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教学模式范文

2024-07-04

环节教学模式范文(精选9篇)

环节教学模式 第1篇

历史论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导致这种交流畅通的主要媒质是师生思维同步前进。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前的诱导,引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时起步。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1、进行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的智力测验。

我要引入新课前根据学生的临场状况以激发思维为出发点出示2-3道智力题,让学生抢答。智力题以重要的年代、人物、地名和重大事件的名称为主。例如学生很快答出:①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把组织知识竞赛这一富有竞争意识的活动引入课堂,以期在复习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一般情况下,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编制一些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用幻灯机打出,或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上述快节奏的思维训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使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从复习旧课积极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引导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针对学生已经开启的思维和心理上产生的求知欲,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上的火花引向高潮。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就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安排充实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只有接受教学重点、难点的正面挑战才能得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的思维萌动后,即把教学重点、难点推到“前台”,与学生思维热点接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考验。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预先安排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西安事变?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红军和东北军中很多将士为什么主张杀蒋?你认为蒋该不该杀?为什么?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的思维瞄准了这一系列问题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中的合理成份后,我再进一步的启发诱导。这样既解决了“西安事变”这一重点、难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维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事物转到另一类内容相隔较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思维能否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调节;第二,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到以下三点:首先,以变应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自学-讨论-讲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思维活动,利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润滑学生思维的转换过程。其次,灵活过渡。精辟、恰当的过渡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抓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深入知识,优化认知结构;还可以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掀起一个个小高潮,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的环节发展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再次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说明了灵活、敏捷的思维会产生打破框框、别出心裁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效应,从而获得奇异而又颇具实际意义的思维新成果。

3、培养思维的广度

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具体出现形式能体现出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教师就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组合,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保持学生思维热线,扩大教学效果。从而求得思维的光芒四散,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效应。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不断深化,例如:在讲述“元朝的统治”这一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学生:元朝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什么时候、谁建立的?又是在什么时候统一的全国?元朝的统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什么进步意义?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元也应给予肯定,这又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样,既使学生思维一步步的深入而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又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及时反馈,调整思维的节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思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调节教学内容,调整思维的节奏,使师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同步共振。

四、留下悬念,激发反思的余波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小结应是既突出重点,又揭示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凭借客观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小结起到探微见源、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教育趋势。

环节教学模式 第2篇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二)认准目标

指导自学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

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

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

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五)分层测试

效果回授

环节教学模式 第3篇

教学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学生自主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 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 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

我校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明标、自学、互学、精讲、巧练”, 把“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进行了巧妙整合, 创设了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这种以“学”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无论什么样的学生, 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 通过“自学”环节, 让每个学生与教材自由对话, 使得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心扉, 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逻辑、自己的速度学习, 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五环节”教学模式把这种“与教材对话、与异质的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

二、“自学”环节如何操作

(一) 前期准备工作

1.起始课给学生讲清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历史的核心是“时间”, 即什么时间,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产生了什么影响;数学的核心是数理逻辑;化学的核心是反应;地理的核心是“空间”, 即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给学生讲清地理学科的核心是什么, 这样, 学生就会对地理学科有一个整体把握, 在他自己学习的时候, 便会清楚哪些知识是需要弄明白的。

2.培训学生如何利用手中的学习资料自学

根据地理学科及教材特点, 教师选取典型课题, 集中培训学生如何利用手中的学习资料自学。

我校学生手中的地理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彩图册、填充图册、同步练习。学生自学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同时打开教材、彩图册、同步练习中的相关页数, 先看同步练习下面的课时笔记, 然后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遇见教材中的地图, 再与彩图册中的地图对照看, 把彩图册中有而教材中没有的地理信息补充到教材中。

3.培训学生如何阅读教材

地理教材包括正文、地图、图片、活动设计、阅读材料五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都是以正文为主, 看完了正文部分, 他们就以为学习已经结束。而有些非常重要的地理信息恰恰是通过“地图”和“活动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 教师用一个月的时间, 通过课堂教学培训学生认识地理教材, 不断强化阅读“地图”及思考“活动题目”。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读图, 如何阅读活动题的题干, 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二) 搭建“自学”平台———“学案”

学生自学要有依据, 因此, 学案的设计非常重要。不同的阅读方法要依据不同的学案指导。

1.知识结构型学案

对理论性强, 阅读理解难度较大, 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 为降低难度, 便于学生自学掌握, 教师可依据“知识结构型学案”要求学生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知识结构型学案”要求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 理出主要知识点, 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 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根据“知识结构型学案”, 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 学生依据提纲去看书、读图, 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阐述各自的见解, 最后由教师系统归纳, 得出正确结论。这样, 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 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2.问题型学案

“问题型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 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 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 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 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地理内容。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选编习题很重要, 要求教师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 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 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难度要适中, 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教师把习题印发给学生, 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 到课本中找答案, 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 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 有利于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解题能力。

(三) 教师指导原则:梳而不解, 点而不答

教师发布自学指令的同时, 要向学生说明:记录下自己不会的或者存在疑惑的地方, 以便使后续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直接解答学生疑问, 而是点拨、指导、引导, 帮助他们梳理思路, 回归教材,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传授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错误信息, 只点明, 不解答, 要求他自己思考并改正, 或者提示他向同伴求助。

(四)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事实1.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易错点和学习难点, 并与自己在备课环节中的预设加以比较, 并及时修正, 为“互学”环节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同时也为后续“精讲”环节的针对性做好准备。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 及时给予指点, 保证学生的专注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五) 关注学生的学习技巧———“关键词”“标号”“双色笔”

自学过程中, 学法指导方面, 教师要求学生从阅读文本、分析题干、思考问题的角度制定答案的切入点、回答问题的方式等等。

在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分析题干时, 教师可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词”,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二是减轻学生的记忆量。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有限, 往往找不准“关键词”, 教师要在此多下些工夫,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文本或题干。就我的课堂实践经验而言,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把握, 这样,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文本时, 根据“知识结构型学案”的逻辑顺序, 在课本的相应位置上“标顺序号”, 一是便于学生复习时清晰把握该学习模块有几个知识点, 它们间的逻辑顺序如何;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讲究“条理”的学习习惯。

“双色笔”的使用方法:自学时一种颜色, 通过同伴或教师获得的信息用另一种颜色, 便于学生后续复习时清楚自己当时的学习状况。

并非教师设定的难点问题就是每个学生的学习难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差异, 会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难点也存在差异, 因此, 用双色笔做笔记, 更有助于每个学生后续复习的针对性。

教学模式的“五环节” 第4篇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写字教学课堂模式“五环节”和“五字”练习法。

第一环节:从小抓起,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写字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执笔第一天练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书写的习惯。起始,语文教师应进行写好字的重要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充分理解古人所说的“字乃人之衣冠”的真正含义。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如王献之“写干十八缸水”;张芝学之临池,池水尽黑,最终成为著名书法家……同时,在写字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一比同班级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同年级学生作业展览;书法友谊赛;参观高年级学生优秀作品展。这些形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第二环节:观字形,读字音,析结构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读准字音,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去加深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结构,明确汉字的笔画构成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坚实基础。

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或准备识字卡片,或把要写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让学生认读并仔细观察,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分析字形结构。如:独体字要居中,各个笔画要适中;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笔画比例及所处位置,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先从整体上把握,再做局部分析,做到心中有“形”。

第三环节:范写演示,规范书写

范写演示是写字教学的先导,能使学生在心中有“形”的基础上,对整个字书写过程有具体的了解。通过教师指导每一笔画的落笔、运笔、收笔,学生对各笔画的位置、笔顺、笔画处理等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如:教写“中”字,“中”字是独体字,第一笔是“竖”,应当在田字格横中线的左中部落笔,落笔后略向右下方斜出,不宜过长,横中线上下方两部分均等。第二笔是“横折”,在第一笔“竖”的落笔处右侧稍离落笔,运笔时向右上方倾斜,“折”后内转,收笔处比第一笔收笔处稍高。第三笔“横”封口,形成“上开下合”的扁口状。最后一笔“竖”为“悬针”,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落笔,“口”字的上下露出部分要均等。再如:对比较复杂的笔画“辶”、“乙”、“ ㄋ”、“ㄣ”等,要指导转折和笔的走向变化。这样一笔一笔地讲,一笔一笔地教,一笔一笔地写。再对每个字中点画的特点,如:横竖的长短与撇捺的平斜、长短,点的向背与大小等作具体指导。还要对字的间架结构,如: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右结构(左窄或宽、左宽右窄、齐首、平足)、包围结构(外松内紧、外紧内松)等等,再作以详细指导,学生就会清清楚楚地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要领,达到眼中有“架”,心中有“序”,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第四环节:操作训练,巡回指导

训练是写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写字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析字,教师范写,学生对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局部到整体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然后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中,笔者主要采用“五字”练习法。即:第一字摹写,就是教师范写,学生摹写。这一字加深对字形、笔画、笔顺的领会和对运笔、字架的体会,力求像形;第二字、第三字比较写字,就是学生比较范写与自己写的字的差别,查找不足,做补充练习,力求神似;第四字、第五字忆写,就是写完所学的字后,回忆教师所讲,自己所学,结合所练进行整理性书写,把知识化为能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追求形神俱备。通过这“五字”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书写水平,很好地达到了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第五环节:及时评价,激励进取

及时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有效方法,写字教学也应如此。课堂上,对学生的点点进步都要适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字写得好的要树立为典型,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对写不好的学生要给与激励和引导,使其不失去信心。总之,要坚持激励教育为主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教师方向正确,扎扎实实地教,学生目标明确,认认真真地学,就会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小练写出一手好字,从而终身受益。

写字教学中如何指导写好汉字是我们始终要重视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施教,才能解决小学生识字难、写好字更难的课题。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5篇

一、名称:三段六环节学案导学法

二、模式

1、准备阶段

一环节、集体备课

2、导学阶段

二环节、明确目标,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环节、展示反馈目标达成 五环节、总结完善检测提升

3、巩固考核

六环节、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三、实施要求

1、准备阶段

老师必须共同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编写有效学案。同学科教师共用统一学案。做到共备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学情),学习目标具体可操作;共备重难点;共备本节框架结构。一定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忌面面俱到,杜绝“水过地皮湿”

共同修改学案草稿。

教师要养成反思总结习惯,要求每堂课结束后总结本堂课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作为查漏补缺、复习巩固指导以后工作的依据。同时每节课要借鉴上节课反思内容,将学案设计科学完善。

2、导学

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一堂课评价标准主要看目标完成情况,若充分完成学习目标就可认定为一节成功课。

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特点,做到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学案中一定要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并有方法指导。在个体学习有一定难度、需要相互监督、检查学习情况、订正答案等情况出现时最好采用两人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有疑难问题或需要探究方法规律等提高能力的任务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老师必须穿插学生中间,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小组进行点拨引导,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学生不能完成或无法完善或需要规范过程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做到不包办代替。

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的过程由于是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理解而且平等探讨使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以上是学案导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群学。在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展示反馈。多数学生能学会、同伴互助基本解决的要让学困生展示,给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的机会;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展示可以采用抢答、讲解形式。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解疑答难包括规范学生解题步骤、提升学生总结不深入的规律、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等。注意:要做到有学生展示的同时,其他学生有事干。

目标达成。练习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选题典型有代表性。当堂内容当堂检测。为实现堂堂清,我们有必要以中下等学生为标准设置检测题目,检查当堂目标达成情况。也为复习找到侧重点。

总结完善检测提升。学生必须做到当堂总结所学知识并了解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章节总结将知识系统化。以上均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老师也必须养成总结习惯:每堂课的反思总结要求既有知识点的总结,更有学生掌握情况的总结,这就是周周清、月月清的出题依据和查漏补缺的依据。

3巩固考核

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适时设置复习检测实现周周清、月月清。训练案继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适当增加能力提升练习,达到提高巩固的作用。

四、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课堂工具:双色笔、纠错本、导学案。

2、人人都希望得到关注(捣乱是问题生吸引老师注意力的方法)。关注后进生是大规模提升课堂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3、学案要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汇总知识网络。明确: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检测尽量采用一对一形式进行。

4、所有任课老师必须配合班主任利用班级评价方案对学生实施小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大进步。

高中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6篇

张开佳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深化解决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立足二中实际,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务处在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倡导践行“五环节教学法”。物理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学习“五环节教学”模式并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法,总结出了一些提高物理课堂效益的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悬念的课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和效果。课题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例如,在讲“电磁波”一节时我们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我首先介绍了古代有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飞鸽传书,人们把书信绑在飞鸽的腿上,放飞,飞鸽飞到目的地,人们再把书信拆下来——完成了一次信息的传递。接着我让学生分析讨论了飞鸽传书有哪些缺陷,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传播距离不是很远、传播速度不是很快、传播的信息量不是很大„„针对这些缺陷,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用什么办法能把一个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这个办法就是电磁波。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可以在轻松当中渐入佳境。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关系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真正落实。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物理知识,还要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过程和方法,体现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合作学习,展示自我。合作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相互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但是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学习能量转化一节时,可让学生讨论飞船绕地球做椭圆形轨道旋转时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我让学生讨论了飞船绕地球旋转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宇航员真的不受重力了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如果宇航员和飞船真的不受重力,飞船将作匀速直线运动,宇航员还受到微重力,正是这个微重力的作用,飞船才绕地球旋转。在讨论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

教师点拨,画龙点睛。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淡化,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要给予学习方法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盲目的。学法指导要有充实的内容,要具体到位,学生根据学法指导,要能真正地完成自学任务。其次,有许多重点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也解决不了,此时教师点拨则起着拨开云雾的作用。

七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第7篇

“七环节教学模式”的解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重大的成功莫不来源于变革,穷则变,变则通。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的教学也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变革。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已经从心理层面变化了,所以我们的教学思想也要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以原来的成功来拒绝今天的必须的变革。

拥有正思维,抱正念,得正解,方能精进。没有正思维,只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自己学习不到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首先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此,我们在新窑乡“七环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对“七环节教学模式”变通解读如下:

1、情境导入

导入的设计运用是否恰当,决定着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设计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目标示导

仅有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让学生看得懂,可操作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也是为什么要对目标进行解读的原因。问题设置要适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量度与梯度。

3、自主学习

注意是自主,根据出示的学习目标自己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这一点很重要,这和我们传统课堂的预习是不同的,不同点就在于,预习没有方向,需要自己找,没有体现老师是主导,学生漫无目的的预习,效果不会太高。

注意是自主,就是自己先学。学然后知不足,这就是先学的好处。知不足然后能自省,能够更有目的地去学习自己没有学会的地方。当年洋思中学蔡林森带着十几个老师听魏书生的课半个月,晚上会到宾馆一起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后根据这个原则回到学校搞课改,洋思成功了。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1)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2)明确科学的时间。(3)要深入同学,帮助学困生。(4)要注意学生的投入情况

(5)让同学先自主思考,不能一开始就依靠查资料找答案。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习提升,互相补充,共同

进步的有效形式。有不会的、不明白的问一下会的同学。有独到见解的同学拿出来和同学分享,是教与学两方面在学生中的具体体现。兵教兵,兵练兵。这个在《学记》中也有体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方式 一对一、一分为

二、集中式、讲析式。实质就是把大课堂变成小课堂,把大班变成小班。(2)需要注意的问题: A、没有实质性的问题。

B、个别学生不参与。这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能基本学会,不想和其他同学交流,认为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合作意识。首先是小组长要引导他,慢慢地影响他,逐渐融入其中。如果仍无改观,那就需要老师出面做通工作了。告诉学生即便你成绩不错,也要参与交流,这不但是奉献与分享,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所学成果,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再交流中也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再一种情况就是学不会,自卑不敢交流。首先组员要主动帮扶,老师在自学时重点指导,让他自学有成果。在提问展示环节给他展示的自己的机会并鼓励赞赏,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终打消他的自卑心理。这个问题的前提在发现,关键在解决。

C、一放就乱。老师要加强巡视,在交流完后表扬那些秩序好的小组,增强各小组的荣誉感。对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影响了本组的交流和荣誉。加强小组长的作用。一放就乱的现象不是新课堂模式造成的,并不是不放就不乱。这是老师自身组织能力的问题,也是有没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事实证明,那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在小组交流时候往往释放了自己,比没有小组交流更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组织能力不足的老师因为多了组长管理这个环节,对这些学生的课堂秩序管理反倒更能起到更佳的效果。

D、深入小组中间。全面掌握各小组交流进度与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瓶颈问题,并且密切关注秩序。还有就是对于学生错误的交流要指出来,或启发或点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不能继续就这个错误任由交流发展下去,造成浪费时间没有效果。

E、必须就交流问题提问展示。往往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会忘记设计提问展示这个环节,比如让学生一对一练习背诵,或者互相提问。语文、英语练习读课文。之后不提问就直接进行其他的内容了。这个是个错误,学生用心交流活动得那么认真,为的是什么啊,还不就是为了能在展示的时候一显英姿嘛。老这样下去,学生白忙活了,就不会再认真地去交流去活动。

5、精讲点拨

在自学及交流的基础上,根据预测及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先行学习效果,进行精准教学的环节。就是有目的地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和上三个环节是承接关系。

(一)、学习成果展示

掌握好的学生渴望展示,掌握不好的学生害怕展示,同样推动以后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认真进行。同时好的展示又是在教还没学会的同学,兵教兵,兵练兵,又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环节。

提问展示环节有以下形式:

(1)指定回答。任何问题都必须是先指定某个学生回答。

(2)主动回答。就是在指定同学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完整,或者有其他方法的情况下,学生主动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答案。课堂中经常有学生主动站起补充答案,纠正错误,或者说自己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他们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精彩纷呈。一个同学的答案错误或者不完整时候,会有很多同学主动站起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求在组内编号为大号的同学报号。听到大号同学报号,其他同学就会自动坐下,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大号也就是成绩较差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礼让的习惯。

因为学生能主动发言,也就是在课堂上有了什么想法,可以马上说出来。所以经常会出现老师意料之外的看法、方法。有的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好方法。自由的氛围是创新的天堂。

(3)质疑。就是学生有了什么疑问,在课堂上随时说出。可以是对同学的看法有疑问,有时候是对老师的讲解还有迷惑,或者是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不理解。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尖锐,都超出了老师当场能解决的程度,还需要老师课下请教或者再钻研甚至要拿到教研组上去讨论。

(4)表演。表演往往容易在文科课程上设置,尤其是英语学科,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锻炼口语,经常设计课堂表演。再就是语文中的课本剧也是经常的上演。如果是表演性很强的话,往往需要提前准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调剂课堂,只能是偶尔为之。否则就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5)小老师。首先,小老师和其他学生是同龄人,思维方式和习惯相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一样,他们更懂得同学需要什么。

再就是他们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更能让听者接受。

第三,就是变化。宋祖英色艺双绝,如果每天让她给我们唱同一首歌,别说几年,就是一个月恐怕大家都不愿意听了。变换主讲人,吸引学生。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是否成功,最终的考查对象还是学生,所以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谁就是做到了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发动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放手给学生去做,锻炼他们,相信他们。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凡是提问都必须是先指定学生回答,否则肯定乱。(2)提问方式多样化,力求形式变化多样,不能一成不变。

(3)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提问面积要大,大面积参与,大面积快乐,大面积成功。不要忽略大号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4)感觉学生会了才提问,根据具体问题具体确定对象。尽量给学生成功的机会。(5)有多人主动回答,要会处理。一放就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在实施课改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类似的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坚持解决的思路,而不是否定课改。比如一开始会影响教学进度,因为老师和学生都不熟练。新课堂和传统课堂,就好像拖拉机和板车的区别。

(6)注意多赞赏学生,鼓励学生。

(二)、点评精讲。

这是画龙点睛的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做到:(1)不要重复学生答案。

(2)相信学生。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讲。

(3)启发诱导而不是直接说出答案,并且学会等待,给其他同学主动回答的机会。(4)讲必有问。先提问,后讲。

(5)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要富有变化,注意表情语调,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6、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既是对以后检测考试的前期训练,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成果验收,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应注意问题:

(1)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检测的题型、内容。(2)训练为自主进行,不准交流,如同当堂考试。(3)及时巡视发现问题,漏洞。(4)最后有结果。全面的验收不可缺少。

7、总结反思

这一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做到:

(1)共性问题解决:先学生、再小组、再老师。

(2)个别学生存在问题,可以给他找对子,找学生辅导;也可以找时间教师进行单独辅导。

总之,七个环节要做到:情境导入有趣味,目标示导有方向,自主学习有目标,合作探究有问题,精讲点拨有针对,达标检测有结果、总结反思有措施。这七个环节都是教与学的过程。自主学习是独学,合作探究是互学,提问展示、精讲点拨是群学。七个环节可灵活交叉使用,可以多某个环节,可以少某个环节,也可以随机插入,不能一成不变。

三、课改可能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课堂的变化。安静变活跃,死气沉沉变快乐高效。让我们感受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思,在快乐中成长的欣喜。实现了动与静的结合,主导与主体的结合,快乐与思维的结合。提高素质与升学率的结合。

再就是学生的变化。小傻瓜变阳光少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竞争与谦让的意识。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河北师大实验中学马校长的评价:农村孩子的朴实,城市孩子的张扬,西方孩子的创新。

第三,就是成绩的变化。宁不要成绩也要课改,话是这样说,但是衡量课改成功与否还要看最终的教学成绩。

第四,就是老师的变化。首先是老师咽炎这种职业病没了,说话少了啊,不能超过十分

钟。再就是老师累了,除了备好授课内容外还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形式,整节课不能走神,下了课还要进行反思补救。

改革并不是否定原来的一切,而是力求变中取胜。课改的方向是对的,如果没有成功,不是课改错了,而是细节上我们没有处理好。比如,怕课改影响了成绩,我们不要怀疑方向,而要解决问题。

最后还是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共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愿各位老师能投身于课改当中,为学生造福,为学校争光,为国家担当。

新窑中心学校

“五环节”教学模式解析 第8篇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课前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自主地进行课前学习。与传统“预习”不同的是,这一环节让学生预习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相关知识。为保证“课前自主探究”取得成效,教师在课前适时适量地抽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钻研能力。

课堂小组讨论:教师根据每堂课教学目标对学生合理分组。对“自主探究”中的问题,各成员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争论,以便学生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中,小组长负起责任,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同时也要强化其交流能力。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朋友间交换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小组讨论”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有益于中学生的性格塑造。

课堂教师指导:“课堂小组讨论”中学生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羊”,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学生讨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从多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根据心理学家实验,中学生对一个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教师要时刻观察小组讨论进展,及时拨正讨论的方向,并了解学生新的疑难问题。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整体解疑,帮助学生通过建构达到正确的三维目标。

课堂练习检测:教学的初级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第一个检测指标是学生学会了没有。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运用多种题型的习题从不同层次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些习题一方面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师必须精挑细选课堂练习题。

课后知识延伸:检测教学模式成功的最主要指标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一堂课结束设置一两道值得探究的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索,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课后知识延伸”也是扩大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有效环节。

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鲜明特色

创新课堂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课堂在摈弃所谓的“条条框框”的同时,也要有纪律。从心理学分析,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的转移。中学生心智还不完善,注意的稳定性保持时间较为短暂。教师要制定规则,让学生在“他律”下加强自我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表达出他们所想、所思,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静、齐”的课堂秩序不适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散、活”的课堂秩序虽然很热闹,但是不利于学生集中思维,也极易培养出浮躁的学生。“五环节”教学模式不刻意追逐形式的新颖,力求营造“平等、合作、交流”的氛围。

创新课堂教育内容:“五环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育内容的认识为:以传输准确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严把教学质量关,基础知识务必准确。教师的六字方针——“激发、唤醒、鼓励”,恰当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醒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肯定学生的各种新奇思维,支持学生的新颖观点。

创新小组分工与合作: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新课改主张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每堂课都预先指定好小组长。小组长要常换,做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另外在座次排列上,小组长坐在中间,可以随时监督组员。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看法,阐述各自观点,并善于学习和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最后由记录员汇总整理小组意见。

英语“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9篇

一、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

1.新奇引趣法

1.1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十三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 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 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 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

T——This ruler is my ruler.

S1——This ruler is mine.

T——That ruler is your ruler.

S2——That ruler is yours.

T——Whose ruler are there?

S3——They are his and hers.

T——Whose are there rulers?

S4——They are ours and thiers.

1.2 利用口訣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当学生对可数名词的记忆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 而生畏时,在师生的交际练习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口诀四人一组小结不可数名词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 出现了: 不可数名词这样记, 一日三餐要调剂, 早餐面包泡茶水, 午餐纸包鱼肉鸡, 晚餐米饭加奶汁, 饭后再做作业题。 以上名词不可数, 要数别忘加量词。 some用于肯定词, 肯定回答也用此。 any用于疑否句, 不可数名词this is.

1.3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1.4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2.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1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套题,一套面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度快,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 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2.2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 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 参赛,其余的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问句、选择问句 、特殊问句,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二、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

例如:为了创设情景,学会句型Is watching TV too much bador good for your health?铃声过后, 教师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吃面包,满脸痛苦的样子,走上讲台自言自语道“Is eating too much bador goo d for my health? I thinsk it's bad. ”然后我提出了“Whatis good (bad) for your health?”四人一组 的讨论开始了,很快答案产生了。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Keeping the classroom clean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Playing games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study……

接着教师在动词下面划了线,问“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动词加了ing 才能充当主语。交际的目的达 到了,语言难点突破了。

又如,第二册第45课是有关月份的内容。师生以问答方式引出了对话。(带方括号的词表示写在黑板上)

T——Which is your [favourite] month,do you think?

S——I think October is the [best].

T——And the worst?

S——December.

T——No.1 think January is the [worst] than December.

教师建议学生编一个相似的对话,要利用黑板上的划线词。他们很快编出了——

S1——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ood?

S2——I think meat is the best.

S1——Why.

S2——Because it's the most delicious of all.

S1——Which is the 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 I will be hungry soon.以及你最喜欢颜色(运动、 城市、 动物、 学校、 老师等)。 其中because与Why的引入又为下一单元重点做了超前学习。这样以旧引新,用新带旧,使对话变得更丰富、更 充足,再通过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扩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三、启发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 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如第二册第34课中难点与要点既多又集中,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采取分散教学各个击破的方式。首先要 掌握need与had better的使用。教师可以用桌上没有粉笔这一实际现象, 生气地说:“Who is onduty t oday? There is not any chalk in the box, What shall Iwrite with? I need some chack. Xixi, you'd better go andbring quickly.”等Xixi取回粉笔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子,并在need与had better下面划了线,问答在师生之间展开了:

T——I need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S1——You'd better use a piece of chalk.

I need to sit down.

S2——You'd better find a chair.

I need to clean the classroom.

S3——……

教师问Can you tell me the usage of need and had better

学生小结:need to do Sth; had better to sth.

T——Your chair is broken.

S——You'd better not sit on it.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had better和need编段对话。

S1——What's wrong with you?

S2——I am very hungry.

S1——Did you have food this morning?

S2——No, my mother didn't give me money.

S1——Do you need money to buy food?

S2——Yes,

S1——You'd better borrow it from your friend.

S2——Good idea, thank you.

四、探求

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表示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 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 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当学生对于一般問句、选择问句、特殊、反意问句等基本掌握后,搞一些多项性提问,判断性和逆向性提问。特别是逆向性提问很受学生的欢迎。所谓逆向性提问是教师先提供答语,让学生根据答语提问,所提问题 必须与答语吻合,这种方式使得答语有好几种提问,学生顺着答语可以开拓思路,增强思维力。例如基于学生 已学过一般问句的提问和回答,给出Yes, I am, No, I am not. 学生针对第一答案提出:Areyou listenin g to your a teacher now? Are you old? Are you agood student? Are you going to play games afte r school? ……学生提出的问题既忠实于该课的内容,又体现了语言重点,既训练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又培养 了学生思维的能力。

五、交际

上一篇:华南理工房地产金融模拟试题下一篇:刑事赔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