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讲课教案

2024-09-17

情绪管理讲课教案(精选6篇)

情绪管理讲课教案 第1篇

情绪管理试讲教案

一.课题

《情绪管理》

二.讲师姓名

Xxx 三.培训时长

45分钟

四.课程说明

(一)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1.情绪的定义:

个人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是人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以及行为表达方式。2.情绪管理的定义:

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小故事并抛出问题

讲授中的主要方法

1.教师口授 2.情景模拟 3.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人类的情绪总结起来共有喜、怒、哀、乐、忧等,每一种情绪在不上当的场合、不适当的时候宣泄出来就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时有些人就开支质疑了,不解了,因为他们大多片面的认为情绪管理就是管理好自己怒气,不要随便发脾气而已。其实这仅仅是情绪管理中很小一部分,因为以上提到的几种情绪都是不能随意宣泄的。比如说和你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最近刚刚失去了亲人,正在沉浸在无尽的痛苦当中,而你却因为自己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不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日表现出喜气洋洋,那样必然会引起你同事的极大反感,很有可能会和你发生口角甚至更严重的冲突。再比如,你作为团队的领导人,当你的团队再拼搏前遭遇大的挫折,大家都表现得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失去前进的信心,而此时的你无论内心是多么的失望、为挫折而沮丧,但是你作为团队的灵魂,大家的依靠,是绝对不能让自己那股灰心丧气流露出来,因为这时候大家需要你乐观的开导大家,将团队

带出低迷,让每个队员重新拾起信心。所以我们说控制好自己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学准备

PPT,音乐。

五.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的情绪案例。

指导语:说一说平时生活中的情绪事件,有什么影响 2.故事导入:踢猫效应,小男孩与钉子两个故事引入 3.讲述情绪与情绪管理的定义 4.说一下情绪管理的理论

5.详细说明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 6.结合生活中的运用方法 7.与学员互动,用课堂的方法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

8.祝福,鼓掌鼓舞学员并结束。

六.作业处理

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以后遇到情绪事件用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讲课教案 第2篇

摘要

本文从涵义界定、主观体验、生理变化、早期社会化、社交情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情绪调节

现状

前景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近十几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一、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

从现有文献来看,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情绪调节的涵义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Cole、Michel和 Teti(1994)等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再如,Thomposon(1994)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例如,Masters(1991)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2

1展的活动。与之相应。许多研究也发现,人们调节自身情绪反应的内外过程,尤其是它的强度和久暂特征,与实现或达到个人目的有关(Campos, 1989;Smith, 1993)。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人们是否进行情绪调节以及如何调节,是对社会情境的主观意义及自身应付能力的认知的函数(Smith, Haynes, Lazarus and Pope, 1993)。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例如,Dodge(1989)从其操作过程着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减弱、增强或改变)另一种活动的过程。Cicchetti、Ackerman和 Izard(1995)强调情绪调节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Salovey 和Mayer(1990)从情绪调节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入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情绪智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并将 之视为Gardner的社会智能结构中的一个亚成分。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2.情绪调节与主观体验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情绪调节对主观体验的依赖性。许多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的方法或技能的选择和效能,依赖于所体验到的特定情绪。例如,Worlden和 Smith(1997)的一项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方法或技能因不同情绪而异。在这项研究中,绝大多数儿童认为,对于愤怒和羞愧,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对于悲伤,寻求支持是最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对于创伤感,远离创伤源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等等。

2二是情绪调节对认知评价依赖性。许多研究者认为,既然主观情绪体验的产生受自身认知评价的引导,那么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涉及如何认识或评价相应的情绪刺激。Abramson等(1989)的研究认为,许多需要调节的情绪体验本身,都存在4 着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极度忧郁或焦虑的产生,往往是当事人认为所期盼的结果无法实现或相反的结果必将产生,而自己对之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改变认知或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3.情绪调节与生理反应

关于情绪调节与生理反应之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情绪调节是否需要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许多研究表明,情绪调节与高强度生理唤醒相关联。首先从情绪调节的产生来看,情绪调节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中许多活动产生于意识水平之上,即个体必须知道自己所要调节的到底是什么。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或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时,他才可能产生情绪调节的意识与活动。其次从情绪调节的结果来看,有效情绪调节的一个通常的自然结果,就是使有机体处于低唤醒状态。亦即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情绪调节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

3(Kopp,1989;Hubbard and Coie, 1994;Saarni,1997)。二是反映情绪活动的生理指标与情绪调节能力或潜能的关系。许多研究者发现,情绪的自我调节努力与生理变化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测量那些通常反映情绪活动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瞳孔变化和皮肤电阻等,研究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或潜能(Fox,1989;Kagan, 1992;Gross and Levenson,1993)。这方面的具体研究多数集中在心率上。其中许多研究表明,心脏的基本活动方式标志着有机体抑制体内平衡以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潜能,以及自我调节以恢复体内平衡的潜能(Izard, Proges, Simons, Haynes and Cohen, 1991);面对新奇刺激时,那些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害羞、恐惧的反应(Kagan, Rermick, Clarke, Snidnan and Coll, 1984);在一个啼哭的婴儿面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率变化与其安慰行为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Fabes, Eisenberg, Karbon, Troyer and Switzer,1994)。5 4.情绪调节与早期社会化

这方面的情绪调节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一是父母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6 Cummings(1987)、Walden和Ogan(1988)、Halberstadt(1991)的研究发现,父母或看护人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反应,以及父母之间或看护人之间的情绪相互作用(如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儿童的情绪及情绪调节有重要影响6。还有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及其同伴交往能力,与其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密切相关,那些在同伴中情绪表现较积极的儿童,其父母的情绪表现也较积极(Dunn and brown, 1994;Fabes, Eisenberg, Karbon, Bernzweig, et al., 1994)7。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如果父母能经常以适应孩子情绪社会化实践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作出反应,会对孩子的情绪调节以及调节策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是早期社会化对情绪调节发展的性别差异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关于社交中可以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男孩和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获得不同的信息,特别是在表达愤怒等消极情绪方面。例如,Malstesta 和Haviland(1982)的研究发现,母亲常对女婴表达的愤怒作出严厉反应,而对男婴的愤怒则较少作出同样反应。Saarni(1992)在一项研究中,给 儿童讲了一个引发消极情绪的故事,并让儿童提出最好的应付策略,结果发现男孩更多地选择愤怒反应。该研究对其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似乎男孩觉得他们在表达愤怒的方式的选择上较少受限制,而且他们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心里更舒服。Barrett(1998)等的研究也证实,女孩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更明显地受父母社会化的影响;对女孩的愤怒加以管理和控制,是我们的文化习俗之一。8 5. 情绪调节与社交情境

绝大多数论述情绪调节的文章都强调,情绪调节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其操作既与情境要求及个体对这些要求的认知评价有关,又与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社交关系的类型特性有关(Walden and Smith, 1997)9。例如,Lempers 和 Clark-Lempers(1992)通过对冲突行为的研究发现,11至17岁的儿童报告,朋友之间较少发生冲突,似乎朋友之间情绪调节较好10。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在封闭的社交情境中(儿童对与谁交往、交往多长时间毫无选择),朋友之间的冲突比非朋友之间的冲突更剧烈、更持久(Hartup等,1993;Dunn等,1998)11。另外,大量的日常观察研8 究发现,人们最容易对自己的亲人(父母、妻子、孩子)发火,相反对外人常表现出有所调节的情绪行为。这与人们认知上的控制判断有关,因为人们总认为对自己的亲人发火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与之相应,情绪调节的选择似乎也取决于情绪指向者是不是个权威人物。Underwood, Coie and Herbsman(1992)的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少对权威人物表现出愤怒;而对非权威人物,人们的情绪调节就可能具有更多的自由度。12

另外,Braurgart and Stifter(1991)的研究发现,那些母婴依附关系较差的婴儿,在遭受痛苦体验时,比母婴依附关系较好的婴儿更多地使用自我安慰的情绪调节方式(如吸吮手指);另外,这类婴儿在与母亲小别重逢时,虽然心里有欣喜感,但是较少迎向母亲,而往往是木无表情地摆弄玩具。这也说明情绪调节的方式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依不同社交情境及其人际关系特性而异。13

6.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

现有研究表明,在个体生活的早期,情绪调节的发展存在着这样一些普遍的趋势: 一是儿童情绪调节的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例如,Tronick(1989)和 Rothbart(1991)等的研究发现,婴儿生活中最早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吸吮手指之类的身体自慰行为;2至3个月的婴儿能够采用控制视觉注意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当婴儿能够爬行或走路时,则多采用接近或回避的方式调节情绪。另外,Mangelsdorf、Shapiro和 Marzolf(1995)对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下的情绪调节行为的研究也发现,那些身体运动不灵活的婴儿(6个月)多转移视线,而身体运动较灵活的婴儿(12个月)则采取行为躲避。14

二是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Thomposon(1994)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对刺激源的社会认知,以及对自己和他人情绪反应的理解或推测能力有关。Izard、Hembree、Dougherty和Spizziri(1993)的研究发现,对于疼痛刺激的反应,年幼的婴儿主要是痛苦,而许多19个月的婴儿则表现为愤怒;这种差异基础于对疼痛源的社会认知水平的不同。另外,Vinden(1999)的研究发现,年幼的儿童难以准确理解他人的悲痛、10 不幸,以致不能恰当地调节自己对之的情绪反应(他们在看到他人承受消极情绪时,自己却体验到了积极情绪)。15

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在导致愤怒的情境中,2至3岁的儿童倾向于以避开该情境来调节自己的愤怒体验,而4至5岁的儿童则趋向于通过担负更多的社交责任和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来应付该情境,也就是说,年龄较大的儿童致力于通过一种指向他人的建设性方式来调节情绪,并有一个解决社交问题的目标(Cumming, 1987)。同样,Fabes 等(1994)和Parkinson 等(1999)的研究也证实,与年幼儿童相比较,年长的儿童更趋向于用有利于达到目标而不破坏人际关系的方式,应付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冲突。这些都说明,情绪调节与社会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密切相连。16

二、存在问题与研究前景

回顾以往的情绪调节研究,情绪心理学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或缺陷,并认为今后的情绪调节研究将以 解决这些问题为重点课题。17 1. 情绪调节的标准

调节,意味着按照某种标准行为或与某种规则相符合。但是,情绪调节的标准或规则是什么,或者说应该是什么呢?以及谁来决定情绪调节的标准及其适用性?这似乎谁都知道,然而谁又都说不清楚;这好象存在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然而落实到具体情境中,又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情绪调节的努力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交往情境中,因此,能适应一种情境的情绪调节方法,不一定能适应另一情境;同样,在一种情境中受到推崇的情绪调节方式,在另一种情境中可能会导致消极后果。例如,那些“从事心理治疗”的人,赞成人们公开地、诚实地表达愤怒情绪,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如何诚实地表达愤怒,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消极后果。再如,不管儿童表达愤怒的方式是否恰当,他们常常会因为对大人发怒而遭受惩罚。其二,情绪调节有否有效,取决于个体的自我功效感,即是否能有效应付情境的主观感受。因此,情绪调节的好坏又存在某种个人标准,其可能与基于普遍希望12 的外部标准不相一致。例如,对付挑衅,那些攻击能力较强的儿童认为制服对方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其他儿童则因为惧怕攻击的消极后果而将之视为不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其三,情绪调节本身也有个适度的问题。任何情绪调节方式或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不足或过度)都会产生适应不良或失调的问题。比如,就内疚而言,缺乏调节会引起忧郁,调节过度又可能导致偏执行为。18

2. 情绪调节的研究内容

以往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大都是在特定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似乎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以积极情绪取代消极情绪。现在,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例如,Parke(1994)指出,在积极情绪状态中,人们也需要进行情绪调节,否则会导致社会交往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为他取得班级第一而公开表现其自豪感的话,会使他失去许多朋友。而且,Parke认为,在对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上,研究积极情绪的调节,可能会更有收获。19

3.研究方法

在研究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情绪心理学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即让儿童报告他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问卷法,由父母和老师根据问卷反映和评价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儿童的情绪调节行为;实验法,在实验室中诱发某种情绪,进而测量儿童的情绪调节反应。

在深入了解个体的情绪调节活动的过程中,这些方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就自我报告法而言,研究者发现,儿童所说的与他们在现实中所做的有较大差异,即他们所报告的情绪调节水平比实际的情况要好:那些在学校经常寻衅闹事的儿童,在报告中说自己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再如,问卷法也会因家长和老师的固有偏见而产生类似的问题:家长可能更想展现孩子积极的方面,老师则可能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积极的描绘。同样,观察法和实验法也存在一定的不尽人意之处。20 由于情绪及其调节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很难讲那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在今后在研究中,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4 另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各种研究方法之所得结果之间的关系,以便对情绪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Walden T.A., & 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7-22.Underwood, M.K., Top ten pres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127-143.Eisenberg, N.& Moore, B.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1-6.5 9 14

Walden T.A., & 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7-22.3

Abramson, L.Y., Alloy, L.B., & Metalsky,G.I.Hopelessness depression: A theory-based subtype of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Review, 1989(96): 358-372

Saarni, C., Coping with aversive feeling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45-64.6

Halberstadt, A.G., Socialization of expressiveness: Family influences in particular and a model in general.In R.S.Feldmen & S Rime(Eds.), Fundamentals of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106-126.7

Fabes, R.A., Eisenberg, N., Karbon,M., Bernzweig,J., et 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d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Relations with mother’s perceptions of reactivity.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4(30): 44-55.13 18 20 Underwood, M.K., Top ten pres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127-143.8 Brrett, L.F., at el., Are woman the “more emotional” sex? Evidence from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social context,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8(12): 533-554.10

Lempers, J.D., & Clark-Lempers, D.C., Young, middle, and late adolescents’ comparisons of the functional importance of f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2(21): 53-96.Hartup,W.W., French, D.C., Laursen, B., Jahnston M.K., & Ogana, J.R., Conflict and friendship 16 patterns in middle childhood: Behavior in closed field situation.Child Development, 1993(64): 445-454.Dunn, J.and Hughes, C., 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 of emotion within close relationship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8(12): 171-190.Vinden, P.G.,Children’s understand of mood and emotion: a multi-culture study,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9(13): 19-48.16

Fabes, R.A., Eisenberg, N., Karbon,M., Bernzweig,J., et 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d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Relations with mother’s perceptions of reactivity.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4(30): 44-55.Parkinson, B., and Totterdell, P., Classifying affect-regulation strategi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9(13): 277-298.21 Eisenberg, N.& Moore, B.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 1-6.19

Parke , R.D., Progress, paradingms, and unresolved problems: A commentary of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emotions.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94(40): 157-169.Emotion Regulation: Actuality and Foreground Qiao Jianzhong Rao Ho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1009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tuality and problems of research in emotion regulation.The mostly areas of research in emotion regulation are discussed: definition, subjective

发明情绪控制仪掘金情绪管理行业 第3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病房中、走廊内常能看到保持安静的标识牌, 却仍然有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大声喧哗, 碍于情面, 很多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当人们大声争吵或说话时, 机器就会自动发出声音提醒, 提示人们不要吵闹。”杨林介绍, 仪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主要是靠声音分贝识别, 当周围环境的分贝达到一定值时, 就会自动发出声音。售价100元左右, 利润在1倍以上, 很可观。医院等公共环境是重要市场, 对于很多企事业单位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

家庭市场前景更大。如今的快节奏环境下, 人们的心情很容易暴躁, 家庭争吵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普遍问题, 不论对于夫妻双方, 还是对孩子的身心影响都很大。当夫妻争吵时, 声音太大, 情绪提示仪会发出警示信息, 受到不少家庭的青睐。

苦恼于和妻子经常性吵架, 杨林反思:为什么很恩爱的两夫妻会发生争吵?“最初我想解决个人的问题, 后来我想, 既然像我们这么恩爱的夫妻都会有争吵, 那肯定不只我们在争吵, 于是我想能否发明一台仪器, 充当调解员, 解决不必要的争吵, 让每个家庭和谐起来。于是, 我就开始好好琢磨, 想把这东西做好。”

一天, 杨林回家有些晚, 他走在楼道上, 边走边想,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脚步声太重, 漆黑的楼道内, 声控灯突然就亮了。杨林的灵感也一下子被点亮了。“走路的声音能让灯亮起来, 那么吵架的声音大, 也能利用这个原理。”

杨林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的研制中, 可毕竟只是高中毕业, 对电路设计一窍不通。杨林将自己的想法拆分成两部分放到网上, 一部分是电路设计, 一部分是外观设计。几天后, 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工程师前来“接单”。第一次收到设计好的电路板和外观模型, 杨林立即进行组装, 并进行了试验。问题很快出现, 电路板设计不合理, 仪器耗电量大, 有杂音。杨林将问题再次发到网上。经过反复修改, 第二代“调解员”诞生了。挂在墙上, 只要老婆一“发飙”, 仪器就会发出人声, “请注意, 说话声音偏高, 谢谢。”几次下来, 还挺管用。可新问题又出现了, 有一天杨林接了一个电话, 仪器竟然也发出“声音”。没办法, 杨林再一次改进。2012年2月, 这台专门用于劝架的“情绪仪”终于完成了, 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情绪仪类似声控机器, 又做了防磁、防干扰处理等。只要说话声音偏高, 产生类似争吵的声音, “情绪仪”便会出言相劝, 诸如“请注意, 说话声音偏高, 谢谢!”“请安静, 谢谢!”帮助调节吵架双方的情绪, 缓和气氛。“声音的内容可以自己输入, 这个是个性化的。”杨林琢磨着将《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弄上去——“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珍惜……”

为了这个能劝架的机器, 杨林放弃了原来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到商标注册、包装设计等方面。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将产品放到网上销售, 不料天天有人咨询, 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在淘宝网上, “情绪仪”售价为89元, 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 体积比iPhone手机略大, 更像一个手掌型的小收音机。这款产品可以用于家庭、办公室、医院、酒店、商城、博物馆, 以及居委会等, 除了经常吵架的情侣和夫妻, 也可用于婆媳之间和易发怒的更年期妇女, 以及其他情绪不稳定人群。只要安装电池, 打开开关设定声音敏感度后, 使用者就可以调节提示音量和提示音的内容。提示音内容分为10段风格各异的个性化音乐和两段甜美女声提示语。

杨林认为, 这相当于把居委会的阿姨请到了家中, 如有不和谐就会跳出来进行调解;而且还有个好处, 它是第三方, 特别客观, 没有人为的感情掺杂其中。“卖出去的几十台, 大家反映都不错, 只有一台退货, 因为顾客的住宅离马路太近, 外面很嘈杂, 汽车喇叭一按, 机器就经常说话。像这种情况就不适合用这台机器。”杨林解释。

有了“情绪仪”, 杨林和妻子吵架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不少买家也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改进升级的建议, 如希望“情绪仪”设置灵敏度时能够更简单些, 能够加进一些更加智能的东西, 在“情绪仪”里放一个提醒, 如“你现在情绪的愤怒指数很高, 需要控制啦”, 或“请注意, 你的声音已经对你的身体不利”, 抑或是“继续吵下去会对你的夫妻感情不利”等等。

情绪管理讲课教案 第4篇

关键词:情绪 情绪智力 情绪管理 情绪调控 心理拓展训练

一、什么是情绪、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

1.情绪

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人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产生的生理反应。

2.情绪智力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②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③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④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3.情绪管理

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二、高职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及现状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大的时期。据统计,约有16%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负性情绪呈日趋增加趋势。高职学生常见的情绪有:快乐、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心存自卑,对未来悲观迷惘,但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②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③厌烦说教,逆反心理较强;④情绪的丰富性;⑤情绪的不稳定性;⑥情绪的掩饰性;⑦情绪的冲动性。

三、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1.教育学生常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教育学生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你因为朋友约会迟到而对他冷言冷语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察觉已对朋友三番两次的迟到感到生气,你就可以对自己的生气做更好的处理。有许多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要知道,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教育学生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再以朋友约会迟到的例子来看,你生气可能是因为他让你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婉转地告诉他:“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

3.教育学生以合宜的方式缓解情绪

缓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有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飙车,甚至自杀。要提醒学生的是,缓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力去面对未来。

4.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调节情绪

(1)通过一些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之类的活动,唱歌也行。很多艺术类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不在乎做得多好,关键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

(2)身体锻炼方面的活动,比如健身、打球、舞蹈等。想象着坏情绪像球一样被打出去,或者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

(3)身边一定要有三两个知心人,让你心情不好时能够打电话或当面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所谓“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

(4)通过写日记来理清思绪。一个必然规律是,写在纸上的越多,积压在心里的越少。并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人可以自己对过去发生的事总结经验,并更加客观地对待。有时候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学家还会让当事人总结出一些警句和座右铭,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自我激励。

(5)给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放音乐、熏香,还有柔和的灯光等等。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中,从生理上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5情绪管理教案 第5篇

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人际交往中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

重点:杏仁核理论、情商理论、情绪控制技巧

引入:同学们,你现在的情绪怎么样呢?情绪是一种极其普遍、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时刻反映我们的心理状态,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就。我们今天这一课主要是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情绪产生的杏仁核理论,它有那些类型,掌握情绪变化的规律,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商,如何提高情商,以达到与人高效的沟通。

一、认识和感知情绪。

1、情绪的定义是: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图片)表达了什么情绪?

除了图片中描述的情绪你还想到了哪些描述情绪的词? 以下话语描述了什么情绪?

士可杀不可辱,你想羞辱我门都没有!你是个什么东西!完了完了,我这下死定了!我一定会失败的,怎么办? 没有他的日子,我很不习惯。

我根本就一无是处,未来不会有什么起色的。这竟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我居然说话不算话!我竟然睁眼说瞎话!我真看不惯他老拍经理的马屁!那个客户真实拽的很啊,真招人厌!啊哈,我果然如期交件了吧?!啊,同事们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

2、情绪产生的杏仁核理论——情绪比理智跑得快。

同学们觉得控制情绪困难吗?有没有情绪冲动完又后悔的?有没有人说你做事说话率性而为,不动脑子的?那么怎么才算动脑子呢? 我们首先认识一下杏仁核和大脑皮层。

杏仁核是几乎所有爬行动物的大脑中都有的一个组织解构,它掌管着动物先天的本能的情绪反应,是情绪中枢。

大脑的外层的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皮质或者大脑皮层,是理性中枢。当我们接受外界刺激的时候,大脑中的视丘会把这些信息用两条途径送出。一条直接通到掌管情绪记忆的杏仁核,直接通往情绪中枢杏仁核的道路简单而狭窄,因此运载量低而速度快,大约在千分之十秒左右的速度,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信息送到哪里。而另一条则是先送往理性中枢的大脑皮层后,再传到杏仁核,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信息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再送去杏仁核的。速度慢,信息量大,但是慢工出细活,做出来的反应要理性、准确很多。

人和爬行动物的杏仁核反应能力是天生的。当人们在碰到状况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对支离破碎的不完整信息做出反应。这个反应,这个神经冲动,看似莽撞,却对人有着极大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危机时刻迅速做出反应,躲避危险,保证生命安全的。如果大脑没有这样的快速反应机制,人们遇到危险时,反应不过来,那就over了。

我们想一想我们遇事都用杏仁核反应行不行?比如遇到草绳当蛇,一天到晚就处于应急状态,快而简单,信息量不完整地解决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生活中需要时刻紧急反应吗?第一,我们的身体和精力受不了,第二,我们不是时刻需要应急反应,生活中的大多数情绪反应是和生命安全本身关系不是很大的,比如说,你生气了,你慢点反应,不一下子就火了,会不会死人?是不会死人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脑皮层这条路径了。

既然这么多信息要大脑皮层来处理,那么我们大脑皮层的理性处理问题的方式会自然形成吗?

大脑皮层的发育需要时间,是个过程,我们形成理性思考、学会控制情绪更是需要训练培养的一个过程。

人的大脑皮层从出生一直都在发育,大致在十四岁发育完善,而到了十八

岁才可能成熟稳定。但是不是十八岁左右自然就学会了自我管理和理性思考了呢?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培养自己大脑皮层反应,即使时到了成年,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也不一定会成为遇事有理性反应的人,因为杏仁核那条路走熟了,不用学就会。但做出本能、不理智的杏仁核情绪反应,往往伤人伤己。如果人能够稍微冷静一会儿,大量的信息将通过大脑皮层传递给杏仁核,这个时候人才会做出比较理智的反应行为。

通过情绪产生的杏仁核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想要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第一步是要慢下来。一会儿我们将会讲如何控制情绪。

二、情绪的相关知识:

1、情绪产生的要素:客观刺激(周围的人和事物及事物内部的刺激),人的需要(客观刺激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的程度)、人的认知(决定态度,人的认知是否和客观需要一致)

2、、情绪的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产生时的生理变化。如人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人在恐惧状态下会身体战栗,瞳孔放大;愤怒时人会面红耳赤等。这些变化由自主神经支配,不由人的意识所控制。主观体验:情绪的生理状态在人主观上引起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吊桥的故事。外部表现:面部表情、语音表情、肢体语言。

3、情绪的类型: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通常人们称为心情。心境具有弥散性,是情绪的底色,是我们看待周围事物的有色眼镜,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心境好时,会觉得花开水笑,心境不好时,事事愁云惨淡。“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心境。心境体验比较平和,情绪外部表现不太明显,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时间长,可以是数月,甚至一年以上,而且弥散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春季的春雨霏霏,恶劣的心境让人的心境潮湿,蒙上灰色调。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往往由强烈的刺激或内心出现强烈的对立冲突所引起,并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手舞足蹈、捶胸顿足等,像夏日的暴雨,来得猛,去的快。积极的激情让人勇于挑战,消极如愤怒等激情,容易引起巨大的冲突,产生莽撞的行为,要学会控制和管理。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个体对应激状态的反应叫应激反应。应激状态可以调动人身心的潜能去解决问题,会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心理反应,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对健康不利,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人们可以重新评估应激事件,可以转移注意力,也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中学生健康的情绪特征:热爱学习(对获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感兴趣,有求知的欲望和行动,不是迷恋网络和谈恋爱或者其他消极的活动。)、热爱生活(乐群,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娱乐活动,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奋斗目标,并感受到奋斗的快乐,不觉得空虚无聊没有意义。)、悦纳自己(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即使知道自己某些方面有不足,但仍然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自卑,不讨厌自己。不能悦纳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生自己气的人容易得抑郁症)、悦纳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宽容理解他人的他人的弱点和缺点,给予理解同情,需要时给予帮助)、保持乐观而稳定的心境(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符合同龄人的常态。(能较成熟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常见的情绪困扰:

抑郁(抑郁情绪多有针对性,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交际范围窄、生活挫折多、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因个性和思想不成熟,遇到了挫折,难以接受,极端化,绝对化,只看黑暗面消极面,容易悲观沮丧,陷入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中。)、焦虑(焦虑就是担心害怕的感觉与体验,常与抑郁同时存在。适应焦虑、自我形象焦虑、就业焦虑、人际交往焦虑、学习焦虑、情感焦虑,)、冷漠(对外界世界漠不关心,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对集体同学冷淡,内心孤独压抑,生活平淡寡味,缺乏创造性,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情感冷漠的形成一般与儿童期的缺乏父母关爱有关,也可能与后天习得性无助有关。)愤怒(事与愿违时产生的激烈的情绪反应,是年轻人常见的情绪,年轻气盛,容易失眠,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极度的生气会导致人猝死,损物、殴打他人,甚至出现犯罪行为。易怒与气质和个人经历有关。胆汁质的人,生活在争吵环境中的人容易染上易怒的脾气。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损害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愤怒。要学会控 会采取回避策略。

制。)嫉妒(嫉妒是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乐,甚至痛苦的情绪体验。嫉妒是自尊心异常的一种表现,是人心灵上的一颗毒瘤,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当别人学习,沟通,品行、穿着、能力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一种不平、痛苦甚至是愤怒的感觉。别人不幸是反而幸灾乐祸。嫉妒妨碍正当的人际交往,最终还是伤害子的身心,过的不快乐。嫉妒往往和自卑关系紧密。)自卑(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轻视的消极情绪体验。自卑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适度的自卑能激发人努力,取得成就,但是过度自卑,就会使人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四、如何控制情绪 以控制愤怒为例:

1、冷处理,深呼吸,冷静,慢下来。暂时抑制,要彻底解决,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

2、合理宣泄法:说出来、写出来、哭出来、喊出来。要求合理合法适度,不

3、认知改变法:美国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是代表信念,认识看法(belief),C是结果(consequence)。根据他的理论,人们对事件所产生的结果,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看法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信念、观点来改变人们的情绪。李子勋案例。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有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看问题会更客观。不追求完美,允许自己有缺点,自信起来;辩证的、多角度地看问题。

4、干扰抑制法。用积极的情绪干扰抑制消极的情绪。具体方法有乐起来、动起来、忙起来。

对忧伤抑郁、孤独情绪比较有效。注意避免有赌博、酗酒等不良的行为来干扰抑制。

5、放松法:针对焦虑情绪。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法。

五、情商训练

有一个非常EQ的问题考考大家有关夫妻间情绪的 大家想想一下下面的情景。

有一对夫妇,家里的电脑已经很旧了,男主人想来该换一台了,于是凭借着自己对于电脑丰富的经验及了解,上街径自订了一台新电脑,他觉得这个型号运 伤人不伤己,注意场合,不带来新的不良情绪。

用了最新科技,价钱也合理,更何况今天是促销活动的最后一天,不立刻买就亏大了。

回家后,男主人性高彩烈得告诉太太:“我已经订了台新电脑。”

太太听了,脸色一沉,问道:“原来的电脑有什么不好吗?干吗要换?”男主人该怎么回答女主人会比较舒服呢? 下面四个答案,请选择一个。

1、“旧电脑当然有问题了,主机都老化了,这几个月来,老是无故死机,上次熬夜刚做好的文件丢失了。为这,已经被老板骂了好几次了!再说旧电脑已经用了三年,该退休了”

2“电脑是我在用,我说该换就该换了。反正你对高科技产品一窍不通,我订的这台电脑室最新技术的,现在买绝对划得来。”

3、我这么做当然有我的理由,你女人家不懂科技产品,就别操这个心了。

4、“怎么了?你为什么不高兴啊”

答案1,马上提出理性的解释,虽然言之有理,但对方可能听不进去,效果不大。

答案2有些自以为是,不够重视对方的,让人听了也不舒服。答案3,显然是拒绝沟通,恐怕会换来一场新的情绪风暴。答案是4

情绪管理 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会恰当表达情绪,理性管理和调节情绪,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方法 实境训练、讨论、讲授

三、教学步骤

第一单元:认识情绪 体验情绪

首先请学生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例,然后引出本文的课题,接着让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以及如何面对挫折。通过给学生的讲解我也更进一步对挫折有了新的领悟。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1、诸葛亮气死周瑜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青年军事家周瑜具有大将之才,年仅34岁就率军破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然而,他心胸狭窄,气量相当小,总想高人一筹,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屡次设计暗害,但偏偏事与愿违,害人不成反害己,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三气之下,周瑜三次金疮破裂,终于含恨而死。

2、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

金兀术挥斧要取牛皋性命,杀到跟前却来个马失前蹄,刚好把牛皋的马也撞翻,两人摔将地上,牛皋正好骑在金兀术背上,牛皋高兴坏了。兀术看到牛皋圆睁两眼,得意忘形之状,怒气填胸,气绝身亡;而牛皋看到兀术已死,快活至极,一口气不接,竟笑死在兀术身上。

结合故事,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辩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并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的。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适度,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理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活动:画情绪脸谱

(1)看脸谱,判断情绪,为脸谱确定准确的情绪名称;(2)勾画自己最近三天的情绪脸谱,交代“我”、事件、情绪、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情绪体验类型及性质;

(3)做情绪自我小结,如:最近一周(或半个月)我的情绪以消极情绪为主:有一些着急,有一些担心„„

第二单元:正视情绪 表达情绪 活动:

(1)我演你猜。准备情绪卡,让一组学生选择某一情绪并进行表演,请另组学生猜是什么情绪。通过对同学情绪表演的判断,了解语言、动作可表达一定情绪。同时,也要了解别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2)切情绪蛋糕。梳理自己的各类情绪,看看它们分别在你的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帮助学生理清各类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我的情绪红绿灯。设定一定生活情景,当遇到如此情况,你将如何反应。感受哪些情绪反应合适与否,为相应的情绪开红绿灯。

 叙述印象最深的一次坏心情。 当时发生的情景。 当时情绪反应。

 感受情绪反应合适与否,为其开红绿灯。 现在认为应当如何反应。

第三单元:调节情绪 管理情绪 控制情绪,调解情绪,情感和情绪他的稳定协调不要大起大落,不要喜怒无常,要保持一种情绪的稳定,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逆境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消极萎靡,遭受打击的时候要泰然处之,自如的应付,应付自如。具体建议: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

拖延法,拖延一下,比如,数数,数数字,一二,你要发怒,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有人说数数字数到60位的时候,一般有火也就发不起来了,试一试,数到60位。转移法,转移一下。比如,上厕所,要发怒了,不管有没有大小便的便意,到厕所上去,蹲20分钟,蹲下来过后,心态平和。虽然不雅,不妨一试。

第二,合理的宣泄,用语言用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第三,学会放松。

案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出了名的“妻管严”,他的太太十分利害。有一次,苏格拉底的朋友到他家做客,刚吃完饭,那位朋友还没走,苏格拉底的妻子就当着那位朋友的面,要求苏格拉底帮她倒洗脚水。苏格拉底感到很没面子,就执意不肯,于是,她的妻子就非常生气地跟他大吵大闹。为免生事端,苏格拉底就和他的朋友一起离开家门,并下楼出去,当他们刚走出楼门口时,他妻子突然将一盆洗脚水泼到了他的身上。场面十分尴尬,可苏格拉底却笑着说道:“我早就知道,打雷过后一定要下雨”。他的机智与幽默赢得了朋友会心的一笑,从而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小组活动:让自己笑起来

(1)诱发微笑:每个人在自己手指头上画一个微笑的小人。(2)强制微笑:咬筷子或铅笔。

(3)用心微笑:说一个笑话。每个人想办法讲一个笑话让大家笑一次。(4)经验分享:每个人分享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

放松训练: 就是放松身心的技术。当心情不佳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体上,自上而下地检查和放松全身的每一个部位,直到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和血管都放松。也可以运用静坐、意守丹田、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在全身放松之后,要保持微笑的表情,然后,再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获得积极的情绪。

放松训练

指导语: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再来一遍,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再来一遍,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好!

春天来了,一片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你静静地躺在床上,心情舒适而愉快地享受春天带给你的欢乐与愉悦。一束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你的头顶,你觉得头部放松了特别地安逸舒服,这股暖流从整个头部慢慢地流向你的额头,你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请你仔细体会一下眉头舒展之后的放松的感觉,你觉得好舒服好轻松),你觉得额头凉丝丝的,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特别的放松,你觉得舒服极了。

(一)这股暖流从整个头部流到颈部、颈椎,你觉得颈部放松了,颈椎放松了,血液流动非常流畅,慢慢的这股暖流流向你的双肩,你的双肩放松了,每一块肌肉都得到放松,特别地舒展,血液很流畅,暖暖的,非常舒服。

这种温暖的感觉流向你的前臂,你的前臂放松了,又慢慢的流向你的小臂,你的小臂放松了,然后顺着你的手掌心慢慢流向你的手指尖,你的手心暖暖的,请你体验一下手心温暖的感觉,非常地温暖,非常地放松。你再重新体验一下这股暖流从头顶慢慢流向你的双眉、额头、脸部的每一块肌肉都得到了放松,顺着你的颈部、颈椎、双肩一直流向你的手指尖,所有的疲惫都从你的手指尖流走了。

(二)这股暖流流向你的前胸后背,整个前胸后背的肌肉都特别地放松,你胃里的不舒服、炎症在慢慢的消除,你的感觉好极了,腰部非常的舒服,非常的放松。整个髋关节都非常的放松,臀部的每一块肌肉都得到彻底的放松,这股暖流从你的头部慢慢的流向你的额头、双眉,你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特别地舒展,你的颈部、颈椎、腰部都特别的舒服,整个身体都感觉非常的放松,请你体会一下这种放松后的舒服愉快的感觉。请你把注意力注意到你的前额,你的前额非常的放松,你试试看,体验一下这种舒服愉快的感觉。你紧锁的双眉舒展开了,你的前额凉丝丝的,头脑空空的,你的大脑中的每 一个神经细胞都得到了最好的休息,你的精神非常的愉快、放松,身心舒畅。

现在请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大腿上,这股暖流慢慢的流向你的大腿,你大腿上的每一块肌纤维都非常的放松,你的膝关节也放松了,这股暖流顺着你的膝关节慢慢的流向你的小腿,你的小腿放松了,踝关节放松了,脚后跟脚掌心非常放松,体验一下脚掌心那舒适放松的感觉,非常的舒适,慢慢的这股暖流流向你的脚趾尖,你的脚趾尖非常的放松。

(三)现在从头到脚再来一遍

现在你的头部放松了,体验一下头部放松的感觉; 你紧锁的眉头放松了,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你的颈部放松了,你的颈椎放松了,你的双肩也放松了,你的手臂放松了,一股暖流顺着你的手臂流向你的手心、流向你的手指尖,所有的疲惫、烦恼都从你的手指尖流走了。当这种烦恼和疲惫都消失了的时候,你又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你的感觉真的好极了。

你的胸部放松了,你的躯干放松了,尤其是你的颈部、颈椎、双肩、腰部都非常的放松,你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感觉。你的髋关节放松了,你的臀部放松了,你身上所有的肌肉都非常非常的放松,请你慢慢的体验,好舒服好轻松!

现在你觉得浑身放松,心情舒畅,就像躺在湖面上随风飘荡的小船上一样,暖风徐徐吹过你的整个身躯,还有一丝淡淡的水草的香味,你闭上眼睛,深深的陶醉在这片水波荡漾的美丽风景,你觉得心胸特别地宽广,心情特别的愉快!全身的肌肉非常的放松。好现在请你慢慢体验一下这种放松后愉悦的感觉。

现在你觉得浑身特别特别的放松,心情特别特别的愉快,你觉得舒服极了!

(四)唤醒

现在你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心情特别的愉快,你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眼睛也非常的有神气,你特别想下来走走,散散步,听听音乐。

准备好了吗?好请你慢慢的睁开眼睛,你觉得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你想马上起来出去散散步。好,让我们休息一会,然后结束本次的训练。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迷路”“问路”考点分析下一篇:庆国庆征文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