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2024-07-01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精选12篇)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1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

提升文化素养,实践为先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的根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提升途径,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种提升途径:

首先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汲取老师传授的经验技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启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在老师的带领下,初识语文魅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正如霍金所说:当一个人明白的越多的时候,不了解的就越多。所以,当课堂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汉语言文化的渴求欲时,下一途径显得愈发重要。那就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褪去浮华,捧一卷弥漫墨香的书籍,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的时候,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比拟的体验。正如冰心老人所言: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时,我们也要有选择的去阅读,当我们培养出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方式,又有对文化书籍的阅读渴求时,最后一个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的.途径就是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唯一方式。它可以让我们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正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要亲身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当我们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汉语言文学的真谛时,我们会发现,汉语言的博大与含义广泛。就如当初一个体育解说员所说: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其中含义。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要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汉语言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我们祖国在国际的文化自信心。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2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等事件却不绝于耳。所以这个话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

本题写作思路参考:

1、讲述生活中诚信或不诚信的事情。参考拟题:与诚信同行。

2、编一个故事说明坚持诚信或背弃诚信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参考拟题:丢弃诚信之后……

3、写成议论文,指出“诚信”是我国古代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参考拟题:诚信归去来。

4、专谈特定领域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参考拟题:找回诚信。

5、将人格化的诚信设为主人公,想象其落水后的经历。参考拟题:诚信自述。

6、反向思考,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点善意的谎言;而战场上讲究兵不厌诈,对敌人讲诚信就是愚蠢和犯罪。参考拟题:不诚不信不为过。(唐惠忠)

满分佳作

与诚信同行河北考生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能将事业做大?

答曰:无他,一字而已——信。

这是在长江实业的总裁室里,面对《亚洲周刊》记者的话筒,“李超人”的一番心语。他的肺腑之言,借助强大的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震荡着我们的心灵。

也许,“超人”没有说出的另一句话是:对别人诚,就是对自己信。

曾几何时,我却有过一段迷失的日子。

诚信?我汗颜。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似娟娟的静女,虽是明艳照人,却不飞扬妖冶;她低眉垂袖,璎珞矜严。我独坐在林外的青石上,双手抱住了头。我不言语。我已不再言语,只低头,从迷蒙眼光中看着我的成绩通知单,半年的.虚浮与自欺,半年的飞扬与轻躁,浸湿了这一纸荒唐。

倏地,我忆起一句话:谁对命运不诚,命运就将对他不信。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在艰辛且步履蹒跚的奋斗之路上,谁不去踏踏实实地印下诚信的足印,将永远走不出渺小与狭隘的怪圈。学问之道,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

无意苦吟秋,只恐花褪红尽。人空叹,水长流,不知是我背弃了自己,还是诚信厌倦了我:在人生的这次跨栏前,我停滞了脚步。

愧哉斯人。如断翅蝴蝶般,拍打着残翼,徒劳地旋舞着飞坠泥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辈辛劳的身影:一抹黄褐的平原。地平线上,一处又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厚的土墙。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自翻覆,如一曲天籁,传进父辈的耳里。他们赤着膀子,挥鞭吆喝着山川一样团块组合似的黄牛,拉动着三角状的铧犁。这群辛辛苦苦从祖祖辈辈留下的黄土地里抠口粮的人呵,“诚与信”,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农误地一时,则自误一年。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

……不经意间,冥冥中仿佛有一只手指,悄悄探入我心,拨动心底那根往日里不被触及的弦儿,奏出一连串的颤音,仿佛徐悲鸿的奔马在旷野里长嘶,仿佛舒伯特的琴键星星般颤动,仿佛屹立于喜马拉雅之巅,听天外的风。

正是这一刻,我豁然开朗: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3篇

作为英语学习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 Feyten (1991) 指出, 日常交际中听占时间达45%以上是日常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谢丹2016) 。在语言交际中, 听与说、读、写等能力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听是人们理解话语的重要途径, 是深入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 (孙勇2015, 转引自戴梅生, 1996) 。在语言学习中,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刘开平201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2003) 。作为高考英语的必考项, 英语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 如何提高课堂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并达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听力所规定的能力要求, 则需要针对性较强的目标训练。笔者通过分析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发现, 听力已成为必考部分, 且听力部分的命题理论依据源于《课程标准》中对于听力的相关目标和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分析和研究高考英语国家卷的听力部分和命题特点对于把握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对近几年国家高考英语卷听力试题的总体分析

听力设题为20道小题, 每小题分值为1.5分, 共计30分, 总词数900左右, 实际用时20分钟左右, 但语速有逐年加快的趋势。现以设问题干中的wh-词为线索, 概述2014~2016年国家高考英语试题中听力考试命题情况 (见表1、表2) :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从2014年到2016年, 根据听力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为什么”“谁”“怎么样”, 但考题中未见到由“谁的”和“哪一个”引起的设问。表2是对what设问数量的统计, 从中可以发现每一年以what设问的题量至少占当年听力题量的50%。

由what以外的其他wh-词引起的设问数量具有以下3个特征:

1.所占数量比小, 最大为20%, 最小为5%;

2.复现率相对稳定, when和who在这几年中每年只考查一次;

3.除what问句外, where和how引起的问句相对较多, 其次是why。

二、对近几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试题的具体分析

(一) 对wh-设问题干的理解

2014~2016年听力题中以what设问居多, 从具体的设问题干看, 涉及时间 (2015年的Text 1和2016年Text 6中的第6小题) 、天气 (2015年Text2和2016年的Text 2) 、活动内容 (2014年Text 1、Text 2和Text6中的第7小题, 2015年Text 3、Text 5和Text 7中的第8、9小题, 2016年Text 1、Text 5、Text 6中的第7小题、Text 7中的第8小题、Text 8中的第12小题、Text 9中的第17小题、Text 10中的第19小题) 、观点态度 (2014年的Text 4和Text 10中的18小题, 2015年的Text4, 2016年的Text 9中的第16小题) 、人物身份或关系 (2014年的Text 8中的第12小题, 2015年的Text 9中的第13小题, 2016年的Text 7中的第9小题) 、推测判断 (2014年的Text 10中的第20小题, 2015年的Text 9中的第14小题, 2016年的Text 7中的第10小题) 、主旨 (2014年Text 5, 2015年Text 10中的20第20小题, 2016年Text 7中的第8小题) 等。不难看出, 以what开头形成的设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标准》中听力部分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进行有效检测。

听力中除了用what设问, 也出现了其他wh-引导的问句, 力求做到对考查听力能力的全覆盖。但从每年听力部分的20个题中可以看到用what以外的wh-设问的考题题量相对少, 且指向性也比较明确。例如, “How long had the speaker lived in a big city? (2014 Text 10第17小题) ”;再如, “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2015Text 9第16小题) ”等。

(二) 听力材料的特点

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部分所用的话语材料内容丰富, 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校园生活、旅游、体育运动、工作、访谈等话题。话语材料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篇幅不大, 但包含在其中的信息量却很大, 形成了干扰项中信息点的高密度分布, 充分体现出考查学生听力能力的特点。

三、听力试题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

解析近几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的听力试题以及听力文本可以看出, 此部分的试题设明确地对学生听力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以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为例, 分析其中的一些听力试题, 并从中发现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

【例1】Text 1

1.What will Lucy do at 11:30 tomorrow?

A.Go out for lunch.

B.See her dentist.

C.Visit a friend.

听力文稿

M:Luc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lunch with me tomorrow?

W:Oh, I’d really lov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Thanks for inviting me.

本题体现出学生要能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听力过程中要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 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能力要求。从设问中可以看出do what at 11:30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三个备用选项, 理论上均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部分“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 并依此排除根据“Oh, I’d really love to”产生的干扰项A (Go out for lunch) , 并依据“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11:30”确定选B。

【例2】Text 4

4.How will the woman get back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A.By train.

B.By car.

C.By bus.

听力文稿

W:Hi, Mike.Listen, I’m coming back this afternoon, and I’ll take a bus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So, you don’t need to come and pick me up.

M:OK, take care, and see you soon.

W:Oh, I’d really lov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Thanks for inviting me.

本题要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这一能力要求。由题干可以看出how come back是审题时要抓的关键。在听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了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I’ll take a bus”, 才能确定选B, 并排除由于“from the railway station”以及“pick me up”产生的干扰项A和B。

【例3】Text 7中的第9小题

9.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Neighbors.B.Husband and wife.

C.Host and visitor.

听力文稿

W:Harry, guess what?I’ve just received an email from Pamela.She and Peter are coming down to see us this weekend.

M:Oh, that’s good news!We haven’t seen them for ages.

W:Yeah.The last time we met them was at our wedding three years ago.

M:Did Pamela mention how long they’ll stay?

W:About one week.

M:Great!I can’t wait to show them around our new house.

W:Me too.We haven’t had any guests since we moved in here.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 can have a barbecue in the garden.

M:Good idea.I’ll go to the market tomorrow to buy all the things we’ll need.

本题的考查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 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由题干可知问的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分析三个备用选项, 可以发现它们和其他的题一样, 理论上均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本段听力材料而言,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The last time we met them was at our wedding three years ago”中的wedding, 并理解wedding反映出这两个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husband and wife”。这道题体现出了《课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 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4】Text 9中的第16小题

16.What does Dorothy think of her apartment?

A.It’s expensive.

B.It’s satisfactory.

C.It’s inconvenient.

听力文稿

M:You must be pretty excited about your trip to Europe, Dorothy.When are you leaving?

W:In just two weeks, and I am excited.I’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training program for a longtime.But there are still a few things I need to do before I go.

M:Like what?

W:Like renewing my passport and figuring out what to do with my apartment while I’m gone.

M:You are not going to give it up, are you?

W:No way!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But I don’t like the idea of paying three months for an empty apartment, either.So, I’m looking for someone to take it while I’m away.

M:Um, let me think.Oh, I know just a person.An old colleague of mine, Jim Thomas.He is coming hereto do some research this summer, from June to August.

W:Well, that’s exactly when I’ll be away!

M:Tell you what:I’ll be calling Jim late this week anyway, so I’ll mention it to him.

W:Well, thanks, Bill.

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的判断能力。首先, 根据题干可知, 在听的过程中首先要捕获和“What does Dorothy think of her apartment”相关的信息。其次, 要能理解“M:You are not going to give it up, are you?W:No way!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中的“No way (当然不放弃) !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 (我在这周围再找不到像这样的房子了) ”的深层含义是“这房子令我满意”。

【例5】Text 10中的第20小题

20.Where probably is the speaker?

A.In a park.

B.In a hotel.

C.In a shopping centre.

听力文稿

W:I hope I’ve given you a clear idea of the schedule for your London weekend.And, before I finish, let me just give you some advice which should make your stay more enjoyable.Firstly, please do remember to put on some comfortable shoes.London is a big place, and whatever you do, you’ll find yourself doing quite a lot of walking.So, comfortable shoes are really necessary.And secondly, let me ask you to please look after your money.Keep it safe at all times, and then you will not have any unpleasant accident, which could ruin your whole weekend.You’ll find a copy of your weekend’s schedule in your room.Take a look at it, and make sure you’re clear about everything.Well, that’s all from me for now.Go and leave your luggage in your rooms.I’ll be seeing you here again in fifteen minutes.Goodbye for now!

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的能力。首先,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推断题, 具体的要求是让学生根据听到的相关信息, 推测说话人可能在什么地点。要回答这道题, 学生除了有较好的“听”的能力以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学生要能理解去伦敦度周末, 人们通常不会住在公园或购物中心一类的地方。其次, 根据听到的“You’ll find a copy of your weekend’s schedule in your room.Take a look at it, and make sure you’re clear about everything.Well, that’s all from me for now.Go and leave your luggage in your rooms.I’ll be seeing you here again in fifteen minutes.”中含有“luggage”“room”这一类词, 从逻辑上看, 容易发生的地点应该是hotel。

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

通过分析近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的听力考试试题,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英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培养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摒弃了“听”的学习过程和对其相应技能的掌握, 将会对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形成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二, 重视和认真研究《课标》中对于听力部分所提出的相关技能要求, 要把“目标描述”中的诸多要求分解并落实到平时的听力教学中, 使听力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在英语学习中真正起到“领路”作用。

第三, 教学所用听力训练材料应当多元化, 可以是所用英语教材中相关的听力部分, 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专项训练功能的听力材料。例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先进行“数字判断和简单计算”“判断地点和趋向”“判断人物身份和关系”“判断事件细节”“理解主旨和要义”“推断说话着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一些专题训练, 然后上升到综合性训练。

第四, 教学所用听力材料应保证内容丰富, 话题多样, 难易度控制在《课标》对“目标描述”的范围内。听力材料的语言要地道, 符合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 语速要符合《课标》中要求的正常语速。

第五, 听力教学的训练过程应当由简单到复杂, 语速由慢到快。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做到因材施教, 防止因“揠苗助长”导致学生失去“听”的兴趣。

结束语

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不断认识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不断地丰富知识, 提升“听”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平台, 让他们逐步了解一些欧美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这对于学生拓宽视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英语中的语言现象很有帮助。

摘要:概述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听力考试命题情况, 统计其中wh-词的分布情况。以归纳统计的方式阐述对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试题中wh-设问题干的理解, 总结听力材料的特点。以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为依据, 通过分析听力试题, 探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分析,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开平.2014.对一节高中英语听说研讨课中听力材料处理的反思[J].基础英语教育, (4) :93-97.

孙勇.2015.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中“推断能力”的考查视角[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1) :66-70.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4篇

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是篇幅小,容量大。该题所采用的短文一般不给出标题,文章首句往往不设空。近几年的全国卷完形填空试题都选取了一篇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文章不仅仅注重能力测试,更注重了情感的渗透。2013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II的完形填空保持了往年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风格。文章主要叙述了Michael Greenberg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纽约市民,自己做大了企业,他给穷困市民赠送爱心手套,一连21个寒冬从未间断过,小物蕴大爱,传递人间情。语篇选材与时俱进,大力发扬慈善精神,呼唤爱心,传递正能量。

文章整体难度不大。前两段引入人物的介绍,其次叙述了他具体是如何帮助穷人、为他们送手套的,最后交代了他这么做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他相信帮助穷人自己也会感受到快乐。

全文共206个单词,平均挖空间距为9个词,最大间距17个词,最小间距4个词。试题的考查点分布如下:名词5题,动词6题,形容词4题,短语5题。考查点全部是实词,其中名词和动词居多,特别是突出了对动词短语的考查。历年来完形填空的正确答案都是较均匀地分布在ABCD上,今年的这20道小题的正确答案也是5个A、5个B、5个C、5个D。

总的来讲,今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贴近生活的记叙文,具有现代气息,具有一定难度,上下文逻辑理解的考查则贯穿始终,其命题是科学的,语篇层次和段落层次的题目较多,要求根据前后文语境或行文逻辑作出判断的题目也不少,充分体现了“突出语篇”的命题要求。

综上,2013年的全国卷II完形填空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整体难度不高,与去年持平。题目突出语境的作用,促使考生答题时从意义入手,不鼓励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着重考查考生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的重点是词汇意义和用法,通过逻辑推理、对比等手段最后确定答案,从而使文章通顺、畅达,恢复原样。由此可见,完形填空题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语言测试题,它不仅能测试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尤其能测试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习惯用法、搭配、常识、逻辑推理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很多情况下,只有从词义、上下文、生活常识等多个角度考虑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因此,考生提笔做题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认真考虑上下文的有关内容,让语法、搭配、时态、人称、行文逻辑诸方面服务于情景。

二、2014年备考建议

1.掌握命题趋向与考查重点。高考完形填空大多是一篇以记叙文为主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完整的小故事;选材倾向于有关励志类、公德类、情感类、环保类与和谐、奋进、感恩和人生启迪等方面的话题内容。文体以记叙文为主,夹叙夹议文出题可能性呈上升趋势,议论文、说明文也有可能涉及。所选短文内容多为中学生熟悉的话题,如运动、休闲、人际关系、行业生活、个人经历、校园生活、旅游、亲情友情、国内外风土人情、音乐、艺术等。语言地道、纯正,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逻辑性强。试题突出“语篇与词汇语境化,强调语言运用”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信息快速查找能力、语言知识辨析能力、文化背景透析能力、生活常识综合运用能力这几大方面。考查的重点在于考生从整体上对短文进行理解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恰当地运用动词也将会是考查的重点。词汇的考查面越来越宽;词汇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2.考生平时阅读时要加大对英美文化、热点时文类文章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扩大知识视野,增大知识内存,拓展知识领域,以求多视角全方位地汲取世界文化的丰富营养。

3.设题方式。完形填空部分的设题相对比较固定,文章挖空时将会继续遵循以下原则:(1)首句不挖空。(2)短文设空密度一般为10~18个单词设置一空。(3)每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属于同一词类,语义相同或相近,语法形式与功能也相同或相近。(4)单从语法角度甚至从某一句来看,干扰项都可以和空前或空后的文字形成某种搭配,从而形成一定的干扰作用。(5)选项所用词汇没有重复,尽可能增加考查内容的覆盖面。

4.完形填空复习对策。应加大词汇练习,熟记习惯用法,掌握语法规则,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文章,加强平时的练习,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性讲评。

总之,要有规律地做题,题不在多而在精。每做一篇都要善于对比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的思路,每做一篇都要总结自己失分的原因,并在下次做题时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良好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技能的形成需要长久的训练、体会、摸索并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有了知识的储备,还须有良好的应试技能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5篇

今年的作文依然书写青年和时代的话题,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虽然形式上可能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根据写作主题,作文素材选取,和语言表达上,学生依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比较容易出现佳作。

材料首先提出建团一百年的时代背景,接着第二段从具体人物切入,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可有大的视域,不仅就事论事;还可引导考生挖掘小的切入点,以小见大,层层递进,可有深刻思考。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从“选择”“创造”“未来”等方面进行创作,同时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将人物和时代紧密联系——建团百年,少年青年责任传承,承担着时代的责任,青年应抓住建团百年的时代契机,牢记使命担当,为祖国的建设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是将三个主题关键词能建立有机联系,而不各自分立。青年响应时代召唤,确定职业选择,更要将个人融入到时代发展中,矢志创新,这样会更好地建设祖国的未来。

因此,也可从选择是青年面向未来的方向,创造是青年实现未来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在新时代环境下去写个人的选择与创造,在个人的选择创造中展现美好未来,各个点也能较好融合。

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第6篇

【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此前我们介绍过的庄小威--34岁在哈佛大学拥有自己实验室的华裔女学霸,其事例可以完美地契合这一主题。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此前我们介绍过的于尚清的事例即可作为这一立意的素材,从而谱出一曲对普通人的赞歌。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高考作文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第7篇

全国11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2、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因此在语言表述上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文体特点。

3、写作角度:作文材料一共给出了三个语段:

第一个: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墨子语段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强调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国家之间要相爱,不能独善其身。约翰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都紧密相连。这种大爱的情怀和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关系就具体地体现在下面的两个语段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疫情向中国袭来时,世界毫不犹豫地选择援助中国。“黑夜终将消失”疫情席卷世界时,中国挺身而出地回馈世界。可见,三则语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整体理解,核心思想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和谐进步。

至此,我们可以选择的立意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辈责无旁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青年之使命,世界之眼光。

国家有界,大爱无疆。

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诚信 第8篇

今年单项填空重点考查了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践综合运用的语言能力,考点较全面,既有词的考查,又有各项重点语法知识运用的考查,除数词、副词、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主谓一致外,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所有内容。

表1:2013新课标卷II单项填空考点分布一览表

从表1中不难发现,单项填空完全是在限定的语法考查项目范围内完成命题的,突出高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15道题中交际用语为2道,分别考查安抚和征询对方意见语境的实践英语的运用,从句只考查了定语从句,又添加了并列句、强调句型、倒装各1题。语法知识不是单纯地考查,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句子也比较简洁,并非偏长偏难,非常贴近生活,口语化,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考生考完后对该题持乐观态度。体现了高考“淡化语法规则,偏重阅读理解” 的趋势。如第14小题:

It's an either-or situation - we can buy a new car this year or we can go on holiday but we cant do____.

A. others B. either C. another D. both

本题设计设计较为巧妙,没有直接提供选择范围,而是通过提供具体语境来考查部分否定,因为在中学英语中both作代词时,常用于肯定句,若用否定句式时,则用neither。但由于题干中的but信息词的制约,只能选取both为正确答案。

因此建议今后在做单项填空时一定要关注语境,把握整体;注意英汉差异,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机械套用;注意句子结构,连词标点;注意词语辨析,熟词新意。

二、完型填空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I的完型填空保持了往年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风格,全面客观地考查了考生将语言知识融进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并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感知作者的情感的能力。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一位名叫Michael Greenberg的纽约人在冬天的时候会为穷人发手套,并因此为人熟知。文章整体难度不大。前两段引入人物的介绍,其次叙述了他具体是如何帮助穷人、为他们送手套的,最后交待了他这么做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他相信帮助穷人自己也会感受到快乐。

全文共206个单词,平均挖空间距为9个词。试题的考点从表2可以看出:名词5题,动词6题,形容词4题,短语5题。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该篇完型填空的考查点全部是实词,其中名词和动词居多,另外今年的完形填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对动词短语的考查。

总的来讲,今年的完型填空命题是科学的,考点设置将词义、语法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相结合,注重逻辑选词,充分体现了强调对考生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知识点的分布完全符合“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的语境化”的命题原则和要求。由此建议考生对完型的备考要从平时加大对英美文化、科技、教育、励志、人文背景等领域知识中的热点时文类文章的阅读量着手,拓宽知识范畴,扩大知识视野,增大知识内存,拓展知识领域以求多视角全方位地汲取世界文化的丰富营养而造就美好的人生。

三、阅读理解

今年的阅读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所选用的文段语言地道,材料真实可信,如阅读的第四篇文章介绍的是如何在母亲节送出廉价又有意义的礼物。首先文章题目比较能吸引读者,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试卷选用这类材料是希望考生能把平时学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如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能用英语做事;题材及体裁的选用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语言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性,渗透了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考点分布比较全面,有细节题,猜词义题,主旨题及深度理解题等;细节题占的比重较大,但比2012年的有所减少,主旨大意题比2012年有所增多。侧重于考查考生在细节查找方面的能力,且兼顾了主旨大意和猜测词义的能力,词汇量不大,语篇不长,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七选五——说明文,如何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语篇题材熟悉,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述完整。但本篇给考生直觉到:万法皆下策,唯有此招高的绝境演讲训练法的魔法映像。考生可以联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些类似的口才训练经历,结合语篇中的方法或步骤,实景模拟参训过程,这样,考生则可谓是轻车熟路,顺利作答了。

综合上述,2013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II阅读材料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议题:恒心、爱心、责任心!鉴于此况,2014届考生要充分留意并提高关于人类的共同生存准则:恒心、爱心和责任心类典范的英美励志性的焦点时文类文章的阅读量,以飨自己。

四、短文改错

本篇短文改错是以第一人称表述的记叙文,中国茶文化的源源传播,借以英国文化背景,话题亲切,语言精悍,极力地凸显了跨文化给两国人民的带来的美好生活和深厚友谊。

从语言表达考点来看,其词法中重点考查的错误现象有见表5所示;漏考考点有:1)逻辑关系表述错误。2)形容词语法功能错误。3)数词语法功能错误。 4)代词语法功能错误。5)不定式语法功能错误。6)分词语法功能错误。7)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特殊句式交叉表述错误。

今年的改错题与往年相比,往年基本是一行一个错,而今年是一行四个错,尤其是逻辑错误的改正,其难度略高,有些基本功差的学生在这方面易失分。因此,下届考生备考时要全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应注意2013年的漏考考点,这样方能在高考时顺利得分。

五、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题依旧保持全国卷以往的风格:不偏不难,不奇不怪。体裁沿用近几年一直固守的实用书信文体,选材以大众生活为话题:代卖中国结(Chinese knot)。内容避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等。总体体现了试题的连续性,有利于考生答题。

命题思路严谨,文字简练,题目提供的要点排序已成逻辑,不需考生重新安排。写作内容符合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整体难度不大。因此大多数考生都能写出符合内容的句子,但要写好,必须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具有较深的英语基本功。

但不足之处为:体裁显得陈旧,连续几年以书信命题,难免让人感觉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没有前瞻性。

建议在今后的英语书面表达备考中,应该重视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从遣词造句到活用句型,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脚踏实地地教和学,我们就有信心在高考中写出优秀英语作文,取得良好的成绩。

五、结语

高考的目的在于帮助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它肩负着指导高中教学、推进高中教改的任务。纵观2013年全国新课标II卷,不难发现命题在难易度适宜的基础上,体现了较强的区分度和教学导向性。虽然高考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影响还未结束。认真研究高考英语试题对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能产生强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使未来的高中英语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更有效率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中学)

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第9篇

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材料分析】

材料第一段第一句描述现代生活现状,是绝大多数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第二句则如的天津卷一般,描述了一种未曾发生的科技畅想。

材料第二段阐明问题:我们应该拥抱现代科技,足不出户地通过互联网感受世界,还是需要真正走出房间,亲身感知?

此外,规定文体必须为议论文。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拥抱变化;

立意二(推荐):我们不可完全依赖于现代科技,使用需适度。人类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不可能完全通过科技来传达的。我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来传递信息,对于可能影响人类情感交流的技术,我们无法完全远离却可以保持适度的距离。

【特别注意】

1、浙江是高考(精品课)改革的前沿省份,与相比,命题思路变化较大;

2、审题难度明显降低,主题常见易把握;

3、必须写成议论文,立意角度相对固定,高分作文靠论证逻辑取胜

【难易度】

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第10篇

二、知人:阅卷教师的特点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2)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当然作文“网阅”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关照的重中之重。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不大的就取三个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终评人)批阅,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为终结分(一锤定音)。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

(3)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

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并且对评分细则有了补充说明: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挹“你”为眼,明眸善睐;裁“你”为带,随风飘举。

a、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着眼“真挚”与“现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

c、重视“创新”与“文体。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中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d、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结论:阅卷教师看我们的卷子时间很短,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

三、阅卷教师的忠告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抨击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九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四、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确应对三大考题

高考即将来临,基于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细致分析,本文归纳出如下几个范畴,同时列举了出题背景及其可能性和相关的写作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但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言为信,写作时可以强调这一点;比如“宽容”,“宽”和“容”有不同的意义;再比如“合作与竞争”,写作时要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读,赋予其厚重的社会意义。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就是凭借作文中厚重的社会意义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避免空谈,要具体、实在。

(3)社会热点范畴的考题

进入21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与新奇的现代文明在各个层面发生交融和碰撞,由此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值得我们思索的事情。作为即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知道事情的发生,有责任思考事情的内核,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出这样的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这样的考题,做到下面几点会让文章更出彩:

●见解有新意,不妨颠覆传统。

●正因为可以颠覆传统,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现出作为青年人的气息。

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第11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2020年全国Ⅱ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2、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因此在语言表述上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文体特点。

3、写作角度:

作文材料一共给出了三个语段:

第一个: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墨子语段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强调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国家之间要相爱,不能独善其身。约翰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都紧密相连。这种大爱的情怀和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关系就具体地体现在下面的两个语段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疫情向中国袭来时,世界毫不犹豫地选择援助中国。“黑夜终将消失”疫情席卷世界时,中国挺身而出地回馈世界。可见,三则语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整体理解,核心思想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和谐进步。至此,我们可以选择的立意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辈责无旁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之使命,世界之眼光国家有界,大爱无疆携手同行,未来可期。

4、写作指导:

需要考生关注时事新闻,不能闭目塞听,而且要善于思考,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写新冠疫情中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也可以拓展到经济、文化艺术上的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救援等领域。同时,要注重青年人在国家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使命担当,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修养,不仅要做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还要具备广阔胸襟和世界眼光,放眼全球,共同建设地球这个共有的家园。

★ 北京卷解析及范文

★ 最新广东卷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范文浙江卷

★ 山东卷高考作文范文

★ 浙江卷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范文北京卷

★ 2022年福建卷高考作文

★ 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800字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

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及 第12篇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形式】

材料作文(看图作文)

【主题】

评价标准的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力求公正客观的评价

被评价者:如何应对未必客观的评价标准

【材料分析】

画面中有2个学生,左侧的学生A第一次成绩是100分,第二次成绩是98分;右侧的学生B第一次成绩是55分,第二次的成绩是61分。

评价者(家长或者老师)在一次的评判中,给了学生A一个吻,给了学生B一巴掌,即褒奖了分数较高的学生A,批评了分数低的学生B。但第二次的评判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学生A虽然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由于成绩下降挨了巴掌,而学生B虽然分数差但是因为有了微小的进步获得了表扬。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从评判者的.角度,言说这种标准的正确性——不是以静态停滞,而是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在主观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且这种标准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易于鼓励努力向上的“后进”,督促自我满足的“先进”;

立意二(推荐):作为评判者,在评价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应该尽量坚守全面、客观、理性的原则,竭力摒弃个人的主观因素。这种主观因素的体现,不仅仅是个人的好恶,也包含着一个人脑海中固有的印象。作为评价者,尽管在评价时要参考评价对象既往的情况,但不能将具体的、个别的情况发展为一种概念性的印象,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而这难免会有“挫伤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或“鼓励被评价对象投机行为”的情况发生(比如“先进”者只是一时疏忽,而“后进”者此前未必努力,等等)。

而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要意识到这种评价标准(参见立意一)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的现状,可能在接受评价时会受到未必客观公正的待遇,这就提醒我们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准(“后进”者作为积极努力的动力,而“先进”者则应该更加谨小慎微)

备注:立意二中有关被评价者的论述只是次要论述;作为次要论述,略一提及即可,只是一种补充,过于强调反而会伤及主要论点;如无把握,宁可舍弃。

【特别注意】

1、题目审题难度高,区分度大;

2、适合写成议论文,论点需要鲜明,论证必须有逻辑;

3、高考(精品课)作文考察写作能力,亦在考察考生的价值观

备注:有关价值观的问题需要格外强调一下,比如有的考生可能会做出如下论述:先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反而在评价时会被提高要求,反而得不偿失,不如先做“后进”,逐渐变为“先进”,反而更能体现出某种优势。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但就社会主流价值观而言此举并不可取,除非你的论述纯限于专业学术角度、逻辑论述极为清晰且对价值观持完全中立立场,否则万勿冒此风险。

【范文】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别人家……”,意思是羡慕别人家的XXX,而自己却没那么命好,没能碰上。同样一张试卷,小明考了98分,结果得到的“奖赏”是一个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个鼓励的亲吻。哎,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家长,同样一张试卷,奖励和惩罚的命运却千差万别。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一篇: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作文下一篇:欧亚经济论坛领导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