院士,就有很多社会活动,到处开会,到处剪彩。

1.4 国企领导重任期政绩阻碍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企业。

政府不可能做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有自己的职能;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也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很多科学问题,但是他们距离市场比较远。

最近很多企业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和国外打官司,在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我们的企业故意假冒人家,很多是对国外已经取得专利、已经取得知识产权的情况不熟悉。所以一定要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同时,对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要鼓励成功还要宽容失败,对于勇于创新的科技人员所作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的补偿。

很多企业领导人不是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考虑任期内如何有成绩。而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很多领导人觉得花很大精力投入研发对个人没有什么意义,出现了风险还要承担责任,所以对国企领导人的任用、晋级制度一定要加以完善,把科技创新纳入考核体系。[3]

1.5 青年人创新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阻碍。

第一,我们现在的制度是分数决定一切,动不动就考外语,这很不利于年轻人创新。第二,论资排辈的做法流行。作为长者,应该鼓励青年一代超过自己,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第三,青年人创新在经费上获得支持较难。目前,谁越有名、谁越资深,就越容易获得项目支持,这对初出茅庐的一些青年来说很不公平。

2 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内动力

现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科技方面的作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创新文化氛围好就能源源不断地孕育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创新文化作为推科技创新的助推剂,是决胜创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许嘉璐副委员长曾说:“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人文。”李政道也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4]

2.1 沃土论。

科技创新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科学知识的生产、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技术的引进与本土化等等,指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全部创造性活动。科技工作者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内含在科技创新活动里,是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融合,凸显了独创性和洞察力的交汇;与此同时,知识生产高效运行的社会组织制度和体制机制得到保证。科技创新所需的精神文化上的要素和相关的制度安排得于创新文化的提供,创新文化成为科技创造力得以不断生成的沃土。

2.2 方向论。

社会实践产生文化,社会实践的发展又受文化引导推动,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其体现与反映出来首先在文化层面。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以创新论,创新的方向在提出问题时就明晰了,解决问题的序幕在提出问题时就拉开了。或者从难易论,解决问题并非有提出问题难,解决问题的一半在提出问题时。越精准的提问,创新成果就越多。

实践问题的解决,科技创新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作用往往为其提供思路和借鉴。从人类社会科技创新的历史来看,看似偶然的重大科技创新发明的启迪灵感,其源泉其实都是可以追溯的。比如,在文学或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功底是重大科技发明者的共同特征。还有,实用新颖的创新内容,体现了本身的文化内涵。创新的方向体现在对文化的理解,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表达人性需求,引领创新。当今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电子产品苹果系列最具说服力,关键就在于其工业设计的实用新颖美观,直接人心,舒畅方便,让人着迷。

2.3 动力论。

一是创新文化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文化的最直接最核心组成部分是智力本身。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科技创新必须以智力为本。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知识,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是人的智能的神奇功能。当然,人力是智力之本,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培育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并调动其积极性。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力实际上的差异,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差异是首要的。这方面美国在全世界占尽先机。二是创新文化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反思和省悟是文化的基本功能,创新在在文化怀疑、裂变、反省、批判过程中不断演进,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点近代以来尤显。黑暗的中世纪禁锢被文艺复兴打破了,近代科技创新高潮的到来得以直接催生。创新观念、创新活动活跃的地方,广阔的产业革命舞台就容易形成,新人才集群以及各类资源聚集的中心就容易形成。三是创新文化为其提供氛围。创新文化在科技领域里一刻也不能离开。科技领域和组织内的人群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普遍自觉认同的行为规则、核心理念和精神氛围即为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的形式、内涵、本质和规律因它而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和普遍认同性。如果诞生,即是科研群体共同遵循并带有一定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

2.4 环境论。

一是制度环境。社会处在一个什么样制度下,如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制度,即为制度环境。科技创新因为在竞争环境下需求旺,动力足,创新能力就强。科技创新两百年来的历史证明,呼唤和激发了创新的是竞争。战争是最残酷的竞争,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发明被催生了,核武器便是,太空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也莫不如是。可见一个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创新对人们生存发展的影响,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高低。二是社会环境。人们的社会氛围和价值取向,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等即是社会环境。如果对求新求异另眼相看,形成唯上唯书的氛围,那么一个社会创新的原动力就会被窒息。到现在为此,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百花全放、百家争鸣在学术领域还没有做到。想象力是科技创新关键,由于思想学术领域有壁垒,所以人们想象力单一,对事物价值评价的单一。因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是营造创新文化社会氛围。三是生活环境。包括配套设施及相关知识文化链条的具体实施科技创新的群落条件即为生活环境。作为创新高地的大学,其创新文化环境使然。科技创新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集成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内在的文化生活环境的营造不可忽视。放眼全球,科研院所,大学,企业集团等文化环境构成创新源泉。[5]

参考文献

[1]王建铨.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1/21日(2).

[2]杨得志,李健“.创新文化”首列独立专题科技创新人文土壤贫瘠.

[3]发展创新文化,推动科技创新.

[4]董秋彤.问渠哪得清如许创新文化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上一篇:油类泄露事故应急演练下一篇:加强律师行业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