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2024-07-25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精选12篇)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第1篇

在2005年揭晓的“全国十大孝贤”评选中,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张尚昀被评为全国十大孝贤之首。

2000年秋,张尚昀被长春税务学院录取时,家里除了他和母亲,还有年届九旬的姥姥,母亲张桂梅在乡畜牧站工作,每月仅有200多元工资。

靠母亲每月省下来的100元生活费,张尚昀撑到寒假。回家一看,母亲卧病在床,他才知道,几个月前母亲出车祸,患上重度脑部残疾。

临近春节,家里没有一点钱,能吃的东西只有一棵白菜。

寒假开学后,张尚昀本想休学打工照顾母亲,可在母亲的逼迫下再次回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但是,由于这样打工收入太低,连自己都难以养活,他只好在2001年7月向学院申请休学,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

为挣钱养家,张尚昀什么活都愿意干。在郑州,他在饭店里洗过盘子、卖过菜;在许昌,他在一家煤矿做过财会;在石家庄和唐山,瘦弱的他还干过搬运工。

有一次,他在石家庄做搬运工,一整天没有守到活儿,也一整天没吃饭。等到下半夜,终于有个老板来叫人拉沙,他兴奋地和几个民工一直干到天亮。最后结账的时候老板看他太瘦弱,多给了他10块钱。

那一天,他高兴极了,第一次“奢侈”地去饭铺买了碗热面条吃。

学校了解到张尚昀家庭的不幸以及他打工救母的事情,破例允许他在校外自学,然后到校参加考试,完成大学学业。张尚昀就利用打工的空闲时间看书学习,然后在每学期的最后1个月回学校集中上课和复习。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班里40多名同学中,张尚昀第一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一批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前6个学期中,他有5个学期凭学习成绩拿到了奖学金。

可是,命运的打击接二连三。2003年,张尚昀的姥姥去世。这年冬天,母亲又摔了一跤,病情更加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张尚昀毅然决定,把母亲带在身边,打工求学。

在长春,张尚昀租了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屋和妈妈住了下来。每天,张尚昀早上5点起床读书,7点半去上班。晚上干完活回到家照顾母亲睡下后,自己再读书学习。

2004年年底,尚未毕业的张尚昀参加了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在数千名考生中,他取得了税务稽查岗笔试第一名的成绩。

每当我们读完一则孝子故事的时候,总会禁不住流下热泪。孝心,是一份没有掺假的爱心,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最朴素的人间真情和报恩行为。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报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第2篇

1.孕育之爱

感受古诗:

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前两联:“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教师提问:短短两句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孕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虽然父母的具体做法有不同,但父母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欢喜、期盼。我们把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爱叫“孕育之爱”。

2.养育之爱

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后四句: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养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包括经济上巨大的付出,还包括父母对我们生活冷暖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把这种爱称为“养育之爱”。

3.培育之爱

事例介绍:

出示图片: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身患绝症,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只为给孩子留下学费。

教师提问:姚妈妈对子女的又是哪种爱?──学生回答

教师:父母特别关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希望我们品行端正、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对我们的这种精神上的关怀就是“培育之爱”。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我的父母是怎样培育我的?

视频:抗战将领家书

思考:抗战将领对孩子的爱与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否一样?──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抗战将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信念。

二、回报之爱

说文解字:

教师与学生观察古今“孝”字的写法,并了解“孝”的寓意。

视频播放,进一步理解孝。

教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就有24孝的故事,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典范,更有时代的楷模。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古诗: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学生交流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诗中的最后3句: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教师:面对父母之爱,不做小燕子、不做刘叟,我们应怎样做?──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与学生共同概括孝敬父母的做法:从行动上帮助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从态度上尊敬父母。

教师出示照片──学生们敬老院志愿服务

教师采访志愿服务的同学,激励学生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品德。

[课堂总结]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第3篇

每当听到关于寂寞的歌,我自然就想起了我们哨卡那个流传下来的故事,想起了那个故事里的新兵刘,想起了他那张曾在我们哨卡里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青春笑颜的脸。

新兵刘初到山上的时候,爱说爱闹,怎么也闲不住。排长说,你要注意昵,别跑来跑去的,小心氧不足就呜呼了。

刘说,得了吧,我才不怕呢!

真是新兵,他可爱的身影不时地出现在每个人的房子里,跑了这个班跑那个班,跑了这个地方跑那个地方,可他非常失望,因为他发现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他不知道那儿的老兵都已经习惯不张口了,长年累月的坚守,已逐渐使他们丧失了语言的功能。山下说一句话轻飘飘的,可山上连说话也是奢侈——没有足够的氧气来供人挥霍。

新兵刘失望了,他初上山来时写给他同学的那些豪言壮语已被活下来的压力所替代。到后来,这个爱动爱笑的兵心里像猫抓一样憋得难受,一回到班里就烦心,想吐,想骂人。呆了几个月后,新兵刘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在营区周围瞎转悠,不停地荡过来荡过去。有一天,他不知犯了哪门子邪,一个人偷偷地跑到了界山的那边,想找一个什么人说说话。结果呢,他迷了路,天快黑了怎么也走不回来。刚好那天傍晚起了大风,下了大雪,连里见失踪了一个人,全慌了。连长马上派人四下里找,后来新兵刘是找到了,可连里却有一个战士在寻找过程中陷入了冰窟窿,救出来时已冻伤了双脚,成了甲级残废。

这下新兵刘可算是惹了大祸。他因为无组织无纪律,不但造成了人伤,而且他去的地方,正好越过了边界,被那边的人看到了,反映到我们这边来,问题就变得相当严重。为了惩前毖后,山下也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通知把他押到团里,千万不要让他跑了。

那时正是冬天,高原上的路全被大雪封死。为了安全,连长亲自受领了这项十分危险的任务,带了一位司机和一辆卡车上路了。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新兵刘被铐在卡车的大厢板上。连长说,你小子真是吃饱了撑的,给我们添乱。

新兵刘不说话,只是把手乖乖地伸出去,傻傻地笑。连长说,你笑个屁,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心思笑!

新兵刘于是不笑了。

车到库地大坂时,雪都埋到了车的保险杠。连长和司机下来挖雪,边挖边骂这鬼天气。新兵刘低低地叫,连长,让我也下来挖吧。

连长累得气喘吁吁,正需要人手,司机早就这样想了。连长说,你小子可别逃,逃了我们负

不了这个责任。

新兵刘说,我哪敢?这荒山野岭的,我跑了也是死。

连长于是给他解铐子。边解边说,你要跑,我们的枪里有的是子弹。新兵刘说,你放心吧连长,就冲你每天半夜起来给我们盖被子我也不会跑。

他们不停地挖啊挖啊,终于把路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延伸。原计划8天走完的路,结果在路上整整走了14天。第十一天时,他们所带的吃的东西不够了。最后只剩下一点儿压缩饼干。司机骂道,你他妈的一个新兵蛋子,革命贡献没有多少,现在要搭上我们两条命!

新兵刘哭了。他坚决不吃东西。连长说你不吃饿死或冻死了我们怎么向上级交代?大家都要吃!这是命令!

新兵刘哭着说,连长你们吃吧,你们活着还有用,我反正是犯了错误的人了,死了就死了呗。结果最后的一点儿压缩饼干在3个人手里传来传去。司机不吃,刘也不吃,连长更是不吃。连长于是发火了:我命令你们两个给我吃下去!

司机说,你自己不吃,我就不听这个命令!

新兵刘说,你不吃,打死了我也不吃!

连长说,我是你们的上级,我有权命令你们!你们有责任服从我的命令!

司机和新兵刘还是不吃。连长火上来了,他从驾驶里拿出冲锋枪来,子弹上了膛说,你们他妈的不服从命令我就有权处决!

说完这句话时,连长虎目蕴泪。司机和新兵刘低下头来,与其说是服从了命令,倒不如说是怕连长伤心。他们就一边哭一边吃了,最后三个人搂在一起,与风雪搏斗。

半夜时,看着天空雪还没有停的意思,司机说,连长,我们不会死在这里吧?

连长说,如果你们谁活着出去,就一定要到我老家去看看,告诉我妻子,我同意与她离婚,只是我要儿子,儿子必须留在我父母那里,不能带走。司机鼻子一酸说,她说是说,没准只是吓你的。连长说,反正我欠她的今生是还不起了„„新兵刘不停地哭。连长说,到这时候哭有啥用?我当新兵时和你也差不多,还当了一回逃兵,跟着汽车部队偷偷下山了。没想到,后来这一干,倒是快20年了。人生百味尝过,也没有什么后悔的。

司机说,要说呀,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是没有亲近过女人„„一句话把连长逗笑了:你这鬼头兵!

新兵刘听了哭得更厉害。连长说,你平时不是挺活跃嘛,死有什么了不起的?要说我们该是死好几次的人了。

司机说,可惜这次要是死了,真是死得不明不白。新兵刘抽泣着说,我下辈子给你们做牛做马„„连长抹了一把眼泪说,要说这也不是你的错,只怪这鬼地方太寂寞了,过去有个兵呆了几天,就一个劲地想自杀„„他们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挖啊挖啊,挖上一段就走一段,好在那次车上带的油多,汽车没熄火,再或他们命不该绝,到第十二天,雪停了。他们连推带扯,最后终于随车走出了雪山。

下山后,新兵刘把手伸出来说,连长你铐上我吧。

连长拿出铐子,边铐边流泪。到了团部,分手时,连长握了握他的手,头也不回地准备走。新兵刘说,连长,我以后回来你要不要?

连长把脸扭向绵绵不绝的昆仑山,好半天才说,要!

新兵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就又哭开了。他最后被判了一年的劳教。出来时,团里按他的要求还是让他上了昆仑山,可到了山上,他却没有见到连长,只见到了连长在藏北康西瓦的一座坟。原来连长早在一次巡逻中由于路况不好,不幸翻车牺牲了。新兵刘跪在他的坟前,磕了三个响头,又放声大哭了一场。

后来到了我们那一茬,尽管条件与他们那时相比好多了,可无边的寂寞还是赶不走。氧气还是那样地奢侈,气候还是那样地恶劣,我们每个人又重复着各自新的故事。故事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漫长而又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有一天,几辆高级吉普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一直驶到我们的哨卡前才停下来,从车上钻出一个人,西装革履,气度不凡。我们都以为他是来观光的,没想到他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书籍、罐头、巧克力、食品,还有收音机、录音机等,说是让我们解闷。但奇怪的是,他一直不肯说出他的名字,却一见到我们就哭开了。后来,当了老板的他在山上烧了好些冥纸,待了一个多星期才下山去。那一个星期里,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

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介绍 第4篇

1、炎黄子孙。“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把部落联盟首领让位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ǔ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é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10、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1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1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典故 第5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到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里在书中仔细查看。

素材解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顾炎武做起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无怪乎能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大学问家。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 第6篇

传说古时候,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

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

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解释 第7篇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释义 第8篇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选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释义 第9篇

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机,作为皇帝的子孙刘备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可是他始终找不到好的根据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当时很有才学的隐士司马徽。司马徽被他的诚心感动了,问明了情况后对刘备说:你之所以没有很好的机会,是因为你没有好的人才帮助你。刘备想了一会儿,不明白地问说:帮助我的人都很有才华,糜竺和简雍两人能文,张飞和关羽能武。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呀!司马徽笑着说:他们确实很有潜力,可惜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不知道时事,更不明白该如何来适应时代的潮流,而你要找的应该是懂得人情事理,能够通权达变的人,来帮助你,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解释】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孝敬老人作文:孝敬我们的父母 第10篇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教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听家长的话,好好学习,千万不能辜负了他们的希望,这是对家长最好的孝敬。

三年级孝敬老人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三年级写敬老爱老的优秀作文集

孝敬父母 孝敬老人 第11篇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 听爸爸说,家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看一个家的家风,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我们家没有很严格的家风,但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我也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我看到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她感到很累。就在妈妈要坐下休息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来帮你吧!”妈妈说:“宝贝,你长大了!”“没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说。于是,我帮妈妈擦门、窗户、门框,才干了一小会儿,就感觉到很累了,我想:妈妈整天这样干活,并且,每天都要重复做,还要做许多其他的家务事,肯定会更累啊!所以,我要懂得体谅父母,体谅父母的劳动就是孝敬父母。

爸爸妈妈和我经常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我觉得帮爷爷奶奶干家务活,就是用实际行动孝敬老人。有一次,爸爸妈妈和我在爷爷奶奶家吃饭,爷爷奶奶走路不方便,于是我就去帮爷爷奶奶盛饭,摆碗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一个乖孩子。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典故 第12篇

古时候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那时北方战乱频频发生,朝廷下达了征兵的命令,花木兰的父亲虽是位老将军,但他年龄大了,体弱多病,花木兰非常心疼父亲,就偷偷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经过多年的战场拼杀,她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时常牵挂着父母,于是战争一结束,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后来她就荣归故里,继续在父母身边尽孝!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着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上一篇:PDC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下一篇: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