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2024-07-10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精选10篇)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第1篇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位班主任除了要掌握教学技能技巧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组织和指导课余活动的能力。开学之初,每次走进教室学生们都会问我能不能去上体育课,当听到我否定的回答时她们就会跟我撒娇,当我再次拒绝时她们就会满脸的不情愿,甚至连课都不能上好。开始我以为她们是看我是实习老师,觉得我好欺负,所以总是给我捣乱,后来我发现并不全是这样。学生们尤其是职中的学生们因为学习的底子就比较差,上课本来就听不进去,老师讲的内容还很枯燥乏味,这更让她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更希望多一点时间去玩儿。而当我上课的时候,因为年纪比她们大不了多少,所以对我的惧怕程度就少一点,也就敢在我的课上提出这个条件。在理解了她们的想法之后,为了给她们释放压力,激发她们的积极性,我决定让她们拥有更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这就需要我掌握一定的组织和指导的技能。

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个月里共开展了四次课外活动,主题分别为“你我一家亲”、“心灵微笑”、“学会宽容”、“团结就是力量”。总结这一个月的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的经验,得出以下几点:

一,课外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有序,要有目的性,并将此目的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刚刚接手13幼师合班的时候便发现同学们之间缺乏大范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进行很好的合作学习,班级也缺少凝聚力,所以举办了第一次的主题为“你我一家亲”的课外活动。但由于是第一次组织团体活动活动,缺陷和不足是难免的。因为在活动开始前没能和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目的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导致个别同学没能领会活动目的进而对活动的积极参与性不是很高。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时,有同学认为活动有些幼稚,没有难度,导致她们的积极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同时对于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尽量与活动对象的特点和兴趣相结合,以此来增加她们的参与性,只有活动对象有较高的参与欲望,我们的活动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三、活动要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活动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玩儿,更应该让她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办法,寓教于乐。

四、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长处。

在活动之前,可以按照活动主题让学生们自发地安排相应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同学的组织和策划能力,某些同学的主持能力,某些同学的音乐才能等等,并对此提出表扬,希望她们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将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

五、对待每一次活动,都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活动策划,活动准备,积极的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

每一次的活动结束,都要注意活动的实际效果,写好活动反思。每次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不仅可以让自己知道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可以让自己知道活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正意见,使自己的活动更加完善。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不仅有上好课的职责,更有让本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职责。所以,每次的课外活动我们都要更用心的准备,更好地反思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第2篇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半年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中,我的生活非常的充实有意义。经过半年的实习,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学水平、管理学生的能力、和人沟通交际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学习有两块阵地——课内和课外。这两块阵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来说,有利于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及心理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而对于实习老师来说,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指导不仅会获得宝贵经验,而且有利于广泛接触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增长才干。现在我将自己在实习期间组织的课外活动总结如下:

一、充分重视课外活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指在教育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所以,老师要对课外活动有足够的重视,这样也才能够组织好每一次课外活动。此外,只有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才能保证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重视。虽然学生们对课外活动满心期待,满怀激情,毕竟他们大多数稚气未退,只是好玩的心理作用在驱使他们参与,于是还要加以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在“玩”的同时掌握更多知识,取得满意的效果。

老师对课外活动的重视是课外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重视每一次开展课外活动的机会,才能投入极大的热情,才能把每一个细节做的完美无缺。因此,每一次活动,我都精心准备,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尽可能多地学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做好了足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自然会自告奋勇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来。他们渐渐地明白参加课外活动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放松自己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责任和目的。参与其中,就要努力实现目标,有所进步。所以,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为每一次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课外活动多姿多彩

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避免学生对课外活动产生厌烦与疲倦的心理,才能使学生对课外活动保持着充足的热情。同时,只有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才能满足更多学生的口味,吸引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

课外活动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展示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对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都起促进和带动作用。

三、反思与改进

课外活动对课堂内活动起到延伸、补充、发展的作用,具有广泛、深刻和生动的教育效能,能有效地结合课内外知识,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可是,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瑕疵。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指导课外活动,我认真总结,找出以下这些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1、有些活动缺少目的性。课外活动就像课内教学活动一样,总有一定的目的,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懈努力。而缺少了目的性,在活动中则多了一份盲目性,学生不太清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不会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了。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第3篇

自1995年我国施行“双休日”制度以来, 根据相关统计, 学生每年的学习日为200日左右, 闲暇日则为165日左右, 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几乎占全年的一半。可是, 学生放假, 家长却不放假, 而学校只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教育, 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却鞭长莫及。这种“空白”使假期中的学生们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如果学生闲暇在家, 但家长却无暇顾及而对他们放任自流,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就会乘虚而入, 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坏人坏事, 受到不良影响, 学校的教育便会被抵消, 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因此, 教会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加强对小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指导刻不容缓。然而, 中小学生的课余活动教育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 很少被人提及。

二、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

1. 学科校外活动

学科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该学科相关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运用该学科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该学科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如美术课后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外写生。校外写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写生、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孩子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展示, 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参与策划具体活动, 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质疑、寻答。同时, 通过亲自组织、策划、参与具体的活动, 可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 树立团队协作互助意识, 使孩子拥有更多的集体安全感, 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稳定的心态, 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这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2. 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充满了教育性和趣味性, 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 扩大学生的“视野”, 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校外科技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这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的最广泛的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它具有形式多样、普及面广、适应性强、时间灵活、对象不固定等特点。这类活动, 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3. 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无偿的义务劳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树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节假日到敬老院去开展慰问活动, 带去自己诚挚的问候, 学生们可以为老人们擦玻璃、扫院子、洗衣服, 还可以为老人表演节目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学生们定能受到深刻的教育, 体会“献一片真情, 多一份爱心”的真正含义。还比如打扫路边的白色垃圾, 清理电线杆、沿街楼墙面上的小广告, 回收废旧电池等, 这种活动既锻炼了自己, 又服务了社会, 并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非常有意义。

4. 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形式。通过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假期中做一项社会调查, 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意见确定内容。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做农民收入调查, 城区的孩子可以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社会卫生状况调查等。同时写成调查报告, 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

课余活动是自由、自主的, 如何安排, 完全是个人的私事, 然而也正因为它是在没有他人干涉、管束之下进行的活动, 所以它需要更高的道德要求。对于学生来说, 课余活动既是提高他们道德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 也是对他们道德素质的一个考验。

参考文献

[1]谢秀华, 范晓辉.休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12) .

[2]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3]李仲广, 卢昌崇.基础课余活动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4篇

书 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责编姓名 孙冬梅

编辑证号 200900135266

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

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有多少可供编辑发挥学识的空间吗?有。术业有专攻,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都是此类道理。责任编辑在这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里,发现的问题还真涉及到学术问题。责任编辑敏锐地发现,样稿的毛病在于过分学术化,造成了语言的佶屈聱牙。明明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作者却要绕着弯来说,尤其喜欢用一些诸如“**性”之类的大词、学术腔来描述。这是一本实用性专业书稿,定位在一线教师,所以,语言理当通俗易懂,应当以常见词语为主,尽量少用复杂的句子。编辑的意见唤醒了作者。作者明白自己误入了“学术范”,以为凡做书都要有点儿学术,其实,实用性书稿还是要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幼儿教育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浅显易懂。

读了编辑的记录,我们知道,责任编辑努力帮助作者认清写作对象,理清写作思路,清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文字,作者的写作有了明显提升,大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气概,终于为幼儿教育事业完成了一部十分可爱而纯粹的优秀图书。

如此想来,责任编辑对作者的写作直接提供意见,其实很不容易。在教育出版领域里,这需要责任编辑对于教育专门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他(她)对教育实践的了解。譬如,这部书是面向一线读者的,书中有大量内容跟幼儿园实践密切相关,如果这位责任编辑不曾有过这方面的实践,或者一点也不了解这方面的实践,那么,一方面可能会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书稿提出不恰当的意见。

面对一部实用性的专业书稿,我们还是要首先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不要轻易被学术理论所缠绕,以至于最后既不实用,又不专业,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过的经验和教训。

获奖感言:

审读报告是编辑对书稿审读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编辑手里都有大量的书稿,每本书稿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在很多编辑看来,完成没多少人会看的审读报告是一种负担,所以很多人也不会特别认真地去写。在我看来,如果你仅把审读报告当作发稿过程中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多了也确实挺浪费时间。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把审读报告当作书评,当作宣传文案,当作对作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浪费。

——孙冬梅

初审意见

一、书稿来源及作者介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为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多媒介多语言教育资源项目”中《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中的一本,为我社根据出版基金的要求向作者组稿而成。

本书主要作者彭俊英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从2002年至今,彭俊英副教授多次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并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等。此外,彭俊英副教授还常年在四川、广西等地的欠发达地区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研究,对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深入的研究。

本书立足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城市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的需要,以缺乏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全部过程,理念科学、先进,内容贴近教学实践,案例丰富,操作具体,符合我社策划稿件的要求。

二、书稿的政治倾向和学术水平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她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问和问题,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那些对此问题感到困惑的教师们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最后的第七章,作者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

初审通读书稿后认为,书稿政治倾向正确,无导向问题;其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论述紧密贴近实践,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书稿语言文字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其他各方面也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三、书稿的主要价值、意义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1.作者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厘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nlc202309032033

游戏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属于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

2.作者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鼓励教师自制材料。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使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

3.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本书的第四、五、六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建构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

4.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开展方面,作者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又表现出很多特殊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班额较大的问题,作者从游戏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师幼的互动、幼儿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具体案例来帮助读者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此外,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关于如何提高家长对游戏价值认识的建议。

四、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概念界定不清以及概念使用错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章中关于游戏概念的界定以及第五章关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界定上。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游戏”,但是在第一章关于游戏的概述中,作者竟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而只是从外部表现、内在心理状态等侧面来解析这个概念。虽然对游戏这个概念,确实比较难以给出具体的、描述性的定义,但是还是有一些本质特征可以用来概括这个概念的。所以,定义游戏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全书的架构上来看,如果没有定义清楚这个核心概念,那么本书讨论的范围可以无限大,任何带有游戏性的活动都可以在书中进行讨论,这也就失去了本书的价值。因此,从实际写作上看,也必须对概念进行定义。

另一个问题是对概念理解有误,体现在第五章。第五章是关于表演游戏的,作者虽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但是,从关于概念的论述中以及从所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作者将表演游戏等同于了戏剧表演,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表演游戏虽然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应该是一种“游戏”,应是幼儿自发、自由探索的活动。而戏剧表演多是由教师发起并按照一定“剧本”来进行的表演活动,其本质是“表演”。所以,作者必须区分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此外,表演游戏与本书第三章所讲的“角色游戏”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必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应该怎样进行区分,也是需要作者说清楚的。

2.部分章节资料堆积,案例过多。

资料堆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四章。第四章是关于结构游戏的,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确实需要使用很多结构材料,因而本章作者详细地罗列出了几乎所有幼儿园可能用到的结构材料,并配上了大量的图片,这使得第四章的内容严重多于其他章节。需要作者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不需要直接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所有素材。本书是一本写给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理论书,需要提供给读者的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探讨,使用案例只是为了说明理论观点而不是让教师读者直接在课堂上应用,所以不需要把所有幼儿园中的结构材料都罗列在书中。

案例过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一章中,作者为了说明游戏的概念,一口气直接列出了八个案例。这八个案例多半都属于同类型的游戏(有的还算不上真正的游戏),这八个案例同质化程度较高,对说明游戏概念的核心特征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删减案例数量。在第六章中,作者在说明规则游戏的设计时,也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没有进行任何分析,这也没必要。同样需要作者注意,本书不是一本教材,不是教学参考书,案例只是用来说明观点的,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直接使用的。

3.篇幅较长的引用存在版权问题,需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为了让本书更加直观生动,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部分是作者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但也有部分来自于报刊杂志。此外,本书的“延伸阅读”内容也基本都是引用别人的文章。根据版权法的规定,篇幅较长的或者全文引用别的作者的文字内容,必须取得授权,否则被视为侵权。

4.学术规范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引用别人的东西要加注释且注释要规范(参照国家最新标准);标题的层级要清楚;标题的写法、表述方式全书要统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要规范;全书排版要统一(包括各级标题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等。

5.照片使用上存在几个问题:(1)选用照片是为了说明想要说明的问题,所以,照片必须表现的是你想说明的问题,不能随便找张照片放上去。(2)应该在需要的地方提供照片,而不是我有什么照片就找个地方放什么照片。(3)照片要全书统一编号、统一标注方法。(4)现在有的章节照片只有一两幅,有的过多,建议照片少的章节在必要的地方适当补充一些照片,照片特别多的章节,将不必要的照片删除。

nlc202309032033

6.全书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1)部分章节有些段落中,没有意义的话说了很多,而读者真正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具体说明(见下面的“具体问题”部分和原稿)。(2)生僻词使用过多。有的词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作者是南方人,有些词北方读者无法理解。有的词是作者自己生造的,或者是记忆不清导致一些心理学名词变样,使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3)段落标题上,需要前后呼应、对照,表述方式要一致。并且,标题直接描述观点比较好,让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立刻获知下面这个段落的核心观点。(4)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句子以简单句为好,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的不要用难懂的“大词”,比如动不动说“**性”。

初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3页,最后一段大意是说,孩子们之间经常嬉笑打闹,这些行为有可能是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玩耍、游戏,判断是否游戏的标准是脸上是否带着笑容。这种说法很不科学,似乎是说,只要是脸上带着笑容的打闹就是游戏,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而实际上,幼儿之间,即便并非攻击性行为而只是玩闹,如果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最后发展成冲突、打架,会有一个孩子被打哭或打伤的可能性存在。并且,打闹不是游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探索、学习的行为。所以,这段文字必须删除,不能让读者这样来理解游戏。

2.第4页,第6行,“摆石头”是指“摆积木”吗?后面“他先是从一个角顺着斜对面的角摆白色的石头”,这句话表述不清,到底是怎么摆的?

这一页的最后一段是“斑马的家”案例,这个案例是说明游戏时儿童往往非常专注。那么对专注于游戏的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分析。全书很多案例分析都不够到位。

3.第12页,第一段,对小学化的定义不够准确和规范,特别不能用“转嫁”这个词。

小学化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运用到了幼儿园中。

4.第24页,论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时,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的说法不合适,对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此部分要分清楚,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游戏?教学、学习、游戏的概念要理清。此外,这部分论述太啰嗦,不简洁,结构不清晰。

5.第30—31页,这个案例是别人的,引用太长,需要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如果对方同意,必须书面授权。

第二章

1.第36页,最后一行,“游戏材料的种类也应该增加”,增加哪些材料?应具体说明。

2.第37页,第7、8行,“音乐美术游戏”是什么游戏?是一种游戏还是两种?

3.第56页,最后一行,“挂上麻绳”,麻绳在北方人的理解中是一根很细、很容易断的绳子,所以不能是麻绳,使用麻绳会造成幼儿的安全问题,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大忌。

4.第57页,第4行,“农村幼儿园不需要专门划定跑道、车道”,为什么不需要?是不需要还是无法实现?说农村幼儿园不需要可能会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对立起来。

5.第60页,“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定期说法太笼统,一定要具体说明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消毒,多长时间进行曝晒,使教师明确规范。下面还提到紫光灯,使用紫光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简单说明,因为紫光灯使用不当会对幼儿会造成伤害,所以要特别提醒这一点。

第三章

1.第95—96页,拓展阅读引用的内容太长,需要取得授权。第96页,第14行,“围合家用的围墙”是什么意思?错别字?

2.第98页,表格下第7行,“拼盘的珍珠”是什么意思?

3.第117—118页,案例太长,需要授权。

4.第120页,案例引自哪个杂志?请确认。

5.第126页,思考题中部分题目出得不好,过于简单、笼统,思考题是让读者思考的,不是“说说”的。

第四章

1.第131页,第3—5行,“案例中……建构的是什么吧”这几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语气与前后都不一致,不像是学术书的语气。

2.第135页,最后一行,“直观思维能力”是什么思维能力?心理学上有这说法吗?最好用规范的说法。

3.第136页,最后一段,说到架空搭建,建议配1—2张图片说明架空搭建的结果。

4.第138—139页,“(一)(二)(三)”这几个部分下面的说明都太简单,建议加一点例子或图片进行说明。

5.第141页,整个第一自然段写得很不好,逻辑混乱,中间很多句子衔接有问题,重写这一段。这一小节的标题也再斟酌。

复审意见

一、书稿的优点与特色

1.该书文字较通俗,大部分内容具体,浅显易懂。

2.该书对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合大量案例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展开说明,直观、具体、目标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教师们学习与参考。

3.一些案例的选择很好,既形象生动地把幼儿游戏的场景展现出来,又具有针对性,帮助教师对重要观点进行理解。例如:第一章第一节中,“斑马的家”“玩垫子”都是很好的实例。

4.注重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教师从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入手,去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幼儿的游戏,以及幼儿游戏的特点。

5.一些内容用配图进行说明,直观具体,便于教师理解。

二、书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述部分对什么是游戏阐述得不是很清楚,在介绍具体实例之后才有所说明。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如果阐述得不清楚,会影响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理解。

2.一些重要观点虽然提得很好,但是在列举实例之后提出的,而在前面没有提到过,不够突出,如果放在前面提出则更明确,这样能够让教师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和分析案例,学习效果会更好。

nlc202309032033

3.有的案例选择得不太合适,容易导致缺乏经验的教师出现新问题。如在“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内容中的一个例子——“强强玩滑梯”。强强的探索精神可嘉,但在滑梯上做这样的探索在幼儿园是不被鼓励的。第一,这种行为具有危险性(个人安全、公共安全);第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幼儿不能预计行为的后果;第三,这种行为不利于良好游戏秩序的建立;第四,不利于管理,安全代价不好估量。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内容和方式进行。

案例的选择应该仔细斟酌,对于那些没有教育基础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案例对他们很可能就是个范例,他们会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而忽略了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4.在角色游戏部分,有的案例很好,但剖析得不够深入,应让案例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如:在角色游戏指导一节,有两幼儿玩开出租车游戏时发生碰撞的案例,作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但不够深入。幼儿会发生碰撞,原因除了幼儿自己跑得过快,还应该着重分析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班级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创设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提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幼儿的活动,是否建立过相关规则以及是否落实等,通过问题的层层分析,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性,引导教师不仅要看到现象,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问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角色游戏部分,对个别案例的分析存在一定问题,如:几个幼儿抱着娃娃到农家乐去做客,出现扔娃娃行为的案例。角色游戏是要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内容及规则,习得良好行为,并将习得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娃娃家有角色体验,出了娃娃家进入农家乐,游戏在延伸,幼儿并没有停止角色体验,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因此幼儿的游戏行为依然应是角色的行为。作为教师,应该追踪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娃娃虽然是玩具,没有生命,但它的功用显然不是扔着玩的。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宜的教育指导策略?这对新教师正确看待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很重要,建议重新思考。

6.结构游戏部分条理性不够强,开始部分用了很大篇幅谈的是无关内容,也没有把概念介绍清楚。且书写格式与前面的不同。建议调整。

7.书中对结构游戏技能的意义和作用谈得不够清楚,技能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建议说明结构游戏的技能与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间的关系。然后再具体介绍各相关技能。

复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一节的标题“幼儿游戏的识别”有待斟酌,“识别”一词的使用比较含糊。

2.提供的拓展阅读《幼儿园游戏材料配置参考》表格较长,在其他页面的表格也应有表头,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

第二章

第二节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法”部分,对材料标志的作用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材料标志不仅仅具有标识玩具材料位置的功能,还有引导幼儿辨别材料外形特征、规范收放方法及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都要在拓展阅读内容之前先行介绍,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理解标志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1.“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部分,对于玩具的消毒来说,“定期”的提法太过笼统,应直接注明具体的玩具消毒时间、图书暴晒时间,使教师明确相应的工作规范,因为这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另外,提到紫光灯消毒,就应特别注明使用紫光灯消毒的禁忌和要求,提示教师注意紫光灯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在幼儿园结构游戏环境创设”部分,选择的图片不太适宜。

(1)标记太小看不清;

(2)玩具收放的照片不能清晰地反映主题内容;

(3)有标记的玩具柜中积木乱堆放。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部分,对什么是幼儿的结构游戏能力没有进一步说明。另外,该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支持作用也未提及。建议进一步说明。文中提及的“基本技能”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何关系,应概括地介绍一下。

第五章

第三节

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投放材料”部分,选用了一个用纸箱做洞的案例,不太适宜。其一,与标题内容不吻合;其二,幼儿运用材料的过程直至活动结束,都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且活动偏离了表演游戏的主题。建议更换一个案例。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部分的问题较多。

(1)内容不完整,不清楚。没有对预成和生成进行介绍,在提供了一个表演种子生长的案例之后,也没有结合主题进行案例分析,看不懂预成的是什么?预成和生成的关系是什么?表演游戏中的生成活动应当倡导什么?注意什么?

(2)部分内容偏离了主题。“昆虫怎样过冬”一段与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有何关系?想说明什么问题?

建议完善内容,重新调整。

第六章

第一节

音乐教学游戏“切西瓜” 案例写得不完整、不清楚。音乐游戏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脱离音乐去讲音乐游戏规则是有问题的。如:没有歌曲的名称,不注明节拍,读者无法知道该怎样让幼儿“合着拍子用两手画小正方形”。又如:“一个人做西瓜,和着节奏拍手,另一人做刀,在西瓜刚张开手时切下去”的规则,要不要和音乐结合?拍手有节奏,切的动作要不要有节奏?如果要有节奏,切的动作落在哪一拍上?

再如:音乐游戏“公鸡头”,是歌曲还是儿歌?名称前后不一致。没有附上歌词,不知道具体内容,何时藏豆?何时猜豆?规则都不清楚。另外,后边的文字表述说该游戏“属于比较典型的数学游戏”,但从案例介绍中丝毫看不出数学游戏的影子。

建议:(1)完善案例的细节,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把规则讲清楚,把相关内容表达准确。(2)附上歌词曲谱等相关资料,便于教师了解其内容。(3)所附资料名称的表达应前后一致。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第5篇

在这将近半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课堂之外也是我们提升自身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组织了学生们进行了以下课余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参加英语演讲竞赛、班级运动会、学雷锋活动等等。通过我组织的几次课外活动,学生们丰富了他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也为自己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面就让我来谈一谈这些经验和体会:

一、活动准备要充分 要想顺利地举行活动,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活动流程和工作分配要事先设计好,相关的道具、活动场地也要准备好。活动的大致安排一定要先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有个准备,毕竟参加活动的是学生们自己。不过我们在举行演讲比赛的时候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比赛举行之前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们要举行演讲比赛,比赛流程及奖项设计并未告诉学生,所以导致在比赛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和部分学生的怯场。

二、活动目的要明确 在策划课堂活动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围绕着这个目的来设计课余活动。我们要知道活动目标应以学生为主,课余活动是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而服务的。只有明确了活动目的,我们才能设计出内容丰富,充实高效的课余活动来。

三、活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的课余活动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我们举行的班级运动会中,我在举办之前就认真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来参与策划,还让部分学生担任了裁判和场务等职,这样果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动会进行得相当顺利。

四、做好活动反思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的总结报告 第6篇

在一次次组织他们参加了乒乓球友谊赛,合唱等活动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如下:组织活动前要有一个好的活动策划。我们早就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一个良好的活动策划就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活动策划包括以下几点:

1.活动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因为活动的对象是学校的初中生,所以我们所举办的内容就要阳光向上,也要考虑到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我既要保证学生们可以通过活动减轻自己学习的压力,更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到东西,通过这些活动给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2.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尽可能的广泛。活动越广泛则活动的影响力越广泛,活动所带来的意义也更大。也只有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才能体现一个活动的公平性,照顾到每一个人,不能因为一部分人参加而影响其他人的情绪。尤其是学生们的年纪还小,我们就要尽可能的照顾所有人。

3.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一个活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参加,才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否则就算是举办了,也不能让学生活动很好地锻炼,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活动。很有可能是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金钱。

4.活动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每一个活动都不能盲目的举办,因为学生们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目的的活动就像是在消费他们的青春。所以,我举办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例如:教大家合唱是为了增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加深他们的友谊。组织大家进行乒乓球友谊赛是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是为了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不要让他们的心理负荷。

5.活动一定要有组织性,有纪律性。我们都知道游戏因为有了规则才能正常进行,才能更有趣味性。相同的,我们的活动也必须有纪律性才能如期进行。学生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指导去完成任务,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圆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活动参与者都是中学生,而且数量比较大,并且他们是出于比较活跃而且情绪容易激动的年龄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活动一定要有纪律性,保证不出现意外。

6.要保证活动的实际效果。竟然我们的活动是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就要让活动达到其该有的效果,我们可以让他们写自己的活动感想或者日记来记录、感受、反思一下活动的意义所在。

7.做好突发事件的防御工作。活动的以为总是发生在不经意间,虽然概率极低但是不得不防。而且因为我们活动的参与者是初中生,所以我们也要考虑他们活动中的情绪,不能让他们因为参加活动而产生负面情绪,要及时的做好引导。

我也在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认真地反思总结一次活动的得失。每次活动结束我都去主动找一些学生交流,来问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意见来判断自己活动的效果达到了几分。在他们也感想时,也会一个人一个人的认真去读,并且给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发放回去,还要总结他们的建议,以便自己以后组织的活动可以更好。

总结中,自己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下面两方面:

1.我们要事前调查好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样子的活动,明白什么活动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的能力。而且也要让他们了解活动的目的所在,不能让他们太盲目,要教会他们在活动中思考。

2.活动要多与科学结合。学生往往对活动的兴趣大于课堂,对课外知识的兴趣大于课本上的。而且,一些学生由于自己家庭原因和地方原因导致他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所以,与科学结合的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可以对课堂知识起到更好的延伸作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第7篇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组织与指导课外活动总结

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利于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及心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对于实习老师来说,积极参加课余活动指导不仅有利于获得宝贵经验,而且有利于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在阜城中学顶岗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学校的很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小队团队协作能力,更提高了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我以我参与过的活动,说一下我认为在组织活动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活动目的。

在举办活动时,我们要确定办活动的目的,不要变成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我们第一次组织阳光心理运动会时,我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是锻炼我们实习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目的比较明确,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锻炼了自己,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增强了我们小队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对活动有准确的定位

在组织活动时,我们应考虑各种条件来确定活动的规模,因为我们举行阳光心理运动会为的是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且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所以我们在确定活动的规模时,决定用体育课时间对班里一部分学生进行活动,时间确定为一节课,这是从自身能力出发,也是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

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当活动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时,必须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方案。详细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四点: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活动现场的分工、活动后期的收尾工作以及可行性分析和备选方案。

(一)、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

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最繁琐、最费时,也是最需要精心准备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活动完成的顺利与否。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如下要素:

1、明确活动的整体信息。包括活动时间、主题、参与人员等等。

2、根据活动性质确定活动地点以及活动流程。

3、制定准备工作进度表,详细列出各项工作,并明确相关工作负责人。

4、注意节点: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记住几个主要的节点,例如活动流程、注意事项等。

(二)、活动现场的工作分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提前进行沟通,明确自己现场工作职责、熟悉同伴的工作职责,知道发生问题了应该询问那些人员。

2、确保工作人员提前到位,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总结 第8篇

一、组织区角板块的选择及对幼儿的评价

(一) 将区角板块由易到难逐级递进

对于有难度的板块, 对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这些板块应分段开展, 若同时开展, 学生无法接受。 有些孩子接收能力强, 有些孩子则不然, 我们可以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 同时要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 发动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 活动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收获与遇到的问题及时克服活动弊病。

(二) 组织幼儿家长参与活动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所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区角板块活动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老师要让家长及时了解活动内容, 并作出响应,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帮助幼儿完成区角板块活动的要求。

(三) 对幼儿进行辩证性评价

通过活动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表现, 可以准确看出每个幼儿的优势与劣势, 看出每个幼儿的优点与缺点。 家长与老师要对幼儿进行辩证性评价, 既要肯定好的部分, 又要批评不好的部分。 我们要正确指导他们扬长避短, 这并不是忽视弊病, 而是要发现缺点并改正它们。 我们要为幼儿指明正确的前进道路, 让他们少走弯路并不走岔路。 我们要引导他们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让他们从小就正确要求自己, 积极追求上进。

二、区角板块活动的素材选取要合适

(一) 素材选取要有针对性

教学时要求因材施教, 活动的开展要适合幼儿。 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选择合适的并且幼儿容易接受的素材进行活动的开展。 实践出真知, 通过多次活动总结适宜的素材, 在活动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 素材选取要有层次性

每个孩子生活环境不同, 对事物的认知与接受能力有所差异。 我们在设置幼儿区角板块活动时对各板块素材选取要有差别, 设置不同类型的素材配合不同类型的孩子。 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感兴趣的题材, 让每个幼儿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让每个幼儿都学以致用, 真正学到实用的东西。

(三) 素材选取要有实用性

孩子的天性都是不受约束、灵活好动的, 所以我们要选取一些灵活性高的活动来适应学生, 让学生边玩边学, 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并且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如若选择一些死板的活动, 孩子的潜力无法得以激发, 而且对活动的热情会被磨灭,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老师适时进行必要性指教

(一) 教师要善于对活动进行总结

学生在进行幼儿区角板块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进步, 也一定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就需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 老师平时就应该时时观察学生的各项动态, 鼓励学生进步, 善于发现学生的改变。 同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使学生顺利进行活动的继续。 老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与反馈, 弥补幼儿区角板块活动的不足。

(二) 老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

在幼儿区角板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不仅要求幼儿本人积极参与, 家长积极参与, 同样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 不仅是因为老师是活动的策划者, 对活动整体的熟悉度也是其他人所不及的。 此外, 老师的积极参与同样可以加快活动的顺利开展。 老师作为高素质成人, 对为人处世及生活经验都比较了解, 这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有很大程度的方便性。 老师以身作则参与活动增大说服力, 为学生作出榜样风范, 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 不仅有如此好处,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 做到不拖拉, 为活动顺利有序地进展提供保障。

(三) 对不同类型学生分类教学

由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人生经历不同, 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差异。 我们无法要求他们一致,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出适合每种类型幼儿的区角板块活动, 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使学生自信心倍增, 对活动热情高涨。 每个幼儿的性格不同, 有些幼儿性格外向, 善于交际, 但有些幼儿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其交流, 培养其交流能力。我们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性格外向的幼儿与性格内向的幼儿一起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交际能力的提高, 同时带动气氛, 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 这对他们之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 在幼儿区角板块活动的开展方面, 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还要因况施制。 老师与家长积极参与并配合学生一同参与活动, 共同进步, 一切为了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

摘要:近年来, 幼儿教育一直有一个居高不下的关注点, 那就是关于幼儿的区角教育进展状况, 这一直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的问题, 因为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起点。本文对幼儿区角教育的素材选择、开展方式及老师如何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探索, 目的是总结出一套完备的幼儿区角教育体制, 为老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让老师少走弯路, 也让学生更快进步。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角活动,素材选择,性格差异

参考文献

[1]徐志芹.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拓展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内涵[J].考试周刊, 2010 (21) .

[2]张琴.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初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 (9) .

[3]曹燕.区角活动——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摇篮[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39) .

[4]潘小芬.引领家长创设家庭区角活动环境[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08 (6)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9篇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兴趣;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户外体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户外场地不同于户内场地,幼儿可以在户外的宽阔场地上自由的欢笑,自由的嬉戏,自由的奔跑,自由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户外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也使幼儿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风貌。但是,当前,社会上多数家庭的幼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户外活动很少,部分教师缺少幼儿户外活动的经验,有些幼儿园的户外体育设施不够完善,有些教师开展的幼儿户外活动形式单一,都使得幼儿的体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合理的组织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让户外体育活动不再流于形式,真正的让活动的时间得到保证,达到通过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合理组织户外体育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一天的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勇敢、吃苦的意识,也能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幼儿可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得到身心的满足。户外体育游戏不同于幼儿的其他游戏,它可将幼儿学习的生活基本技能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这就使得幼儿的生活基本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升华。此外,体育游戏有胜负之分,幼儿在游戏中会感受胜负的差异,认识到通过努力可以获得胜利,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也就激发了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幼儿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意志的形成,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实现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且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我们应合理安排和设计户外体育活动。传统的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之后得到的成果,应该经常开展,例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揪尾巴等,这些传统体育游戏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然而,仅仅开展传统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远远不够的,在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做起,幼儿户外体育游戏也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来满足时代的需要。拍球、钻爬、跨跳、花样跑步、投掷、绕障碍跑等新型户外游戏,可让幼儿的体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中花样跑步是户外体育游戏的特色之一,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跑步变队形、跑圆圈、单圈变双圈,模仿动物跑步等游戏。幼儿分组游戏活动是户外体育活动的一大创新,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分组游戏活动中可以自愿结成一组,例如:肢体彩绘游戏,幼儿可在游戏中通过组内肢体的活动灵活创新各种图画等。在分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分享、合作、竞争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外,自选活动也深受幼儿的喜爱。自选活动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这种做法不仅给予幼儿更多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尊重幼儿的意愿,也实现了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只是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为教师和幼儿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例如:纸箱游戏,幼儿们拿着纸箱,幼儿们或将纸箱依次放倒,玩比赛爬行游戏,或将纸箱依次侧放,玩钻洞洞游戏,或将纸箱平放,完投掷游戏。户外体育活动的改革与创新给幼儿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使用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情

运动器械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运动器械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它的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利用。因此,我们要为幼儿选择恰当的运动器械,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首先,运动器械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选择。我们可根据每周的活动目标选择器械的使用,以达到锻炼幼儿体质的目的。例如:本周的活动目标为投掷动作,教师可选择飞盘、沙包等器械,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游戏活动达到活动目标。

其次,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趣的体育材料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教师可选择幼儿喜欢的材料制作体育材料,并在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我们可在游戏中使用“高跷鞋”、“陀螺”和“手推车”等体育器材,极大的提高了体育材料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最后,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体育玩具。教师们为常为制作体育器材花费很多的财力和时间,但又舍不得让孩子玩。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使用幼儿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材料制作成体育玩具。例如:利用废旧的报纸和塑料袋制成不同样式的服装,玩走模特步的小游戏。

三、合理分配活动场地,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安全

众所周知,户外活动是幼儿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园要保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身体健康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对幼儿活动的场地有一个很好的调控。例如:为保证小班、中大班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户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对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其次,由于游戏幼儿园的幼儿数量持续增多,活动场地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对活动场地进行扩建和整改,以保障各个年龄的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质量。再次,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户外活动的设备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例如:跷跷板的背面要做得光滑,避免幼儿在玩跷跷板时划伤自己。最后,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要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不可以做的,要将这些安全知识贯穿在每天的活动中。例如:幼儿在下楼梯时,教师要引导幼儿靠右侧走,不可以拥挤,在引导时多一些手势和示范,便于幼儿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的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满足了幼儿的成长需要。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和丰富的体育活动道具,不但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也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教师在与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时,一起分享了快乐,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增进了与幼儿的师生关系。在户外体育活动这条路上,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我们将继续前行,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轻松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素杰,刘静.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教学探究,2015,54:56

[2]张书静.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爱健康爱生活,2015,72:74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10篇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业务园长

江苏省幼儿教育特级教师冯鑫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存在问题

◆小学化倾向较为明显。重知识传授,轻游戏;重上课,轻活动。

◆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

◆区角游戏活动质量不高。

三、概念阐释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四、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五、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投放材料见图“快乐涂鸦天地”)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角色游戏的指导: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人吃药等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4)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例:超市与加工厂。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例:“肯得鸡”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适时地介入游戏,控制游戏节奏,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六、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2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七、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

在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楼道、走廊、过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设置公共游戏区,打造富有童趣的、充满教育的、立体的、丰富的园内环境。

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各班级可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活动区角环境,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表现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一)区角标志的选材与制作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席子装饰串接而成,经济、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挂历纸和包装盒制作悬挂形成,方法简单,制作简便。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藤筐悬挂制成,经济实用、稚拙可爱。

本区域标志利用硬质包装盒剪制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蛋糕盒、旧席子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本游戏区标志利用旧席子、挂历纸棒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旧车圈、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夹放、更换方便,美观醒目。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绿纱制作悬挂而成,经济实用、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月饼盒、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扇子涂色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竹竿、麻绳、蚕蛹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质朴。

本区域标志利用蚕蛹装饰制作系挂到栏杆上,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衣架、小药瓶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该游戏区选择标志板块,巧妙利用旧水彩笔笔身做成小插筒,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放在接送卡袋中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小棒插入今天想玩的游戏区笔筒内,该区域插齐后表明该游戏区域人已满。设计巧妙,方便实用。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附图片)

3、注重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4、注重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例:图书区。

上一篇:安全无小事,从自己做起下一篇: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