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2024-09-02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精选8篇)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1篇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 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乌龟和兔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教学准备:

CAI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蓝猫小标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 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师:燕子姐姐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下

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燕子姐姐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片吧!(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哦,原来是小兔子和乌龟,谁能学一学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不过,燕子姐姐总觉得这个动画片好象少了 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是由两种管弦乐器演奏的,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 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

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 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点击出现“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

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 龟吧!

(3)、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你们

看,它们迫不及待地跳起舞来了。(画面出现配上了音乐的动画片)

2、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故事。

(1)、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蓝猫

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猫)

师:原来是蓝猫呀,小朋友你们喜欢蓝猫吗?好问的蓝猫今天不仅给我们 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

蓝猫的奖品!(老师出示蓝猫小标贴)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蓝猫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 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蓝猫提出的问题吆!

(2)、学生听音乐故事至“比赛开始了”。

蓝猫出现:小朋友,看到这儿,你能听出下面的音乐表现的是哪只小动物 吗?(分别播放两段主题音乐,请小朋友辨别,并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中两只动物的

特点,表现好的给予蓝猫小标贴)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回答出了蓝猫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继续 往下看下面的故事吧。

(3)、学生听故事至“喊叫声惊醒了小兔子”。

蓝猫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接下来你能听着下面的音乐做出 合适的动作吗?(播放小兔子睡着了的音乐和乌龟继续努力追赶的音乐,请小朋友模仿出相应的小动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象,比赛的结果到底怎样呢?(4)、学生听音乐至故事结束。

蓝猫出现:聪明的小朋友,故事讲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

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3、复听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谁想来表演“龟兔赛跑”?

(2)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做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

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 欢乐的舞蹈。

(3)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 就要结束了,在这里,燕子姐姐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去将这个故事 用彩笔画出来,下一期节目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好吗?好,让我们一 起和蓝猫说再见吧!(小朋友和蓝猫、燕子姐姐说再见)

(三)、结束活动。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2篇

湖州第三幼儿园 孙俟萁

目标:1.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区分乐曲段落及对比段落中的音乐要素。2.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境感。准备:乌龟、兔子贴饰 黑板 粉笔 过程:

一、引入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2.“有2只小动物藏在音乐里,它们是谁?请小朋友仔细听,把它们找出来。”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乌龟、兔子)

3.“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龟兔赛跑》。”

二、欣赏 1.分段

①“这首音乐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三段,第一段是乌龟、第二段是兔子、第三段是兔子睡觉)

②出示贴饰。

2.欣赏分析第一、二两段

①听第一、二两段,“乌龟、兔子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的快慢、高低、给人的感受等不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饰后注明。

②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3.欣赏分析第三段

①“请大家仔细听第三段,找到一个特别的声音,想想它会代表什么?”(幼儿可以拟声,代表兔子打呼的声音。)

②“这呼声有几个?它们都一样吗?”(6个,越来越轻。)

③“这段除了兔子打呼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乌龟在爬的声音。)

三、表演体会

①请幼儿跟着音乐做一做兔子、乌龟的动作。引导幼儿在第三段时选择好自己要表演的角色,②请幼儿在其他时间自行分组游戏。

2012年12月 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反思

湖州第三幼儿园 孙俟萁

这次音乐活动在选材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把《龟兔赛跑》这首长达6分钟的音乐剪接成1分半钟,既要考虑到曲子的完整性又要体现出其中的音乐特色、音乐要素,我深知好的音乐对音乐欣赏可的重要性。

经过试教,我摒弃了画图谱,而是使用直观的板书代替,在上课过程中效果也比较好,但是教具和板书缺乏美观。音乐欣赏课很容易在把握不好度的情况下变为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应该是依托表演而不是依靠表演,“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途径,表演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我强调反复倾听但没有注意到倾听的有效性与提问有效性的结合,特别是在第三段音乐的欣赏上,如果是让幼儿带着3个问题去欣赏,那么倾听的效率就能凸显,幼儿的注意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更为明显。

2012年12月

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评课

湖州第三幼儿园 孙俟萁

孙慧红老师及听课老师评价:

1.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环节紧扣、层层递进,能以倾听为主,体现了音乐欣赏的价值,2.第一、二段分析后就应该让幼儿进行动作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出两段音乐的不同音乐要素。

3.欣赏第三段音乐前先提问,让幼儿带着3个问题去听音乐,这样既节省时间也体现的提问的有效性并提高了对幼儿倾听的要求。

4.在教具的制作和板书上略显粗糙。

2012年12月

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说课

湖州第三幼儿园 孙俟萁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龟兔赛跑》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选择了这首音乐形象鲜明、段落清晰的曲子作为欣赏内容,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二、说目标:

此次活动我设定了2个目标:①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区分乐曲段落及对比段落中的音乐要素。这是学科目标,区分段落对幼儿来说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听辨对比段落中的音乐要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②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境感。这首音乐有《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做铺垫,所以故事的画面感可以清晰的出现在幼儿的脑海中,在音乐的欣赏中体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画面,丰富幼儿的想象促进音画结合。

三、说过程:

在本活动中,我以“耳朵听”为主,以倾听为中心,以引导为手段,以提升听辨能力为重点,让幼儿在反复欣赏音乐中学会分析、欣赏音乐内涵。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欣赏,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做简单提示,给幼儿尽可能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引入

这个部分是通过完整欣赏,引出曲子中的音乐形象和曲子的题目,只要题目一出来,幼儿在后面的分段和段落对比欣赏中就会有故事情节作为参考。

2.欣赏

分段对幼儿来说比较简单,第一、二段在音乐形象上十分鲜明,幼儿只要仔细听辨,就能发现两段音乐中的不同要素(音乐的节奏、音高、情绪),当然幼儿还会听出许多其他的不同,只要是有对比有反差有理由的答案,都是值得肯定的。简笔画记录幼儿的回答是把抽象的音乐概念转换为具象的视觉图画,这样有利于幼儿吸收知识。在教师小结时我明确的给幼儿正确的答案:音乐的快慢不同、音的高低不同、音乐给人的感受不同。这环节也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巩固。

第三段音乐的分析是重点,也是考验幼儿听觉注意力,提升挖掘音乐内涵的重点,“请大家仔细听第三段,找到一个特别的声音,想想它会代表什么?”、“这呼声有几个?它们都一样吗?”、“这段除了兔子打呼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这3个问题层层递进,不断考验幼儿的听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此显现。

3.表演体会

音乐欣赏依托于表演但又不能依靠表演,在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选音乐形象来表现音乐内容能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完整性、情境性,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结束活动。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3篇

片断一:释疑鼓励,课始生趣。

师:同学们,我们都听说过《乌龟赛跑》的故事。今天我们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他们比赛的全部过程,大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把音乐所表现的快慢、旋律、节奏用笔“画”出来。当然,这里的“画”与美术中的“图画”是不同的,你们主要是用画笔以线条、色彩、符号的形式表示出你对听到的音乐,比如节奏、旋律、心情、感受等。

学生议论纷纷:“老师,可以画曲线吗?”“也可以是直线?圆形呢?”

师:只要你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在听到的音乐中感受到节奏、心情等,都可以不受限制地画出来,不过画出来后能用语言描述出你们画出的内容的含义就行了。

片断二:情境创设,品乐感乐。

师:清爽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草叶上的露珠晶莹闪烁,森林中齐来了一些动物,有兔子、小鸟和小猫,也有乌龟、青蛙和小羊,还有小狗、小熊和松鼠,它们都在这里悠闲地散步。请听《龟兔赛跑》第一部分音乐,用你的画笔画出你听到的音乐吧!

师:这时候,有动物提出让乌龟和小兔子进行跑步比赛,小兔子不屑一顾地说:“它怎么能跟我比呢?那一定输!”乌龟也不服气地说:“那不一定!”于是在一群动物的见证下比赛开始了。

师播放《龟兔赛跑》第二部分音乐:由舒缓平静一下子变得轻快而热烈,显然是体现出兔子自信地飞跑着和一群小动物的欢乐,兔子中途睡着了,而乌龟仍然坚持前进。教师借助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学生所画的图形和色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接着教师播放《龟兔赛跑》第三部分音乐。学生从第二部分的兴奋状态又回到平缓状态,但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敏锐捕捉到它们的不同。它们用各种图形或色彩记录了自己的感受。生:“老师,音乐又好像和第一部分一样了。”“音乐又变慢了。”……

师:是的,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兔子醒来后发现已经晚了,乌龟取得了胜利,大家分享乌龟的喜悦,兔子无奈叹息。请大家再完整听一遍音乐,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你们的“画作”的理由。

片断三:语言导向,深入评乐。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画出了很多符号或色彩,下面我们来说说理由吧?

生:(顿然情绪激昂,纷纷发表自己的理由或见解):“我画了波浪线,第一段波浪平缓,因为清晨的森林是平静的,动物们散步也是悠闲的;第二部分是小兔子的快速奔跑的音乐,所以波浪急而密;到第三部分的时候,波浪又缓了,但我把线画粗了,是因为听到了乌龟还在一步一步坚持着,粗也代表兔子的难过心情。”“我听到的音乐比较柔和,就用相扣的螺旋线表示,而且我还好像听到乌龟在慢慢地有节奏的走着,就用间隔相等的螺旋扣表示乌龟走的脚步声。”……

师:你们一个个画得都很优秀,那么我也为大家展示一下我的“画作”吧,你们也给我评价一下吧?(师展示图谱)……

总结与反思: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预先设计音乐图谱,然后根据图谱逐步完成师“画”生“摩”的任务,难以摆脱教师的意志束缚,学生的天性被扼杀。本课的教学形式则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语言载体的支撑下,活动于纸笔之间,深植于审美之中,流露于情感世界,对音乐美的体验表现得深刻、深入,实现了审美、体验、思维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样态。虽然课堂依然是在教师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统一欣赏音乐中进行的,但让学生借助于学科间的渗透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原有的欣赏水平与情境中的聆听与思维的联动必然形成感知的灵动效应,审美的路径得到拓宽,获得了真实的音乐感知与感悟,心灵也更敞亮,学习的成果走向多元化。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67-1

一、案例描述

1.组织教学

师:大家好,我是森林姐姐。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森林,音乐森林里有美丽的树林、美妙的音乐、可爱的动物,你们喜欢这里吗?那好就用你们优美的动作和高兴的表情告诉我吧!(我的头上带着花环)(此处,我的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并参加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因此,我创设森林音乐会这一教学情境,老师扮成森林姐姐,学生扮演小动物,来参加这次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音乐,辨形象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音乐森林的动物王国,有很多的动物都来欢迎我们,你们也向动物们问个好吧!(音乐森林问好歌)

师:动物们也给我们带来两段音乐你们听一听,感受一下,是谁在向我们问好?(一组活泼、一组低沉)

生:音乐听起来很欢快,是小兔子在问好。

生:音乐听起来低沉很害怕,节奏缓慢是老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音色,能够想象出不同的动物形象,音乐能够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此处我的设计意图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音乐的感知不灵敏,我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式带领学生由易到难,分步欣赏。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分辨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3.欣赏音乐童话《乌龟赛跑》

①请学生讲故事。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用语言来讲述故事的,那你们知道吗?音乐也能讲故事,你们听,音乐童话故事现在就开始了。

②初听全曲。学生自由听赏(注意安静的听)(此处我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初步的整体感知音乐,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体验活动。)

③复听片断。

A.比赛开始时,我们就从“比赛开始了”欣赏,不过这一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不要说话,注意聆听(放音乐1比赛开始)。

师:你听了比赛开始了这段音乐,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听出来的?(音乐的速度很快,演奏乐器比较多……)师引导总结什么样的音乐能够表现出紧张的感觉。

B.小兔睡觉时

师:请小朋友听下面这段音乐。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想象得出是什么情景吗?(放音乐2兔子睡觉)

师:你能说说这段音乐是从哪几方面表现出来的吗?

C.乌龟追赶

(放音乐3急促的)放完再停

师: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

师:音乐的速度又有什么变化?这段音乐是表现什么呢?

(乌龟毫不松懈,一个劲地往前跑)

兔子醒的音乐单簧管主奏听赏方法同上D庆祝狂舞

师: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胜利了,骄傲自大的兔子失败了,不过小兔子下决心改掉它的坏毛病,大家也感到很欣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咱们跟他们一起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师:这一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非常欢快,我感觉很高兴)(此处我的设计意图是:学生通过复听,从音乐的强弱、速度等不同的艺术要素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场景。)

④复听后的测试,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快速告诉老师音乐表现的是哪一个情景(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老师播放音乐中的片断,学生通过倾听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描述出音乐表现了哪一个故事情节。)

⑤音乐童话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小动物的特点(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伴有音乐表演完毕后,让小乌龟和小兔子分别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再让小朋友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总结这个音乐童话故事告诉的道理。

二、教学反思

1.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2.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现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教案反思龟兔赛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自主创编身体动作,能随着音乐形象和情绪,合拍、积极投入地表演故事“龟兔赛跑”。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形象,来记忆动作顺序。

3、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享受表演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懂得骄傲必败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图谱、小乌龟和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整体欣赏音乐,回忆故事情节。

1“小朋友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音乐也会讲这个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中哪段讲的是小兔子,哪段讲的是小乌龟”

看图欣赏音乐

2“小朋友觉得好听吗,那下面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听听什么地方是表现小兔子的,什么地方是表现小乌龟的。”

二、欣赏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相应动作。

1听兔子快跑的音乐,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兔子跑。教师哼唱兔跑的乐曲,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

2听乌龟爬的音乐,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乌龟爬。教师哼唱乌龟爬的乐曲,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创编新的动作。

三、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相应动作。

1通过提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并引导他们用动作、表情表现小兔子回头看、玩耍、睡觉的情节。

2听音乐完整地表演第二段,教师用语言提示。

四、教师用语言提示,引导幼儿用动作、神态表现小乌龟努力坚持着爬的样子。

五、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情来表现小兔惊醒以及失败后难过的样子。

六、根据故事情节,随乐曲合拍地表演。

1让幼儿完整地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

2幼儿可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一遍。可对表演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七、用头饰,分角色表演一遍。可重点练习表演中表现不足的地方,然后再表演故事《龟兔赛跑》一遍。

八、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并让幼儿懂得骄傲必败的道理。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错,那这个故事告诉家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坚持到底,那就一定会成功,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

《龟兔赛跑》音乐教学反思 第6篇

我用引发对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的回忆,说说兔子为什么会输。这次兔子又要向乌龟发起挑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活动中先让幼儿猜测小兔子会怎么跟乌龟说,然后利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歌词(对面的乌龟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虽然上次输给了你,但是我会努力),并体验兔子不服气的心情;乌龟会接受挑战吗?会怎么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不会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会把你放在眼里。)先引起幼儿的猜测,再看课件,幼儿学习的兴趣很高,再加上动作,体验乌龟自信的心情。

三、故事表演掀起高潮

活动中请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做出不服输和自信的表情和动作,幼儿积极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儿熟悉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有了前面的铺垫,在后面的边唱边表演的环节特别得顺利,掀起了活动高潮。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7篇

一、设计思路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我借助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在幼儿已经熟悉“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前提下,倾听音乐,通过辨别、表演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更好的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从而使孩子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操作材料来表现音乐。

2、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并懂得骄傲必败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龟兔赛跑乐曲、动画课件、图谱、操作材料。

2、知识准备:熟悉“龟兔赛跑”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听“快乐曲”进活动室。

①幼儿拍肩踏步进场,说一说对乐曲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曲子由慢到块,越来越快)。

②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快、越来越慢。

2、听分段音乐。

①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欢快、跳跃)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②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3、完整欣赏音乐。

①第一遍,边听边表演。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谁在干什么,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②第二遍,看动画课件,感受音乐故事。

老师把这个音乐做成了一个动画片,你们想看吗?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认真看,然后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提问:谁和谁在干什么?结果兔子为什么输,乌龟为什么会赢?你要向谁学习呢?

③幼儿看图谱,感受音乐故事。

④教师与幼儿共同用色块做简单图谱。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色块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听到谁的音乐,摆出相应的色块。

⑤幼儿操作,边听音乐边用操作材料表现音乐。

4、幼儿表演音乐故事“龟兔赛跑”。

五、活动延伸: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教学设计 第8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探究和练习, 我终于设计出了一堂上课风格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欣赏课, 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教学实践叙述、分析如下。

【实践环节一】

课的导入部分, 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流行乐歌手周杰伦的歌曲《夜曲》中的一段歌词。学生们照着歌词读了一句, 有马上就开唱的, 有说“这是周杰伦的《夜曲》”, 也有说是“十一月的肖邦”。我马上顺着他们的情绪引导:“你们很熟悉周杰伦的这首《夜曲》!那我们来一个合作, 你们唱, 我弹钢琴伴奏。”学生们兴致很高地投入演唱。

唱完后, 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肖邦是谁?根据歌词所唱, 夜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们各抒己见地说道:“他是一个音乐家”, “忧伤的”, “失落的”……我马上以肯定的口吻鼓励他们, 并告诉他们:“肖邦是著名的音乐家, 而且也是周杰伦的偶像。周杰伦声称创作《夜曲》就是献给自己心中的偶像肖邦的。”学生们听了有些惊奇, 兴趣一下子提了上来, 我紧跟道:“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周杰伦的歌曲, 甚至把他视为偶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因为歌词很有特色”“因为他的歌很好听”“他的歌曲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而且也给其他歌手写歌”……在学生们轻松地畅所欲言中, 我适时切入了本课的主题:“你们对你们熟悉、喜爱的通俗音乐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想法, 这很好!周杰伦代表的是流行时尚, 肖邦代表的是经典艺术,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可以说周杰伦正是站在肖邦这位音乐巨人的肩膀上才写出了众多优美动人的旋律。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偶像的偶像, 揭开夜曲朦胧的面纱……”

分析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力求设计巧妙、新颖。

1.配合课题, 参与实践, 引发兴趣。

考虑到当下的青少年热衷于时尚流行音乐, 于是我选用知名歌手周杰伦的《夜曲》开场。通常我们在课的导入环节安排学生聆听音乐原声, 但这一课开场亮相的首段音乐是学生极为熟悉的歌曲,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其让学生安静地听, 不如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唱一唱平常喜爱的歌, 老师代为伴奏, 师生合作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课程, 这也是课堂激趣的好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音乐, 参与课程, 促进学生体会自己在课堂中的主角形象, 而教师弱化为辅助性的角色。

2.启发思考, 切入课题。

为什么周杰伦拥有众多年轻的歌迷, 而这些孩子面对经典艺术却显得望而生畏?既然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此相遇, 借机可以让高中生对经典与通俗有理性的认识, 新课由此导入。

【实践环节二】

师: (轻柔的语调) 让我们闭上眼睛, 仿佛四周是一片夜的宁静…… (稍适停顿片刻) 这时, 从远处传来了乐声。 (师演奏肖邦夜曲, 学生静听音乐, 音乐停止后, 学生们自由抒发对乐曲的感受, “轻柔、舒缓、旋律优美、令人遐想……” )

师:在音乐要素中, 哪一个要素体现轻、弱、柔的特征, 哪一个要素体现缓和呢? (师在琴上再次弹奏肖邦夜曲的主题, 学生纷纷回答:节奏、速度、力度、音色)

分析

在音乐聆听过程中, 要求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去听音乐,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压力感, 从而削弱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忽略音乐的细微处带给个体的独特感受。设疑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之一, 但不宜对学生在首次聆听一个陌生的作品时即做提问。

以上面所述的教学活动为例,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肖邦的作品和“夜曲”这一音乐体裁, 那么让他们不带压力、自由聆听, 从而获得自我的独特感受, 是否更好呢?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好的聆听情境。我在演奏夜曲前, 首先软化自己的语调, 创设氛围, 在心理上给予暗示, 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随之投入演奏, 使学生感受音乐, 展开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完整、流畅地演奏作品, 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感受的重要条件。深层次说, 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音乐主题展开的心灵交流, 是非语义性的另一种音乐实践的交流。

【实践环节三】

师:让我们看看当下校园里的学生, 大家的同龄人, 他们是怎么表现肖邦的音乐的。播放一段视频, 影片中两个男生竞赛钢琴技艺, 演奏了两首肖邦作品的片段, 高雅经典的钢琴音乐在两位当代少年的指间表现得轻盈、灵巧、优美, 精彩绝伦的演奏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视频播放完毕, 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我道出我的设想:“我也弹弹刚才影片中的乐曲, 你们跟随音乐节奏来击拍, 让我们现场再现刚才的影片情境好吗?”学生们欣然同意。我先在琴上示范这段旋律的低声部伴奏音乐, 让学生明确这是强弱结合的三拍子节奏, 然后用中速演奏主题旋律, 学生整齐地随音乐击拍。当我在旋律的反复部分运用肖邦音乐中独特的弹性速度Rubato弹奏时, 发现面对同样的音乐变化, 先后施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击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

高一 (1) 班是艺术班, 这些学生由中速时每拍击掌主动转换为快速时只击一个强拍。全体一致, 拍点整齐, 掌声厚实、均匀。于是, 我尽情地合着学生的拍子再次反复演奏, 同时再次加速, 学生们的情绪也随着加速越发的高涨, 击掌声热情饱满, 我们彼此配合, 最后乐声停止, 掌声雷动, 为优美的音乐也为他们自己的表现……

高一 (2) 班是普通班, 他们也能随着音乐的加速而加快击拍, 但我的弹奏持续加速, 学生们虽尽力跟着, 却出现了相互拍点不一致的情况, 最终陷入混乱而停滞, 我也不得不停止琴声。学生纷纷向我提出抗议:“老师你弹太快了, 我们跟不上你的速度。”看到学生跟我如此较真的劲儿, 我暗自有些感动, 学生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活动着, 投入很高的热情, 虽然没有 (1) 班同学那样创新实践的效果, 显得有点糟糕, 但他们却依然轻松愉快。于是我马上调整自己的思路, 决心要让优美的音乐回馈学生们年轻跳跃的心灵!

在学生已经掌握节拍规律的基础上, 我从高声部的旋律入手, 让他们感受乐句的规律特征, 然后再让大家跟随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并在每个乐句的强拍上击掌。几遍练习之后我试着逐渐加速演奏, 让人欣喜的一刻出现了!合着音乐, 从我的身后传来一阵阵整齐而富有弹性的节拍声, 犹如驶向远方的列车……

分析

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创造性, 创新是音乐活动实践的优秀成果。《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践与创造是培养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 ……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意识”。中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也能较准确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因此, 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科学而有美感地在音乐欣赏实践中顺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培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多种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同一个教学设计预案面对两班不同学情的学生, 出现事先我没有预料的情况:一个是出乎我意料的创新, 而另一班却让我的计划一时间受阻。这是课堂教学的正常现象, 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活动不是专业性创造, 更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性, 是挖掘学生的主体创意的活动。所以教师需要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智, 并寻求多种途径来启发学生, 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学生是灵动的, 课是不断生成的, 教学必须有事先的预设, 但是教学的进程随时会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出现新情况, 所以教师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与智慧。两个班级, 不同的策略, 最终都让他们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感悟】

1.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在文化大背景下选择教学素材资源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教师实施审美教育。” 本课开始由周杰伦来请出肖邦, 目的是要引发学生对经典艺术的关注。

以往教育的主流意识认为高雅、经典音乐作品才是教材唯一的内容, 学生们喜爱的通俗音乐总被排除在审美教育的课堂之外, 以致学生产生“喜欢音乐, 不喜欢音乐课”的心理。而实际上, 在今天的音乐文化市场上确实有很多很好的通俗音乐作品广受大众的喜爱。

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普及与提高, 各种信息载体的发展, 学生有更多途径接触、了解各种文化资源, 从而形成认知体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已处于一个峰值期, 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师的作用正是引导他们在其自身已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体验美的事物。而本课中对视频片段的二次利用也证明这段资料是有效的、能够配合教学目标的一个教学好资源。

2.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感知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明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鉴赏模块”指出“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怎样培养学生感受、聆听的能力, 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例如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老师的通病是自己的感受讲得太多, 常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想法, 灌输式地介绍作品的创作思想及曲式结构。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改变, 把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还给他们, 我们要给自己的感受作减法, 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音乐听一次没有效果可以再听一次, 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揭示作品的内容。因为, 正是音乐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给学生提供了独立、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本课中, 我用现场亲自演奏来贯穿课的始终,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体验音乐元素的意义。演奏与聆听的互动是以一种艺术语言进行的对话, 是超越语言更深层次的心灵交流, 这样的课会生发更多的美感。

3.切实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音乐鉴赏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过程。活动内容要避免流于形式、表面包装。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考虑活动的指向性和效果的可行性。在本课中, 我把视频里的情节移植到教学现场, 并非单纯模仿, 而是在引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记忆曲调, 感受节拍, 掌握律动规律。从观看影像到模拟表演, 学生始终情绪饱满, 乐在其中, 并自主创新对音乐的表现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也包括静态的参与。很多音乐作品需要教师在使用各种手法的激趣后, 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感受。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隐性指导, 暗示教学, 相信这种方式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所以我们不仅关注外显的动态形式的参与实践, 也要注重学生内心深层体验的积极参与。

4.密切关注学情的分层性

在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好, 有些则较弱。我们在准备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 关注每个个体的学习动态, 多做几个预设学情方案。同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学情的分层性。本课中, 当教学计划受阻, 这时需要教师顺势调整, 巧妙化解, 而不是学生单一地服从教师的指令。面对音乐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 需要维持他们已有的兴趣, 通过增设学习的支架, 降低学习难点的跨度,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 我在肖邦诸多的作品中选择了三首不同体裁的作品和时下影视音乐作品中涉及肖邦音乐的内容, 教学过程围绕对肖邦音乐作品的鉴赏, 通过聆听现场音乐演奏、观看影像、参与实践等教学环节, 有效地实施了教学设计方案, 开展了音乐实践活动, 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理念, 使学生通过对肖邦钢琴音乐的欣赏实践和切实的感受, 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月萍.清歌流韵皆育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剪贴画课题组个人研究计划下一篇:食堂采购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