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和启示范文

2024-05-24

经验和启示范文(精选6篇)

经验和启示 第1篇

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

做法、经验和建议

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试点县之一的开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达州市东部。东邻重庆市开县,南接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县,西界达县,北连宣汉,属盆地边缘浅丘区,是一个七山微水三分田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21个社区,15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万户、48.7万人。本次林改涉及2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18个社区,1509个村民小组,林改面积47.96万亩。

自去年8月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细心谋划,稳步推进。截止10月20日,已全面完成所有林权证的打印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定位、高位推动。自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林改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和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为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县、乡两级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县林改办下设有政策法律宣传组、业务技术组、林权纠纷调处组、后勤保障组和工作督导组。村上明确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抓林改。同时,重点林区各村村的每个村民小组还推选了3-5名有一定威信和办事能 力,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熟悉村情,在群众中口碑较好的村民代表义务参与林改,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三长”挂帅抓林改,社会广泛参与林改,上下齐抓共管林改的良好局面,为顺利推进我县林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力宣传发动,深化对林改实质的理解。为使林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浓郁改革氛围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把深化对林改实质理解作为突破口,首先是组织林改办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党和国家及省市林权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县情编制系列宣传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解答》(1、2),“解答”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自流山政策、责任山政策、谁造谁有政策、具体统一经营政策和登记发证政策,共57个具体问题,全面剖析了林改工作,“解答”经审定后,印发各村民小组,由各级工作组组织学习讨论;二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发表电视讲话,阐述林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及时通报全县林改工作进度,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县林改办及时印制了《致全县林农朋友的公开信》15万份,发放至每个农户,出动宣传车辆36台次巡回到各乡(镇)和重点林区村宣传;四是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辟林改宣传专栏,集中报道林改工作的相关内容,并在每天黄金时间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五是各乡(镇)、村、组也分别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改政策,认真召开了三个动员会(乡级、村级和小组动员会),并多次召开了林农座谈会、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村民代表会。全县已办宣传专栏123期,书写宣传标语5326幅,编写林改信息简报37期;六是县上先后8次集中对全县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分别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925人次。同时,各乡(镇)也举行相应的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 12000多人次。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基本做到了人农民朋友知情、知理、知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对林改实质的理解。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要规范林改工作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规范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林改启动初始,由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摸底,通过登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同时,为规范全县林改方案,县林改办还印发了《关于做好村组林改方案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乡(镇)、村林改方案制定程序与要求的通知》,对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手续完善等系列细节进行了统一要求。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严格执行“四签两不准”(即会议通知户主签收、参加会议户主签到、表(票)决签名、原始林改方案签字、不准他人或无书面委托代签、不准用非正规书写笔签字)和“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户主大会的户主必须超过应到会户主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的票数必须达到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否则表决无效)。切实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不了解政策不实施;坚持实事求是,情况不明不动手;坚持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三分之二不票决;坚持办事公开透明,公示有异议的不审批。采用“从下到上,在从上到下”(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林改方案,送审后返回公示)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江县XX乡镇XX村XX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为确保林改工作严格按实施方案有序进行,县林改办先后制定了 《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技术操作规范》、《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操作办法》、《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县乡镇级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级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图》、《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规范》等系列政策、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全县林改,使庞大的林改工作作到了有序可循。

(四)试点引导、攻坚克难。为使林改工作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县林改领导小组把长岭镇作为了试点乡镇,2007年10月19日县林改办抽调了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强,林改政策熟悉的精兵强将45名,组成了试点工作队,分成政策法律宣传组、业务技术组、林权纠纷调处组奔赴长岭的山山水水,先期开展试点,力求使党和国家的林改政策与长岭林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试点中重点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对一些纠纷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集中引导加以解决,尤其是对一系列的操作规范进行具体应用,对全县林改摸索出经验和具体办法。通过一个多个月的艰辛努力,使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各类操作规范,并使操作规范更加集体化、明了化了。共查找解决难点、热点33个,如宗地的划分、面积的确认、表格的填写、附图的制作等,调处林权纠纷5起,总结操作性强的经验25条。在此基础上,县林改办又在长岭镇组织召开了全县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通过林改办同志的政策宣传,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讲解,林农代表的现场发言,使与会同志受到了一次全面的生动的系统培训,有力推进了全县林改进程。

(五)、严格工作进度,总体推进林改。为了确保全县林改按 4 期高质量完成,县上对工作进度进行了统一要求,将主体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并就各阶段的时间任务进行了明确。一是组织准备阶段(2007年8—10月):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宣传培训。主要是成立各级林改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机构,印发林改政策文件,开展宣传发动和政策业务培训,全面摸清自留山、责任山、退耕还林地、集体山林面积和林地流转情况,并张榜公示,制定方案。二是勘界确权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现场勘界,明确主体,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由各村或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并在县、乡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逐块调查登记和勾绘地形图,并将四至界线和确权结果张榜公布。公示无异议的林权,签订合同;对公示有异议的,再次核实;有争议的,调处解决。三是建档发证阶段(2008年4—10月):逐级报批,统一发证,全面建档,规范管理。承包合同签定后,登记造册,填写申请表,经乡(镇)初审后,报县上审核,再录入、校对,进行第三榜公示,无误后,再打印发证,并建立林改档案。县林改工作督导组按阶段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度,加速了林改工作的总体推进。

(六)突出重点难点,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确权,难点是录入。确权越扎实,隐患就越少;录入越认真,差错就越少。在勘界确权阶段,我们始终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作主”的工作原则,把林改的决定权充分交给群众,放手让群众自己去分山确界,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解决林改中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县上指派了业务技术 精、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包片进行外业调查绘图和内业各种表格的技术指导,确保了林地勘查四至界限清楚、权属关系明确,外业绘图准确、内业整理规范,图、表、卡“三相符”。在录入打印阶段,我们采取边录入边校对,录完后又校对,最后还将林权证的关键内容以表格形式打印出来,返给村社及农户核对无误后再打证,从而确保了林权证的准确无误。

(七)狠抓督查指导,逗硬考核奖惩。县上坚持统筹安排,上下联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全县林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限期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目标考核责任书,推行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把林改工作列入政绩考核内容和硬性指标;二是落实了县级领导挂包责任制,林改工作的每个关键环节,各位领导都主动深入挂包乡(镇)、村,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有序推进;三是县委、政府督查室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督促各地按要求扎实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在每月25日前向县林改办书面报告其工作进度;四是县林业局成立了5个指导小组,由局班子成员任组长,指导小组成员由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业务指导、进度调控、外业勾图和质量检查等工作。

(八)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化解纠纷。由于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宽,多年积淀的林权纠纷逐步显露出来,为切实做好林权纠纷化解工作,县上成立了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我县82年林业两制落实情况的林业局的9位老领导和老同志组成的林权纠纷调解组,本着以82年林业两制为依据、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原则、以合理化解为落脚点,采取查阅档案、调查走访、召开座 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实地逐一核实、逐一化解林改纠纷。对时间跨度长、分歧较大,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采取梳理归纳的方式,上报县政府调解。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林权纠纷93起,已经调处89起,其余4起正在积极调处之中,还没有一起上报县政府调解,也没有一起上访的。

二、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是不可能成功的。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摆到重要日程,坚持“三级书记抓林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改革期间,多次深入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改革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乡、村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许多地方把改革与地方组织换届、干部任用考核、财政转移支付、部门形象测评等挂起钩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林业部门督促指导、村组两级具体操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的有序推进。

(二)尊重民意,依靠群众,是改革成功的法宝。集体林权改革是一项牵涉千家万户林农利益的改革,要保证林改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林改中,我县始终把充分发动群众作为整个林改的根本性工作来抓,坚持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林农(使他们真正明白这次林改的意义和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每个林农都成为林改政策的明白人),把决策权实实在在交给林农(把分不分山、怎么分山、分多少山等一切重大 问题的决定权统统交给群众),在纠纷调处上认认真真依靠林农(由村民小组推选的村民代表牵头,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交谈,“重证据、摆事实、互调换、讲感情”),依靠群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许多我们林改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全县农民对林权制度改革的满意率达95%以上。一些地方群众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把这么好的政策给了我们,把分山的权力也给了我们,如果再分不好,那就是我们太无能了。”

(三)严密组织,精心操作,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导致乱砍滥伐,甚至给今后几十年的林业经营管理埋下隐患。为此,我县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中,首先是抓好宣传。通过向农民发送公开信、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广播电视反复播放等形式,广泛宣讲改革政策,使之家喻户晓,统一思想认识。其次是明确方法。认真研究制定了《开江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对确权发证的范围、对象、发证机构、林权勘察、林权登记、公示、发证、资料建档、质量检查等10多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都作了详尽规定,确保改革不出差错,不留后患。三是抓好培训。使每个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同志都能掌握政策、学会操作,全县各级接受培训的林改技术人员累计达12000多人次。县林业部门还集全局之力,抽调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5个督查指导小组,深入改革第一线督查、指导工作。临山勘界要求技术人员、山主双方、林权改革小组成员“三到场”,确保无误。四是先试点、后推开。2007年8月先在长岭镇试点,试点成功后才在总结、完善基本做法的基础上,于2007年10月在全县全面推开。五是严防乱砍滥伐。改革初期,在改革方案出 台之前,暂停木材采伐,防止因政策宣传不到位出现乱砍滥伐;暂停木竹交易,防止木竹经销商趁机低价收购林农木竹;暂停山林流转,防止村组突击流转山林损害群众利益,确保改革秩序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

(四)广泛筹措,强化投入,是改革成功的保障。

林改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面宽量大,情况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很长的时间,改革成本很高。据初步统计,林改每亩的最低费用在3.5-4.0元,国家和省级财政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县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配臵林改工作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筹备各级各类培训会议所需经费,印刷各种合同表册,给林改乡镇预拨林改经费5000—2.0万元。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多方筹集资金,自购微机、复印机、打印机和档案盒(袋)自带车辆、自备行李进驻乡镇开展林改工作。同时,各村社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外业勘界和内业填表归档的费用。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投入林改资金165.98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投入92.89万元,县、乡镇和农民自筹73.09万元。

三、取得的成绩

我县林改工作的基本估价是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操作规范、工作扎实。具体表现是:

(一)、林业经营者积极性高涨。通过林改,确立了林农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全面的解放,林农自己真正成了主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把山当地耕,把树当菜种”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林业建设的兴趣高涨。通过林改,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林业,认识到了发展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咨询林改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兴趣逐渐浓厚,为促进整个林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促进了林区秩序安定稳定。林改后,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利益更加直接,责任更加落实,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人。许多林农在自己承包的山场设立护林告示牌、开设防火路、加强巡山护林,盗砍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同时,由于大量山林纠纷得到了妥善调处,消除了林区大量不稳定因素,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极大地促进了林区和谐社会建设。

(四)、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林改工作中,各地始终坚持把宣传贯彻《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林改政策放在首位,使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增强了法制意识,同时,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整个改革过程体现了民意,体现了民主,不仅唤醒了老百姓的民主意识,也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林改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着想,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倾心为老百姓服务,感动了群众,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 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通过林权改革,林农成为了林地的真正主人,责、权、利真正得到了落实,林农造林、管林、护林、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高了,责任心强了,这对于保护生态与提高森林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自己的林木就更有处臵权了,他们很有可能急功近利,乱砍滥伐。若不有效监管,势必导致植被的破坏、生态的恶化和老百姓长远利益的损害。

二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不是本人的林木,护林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若不有效调动,一旦发生森林山火、森林病虫害和盗伐、滥伐,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分山到户之后,资源过于分散,很难进行规模经营。若不有效引导,很难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

四是分山到户之后,老百姓对于发展林业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很难获取。若不有效组织,林业产业很难得到长足发展。

这些问题,都是林改后出现的严峻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需要加以认真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法律法规宣传体系。建立以县、乡、村、组等层次,采取广播、电视、会议、标语等形式,以宣传《森林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体系。

(二)、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的原则,引导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之间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 性森林资源联防协会,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禁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健全保护森林资源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各地制订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切实提高群防群治水平,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三)、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把农户确权后零星经营的林地集中起来,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和培养涉及林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大力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采取租赁、合作、联办等形式,引进大公司、大集团与林农合作建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

(四)、建立林业服务体系。积极探讨建立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构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林业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研究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探讨森林保险业务。二是创建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林业技术咨询,及时帮助农民解答营造林、防治病虫害疑难问题。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向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林木林地资产流转信息、木材及林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三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进一步完善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核心,乡镇林业站、村林技员为纽带,林业企业、林业示范户为载体的县、乡、村、户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经验和启示 第2篇

一、韩国农业保险体系及特点

韩国农业保险开始时间不长(畜禽共济开始于1997年,果树政策性保险开始于2001年,渔船和渔船员政策性保险开始于2004年),开办的险种相对较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韩国畜禽共济虽然名称上叫共济,但严格来讲不属于互助保险范畴。

(一)保险险种

1、农业保险[1]的险种

韩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是在学习借鉴了日本和美国农业保险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而开展的。目前两种类型:①果树保险:适用于苹果、桃、梨、葡萄等六种水果因各种自然灾害遭受损失而设立的保险;②畜禽共济:专门针对奶牛、肉牛、马、猪、家禽等因遭受部分疾病(国家法定的传染病除外)、自然灾害出现死亡或伤病而设立的保险。农民志愿加入这两种保险,并享受保费的补贴。

2、渔业保险的险种

韩国水协共济保险事业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62年水协中央会共济保险事业就形成了目前的基本框架。韩国的渔业保险由韩国水协中央会来经营。2003年,政府根据法律将渔船保险和船员保险事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由水协中央会负责经营。2004年1月,渔船和渔船员政策性保险正式实施。其中渔船员的保险是强制保险,渔船的保险是自愿保险。水协中央会同时还经营其他商业性渔业保险险种。

(二)保险体系和运作机制

1、农业保险体系和运作机制

韩国的农业保险是以农业协同组合为载体开展起来的,由中央政府委托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从事农业保险业务(如图1所示)。农业保险的险种由金融保险研究院负责开发,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是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的业务组成部分,区域农协是农业保险的业务代理机构,不承担任何风险赔付责任。农民上交保费到区域农协以后,由区域农协将所收上来的保费全部上缴到农协中央会。农林部根据农协的经营情况在保费和经营管理费上给予一定补贴。农协中央会通过再保险手段将保险责任按照1∶3的比例进行分散,即农协承担25%的风险,商业保险公司承担75%的风险。如果当年的赔付率超过180%时,超出部分由政府提供兜底赔付。

2、渔业保险体系和运作机制

韩国的渔船及相关的船员保险,具体工作由韩国水协中央会负责(如图2所示),基层市(郡)的94个渔业协同组合作为代理机构执行具体保险业务工作。韩国政府在海洋水产部内设置政策性保险审议委员会,成员由海洋水产部、财政部、预算部、保险金融监督院主管领导、船东代表、渔民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海洋水产部渔业政策局渔业经营课。审议委员会负责对全国的政策性保险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确定保费率。渔民通过渔民组合上交保险费给市(郡)会员组合,市(郡)会员组合将所收取的保费全部上交水协中央会,水协中央会及时将保险经营情况提供给海洋水产部,国家的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的补贴每季度打进水协中央会的账上。出现灾害以后,渔民和船东及时上报受损情况,水协中央会及时派人查勘定损,将保险赔付款项通过水协的银行,打到渔民和船东的账上。

(三)监督机制

韩国的农业保险监管工作由农林部和金融监督院共同负责,重点监管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的保险经营业务。

韩国的政策性渔业保险由政策性保险审议委员会负责监管,委员会成员由海洋水产部、财政部、预算部、保险金融监督院主管领导、船东代表、渔民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海洋水产部渔业政策局渔业经营课,审议委员会负责对全国的渔业政策性保险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确定保费率。

(四)农业保险经营特点

1、对大宗农产品采取强制投保或对主要农产品采取引导投保

在韩国,政府运用对主要果树、部分家畜家禽等产品的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的补贴,鼓励农民投保,一方面保证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从2003年至2005年,果树的投保率在逐渐上升,分别为15.2%、18.2%和23.4%。农民的投保率逐年上升。

韩国的渔船员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即渔船员只要出海作业,就必须参加保险;渔船的保险属引导性保险,即只要参加保险,国家就给予补贴。到2005年11月底,全国渔船员的投保率达79.2%①,渔船投保率达42.4%。

2、政府给予农民保费和保险经营机构经营管理费补贴

在韩国,从2001年到2004年,政府为投保果树保险的农户提供50%的保费补贴,由于2004年的大灾,2005年的保费补贴达到62.2%。国库负担保险经营机构全部经营管理费用的比例逐年增加,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50%、70%、80%、90%、100%。财政补贴金额逐渐上升,分别为23亿韩币、86亿韩币、162亿韩币、378亿韩币、535亿韩币。2005年,韩国国库给予渔业保险的补贴为150亿元韩币,其中渔船员保险费为80亿元,渔船保险费15亿元,经营管理费的55亿元。

3、建立健全的运作体系

韩国的农业保险尽管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其依托的机构是韩国农业协同组合,这个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体系,在群众中有较深的根基。政府将农业保险业务委托给农协经营,不需要单独建立一个新机构,只是给农协增加一项新的业务内容,政府负担全部的经营管理费。通过近5年的运作,这项体制已经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韩国的渔业保险由水协中央会及其下属会员组合负责经营,既负责政策性保险的经营,又负责商业性保险的经营,两种保险单独立帐。

4、对无险的农户采取费用返还或其他优惠措施

为了保持农民投保的积极性,韩国政府积极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对当不出险的情况,在下投保采取优惠费率制度。优惠费率的测算依据是果园前几年的赔付情况、不同的水果品种、防灾设施的配备情况等。在渔业保险上尚无这些优惠措施。

二、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做法

(一)立法支持农业保险

在农业保险的立法上,韩国除了《保险业法》外,于2001年制订了《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法》,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性质,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给予立法支持。农业保险经营也有专门的立法。而且这些法律在颁布以后仍然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

在渔业保险的立法上,韩国国会于1962年颁布《水协法》,该法排除了《保险业法》对渔船保险的适用权,渔船保险不受其制约,从而排除了商业保险公司在渔业系统的竞争,为韩国渔船保险制度实施提供了政策的保证。2003年3月,韩国颁布《渔船员和渔船灾害补偿保险法》,对开展渔船保险业务进行全面规范,强制渔民加入保险,引导渔船加入保险。到2005年11月底,全国渔船员的投保率达79.2%①,渔船投保率达42.4%。

(二)明确政府补贴内容

韩国政府根据灾害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农民给予50%至62.2%的保费补贴,为保险经营机构提供100%的经营管理费补贴。对赔付率超过180%时,提供农业保险的再保险补贴。韩国的渔船保险事业由政府出资补贴事业运营经费、提供再保险支持主导发起的,并且对“义务加入制”的渔民的保费由国库予以补贴。国家补贴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体现了渔船保险和商船相比要承担特殊的风险,也表明小型渔船船东独自承担保费有经济方面的困难,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渔船保险面临特殊风险的充分理解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保护与倾斜。

韩国政府对不满30吨的渔船员保险给予50%的保费补贴,对30-50吨的渔船员给予20%的保费补贴,对50-100吨的渔船员给予10%的保费补贴,对100吨以上的渔船员不给保费补贴。对不满20吨的渔船提供40%的保费补贴,对20吨以上的渔船投保不补贴。对这些保险的经营管理费给予60%的补贴。体现了政府对渔民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以2005年为例,国库补贴了150亿韩币(约相当于12亿人民币),其中补贴渔船员保费80亿韩币,渔船保费15亿韩币,经营管理费55亿韩币。根据收取保费的情况,各种补贴分季度划到水协中央会的帐户。

(三)适时监管经营情况

政府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委托有关机构经营,将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农业主管部门只组织有关部门对经营机构的农业保险经营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管,提高了政府效率。韩国是由农林部的构造政策课派人每年对全国农业协同组织的农业保险经营进行检查。在渔船保险的监管上,韩国渔船保险的监管工作由政策性保险审议委员会负担,委员会通过对水协中央会政策性渔业保险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查,根据盈亏情况,确定下的保费率。具体监管事务由海洋水产部负责,每年在结算时,海洋水产部都派出专人到水协中央会审查有关业务。

(四)建立再保险体系

韩国在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之初,并未建立国家再保险制度,只建立了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制度。但是一方面由于农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韩国农业保险运作时间不长,农业保险基金积累不多,基于这种考虑,政府建立了国家再保险制度。在一般的灾害年份里,农协负担25%的风险责任,商业保险公司负担75%的风险责任。在巨灾年份里,尤其是赔付率超过180%时,国家启动再保险基金,给予赔付兜底。

由于韩国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比较晚,其再保险工作尚在研究中,有关部门正在讨论有关再保险的方案。

[1] 本文中的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保险和畜牧业保险。渔业保险包括渔船保险、渔船员保险、养殖业保险。

持家理财做法和经验启示 第3篇

启示之一, 要学会金融理财。金融理财是目前广大百姓理财的普遍方式, 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的不断增长, 金融理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如果你了解金融理财的知识, 你的金融资产就会有一个好的增长方式和机会, 在负债方面也许会减少不应有的开支和浪费。反之, 会陷入盲目的理财之中, 或造成低收入高支出的不良后果。

启示之二, 要学会运用政策。在个人理财方面, 也要学会运用政策。国际国内的经验一再证明, 一个好的政策出台, 可以给众多理财人带来重大利好, 如国家在利率、税收等方面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会做出经常的调整, 或对某一产业、某一群体实行优惠政策等, 这些都会对个人理财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 在一定意义上说, 运用好政策, 是提高理财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每个理财人都不应小视或忽视这个前提。

启示之三, 要学会融通资金。一个会理财的家庭既能过富日子, 也能过穷日子。但在过穷日子时, 由于投资或衣食住行等原因, 免不了临时举债来满足所需, 对于一般家庭的融资而言, 最为常见的当属借贷了, 可借贷是有条件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当然, 如果你有值钱的东西, 可以拿到典当行进行物品抵押, 获得短期融资, 但这种融资具有高息特点, 融资成本太高, 一般穷人家庭尽量少用。同样, 如果你所需资金不是很大, 又有良好的信誉, 不妨找朋友和亲友通过某一家银行办理一下委托贷款, 这样利率和时间都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 但这需要交银行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还需要办理一些手续, 比较麻烦。另外, 如果彼此都比较了解, 知根知底, 你干脆以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既方便又简捷, 不过这需要良好的信誉做保障。

启示之四, 要学会节约消费。节约消费是重要的理财方式, 如果你是一名工薪族, 收入有限, 可以在商场促销打折、反季节消费中节省大笔开支, 如初冬购买一件棉衣需要几百元, 可等到春季也许只需几十元就可买到同样的产品。再如, 合伙几个人到批发部就可买到批发价, 比零售价至少可以节约10%。如果在一些商场搞活动时消费, 也可买到打折的低价商品。如果你外出旅游, 选择淡季既可节约差旅费, 也可节约门票费。这些都有助于你的理财消费, 使你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公车改革:瑞典的经验和启示 第4篇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作为北欧第二大城市、瑞典最大城市的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由一个半岛和14个岛屿组成,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飞临斯德哥尔摩上空,隔窗向下俯瞰,这些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熠熠生辉;横跨海面各具特色的七十余座大小桥梁。宛如一条条玉带将诸岛屿衔接。苍翠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在薄雾下融为一体。

出了机场,驱车进入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街道两侧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比肩而立,而狭窄的大街小巷则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中世纪雄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与碧树红花丛中一座座精致的别墅相映成趣。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端庄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老城区与新城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新城区,则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

瑞典的社会主义为了和当年苏联的社会主义相区别,在其“社会主义”之上加了“民主”二字,即“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是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全民医疗的国家,国民个人所得比日本还高。他们的民主达到了什么程度呢?瑞典的首相下班和外出居然都是步行,身边没有保镖跟随,也没有道路管制,更没有前呼后拥的庞大车队呼啸而过。

瑞典的法律规定,除国王外,任何人外出都不得带警卫。只有议长、首相、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少数几位领导人才配给公务专车。这与新加坡的公车使用规定何其相似。新加坡规定,只给总统、总理和资政三人配备专车和司机,供他们上下班及公私出行使用。其他人一律使用私车,普通公务员只给交通补贴,一并计人工资。

瑞典政府一直非常注重科学创新。2001年还专门成立了瑞典国家创新局。以创新为核心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昼短夜长,一年之中寒冷多于温暖。也许是这种差异性的气候推动了瑞典去寻求创新并以创新为工具来改变自身。”导游诙谐的介绍。

虽然瑞典只有900万人口,面积不足45万平方公里,但世界上2-3%的发明来自瑞典,称瑞典为发明之国一点也不为过。瑞典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

在瑞典创新局,一个个非常有趣的创新项目令人目不暇接,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冰箱、温度计、安全带、鼠标、拉链,还有真空吸尘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都是瑞典发明的,一个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值得让人们对这个获得了32项诺贝尔奖的国家肃然起敬。从“安全”火柴到“世界上最安全”的VOLVO(沃尔沃)汽车,瑞典人已经把发明和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难怪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被誉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城”,的确当之无愧。

令我感兴趣的不止这些,瑞典的公车监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瑞典的高级官员没有特权,出入轻车简从,工作时用公车,下班后只能用私家车,其子女与普通人无异。政府的领导人大多住在普通住宅区,国家不提供公勤人员。家务自理。

瑞典国家创新局局长夏洛特·布洛根介绍说:“当年我们也曾为公车私用、假公济私的情况困惑。瑞典公务汽车有18万辆之多,驾车人常开着公务车办私事。这种情况令我们的财政部十分头痛。”

因为财政部对公车私用的要求是:“私用”时要交足租金。为解决这个問题,财政部请瑞典电子专家设计了一套专门监控公务汽车使用的电子系统。几年前,瑞典每辆公车上都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刻着“私用”。用车时。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车子才能启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传向中央监控台。如果中央监控人员发现“公务”状态的汽车驶向别墅区、钓鱼区、百货区、菜市区或娱乐场所时,便会用无线电话询問开车者“为何用公车办私事”,如此一来,私用公车者便无机可乘。每隔一段时间,监控人员就会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核实,并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这一奇招有效遏制住了公车私用现象。

更重要的是,監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管,直接向上级负责,而且可以在网上公开查询记录。这种透明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住了公车私用现象。

瑞典是一个小国,人口不多,人均资源优势特殊,他们实行的制度和措施符合他们的国情。我们的国情与之不同。但都存在公车改革的必要性。这一点又是一致的。

近些年来,国内要求公车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说明公车管理存在诸多問题和漏洞,甚至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第5篇

2011年03月17日09:49手机看新闻

“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tourist)是澳洲学者Pearce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一词汇特指旅行时间较长(国际上一般为连续旅行3个月以上),喜好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如青年旅馆),强调与其他旅行者的聚会交流,具有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偏爱非正式和高参与性旅行活动的那些旅游者。具有这些行为特征的人,往往背负大包(Backpack)进行长途旅行,因而被称为“背包客”(Backpacker)。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背包旅游学术上的先行者,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因此本文主要以澳洲为例,适当结合英美,概括国外背包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简述其经验对我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背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

从背包旅游者的规模来看,这一细分市场的人数蔚为壮观。澳大利亚旅游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旅澳的大于15岁的入境旅游者中,背包旅游者占10.2%(Slaughter,2004)。英国每十个国际旅游者就有一个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在英国一年的旅游消费总额达7500万英镑,是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Churchill,1994)。

2.政府支持给力,政策保障齐全

国外背包旅游的宏观环境有利于背包旅游市场的发展。由于较早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可观利润,澳大利亚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对背包旅游者异常重视,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背包旅游的发展。联邦旅游局的出版物《背包旅游战略》为理解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背包旅游市场提供框架。这一出版物敦促政府、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市场提供足够供给,也正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其成为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佼佼者(Slaughter,2001)。针对背包旅游者喜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特点,西澳旅游局(WesternAustra-lianTourismCommission)、北领地旅游局(NorthernTerritoryTouristCommission)和南澳旅游局(South Australian TourismCommission)三局联合推出专门的背包旅游者读物《真正旅行者的真实旅行》(RealTripsforRealTravellers),设计了三条环游三州的不同线路,通过澳背包旅游杂志TNT分发,鼓励背包客探索这片远离东海岸,但资源奇特的旅游温冷区域(AustraliaTourismEx-change,2004)。

工作着的假期制度(TheWorkingHolidayMaker)在澳洲吸引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uqbil,2004)。澳大利亚和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15个国家签订了协议,使得这些国家的“假期工作者”一次入境后在澳旅居时间可达12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最经常从事的工作是住宿业、酒吧和果园采摘。这一方面弥补了澳洲农忙时节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向背包者提供了体验环游澳大利亚最省钱、最深入了解当地的旅行机会。

对于跨国乃至跨洲的长途背包旅游者来说,能否获得便宜的机票成为他们出游选择的重要决策因子。澳洲的交通部门在国家旅游部门的支持下,推出了大量针对背包旅游者的长途旅行优惠项目。澳大利亚的国有航空公司2004年11月起开出Backpacker-sExpress专机。它辗转于澳大利亚国内最受背包客欢迎的五个城市,并有背包国际航线一周两到三班往返于澳洲和澳洲最大的背包客源地——欧洲之间(曼彻斯特-墨尔本,慕尼黑-墨尔本),经停亚洲最热门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印度和泰国的交通枢纽(新德里和曼谷)。考虑到背包旅游者具有旅行时间长、预算紧张、喜交流的特点,飞机的头等舱改为咖啡和酒吧作为乘客的聚聊场所。背包者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该种飞机上乘务人员的职位,合同为期两年,既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乘坐航空器旅行的权利,又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还便于背包者身份的空乘服务人员为机上其他背包旅游乘客提供最个性化的服务——为乘客的背包旅行设计线路和出谋划策。同时考虑到背包者旅游日程的弹性化,这种机票的返程时间随时可签,不需另加手续费,而且永不过期。为节约成本,大多数的预订在线进行,同时网站上有澳洲其他与背包旅游相关的项目链接,如经济型住宿、探险类旅游项目、工作机会等等。这类班机上的服务最省,只提供简餐(AustralianTourismExchange,2004)。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力引导了背包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3.背包旅游配套设施健全,背包旅游服务专业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拥有数不胜数的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背包旅游在这些国家被极大地市场化和商业化,给背包旅游者的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旅馆都加入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青年旅馆协会,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系统。目前世界上共有59个青年旅馆会员国协会,13个附属会员国组织,19个认可业务代理,广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就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办理国际学生等身份证明,在入住不同国家的青年旅馆时享受折扣优惠。在这些青年旅馆中能获得大量的背包旅游信息,不仅因为各种旅游景区和旅行杂志都会把他们的宣传手册和出版物免费定期地赠送给旅舍,使青年旅馆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书面旅行资讯,更因为青年旅馆是背包旅行者集聚的场所,他们在此交流和分享背包心得和旅行资讯,提供了面对面旅行信息交流最活跃的平台。国际上背包旅游者数量的激增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青年旅馆这种廉价住宿形式的迅速扩张密不可分。

在市场化的商业运作中,最能够吸引背包客的商业产品是探险旅游产品。但经营该类产品的单个旅游经营商的规模往往不大,他们便会联合起来招徕背包旅游者。如“澳大利亚背包旅游经营者联盟”(Australian BackpackerTourOperatorsAlliance)是专营澳核心探险旅游目的地的七大经营者的联合网络,而“澳洲探险”(AussieAdventures)则是自助旅行专家的团队联合,专门服务于追求高性价比的背包散客和小团队游客(Muqbil,2004)。

旅行经营商还越来越多地研究运用旅游促销文字。加拿大的旅游经营商不止是商人,而且已成为文化经纪人:他们把加拿大的形象、价值观和理想糅合起来,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梦中假期”(Reimer,1990)。旅行经营商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变化的结果,而且成为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新西兰的旅游宣传手册更是巧妙地利用了探险旅游者,使他们成为新西兰被展示风景的一部分(Cloke等,2002),打造新西兰“探险旅游天堂”的品牌,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对探险怀有浓厚兴趣的背包旅游者。

便捷的网络和预订服务也促成了背包旅游的盛行。国际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预订各种旅游服务比例较高,在线的直接预订达39%,间接预订(通过旅行社网上预订)达到19%。网络预订流行的原因除了便捷快速外,价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航空公司推出“互联网机票”战略,吸引旅行者直接在网上订票以得到更多的折扣。电子机票的配合使用也使网上机票购买轻松易行。一些旅游网站还与航空公司等旅游企业达成协议,保证旅行者能在其网站上拿到低价旅游产品。如美国Orbitz与部分航空公司的协议规定,这些航空公司若未在Orbitz.com网站上提供最廉价的机票,就不得在其他地方销售。Priceline是美国另一个为广大自助旅游者所青睐的网上交易平台,其经营理念是“用户定价”的服务模式:允许消费者自行确定机票和酒店房间等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以订房为例,只需旅行者事先在该网站上输入目的地及酒店大致区位,提交自己的价格,由系统自动搜索满足条件并愿意接受该价格的酒店。作者曾在Priceline上以30美元不可思议的低价拿到美国迈阿密市中心四星级酒店的套房(这一价格相当于当时波士顿郊区青年旅馆一张床的单夜价格),全部网上交易过程从价格发出到订单确认,用时仅3分钟。这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旅游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遍布西方国家发达的GDS。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即“全球分销系统”,是应用于民用航空运输及整个旅游业的大型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DS,遍及全球的旅游销售机构可以及时地从航空公司、旅馆、租车公司、旅游公司获取大量的与旅游相关的信息,从而为顾客提供快捷、便利、可靠的服务。另外,国外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如较高的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安全的银行电子交易平台,普及使用的信用卡和广泛的信用卡在线支付手段等等,都促成了背包旅游网络服务的高效和便捷。

4.背包旅游指南类书籍系列化系统化

对国际背包旅游者行前资料准备的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因特网是他们最经常的信息来

源,旅行指南则排在第二位。“在旅途中获得实用信息”是国际背包旅游者使用旅行指南最常见的目的,占83%,完全不使用旅行指南的背包者只占3%,比例相当低(LonelyPlan-et,2005),因而可以把旅行指南类读物作为国外背包客身份的标志和符号。

背包旅行指南之所以会在国际背包旅游者的旅行生涯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国外旅行指南的成熟开发密切相关。以“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为代表的国外旅行指南独立客观、翔实全面、生动可信,非常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所有内容均由作者亲历的旅行经历编写而成,能发挥实时“向导”的实际作用。这些系列丛书的出版商专营本品牌的旅行指南书籍,拥有专业的旅游资讯采编队伍和专门的公关、营销及销售部门,市场调研机构也遍布全球各地。指南内容覆盖世界各地,拥有洲、国家、地区、州(或省)等许多不同级别和套系,并有专属的网站提供相关资讯。有的旅行指南的网站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语言可供选择。这些系列丛书各本都独立成册,方便旅行者随身携带。国外旅行指南的品牌化及其品牌业已树立的良好口碑,对推动国际背包旅游增长的作用不可小觑。以澳大利亚的“孤独星球”为例,其创刊已有34年,获得权威媒体的好评不断,俨然树立起在背包旅行圈内的“圣经”地位。

二、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搭建背包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

由于我国背包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旅游服务的基础配套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的需求。背包旅游者是费用节约型旅行者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他们以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为主,而国内很多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都是以团队旅游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缺少背包客所青睐的设施服务,大多已有的青年旅馆在价格和服务上也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扩张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的数量,保证与国际青年旅馆标准的接轨势在必行。

在背包旅游的流动渠道上,要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和服务,改变我国目前去往景点景区的交通以旅游包车和私人小交通为主的格局,增量自助旅行公交线路和班次;建立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使旅行者能凭借语音或图示导引系统获得准确的自助交通信息。

2.规范背包旅游的管理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建设

背包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兴事物,目前业内对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相应政策制度和法律规章来引导和规范背包旅游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安全保障。探险事故逐年上升,旅行者权益保障乏力。

除背包旅游安全外,背包旅游的基础接待设施、资讯信息、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需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规范行业发展,或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行业建设,从

经验和启示 第6篇

从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战争等灾害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必要;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优秀教案《我会跳舞》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春节父亲给领导的祝福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