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

2024-09-20

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精选6篇)

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 第1篇

资阳市雁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高、中考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

为做好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以及《资阳市雁江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在资阳市雁江区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广大考生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三、预警与报告

(一)预警

1、监测。餐饮监管部门、餐饮服务提供单位、主办单位在高、中考开展前和开展期间,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监管,尤其是对高风险冷、生食品的监管,通过监管及时发出预警。

2、举报。对发生在高、中考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或者事故隐患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

3、准备。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

(二)报告

1、报告制度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监管工作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核实基本情况,并向区卫生部门通报,配合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按规定及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发生在高、中考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实施以下紧急报告制度:

(1)事故造成伤害人数在99人及以内且无死亡病例的,应当于2小时内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事故造成伤害人数在100人及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应当于2小时内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事故造成伤害人数在100人及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或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应当于2小时内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逐级报告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区药监局、餐饮服务提供单位、区招生委员会、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

(2)区食品药品监督管局负责现场监管的工作人员、餐饮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人员、区招生委员会的有关工作人员、接收食物中毒患者的医务人员、就餐人员。

四、应急处置

(一)监管部门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时,有权向有关餐饮服务提供者了解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情况,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并采取以下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用具,并按程序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4、依法发布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和处理情况,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2、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发生食物中毒的餐饮服务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

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漏报、瞒报。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五、组织机构

建立资阳市雁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志铭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陈红担任副组长,食品安全股、食品稽查中队和局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管股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电话:26227696),负责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协调工作。特殊情况时,局机关其他股室全力配合。

2014年6月5日

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 第2篇

一、供电

上班时间:

1、主要保障大楼的2台电梯正常运行;

2、保障水泵房的2台电机运行;

3、保障大楼各科室正常用电; 下班时间:

1、保障大楼内主干道的照明;

2、保障办公大楼外围通道的照明;

3、保障水泵房的2台电机运转;

二、供水

在大网因故停止供水期间,办公大楼各楼层公共卫间用桶备水冲厕。请各科室计划并节约用水。

三、其他保障

1、水、电、的应急抢险、维修由汗马公司负责实施,应急抢险联络热线:李文明:***、蔡毅征***(24小时畅通)。

2、请各部门科室提前储备好水、蜡烛、应急灯具和生活物资。

汗马公司

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 第3篇

PHS网络经历了最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投入使用, 网络优化的历程, 目前已进入了规模化的平稳发展阶段。而在发生突发高话务事件时, 网络质量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需要专业化的优化队伍对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网络优化。

本文所阐述的应急保障优化工作主要是针对无线子网的集中优化, 这是因为无线子网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如无线电传播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的变化、话务负荷的分布、用户对特定情况下服务质量的要求等, 这些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最大, 其性能的优劣常常成为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话务冲击下的PHS网络运行特点

突发高话务冲击对PHS网络运行造成的影响, 主要出现在局部区域、部分时段, 表现在用户感知方面的特点主要有:拨打、接听均困难, 通话断续, 干扰较大, 切换频繁甚至出现掉话。这些表现在网络运行指标方面, 就是寻呼区寻呼量激增, 部分基站话务溢出明显, 网络频率阻塞率、信道阻塞率、掉话率等指标恶化。

上表所示为10月1日与10月2日20:00-21:00, 同区域指标对比情况。受10月1日晚焰火晚会影响, 该区域 (如上所示PA1-3、2-3等) 网络指标急剧恶化, 话务、掉话指标严重超标。同时, 这些局部区域的指标变化也影响了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 使得信道阻塞率由0.38%上升至9.70%, 掉话率由1.62%上升至2.64%。

三、指标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劣化指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量用户突然聚集于局部区域, 该区域网络无法负荷所造成的。这会带来至少三方面的影响: (1) 部分寻呼区内寻呼量大增, 寻呼消息出现丢失, 基站可能吊死; (2) 部分基站话务溢出, 信道资源紧张, 拉高信道阻塞率、频率阻塞率、掉话率等指标; (3) 干扰严重, 频率阻塞率、干扰规避率指标恶化。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建议。

3.1 寻呼区规划

寻呼区是PHS无线网络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开机并空闲状态下的小灵通手机从别处移动到某寻呼区后, 需首先在该寻呼区登记注册, 该过程会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 也可能会短暂影响手机的通信性能, 同时寻呼区登记在理论上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一部小灵通手机作被叫时, 系统会通过该手机所登记的寻呼区内的所有基站下发寻呼消息, 并待接收到手机上发的响应后进行后续的建链和建立通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系统丢失了寻呼消息就会造成手机寻呼不到, 本次呼叫失败。

为有效解决寻呼丢失的问题, 可以采用重新规划寻呼区的方法, 即将原来一个寻呼区下的多套CSC重新进行归集, 划分成多个寻呼区。但在重新划分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一方面, 若寻呼区划分过小, 寻呼区中登记的小灵通手机会相对较少, 网络所发出的寻呼消息相对也较少, 但同时也会造成小灵通手机相对频繁地进行跨寻呼区的位置登记;另一方面, 若寻呼区划分得太大, 寻呼区中登记的小灵通手机会相对较多, 基站每小时处理的寻呼次数必然增加, 并有可能会超出基站的处理能力, 造成寻呼消息的丢失。

因此, 寻呼区的划分是一个需要平衡考虑的问题, 建议以寻呼区每小时寻呼次数作为衡量标准。理论上一个寻呼区每小时最大寻呼次为24000次, 而实际网络中, 小时寻呼次数超过9000次, 会出现寻呼丢失的现象。我们在做PA裂分时, 会尽量使得裂分后的PA, 每小时寻呼次数在16000以下, 但如果在实时监控中发现寻呼量超过18000次时, 会考虑关闭二次寻呼, 以保证网络质量。

3.2 信道资源

理论上, UT公司的500MW基站有7个业务信道, 在呼损为5%的情况下, 每小时可承载话务量3.738ERL, 实际中在接近该门限值时, 已经有阻塞现象发生, 而在超过该门限值时, 会有较多的信道建链请求被拒绝, 导致信道阻塞率的上升, 而信道忙也会使TCH干扰增加, 使频率阻塞率、干扰规避率、掉话率上升。

增加信道资源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中, 有三种方案可行: (1) 将该区域已有单站升级为组控站; (2) 在该区域新增临时基站; (3) 使用车载站增加信道资源。由于原有站点地址选择一般是覆盖的最佳位置, 因此实行第一种方案时, 话务吸收状况最好, 信道资源利用率最高。第二种方案, 在安装基站时需要注意天线角度及支架高度, 减少干扰, 话务吸收状况次于第一种方案。在第一、二种方案均不可行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用车载超级组控站解决话务拥塞问题, 但受车载站天线分集接收局限性影响, 车载站对话务的吸收效果较差, 实际中常常作为话务吸收的补充手段。

3.3 干扰解决

频率阻塞率反映了基站侧的TCH干扰, 在用户聚集的情况下表现为频点资源紧张, 如果网络频点资源有富余, 可以考虑增加该区域基站的频点资源, 以减少干扰。

干扰规避发生率反映了呼叫过程中的TCH干扰。原则上来说, 每个基站都可以使用任何一个业务信道频点, 在分配业务信道时, 基站通过载波侦听, 选择干扰最小的频点和时隙分配给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同频干扰, 则依靠干扰规避机制来重新给用户分配合适的信道, 即进行TCH切换或切换至邻近的基站, 也就是说为用户重新分配一个干扰较小的频点或时隙。干扰规避发生率较高的话会严重影响通话的质量, 也需要增加频点、信道资源加以解决。

四、实际案例应用

4.1 焰火晚会PA裂分

焰火晚会期间, 我们于10月3日对寻呼量超标的PA2-3、3-6进行了裂分, PA2-3裂分成2-3、2-7和2-a, PA3-6裂分成3-6和3-c。从10月1日和10月3日、10月6日PA寻呼次数来看, 裂分后PA寻呼压力减轻, 各PA忙时寻呼量在16000次以下, 寻呼量未超标。

4.2 演唱会应急方案

演唱会地点附近, 地广站稀, 且基本为7T单站, 遇到大型活动, 话务极易超标, 引起指标劣化。我们除了对寻呼区进行了裂分, 还着重增加了基站个数。具体措施包括将前一次演唱会 (10月21日) 时话务超标的单站加为组控站, 同时新增3个31T超级组控站。从整体情况来说, 大部分单站加为组控站之后, 话务量吸收上升, 同时指标有改善, 由表三可以看到优化前后的对比情况。

五、结束语

我们在实际应急保障工作中, 需要按照上述要求提前做好网络优化工作, 同时, 也不可忽视实时网络监控和现场应急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在突发状况下更好地保障网络的平稳运行。

摘要:本文通过说明PHS网络在突发高话务冲击下的运行特点, 解析劣化运行指标的成因, 总结出了应对紧急情况的优化保障措施, 对以后的应急通讯预案的制定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高、中考保障应急预案 第4篇

[关键词]应急预案;校园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3-02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财物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1]

目前,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不间断出现,很多高等院校都已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校园安全恶性事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预警预案体系的缺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消灭事件恶果的应对预案。

一、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一)校园火灾事故

高校校园火灾事故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校园内寝室、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是火灾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校园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威胁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内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4名女大学生从6楼阳台跳下企图逃生,但不幸全部遇难。火灾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的“热得快”烧干后点燃了易燃物。2013年6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实验楼中浓烟滚滚,在附近的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已经被大火烧得坍塌。西安消防出动5个中队进行扑救,整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断,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可能是工人违规使用电焊。

(二)校园盗窃案件

校园盗窃案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率较高的案件之一。随着高校校园面向社会开放,部分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的在校大学生。自2003年至2008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大学校园盗窃案件601件,涉案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845953元,涉及高校67所。[2]其中多数盗窃案件是由于被盗窃学生防范意识弱,平日没有养成妥善保管自己财务的良好习惯。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其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考完后,王某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手段,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3]

(三)校园刑事案件

校园刑事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目前从已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来看,多数案件的发生源于琐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斗殴致死案,事件的起因竟是蒋某回寝室时敲门,而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为其开门,之后两人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随手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结果致其死亡;2014年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砍人事件,致两名学生一死一伤。

(四)其他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及出现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例如意外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运动受伤、触电、自杀等事件。校园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庭、亲友带来悲痛,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原因

1.在寝室床上吸烟或未将烟头熄灭就乱扔,引燃其他物品酿成火灾。2.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子、电吹风等,造成电路超负荷,引发火灾。3.实验课中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4.电气设备老旧,同时超负荷使用造成火灾。

(二)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

1.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并伴随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种单位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2.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治安环境差。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饭馆等商铺环绕,校门周围摆摊设点,人员成分复杂,周边治安环境混乱。3.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盗窃行为疏于防范。4.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足。一段时间以来盗窃案件破案率低,很多小额盗窃案件迟迟不破,不能有效打击犯罪,造成盗窃分子侥幸心理膨胀,持续作案。这些都是盗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从已发生的高校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

校园刑事案件多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产生的矛盾所引发。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多集中在校园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各种身心活动与高中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犯罪分子的能力差。再次,学校安保措施不到位,人手不足。校园安保人员普遍人数少、素质不高,存在退休、老弱人员在岗现象,缺乏系统专业训练。校园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范手段不足,安全防范在学校各个部门间少有联动机制,各种安全防范手段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制订应急预案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高等院校的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如此。伴随高校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校园已不再是宁静的安全岛、世外桃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高等院校应该制订出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

(一)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个高校都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处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式的,包括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预防,到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以及事件过后的恢复。[4]由此要明确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中,事发前、事发中、事发后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形成系统化闭环的高校安全应急预案处置体系。

(二)综合制订高校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特定的安全事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做出综合应急预案,这是从总体上概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方针和相关政策;在发生事件的前中后期,明确应急相关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应急措施、行动和后勤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环节,这是应对各类事故的协调性、系统性文件和要求。

(三)分类制订专项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的专项应急预案,是要针对高校校园中可能或已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交通事件、打架事件、盗窃事件等)、危险源制订的举措和方案,是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构成部分,因此,分类预案应遵循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制订,并将其作为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同时专项应急预案在研制过程中,应规定明确而具体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有效救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Z].教社政〔2002〕11号,2002.

[2] [3] 程晓璐,刘勇,王赫新.六十七所高校601件盗窃案调查[J].安防科技,2010(4).

[4] 徐志勇.英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

保障应急预案 第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障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障应急预案1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能力,确保应急工业产品供应及时、有序、高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等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政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对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署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或者市属有关部门、县级政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提出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具体是:

(一)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缺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组织;

(二)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需装备、材料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供应保障,动物防疫物资、自然灾害救助物资、防汛抗旱物资等已有应急预案按其规定执行。

三、工作原则

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协调企业按照需求做好应急工业产品保障供给。

坚持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应急工业产品保障由事发当地政府负责,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建立分级响应、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

坚持预防和准备为主,平战结合。注重常态与应急状态的衔接,做好生产能力准备,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预案演练。

坚持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加强部门间、县区间、部门与县区间沟通协调,完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与运输、储备、调用的协调机制。

四、预案体系

(一)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的规范性文件,由市经信委制定并发布实施,报市政府备案。

(二)专项专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某类应急工业产品(如装备、材料等)或者某类突发事件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如地震、气象灾害等)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市经信委制定并发布实施。

(三)地方地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由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应对本地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而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县、区经信局(经发局)制定并发布实施,报市经信委备案。

(四)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应急预案。

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要求,为做好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制订并实施,报当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五、组织体系及任务分工

(一)组织体系。

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组织体系由市、县级(区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二级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市级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分工和本预案规定,负责综合协调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县级(区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参照本预案,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相关职责。

(二)任务分工。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经济运行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专家咨询组,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时可根据需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领域成立专项保障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

2.领导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制订工作方案,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根据需要,制订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联合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4.当突发事件由市政府统一指挥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府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

5.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综合组由经济运行局局长担任组长,相关处室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综合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按规定发布应急响应信息;

2.联系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3.综合分析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

4.跟踪了解应急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问题;

5.承担应急值守,起草专报信息,编辑工作简报;

6.承担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日常工作;

7.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原材料保障组组长由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消杀用品、建筑材料等应急保障。装备保障组由消费品与装备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救援装备、运输装备、抢修装备等应急保障,消费品保障组由消费品与装备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医药、食品等应急保障。各专项保障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根据工业产品应急需求,拟订紧急生产方案;

2.监测有关应急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

3.组织协调有关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和供应;

4.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专家咨询组,由工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专家咨询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提出建议;

2.对工业产品选择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

3.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应急准备

(一)机制准备

1.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预警预报机制。密切与省、市应急指挥机构、上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关注突发事件演进过程。根据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对可能受到威胁的地区和行业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向有关地区和行业发出预警信息,通报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可能调用的应急工业产品范围和规模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要求有关地区和行业做好应急准备并采取相应措施。

2.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协调机制。联合市应急指挥机构、市属各专项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联络员制度。常态下不定期交流工业产品应急需求信息;应急状态下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3.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市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间、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县、区政府间共同建立应急工业产品保障合作机制,加强需求信息沟通。

4.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结合区域发生突发事件规律,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相互协作,及时通报信息,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二)工业产品储备

1.生产能力储备。对峰值需求大、正常储备难度高、生产工艺特殊的应急工业产品,根据产品类型、地理位置和未来需求,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重点企业认定制度,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开展应急生产能力储备,建立健全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储备体系。

2.社会储备。充分利用生产企业在库存和销售环节的现有储备能力,对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经常性工业产品,选择有关生产企业开展社会储备,定期发布指南,强化动态调整和跟踪。

3.实物储备。根据需要,必要时对重要应急工业产品采取实物储备。

(三)产业准备

制定扶持应急产业的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应急产品和技术,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防和处置的产业支撑能力。

(四)信息准备

开展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调查,掌握产品类型、性能指标、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业产品信息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七、应急响应

(一)响应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对工业产品需求的紧急和严重程度,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级别。

(二)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应急保障响应

a启动条件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所需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现有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类型多,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政府或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部署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启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Ⅰ级或Ⅱ级响应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Ⅰ级或Ⅱ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Ⅰ级或Ⅱ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综合组、有关专项保障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重大问题,安排应急保障工作任务。

综合组第一时间掌握并确认应急工业产品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根据需要提出应急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并做好衔接,及时上报重大情况,做好应急值守,协助有关企业捐赠应急工业产品。

根据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应急保障需要启动相应专项保障组,对峰值需求巨大的应急工业产品,拟订不同类型产品应急生产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正常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产品,第一时间掌握库存情况,建立动态监测制度,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形式做好应急保障,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实施紧急征用。

相关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应急工业产品供应企业的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在需要启动应急生产机制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计划,加强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合作,快速扩大生产能力,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并及时上报产品供给、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终止Ⅰ级或Ⅱ级响应。

2.较大应急保障响应(Ⅲ级)

a启动条件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Ⅲ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正式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立即启动值班制度,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组织协调紧急生产,通过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大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启动区域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其他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3.一般应急保障响应(Ⅳ级)

a启动条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Ⅳ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综合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方式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要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Ⅳ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三)响应级别调整

1.随着突发事件进展,当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保障条件超出或小于已发布响应级别时,可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

2.当发生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时,如所需应急工业产品达到上述相应级别,可参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八、信息发布

(一)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二)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九、事后管理

征用补偿。根据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情况,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十、保障条件

(一)资金保障。

对于保障应对突发事件调用、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所需各项经费,应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所需经费,通过规定程序申请由同级财政审核后予以保障。

(二)运输保障。

加强与综合运输协调部门和交通运输、铁道和民航部门衔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确保应急工业产品运输畅通,必要时可申请“绿色通道”。

(三)通信保障。

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配备必要的通信装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网络,建立联系渠道。

十一、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活动。县、区经信局(经发局)要结合所辖区域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

(二)宣传与培训

将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

(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评估

定期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评估工作,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提出评估方法和程序。

(四)奖惩

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二、附则

(一)名词术语

工业产品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品、半制成品和在制产品。

(二)预案管理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

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出现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台相关新的法律法规;

2.根据应急演练和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的评估结果,需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3.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调整。

(三)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和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保障应急预案2

1总则

1.1制定目的建立健全市重污染天气通信保障应急响应机制,明确职责,提高应对处置能力,确保通信畅通。

1.2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和涉及我市的跨市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情况下的通信保障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严密协同、依靠科技、保障有力的原则。

1.5预案体系

市重污染天气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除本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外,还包括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重污染天气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领导小组构成与职责

设立重污染天气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重污染天气情况下的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有关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

(2)研究部署通信保障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3)指挥、协调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有关工作实施和进展情况。

2.2领导小组办公室构成与职责

市重污染天气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办公室主任由市经信委分管副主任(党委书记)担任。各成员单位明确1名重污染天气应急负责人,并指定1名专门人员为办公室联络员。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负责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联系,负责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2)负责建立成员单位间通信保障协调工作机制,搞好上传下达,督促落实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

(3)负责应急信息的监测、分析和汇总工作,及时了解通信保障情况,组织制订有关处置方案,向领导小组报告重大问题并提出处置建议。

2.3成员单位职责

(1)市经信委:负责职责范围内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及时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报告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健全本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领导小组有关通信保障应急工作部署;负责具体施实本企业职责范围内的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企业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3)国电公司:负责优先保证通信设施和通信保障应急时所需的电力供应。

3应急响应

3.1启动响应程序

在启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到预定或指定地点集结待命,按照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的指令和要求适时启动本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企业内资源的统一调度,并迅速参与应对和处置。

3.2加强应急值守和监测

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期间,实行应急值班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守,成员单位联络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加大电信网络运行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3网络拥塞处理

当发生电信话务量持续大幅激增造成网络拥塞的情况时,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将情况及时上报省通信管理局、市政府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批准后启动限呼工作方案。遇有紧急情况,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先口头报告启动限呼工作方案,事后将实施情况书面补报备案,以避免网络拥塞的扩大和蔓延。

3.4应急通信保障

当发生基础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且短时间难以修复的情况时,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立即派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携带卫星、短波、基站、集群通信等机动通信设备,赶赴现场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并及时组织抢修被损毁的通信线路和设备。(注: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响应等级遵照《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执行。)

3.5应急结束

在接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解除预警信息后,领导小组织办公室通知各成员单位终止应急响应。

4保障措施

4.1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不断完善专业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和公用通信网运行维护应急梯队,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通信保障的实战能力,以满足我市应急通信保障等工作的要求。

4.2基础设施及物资保障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根据我市的地域特点和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配备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装备,尤其要加强小型、便携等适应性强的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形成手段多样、能够独立组网的装备配置系列,并加强对应急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确保通信保障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4.3电力保障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按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相应容量的应急发电设备,确保在应急情况下有备用的电力供应设备作支撑。国电公司要优先保证通信设施和现场应急通信装备的供电需求。

保障应急预案 第6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等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政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对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署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或者市属有关部门、县级政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提出的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具体是:

(一)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缺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组织;

(二)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急需装备、材料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供应保障,动物防疫物资、自然灾害救助物资、防汛抗旱物资等已有应急预案按其规定执行。

三、工作原则

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协调企业按照需求做好应急工业产品保障供给。

坚持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应急工业产品保障由事发当地政府负责,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建立分级响应、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

坚持预防和准备为主,平战结合。注重常态与应急状态的衔接,做好生产能力准备,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预案演练。

坚持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加强部门间、县区间、部门与县区间沟通协调,完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与运输、储备、调用的协调机制。

四、预案体系

(一)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的规范性文件,由市经信委制定并发布实施,报市政府备案。

(二)专项专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某类应急工业产品(如装备、材料等)或者某类突发事件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如地震、气象灾害等)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市经信委制定并发布实施。

(三)地方地方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是由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应对本地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而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县、区经信局(经发局)制定并发布实施,报市经信委备案。

(四)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应急预案。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全市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要求,为做好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制订的应急预案,由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制订并实施,报当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五、组织体系及任务分工

(一)组织体系。工业产品应急保障组织体系由市、县级(区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二级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市级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分工和本预案规定,负责综合协调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县级(区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参照本预案,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相关职责。

(二)任务分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经济运行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专家咨询组,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时可根据需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领域成立专项保障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

2、领导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制订工作方案,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根据需要,制订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联合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4、当突发事件由市政府统一指挥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府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

5、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综合组由经济运行局局长担任组长,相关处室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综合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按规定发布应急响应信息;

2、联系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3、综合分析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

4、跟踪了解应急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问题;

5、承担应急值守,起草专报信息,编辑工作简报;

6、承担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的日常工作;

7、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原材料保障组组长由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消杀用品、建筑材料等应急保障。装备保障组由消费品与装备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救援装备、运输装备、抢修装备等应急保障,消费品保障组由消费品与装备工业处处长担任组长,承担医药、食品等应急保障。各专项保障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根据工业产品应急需求,拟订紧急生产方案;

2、监测有关应急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

3、组织协调有关应急工业产品生产和供应;

4、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专家咨询组,由工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专家咨询组应急状态下的职责:

1、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提出建议;

2、对工业产品选择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

3、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应急准备

(一)机制准备

1、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预警预报机制。密切与省、市应急指挥机构、上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关注突发事件演进过程。根据应急指挥机构、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对可能受到威胁的地区和行业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向有关地区和行业发出预警信息,通报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可能调用的应急工业产品范围和规模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要求有关地区和行业做好应急准备并采取相应措施。

2、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协调机制。联合市应急指挥机构、市属各专项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部门联络员制度。常态下不定期交流工业产品应急需求信息;应急状态下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3、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市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间、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县、区政府间共同建立应急工业产品保障合作机制,加强需求信息沟通。

4、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结合区域发生突发事件规律,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相互协作,及时通报信息,共同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

(二)工业产品储备

1、生产能力储备。对峰值需求大、正常储备难度高、生产工艺特殊的应急工业产品,根据产品类型、地理位置和未来需求,建立工业产品应急保障重点企业认定制度,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开展应急生产能力储备,建立健全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的应急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储备体系。

2、社会储备。充分利用生产企业在库存和销售环节的现有储备能力,对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经常性工业产品,选择有关生产企业开展社会储备,定期发布指南,强化动态调整和跟踪。

3、实物储备。根据需要,必要时对重要应急工业产品采取实物储备。

(三)产业准备

制定扶持应急产业的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应急产品和技术,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防和处置的产业支撑能力。

(四)信息准备

开展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调查,掌握产品类型、性能指标、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业产品信息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七、应急响应

(一)响应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对工业产品需求的紧急和严重程度,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级别。

(二)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应急保障响应

a启动条件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所需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现有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类型多,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政府或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部署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启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Ⅰ级或Ⅱ级响应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Ⅰ级或Ⅱ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Ⅰ级或Ⅱ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综合组、有关专项保障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重大问题,安排应急保障工作任务。

综合组第一时间掌握并确认应急工业产品需求信息,提出安排建议;根据需要提出应急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并做好衔接,及时上报重大情况,做好应急值守,协助有关企业捐赠应急工业产品。

根据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应急保障需要启动相应专项保障组,对峰值需求巨大的应急工业产品,拟订不同类型产品应急生产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正常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产品,第一时间掌握库存情况,建立动态监测制度,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形式做好应急保障,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实施紧急征用。

相关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应急工业产品供应企业的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在需要启动应急生产机制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计划,加强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合作,快速扩大生产能力,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并及时上报产品供给、生产能力和库存等重要信息。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终止Ⅰ级或Ⅱ级响应。

2、较大应急保障响应(Ⅲ级)

a启动条件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短时间需求数量巨大,或者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Ⅲ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正式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立即启动值班制度,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组织协调紧急生产,通过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大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启动区域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其他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3、一般应急保障响应(Ⅳ级)

a启动条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需个别应急工业产品不在常态准备范围,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市有关应急指挥机构下达了保障任务。

(2)市有关部门或县区政府提出了保障需求。

b启动程序

(1)综合组提出工业产品应急保障Ⅳ级响应启动建议。

(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是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由综合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3)应急响应宣布后,综合组根据本预案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c响应任务

响应启动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综合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根据需要采取提供生产企业信息、紧急调用等方式做好工业产品应急供应,及时上报重要情况。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属地原则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报送重要信息。

承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任务的供应企业,要与相关采购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按时、保量做好相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和供应。

d响应终止

突发事件稳定后,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决定终止Ⅳ级响应,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三)响应级别调整

1、随着突发事件进展,当所需应急工业产品保障条件超出或小于已发布响应级别时,可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

2、当发生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时,如所需应急工业产品达到上述相应级别,可参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八、信息发布

(一)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二)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九、事后管理

征用补偿。根据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情况,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十、保障条件

(一)资金保障。对于保障应对突发事件调用、征用应急工业产品所需各项经费,应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工业产品应急保障所需经费,通过规定程序申请由同级财政审核后予以保障。

(二)运输保障。加强与综合运输协调部门和交通运输、铁道和民航部门衔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确保应急工业产品运输畅通,必要时可申请“绿色通道”。

(三)通信保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配备必要的通信装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网络,建立联系渠道。

十一、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活动。县、区经信局(经发局)要结合所辖区域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

(二)宣传与培训

将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

(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评估

定期开展工业产品应急保障能力评估工作,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提出评估方法和程序。

(四)奖惩

对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工业产品应急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二、附则

(一)名词术语

工业产品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品、半制成品和在制产品。

(二)预案管理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

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出现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台相关新的法律法规;

2、根据应急演练和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的评估结果,需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3、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调整。

(三)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和解释。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下一篇:因为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