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2024-05-15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精选6篇)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1篇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天门职业学院——刘欢

2012年6月17日至7月13日,我们来自国内各个省市的30多名老师来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国家级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训。本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分为四个阶段,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智能控制程序设计及应用》、《物联网射频卡技术及应用》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验室完成了一些先进实验,并参观了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了解了电子信息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专业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学习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以提高整个专业群体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就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旗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她根据本校和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了教学课程,我们进行了将近30天的理论培训,始终结合着实验观摩与操作和一周左右的工厂公司参观。从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院的这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重在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一)专家的讲座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

由刘晓欢教授通过讲座的形式使我们了解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工学结合中的重要性,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的是受益非浅。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电子信息专业技术。

1、站得高,看得远。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

2、讲得精,学得清。由于班内30名同学来自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各学校的教学背景和发展水平不同,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培训难度确

实比较大。学院在完成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培训计划的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受训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在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学中,授课教师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抽象的基本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授课教师们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讲得精炼,我们学得清晰、明白。

(三)企业实践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了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方向。在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武汉卡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福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坡度SMT有限公司等单位。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体验了企业管理。这些方面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发展,就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做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工厂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但是需要更多的有学习能力的一线操作者,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自觉地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常常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学习和建立新的观念。改“教学生学”为“教学生如何学”。

二、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累”并快乐着将近一个月的培训,重新又习惯了每天的早起,习惯奔走于宿舍、课堂、食堂的三点一线,习惯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习惯了院领导与老师的叮嘱与呵护。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充实的。自从踏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一直都是忙忙碌碌,设计教案,授课,批改作业,很少有这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高质量的学习过程,从教育理论到专业知识再到实训基地实践,都体现一个字“累”,虽然很累,虽然很辛苦,但这种累、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我想所有这些不是因为规定而是因为需要,是我们渴望讲台上的声音,所以虽然辛苦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辛苦却特别的满足,辛苦却如此的快乐,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亲身参与着、思考着、并不断成功着,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们每一个参训者都收益良多,一段在职教领域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一些在电子信息领域效益卓著的企业,给我们提供了一线的重要信息;一个月,我们不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各兄弟院校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真是受益匪浅。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三日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2篇

2013年7月15日至2013年9月8日,我们来自国内各个省市的30多名老师来到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参加“全国高职院校生化与药品类生物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在八周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啤酒酿造技术》、《胚毒灭活苗生产》、《细菌灭活苗生产》、《发酵工(国家)职业岗位培训》、《一般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参观了与山东滨州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在企业实验室、车间进行现场观摩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严格执行企业定岗实习安排,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流程及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了自己今后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宏观上也更清醒地认识、了解生物制药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在滨州职业学院学习期间,还开设专家讲座,为学员讲解高职教育发展思路,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科研与研究,实现提高整个专业群体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二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有着较先进和雄厚的办学实力,承办这次培训的部门为生物工程学院,是滨职学院二级学院。根据来自全国各地学员及培训专业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教学课程,对我们进行了近两周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最后完成六周的进厂顶岗实习。从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院的这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重在开拓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及操作实践能力。

(一)专家的讲座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

由傅智端教授(滨职院教务处长)作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讲座,内容中谈到了高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五年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导向,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等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办学校企结合的重要性、紧迫性,这也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初衷。通过讲座的学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提高,确实受益非浅。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生物制药专业技术。

1、站得高,看得远。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

2、分方向,分类别。由于班内30名教师来自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各学校的教学背景和发展水平不同,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方向也有所区别,培训难度确实比较大。培训承办方在完成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培训计划的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受训教师都能在顶岗培训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在企业顶岗安排中,按照各位老师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划分不同车间及生产线,分模块安排学习,切实使所有学员有所学,有所提高。

(三)企业实践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了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方向。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批专家与青年科技人员按GMP国际标准合资兴建的动物药业高科技企业。公司新建占地面积38000多平米,完全符合GMP标准的新厂区,拥有粉剂、散剂、预混剂;颗粒剂、冲剂、片剂;口服溶液剂;大容量注射液、小容量注射液、粉剂和液体消毒剂等10余条GMP标准生产线,生产工艺先进合理。一次性通过农业部GMP验收,是山东省一次通过验收剂型最多的企业。拥有进口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定点生产兽药、渔药的专业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科研开发队伍,有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朝气、有创新意识的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我我们很有幸能有机会在这样技术力量先进的药企学习实践。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体验了企业管理。这些方面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发展,就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做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工厂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但是需要更多的有学习能力的一线操作者,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自觉地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常常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学习和建立新的观念。改“教学生学”为“教学生如何学”。

二、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近两个月的培训,我们每天早起晚睡,兴奋地奔走于各个生产车间,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着,不断认识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又亲自动手掌握各种操作技术。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自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很难再有学习进修机会,很少有这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高质量的学习过程,从教育理论到专业知识再到实训基地实践,都体现一个字“累”,虽然很累,虽然很辛苦,但这种累、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我想所有这些不是因为规定而是因为需要,是我们渴望将自己学习所得能传授给学生,所以虽然辛苦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辛苦却特别的满足,辛苦却如此的快乐,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亲身参与着、思考着、并不断成功着,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们每一个参训者都收益良多,这一段在职教领域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一些在生物制药领域效益卓著的企业,给我们提供了一线的重要信息;两个月,我们不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各兄弟院校优秀教师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受益匪浅。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生物工程学院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3篇

“双师”素质教师是国家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 3年建设期内, 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指出:“建设院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要将企业经历和实践锻炼要求纳入专任教师评聘、使用和激励政策, 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3年建设期内, 确保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指出:“各级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 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 着力培养一大批‘双师素质’专业骨干教师。”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 (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 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制定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 成功开展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工作, 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 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显著,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 教师队伍构成不尽合理

我国高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有高校毕业生、从企业或其他单位调入的技术骨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扩张过程中, 我国高职教师的来源以从本科院校毕业直接跨进校门的青年教师为主。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职称偏低, 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操作技能水平也非常有限。

(二) 学历基本达标甚至超标

目前存在某种误区, 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不需要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其实不然, 高职教育有两个被普遍认可的重要属性:一是“高等性”, 二是“职业性”。“高等性”是指高职教育的教学理论中包含高深科学理论;“职业性”是指取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业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因此,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能理解那些高深的理论, 还要会将其转化为作用于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而目前很多人忽略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一味强调“职业性”。

目前, 我国对高职教师的学历基本要求是本科。我国高职教师"学历达标"应该已经不成问题, 很多学校新引进的专业教师甚至已是硕士以上。许多原先在中专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前分配的或留校的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 也已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本科或以上学历。

(三) 教师自身压力较大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时间较短、底子薄, 以及前些年的大规模扩招,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非常紧缺, 以青年教师为主, 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学生素质也良莠不齐, 教师疲于应付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规定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术论文或著作, 承担一定档次的科研课题。甚至将此规定列入每年的常规工作考核, 直接与教师的收入甚至岗位及职称挂钩。加之, 当前高职教育尚未得到社会 (尤其是广大考生和家长) 的认可,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 高职教育还是二三流的高等教育, 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师生存、工作及发展压力普遍较大, 甚至部分人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目前, 国内教育界对于“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一是同时持有“双证” (教师资格证和职 (执) 业资格证书) 的教师即可被认定为具备“双师”素质;二是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中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双素质 (能力) ”型专业教师, 是“双师”素质教师;三是具有教师系列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相关行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双职称”教师被认定为具备“双师”素质;四是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 (执) 业资格证书, 同时又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能胜任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的“双证+双能”型专业教师被认定为“双师”素质。

现阶段, 高职院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大多数停留在“双证”水平。这些教师虽然大部分有较多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历, 缺乏企业从业经历, 难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现行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相对混乱, 某些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高。相比而言, 执业资格证书需通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的封闭式考试才能获得, 相对比较正规, 认可度较高。不少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要求较高, 比如执业律师、执业药师等都要经过通过率极低的考试。因此, 这里的“双证”, 笔者主张应是“高校教师资格+执业资格证书”, 少数尚无国家统一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 可暂以规格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

有舆论认为“双证”型“双师”是面子工程, 只有具备了“双能 (双素质) ”才能真正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很难进行直观量化。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简单化地以“双证”或“双职称”来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现状。那么有人肯定会问, 为什么不普遍采纳“双职称”说呢?目前, 在校教师取得“双职称”还比较困难,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不能申报面向行业、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职称。因此, 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现有的“双职称”“双师”素质教师都是学校从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 他们来校时既已具有工程师等中级以上职称, 后又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认证, 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但是, 绝大多数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企业的薪资待遇比较优厚, 不可能彻底舍弃企业的高薪来高职院校作专任教师。因此, 从企业引进的“双职称”“双师”素质教师凤毛麟角。

笔者认为, “双证+双能”型“双师”培养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现有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双证+双能”型“双师”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 具备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合理组织与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 同时还能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能把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教学及时传递给学生。高职院校应当首先鼓励教师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取得“双证”, 同时, 在学校层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 轮流选派教师顶岗实习, 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使其真正具有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套全面、可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一) 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引进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引进人员重点必须从过去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转向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高素质的企业技术骨干, 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理论与实践水平皆佳的企业精英来校任教。

(二) 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现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参加各类层次较高的执业资格考试, 如执业药师、执业兽医师、执业律师及注册会计师等, 对于取得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此举旨在促进教师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我院动物药学院为例, 目前该院已有十多名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教师在取得证书的同时, 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三) 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由于许多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 严格意义上说, 教师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并不能完全说明其真正具备了“双师”素质。有鉴于此, 我院出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关于选派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意见》, 成立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 积极为中青年专业教师提供赴对口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有益举措, 我院涌现出了一批不单是理论型学者, 更是谙熟专业理论知识和产业一线实践操作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教师企业锻炼的实施质量, 学院还规定教师锻炼期间形成的所有工作材料归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四) 建立健全“双师”素质兼职教师聘用机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 我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的范围是我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国家示范性 (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 我院吸引了众多合作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针对大部分兼职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培训、不懂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学基本功薄弱等弱点, 我院对他们进行了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 使其具有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使命感和基本素养。同时, 我院还出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外兼职教师职称认定办法》, 通过严格规范的认定将兼职教师认定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四个等级, 实行优劳优酬。通过上述一系列得力措施, 目前我院初步建成了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引”、“激”、“培”、“聘”等系列措施, 我院已初步建成了一支“专兼配合, 共同发展”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单纯是一种目的, 不是为了敷衍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与检查, 而是一种手段, 旨在打造一支既能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一种提升, 以此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腾飞, 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政艳.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11 (7) :84-86.

[2]吉文林, 胡新岗, 等.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需求分析和对策[J].职教论坛, 2011 (24) :84-88.

[3]罗莉, 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职业论坛, 2011 (4) :40-45.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4篇

重大。

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任务

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政校企深度合作,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及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教师的要求

骨干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三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90%;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三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这样严格的要求源于骨干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对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具有职业经验

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

2.具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

教师要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

3.具有跨专业的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需要有跨专业的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教学的组织、引导、咨询和评价能力

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教师具有以上素质和能力是骨干院校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具有这种素质和能力即具有双师素质。

三、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其有一支要求严格、富有特色的职教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我国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要走向成功,师资培养也是关键。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除了必须具备普通高校教师所必备的职业道德、文化、心理和能力素质外,更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能力素质,也就是说,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相比,知识储备更为全面,专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更高,相关常识和知识面更广。对这样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或培养也需提出特殊要求。

1.政策与制度支持

制定双师素质的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

(1)引进政策。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措施等。

(2)培养政策。制定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

(3)鼓励政策。制定确立职业教师社会地位的政策,由政府和社会予以认可,使职教老师这一职业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和尊敬;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聘任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制定鼓励职业教师联合企业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的政策等。

2.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1)引进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一是直接招收研究生,其应有教育学、教学法等师范类知识,并到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在原来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和技师资格的训练,以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尽快成为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二是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批具有工程系列中高级技术职称、有多年一线技术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骨干做专职教师。

(2)大力加强在职教师技术能力的培训。在职教师由于一直工作在教书、授课的岗位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在职教师的技术能力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走出去,下企业拜师学艺。通过跟师傅学习,听取老师傅们的一些经验之谈和自身实习,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理论授课内容的实物及应用特点,还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实践中哪些知识需求较多,有利于提高今后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请进来,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聘请企业、行业或其他高职院校的专家来校传授经验,进行指导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互动交流,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三是多合作,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教师主动联合企业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实践技能提高的目的。

3.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化的一种有效措施。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培训后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这种请进企业精英的办法,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加快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的形成,优化团队整体结构,同时又可对在校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种方式对加强在职教师的技术能力是快捷有效的。

4.培养职教师资的团队精神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团队精神,导致教师的教学效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有时也需要几位教师联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良好的合作能力。而教师的团队精神可以通过培训、建立良好的机制、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途径进行培养。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和一流的教学质量。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骨干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工程的实施将引领和带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董晔,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5篇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1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部于20xx年7、8月举办了国家级数控技术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将主要对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数控专业技术、生产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这都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一次实践,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生。

一、培训工作组织严密,培训内容紧扣教学实际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对培训总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培训内容等具体环节进行了精心指导。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本次培训工作,他们在培训内容上紧紧抓住了学员的求知要求,抓住了当前数控专业的主流技术,安排最强的师资力量进行授课,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呈现出听课认真、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从数控技术课程出发,通过对本专业的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的介绍,开展培训授课。在此基础上,参训学员通过小组实训练习,相互交流,既开拓了视野,又较好地掌握了实用技术,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

这次培训针精心安排了几次讲座,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其中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彭志宏副院长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和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引用了大量经典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策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以及高职教育应该怎样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

这次培训学校为我们安排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为我们授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华中数控车床、铣床系统的学习,宇龙仿真加工软件等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夯实专业了基础,强化了专业理论,提高了专业技能。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同时,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数控技术行业,学习了行业的新知识、新规范,感知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我们今后研究改革中职学校数控技术类专业课程结构,准确定位高职培养目标、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专业依据。我们也进一步明确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追踪行业发展新方向,掌握行业新技术。否则,我们的知识就要落后,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四、参加企业实践,感知企业文化、感受企业运作

在培训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郑州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体验了企业管理。这些方面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发展,就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做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工厂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但是需要更多的有学习能力的一线操作者,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自觉地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常常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学习和建立新的观念。改“教学生学”为“教学生如何学”。

五、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数控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追踪行业发展新方向,掌握行业新技术。否则,我们的知识就要落后,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六、结束语

这次培训在的精心设计、安排下,培训内容生动充实、实用性强,培训教师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有极强的带动性和个人魅力,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培训工作井然有序。教师通过本次培训对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方式、数控专业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提高,我要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感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2

国家级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数控技术”专业培训于20xx年7月16日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班,为期四周。此次培训主要对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数控专业技术、生产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来自郑州、洛阳、南阳、安阳、焦作、新乡、济源、许昌、商丘、鹤壁、平顶山、三门峡等共12个地区的23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43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极其重视,安排非常周到,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级培训班班主任董延老师为学员们安排了条件很好的住宿,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总是尽心尽力帮忙解决,生活上关心备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学员心存感激,对学习也备加信心。此次培训分四个阶段,具体的内容与体会如下:

一、理论学习阶段

在理论学习模块,7月17和18号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命题组专家王小芳老师,从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概述、数控车机床技术参数、加工系统中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加工基准的选择和统一以及编制加工工艺时主要考虑的问题等基础问题出发,再以数控大赛试题的案例分析出发,进行了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讲解。

7月19日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涂勇老师就先进制造技术专题进行了讲座,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趋势等方面都有讲解,而且能理论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对流行的先进制造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涂老师讲解幽默、风趣,对知识的综合讲解逻辑性强,使学员们在讨论中提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苗志毅老师,他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功底,就典型零件的工艺制定进行了讲解,讲解过程中更注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讲解内容全面。

7月20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高级技师和副教授赵军华老师以机械零件的变量程序编制为课题,分别对华中系统和FANUC数控编程系统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比较,讲解从易到难的方法,步步递进,让初学编程的学员,摸到了门路。

二、技能实训阶段

第二和第四周周的安排主要是数控仿真和技能实训阶段。7月23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和骨干教师刘书群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了UGNX6.0软件的应用,并通过一些典型的大赛试题,为我们逐步讲解并让我们进行了练习,授课方式浅显易懂,效果非常好。

7月24日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的冯校文工程师主要介绍了CAXA制造工程师编程的知识,无论是编程软件的发展、应用、界面、例题的讲解都讲解清晰,接下来25、26、27日董延、冯金广和李太祥老师分别就数控车仿真技能、数控车铣仿真技能和DMG五轴加工、三坐标测量进行了讲解,作为一线老师,他们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动手能力深深折服,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步的地方。

8月7日到9日,我们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实训室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数控车削、铣削零件的加工,李松岭、董延、冯金广、苗志毅四位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非常照顾我们这些初学者,天气非常炎热,老师们并没有为此丝毫烦恼,尽量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虽然在以前有过一些实践加工的经验,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此次参与过程中,让我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此期间能够有一定的动手时间,可以让自己在生产实践当中更加熟练的操作和调整,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在指导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让我可以正确合理的使用编程指令,在尺寸控制上也能精确的把握,避免和减少对机床和刀具的损坏。

三、企业调研阶阶段

按照培训计划,学校于7月30号至8月3号安排我们到郑州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正新科技有限恭喜进行企业调研活动。在企业,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首先我们通过看企业的宣传片,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工制度,体验企业管理,感受企业运作流程。其次,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绿色通道参观了企业的车间,从毛坯到加工再到成品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产品加工工艺的合理安排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们感慨的不仅仅是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更有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和他们辛勤忙碌的身影。

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我们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学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实习、加强校企联合,广泛开展订单培训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管理观念,让我们的学生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的结合真实的工厂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牺牲与奉献。

四、总结考核阶段

在总结考核阶段,主要包括数车模块,数控铣床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由自己独立完成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程序的编制、仿真加工与程序优化、实操作加工的全部过程,这就让我接受了数控专业一次比较系统全面训练。使我们通过培训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在专业教学工作岗位上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给我触动很大,尤其是培训教师年纪轻轻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技能,这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氛围有关,当然也和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关。作为一位专业课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也不应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在问题面前寻找答案,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第6篇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王维斌

2013年7月至9月,我参加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在高温酷暑的陪伴下渡过四十多天的教师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无论在专业理论方面还是专业技能方向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个人方面:

一、学习方面:

这次培训主题是汽车专业知识: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顶岗实习和专业方向选修四大模块。

首先、是专业教学能力模块。通过对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我们对湖南目前的汽车发展状况;目前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状况;

目前从事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的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得出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要求,为我们中职教人才的培训定位提供依据。通过调研究,我们知道中职学生在汽车售后服务人员占的比例,他们工作的状况,企业对他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在企业中职学生主要的是从事机电维修的操作,在这个岗位它要求维修人员有熟练动手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要细心务实。

其次、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培训发动机拆装与调整、底盘拆装与调整、电器的拆装与调整和汽车整车维护的技能知识。从事汽车实训教学两年多了,在这两年中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一直在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很想有机会再次走进校园再学习,这次给了我很好的机会。虽然从培训操作的内容很熟练了,但是如何做到规范是我学习的重中之中。通过这次培训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给学生传授再规范,更专业化具有实战经验的汽车技能知识。

再次、顶岗实习。这次下到汽车服务企业-4S店。主要是熟悉机电维修岗位的工作环境;了解汽车维修服务流程;学习4S店的“5S”管理和安全操作知识和掌据汽车整车维护技能操作方法。对于我来说4S店并不陌生,它的管理、服务流程也深知。与我两年前工作一样,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工作状况;同样服务流程,不同还是心态,我要站在老师这个角色来看待过去的工作,去总结、分析、研究它,因为我们要培训能够在这个岗位所需要的人才。

最后、专业方向选修模块。这个模块是培训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主要培训内容发动机故障诊断、底盘故障诊断和汽车车身安全舒适性系统故障诊断。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子技术给汽车带来是智能化,自动化。使汽车的操作性能,行驶性能、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变得更加人性化。而汽车维修时电控系统是维修的重点,所以汽车电控系统的教学也成为了我们教学课程的四大块之一。在这个模块学习中,我带着自己在以前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我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尽可能的完善知识点,为更好教学充电。

二、学习环境方面

整个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课堂由老师讲为主变成以学生动为主,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完成维修工单的过程,学生可以通查阅互联网、维修手册、相互讨论交流、向老师咨询等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培训学生的专业、方法、社会能力。而老师在整个过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工具,辅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再应用PPT课件电脑演示的手段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理论知识讲解变得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很高。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还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我为自己感到幸运的是在4S店工作的两年时间,因为教学的实践知不单是基本技能操作,还要了解汽车服务企业运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三、心得体会

在这四十四天的培训时间里,我学到了先进的汽车教学模式,感受了零距离就业的教学模式,同时和全省的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的进入了深层次的交流。通过培训学习,总结经验,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服从意识。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都不是很好,他们处于整个学生阶级的最末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他们心中有一种被抛弃的思想,他的心里充满着矛盾、无赖,再加上他们的对事物判断能力的无知和良好家庭教育缺乏,都是我们教学中的巨大的阻碍。

2、教学定位、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对学校来说,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而教学质量是在学生学到的知识上面反映出现的。我们要优化和精减教学课程,按照教学定位来开设课程,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因为通过们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毕业后最适合的发展的岗位是机电维修,这个岗位人数占就业人数的60%以上。他的纵向发展就技术级别的岗位,要横向或者是管理阶层发展还需要他们自己更高教育机构深造学习。而汽车服务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1)、认识汽车基本结构;2)、熟练汽车拆装能力,3)、吃苦耐劳精神;4)、汽车的维护保养,5)、汽车故障的诊断维修,6)、稳重踏实的做事方法。

3、加强与汽车维修服务性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如果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校立足之本,那么学生的就业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就像一个产品一样再好的产品也要有市场,也要有人群去消费。中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良好就业,学生来中职学校读书的目的就是两点:1)、学习的专业技术;2)、分配到好工作单位。

上一篇:教学能力下一篇:巫婆村趣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