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2024-05-23

当仁,不让于师(精选10篇)

当仁,不让于师 第1篇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 7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知、阶、邦家。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

(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 7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4,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下面再补充几则:

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19第23》)

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19第22》)略说:

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5,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9第21》)——这说明子贡为时人所重,良有以也。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3 / 7

末由也已。”(《论语·子罕9第11》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6第11》 10,略。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6第10》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1第9》)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11第10》)

教师明确: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ì。3,语意略说:

①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

/ 7

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

②第11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4,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比如: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5,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 7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7第24》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17第4》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6第28》 教师明确: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2,语意略说:

①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②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③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④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⑤“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6 / 7

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

但南怀瑾先生持异解,他认为,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为不检点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去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的认识:南子没有做过罪大恶极之事,大家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须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之”的“之”指代什么内容。南先生认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为:如果是我所反对、批判的人,上天一定会厌弃他。而我没有“否”之,则其人尚无大恶。当然,如果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为何要“矢之”,恐也难以服人。

/ 7

当仁,不让于师 第2篇

一同阅读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哲理吧,让我们遵循着一笔一划,让这些话语成为座右铭为我们指引方向。前方的路,我们一路好走。

1、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4、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言必信,行必果。

7、不怨天,不尤人。

8、不迁怒,不贰过。

9、小人之过也必文。

10、多行不义必自毙。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12、学而不化,非学也。

13、见侮而不斗,辱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1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1、三思而后行。

42、知耻近乎勇。

43、学不可以已。

44、好学而不贰。

45、满招损,谦受益。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4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4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5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缴名。

51、有志尚者,随能磨砺以就素业。

52、安危不二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当仁,不让于师 第3篇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孔子以深厚而广博的学识为学生解答各类问题,他举一反三,说理深入浅出,触类旁通,他的教学深受弟子的欢迎和尊重。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今天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理论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者、讲解者, 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课堂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精深,其他知识不够广博,思想认识不够全面,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呢? 现在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就必须有丰富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思想充实自己、 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形成多种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二、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当仁,不让于师》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相处时,虽然孔子的弟子往往比孔子小数十岁,但年龄无法造成鸿沟, 孔子和学生间的平等、相知、互敬,是极其明显且难能可贵的。孔子尊重他的弟子,对于弟子的误解和不满,他不急不躁,耐心开导解释,不管弟子贫富贵贱,孔子都平等相待,弟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从不加阻止,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和他的弟子处在一起,总是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快乐,无拘无束。弟子畅所欲言,孔子循循善诱,弟子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做人的礼仪。

其实,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师生地位的平等。 这些教育理念应内化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好的教学设计是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师生对话搭建一个平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已做到此点, 今天的教师更应如此。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快乐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那就得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像孔子一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学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敢于提问, 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 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三、倾注爱心,以诚相待

孔子关爱弟子,即便是对身患恶疾的弟子也毫不鄙弃,而是执手以问; 对心爱弟子的死亡,他哀痛不已,孔子就是以这样卓越的师德风范和修养成为人们万世敬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才能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与我们畅所欲言,向我们请教,才能唤起学生对我们所教学科的热爱,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我们所教的课程。

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时时注意,时时留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在情感上遇到困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在学习上失去信心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排除学生的烦恼和悲伤,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爱心,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所遇到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学习成绩定会提高。

孔子本人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学识、他的德行、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会永远影响我们,感化我们。

“当仁不让于师” 第4篇

我们在大学时学到的教育理论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句话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传统教学中每个科目的老师都往孩子注入知识,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结合唯一标准答案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的创造性可想而知。而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不能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训练出来。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奇博士(Dr.Michele.Marincovich)认为“中国至今仍缺乏自由与开放追问风气”(free and open inquiry)。所谓提倡“自由与开放式追问风气”就是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放下架子,转变观念,鼓励提问

传统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字典、是电脑、是完全正确。这种观点抹杀个人本身的 缺陷和差异,把教师这个角色神圣化。其实,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是一种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去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可以制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旦由具体个人去扮演,就一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有在教学中承认这一点,学生才有 “启疑”的前题 ,学生才有机会磨练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作为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人们都有非功利想了解历史真相的愿望。历史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怀疑 、分析 、推理、 就事论事 、旁敲侧击,挑战常规显得尤其重要。而挑战常规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分三步培养。

(1)允许学生提问已经掌握的知识,用来考别人,看别人是否也懂得这些知识。有点类似老师提问学生的性质。目的突出鼓励学生提问要求,不计教学方法。

(2)学生也可以提自己不理解、不懂的问题,他们常常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背景材料和知识基础有关。例如青铜是铜、锡、铅的合物。锡是什么?香烟盒内有镀一层银白色纸,《新华字典》P524⑴一种金属元素,符号Sn,银白色,有光泽,质软,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这类问题可以解除学生最初发现不了问题的烦恼。

(3)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得到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结论,再经过独立思考加工产物的问题。这种问题才有价值。例如学生做列表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个学生坚持把统一度量衡归纳在富国措施,我楞了,问他理由。他回答统一度量衡,有利商业发展,盘活经济,使国家富强。在课堂我建议保留意见。课后我问许多老师的看法,并查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11次印刷的《中國古代史》(上)第252面:“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的目的在于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入,这是地主阶级压榨农民的一种手段。但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原来教参是从秦国主观目的的角度把统一度量衡归入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而学生是在现实经济发展理论熏陶下,从客观作用角度把统一度量衡归纳在富国措施。这种敢于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精神值得赞许。允许学生循序渐进,掌握追问方法。

在教学中还要特别重视胆小学生,教师善于倾听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学生胆小,会在下面不敢举手,小声嘀咕。这时老师能否有捉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如讲夏、商、周的亡国君所作所为,学生掩嘴暗笑。我就知有苗头,不动声色让学生假设他们是国王应怎么当?大家畅所欲言,最后终于一个大胆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说出了当国王不能好色。全班哄堂大笑。这个问题早就在98年高考问题辩析过,正好借来端正学生对历史关于“女人亡国”观点的讨论。

当学生的主动性 独立性增强后,教师就不在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原先“一问一答”模式,变成互问互答。有时一些学生还会提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老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学生批判性思维逐渐形成。

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方法

学生的知识面.社会经验.学习环境都受到限制。当学生追问质疑,作为老师应端正态度,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打太极拳,回避问题。而应带头主动制定计划,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去调查研究,“打破沙锅问到底”。

例如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一课的“大跃进运动”,学生看到“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壁画,哄堂大笑。大胆学生说:“吹牛也吹得太离谱。”我问学生:“你们见过真实萝卜,最大大约怎样?”学生比划手臂粗,一尺左右。当然不言而愈,不可能有千斤重。学生问:“这么浅显明白,当时吹,大家信吗?”一生答:“高指标,瞎指挥情况下,不能达到只能浮夸风。”另一生追问:“难道没有人讲真话?”“是不是讲真话会挨批评?”“检查参观这么大萝卜,到哪里找?”这些问题把学生好奇心激发,有些至今也是老师所困惑。我布置学生回去向爷爷辈请教,查阅资料。下一节课老师与学生交流,都找不到千斤萝卜怎么制造答案,但用粮食产量如何提高方法来印证那个岁月的荒唐。概括起来是公社让每个生产队长在会堂报告亩产多少斤粮食,名叫“打擂台”,敢于吹嘘获得表扬,讲实话就挨批斗,叫“磨土人”(就是把人推来推去),所以大家互相吹嘘。领导下来检查,采用“移秧并田”法,将其他田地的成熟稻秧移到要检查的田,制造密密麻麻稻谷假象,或把其他田地收割谷堆在一块田。这当然是违背自然生长规律。学生总结教训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可急于求成。通过质疑、讨论、调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生觉得历史是可触摸的真实,以史为鉴,指导社会发展,形成正确唯物主义观点。

教师想自己的学生可能成为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会设身处地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幼芽。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去了解历史真相,去借古鉴今,指导未来生活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P28-29。

[2]《百年老照片》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P124-126

当仁不让成语解释 第5篇

【拼音】:dāng rén bù ràng

【简拼】:drbr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

【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语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当仁不让成语古文典故 第6篇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成语典故

“仁”,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究竟何谓‘仁’?”

孔子回答说:“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即可。”

子张又问:“怎样做到恭、宽、信、敏、惠呢?”

孔子解释说:“没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狭窄叫宽;没有欺诈的心叫信;没有怠情的心叫敏;没有苛刻的心叫惠。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如果一个人承担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不可有半点的谦让之心。即使老师在面前,也不必同他谦让(当仁,不让于师)。”

古文部分: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三、当仁不让成语造句

1、初生牛犊,尽显神威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挑战极限,身先神显风光正茂,出类扰萃。

2、小兵当仁不让成为这次长跑比赛的冠军。

3、小明的爸爸做事总是当仁不让的,在大家心中有好印象!

4、在跳水比赛中,郭晶晶当仁不让的获得冠军。

5、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所有儿女的当仁不让应尽纺义务。

6、为了英语考试的成绩,我应该当仁不让的记单词,不能像现在一样整天想着玩。

7、小红做事情当仁不让,很负责任,勇于面对,是大家的好榜样。

8、只有我一个人少懂点烹调,我只能当仁不让,充当“大厨”的角色了。

9、身为学校大队委,我们应该当仁不让的为学校大队部多做点工作。

10、在这次英语考试中,丘盈盈同学当仁不让的又获得第一。

11、小芳在家里的时候,做家务总是当仁不让,想让妈妈休息休息!

12、同桌生病了,几天没来上学,待他来后,给他补课是我当仁不让的事情。

13、王先生当仁不让,马上就起草了那篇演讲稿。

14、小李工作积极认真,对于公司业务,他一向是当仁不让,从不推拖。

15、这种当仁不让的热血青年才应是青少年的偶像。

16、面对一大堆重活,勤恳的他当仁不让地冲在前头,主动干了起来。

17、小红跳绳比赛中当仁不让的得了第一名。

18、丘盈盈当仁不让的英语考了全班第一。

19、我做作业和背单词时应该当仁不让,才会有进步,这样陈老师才会更喜欢我。

20、我要是能坚持写作,并且当仁不让和第一个出稿,那相信妈妈肯定以我为傲。

21、3月28日熄灯一小时日,我们当仁不让的在中心城坐了一个好位置。

当仁,不让于师 第7篇

中国崛起,无疑需要一批“大国工匠”打造“大国利器”。同样,中国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也需要许许多多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能工巧匠们从哪里来?来自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甘肃技校产业工人。放眼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产业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现代工业强国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国际经合组织曾经有一份统计,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后比例超过50%的国家,几乎涵盖了所有欧洲强国,部分国家甚至超过70%。

当仁,不让于师 第8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仁德,就算是老师,也不应该谦让。”

赏析:

众所周知,孔子是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强调学生不可违抗老师。但是他还有一句名言:“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说,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能谦让。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和书本上说的永远都是对的,老师的话不容置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老师,考虑问题也会有不周全的时候。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坚持真理,礼貌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老师交流讨论。只有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盲信盲从。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敢于坚持真理,以宣扬“无神论”为己任。与范缜同时代的竟陵王萧子良是皇帝的二儿子,很有权势,他对范缜的“无神论”很反感,想找个机会让他难堪。

一天,范缜接到萧子良的邀请,去他家做客。范缜刚坐下,萧子良就开口了:“范先生一直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我请教一下,为什么人世间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贱,有的人享福,有的人受苦呢?”

“是啊,是啊,范先生说说吧!”其他人也附和着。

范缜这才明白,原来这位竟陵王是要和自己辩论呀。他想,面对真理,我谁都不谦让!

他不慌不忙地说:“请大家看看窗外那棵大树吧!树上的花儿凋谢时,有些花瓣被门窗帘子带动,吹到大厅堂屋里,飘落在席子上、坐垫上。也有些花瓣被篱笆短墙挡住,飘进茅厕,掉进粪坑。这完全是偶然的,根本不是谁事先安排好的。”

说到这里,范缜站起来笑着对萧子良说:“殿下,您生在皇室,享受荣华富贵,就好比飘落在席子上、坐垫上的花瓣;像我,一生贫寒,正像那掉进粪坑中的花瓣。如果这是前生的因果报应,那谁知道自己上辈子干了什么好事,干了什么坏事呢?”

范缜的话,一板一眼,轻松自如,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一个叫王琰的人怕萧子良下不了台,就故意吃惊地说:“哎呀,范先生,你连自己祖宗在哪里都不知道,真是大不孝啊!”

范缜朝王琰瞥了一眼,也学着他的腔调说:“哎呀,王先生,你这个孝子,既然知道祖宗的神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立即自杀跟了去呢?”

一句话说得王琰满脸通红。

这场辩论,范缜取得了胜利。后来,范缜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一本书,叫《神灭论》。这本书对后代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试想,假如当时范缜畏惧萧子良的权势,而置真理于不顾,那么《神灭论》也就无从产生了,范缜的大名更不会流传至今。

悠悠历史长河中,坚持真理的人何止范缜一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坚持真理的典范。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有一次,师徒二人就一个问题产生了分歧。亚里士多德认为老师的观点不正确,他没有因为柏拉图是自己的老师而屈从。相反,亚里士多德坚持自己的看法,最终通过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被自己的学生反驳后,柏拉图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喜欢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说,我很敬重自己的老师,但我更热爱真理。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亚里士多德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科学家。

不如当仁不让 第9篇

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

这方面的自觉与自信,应该落实为从容不迫与实事求是,落实为眼界拓宽、心胸扩大,知己知人,追求真理。实不必花一大堆钱到处送票然后吹嘘自己进了什么欧美演出大厅,也不必一言不合便断定对方亡我之心不死。

简单地说,我们要彻底超越、摒弃、清除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心态与逻辑。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不是偶然。

他的细腻的艺术感觉,超勇的想像力,对于本土人民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诞感、幽默感与同情心,他的犀利与审丑,他的井喷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对于小说创作的坚守,都使他脱颖而出。

其实一个文学奖搞得再好,它也不是文艺学、语言艺术、美学、小说学或诗学的范畴,它主观上是一种文化友好加慈善的活动,最多是文化活动文化事业的文化行为,不是文化创造更不是文学创造本身。在客观上它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是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品牌营销,是文学的推手。

好的文学奖最感人的是它的伯乐作用。一个默默无闻的爬格子、敲键者,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正是大奖最令人敬佩和感激之处。但是大奖也可能挂一漏万,也可能有遗珠之恨,也可能有看走了眼的地方,这也难免。诺奖已经颁奖给一百一十多位作家,其中真正对文学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与作品,其实有限。有人视诺奖为神明,视本土作家为粪土,这是文化虚无主义表现,是十足的愚蠢与幼稚无知。

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一出国门,就会碰到一个非强势非主流文化面对强势与主流文化的问题,有时候你不想讲意识形态,但西方意识形态的代理人们揪住你的意识形态不放。有时候对方认为他讲的是并无意识形态色彩的想法观念或专业学术,但是引起你的意识形态的深恐上当的警觉,尴尬而且踯躅为难。

这方面的自觉与自信,应该落实为从容不迫与实事求是,落实为眼界拓宽、心胸扩大,知己知人,追求真理。实不必花一大堆钱到处送票然后吹嘘自己进了什么欧美演出大厅,也不必一言不合便断定对方亡我之心不死。简单地说,我们要彻底超越、摒弃、清除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心态与逻辑。当然,看到那些八国联军式的高高在上的对中国的指手画脚,也令人觉得他们还迷迷糊糊地生活在近庚子年代。

我们可以通过莫言获奖这一好事,总结提高以非强势、非世界主流的古老独特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时的各种经历与经验教训。我们应该逐步树立不卑不亢、实事求是、明朗阳光、该推则推、该就则就的态度,敢于正视、敢于交锋、敢于合作、敢于共享的态度,通情达理、尊严、自信、坦然的态度。

我认为,莫言获奖的最大积极意义在于,他使中国堂而皇之地走向了牛气十足的“诺贝尔”,也使“诺贝尔”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所谓诺贝尔文学奖出现了真正的中国元素,也就是中国文学中出现了认真的诺贝尔元素。

这与主观动机与一厢情愿的解读无干,他的获奖意味着互相的承认,有利于我们与西方文明的直至对接。用文学的夸张来说,它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的繁荣发展走出去与请进来。如果此后中国出现十个二十个更多的莫言与获奖事态,中国将会有所不同,世界将会有所不同,它的意义要慢慢地看。

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自身的作家作品成就与影响一般,但他们奖项的轰轰烈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人文话语份额与人文气势。这对于我国热心于“走出去”的同志应该有很大启发。我希望,中国自己的文学奖应该办得更好更权威更有规格,同时应该举办世界性文学大奖,至少是华语文学大奖。与其抱怨旁人,不如当仁不让。

(摘编自《读书》2013年第1期,原题为《莫言获奖与我们的文化心态》)

京城名媛,当仁不让 第10篇

Q :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北京饭店莱佛士的餐饮情况,以及近期特别的促销活动。

A:北京饭店莱佛士共设有3个餐厅及酒吧,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们提供全球美食。

酒店内设有家安法餐厅,将法国名菜一一收入其中,也成为了家安的招牌菜品。如24小时腌制新西兰三文鱼柳、80度法式低温油封整鸭肝、9小时法式低温慢煮油封鸭腿等。与家安法餐厅相连的是作家酒吧,亦如其名,充满文艺气息,引领一代文学风潮的诗人作家,如泰戈尔、郭沫若、肖伯纳、斯诺都曾在此流连。

Q:除餐饮外,是否有其他方面的一些促销呢?

A:我们最新推出了“欢庆时刻之旅”(‘The Join & Celebrate’)及“历史品鉴之旅”,两大套餐包含套房入住、精美菜肴、个性化游览北京最知名景点等等。特别适合那些想获得京城独特文化、餐饮和历史体验的宾客。“欢庆时刻之旅”套餐是为客人们提供机场贵宾式的迎接,还以豪华专车接送至酒店,此外,客人还将在Prive的私人包间享用双人法式晚宴。次日早晨,客人则可以在套房中享用美味早餐。而“历史品鉴之旅”套餐,就是客人们可以一探这座饭店98年的沧桑过往,然后在作家酒吧品尝传统英式风格的莱佛士下午茶。日落时分,在向导陪同下步行前往京城最古老的社区,或天安门广场欣赏降国旗仪式。

Q:北京饭店莱佛士向客人提供的有别于其他酒店的独特服务/设施有哪些?

A:我们酒店拥有 171间宽敞雅致的客房,其中特设了九间莱佛士名人套房,总统套房是京城最为奢华的套房之一。总统套房建筑面积达888平方米,以其独有的气势占据了酒店主楼的6层和7层。置身其中,可切身体会到欧洲的风情和古老中国的雅致。此外,除了独有的设计及设施以外,来自澳大利亚的酒店大使John Spooner则是我们的店内明星,且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所喜爱。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感谢信以及很多网络评论中,他用微笑和热情迎接和关照每一位入住的客人。

Q:为了丰富客人入住期间的生活,北京饭店莱佛士都提供哪些活动?

上一篇:嵌入式网络控制器总结下一篇: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