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共赢范文

2024-08-03

互惠共赢范文(精选8篇)

互惠共赢 第1篇

尊敬的各位客户:

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在这个美丽的龙井茶庄相聚,也很荣幸的邀请到了现在证券市场上最具权威的研究人士,杭州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刘敏达老师来和大家分享现在市场上最新最尖端的行情研究报告。

今天之所以邀请大家过来参加我们第一届高端客户财富报告论坛,第一是想和各位分享我们最权威的研究报告,第二,也是想逐渐建立起一个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邀请在金融市场领域有所建树的老师们与各位分享最新的研究报告,同时也通过在座各位互相交流、思维碰撞,集思广益,以达到华泰与客户共成长的这么一个最终目的。

在座的各位想必都已经是历经熊牛,在证券市场里拼杀多年的老手。相信大家也有所体会,在这么一个瞬息风云千变万化的股票市场,哪怕是驰骋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也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登高跌重的时候。那么,是否能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网罗金融行业内的精英团队,揽尽顶尖的金融领域行研,以达到提高自身对股票市场的嗅觉敏锐度和方向把控力的目标?对此,我可以毫无疑问的告诉大家,我们做的到。

想必大家也听说过泽熙、敦和这两个响亮的名号。从几万的身价做到几十亿,泽熙的业绩已经不需要我再赘述了,这么多年来,它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市场的焦点,每年到年底盘点业绩之时,排行榜上总少不了它的名字。掌门人徐翔被更冠以“私募一哥”的称号,在江湖上传得神乎其神。泽熙发行的产品经常在上市之前就被预定一空,并具备着随时随地召集路演的实力,这一切,正是因为它拥有着强大的经历过末位淘汰血洗的研究团队,并且经常性的从研究团队中汲取知识力量,共同进步。不过,这样的名头着实响亮,也令人眼红,但却往往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在座的各位或许是中大散户中的单枪匹马,又或许是单打独斗的中小机构,在享受普通券商都能提供的优质VIP服务的同时,是否有过想听报告、想看路演,却碍于成本限制、行程安排等因素,有想法、却没途径实现的尴尬时刻?那么,拥有一个强大研究团队的支撑是否真的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呢?其实并不然,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组织邀请大家坐在这里的目的,从今天开始,在我们华泰,只要您有需求,我们的高端客户财富论坛可以为都可以随时为您揽尽业界内知名权威的研究人员,为您做一场独家专享的顶尖定制投资报告会。

当然,学习是一直都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从来没有急功近利的捷径。我们华泰证券的高端客户财富报告论坛也会量时度势,选取精粹地一直举办下去。正因为有了在座各位尊贵客户的鼎力支持,我们华泰才会有一直进取的动力;而您拥有了这样一把利剑在手,股票江湖的腥风血雨,自然也阻挡不了您潇洒写意一路高歌的步伐。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懂得抓住任何一个能够开拓自身见解的机会,更不会放弃挖掘蕴藏无限价值的平台,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论坛所想达到的目的,正如现在热播的电视剧 《琅琊榜》,有了梅长苏的扶持,毫不起眼的靖王最终得以斗过叱咤风云的两位皇子最终登上至尊皇位,而我们,也愿成为您身边的一位竭尽全力的谋士,为最尊贵的您揽尽天下最尖端的行情报告,与您携手缔造创造无限可能的奇迹!

互惠共赢 第2篇

中能昊龙集团与科左后旗签订投资协议

甲午送福,后旗飘香。2014年7月23日到7月25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总经理贾胜军、董事长助理朱晓军一行赴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考察调研。董事长一行受到了科左后旗韩国武书记、许爱莲旗长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

经过集团公司全面调研,慎重考虑并与后旗政府友好真诚的协商,董事长高屋建瓴,决定在内蒙古科左后旗投资兴业。2014年7月24日,北京中能昊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内蒙古科左后旗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拉开了双方深度合作互惠共赢的序幕。中能昊龙集团在天高水碧的内蒙大地全面开花。

7月24日上午,科左后旗政府会议室外彩旗飞舞鲜花盛开。出席签字仪式的有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总经理贾胜军,董事长助理朱晓军,后旗书记韩国武,旗长许爱莲,副旗长于德泉,杨宇奇,宣传部长玄东生,旗委办主任白青山以及相关科局负责人。上午十点,总经理贾胜军、旗长许爱莲走上签字席,代表双方在投资协议书上签字,标志着中能昊龙集团与科左后旗合作全面展开。

根据框架协议,结合科左后旗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自然条件,中能昊龙集团将在商业、工业、农业、物流、文化旅游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项目总投资计划148亿元,建设周期为6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科左后旗新的城市地标,对今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会为中能昊龙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续具体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正在紧锣密鼓的接洽进行中。已初步达成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园、后旗畜牧业综合加工配送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三个可落地项目。

附照片,请在每个照片下加文字说明/标题

新联链接:

1科左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东北部与吉林省双辽市接壤;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左中旗相连。属东北经济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1570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镇(场),262个嘎查村,总人口40.2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3%,聚集着蒙、汉、回、满等19个民族。现有耕地面积300万亩,草牧场1050万亩,有林地350万亩。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素有“马王之乡”、“黄牛之乡”、“沙稻之乡”、“民歌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5亿元、23.8亿元、3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9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451元。

科左后旗处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区,土地条件良好,适宜发展农牧林业。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矿藏资源丰富。

科左后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具有原始森林、湖泊、沙漠、人工生态、民族风情以及珍稀动植物、文物古迹等多种旅游资源。科左后旗旅游业从1993年随着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为起点,当时只成立大青沟旅游开发公司,到了1996年为促进大青沟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及全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旗里成立了旅游外事机构。2005年,旗委、政府把旅游业提升为全旗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安排和部署。十几年来,科左后旗旅游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有大青沟旅游景区、阿古拉草原度假旅游景区、僧格林沁博物馆、博王府赛马场等,其中大青沟旅游景区于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评估验收,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努古斯台万亩草原旅游区、巴胡塔沙漠旅游区、散都水库、莲花吐荷花湖等旅游景区正在开发当中。此外,海里吐日月湖、吉尔嘎朗毛林甸子草原、巴胡塔草原、博王府遗址、吐尔基山古辽墓遗址以及蒙古族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报面大小,请采用适当长短,科左后旗的介绍内容可在百度直接粘贴复制)

2合作之路:

科左后旗物华天宝,中能昊龙实力雄厚。如今政商携手,共同发展真是天作之合,而玉成此事的第一人是一位老首长:张维汉先生。张维汉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内蒙人,从小在科左后旗生活,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能昊龙的信任,把双方连接到了一起。

2014年5月1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放弃休息时间,带领集团重要部门负责人,第一次亲赴科左后旗参观考察,受到了旗委韩书记,许旗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董事长一行考察了后旗的工业园区,住宅市场情况以及农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中能昊龙集团对后旗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2014年5月20日,科左后旗韩国武书记带领旗领导班子成员,到北京中能昊龙集团回访。韩书记带来了通辽市杜书记亲切的问喉,并向董事长李文明详细介绍了后旗的风土人情、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情况。

2014年5月27日,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一行再次深入科左后旗,进行了有目地性的考察调研,并就一些实际问题的落地执行与后旗领导做了专门沟通。双方优势互补,交流愉快,合作也尤弓在弦。

互惠共赢 第3篇

国家交往中的“互惠”, 就是双方在相互交往中既注意从本国利益出发, 为本国争取利益, 也须适当地顾及对方的利益。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实行“互惠”的余地非常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 使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近年来日本经济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华出口的增加, 甚至有经济专家将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称为“中国特需”。而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使得地理上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具有了更大的、休戚相关的共通利益。可以说, 能源和环境利益已成为中日两国战略互惠的最大亮点。

2008年5月, 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誉为“暖春之旅”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 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关系中的第四个重要战略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就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 并将两国在节能环保以及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置于显著位置。《声明》称, “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 基于这一认识, 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中日双方应“共同努力, 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 中日两国应“重点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中国正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加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本拥有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 两国开展节能环保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希望两国经济界积极参与, 官民并举, 将节能环保合作打造成两国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中日双方在随后的《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中, 提出近二十条关于加强能源和环保合作的具体共识, 进一步突出了这一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战略互惠关系。

总的来说, 中国与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战略互惠, 可以分为“互补”与“互利”两方面, 而其目标都在于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

二、互补共赢

长期以来, 由于存在资金短缺、理论水平较低、经验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同时, 也出现了生态环境发展滞后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带来了阻碍。2006年3月, 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在规划中, 国家对以往的能源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从通过扩大能源生产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到集中建立一个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作为这一政策转变的结果, 迫切需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采取新的发展思路, 与国外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在环境保护方面, 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环保技术, 积累了丰富的环保经验, 在环保理论探索上也居世界前列, 这些条件都与中国环保需求相应, 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而在能源问题上, 日本作为世界上能源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世界上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这一成果除了得益于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之外,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其发达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 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已同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并列成为日本三大国际领先技术。

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与日本的合作重在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及经验。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例。日本对新能源的开发涵盖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废弃物热利用、清洁能汽车、地热发电、天然气混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其中, 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焚烧废弃物 (垃圾) 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来发电和供热, 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03年日本新能源发电设备供给总量达4014.1万千瓦:其中, 太阳能发电147.2万千瓦、风力发电989.9万千瓦、中小水力发电838.2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2038.8万千瓦。日本计划到2010年新能源利用达到相当于利用19100百万升原油的效果。可以说, 日本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技术成熟、体系完善和能效卓越的阶段。而中国对新能源的开发, 无论是从种类上来说还是从开发利用程度上来说, 都远远不及日本。因此, 向日本借鉴技术经验, 对于中国来说还有相当广阔的空间。

而中国对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迫切需求, 也正好迎合了日本能源及环保技术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需求。日本企业进驻中国能源及环保技术市场始于1977年。此后虽然中日政治关系一度跌入冰点、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但中国市场始终向日本企业敞开大门。从2000年起, 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 尤其是高新技术, 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2000年, 中国从日本引进包括环境技术在内的技术设备共1266项, 包括环保项目在内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614个, 合同金额33.8亿美元, 实际使用金额29.16亿美元。2001年, 中国从日本进口包括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品121.1亿美元, 引进包括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技术设备771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4.2亿美元, 实际使用金额43.48亿美元。到2004年,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增值6348亿日元, 2005年达到7262亿日元, 约为2001年的3倍。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中的巨大商机已经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 并开始积极地引导本国企业参与合作进程, 与欧美国家中争夺中国的能源和环保市场。中国为日本的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凭借其产品、技术以及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日本企业在中国大获其利。

三、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首先表现为环境利益的共赢。中日两国仅一海之隔, 两国之间环境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据日本NHK报道, 2002年3月21日, 日本北九州地区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沙尘暴影响, 福冈上空黄沙飞舞, 能见度只有3000米, 国内航线有76个航班因视野不佳延误。2007年, 日本环境省官员多次在谈话中提及, 一些仿真试验显示, 日本酸雨中所含硫化物的10%到30%来自中国。一些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危及日本的言论虽然有失偏颇, 但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近年来环境状况恶化的事实, 以及中日两国环境利益休戚相关的关系。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其直接目的就是改善区域内的环境状况, 而受益者将是两国的人民。

同时, 中日两国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声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之一。从2004年至2007年短短4年间, 诺贝尔和平奖两度被授予从事环保的人士和机构, 凸显出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 成为2007年许多重大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 其中包括G8+5对话会议、联合国安理会气候变化专题辩论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如果将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合作看作一种外交, 那么环境外交对于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 这是“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有力还击。而对于日本来说, 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 日本至今在国际政治领域仍受到一些限制, 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其提供了一个机会, 使其得以在国际社会承担起作为一个成熟和负责任国家的相应的作用。例如上世纪90年代起, 日本政府用于环境领域的对外官方援助贷款 (ODA) 以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邻国开展的节能环保合作, 就为日本的国际形象加了不少分。

最后, 从中日双边关系来看, 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是双边关系的缓冲区。节能环保合作拓宽了中日关系的领域、丰富了中日关系的内涵, 为中日关系, 尤其是政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回旋余地。首先, 中日能源和环境合作的加强使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蔓延到其它领域的可能性降低, 限制了中日关系恶化所波及的范围, 阻止了中日关系全面倒退;其次, 中日节能环保合作的加强为两国政府实现双边矛盾和冲突的可控性提供了最方便的台阶, 这主要是基于其共识度高、敏感度低的特性;第三, 中日环境合作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使中日政府和民间交流得以维系和加强, 并使两国人民在两国关系最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共同利益的存在, 从而增加了双方对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日本将对华官方援助的主要领域锁定在节能环保领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 在中日关系紧张时这样做国内反对的压力最小。由此观之, 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是中日双边关系中的减震器, 中日两国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双边关系平稳健康地发展, 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四、总结:战略高度的互惠关系

和则双赢, 斗则双输。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一种处于“战略高度”的国际关系。这样一种关系, 首先意味着两国都要从本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出发处理两国关系, 摆脱诸如“个人信念”、“从感情出发”等缺乏基本外交常识的政策理念。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问题, 应当尽量淡化、尽量不激化矛盾。同时, 战略高度的国际关系还意味着给予对方国家以准确的战略定位, 与对方平等相处, 相互承认对方的大国身份和国际地位, 认同两国战略目标与战略利益的共同点。此外还应该把握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 顺应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势, 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 实现合作共赢。从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 就中日节能环保合作问题举行能源部长级政策对话, 到同年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 双方签署了内容丰富的《中日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 再到2008年胡锦涛主席“暖春之旅”中的一系列历史性成果, 中国与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战略互惠不断深化, 其前景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0.

[2]林华生.东亚经济圈.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3]冯昭奎.战略?互惠?互信--中日关系的三个关键词.世界知识, 2007, (15) .

[4]姜雅.中日两国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国土资源情报, 2007, (5) .

中印经贸:互惠互利,共赢共进 第4篇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印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2.91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136.04亿美元;2005年1月,双边贸易额达13.75亿美元,同比增长56.5%,印度首次进入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而印度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印度工商联合会更是预计,中国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产品在印度

按印方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印度主要进口国,进口额年增长49.9%。中国输印商品主要有:电子产品、煤和焦炭、有机化工品、生丝、药品和白银等。

优质焦炭供不应求

中国的焦炭和优质煤是印度冶炼行业的主要能源需求品种,每年需从中国进口大量高质量煤炭补充钢铁、电力等产业所需。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五大焦炭供应国,每年直接出口印度的焦炭约100万吨,从第三国渠道转口的约有100多万吨,出口金额占双边贸易比重一直较高。但由于中国从2004年实行焦炭出口配额下调政策,对印焦炭出口在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中国国内政策。不过,随着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估计出口量可稳定增加。

机电产品前景广阔

向印度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有电线、电缆、车床、炼油设备、小型成套设备、轴承、工业仪表、电视机、照相机、手表等。尽管目前印度本国家电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生产成本和税收相对较高,价格相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也偏高。而中国家电产品由于质优价廉,颇受印度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印度有着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中国的成套电站设备、输变电设施及部件、电工等产品增长势头迅猛,还是印度第一大电表进口国。

新兴产业占一席之地

近两年来,中国新兴产业进一步进入印度市场,电信设备在印度市场已打开局面,中兴、华为陆续中标交换机和CDMA系统,市场前景良好;另外,由于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生产的农机产品既简便又便宜,因此中国先进的小型农机、灌溉工具目前在印度都有一定的市场。

生丝仍占一定地位

尽管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生丝生产国,但是由于印度所处地理位置及其特定气候条件,对其生产高质量生丝有一定制约作用。中国是印度生丝的主要进口国,而且以价廉物美赢得了印度丝绸加工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的信赖,在印度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印度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原料。

白银输印呈上升势头

印度从1999-2000财年开始进口黄金和白银,近几年,白银已成为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中国是印度的第二大白银进口国。

印度产品开拓中国市场

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矿砂、钢铁、海产品、化工产品和电子设备。印度还准备在两年内,将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两倍,在原有传统出口产品钢铁和矿砂的基础上,力求扩大出口商品的种类。

积极扩大钢铁出口量

2004财年,印度年钢产量约3262万吨,但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出口比重较大。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印度不锈钢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印度还利用其第三世界身份的有利条件,加大了对中国出口钢材的力度,据统计,印度对中国出口钢铁金额已从2001—02财年的1.67亿美元上升至2003-04财年的3.24亿美元。

力争出口水果及蔬菜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水果蔬菜生产国,出产种类繁多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蔬菜。经过印度政府多年努力,于2004年6月9日始向中国出口芒果。在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印度农业部与中国质检总局在两国总理出席的签字仪式上签署了印度葡萄、苦瓜对华出口检疫条件议定书。

海产品出口有潜力

由于印度海岸线较长,海产品丰富,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各类冰冻虾、鳍鱼、墨鱼和鱿鱼等。印度对中国主要出口海产品为带鱼和一些低价值的海鱼类,2003-04财年,输往中国的海产品金额为8700万美元。由于近年欧盟对进口印度的所有海产品实施禁止物质含量检验,同时美国又对印度进口海产品实施反倾销,所以印度在力求采取积极改进措施的同时,会逐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量。

珠宝业呈上升趋势

由于印度珠宝加工业较为发达,为其珠宝业的出口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印度对华出口钻石数量不断增加,2003—04财年,出口金额为980万美元。

药业公司登陆中国

随着中国在医药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的零售药品包括药品销售网在中国市场涌现,使得印度制药厂将中国列为其主要的出口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在华投资较多的就是制药领域。由于中国准备在2010年成为第五大药品市场,印度制药商更是希望能从中国对目前药品的规章制度、分销体系、医院管理和零售药品业的改制中获益。

在华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

印度是世界软件开发和出口大国之一,2003-04财年,印度在软件业方面的出口额已达122亿美元。印度希望通过合作,拓展中国软件服务和教育市场,目前印度多家软件服务公司在中国开设了办事处。塔塔软件服务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建立了办事处和研发中心,印度第二大软件企业Infosys和第三大软件企业Wipro也都先后进入中国市场。

制约中国产品输印因素

中印贸易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考虑到目前两国的经贸交往水平与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中印经贸的因素主要有:

两国经济结构相近,可交换商品有限

印度对外贸易规模不到中国的1/6,两国在纺织品和农产品等一般贸易领域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受此影响,两国目前的贸易量增长有限,双边贸易额在各自的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偏低。此外,商品贸易中,中国输印产品中生丝、焦炭和印度输华产品中铁矿砂等原料性商品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印度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印度人口11亿,人均GDP为640美元,市场容量有限,消费者平均购买力较弱。各大城市鲜见大型百货公司,消费品市场主要靠一些小型零售商店支撑。印度全年商业销售总额约78000亿卢比,人均仅150美元左右。此外,由于印度社会整体生活质量较低和广大中下层严重贫困以及电力、水利供应严重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印度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产品的销售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非关税壁垒措施

尽管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份额不高,但由于印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使得中国产品以质优价廉而享誉印度,引起了这些中小企业的恐慌。前几年印度政府从政治利益出发,频频发起对华商品反倾销案调查。截至2004年11月,印度已对中国发起77起反倾销案件调查,1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2起一般保障措施调查,是对中国立案最多的国家。

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第5篇

摘 要: 在国家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和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的社会化培训工作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开展社会化培训工作的过程,提出以赛促学、订单式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加强过程管理等提升培训工作的措施与建设思路,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成效,拓展教育职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社会培训 校企合作 互惠共赢

一、实施背景

(一)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徐州是我国知名的工程机械之乡及江苏省的老工业基地,工程机械产品和装备制造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眼球,成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的风向标,一直以来“大而不强”是困扰徐州工程机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加快整个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速度和产品转型的脚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整体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徐州工程机械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数控技术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类型、知识与能力结构等要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成立24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全员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促进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示范校建设。

2012年,徐州高级技工学校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以五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突出三个服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项目组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建设理念,改变现有社会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内容单

一、影响范围小、培训成效低等问题,大力探索数控专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技能竞赛选手指导集训等多元化培训内容,打造社会培训品牌,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

二、主要目标

(一)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围绕徐州老工业基地数控专业人才素质急需提升,以社会培训需求为先导,开展技能培训鉴定、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竞赛选手集训等各类培训,年培训量在100人以上,在徐州地区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二)促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改革。

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从过去单一的交流方式转化为人才培养、校企开发、教科研等互惠共赢全方位的合作机制,为专业建设系统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拓展教育职能,发挥社会辐射作用。

利用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之优势,以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对培训对象进行订单式、多样化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跟踪记录,从而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培训业务板块,通过规范培训程序,提高培训质量,拓展教育职能,带动徐州地区数控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发挥社会辐射作用。

三、实施过程

(一)充分挖掘,深化调研。

为主动追踪数控技术更新步伐,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贯彻实施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社会化培训项目建设,需要对数控加工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提炼数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基础,确定数控技术人才社会化培训目标定位、从业范围和职业能力、职业课程的设置,更好地实施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社会化培训。

为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次调研活动共走访数控技术应用较广泛的行业――工程机械、汽车、模具、数控机床等制造业重点企业:徐州协鑫硅材料有限公司、徐州工程集团、徐工研究院、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等徐州地区的20余家加工企业,与企业人事部门领导、车间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进行座谈、问卷调查、沟通访谈等,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社会培训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工作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企业数控技术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以掌握社会、行业及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通过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概况对比校企设备差异,寻找培训优势之所在,掌握企业员工培训构成及各自需求,为接下来的培训工作给予明确的方向指导。此外,在进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就企业员工培训与相关企业进行洽谈,达成初步共识。

(二)培训与需求对接。

经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和认真分析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对于员工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较为全面,不仅要了解产品工艺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更强调其知识能力的应用性,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职院校发展社会化企业员工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跟踪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及时掌握专业理论前沿知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但是潜在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化培训优势,转化为社会化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必须具备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以及将其付诸实施的执行力。通过分析企业培训对象的构成及各自的培训要求,利用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之优势,以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对培训对象进行订单式、多样化培训,合理制订培训教学计划,对培训对象进行理论、技能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真正与企业需求对接,提升培训成效。

(三)订单式培训,注重综合素质。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全员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带动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高。要针对此开展社会培训,就要根据技能竞赛、选手集训的特点及需求入手,进行订单式培训,专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及内容,注重选手理论知识、工艺设计、软件操作、技能加工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培训选手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培训成效获企业好评。

(四)教师与专家对接。

通过开展社会化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和企业专家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开展工作任务提炼、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模式、技能竞赛集训等方面的探讨,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条件保障

(一)硬件保障。

自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尤其重视实训设备等硬件办学设施的资金投入,数控工程系是学院设备最多、最为先进的系部。拥有现代化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和数控机床维修实训中心,有多种系统的数控车床28台、数控加工中心17台、普通车床80余台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和注塑机床等,价值2000多万元。新型数控实训中心于2009年投入使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类型齐全,此外还拥有多媒体机房、一体化教室等先进电教设施,充分具备开展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竞赛选手集训的先决条件。

(二)软件保障。

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数控工程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绩证明其在软件上的优势显著。数控工程系多名教师获“五一劳动奖章”和“技术能手”称号,具有数控专业高级技师10人,高级职称7人,历年来多次组织选手参加省市全国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多次申办技能竞赛,曾获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突出贡献奖,对技能竞赛的选拔机制、竞赛题型及选手培养方式、内容有充分认识,在徐州地区享有极高声誉。

五、实际成效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互帮互助,提炼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验证教学改革方向及成效。

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培训内容设置等方面验证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开展培训,评价考核学员学习成效,分析总结培训成效,从而将培训所得经验运用于教学改革中。

3.建立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

从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员工培训,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教学改革,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工作任务提炼、校企文化对接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亲密合作,建立了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示范校期间,聘请了9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7家企业完成了301名企业员工培训,多次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签订了多个冠名班协议定向培养,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制定了数控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校企互惠共赢。

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理论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真正适应企业生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优化产品制造水平的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校企合作互惠共赢,长效发展。

2.促进徐州高技能人才水平,振兴老工业基地。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与徐工集团在技能竞赛选手集训、员工技能提升等方面紧密合作,带动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徐州高技能人才水平,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

(三)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以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为先导,独创性地在徐州地区展开技能竞赛选手集训、员工素质提升等内容,打造社会培训品牌,追求培训方式内容多元化、订单化,为其他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拓展教育职能提供参考借鉴。

六、体会与思考

社会培训的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锻炼了师资队伍,深化了校企合作,推进了示范校项目建设,但还需要改进评价机制,规范培训程序,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社会培训的层面还比较低,稳定性、长期性有待考验,中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任重道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合作平台,建立激励机制,更好地开展中职院校的社会培训活动,更好地为企业人才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参考文献:

互惠联盟合作协议 第6篇

甲方:商贸有限公司

乙方:

为保证甲乙双方在曲靖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双方客户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双方经济效益,经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互不侵犯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应尽职责

1、为了能够建立强大的互惠联盟合作基础,凡在甲乙任何一方购物(或消费)的客户,甲乙双方均为对方介绍客户资源,以达到客户资源共享。

2、介绍客户资源时,双方均为顾客提供引导平台。如:在甲方消费的顾客,消费完毕,甲方免费赠送“乙方的消费券、折扣券、其它优惠券”给顾客,实现乙方共享到甲方的客户资源。

3、消费券、折扣券、优惠券的力度由甲乙双方自行协商决定,并且可以根据季度或者月度进行适时调整,最终以增加对方顾客进店为前提,因为只有增加顾客进店,才能提升销量。

4、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开展庆典、促销活动时,甲乙双方均可为对方提供礼品等资源(礼品可根据自身情况按季度或者月度进行适时调整)。

5、甲乙双方均可免费提供自有营业场所给对方用来放置X展架、发放宣传单等广宣资源。

6、甲乙双方所提供的消费券、折扣券、优惠券、打折卡、购物卡等,顾客在消费时不找零,不兑换现金,不挂失,购物超过持卡额度需顾客现金补足!双方为顾客提供的优惠消费券、折扣券、优惠券、打折卡、购物卡等,具体内容每次协商决定。

7、甲乙双方员工到对方购物时,除了享有普通顾客的优惠外,还享有特别优惠。

8、甲乙双方每年可以联合在曲靖主要商圈、主要广场开展各种大、中、小型等多形式的促销活动。

9、本协议签订后365天内不与本城市的其他酒类经销商或者类似代理商进行合作。如果乙方有此意向应优先与本次合作的甲方联系,甲方有优先选择权。

10、协议期间双方各自销售的物品如发现消费者纠纷(如质量问题引起等),应自行负责,与对方无关。

二、协议时间

本次协议时间为2012 年月日起至2013年月日止,共壹年。

三、本合作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合作期暂定一年,协议期满协议自动解除。

双方签字盖章认可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姓名负责人姓名

甲方地址:乙方地址:甲方电话:乙方电话:

方能互惠互利随笔 第7篇

有这样一则事例:小羽經过几次实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了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新式花茶很快被市场接受。可好景不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产品,在此冲击下,小羽的新式花茶渐渐失去市场。然而,小羽并没有通过举报、投诉等途径来挽回自己的损失,而是将新式花茶的工艺流程公之于众,与其他商家分享自己的花茶秘方,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因为分享,市场很快被小羽的正品花茶夺回;因为分享,让更多的商家致富;因为分享,小羽成了引领大家致富的领头人。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分享是通往互惠互利之路的重要法则。

的确,分享能达成互惠互利。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花商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珍贵花的种子。他的邻居也是一位花商,为了保证那珍贵花的纯正,他就围了一道篱笆墙挡住了他邻居的视线。后来,那珍贵花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却大不如人意,那珍贵花长得十分矮小,花色也非常暗淡。为此,花商就去请教植物学家,想弄清花长成这样的原因。植物学家告诉他,是篱笆墙挡住了光线以及花粉的传播,影响了花的.生长质量。想要花完美地生长,就应该将篱笆墙拆掉。但篱笆墙拆掉后,附近的杂花也会影响花的长势。怎么办呢?花商想到了分享。于是,他把篱笆墙拆掉,并送了邻居一些珍贵花的种子,让邻居一起种珍贵花。后来,到了花开之时,花商的花与邻居的花长得一样美丽、高贵、超凡脱俗。这故事同样说明:只有分享,才能实现互惠互利。

因为爱迪生的分享,光照亮了整个人类;因为凡·高的分享,凡·高的朋友能够在“向日葵”里感知燃烧的友情。分享可以改变世界,分享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心不会离父母太远;懂得分享的员工,成功路上不会孤单,因为分享,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工作起来也会干劲十足。

分享,能使快乐加倍,悲伤减小。两个人分享一份幸福,就能拥有两份幸福;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就只有一半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分享,从而在分享中收获快乐与成功。

互惠共赢 第8篇

(一)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徐州是我国知名的工程机械之乡及江苏省的老工业基地, 工程机械产品和装备制造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眼球, 成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的风向标, 一直以来“大而不强”是困扰徐州工程机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加快整个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速度和产品转型的脚步, 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整体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徐州工程机械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数控技术的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 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类型、知识与能力结构等要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 成立24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 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 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 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全员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 促进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 示范校建设。

2012年, 徐州高级技工学校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及时启动, 以五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突出三个服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项目组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 始终奉行“校企合作, 互惠共赢”的建设理念, 改变现有社会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内容单一、影响范围小、培训成效低等问题, 大力探索数控专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技能竞赛选手指导集训等多元化培训内容, 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

二、主要目标

(一) 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围绕徐州老工业基地数控专业人才素质急需提升, 以社会培训需求为先导, 开展技能培训鉴定、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竞赛选手集训等各类培训, 年培训量在100人以上, 在徐州地区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二) 促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改革。

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活动, 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 从过去单一的交流方式转化为人才培养、校企开发、教科研等互惠共赢全方位的合作机制, 为专业建设系统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 拓展教育职能, 发挥社会辐射作用。

利用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之优势, 以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对培训对象进行订单式、多样化培训,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跟踪记录, 从而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社会培训业务板块, 通过规范培训程序, 提高培训质量, 拓展教育职能, 带动徐州地区数控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发挥社会辐射作用。

三、实施过程

(一) 充分挖掘, 深化调研。

为主动追踪数控技术更新步伐, 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 贯彻实施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 进一步推进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社会化培训项目建设, 需要对数控加工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 提炼数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 以此为基础, 确定数控技术人才社会化培训目标定位、从业范围和职业能力、职业课程的设置, 更好地实施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社会化培训。

为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科学性, 本次调研活动共走访数控技术应用较广泛的行业———工程机械、汽车、模具、数控机床等制造业重点企业:徐州协鑫硅材料有限公司、徐州工程集团、徐工研究院、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等徐州地区的20余家加工企业, 与企业人事部门领导、车间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进行座谈、问卷调查、沟通访谈等, 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社会培训工作进行调研, 了解工作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 获得企业数控技术应用情况, 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 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 (工种) 及人才需求情况, 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 以掌握社会、行业及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通过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概况对比校企设备差异, 寻找培训优势之所在, 掌握企业员工培训构成及各自需求, 为接下来的培训工作给予明确的方向指导。此外, 在进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 就企业员工培训与相关企业进行洽谈, 达成初步共识。

(二) 培训与需求对接。

经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和认真分析调研结果, 我们发现, 企业对于员工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较为全面, 不仅要了解产品工艺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更强调其知识能力的应用性, 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中职院校发展社会化企业员工培训,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跟踪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及时掌握专业理论前沿知识, 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 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等等。但是潜在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化培训优势, 转化为社会化培训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是必须具备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 以及将其付诸实施的执行力。通过分析企业培训对象的构成及各自的培训要求, 利用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之优势, 以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对培训对象进行订单式、多样化培训, 合理制订培训教学计划, 对培训对象进行理论、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真正与企业需求对接, 提升培训成效。

(三) 订单式培训, 注重综合素质。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 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 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全员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 带动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高。要针对此开展社会培训, 就要根据技能竞赛、选手集训的特点及需求入手, 进行订单式培训, 专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及内容, 注重选手理论知识、工艺设计、软件操作、技能加工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终培训选手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培训成效获企业好评。

(四) 教师与专家对接。

通过开展社会化培训, 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教师和企业专家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 开展工作任务提炼、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模式、技能竞赛集训等方面的探讨, 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条件保障

(一) 硬件保障。

自建校以来, 学校领导尤其重视实训设备等硬件办学设施的资金投入, 数控工程系是学院设备最多、最为先进的系部。拥有现代化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 具制造实训中心和数控机床维修实训中心, 有多种系统的数控车床28台、数控加工中心17台、普通车床80余台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和注塑机床等, 价值2000多万元。新型数控实训中心于2009年投入使用,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类型齐全, 此外还拥有多媒体机房、一体化教室等先进电教设施, 充分具备开展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竞赛选手集训的先决条件。

(二) 软件保障。

开展社会培训工作, 数控工程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绩证明其在软件上的优势显著。数控工程系多名教师获“五一劳动奖章 ”和“技术能手”称号 , 具有数控专业高级技师10人 , 高级职称7人 , 历年来多次组织选手参加省市全国技能竞赛, 成绩优异, 多次申办技能竞赛, 曾获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突出贡献奖, 对技能竞赛的选拔机制、竞赛题型及选手培养方式、内容有充分认识, 在徐州地区享有极高声誉。

五、实际成效

(一) 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锻炼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 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 互帮互助, 提炼企业真实工作任务, 锻炼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验证教学改革方向及成效。

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培训内容设置等方面验证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开展培训, 评价考核学员学习成效, 分析总结培训成效, 从而将培训所得经验运用于教学改革中。

3.建立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

从学生顶岗实习, 教师挂职锻炼, 企业员工培训, 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教学改革, 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工作任务提炼、校企文化对接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亲密合作, 建立了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示范校期间, 聘请了9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为7家企业完成了301名企业员工培训, 多次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签订了多个冠名班协议定向培养, 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制定了数控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

(二)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校企互惠共赢。

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学习, 理论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 真正适应企业生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适应优化产品制造水平的要求, 提升企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长效发展。

2.促进徐州高技能人才水平, 振兴老工业基地。

徐工集团作为徐州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 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直以来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特别重视组织员工参加省市全国的技能大赛, 把平时技能训练和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与徐工集团在技能竞赛选手集训、员工技能提升等方面紧密合作, 带动全员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 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升徐州高技能人才水平, 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

(三) 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以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为先导, 独创性地在徐州地区展开技能竞赛选手集训、员工素质提升等内容, 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追求培训方式内容多元化、订单化, 为其他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拓展教育职能提供参考借鉴。

六、体会与思考

社会培训的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 锻炼了师资队伍, 深化了校企合作, 推进了示范校项目建设, 但还需要改进评价机制, 规范培训程序, 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社会培训的层面还比较低, 稳定性、长期性有待考验, 中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任重道远,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努力,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扶持力度, 搭建合作平台, 建立激励机制, 更好地开展中职院校的社会培训活动, 更好地为企业人才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摘要:在国家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和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背景下, 职业院校开展的社会化培训工作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开展社会化培训工作的过程, 提出以赛促学、订单式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加强过程管理等提升培训工作的措施与建设思路,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成效, 拓展教育职能, 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9号.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2]赵晓东, 边颖.高职院校发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

[3]庞明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机制研究[J].科教纵横, 2012, (12) .

[4]高灿.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之现状分析[J].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1.

[5]秦娟兰.谈“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利与弊[J].职教新观察, 2009, (2) .

[6]张俊亮.职业院校社会培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职业与教育, 2009, (11) .

[7]吴学玲.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培训, 2010, (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互惠共赢】相关文章:

互惠理论06-25

互惠教学08-15

互惠双赢09-11

互惠经济到市场经济研究论文04-15

共享共赢05-20

共赢理念06-27

博弈共赢08-03

发展共赢09-02

寻求合作共赢05-15

合力共赢范文05-18

上一篇:学电脑小学作文350字下一篇:合同谈判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