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2024-09-15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精选8篇)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第1篇

OSI网络七层协议及其功能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

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示例:Rj45,802.3等。

OSI分层的优点: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

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

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1、语义:

是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解释,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所规定的语义是不同的。例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得到的响应等。

2、语法:

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所应遵循的格式,也就是对信息的数据结构做一种规定。例如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等。

3、时序:

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例如在双方进行通信时,发送点发出一个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点正确收到,则回答源点接收正确;若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则要求源点重发一次。

★ 网络管理竞聘稿

★ qq6.4有哪些新功能?qq6.4功能更新介绍

★ 网络管理专业人员简历

★ 网络商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 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简报参考介绍

★ CorelDRAW 12对象的变换功能介绍

★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网络发展趋势

★ 网络管理岗竞聘演讲

★ 复读功能

★ Windows Server管理存储网络凭证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第2篇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网络市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Internet上的网络市场是今天和未来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就网上供给而言,最关键、最现实的事情是向客户提供一个充满魄力的、特色的、交互式反馈信息的网页。

1 网络市场的演变

1.1 网络市场演变的阶段

从网络市场交易的方式和范围看,网络市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者内部的网络市场,其基本特征是工业界内部为缩短业务流程时间和降低交易成本,所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所形成的网络市场。第二阶段是国内的或全球的生产者网络市场和消费者网络市场。其基本特征是企业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站点,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发布在网上,供所有客户浏览,或销售数字化产品,或通过网上产品信息的发布来推动实体化商品的销售;如果从市场交易方式的角度讲,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在线浏览、离线交易”的网络市场阶段。第三阶段是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的网络市场。这是网络市场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虽然网络市场的范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网络市场交易方式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在线浏览、离线交易”演变成了“在线浏览、在线交易”,这一阶段的最终到来取决于以电子货币及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开发、应用、标准化及其安全性、可靠性。

第一阶段,生产者内部网络市场阶段。60年代末,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大企业用电子方式进行数据、表格等信息的交换,两个贸易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直接通信传递具有特定内容的商业文件,这就是所谓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后来,一些工业集团开发出用于采购、运输和财务应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仅限于工业界内的贸易,如生产企业的EDI系统,收到订单后,会自动进行处理,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向订货方发出确认报文,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应商订购零配件,向交通运输部门预定货运集装箱,到海关、商检部门办理出口手续,通知银行结算并开EDI发票,从而使整个订货、生产、销售过程贯穿起来,从而形成生产者内部网络市场的雏形。

70年代以来,美国认可标准委员会陆续制定了许多有关EDI的美国国家标准。8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技术和辅助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工程师、设计师和技术员得以通过公司内部通讯网传送设计图纸、技术说明和文件。当时,由于Internet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企业,甚至使用EDI的企业也没有意识到该网络的威力,仍然主要依赖传真和电话方式与其它企业进行联络和沟通。由于EDI在传送过程中不需要再输入,因而出错率几乎为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经费(可节约企业采购成本的5%~10%)。美国公司通过EDI方式的企业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包括通过EDI方式采购,但经其它方式支付的活动),全球企业通过EDI方式的商品劳务贸易总额为1620亿美元(只包括经电子方式完成从购买到支付全过程的贸易活动)。

192月,我国外经部成立了国际贸易EDI中心,即现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借助于中国电信公用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联结,并在全国33个城市开通了节点(连网点)。这种先进、高效的贸易方式很快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外贸与进出口企业的加入。目前已有86000多家企业加入电子商用网这一最新交易场,包括一些名牌企业如青岛双星、广东华宝、科龙、上海华高、杉杉集团、国成塑料、雅戈尔集团,还有中国包装进出口公司、中国五太进出口公司、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50多家企业加入,其运营情况良好。

第二阶段,国内的、全球的生产者网络市场和消费者网络市场。企业用Internet对国内的或全球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其发展的前提是家庭个人电脑(PC)的普及,升高“假象购物商品区”的商业空间魅力,同时利用信用卡连线来清算,以加速“假象购物”的进展。目前,应用互联网络的邮购,其最大特征是消费者的主动性,选择主动权掌握在买方的手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推销方法,即演变为消费者的“个人行销”导向。“在线浏览、离线交易”阶段是我国和全球现阶段主要的网络交易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用户通过互联网络浏览网上商品,将感兴趣的商品放入网络上的“购物篮”,确定购买的物品之后,根据“购物篮”所载内容自动生成订单,网络企业会通过电话与顾客确认此份订单及顾客的身份、送货地址等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货到顾客指定的地点,顾客收货时付款交易。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地推动这种电子交易方式在我国的发展。11月12日,北京成立了电子商务工程领导小组,这标志着基于互联网络(Internet)的电子商务在北京正式实施,其工程业务模式由四部分组成: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持卡用户与商户间的网上购物、网上检索、导购及促销活动,企业或商户的财务管理以及供应链等网上企业管理。这表明网络营销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阶段,“在线浏览、在线交易”阶段,这是网络市场发展的最高境界,网络不再仅仅被用来进行信息发布,而是实现在线交易。这一阶段到来的前提条件是产品和服务的流通过程、交易过程、支付过程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其中最关键的是支付过程的电子化即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标准化及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网络市场的现状

目前,从网络市场交易的主体看,网络市场可以分为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国际性交易3种类型,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营销基本上等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企业对企业的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使用Internet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付款(包括电子资金转移、信用卡、银行托收等)以及商贸中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和运输跟踪等。国际性的网络营销是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对企业或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向一体化方向的发展,为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网络营销技术开辟了广阔前景。

具体说来,从网上交易的业务看,有6种类型:

(1)企业间从事购销、人事管理、存货管理、处理与顾客关系等,在当今美国此类业务的营业额约为60亿美元,且发展速度很快;

(2)有形商品销售:先在网上做成交易,然后送货上门,如书籍、花卉、汽车、服装等;

(3)通过数字通讯在网上销售数字化的商品和服务,使顾客直接得到视听等享受,目前主要销售的是音乐、电影、游戏等产品;

(4)银行、股票、保险等金融业务,目前全美约有330万个金融交易帐户,估计在未来3年内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61%,本世纪末达到1.4亿美元;网上股票交易额在19第二和第四季度

之间暴涨了1.5倍,当年网上股民完成的交易额占全美股票交易额的17%,是前两年的2倍以上;

(5)广告业务,美国去年网络广告收入约为10亿美元,估计将达到77亿美元,超过整个媒体广告收入7%的年增长速度;

(6)交通、通讯、卫生服务、教育等业务。

1.3 网络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Internet、WWW的迅速发展,集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网络营销已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形成巨大冲击,并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显著优势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要方式;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无接触的、虚拟的“电子空间市场”时代即将到来,它终将取代现有的实体化的市场时代。

首先,因特网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网络已加速普及。

实现网络营销的基础设施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已基本成熟。网景公司总裁克拉克说:“Internet即是人人都在寻找的信息高速公路”,“它将彻底改造产业结构,包括广播、出版、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目前,全球的大企业乃至中小企业都在快速地推进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这具体表现为Intranet即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根据Microsoft Company(微软公司)的估计,全球50%~80%的大企业都准备在20世纪末完成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网的采用,将使企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生产系统的智能化、组织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的精简化、数据信息交换的敏捷化等等。

另外,PC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进入家庭的速度每年以10倍的速度剧增。现在个人电脑的价格还在下滑,比尔.盖茨说:过去的创新主要是在一定的个人电脑价格下增强功能,现在的创新还要降低价格;今天一台称职的`电脑,价格不到1000美元,且更低的价格正在打开市场;如果以的时间范围来看,未来电脑的价格将和普通型的电视差不多;事实上,电视和电脑的分离是多余的,因为届时,即使是有线电视系统提供的选台器,都会有处理器,它比现在更贵的个人电脑的功能还强大。个人电脑在家庭中普及或现有的家用电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新的“电子空间市场时代”到来的基础。上述分析意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乃至休闲和娱乐都将走向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其次,全球各国政府和社会乃至个人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采取了各种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性的措施。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41%的家庭拥有了个人电脑,大约47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15%)使用因特网;劳动力中,有信息专家3.1万人;有7个提供学习信息技术的机构和6个研究与开发中心。近来,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几乎实现了计算机化,商业部门计算机化的程度更高。新加坡政府于年8月公布了《电子商务初始化方案》;197月政府颁布实施《电子交易法》,为新加坡的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法律依据。

再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使世界经济逐步迈向“无国界”的新经济时代,世界级的商家领袖们如比尔.盖茨等,把这一新的经济时代描述为“无摩擦的经济时代”、“无接触的经济时代”、“数字神经系统的经济时代”、“企业把触角伸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经济时代”等等。电子商务即网络营销是推动这一新的经济时代到来的最有力的手段和机制。如今,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理念席卷全球,众多的企业已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最佳途径是发展电子商务;从Internet、Intranet到WWW等概念的提出,从IBM的E-business(电子商务)到北大方正E-government(电子管理)等解决方案的出现,都标志着现代企业力图通过电子商务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网络营销以10倍的速度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成为网络市场竞争的赢家。

又次,全球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观念和网际生活方式正在快速地形成。

网络协议的应用及其性能研究 第3篇

如图1所示是经典的TCP/IP结构图,将主要分析上面3层中的协议,即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中的协议。

应用层中的协议主要用于网络资源的接入,对数据进行转换加密和压缩,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传输层中的协议主要包括TCP和UDP,主要提供进程到进程之间的报文交付和差错恢复。

网络层中的协议主要作用是把分组从源点传送到终点,提供网络互连。

2 应用层协议的应用及性能

2.1 FTP

FTP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协议,用于文件传输,通过FTP,用户可以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也可以把本地资源上传到FTP服务器上,通过对FTP的长时间使用和测试,引起FTP性能差异的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网络问题,主要是丢包导致变慢。一个长度为1024B的报文,在终端节点只收到了1000B长度的报文,即丢包率为2%的情况下,需要重发报文,导致超过50倍的网络开销。在多数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通信线路的两端同时进行通信跟踪,检查从一侧发出的包是否能在另一侧收到。另一个是数据传输的速度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快,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截断文件结尾多余的空格、发出传输请求的机器的CPU使用率、交互式于批处理文件传输、网络的各异性。

2.2 Telenet

Telenet主要用于Server分时环境中的远程登录,如Unix Server。在常用的Telenet的3种工作方式中,默认方式已较为陈旧,因为客户在接受来自用户的一个新行之前,必须等待来自Server的GA指令,这种半双工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另一种字符方式,相比较默认方式来说效率较高,因为每个字符被键入后都发送到Server,但是由此会产生较大的网络开销,因为每个字符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Client到Server,Server回显,Client发送ACK确认回显成功。还有一种类似于默认方式的行方式,行的编辑、撤销、发送都由用户完成,以全双工方式工作,不用等待Server的GA指令,效率最高。

2.3 SMTP

SMTP主要用于邮件收发,当用户需要发邮件的时候,需要通过SMTP把邮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上,邮件服务器给收件人提示,然后收件人登录邮件服务器,通过SMTP把邮件从邮件服务器取到本地。SMTP作为一种主流邮件协议,在传输速度和丢包率方面都表现得让人满意。

2.4 HTTP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HTTP发挥着巨大的作用,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经过解析处理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HTTP的结构。

通过在实践中的研究及测试,发现影响HTTP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服务器的访问负载机当前的网络状况,负载过大超过瓶颈的时候会导致HTTP性能严重下降。

2.5 RIP

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影响RIP性能的主要问题有3个。(1)仅以hop最为度量的问题,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仅考虑路由而没有考虑路由的带宽的问题,此问题可能导致很大的时延;(2)广播更新问题,RIP协议缺省设置是每隔30秒进行广播交换整个路由表信息,这将大量消耗网络带宽,尤其是在广域网环境中,可能出现严重性能问题;(3)慢收敛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RIP协议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同时由于Garbage定时器的设置[1]。

3 传输层协议的原理

现实应用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需求,不同主机之间的应用程序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链接,通过这种连接可以提供连续的服务,但是下层的网络层并不能提供这种服务,于是TCP协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图3中TCP的包头格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TCP的工作原理。

在TCP中一些特定参数将影响设备在网络上有效传输信息的能力,如传输窗口的大小、传输段的大小以及重传超时。TCP外部参数也将影响其性能,其中环回延迟和丢帧率在TCP链路的运行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此外,如所使用的应用、TCP/IP栈的类型以及运行这些应用的计算机/服务器的性能等因素也会影响其传输性能。

UDP协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不可靠的协议,因为不是面向连接的,是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既然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协议,未什么目前还广泛应用呢,这是因为UDP较之于TCP效率更高,尤其是在局域网内,因为局域网内的丢包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什么情况下选择TCP?什么情况下选择UDP?下面的一个实例可能会有帮助。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有这样的架构:Server---GATEWAY---WSN,Server采用Linux+tomcat6.0的配置,支持900并发访问。采用TCP方式的时候,每个用户向Server提交一个服务申请,Server和GATEWAY直接建立一个TCP连接,这个连接和与服务相关的操作和计算封装在一个并发线程中,此线程向底层网络索取服务,服务结果通过TCP连接反馈给用户。实际应用中并发量根本达不到900,在用jmeter压力测试的时候,并发100个线程的时候,服务器的内存占用达到900MB,CPU使用率为47%。采用UDP方式的时候,每个用户向Server提交一个服务申请,Server和GATEWAY直接不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发送请求到一个网关轮询的端口,网关程序处理服务和返回结果,当服务请求没到50条就重新起一个线程分流压力。在用jmeter压力测试的时候,同样的条件,服务器的内存占用达到370MB,CPU使用率为39%。

由于测试的环境导致UDP的丢包率极低,所以在较小范围内的局域网或城域网内,UDP方式效率更高,而如果在广域网内考虑到丢包率和网络阻塞问题,结果也许会不同。

4 网络层协议的应用及性能

4.1 IP

目前的IP协议主要有两个版本,IPV4和IPV6,IPV6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资源不足而设计的,现在IPV4和IPV6共同存在,IPV6技术正在逐步发展。

目前解决IPV4和IPV6共存方面主要有3种方法:(1)双栈技术,这种方案实施简单,投资小,便于平滑过渡到目标网络,但开启支持双栈的任何场景,是其他过渡技术的基础,双栈会对设备性能产生影响;(2)隧道技术,充分利用原有网络,只涉及部分边缘设备,但方案部署复杂,传输效率低;(3)协议转换技术,方案的实施部影响远远网络,但对于特定的需要集合应用,另外转换协议的设备可能成为网络的瓶颈[1]。

4.2 ARP和RARP

在局域网中,两台不同的主机之间如果需要通信,必须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就是ARP协议所要做的工作。

另外,当发送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必须经过路由转发才可以。所以此时,发送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得的将不是目的主机的真实MAC地址,而是一台可以通往局域网外的路由器的某个端口的MAC地址。于是此后发送主机发往目的主机的所有帧,都将发往该路由器,通过它向外发送。图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RP是如何应用的。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可以听到或遇到因ARP攻击导致的网络瘫痪和网速恶化,ARP攻击是针对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一种攻击技术。此种攻击可让攻击者取得局域网上的数据封包甚至可篡改封包,且可让网络上特定计算机或所有计算机无法正常连接。

RARP是ARP的逆向过程。原理和应用都相似。

5 结语

互联网自问世之日至今一直在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之所以能协调工作,就是因为遵守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协议,可以说网络协议是网络世界里的法律规范,研究和发展新的网络协议,必将对网络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ehrouz A.forouzan.Sophia Chung Fegan TCP/IP SUITE2006.

[2]张朝霞,郑召文.基于VB实现图书借还和超期信息的邮件发送.晋图学刊,2006.

[3]付祝财,杨莘元,王阳.电子邮件SMTP/POP3收发协议的研究与实现.信息技术,2004.

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协议;应用分析;经济发展

前言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和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随时都能够影响公众的生活,影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1]。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网络协议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网络协议是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相关性设计的,主要发挥着计算机网络使用中基础性的作用[2]。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协议以及其应用进行展开性讨论,具体如下所示。

1.计算机网络协议概论

计算机网络协议主要的目的是使得网络在发挥通信和交流的功能的时候能够顺利进行。如果网络上的两个端口进行数据性的交流,但是很多时候这两个端口的一些数据存在差异,这样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就需要借助一个帮手来进行翻译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中计算机网络协议就产生这样的效果。在将计算机中每个端口的数据都翻译成计算机网络协议中的标准要求之后,在每个端口上都进行识别化的操作,将其转化为计算机网络协议可以识别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及时进行顺利的交流。但是,计算机网络协议不一定只是局限于一种标准,所以很多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不一样的实用性的网络协议。目前,一般性的计算机网络协议主要包括路由选择网络协议、局域网络协议和广域网络协议,具体表述如下。

2.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2.1路由选择网络协议

路由选择网络协议一般指的是可以在众多的路径中来进行选择和交换并且可以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3]。在路由选择协议中,一般还有几种分类,分别为RIP、EGP和OSPF的路由协议。在RIP路由协议中,其一般是属于内部路由的协议,且开发的时间一般较其他的路由协议时间要早,并且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RIP协议在通常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在一些小型的网络系统中,其运行过程简单且会聚的时间慢,在使用和配置等方面都比较方便。EGP协议属于一种距离定向的协议,属于第一个进行的外部性的路由协议。在进行相关的EGP协议之中,一般要引入一些自治的系统,但是这个协议只是在这个字体之内来负责一些网络中的信息的广播,从而对网络上巨大的信息量进行优化。在OSPF路由协议中,一般是把外部的患者是内部的一些自治系统来进行集成化的一种协议,这种协议不仅是对于网络主干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访问和交换,还能够对于每个自治系统之内的信息进行妥善的处理。一般OSPF路由协议会相对比较复杂,而且适合使用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网络中,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2局域网络协议

局域网协议指的是对于局域网内的信息交流所制定的相关性标准。局域网协议中包含着NetBEUI、IPX/SPX和其兼容协议和TCP/IP。NetBEUI协议在这些协议中属于开发时间比较早的一种协议,其比较适合于使用在一些微软的早期的操作系统之中。该协议一般占用的内存量比较少,操作较为简单且运行的速度比较快。另外,这个协议并没有路由的功能,它一般使用的标准都针对一些小型的网络来展开的,例如一些小型的网吧和办公室之中,一般十几个电脑所组成的小型的网络系统比较适合。IPX/SPX的协议中,IPX一般是针对一些互联网分组进行交换的,但是SPX主要是进行一些顺序分组交换的。IPX一般能够有效保障信息能够在互联网上的传输工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透明性,还能够进行路由选址和分组选址。该协议的优点是能够在低开销的前提下并得到高效能的结果,但是它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靠性,不能够保证信息的传递是否成功进行。IPX/SPX的协议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属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使用范围比较广的一种协议,能够对于路由进行相关性的选择,并且具有高标准化。另外,TCP/IP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指特定的两个不同的协议,他是有一个或者是多个的协议所组成的一种大型的协议类族,而TCP和IP在其中的属于比较重要的协议类型。TCP主要负责的是传输和控制的相关性协议,主要目标是保障在运输过程中字节能够成功进行投递服务,而IP属于一种网间网的协议,主要的目标是保障网络层中无连接的一种分组投递系统运行稳定。

2.3广域网络协议

广域网络协议一般是针对一些在不同的广域网内的通信进行相关性定义。广域网络协议内包含的协议种类很多,但是其中ISDN和DDN协议属于比较重要的方面。ISDN协议属于比较综合性的业务数字网,其主要的速率的接口一般是具有两个B信道以及一个D信道。在这里面,B信道主要的作用是对于信息和数据进行传输,但是D信道一般是使用在传输控制信号中。ISDN协议一般是能够为进行端和端之间信息的传递来提供一种数字化的通道,所以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很快且传递的效率比较高。另外,该协议还可以对于数据或者是语音消息等各种信息方式都进行传输。DDN协议称为数字数据网,可以使用数字信道来对于网络信息进行传递,传输过程比较方便且快捷。

3.结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在伴随着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进行相应的发展,不断为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便利[4]。笔者主要是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路由选择网络协议、局域网络协议和广域网络协议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个相关性的建议,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理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1).

[2]刘泓,张常泉.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0(04).

[3]周剑峰.基于WinPCap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实验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 第5篇

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需进行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称为协议(protocol)。一般来说,协议要由如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由于联网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各自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持彼此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行某种互相都能够接受的规则。 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具体的说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即ip)。其中tcp协议用于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而ip协议则是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 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tcp/ip协议组织信息传输的方式是一种4层的协议方式。下图是一种简化了的层次模型:应用层 telnet、ftp和e-mail等 传输层 tcp和udp 网络层 ip、icmp和igmp 链路层 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 图tcp/ip协议层次简化模型 模型中,最底层为tcp/ip的实现基础,主要用于访问具体局域网,如以大网等。中间两层为tcp/ip协议,其中的udp为一种建立在ip协议基础上的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 gram protocol,即udp)。最上层为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的一些服务:telnet(远程登录),允许某个用户登录到网上的其它计算机上(要求用户必须拥有该机帐号),然后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远端计算机: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允许用户在网上计算机之间传送程序或文件;smtp(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允许网上计算机之间互通信函;dns(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协议),用于将域名地址转换成ip地址等。

<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第6篇

吕 俊①喻 萍

(1、江西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27;2、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江西南昌 330027)

摘 要: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生学,而现代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新的模式。本文就如

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便利的信息发布及快捷方便的更新系统,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

想。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协作学习;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 316.8文献标识码:B

号:1008004102),男,江西景德镇人,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国防教育教

学工作。

答疑解惑:学员可以将自己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不理

解的东西在这里提出来,教师可以在登陆教师系统后对学员

给予解答,其他学员如果理解了也可以参与讨论与解答。最

近问题跟踪可以让学员知道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最新进展,以便及时参与到讨论中去。

网络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用于学员临时收集一些小的应用程序,图片,word 文档等资料。从网络资源平台上下

载过来免去重新搜索的麻烦。

我的任务:要求学生必须给出自己学习某门课程所要达

到的目标,最后的考核中的一部分就是结合学员的目标实现

情况来评定。在这个环节学员可以将自己做好的作业上交

给教师。小组任务是将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商定或者教师布

置的,重新提醒学员。

2.2教师模块

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姓名头像登陆次数登陆时间修改

密码。

教务通知:接收系统管理员发布的教务通知以及发布给

学生的教学通知。

教学档案:教师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可以记录在这里,这个档案也作为教务部门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

将作业布置的情况和次数记录在教学档案里头以便考核教

师的教学。

教学内容:登陆后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边教边加,遇到新的教学情况就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改进。

布置任务:可以布置单个学生的任务也可以布置全班或

某个小组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选择好完

成任务的人员系统就将自动的将任务以消息的形式发送到

每个学员的个人消息里头去。

答疑解惑:这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环节,登陆之后最新的学生提问,最热点的问题,最近教师回答了的问题都以超

级链接的形式一目了然的实现出来。

网络书签:这部分功能和学生的网络书签的功能是一致的,但是教师的网络书签添加之后多一个是否公开给学生的选项。

推荐资源:教师可以将一些学习时将运用到的程序或者

图片等上传到这个平台供学生进行下载使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共享。

用户及小组管理:教师可以给学员分组(指定最新的课

程作业或者任务之后按照学生自组教师引导的方式分组并

记录在库), 给学员及小组打平时成绩分,添加删除学员,管

理小组,设置优秀学员和优秀小组。

教学管理:将所有学员上交的作业放到同一个文件夹

中,实现所有作业信息都入库,当教师点击收集作业时就可

以将所有这些作业文件生成一个列表的形式呈现在网页上,基于这些作业教师可以给学员的作业以及小组任务完成情

况进行打分。

教师推荐:在学员的网络书签上有个栏目就是教师推

荐,这可推荐一些参考书籍或文章,也可以是某本书籍或者

某个公司的宣传资料等,让学生最大可能的了解业界的最新

动态。

综合评估:登陆本环节后,系统自动给出一个列表,列表

包括学员作业分,平时成绩,小组分,课程考核分,生成综合报表并可将各个学员的情况以综合报表的形式告诉给学员。

所有列表信息都是基于超级链接的形式,教师可以点击打开

随时进行修改和更新。

3总结与思考

在当前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

教育必定大有可为,如何规范和细化网络教学,采用什么样的系统模式才能使网络教学突破目前的管理形式真正达到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管理,怎样设置系统模型才可以把当前基

于结果的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扭转为更加适合网络教学的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将网络

教学的实时性、网络的互动优势给发挥出来,这些问题都是

当前所有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所需要共同探讨和深思的问

题。

参考文献:

[ 1 ]赵建民.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J ].山东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 ]CNNIC.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OL ].http :/ /.2005.1.5.[4 ]Blackboard 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介绍[DB/ OL ].http :/ / es

a new model.This essay aims to advance studentcourse , so that the teaching effi2

ciency can be improved.Key words :netoperation

study;management system

·42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 年6 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SI传输层功能及协议 第7篇

一、传输层的作用

1、跟踪各个会话

因为每台主机上可能有多个进程进行通信,传输层需要将各个数据段发送给相应的进程,这也可以理解,在传输层报头中加入了源和目的进程号(其实就是端口号)。

2、分段数据并管理每个分段(源)

3、重组数据(目的)

4、标识应用程序

这一条和第一条类似,用端口号标识。

5、流量控制

6、错误恢复

7、开始会话

二、端口号

类型:

公认端口——端口0到1023(210-1)

公认端口用于服务和应用程序。都是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

例如:FTP(端口20,21);HTTP(端口80);DNS(端口53)

已注册端口——端口1024到49151

分配给用户进程或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是用户选择安装的一些应用程序,不是已经分配了公认端口的常用应用程序。

这些端口在没有被服务器资源占用时,可由客户端动态选用为源端口。

例如:MSN Messenger(端口1812);HTTP备用(端口8008,8080)

动态或私有端口——端口49152到65535

也称为临时端口。这些端口往往在开始连接时被动态分配给客户端应用程序。客户端一般很少使用动态或私有端口服务(只有一些点对点文件共享程序使用)。

三、TCP头结构

TCP协议头最少20个字节,包括以下的区域:

TCP源端口(SourcePort):16位的源端口其中包含初始化通信的端口。源端口和源IP地址的作用是标示报文的返回地址。

TCP目的端口(Destinationport):这个端口指明报文接收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地址接口。

TCP序列号(序列码,SequenceNumber):32位的序列号由接收端计算机使用,重新分段的报文成最初形式。当SYN出现,序列码实际上是初始序列码(ISN),而第一个数据字节是ISN+1。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的序列号由接收端计算机使用,重组分段的报文成最初形式。如果设置了ACK控制位,这个值表示一个准备接收的下一个包的序列码。

注:可以将确认号简单理解为准备接收地下一个包得序列码。

数据偏移量(HLEN):4位包括TCP头大小,指示何处数据开始。

保留(Reserved):6位值域,这些位必须是0。为了将来定义新的用途所保留。

标志(Code Bits):6位标志域。表示为:紧急标志、有意义的应答标志、推、重置连接标志、同步序列号标志、完成发送数据标志。按照顺序排列是:URG、ACK、PSH、RST、SYN、FIN。

窗口(Window):16位,用来表示窗口大小。

校验位(Checksum):16位TCP头。源机器基于数据内容计算一个数值,收信息机要与源机器数值结果完全一样,从而证明数据的有效性。

优先指针(紧急,Urgent Pointer):16位,指向后面是优先数据的字节,在URG标志设置了时才有效。如果URG标志没有被设置,紧急域作为填充。加快处理标示为紧急的数据段,

选项(Option):长度不定,但长度必须以字节。如果没有选项就表示这个一字节的域等于0。

填充:不定长,填充的内容必须为0,它是为了数学目的而存在。目的是确保空间的可预测性。保证包头的结合和数据的开始处偏移量能够被32整除,一般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位的整数倍。

四、TCP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申请):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Numbers)。

第二次握手(回复+申请):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回复):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五、通信中各种状态

LISTENING:监听来自远方TCP端口的连接请求。

SYN-SENT:在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

SYN-RECE:在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ESTABLISHED: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数据可以传送给用户。

FIN-WAIT-1:等待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FIN-WAIT-2: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

CLOSE-WAIT: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

CLOSING: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

LAST-ACK:等待原来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TIME-WAIT: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CLOSED :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可以用netstat命令查看一下主机现在建立的连接和状态。

六、TCP会话终止

若要关闭连接,应设置数据报头重的FIN控制标志,需采用包含FIN数据段和ACK数据段的二次握手,因此要终止一个TCP支持的整个过程,需要实施4次交换,以终止两个双向会话。也可以用三次握手来终止(四次握手中的二、三两次合并为一次)。

七、TCP重传

关于确认号的一个小细节:如果接收到序列号为1500到3000以及3400到3500的数据段,那么确认号应当为3001。这是因为未接收到3001到3399之间的数据段,此时准备接收的下一个数据段的序列号为3001。

TCP的标准实施流程是:主机传输数据段,并将数据段的副本列入重新发送队列,然后启动计时器。当接收到数据确认信息时,主机将从队列中删除对应数据段;如果到及时器超时还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将重新传输数据段。

现在的主机还有一项备选功能:选择性确认。如果两台主机都支持选择性确认功能,目的主机便可以确认间断数据段中得数据,那么源主机就只要传输丢失的数据。

八、TCP的拥塞控制

主要要清楚的就是动态窗口大小控制,来使得每个TCP会话有最佳的窗口大小。

九、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UDP是一种简单协议,提供了基本的传输层功能。与TCP相比,UDP开销极低,因为UDP是无连接的,并且不提供复杂的重新传输、排序和流量控制机制。

与TCP的通信机制不同,由于UDP是无连接的协议,因此通信发生之前不建立会话。UDP是基于事务的,换言之,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时,它仅是发送数据而已。由于不建立会话,因此一旦数据和端口号准备就绪,UDP就可以生成数据报并递交给网络层,并在网络上寻址和发送。

因为UDP不进行排序,所以数据到达的时候只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数据的顺序对应用程序很重要,那么应用程序只能自己标志数据的正确顺序,并决定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网络保险的信息经营功能及其启示 第8篇

网络保险是指保险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互联网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来支持企业一切活动的经济行为。其核心内容是指保险企业建立网络化的战略管理、营运管理与风险管理体系, 并通过互联网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交流, 利用网络通道进行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活动。

网络保险不只是保险产品网上销售的一种营销渠道。目前现实中较多的观点认为, 网络保险就是一种网上保险产品的营销方式, 这种观点对发展网络保险、充分发掘网络保险的内在潜能可能形成某些误导。通过网络保险形成的保费还很有限, 网络营销不是网络保险的主要功能。

网络保险的本质是其信息经营功能。保险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信息, 保险行业本身也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行业, 保险产品本身就是信息产品, 保险单能够数字化和无形化。保险合同是体验性商品, 几乎所有的保单在卖出以前, 都需要信息和咨询。因此, 信息技术和保险的充分结合, 将对保险的信息经营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保险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增加了保险市场的透明度, 增强了顾客的市场力, 使保险组织可以虚拟化, 提高保险经营者之间多方合作的机会, 降低市场进入门槛,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降低了进入保险市场的资本金数量, 使产品管理、营销管理、资产管理、理赔管理等可以外包给特定的供应商, 进而推动了保险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和专业化经营模式的并行发展。

网络保险只有融入保险企业发展战略中, 才能带来保险经营的高效率。事实上,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对保险业的最根本影响不是在直销业务上, 而是在于保险公司的业务效率、企业外包所带来的专业化优势。高盛分析表明, 互联网最主要的预期功效在于其由纸制办公业务系统向更有效率的互联网系统的转变所带来的节约。

二、网络保险信息经营功能的具体体现

1. 网络保险在保险经营主体与保险个人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经营功能

网络保险在保险经营主体与保险消费者个人之间的信息经营包括保险在线销售、保险信息提供、保险理赔服务以及客户关系营销与管理的活动。

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的在线交易。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的在线销售可以说是网络保险的最完整形式, 该过程中包括保险公司品牌认可、保险产品提供、网上投保与核保、网上电子支付以及网上客户服务等保险实体营销的全过程。在线交易通常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有较好的品牌度, 保险公司的网络信息通道流畅, 所营销的产品一般是简单标准型产品, 如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个人机动车保险等, 需要较成熟的网上电子支付技术和电子认证技术。

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的在线服务。该模式是网络保险目前是最主要的功能模式。保险在线服务功能包括保险方案网上制作与提交、保险明星推荐、最新产品信息呈示、在线保险投保与咨询、保险投资账户查询、保险保全服务、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传播、知识共享、保险社区建设等。国外有关研究以保险公司的网络保险经营为研究样本, 精算师预测, 通过有效的保险在线服务可以使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下降40%。

保险中介经营者与保险消费者的在线交易服务。某保险中介机构 (如保险代理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 集中较多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并将保险产品的信息展示在该保险中介者的企业网站上, 保险消费者对该网站所提供的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进行比较, 然后选择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并通过该中介方网络链接进入提供该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网站, 进行网上保险计划征询或保险投保, 而其实际的交易过程如核保、体检、保费支付一般通过实体交易过程进行。该模式中第三方中介者的利润源来自对保险产品的提供与推荐所得的佣金收入。

2. 网络保险在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业务中的信息经营功能

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互联网, 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 开展保险信息经营活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 (1) 能够实现一定量的网上保险业务批量交易, 如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间的再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的资产管理服务等。 (2) 提供合作方之间的业务整合和管理整合的信息共享平台, 如保险公司与银行的银行保险在线出单业务与在线客户管理, 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间从业人员重要资料的共享。 (3) 为合作方企业提供一个业务宣传和品牌宣传的信息平台, 为线上批量交易 (如保险公司为第三方提供的员工福利产品营销和管理服务) 或者线外交易提供营销支持或服务支持 (如为第三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在线模型和风险数据管理) 。

保险与银行间的银行保险业务。当银行与保险公司实现网络共享后, 银行可以直接在其业务过程中对其客户进行保险服务。银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产品介绍、现场投保与网上核保、保费支付和在线出单。银行保险产品大多是不需要体检的标准体产品, 保单条款相对简单, 该类保险产品与银行业务有较多的共通点, 适合于网络保险在线交易。国外一些国家的银行保险经营中, 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网络基本上实现完全共享, 保险公司客户可以在银行的提款机直接查询其保险单状况。

保险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员工福利业务。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或企业的内联网向其服务企业提供员工福利产品设计、员工福利营销咨询, 甚至直接管理员工福利计划。其优点体现在: (1) 接受保险服务的企业拥有相对集中的保险消费者群体, 保险产品开发与营销均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规模经济。 (2) 有利于根据目标企业的需求进行员工福利的个性化设计, 进而使员工福利需求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3) 保险公司为其目标企业管理员工福利, 既能体现保险公司管理员工福利的专业化水平, 又有利于降低其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再保险与再保险人通过互联网使续保过程更加简单, 有关数据资料更有利于储存和共享, 从而有利于降低了管理成本。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间的业务往来具有批量性质, 而且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间的业务关系大多较为固定, 双方在电子认证、业务数据传输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相互认可度, 利用网络通道现双方数据共享, 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双方的经营效率, 实现保险的国际化经营或全球化经营。百慕大再保险中心得力于互联网技术, 克服了再保险传统经营在时空上的限制, 加上其特定的税收优势, 其再保险业务得到大力发展。

保险公司与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如果委托第三方如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时, 保险公司与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大大地运用网络运营通道, 实现保险公司与第三方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 使保险公司能够随时了解保险投资与资产管理状况, 共同分析与研究保险投资与资产管理策略, 实现保险的战略性投资管理与战术性投资管理的有效结合。通过第三方保险投资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的网络通道, 保险公司可以使其客户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其投资账户的投资状况, 进而实现保险投资者、保险经营与保险服务管理的有效结合。

保险公司与其他方的风险管理业务。擅长于风险管理运营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有效的网络在线为其他企业提供风险管理业务, 该类保险公司往往建立了自己成熟而庞大的风险数据库, 有适合于不同行业和不同风险种类的单一风险管理模型和整合型风险管理模型, 通过网络数据库共享, 对方可以直接利用或修正在线的风险管理模型, 结合其自身的风险数据, 对自身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供应者还可以根据对方企业的要求, 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提供或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风险管理战略。

三、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1. 转化网络保险陈旧意识, 树立网络保险信息经营新理念。

从国外情况来看, 在信息化时代, 保险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 而中国保险信息化包括网络保险的发展又大大地落后于其他发展国家, 究其根本而言, 与理论界对网络保险的研究不足、以及保险实业界对网络保险认识欠全面有关。为此, 必须改变把网络保险仅仅作为一种保险营销渠道的狭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保险的网络化经营、保险业的E化发展的内在趋势, 促进保险业信息经营与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 实现保险经营管理带来充分的成本节约, 提高保险经营管理的效率。谁在网络保险的发展中占据优势, 就能够获得网络保险经营的流动累积效应。

2. 实施保险企业发展E战略, 提升保险信息经营水平。

保险单是信息产品, 保险行业是经营信息的行业, 网络保险是经营信息的重要载体, 因此, 网络保险在保险信息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网络保险的发展必须融于到保险企业的战略规划中, 这是网络经济条件下保险企业的必然选择。实施保险企业发展的E战略, 包括发展网络保险的投资战略、人才战略和服务战略。在投资战略方面, 保险企业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加大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投入;在人才战略上, 应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全面推进“E人才”培训计划;在服务战略上要建立“E化服务”战略, 对适合网上直销的产品逐步实现咨询、投保、缴费、批改、退保、理赔、回访、投诉等全过程进行E化服务管理, 对其他复杂性产品逐步实现E化的客户服务管理。

3. 重视网络保险对保险公司流程再造和保险组织结构的影响。

网络保险促进了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互动, 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随着网络保险的深入发展, 保险企业必须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序地进行流程再造, 在网络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 突破以分工论为基础的管理组织设计思想, 按流程和业务任务重新组合, 从而形成为完成管理或业务任务的跨功能团队, 并为跨功能团队配置足以胜任工作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 充分发挥保险人的才能和积极性。网络保险对保险企业管理模式也做出调整, 人员的减少、公司组织层级减少和公司的扁平化管理, 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数量的减少、沟通渠道的缩短, 虚拟保险市场、虚拟部门等内外组织的盛行, 都成为促进保险企业对于保险组织进行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

4. 完善网络保险管理, 建立风险制衡和防范机制。

网络保险面临网络安全隐患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传播、系统故障、系统崩溃的网络技术风险, 个人隐私保护、网络责任承担等法律风险, 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竞争失败所产生的市场风险。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 制定网络系统的安全规范、安全测试和检查制度, 建立安全预测和预防系统, 加强私人数据的安全设置、培训员工了解安全风险等措施防范网络责任风险。在网络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完善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 比如说数字化保险合同和数字化签名的法律效力保证、网络保险跨地区承保等法律问题。此外, 提高消费者网络保险意识, 增加消费者网络保险安全保护知识, 也是化解有关风险的重要举措。

摘要:网络保险不仅是一种营销渠道, 其本质是保险信息经营活动。网络保险的正确定位是保险企业制定正确的网络保险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认识网络保险在保险经营中的具体体现, 并从中获取有关启示, 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网络保险,信息经营,功能,启示

参考文献

[1]Carl Gersh&Paul Weiser, Capit@lizing on e-Business in Insurance:Strategies for Success, Sengen, Inc, 2001

[2]European e-Business Market Watch, e-Business Sector Report No.5:Insurance&Pension Funding Services, 2002

上一篇:鬼脸PK作文下一篇:六年级运动会的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