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演讲稿

2024-07-12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演讲稿(精选8篇)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演讲稿 第1篇

篇一:关于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演讲稿

关于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演讲稿

演讲稿一:

在美好的今天,我仍然不能忘记九一八事变,不能忘记那悲惨的画面。

记得有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日军野蛮的侵华行为感到愤怒。九一八,九一八,国耻啊!它使同胞们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让鲜血染红了东北的松花江上,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啊!目前,世界呼吁和平,地球呼吁和平。那我们就有理由抛开一切历史去维护和平吗?不错,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呼吁和平。但我们不可忘记过去,一味而无知的维护和平,我们不能忘记日中战争,不能忘记可恶的日本人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撒过野,不能忘记他们曾在这片属于中国人的土地上随意践踏。邪恶是不能战胜正义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日本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伟大的中华民族有力的阻挡了他们的计划。但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该牢记“九,一八”事件。

九一八,九一八啊!黑暗。惨烈。激战。痛苦。光明。这一切的一切,总是让我们对日本人不但没有诚实的将历史还原,还施以狡辩,篡改历史。但历史留下的罪恶是难以洗净的,这个罪名,将永远在日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回顾历史,我为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而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能说一口中国话,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而感到骄傲!我感受到,在中**亲的怀抱里是很温暖,很温暖的。

难忘九一八,难忘国耻日,难忘中国的土地曾被践踏过,难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演讲稿二:

还有什么比当亡国奴更耻辱的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国强,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九一八对于我们来说,是耻辱,更是动力。它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并不是制造新的民族仇恨。对于日本,中国人的爱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唐代,那时中日很友好,可以说,中国人是日本人的老师,日本人似乎很认同中国这个老

师,于是乎,到了今天,从日本文化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但这只能说明过去,有一天,学生有了更大的出息,他就翻脸不认老师了,这实在有点大逆不道。不是么?从明王朝开始,日本一次又一次向中国这位老师挑衅,后来发展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日本可以说是急先锋,而且表现得比其他列强还要可恶,再后来就是甲午战争,“9.18”事变、芦沟桥事变、八年侵略中国的战争,加上最近几年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一次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然而,笔者以为,仇恨归仇恨,在“勿忘国耻”的前提下,并不是要求我们制造新的民族矛盾,然后重新与日本来一次新的战争,那样就成了怨怨相报何时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倡导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才是主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日关系也有过很好的蜜月期,日本为中国提供无息贷款,无偿支援中国经济建设,这一点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如果仅仅因为某个日本领导人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与整个日本仇恨下去,恐怕对谁都没有好处。“9.18”事件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这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痛,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必须铭记。但是,与邻为善,与邻为友,要比与邻为豁,与邻为敌,不知要强多少倍。

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勿忘国耻”挂在口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要记在心里。日本人之所以能认中国唐代这个老师,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而纵观中国近代史,一次次被人欺侮,除了政府腐败无能之外,主要还是我们贫穷,贫穷就会挨打,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一条规律,就像一个身体瘦弱而有多病的人,他本来体质就差,因为没有抵抗能力,所以其它病魔就会时时侵入。如今的中国能够让世界刮目相看,是因为我们强大了,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地向世界前列迈进,国富民强,我们才能真正撑起腰杆,才能让别人真正瞧得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笔者以为,小平同志的话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唯一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9.18”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曾经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一目标。但是,每当外敌入侵之时,也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时,各自称王,各霸一方,内部矛盾重重,这也给别人入侵创造了条件。由此观之,实现民族复兴,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实现这一目标肯定是一句空话。“9.18”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你记住了吗?可是,记住了又能怎么样?笔者以为,不仅仅是记住,每一个中国人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你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还打算怎么做?你最起码是一个爱国者,然后,你是一个建设者。爱你的国家,爱你的民族,为她添砖加瓦。国家统一强大,民族团结兴旺,看天下谁能敌? 警笛只是在每年的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响起,它只是一个提醒,而我们心中的警笛应该是长鸣的。警笛,需要我们清醒;警笛,需要我们振作;警笛,需要我们摆脱伤痛;警笛,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9.18”的警笛不仅仅是为了记住这一天,我们需要当我们走向世界的任何地方,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篇二:纪念918事变演讲稿(老师篇)篇三: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2015 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2015 演讲稿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9月18日,“九一八”,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1931年9月18日的那一天,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并制造了蓄谋已久、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大规模的武装侵略。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我国东北,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占领了东北三省。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一下子就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14年中饱受凌辱,日本侵略者不但肆意屠杀中国人民,还拿活人做人体实验,研制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犯下了滔天罪行。在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略战争中,中国半壁江山沦陷,一亿以上人口流离失所,军队官兵阵亡达三百八十万人之多、遇难殉国同胞达三千万人之多,国家财富损失达八千亿美元之巨,军民伤亡4500万人。中国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回顾中国近代史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那鲜血淋漓的一幕一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直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人们。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正在为这个民族的未来作知识的积累。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上好每一堂课,读好

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时刻准备着,贡献社会,报效祖国。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让我们向在“九一八事变”中的遇难同胞默哀、致敬!默哀完毕!演讲稿二:

大家下午好,今天窗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无法轻松的欣赏这样的美景,感受大自然这优美的风光。那是因为73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

76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76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明媚,微风依旧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汗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中国有句古话说:便宜没好货。我想告诉你,在洛阳使用的6k机车,从日本买回来我们就发现设计上存在巨大的缺陷,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虽然在我方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我们成功的进行了索赔,可是你知道索赔的回来的金额就达到了3500万美元;鲁布革水利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利用世行贷款的第一个工程,国际招标中日本的报价最低。是啊,咱以为日中友好,而且日本的技术又好,就把工程给了日本,可是施工开始后,他们马上撕掉了签合同时伪善的面纱,利用我国刚开放没几个人懂国际招标,制订的合同漏洞大,疯狂的敛财、搜刮。

举一个例子,他们当时要求我们提供一条通往施工工地的简易道路,咱以为就是简单的临时通道。可施工一结束他们就说道路不平造成了他们的车辆磨损,索赔了我们几

百万美元了事;安彩高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显象管玻壳生产厂商。当年公司在引进生产设备的时候选用了一套报价较底的日本生产线,可是日本的工程人员在交付工程时却把参数故意设置成只出废品的参数。结果废品堆满了整个工厂,甚至机场的跑道。难道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我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请记住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切,振兴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不再受任何的欺凌!篇四: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演讲稿一:九一八勿忘国耻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9月18日,“九一八”,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1931年9月18日的那一天,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并制造了蓄谋已久、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大规模的武装侵略。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我国东北,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占领了东北三省。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一下子就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14年中饱受凌辱,日本侵略者不但肆意屠杀中国人民,还拿活人做人体实验,研制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犯下了滔天罪行。在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略战争中,中国半壁江山沦陷,一亿以上人口流离失所,军队官兵阵亡达三百八十万人之多、遇难殉国同胞达三千万人之多,国家财富损失达八千亿美元之巨,军民伤亡4500万人。中国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回顾中国近代史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那鲜血淋漓的一幕一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直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人们。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正在为这个民族的未来作知识的积累。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时刻准备着,贡献社会,报效祖国。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让我们向在“九一八事变”中的遇难同胞默哀、致敬!默哀完毕!演讲稿二:难忘九一八

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是全中国人民都深感耻辱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沉重的一页。

8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军精心策划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了铁路,还马上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了进攻。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北大营,第二天就占领了整个沈阳城,短短的4个月后,中国东北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地区全部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中国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本军的“战利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不甘愿做日寇的奴隶,东北沦陷后不久,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直至1945年才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

重温历史,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让九一八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国家富强,必先发展科技,唯有科技领先了,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称得上强大。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大家从小就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长大成为了不起的科技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今天,我校的第四届科技节已经正式启动了,欢迎大家发挥智慧、踊跃参与,让我们一起遨游神奇的科学世界,体验美妙的科技生活,开创美好的科技未来。篇五: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范文

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范文

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9月份的节日很多,有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也有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更应该让我们记住!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那就是9月18日,那一年这一天发生的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九一八事变!什么是九一八事变呢?高年级的同学也许知道,那就是:

xx年前的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再到1945年的抗战胜利,整整用了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里,当时只有4.6亿人口的中国,却用了3500万鲜血和生命才换来这抗战的胜利!高年级的同学也许知道4.6亿和3500万的比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日本,一个面积只有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多万的小小的岛国,竟有那么大的野心侵略我们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人口4.6亿的中国,况且侵略的还不止中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啊!

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日本战败后的今天,经济腾飞了,国民素质也提高了。我们家里用的很多电器,小汽车都是日本生产的。在一次中日学生交流活动上,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孩子徒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日本的家长把孩子放在出发地就到目的地去等待,而我们的中国家长,却一路跟在孩子的后面,帮他们背背包,帮他们擦汗,递水给他们喝,一路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同学思考啊。在餐馆,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最大,留下垃圾最多的,人家一定会说是中国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希望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自强自立自爱,才能傲立于东方,傲立于世界!

篇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惨剧!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我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然而,正是失败伤痕和屈辱,才给了我们重新站立的力量!为什么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发展态势如此迅猛?就是因为他们的国民牢记了屈辱的历史!在日军侵韩纪念日那天,无论你是多么富有的日本人,在韩国都没有饭吃,没有店住,因为爱国情结深厚的韩国人,拒绝给曾经侵略自己的民族供应任何东西!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篇三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最严重的摧残不是摧残他的肉体,而是摧残他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惟一的根与魂。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能否清醒地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岗位能像教育这样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没有哪一个工作能像教育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教育事业这样清醒地坚守着文化家园。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演讲稿 第2篇

早上好!

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明天那个特殊的日子吧!9月18日!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的纪念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企图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是日本妄图独占我国东北,灭亡中国,称雄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行动。

自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2月5日,短短数月之内,国民党因为梦想着国联的力量,遵守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执行着“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而最终将数千里大好江山拱手与人,国人无不为之激愤,然而,在这些败退溃逃的阴影下,我们仍看到了希望,东北数千同胞仍不屈不挠,东北的众多热血男儿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谱写了一曲能促使国人惊醒的慷慨雄浑的悲歌!

网上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历史图片,记载了耻辱和令人痛心的过去,但也警示着我们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九一八”事变虽已过去多年,但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

浅析九一八事变对我国的影响 第3篇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 武力攻击东北, 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战争。9月19日上午8时, 日军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 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 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它既是日本欲保“主权线”必“开辟利益线”强盗理论的实行, 又是分期占领中国, 争做“东洋之盟主”的开始;既是“失之与欧美, 取邻于邻国”双轨经济国策的实行, 又是对西方列强“靠强兵掠夺, 靠掠夺富国”及“谋富要领”领会的结果。1927年夏, 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了“东方会议”, 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 称中国东北“在 (日本) 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 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向天皇奏呈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 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 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对我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件的发生, 对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均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带有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

从全局看,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它是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九一八事变后, 东亚局势再度紧张, 并持续恶化, 最终导致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

因此, 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 而要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 实现其独占我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

从国内政治形势看,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占领我国东北, 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我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包括学生、工人在内的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 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 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九一八事变对国民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 蒋介石希望尽快围剿红军, 平定内部, 然后枪口对外。但是红军在毛泽东, 朱德的指挥下, 不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即便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进行长征, 也没有被国民党完全消灭, 反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到达陕北, 延续了革命的火焰。与此同时, 国民党也不得不进行了一些国防准备, 修建重要铁路, 组建空军, 迁移重要企业到内地等。总而言之, 九一八事变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考察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 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以后, 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 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 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占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 此后, 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和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由此变动了我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 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历经10多年, 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二、经济方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 就业压力增加, 农作物价格暴跌, 农民纷纷破产, 社会矛盾激化。

日本之所以发动九一八事变, 就是为了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近代历史证明,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是造成我国贫穷落后、现代化事业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九一八事变前, 沈阳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规划最优秀的城市, 按照1931年的《东北年鉴》记载:当时的道路, “夹道植榆槐, 以荫行人”。东北的民族工业也呈现出了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三万多人东三省兵工厂已占地1000多亩, 服务全中国的无线电通讯业直通欧美, 全国第一个造币厂、第一辆载重汽车都出现在这里, 大量的民族资本家也在此发展。张学良深知“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经济上不能复兴, 政治上就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为了东北民族工业的复兴, 张学良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民族工业的政策, 九一八事变前已显见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 正是沈阳的发展, 导致了日本更大的贪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由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推行, 短短三个多月, 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建立了伪满政权, 以欺骗、统制奴役东北人民。日本通过“满洲国”控制我国东北地区, 由此掠夺了超过其本土及殖民地 (琉球、台湾、朝鲜) 在内的更大区域。日军大肆掠夺各种物资, 张学良将军的私邸大帅府也被洗劫一空, 铁路边更是堆积着数目众多的需要运往日本国内的各种物资。对此, 1931年11月28日, 日本外务省清水嘱托在其至外务省的报告中说:“这里所谓满洲政权者, 乃将满洲地区从中国分离出来, 树立作为我国傀儡政权之意。军事方面听任我国, 警察也以我国人为首脑, 财政及其他各种行政权亦在我指挥之下, 事实上成为我国保护领地的性质。这样, 我国可根据需要, 逐步采取经济措施, 调整与国内和朝鲜之间的经济关系, 把满洲作为经济圈内的一部分, 而对我国经济有相当的贡献。”

我国现代化进程虽然缓慢和畸形, 但直到九一八中日战争之前, 它都一直坚忍不拔地向前发展。九一八战争, 严重打击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自五四以来的民族主义运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显得脆弱不堪, 由中原大战决定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分化重组, 蒋介石的领袖地位受到冲击而不得不第二次下野。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被削弱, 一些地方性割据势力得以屡次以抗日为名对抗中央, 国民政府统一中国的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迟滞。九一八事变以及随之而来的侵华战争, 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使得我国现代化进程趋于停滞。日军所到之处, 疯狂掠夺公私财产, 破坏文化遗产, 开采矿藏森林资源, 发行伪钞, 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 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 几被侵者洗劫一空。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 日本在14年战争中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六年来, 敌军陷我城市总达751座。陷区战前原辖户口4499万户, 政区面积578.1万平方市里, 耕地面积388847万公亩。陷区半数以上地域做过战场, 受灾面积约在上述面积的70%以上。敌机空袭省区达23省。在上述灾区, 我国所受损失, 总计国币44967571000元, 约合美金13359416000元。”日本侵华战争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 对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三、思想文化方面

九一八事变使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民族危机加深,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的文化思潮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民族复兴主义思潮广泛兴起。

九一八事变前,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人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积极宣传自己的民族复兴理论, 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而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团结人心, 激发民族意识, 以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思想文化, 自然成了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所以, 九一八事变后, 社会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是持一种认同和维护的态度的。

九一八事变后, 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海内外贤士大夫, 奔走呼号, 复兴民族之声, 嚣然四起”, 《复兴月刊》大声呼喊:“中国近日, 内则政治窳败, 财尽民穷;外则国防空虚, 丧失 (师) 地;国势岌岌, 危如累卵。忧时之士, 深虑神明华胄将限于万劫不复, 于是大声疾呼‘复兴’、‘复兴’”。九一八后, 中华民族的那种淡薄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变得强烈起来, 民族复兴主义思潮高涨起来。民族复兴主义思潮一方面主张民族团结一致, 万众一心, 即使国人的主义信仰、政治派别有所不同, 都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广大有识之士纷纷批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主张, 从理论上揭露“攘外安内”政策的谬误, 增强国人对抗战民族复兴理论的确信, 铲除“攘外安内”政策对国人造成的恶劣影响。1936年, 冯玉祥、李宗仁认为“中华民族在日本军阀疯狂侵略与不断进攻下, 实已届于最后生死存亡关头”, 要复兴民族, 只有放弃“攘外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坚决抗战。 (9) 九一八事变后广泛兴起的民族复兴主义思潮, 明确提出中华民族能够复兴, 并探讨了如何复兴等问题, 这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 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小结

九一八事变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然而, 从历史全程的角度看, 九一八事变是造成日本走向危亡, 以及中国进入复兴的一个历史分水岭。九一八事变后, 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 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关东军的“成功”抗命, 使得日本军阀终于开始主导了日本的命运;而我国人民却因此觉醒, 各种分崩离析力量的开始整合, 最后形成一种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 从此走上对抗日本强权侵略的道路, 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 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领土。

摘要:1931年9月18日, 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中国驻军, 武力攻击东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揭开了日本对我国, 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转折,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本文简要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对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方面造成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兴起;同时, 九一八事变对我国的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严重打击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对我国主流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九一八,日本,影响

参考文献

[1]南京.时事月报[N]第1卷第2期, 1929年12月

[2]大久保利谦编.近代史史料[M]第一编.日本:吉川弘文馆, 1965

[3]中国现代史.下.[M].3-4.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年出版

[4]张力, 曲香昆主编.张学良研究第一辑[M].吉林文史出版社外务省档案

[5]孟国祥.中国抗战损失与战后索赔始末[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

[6]季啸风, 沈友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7]吴钊.复兴之基点[J].复兴月刊, 1932.2 (1)

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奏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延安会议 统一战线

一、前言

1936年12月12日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为的是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共为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两党团结,决定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已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练共抗日等六项承诺而结束。西安事变使当时看上去胜券在握的蒋介石被迫放弃了安内攘外的政策,让几乎被逼上绝境的共产党获得的喘息的机会,历史的天平经由此渐渐倒向有利于共产党的一边。而对于国共两党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转折性事件,课本上短短几段话的描述显然有许多问题和细节没有解释清楚,下面就我认为要正确认识西安事变有必要讲清楚的几个问题。

二、张学良——从不抵抗将军到联共抗日

1.不放一枪撤出东北

不能不提事件的发动者张学良,说到张学良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不抵抗将军”的恶名。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九·一八事变,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率领东北军的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致使日军轻易便沈阳全城,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的不抵抗的命令,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关于“不抵抗”究竟是蒋介石电报中的指示,还是张学良自己的命令,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按课本所述,乃是蒋介石的命令。虽然张学良晚年多次在公共场合承认所谓的不抵抗,是自己下达的命令。1990年12月9日,张学良在台湾软禁几十年后首次接受记者采访(日本NHK电视)时也是这样解释:“当时的中央不是蒋总统,是孙科(蒋介石那段时间下野,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行政院长是孙科),当时中央给我的指示是,相应处理,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承认那时判断错误 。我下令不抵抗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张学良去世他也没有拿处早年他自己所说的蒋介石的秘密电报,但是问题不在于是谁下的命令——指挥当然是他自己指挥的,问题在于,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在这个事件之前,都讲过类似的话:“不能够抵抗,不能与日本发生冲突冲。因为一旦发生冲突,日本就能占领东北”。两人都希望可以通过外交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共识。

2.联共抗日想法的萌生

丢掉了自己的老家,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张学良引咎辞职,去欧洲“考察”,但从欧洲考察回来后的张学良,不仅没有被派去抗日,反而被任命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负责“剿共”。他本想通过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污名,现在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东北军和红军交手两次,两次大败,张的两个师被歼灭。此时,共产党方面开始逐渐意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了之前使自己孤立无援的指导方针,意识到联合其他力量“反蒋抗日”的必要性。意识到抗日救国的宣传对东北军会有巨大的影响,中共便积极开展了统战的宣传工作,毛泽东甚至开始尝试对其高级将领进行统战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张学良也有了了解中共统战思想的机会。已归顺红军的东北军将领高福源对甘泉进行劝降的事被七十六军军长王以哲知道后,急邀他前往七十六军军部一谈,结果不仅王以哲对中共的想法深表赞同,连亲自乘飞机来与他谈话的张学良也表示愿意和中共方面就共同抗日问题进行商谈。如果说王以哲为了避免部队继续损失而有次表示,那么被认为和蒋介石是一丘之貉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也有这样的想法,确实大大出乎中共的意料。这也更加坚定了中共继续统战工作的决心。

几经周折之后,1936年4月9日,张学良、王以哲在延安于中共方面代表周恩来、李克农、刘鼎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会谈。据当事人刘鼎的回忆,会议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救国道路、联蒋抗日、联苏、停止通商、培养干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刘鼎的回忆,张学良在会议上最为关心的即是“联蒋抗日”的问题,他劝中共放弃“反蒋抗日”的主张。他提出:蒋介石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抗日力量若不包括他,他以中央政府名义反对,不好办;蒋介石有民族情绪,据他观察,蒋可能抗日;蒋错就错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扭转过来就可能实现“停止内战,一直抗日”。根据周恩来对会议的记录,张学良对联苏问题也十分关心,一再询问“苏联是否必帮中国?苏联是否真心助中国?”

张学良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加上东北军的战斗力,想要再打回东北只能是奢望,要蒋介石出兵得等到剿灭红军,但是何时能够剿灭是个未知数。他明白抗日的唯一希望就是联苏。但他内心实在担心苏联是否会帮助他。苏联对张学良不信任,因为1927年在北京抄苏联大使馆,杀李大钊,是张学良的父亲干的。1929年在东北抄苏联领事馆,收中东铁路,是张学良干的。所以他认为联共是联苏的唯一途径,他认为苏联会爱屋及乌。虽然这时候他联共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作为一个军阀想要保存自己的军队,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想抗日的,而且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对他的影响,无疑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必要前提。

三、西安事变的“前奏”

1937年11月,红军宁夏战役失利,主力被中央军围攻于甘北一隅之地,形势危殆,而且打通国际路线,接取苏联援助的计划也失败了,这不仅使红军陷入重大的危机之中,也使张学良进退两难。当时红军三个方面军已会合在甘肃北部,但国民党中央军也围追堵截过来,把红军逼到很小的一块地方,已难以继续生存,中共中央不得已决定重新再来一次长征,突破包围圈后设法进山西、河南、陕西,经过一年左右再回来。张学良跟中共中央已经秘密合作了很长时间,想要通过中共联合苏联,一旦中共撤离,张学良的这个计划也就难以实现了。要阻止这样的事发生,他能做的就是要劝蒋抗日,但蒋介石一再坚持“匪不剿完,决不抗日”的政策。蒋介石10月末在西安时,便有刘鼎与叶剑英的电报称张劝蒋抗日。电报称:“蒋张会谈结果亟恶。蒋表示匪不剿完,决不抗日,谁以红军打(劝)他,他不准谁剿匪。此路已绝,张将无能作为。……此间人士对蒋之张主(主张)大为不满,正酝酿反对言论。……杨于也毅(也于谒)蒋时为提停止剿匪话碰钉子,及(至)今沉闷,有主驻蒋说”。不难看出,当时张学良已有扣蒋逼其抗日的想法,不过,严格地说,张学良这个时候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与蒋对抗的条件,真正促使他决心主动行动的应该是11月底蒋介石下令逮捕上海救国会领袖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和史良等七人,宣布查封各种反对剿共和主张抗日统一战线的救亡报刊,拒绝了张学良将东北军调往绥远战场的要求。此举更进一步反映出蒋介石对国内各界抗日要求的敌视态度,张学良对此焦心如焚,竟单机一人飞往洛阳面见蒋介石,要求他释放爱国人士,但被蒋介石严词拒绝。

在刘鼎在11月30日给中共的来电中,说张学良又再次提到了西北联军。“从各方面看,一二月内定有变动,红军只要能设法牵延一二月,则西北之联军可成矣”。在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延安会谈后,双方秘密商定以抗日反蒋为内容的“西北大联合计划”, 西北联军,为其一部分,其意在于在西北抗日国防政府的旗帜下,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在军事上统一起来。实际上,“西北大联合计划”本身就是一个事变计划。而最初提议进行这种事变的则是张学良自己,这个计划由于后来中共方面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改行“逼蒋”和“联蒋”抗日方针一度放弃了,此时张学良重提“西北联军”,表明他已有意公开与红军结盟。但在次日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对张学良电报的解释中却省略了最为重要的“西北之联军”几字,而且对“一二月内定有变动的”的理解也是因为绥远战役即将爆发,西北形势必有所变化,可见此时中共对张学良要主动采取行动以促成西北之联军的想法并没有觉察。因此,认为中共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就通过叶剑英了解到张学良有发动兵变的想法的说法,可信度确是不太高。

1937年12月3日,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蒋介石早已听说过张学良暗中和中共妥协的消息,但他认为这只是东北军中部分军官的问题,对张学良还是信任的,称:“东北军通共已成不可掩事实,在张汉卿指挥下尚不至为国家害。”认为张学良只是“小事精明,而心志不定,并无其他。”但蒋介石仍做好了在不得以的时候替换东北军和第十七军的准备。他亲笔写新密嘱邵力子将要将东北军和第十七军调离的消息交给《大公报》记者发布。这一消息无疑更是让张学良陷如了困境:被调离,则东北军得以保存,但红军有被消灭的危险,红军一旦被消灭,联苏抗日的计划自然也就泡汤了,若红军突破封锁线向内地进发,则内战不知何日可以终结,且与红军隔离,联苏抗日也难以实现;更糟糕的情况是蒋介石亲自指挥参与剿共,使东北军不得不与已友好相处的红军交战,若战斗不力,则联共被察觉,遭蒋之毒手。

12月7日,张学良给叶剑英的一封电报中说:“蒋来仍督剿匪,有要事待商,盼君即日来此。”电报中所说“要事”,今人一看便知所指何事,但当时中共没有明白其深意,因而叶剑英出发的时间因一些不是十分要紧的事耽搁了几日,10日才动身出发。张因此没有机会与之商量“要事”。之后一次谈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加坚定了他“捉蒋”的想法。1936年12月9日恰逢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许多学生聚集在街头纪念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游行示威,向当地政府和蒋介石请愿,要求抗日。但游行队伍遭到警察的开枪阻拦,有一学生中弹受伤。所幸张学良及时感到,当场发表了演讲,劝回了学生,没有发生更大的流血事件。但蒋介石竟然责怪张没有用武力镇压,说对再向前就要用机关枪扫射,这次谈话使张学良的情绪异常激动,也让他明白要劝蒋介石放弃剿共转而抗日是不可能的。故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

四、后记

西安事变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共产党,它使本已处于被消灭的边缘的红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并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并且深深赢得了民心,最后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但如果没有发生西安事变,是否红军一定就会被消灭?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现在中国正逐渐走向了民主、繁荣,所以评价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必定是功大于过的。

参考文献:

[1]刘若南,杨奎松细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是单纯逼蒋抗日[M],时代周报,2009.11,(54).

[2]张学良文集[M].第二册.

[3]张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01.

关于九一八爱国主题的演讲稿 第5篇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之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成了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这是次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与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八一五”纪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国耻纪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炮击沈阳,同时进攻吉林、黑龙江各个城市。而中国军队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陆续撤至山海关内。翌年2月,东三省全境沦陷,千百万同胞或者四处流亡,或者成了亡国奴。

有了那样一段耻辱的历史,知荣明耻的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忘记。尽管一些日本人拼命否认其侵略历史,掩盖以及拒不承认他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尽管一些日本人试图以今日之为淡化昨日之为,抱怨中国人为何总是揪住过去的事情不放。但对中国人来说,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万般羞侮的历史岂能轻易忘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的耻辱,则意味着加倍的背叛。

年年纪念“九一八”,今年的情况似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上周,国家有关质检部门宣布,日本进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产的SK-Ⅱ化妆品质量不合格。其实,中日之间贸易额巨大,进口日货被查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现象。以往发生此类问题时,大多按既定程序处理。像这次这样公开点名,“高调”处理的方式,一方面表明,中国的检验检疫工作越来越严格,对进口产品的质量监督越发仔细。另一方面,联系到日本利用所谓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副产品出口设置障碍的事实,人们感受到了一丝“贸易对抗”的火药味。人们似乎感觉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中日经贸关系方面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逐渐强硬。如果将经贸关系放在全部中日关系之中去考量,我们认为,变化是必然的,强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坛换届选举的时候。此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8·15”当天参拜靖国神社,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结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么,作为小泉政治遗产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将怎样处理日中关系呢?从有关报道来看,当选新首相呼声的安倍晋三迄今为止从未公开宣布放弃参拜靖国神社,却又透过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视日中关系,希望当选首相后出访中国。坦率地说,这种暖昧的、含糊其词的做法,仍然是在回避历史,仍然是试图让受害者忘掉曾经的耻辱。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方应早下决断,彻底消除中日关系中的政治障碍。或许是一种巧合,9月17日,辽宁省宣布,除沈阳市之外,辽宁将另有13个城市首次在“九一八”当晚9时18分拉响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关于九一八爱国演讲稿 第6篇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抵御外侮的烽火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凤凰涅槃的重生,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站在了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

时间可以远去,历史不容篡改。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信口雌黄指鹿为马都是徒劳的;颠倒黑白的做法,只能自欺欺人、令人不齿。我们希望,昔日的加害者不要再为侵略涂脂抹粉,而是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慎重严肃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从而汲取历史教训,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实际行动取信于世界。

我们纪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冤冤相报。经历过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付出了世所罕见的艰辛与牺牲,对和平无比珍视,倍加呵护。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牢记战争的教训,从苦难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和平才会一直和我们同在。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演讲稿 第7篇

今天,在这里我们利用很短的时间来纪念“九一八事变”的八十三周年。1931年9月18日,我们开始了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不能再重演,也决不会重演!而这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

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将如何,其实最该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我们民族的明天取决于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位。而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了另一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

他们有的成天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成了那一个个虚拟世界中的人;有的整天游手好闲,抽烟喝酒,甚至吸毒,成了社会的危害。这样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一点则是共同的: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没有理想,不知道为何要努力和上进;因为不努力和上进,他们走向了沉沦。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理想是成材者的点金石,使我们向着辉煌大步前进;理想是希望的驱动者,不断驱使我们朝着胜利奔去。

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日本史料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歪曲 第8篇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制造的,

而非中国军队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独立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秘密带领松冈军曹等几名日军士兵,来到位于沈阳北郊的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夜10时20分左右,河本末守等人按照事先的计划,将准备好的黄色方形炸药包安放在东侧单轨两根路轨的接口处,并将铁路一侧的路轨炸毁。随后,日本人又制造假现场,在被炸现场放置了三具身穿中国士兵服装的无辜百姓的尸体,把这次爆炸事件嫁祸给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官兵。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件。

在日本史料中,日本侵略者竟然使用“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将制造此次事件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军队。

《新版满洲事变的真相》 是于1931年 (昭和六年)12月30日发行的日本史料,由大正写真工艺所印刷。此书的引言以“楚楚可怜”的姿态,“声泪俱下”地控诉了日本在“中日问题”中受到的莫大“屈辱”。引言这样写道:

主张正义的日本帝国呀!他一直在暗自流泪并且一再地隐忍。他非常重视在国际上的信义,有着只要平安无事便好的消极态度和想法,自己的苦难自己来忍受,为世界和平而贡献着。

但是,贪得无厌的支那人不但不悔改还变本加厉,终于在9月18日晚上10点半,直接导致了奉天郊外柳条沟铁路爆炸事件。我们的铁路守卫军发起了战斗并且将其击退,但这只是铁路守卫军本来的职责而已。而且贤明的日本皇军在同一时刻占据了各处要点,防止了这一事件的继续扩大。

我军此次的行动只是保障自身的安全,完全属于正当的防卫手段,却未能阻止不幸灾难的发生。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为了世界人类的和平,我军已牺牲了莫大的尊严。

很明显,文中所述完全是颠倒黑白的。其夸张煽情的写法,也许会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对日军所谓“冒着生命危险”的“正义的姿态”感激涕零,甚至肃然起敬,而这正是这本书企图达到的目的。此引言不仅将日军的侵略行动谎称为“为世界和平”的“正当的防卫手段”,还使得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摇身一变,实现了由侵略者到“自卫者”的改头换面。同时,引言还不忘把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中国军民诬称为“贪得无厌的支那人”,以此把挑起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更为荒诞的是,这种完全歪曲事实的谬论居然还被作者大言不惭地称之为“真相”。

在此书的一幅图片中,有两顶帽子、一支步枪和一堆铁路枕木的残骸,旁边的注解写道:“铁路、枕木及中国军人的帽子和步枪,在他们自爆铁路后,被射击于此地。”

另一本日本史料 《满洲事变》,是由大阪出版社于1931年 (昭和六年)9月25日发行的。这本书发行之际,距离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还不到十天。

在自序部分,此书作者岛屋政一写道:“支那的正规兵枪杀了我国中村大尉的事件发生后,我国国民极度愤慨,呼吁当局用最强硬的态度应对此次事件。当局对于此事件尽了最大的力度来解决,然而支那方则对此事件左右不一,拖延时间。这种态度更加激怒了我国国民,舆论导向也变得更加激烈。在这个特殊时刻,9月18日的夜晚,支那的暴徒突然破坏了南满铁路,我们守卫队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对方向我守卫兵发炮,从而引起我军的应战,随之演变成大规模冲突,成为日支战争的开端。针对支那方的增兵,我国也把驻扎在朝鲜的军队转移至满洲,且在各地的战役中连战连胜。”这篇自序依然延续了日本侵略者“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将制造柳条湖事件的责任推卸给了中国军队。

《北大营附近支那兵铁道爆破攻击行动并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战斗经过要图》 是由关东军参谋部编辑,奉天浪速通二五南满印刷社印刷的日本史料。在这份地图中,标注了一处柳条湖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并标明爆破时间是夜10时许。同时,在这一处还用红笔标注了“爆破铁路是支那兵所为 (爆炸现场三具尸体为第七旅步兵第621团士兵高文亭等人,支那兵尸体的位置)”。在“爆破点”附近,用蓝笔标注着“河本中尉指挥巡察兵(所属虎石台中队)”。这份地图仍然将制造柳条湖事件的责任推卸给了中国军队,谎称日军河本末守等人只是巡视铁路而已。

事实上,对于戒备森严的柳条湖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中国军队一直遵令不予进入。1931年9月24日,张学良在致蒋介石、王正廷的电文中提道:“平日日军对于南满路保护綦严,凡有桥梁之处,莫不有日兵把守巡逻,日夜不懈。华人之行经此处者,虽便服亦受监视。至于军人,则盘查尤严,否则不许通行。华人便视此为畏途,此有已往事实可查。在此种严厉状况之下,我军何得轻至南满路。且我军对于日軍向来极力避免冲突,讵有破坏桥梁之事。至于日方宣传种种,皆系一面之词。且自沈阳被日军占据以后,所有官署公文印信,以及一切军政两方重要人员物品,均在日人掌握中,自可随意造作任何证据,我方不能负责;其他生命财产之损失,更不容查知其详,故不能以确数说明。近据报称,日军极力搜查我人民军警尸体,悉数焚化,以图消灭证据。”

事件发生后,一些赶往现场的外国记者都发现了日军伪造柳条湖事件现场的端倪。就连时任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也看出了关东军企图嫁祸于人的破绽。他在9月19日上午发给币原外务大臣的密电中提道:“另据满铁木村理事内线告知,外传为中国方面所破坏之满铁铁道路段,满铁当局曾派员工前往修复,但军方不许接近现场。据此可以推想,此次事件纯属日本军方的计划行为。”

nlc202309090109

对于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花谷正在其回忆录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九月十八日夜里,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里,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兵营,一边选了个距北大营约八百米的地点。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旁,并亲自点火。时间是十点钟刚过。轰然一声爆炸,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不管怎么说,也没炸张作霖时那么大的规模。这一次,不仅没有必要把火车炸翻,而且还必须使在满铁线路上驰骋着的列车免受损害。因此事先让工兵做了计算,直线单面铁轨即使炸毁一小段,遇上正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只要它暂时地倾斜一下,还能够通过了。根据计算所得的这个安全系数,规定了所需的炸药数量。

正如花谷正所述,由于事先让工兵做了技术方面的测算,这次爆破只炸断了一小段单线铁轨。关于柳条湖事件的铁路爆破情况,据“满铁”铁道部的 《满洲事变记录》 记载:“被炸处位于以大连为起点404公里440米,上行列车方向左侧铁轨接头处,从北大营西道口向南一公里50米地点。只造成轻微的破坏。以铁轨接头为中心,向长春方向切断长10厘米,向大连方向切断70厘米;在铁轨联结处前后两根枕木延伸在铁轨外侧部分,几乎被炸飞散。其他无异常。”

据记载,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刚过,自长春开来的第14次快车就途经这里,并准时于10时30分抵达奉天站。这一切并非机缘巧合,而是关东军精心的设计所致。日本视南满铁路为“生命线”,他们谋划的这次事件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让南满铁路的交通瘫痪,妨碍日军进攻北大营。正如川岛正大佐所说:“假如那时列车被颠覆,从铁路警备任务上说,就要首先抢救负伤者,那样,就失去了攻击北大营的机会。”

由此可见,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为了发动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一个借口,其目的是要以此为契机,迅速侵占中国东北,将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正如曾经担任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的武部六藏交代:“昭和六年爆发了满洲事变。事变爆发的契机,是由九月十八日爆炸奉天北大营附近的铁道而揭开序幕。炸毁铁路虽然是基于关东军的计划而实行的,可是关东军却说是中国军队所破坏的。以此为借口,采取了立刻占领满洲的行动。”

日军突袭北大营,

东北军未进行有组织抵抗

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刚过,日军设在守备队营区内的24厘米口径的榴弹炮,即开始炮轰北大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也向北大营发起突袭。

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是东北军的一支劲旅,总兵力7000余人。全旅官兵军纪森严,轻重武器配备比较精良,文化素质较高,战斗力强。但是,由于受到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影响,北大营的东北军官兵普遍情绪低落、斗志消沉。面对汹涌而来的日军,北大营竟然群龙无首。第七旅旅长王以哲进城未归,不在营中。第七旅代署军务的参谋长赵镇藩一面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一面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请示,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日军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很快攻入北大营,第七旅官兵被迫向东撤退。尽管当晚第七旅第六二〇团团长王铁汉率领部下进行了自卫抵抗,但这种抵抗毕竟只是少数官兵无准备和无组织的抵抗,终难挽回北大营陷落的悲惨命运。

然而,在日本史料中,日本侵略者竟然掩盖其当晚突袭北大营的侵略行动,谎称东北军率先对日军采取进攻。

在日本史料 《北大营附近支那兵铁道爆破攻击行动并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战斗经过要图》附录的“北大营附近日支两军冲突的概要”一文中,这样写道:

9月18日夜事变发生时,虎石台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正在文官屯附近进行夜间演习。中队的河本中尉根据队中教育规定,监察6名巡查兵的行动,并沿线路往南行进。晚10时许,在到达北大营南约六七百米左右的炼瓦烧场附近时,突然听到了后方的非常大的爆炸声。在听到爆炸声后马上向北前进,见到了数名支那兵炸毁了铁路,向北大营方向行进,随即向支那兵射击。追击中,双方在离爆炸地点二三百米的高粱田内发生了交火。他们将情况急报给第三中队长后,进行了勇敢的对抗。

独立守备第二大队长岛本中佐从第三中队长那里得到支那军正在企图攻击的报告后,认定已经开启了战争。为了我国军民和国威保全起见,决定立即展开攻击。大队本部和第一、第四中队于晚11时40分搭乘列车,并于晚11点50分在柳条沟下车,行进到北大营。随后,与已经占领西北角的第三中队会合,展开攻击。在抚顺的第二中队也得到大队长的命令,在凌晨3点30分到达北大营西南角,共同消灭了余下的残敌。

各中队通过战斗,排除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在午前5点30分左右占领了北大营全部地区。在此战中,我军战死者为2名,负伤者为22人。我军埋葬的敌军尸体有320多具,敌军战死者数应该在400名左右。

本场战斗胜利的原因,归功于平时精到的训练,充实的精神要素,及在事变突发时,我军各将领对形势的正确判断,精确迅速的攻击以及官兵們的奋战。

这篇所谓“北大营附近日支两军冲突的概要”,与日本侵略者一贯的荒谬口径完全一致。这种日本侵略者炮制的谎言范本,一旦被伪装成事实真相,便反复地出现在其鼓噪侵华的各类媒体中,以此误导国内外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舆论。

九一八事变是日军的侵略行动,

而非“保障”“防护”行为

就在日本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突袭北大营之时,9月19日0时40分左右,日军第二十九联队也按照计划发动了对沈阳的进攻。日本关东军兵分三路攻占沈阳,由于不抵抗政策,侵略日军基本未遭到抵抗。至19日晨6时30分,一夜之间沈阳内城完全被日军占领。侵占了沈阳内城的日军又增兵援将,乘势占据沈阳城郊的重要军事重地。

nlc202309090109

日军侵占沈阳,给沈阳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没有来得及转移,东北当局的官方财产被日军抢走了17亿银元以上。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下,曾经繁华安宁的沈阳,尸横遍野、满目疮痍,变成了一个令人惊心骇目的人间地狱。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大批沈阳难民,被迫背井离乡,逃亡关内。

在日本史料的记载中,却频频出现所谓日军“保障”“防护”的字眼。在 《新版满洲事变的真相》中的“占领之后的奉天城内”部分,有一幅日军侵占辽宁省财政厅的图片。画面上有一堵废墟之上的殘破墙体,旁边站着两名手持步枪的日本士兵。其注解写道:“日军部队保障占据后的奉天省财政厅的后身。”编者竟然大言不惭地将日军侵占辽宁省财政厅的侵略行动,谎称为“保障财产”。

《满洲事变写真帖》 是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于1931年 (昭和六年)9月28日印刷,1931年 (昭和六年)10月1日首次发行的。同年10月5日,此书二版发行,10月10日三版发行,10月15日四版发行,10月20日五版发行,11月6日六版发行。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这本书在短短几天内多次再版,并严格限制版权,足见当时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满铁”企图迅速扩大该书的社会影响,以及日军企图加速侵华的急躁心态。

在这本史料中,包含大量日军攻入沈阳等地的照片,照片注解采用了“皇军”“壮观”等褒扬的字眼,暴露出“满铁”对侵华日军所谓“赫赫战功”极为赞赏和炫耀的心态;在记录日军占领东三省官银号大金库的图片注解中,仍大言不惭地采用了“防护占领”一词,把侵略者的掠夺行为粉饰为“保护财产”的“义举”。

在大阪出版社发行的 《满洲事变》 一书中,这样记载了日军占领沈阳内城和兵工厂等地的情况:“我军在19日午前完全保障占领了奉天城内及附近一带。同日午后,我国宪兵司令部迁移到城内开始维持治安。”

日本史料难掩“真相”背后的真相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批日本史料暴露出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期间贼喊捉贼,大肆歪曲九一八事变真相的罪行,也暴露出日本侵略者妄图误导国际社会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看法。然而,谎言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改变其虚伪的本质。历史的真相势必会以它最为磊落的方式,真实、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选自《百年潮》 2016年第2期)

上一篇:晚会开始音乐下一篇: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