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培训感想拓展训练如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2024-06-29

拓展培训感想拓展训练如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精选4篇)

拓展培训感想拓展训练如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第1篇

拓展训练如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日前,我参加了馆里组织的拓展训练活动,虽然培训地点还是图书馆,但是,杨建新老师深入浅出的演讲,简单却寓意深刻的游戏以及馆领导真诚、精彩、充满期望的讲话。都让我感觉此次拓展培训收获颇丰。在训练过程中,杨老师反复强调,中层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团队的作用,每一个游戏,都需要每组的领导者激发出每一个组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掌握好领导和执行的关系,并保证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在这次训练中,以简单的游戏,阐述抽象的道理,让我找回了工作中被时间磨蚀掉却非常珍贵的东西:意志、果断、激情、合作。此次拓展训练将直接引深到我们实际工作中,作为高级专技岗人员,如何利用自己业务上特长,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帮助新任部长尽快熟悉业务,使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下面就这次拓展训练的体会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翻牌”这个拓展游戏中,我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这个项目我们组没有成功,落在了其它两个组的后面。大家分析了我们组失败的原因,游戏中大家缺少沟通和交流,组长没有体现出领导力,没有组织好大家,而且,第二次重做时,大家对组长的安排并没有坚决贯彻执行,执行力没有体现出来。下午的拓展游戏中,我们组及时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堵车”游戏中,大家配合默契,动作迅速。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教练的一席话。教练分析了我们成功的原因,大家都没有以个人为中心,考虑的都是整体,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最快速度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才能使工作能够有 1

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同时,最高指挥者馆长纵观全局,组员注意听从指挥。由此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身处不同的职位,有着不同的角色,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要想使大家凝聚为一个整体,必须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及时沟通,排解矛盾,使大家有着统一的认识,共同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会取得成功。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通过“钉子的力量”给我的感悟是:其一,集体的协作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要服从集体利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其二,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忽视领导的作用。不管这个领导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大家都应该围绕着这个领导核心,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开展工作。其三,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个详细的策划,再加上领导最后的系统决策,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其四,团队中成员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性格色彩测试”,我知道了人分为红、黄、蓝、绿四种色彩,每种色彩的人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与团队成员交流沟通时,要注意成员的性格色彩,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做好工作。

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所以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有时候可能连自己都不清楚能不能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能不能超越的一个困难,实际上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同时我还认识到:自己在困难面前,脑瓜转得还不够快,自己的心里

2素质还不是很好。通过这次拓展训练让我的心胸变的更加宽阔。让我时刻提醒自己:相信自己,勇于把握机会,时时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训练虽然是结束了,但我相信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从拓展培训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日后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练时间。我们要用拓展了的心灵、激情和意志重新面对崭新的每一天,面对馆里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将攻无不克!

贡献的是个人,展现的是整个团队。在拓展训练中,中层干部学员们无不表现出奉献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学习他人之长,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协作,沟通与协调,真诚与信赖,激情与挑战,勇气与信心,素质与心态,见解与共识的完美统一。在此过程中,也锻炼和提升了学员们制定目的、策划方案、组织指挥、统一执行的综合能力。

感谢馆领导的培训安排,通过拓展训练,大家经历了失败之后的成功喜悦,增进了交流沟通和友谊,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我也会将自己在培训中的所学所得,尽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管理部路宽2014年5月22日

拓展培训感想拓展训练如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第2篇

为了更好地将改进创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激发全体员工改进创新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改进创新氛围,特建议如下:

1、鼓励各部门各岗位职工通过多种途径识别当前部门、当前岗位的改进空间并根据标准格式提报改进创新项目,营造改进创新的工作氛围;

2、各部门领导依据部门职能和KPI,对员工提报的改进创新项目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入围名单;

3、入围者从确定的那一刻开始全程负责该项改进创新,并负责制作PPT汇报材料;

4、评审组专门针对各部门每一个改进创新项目进行评级(A级、B级、C级),人力资源中心将针对A级(改进创新奖)、B(优秀奖)和c级(鼓励奖)级改进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5、A级改进将会在总结大会中点名表扬、鼓励;如有条件,同时进行部分现金鼓励;同时这种改进创新的工作方法可以项目负责人的名字命名,载入公司发展史册,大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1、以上建议肯定要对考核制度进行一个详细地制定,力求公平公正;

2、与咨询专家协商,增加改进创新项目的评级;

3、优化改进创新提报流程

个人最近的一些想法,不知是否恰当,请领导斧正!

人力资源中心

王东平

物理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第3篇

一、导入新课环节

新课的导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否成功, 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授业无趣, 必不乐学。”那么, 怎样在授课一开始的时候, 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 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日常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新课之始, 就感到所学内容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 装满水的杯子, 当水杯忽然向左运动, 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 请同学回答现象, 这样引入新课, 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而讲述一些趣味性的故事, 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 先让一片纸和一个粉笔头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然后把纸片团成一小团, 再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用生活中实例来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 还可以利用亲身经历的事, 例如, 学校运动会上最夺人眼球的百米飞人大战中, 第一名以12秒25夺得金牌, 第二名以12秒31获得亚军, 那么, 如何用物理量比较他们的快慢呢?这样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设疑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 “设疑”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 它可以开发学生思路,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使其主动去学。正因为如此, 教师要善于设疑,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的注重, 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找两名力气比较大的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 再成鲜明对比地请一位个子小的女同学, 交给她一个艰巨的任务, 即要求她一个人拉动两个人。教师指导让小个子女生在绳子中间用力一拉, 两个大力士都被拉动了, 一名弱小女生能拉动两名大力士,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像这类设疑, 既贴近生活,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后, 我要求学生们回家把家中微波炉的说明书看一看, 找找在微波炉工作的过程中, 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的。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学生们的很大兴趣, 有的学生找到了家中所用微波炉的说明书认真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发现的问题, 这对于提高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 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 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 比比谁做的功最多, 谁的功率最大, 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 设计方案, 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 做功最多的, 功率最大的, 机械效率最高的, 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 为什么做功最多的, 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 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 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 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 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 学到实在的知识。

三、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环节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 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把学到的物理规律, 力求使之贴近生活, 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 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 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例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但比较抽象, 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 如冬天热水泡脚———能的转移。双手相互摩擦做功, 双手觉得暖和———能的转化。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 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 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例如在讲等效替代思想时, 让两名女同学把一桶水抬到讲桌上, 然后再让一名男同学自己把水提到讲桌上, 让学生去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从生活中挖掘出有利于教学的内容, 把它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去, 物理课程改革强调的“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就会在我们的教学中体现出来。

摘要:物理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谈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实际:结合

记得学生曾经问我: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呢?我一时没能回答上来。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学习数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走出书本,应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思考。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按比例分配计算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算账、如何设计图片更美观等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裁衣服、外出旅游,其实也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让数学走进生活。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实际生活当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学生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来思考。

三、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

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内容的置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指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最终让生活世界中的经验(“个性化数学知识”、“日常数学知识”)得以提升,成为“数学”(“人类性的数学知识”、“学校性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数学化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解释或解决种种具体现象和问题的过程。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他的学习应该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成为一个知识的“囊袋”,而应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世界的交往。“生活化”与“数学化”是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方面。“生活化”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若干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

四、抓住生活情境用好数学

数学学了就要用,教师也应该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生活化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其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过程中用到这些知识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下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密切。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叫我如何不想她下一篇:创意猴年新春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