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2024-07-29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选6篇)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1篇

名解

1.一级预防/初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2.二级预防/三早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发病期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身心康复,恢复劳动力和精神状态

4.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的健康水平及与其有关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改善社区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核心:强调政府的作用,重视社会科学的作用

5.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在政府领导下,在社会水平上,保护人民远离疾病和促进人民健康的所有活动

6.社区卫生服务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老年、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

7.社区诊断 communtiy diagnosis: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客观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社区内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的过程

8.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一组表现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均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9.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能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对个体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

10.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用统一标准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定量综合后得出可靠结论

11.Meta分析: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用正规的统计学方法综合各研究的结果,对已有资料进行最佳利用的方法

12.环境污染 environment pollution: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13.健康危险度评价 health risk assessment: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14.植物化学物 phytochemicals:在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已知必需营养素以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

15.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EFA:人体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6.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在体内1/6转化为视黄醇;类胡萝卜素,在体内1/12转化为视黄醇

17.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disease:由摄入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常具有 1

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中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20.尘肺 pneumoconi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1.矽肺 silicosis: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总称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4.伤害 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因窒息而引起的缺氧,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

25.意外伤害 unintentional injury: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害

选择、填空

1.态医学模式

2.共卫生革命以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社会生态学综合干预来提高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

3.和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③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全球卫生战略实现途径:

4.我国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和策略(了解):

①预防医学向社会预防为主发展

②预防医学向防治结合、促进健康、提供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方向发展③环境与健康问题

④重视心理、精神、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⑤学科渗透、研究范围广泛、与现代科技结合更紧密

5.复、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6.人口、科学技术发展

7.范)、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卫生事业发展

8.9.获取最佳数据的方法:系统评价、10.转化、环境的自净作用

11.12.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干眼病、发育迟缓免疫低下

13.维生素D疾病: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高血钙高尿钙、软组织钙化、定向能力障碍

14.职业性损害的315.我国法定职业病:10类115种

16.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7.大题

1.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定义列出

另:

一级预防:策略:双向策略,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措施:健康促进、健康保护

2.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①作用的发散性 ②作用的持久性 ③交互作用

3.心身疾病的流行特征:①一般女性高于男性,哮喘、冠心病等男性高于女性 ②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③更年期最高,老人儿童低 ④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⑤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4.循证医学的步骤:

①提出拟解决的具体临床问题

②进行文献检索,选择有关的最佳研究资料并了解优缺点

③分析信息是否合理正确

④提取有用的临床信息用于解决病人问题

⑤对干预手段进行评价

5.Meta分析优缺点,了解

优点:①提高发现有意义的新疗法的把握度 ②显示联合或相关作用的重要性 ③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措施,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④可测定治疗作用的稳定程度 ⑤提示什么情况下研究结果对研究设计是敏感的缺点:①使用来自不用人群资料时的偏倚 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趋势时,合并资料可有偏倚 ③所合并的资料的变异大于提供的信息时,因强调平均结果而丢失部分信息 ④过多强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忽视了未发表文章的偏倚和失访人员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6.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形式

(1)急性危害:环境中大量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作用于机体,短时间内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或死亡

(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物质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危害 ①非特异性损害 ②慢性疾患 ③持续性积蓄危害

(3)特殊损害

①致癌作用 ②致畸作用 ③致突变作用 ④免疫毒性作用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机体或后代或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7.蛋白质利用率四个指标

①生物价

②蛋白质净利用率

③蛋白质功效比值

④氨基酸评分

8.脂类的功能:

①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供能、节省蛋白质消耗

③固醇类是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合成的原料

④改善食物色香味,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⑤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有利于吸收

⑥提供必需脂肪酸

9.维生素D功能:

①促进小肠吸收钙、磷

②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磷

③促进骨骼、牙齿矿化

④与降钙素等调节血钙水平

⑤免疫调节

10.大肠杆菌中毒的表现:

①急性胃肠炎型:婴幼儿和旅游者,水样便、呕吐

②急性菌痢型:血便、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

③出血性肠炎型:老人、儿童,突发性剧烈腹痛,腹泻先水样便后血便

11.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①从儿童抓起,重视慢性病生命全程的预防

②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④重视慢性病发病、死亡、患病的基本信息收集

12.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原则:

①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慢性病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②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 ③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④由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内容、方式向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⑤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行动

⑥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和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①突发性: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时间、地点各异,不易预测

②量变性 ③群体性 ④危害性 ⑤处理的综合性 ⑥决策的时效性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及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心理伤害

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环境危害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疫苗免疫,健康教育,健全网络、加强管理,加强预测预报

(2)坚持快速反应、狠抓落实的原则:快、准、齐、实

(3)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原则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

①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政策

②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③依法行政,明确职责,密切部门配合④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

⑤科学管理,加强网络建设,提高队伍应急能力,多学科协同,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水平

17.伤害的分类

(1)按造成伤害的意图:①故意伤害(自杀与自伤、暴力与他杀)②意外伤害

(2)按发生伤害的地点:①机动车伤害 ②工作场所的职业性伤害 ③家庭伤害 ④公共场所伤害

(3)按伤害的性质:①国际疾病分类 ②中国疾病分类

18.黄曲霉毒素AF:

AF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污染花生、玉米等

AF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致突变、致畸胎、致癌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2篇

1、研究的对象:尸体、活体、生物源物证、现场勘验、文证审查

2、法医学分支学科: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3《洗冤集录》出版于南宋(公元1247年)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写

1、损伤(injury):机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引起人体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2、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分为钝器伤、锐器伤、射击伤、爆炸伤、交通损伤。

损伤的基本形态学改变:形态学变化为主的损伤(擦伤 挫伤 创 内脏创伤 骨折 肢体断碎)功能改变为主的损伤(震荡伤 神经源性休克)

组织间桥(tissue bridge):(钝器创所特有)创壁之间未完全断裂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竹打中空:若棍棒打击在躯干、肢体等皮下组织较厚的部位,常形成中间苍白,两边平行的条状镶边的挫伤带。国外称为铁轨样挫伤(railway line bruise)

5、高坠伤(falling injury):躯体从高处坠落撞击地面或者其它物体上造成的损伤。

坠落伤的严重程度与坠落高度、体重、人体着地姿势、空中有无物体阻隔及地面情况等有关。

特点:(1).广泛而严重,多种损伤并成;(2.)体表损伤相对较轻,而内脏损伤重;(3).损伤多集中在躯体的一侧,各种损伤均可一次性暴力所为。(4).损伤分布有一定的特征,如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损伤。(5).四肢长骨骨折处或肝脾破裂出血较少,易被怀疑为为死后形成。

6、射击伤

分为:贯通枪弹创、盲管枪弹创、沟状枪弹创、回旋枪弹创。

典型的枪弹创由射入口(组织缺损、擦伤轮、污垢轮、火药烟晕、枪口印痕)射创管、射出口组成。

7、钝器创与锐器创的鉴别

创口 不规则,无定形 规则,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创缘 锯齿状,伴擦伤和挫伤平直,擦伤和挫伤不明显 创角 无规则,多个,呈撕裂状较锐,与凶器刃缘相应

创腔 浅 而宽,有组织间桥 深而窄,无组织间桥,出血少 出血多

创壁粗糙,不易对合平整,对合良好

创底 不平,较浅,多止于浅筋膜平整,可深达骨组织或内脏 8.、切创、砍创、刺创的鉴别

部位多见于大血管 多见于头部及上肢 多见于躯干 创口长梭形窄条形或窄三角形态与凶器截面相似 创角尖细,有划痕钝或一钝一锐 与凶器刃缘相似

创腔细而浅,呈舟形短而深,多达骨组织 小,很深,多达内脏

其他外出血多,无骨折

有外出血,可伴骨折 内出血多,常伤及内脏

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亦称弥漫性白质损伤。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各种颅脑损伤,特别是急剧的加速或减速性损伤。

假死(apparent death):处于濒死期的人,有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状态,未作仔细的检查难以察觉生命指征的存在,外表似乎已死亡。

1、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 从临床死亡期以后,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细胞仍保持着生命功能和对外界刺激发生的低级、原始性的反应。意义:推断死亡时间。

2、死因分析:分析确定与死亡相关的各种因素的责任关系的过程。

死因分析:主要是通过案情、病史分析、尸体检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辨别各种疾病、损伤、或暴力及其与死亡的关系,明确死因。

3、死亡原因 : WHO《国际疾病分类》:所有直接导致或间接促进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任何造成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症状和临死前的表现。

4、根本死因(underlying cause of death):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疾病、暴力性损伤、窒息、高低温损伤、电击、中毒等。

5、直接死因(immediate cause of death):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是来自主要死因(或根本死因)致命性的并发症。

死亡性质

:分为暴力死亡与非暴力死亡两类

6、死亡方式:包括疾病或衰老、自杀、他杀、意外事故或灾害、死亡方式不能确定五类

7、脑死亡(brain death):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标准:(1)确切的不可救治的脑损害(2)意识丧失:呈不可逆的深昏迷;排除其他可逆转的昏迷(3)自主呼吸消失 4)脑干反射消失(5)其他:EEG/ABR、血管造影。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的功能依然存在

8、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区别

概念全脑功能丧失脑的认知功能丧失

病理改变全脑或脑干损伤广泛的大脑皮质损伤 自主呼吸无

意识状态深昏迷样意识丧失无意识的觉醒状态 脑干反射无有

维持心肺功能短,平均短于72h 长、平均超过3个月

1、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死后变化在尸体上表现的现象称尸体现象。

2、早期尸体现象(24小时以内):包括:肌肉松弛、尸僵、尸冷、尸斑、尸体痉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自溶等

2晚期尸体现象(24小时以后):包括:毁坏型尸体现象(腐败)、保存型尸体现象(干尸、尸腊、霉尸、泥炭鞣尸等)。、侵软(maceration):指四月以上的胎儿死于宫内,并在羊水中发生无菌性自溶 性的改变。表现为胎儿皮肤水泡形成、破裂,内含黄褐色浆液、脏器肿大、松软等。

1、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窒息分为5类:

①机械性窒息:②空气中缺氧所致的窒息 ③电击所致的窒息 ④中毒性窒息:CO、硝酸盐等 ⑤疾病性

2、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不同(1)压迫性窒息: ①压迫颈部:缢死、勒死与扼死 ②压迫胸腹部:活埋、挤压死(2)堵塞性窒息:口鼻腔或呼吸道内固体或液体等异物阻塞。

3、Tardieu, s斑:心外膜和肺胸膜点状出血,对窒息的鉴定有一定的价值。

4、缢死(hanging):以索状物缠绕颈部,利用全部或部分自身体重使颈部受压窒息死亡。

5、勒死(ligature strangulation):通过外力使环绕颈部的绳索压迫颈部而引起的窒息。勒死多见于他杀案件,自勒和意外少见。勒索环绕颈部可为一匝或多匝,勒颈后往往绾结固定以防松开。

6、扼死(manual strangulation):用手直接压迫颈部造成的窒息死亡,俗称“掐死(throttling)”扼死均为他杀。、闷死(smothering):用手掌或柔软物体同时堵塞口部和鼻部,致通气障碍而窒息死 闷死以多为他杀,意外也较多见。

8、勒死与缢死鉴别

索沟形成为颈部压迫缢索形成的皮肤印痕为勒索压迫颈部形成的皮肤印痕

索沟外表

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两侧斜行向上提起多不闭锁,有中断着力部分最深,两侧逐渐变浅消失缢沟处出血少见 多在甲状软骨或其下基本上呈环形水平状一般呈闭锁状态深度基本均匀,结扣处有压痕缢沟多出血,颜色较深

索沟深部 肌肉多无断裂出血舌骨大角、甲状软骨上角可有骨折

肌肉处常有断裂出血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骨折

其他 典型着脑组织、脑膜淤血不明显舌尖课外露典型着颜面苍白,非典型着颜面淤血水肿

脑组织和脑膜淤血明显、伴点状出血舌尖多外露颜面青紫肿胀

1、溺死(drowning):指液体吸入呼吸道和/或肺脏引起的堵塞性窒息死亡。也称淹死。

2、硅藻检验的特性:在骨髓、牙髓、肾脏、肝脏、脑、心腔血液中检出硅藻有助于诊断。也有人认为在肺的边缘找到硅藻具同样的意义。硅藻检查应取现场水作对照。

3、溺死与死后入水鉴别(书P204)

1、猝死或称为急死(sudden death):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性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

2、猝死的特点:貌似健康、死亡急速、意外性、自然性(非暴力性)、可有或无诱因

3、冠心病猝死的特点(1)、发病年龄一般较轻,国内发病年龄多为30-40岁,比国外低10岁左右。(2)、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轻(3)、临床表现多为即刻死。烧伤/死(burn/death from burn):火焰引起的损伤/死亡。

1、烧死的形态学改变(体表征象)

①皮肤烧伤②斗拳姿势

③外眼角皱褶 ④皲裂创⑤尸体质量减轻,身长缩短 ⑥衣着残片

2、呼吸道损伤: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respiratory complex caused by heat):火焰及高温气体致呼吸道损伤的急性喉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生前烧死的证据。

3、火场尸体死亡原因 ①窒息 ②急性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中毒 ③休克 ④自身中毒 ⑤烧伤并发症

4、烧伤与死后焚尸鉴别 皮肤红斑有无

水泡特征泡内充满含纤维蛋白和白细胞的液体,泡底与泡周充血白细胞浸润

泡内含气体和少量液体,泡底和泡周不充血,无炎症反应

痂皮其下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组织呈凝固性坏死,无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 外眼角皱褶有无 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内有烟灰炭末,有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及休克肺改变

仅口、鼻部有烟灰炭末,无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及休克肺改变

血液

心血内含较多氧血红蛋白

仅外周血含碳氧血红蛋白 消化道

胃肠道可见烟灰炭末 无烟灰炭末

其他脏器 有充血或出血,可见退行性变 无充血或出血 其他致命伤 无 常有

1、电损伤(electrical injury):电流通过人体所导致皮肤和其他组织器官损伤。

2、电击死(electrical death):电流通过人体所致死亡。

3、形态学改变:电流入口(1)电流斑(current mark)(2)皮肤金属化(3)电烧伤

3.内部器官改变:(1)心血管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拉长,栅栏样排列(2)神经系统:(3)肌肉:(4)肾:肾小管变性坏死,肌球蛋白管型形成。(5)骨关节:形成骨珍珠(6)其它:肺,耳,眼,胰腺

1、检材的采取原则:

(1)、在现场勘查或侦查中,必须全面、仔细寻找一切可疑 的物证。(2)、详细记录检材的名称、数量、形状、大小和发现地点,并进行绘图、照相和记录后,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用适当的方法采取和包装。(3)、取材时应尽量保持其原形状不受损坏。(4)、提取现场的检材时,应同时提取受害人的血液、唾液或毛发等。(5)、提取尸体血时,最好提取末梢血。(6)、提取检材时应用镊子或戴手套提取,不能直接用手触摸。(7)、提取检材宁多勿少,足量以供重复使用。(8)、提取检材时应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

2、血痕检验步骤:(1)肉眼观察 :血痕的形状、血痕的颜色(推断出血时间)、血痕的大小(2)预实验 与确证实验(3)种属试验

(4)血型级DNA分析检验(5)根据需要尚可进行性别、出血部位等检验,协助分析或重建作案情况

3、物证的概念:凡对查明案件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十二、亲权鉴定(disputed parentage testing):应用遗传标记,根据遗传规律对被控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进行鉴定称

1、损伤程度鉴定:(1)重伤(grave injury)我国《刑法》第95条所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①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②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③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2)轻伤:(flesh injury)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轻伤已是法律上确定故意伤害罪的客体要件的最低要求,因此在伤害案件中评定轻伤即成为确定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

(3)轻微伤(slight injury)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造成人体局部组织结构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短暂的功能障碍,恢复后不遗留明显后遗症,达不到轻伤标准的损伤。

2、法医临床学(forensic clinical medicine)运用现代法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上有关活体的医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对被鉴定人进行检验,从而确定被鉴定人是否存在损伤,并按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评价其损伤程度和/或伤残程度

1、强奸(rape):指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胁迫、欺骗、药物或其他手段强行非法的性交行为。

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2、强奸的后果:(1)暴力损伤

(2)精神创伤

(3)妊娠

(4)性病感染

个人识别: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尸体和活体进行个人同一认定。个人识别的对象:尸体和活体。

1、性别鉴定

对比观察法:性别差异最大的是骨盆,其次是颅骨,其他如胸骨、锁骨、肩胛骨及四肢长骨也有一定差异。

法医精神病学(forensic psychiatry)应用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并解决精神疾病与法律之间有关问题的学科

目的:依法正确处理案件,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十七、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主要研究以自杀、他杀为目的和意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也研究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引起法律纠纷的中毒。

2、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可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

3、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发生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由此造成的死亡称中毒死。

4、中毒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1)、毒物种类随不同年代而变化:(2)、毒物中毒因不同国家、地区而不同:(3)、毒物种类爆炸式增多:如美国:化学物已有60万种,平均增加700-1000种/年(4)、投毒方式多样化、隐蔽性(5)、中毒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意外灾害事故外,滥用药物、吸毒成瘾、环境污染日益多见

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违背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使用任何一种药物

5、药物成瘾(addiction)或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 指习惯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依赖状态,且撤去药物后出现特殊症状(戒断症状)。

6、毒品:是指阿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等200余种、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9、低温损伤、电击、中毒等。

10、直接死因(immediate cause of death):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是来自主要死因(或根本死因)致命性的并发症。

死亡性质

:分为暴力死亡与非暴力死亡两类

11、死亡方式:包括疾病或衰老、自杀、他杀、意外事故或灾害、死亡方式不能确定五类

12、脑死亡(brain death):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标准:(1)确切的不可救治的脑损害(2)意识丧失:呈不可逆的深昏迷;排除其他可逆转的昏迷(3)自主呼吸消失 4)脑干反射消失(5)其他:EEG/ABR、血管造影。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的功能依然存在

13、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区别 概念全脑功能丧失脑的认知功能丧失

病理改变全脑或脑干损伤广泛的大脑皮质损伤 自主呼吸无

14、低温损伤、电击、中毒等。

15、直接死因(immediate cause of death):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是来自主要死因(或根本死因)致命性的并发症。

死亡性质

:分为暴力死亡与非暴力死亡两类

16、死亡方式:包括疾病或衰老、自杀、他杀、意外事故或灾害、死亡方式不能确定五类

17、脑死亡(brain death):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标准:(1)确切的不可救治的脑损害(2)意识丧失:呈不可逆的深昏迷;排除其他可逆转的昏迷(3)自主呼吸消失 4)脑干反射消失(5)其他:EEG/ABR、血管造影。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的功能依然存在

18、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区别

概念全脑功能丧失脑的认知功能丧失

病理改变全脑或脑干损伤广泛的大脑皮质损伤 自主呼吸无

19、低温损伤、电击、中毒等。

20、直接死因(immediate cause of death):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是来自主要死因(或根本死因)致命性的并发症。

死亡性质

:分为暴力死亡与非暴力死亡两类

21、死亡方式:包括疾病或衰老、自杀、他杀、意外事故或灾害、死亡方式不能确定五类

22、脑死亡(brain death):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标准:(1)确切的不可救治的脑损害(2)意识丧失:呈不可逆的深昏迷;排除其他可逆转的昏迷(3)自主呼吸消失 4)脑干反射消失(5)其他:EEG/ABR、血管造影。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的功能依然存在

23、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区别

概念全脑功能丧失脑的认知功能丧失

病理改变全脑或脑干损伤广泛的大脑皮质损伤 自主呼吸无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3篇

关键词:外科学,试卷分析,评价

近年来, 我院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 形成了“3+2”的临床本科教学模式, 利用教学医院的教育资源优势,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床边教学”, 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学习。为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 主干课程的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通过对考试成绩和试卷的分析, 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1], 提高命题水平, 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2]。本次研究依据教育统计与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对我院200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外科学期末理论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 以便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学》第6版作为教材, 总学时为90学时, 其中理论课48学时, 见习课42学时。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总评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80% (闭卷笔试) , 平时成绩占20% (根据平时测验、课间见习情况等评定) 。本次分析的试卷为我院200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期末理论考试试卷, 共130份。

1.2 试卷构成

试卷依据外科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制, 涵盖了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按教育目标分类包括回忆、解释、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试题类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分值及分布见表1。

1.3 阅卷方法

试卷由教科办统一印刷、封订, 客观题填涂标准答题卡, 机读阅卷, 主观题由相关教师交替批改集中阅卷, 评分客观、公正。

1.4 数据处理

1.4.1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1.4.2 成绩分析指标

(1) 试卷质量分析指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全距、标准差等。 (2) 试题质量分析指标:难度、区分度等。试题难度 (P) 的计算方法:P=某题考生得分的平均分/该题满分分值。区分度 (D) 的计算方法: (1) 客观试题的区分度 (D) :将试卷按成绩排列, 分别以高分组 (前27%) 和低分组 (后27%) 计算出高分组P (PH) 和低分组 (PL) , 某题区分度D=PH-PL。 (2) 主观试题的区分度:主观题选用两端法计算区分系数:D=XH-XLN (H-L) , 其中XH为高分组 (占总人数的27%) 考试总分, XL为低分组 (占总人数的27%) 考试总分, H为某题最高得分, L为该题最低得分。

2 结果

2.1 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一般情况:试卷共130份, 满分为100分, 平均分为85.1分, 标准差为7.25分, 最高分为97分, 最低分为59分, 极差为38分。

正态性检验: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 Z=1.549, P=0.017, 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

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为0.85, 区分度为0.17。本次研究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法测量试卷信度, α系数=0.7510。

2.2 试题质量分析

本次测试共70题, 试题难度分布见表3, 各题的难度及区分度综合评价见表4。

注:A:选择题;B:名词解释;C:简答题****表示试题难度适中, 区分度良好, 是好试题;***表示试题偏难, 但区分度良好, 依然适用;**表示试题容易且区分度较差, 只有必要时才使用;*表示试题难度高, 区分度低, 需要修改试题再使用;+为问题试题

3 讨论

3.1 试卷质量的评价

本次考试成绩呈正偏态分布, 峰值在80~100之间, 平均分85.1, 标准差7.25分, 全距37分。根据学校教务处提供的参考标准, 三年制课程专业课平均分为70~80分, 标准差7~10分[3], 全距30~40分, 显示出本次考试平均成绩偏高, 这可能与容易题所占比例较大有关。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为0.85, 区分度为0.17, 表明试卷总体难度偏易, 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一般。

信度是指试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即将同一份试卷, 对同一组参加考试者进行反复测验, 所得结果一致, 那么这份试卷就具有很高的信度。信度高的试卷, 表明考试结果很少受随机因素影响, 考分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出被试者的学业水平。所以, 信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试卷分析最常用的内在信度系数为克龙巴赫α系数, 一般认为标准化能力测试信度应在0.80以上, 教师自编学习测验的信度达到0.60以上就可以了。此次考试试卷克龙巴赫α系数=0.7510, 表明试卷信度较好, 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3.2 试题质量的评价

在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方面, 本次研究使用了难度 (P) 和区分度 (D) 作为衡量标准。在本次考试中, P、D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见表4) , 选择题A28、A42、A58试题容易且区分度极差, 需修改后使用。选择题A47题区分度出现负值, 表示成绩好的考生反而容易答错。这种情况的出现, 需要查阅试卷, 分析试题是否有矛盾、歧义等现象,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 此题在以后的测试中不宜再选用;若试题题干明确, 不存在误解情况, 可能是由于该题型中的知识点属于深层次的归纳、总结、比较等, 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会出现猜答情况, 这种情况提醒教师在以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 要注意深入分析、比较, 使学生扎实掌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试题难度均较低 (P值均大于0.87) , 区分度都很差, 特别是名词解释中的B2和B4, 难度为1, 区分度为0, 表明所有的考生都答对, 说明试题容易且没有区分能力, 应尽量在以后的测试中不选用, 或者通过修改, 适当增加难度后再使用。

3.3 对今后教学及命题工作的启示

本次测试试卷整体较容易, 区分度一般, 信度较好。容易题比重过大 (占83%, 见表3) , 应该加大中等难度、较难和难题所占的比例。考查的基本知识点较多, 而综合应用类试题相对较少, 这就提示我们应在今后的试卷中适当增加综合应用类试题的比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解的基础上, 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学院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颖, 林端宜.试卷分析研究现状综述[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1) :39-40.

[2]文敏, 周波, 李宏伟, 等.解剖学试卷分析及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0) :1595-1596.

七年级(上)期末重点句子专练 第4篇

1. This is a watch. (变为复数)

____ ____ ____.

2. Is that a chair? (给出否定回答)

No, ____ ____.

3. His keys are in the desk.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is keys?

4. I have a small toy. (变成否定句)

I ____ ____ a small toy.

5. Tom likes chicken.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om ____ chicken?

6. Is Guo Peng your brother? (给出肯定回答)

Yes, ____ ____.

7. Does Bill have a soccer ball? (给出否定回答)

No, ____ ____.

8. Sandry eats lots of apples. (变成否定句)

Sandry ____ ____ lots of apples.

9. This sweater is $28.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is this sweater?

10. Her telephone number is 2974848.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er telephone number?

11. This is my sist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____ ____ sister?

12. These are my brothers. (改为否定句)

These ____ ____ my brothers.

13. Is this a Chinese book? (给出否定回答)

____, it ____.

14. Are these your parents? (给出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15. My name is Jim Green. (改为同义句)

____ ____ Jim Green.

16. Jennifer is good at singing. (改为同义句)

Jennifer is a ____ ____.

17. Can Cindy sing this song in Chinese? (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can.

18. May I know your name? (改为同义句)

Please ____ ____ your name.

19. Her brother wants to join the art club. (变为否定句)

Her brother ____ ____ to join the art club.

20. My brother wants to join the chess club.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club ____ your brother want to join?

21. Victor’s little sister can play the piano.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can Victor’s little sister ____?

22. Can you speak English? (改为同义句)

Can you ____ it ____ English?

23. His e-mail address is XT08@.sina.com.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is e-mail address?

24. The club can help the kids with swimming. (变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 club ____ the kids with swimming?

25. Edward’s family name is Atkinso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is Edward’s ____ name?

Ⅱ.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每空一词

1. 玛丽,见到你很高兴。

____ ____ ____ ____, Mary.

2. 琳达,谁是你的朋友?

Linda, ____ is your ____?

3. 你会拼读“星期三”吗?

____ you ____ “Wednesday”?

4. 让我们打排球吧!

____ ____ volleyball.

5. 克拉克早饭吃许多健康的食品。

Clark eats ____ of ____ food ____ breakfast.

6. 比尔不会唱歌和跳舞。

Bill ____ sing ____ dance.

7. 请拨打电话622-4868找杰克。

Please ____ Jack ____ 622-4868.

8. 杰夫想参加艺术俱乐部。

Jeff ____ ____ ____ the art club.

9. 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____ ____ is your grandmother?

10. 斯格特通常何时洗澡?

When ____ Scott usually ____ a shower?

11. 请把这些课本拿到教室里去。

Please ____ these books ____ the classroom.

12. 你通常几点吃晚餐?

____ ____ ____ you usually eat dinner?

13. 我们的科学老师工作时间很长。

Our science teacher ____ very ____ hours.

14. 你爸爸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What’s your ____ ____ food?

15. 我们的生物老师很严厉,但他的课确实有趣。

Our biology teacher is very ____, but his class is ____ ____.

16. 音乐听起来很轻松。

Music ____ ____.

17. 那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That is a ____ ____.

18. 我认为记录片很枯燥。

I think ____ are ____.

19. 我们有各种颜色的外套。20美元一件。

We have coats ____ all colors ____ only $20 ____.

20. 大卫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What ____ ____ Dave like ____?

21. “玛丽亚会跳舞吗?”“不,她不会。”

——____ Maria ____?

——No, she can’t.

22. 布莱克先生,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____ I ____ you a question, Mr. Black?

23. 汤姆想找份工作,任何工作都行。

Tom wants to find ____ ____, any kind of job.

24. 李明经常帮我学弹吉他。

Li Ming often helps ____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25. 咱们出去散步吧。

Let’s go out ____ ____ walk.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5篇

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的萌芽: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和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流动人口、处于职业危害的工人、生活环境有污染的居民等。高危因素是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如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况。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的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4大类: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2008年世卫组织调查显示,50%的死亡是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因素、30%为环境因素、10%为生物遗传因素、10%为医疗卫生服务因素所致。

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应逐步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2、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1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理解病人疾病的同时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综合的治疗方案,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改变预防保健工作只重视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可归纳为4个扩大,即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而全面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14、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1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

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2、个体生活方式

3、社会支持网络

4、社会经济地位

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

6、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经济发展和健康的相互关系:

(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

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生活方式的改变

3、现代社会病的影响

4、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5、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

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老年性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性社会。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弥补了仅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PQLI>80为高素质人口,PQLI<60为低素质人口。PQLI=(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的期望寿命指数+识字率指数)/3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泛称。

A型性格具有敌意、匆忙和竞争等特点,易得冠心病。C型性格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性格,表现为过分的顺从、忍让和自我克制。易患子宫癌、胃癌、肝癌等。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1、政策干预

2、社会工程设施干预

3、大众媒体干预

4、社区干预

5、组织干预

健康管理:狭义的健康管理是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向导,通过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广义的健康管理则以现代健康观为指导,通过推动健康组织、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等不同健康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设行动,实现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和改善公众健康的目标。

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卫生项目评价)

4、德尔菲法

5、文献研究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通过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危险的降低程度,促使人们改变有害健康的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

1、选择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其中方便抽样和立意抽样是非概率抽样)

定性研究的方法:

1、深入访谈法

2、专题小组讨论法

3、选题小组讨论法

4、观察法

定量研究访谈法包括面对面访谈法和电话访谈法 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

问卷设计的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2、建立问题库

3、设计问卷初稿

4、使用和修

5、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社会医学 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健康积极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老年型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

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弥补了仅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PQLI=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的期望寿命指数+识字率指数/3 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健康管理:以现在健康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层面的健康维护、改善和促进行动,通过对家庭、组织、社区、城市、国家、全球等范围内各种健康管理资源的充分调动、协调和整合行动,实现对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不良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监测、诊断、分析评价和干预,通过推动健康组织、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等不同健康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设行动,实现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和改善公众健康的目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通过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危险的降低程度,促使人们改变有害健康的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

定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的情况下,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讨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类研究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简答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是:法国医生盖林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和社会治疗学。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产生背景:疾病谱和死因普的转变、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的社会化、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政策干预、社会工程设施干预、大众媒体干预、社区干预、组织干预。

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德尔菲法、文献研究。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定性研究的特点: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发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经济发展可以为人群健康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保证更多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双向性作用关系。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

1、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疾病损失、促进教育收益实现、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6篇

一、名词解释

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3、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的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和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的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

9、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简称RR。

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的含义与爆发相近,只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分为单盲、双盲、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5、患病率:又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6、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17、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等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即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即立法意义上的狭义职业病。

1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

二、简答题

1、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答: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2、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1)升高的因素是: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2)降低的因素是:病死率高、病程短、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3、铁在食物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它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吸收率较高;后者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它必须先从络合物中分离再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影响铁吸收的因素:(1)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植酸盐、草酸盐;(2)体内缺乏胃酸或服用抗酸药可影响铁吸收;

(3)铁的吸收与体内铁的需要量和贮存量有关,一般贮存量多时其吸收率低,反之,贮存量低或需要量增加时则吸收率增高。

4、简述队列研究的原理。(举例说明)答: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5、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与方法。

答:诊断原则:主要以接触粉尘的职业史为前提,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后前位胸片改变为依据,结合现场劳动条件资料,参考临床症状、体征等,连续观察,综合分析,按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的发生,ɪ、ɪɪ期矽肺有一定疗效。

6、简述职业病的诊断依据。答:(1)职业史 包括患者的工种和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及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工作场所的调查 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等(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

7、列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至少五种)答: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血脂、酗酒。

三、问答与案例分析题

1、疾病,基因,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答:营养素、基因、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5种模型进行描述:①模型A:基因型决定了某种营养素是危险因素,然后该种营养素才导致疾病;②模型B:营养素可直接导致疾病,基因型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营养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③模型C:基因型可直接导致疾病,营养素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基因型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④模型D:营养素与基因型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而且二者均是导致疾病危险性升高所必需的;⑤模型E:营养素和基因型均可单独影响疾病的危险性,若二者同时存在,可明显增加疾病危险性

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所有哺乳动物都需要胆固醇进行生物膜和某些激素生物合成。因此,应适量摄入胆固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过量摄入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食物摄入和体内合成。机体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摄入和代谢的几个关键基因,调节胆固醇的来源。LDL受体在细胞摄取胆固醇时起关键作用;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成酶是胆固醇的从开始生物合成的关键控制点。当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低时,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和摄取这些基因被激活;反之,当细胞内胆固醇充足时,这些基因表达被抑制。胆固醇对上述3个基因表达调控水平包括转录和转录后2个水平。

胆固醇对LDL受体基因、HMG-CoA合成酶基因调控机制:LDL受体基因、HMG-CoA还原酶基因和HMG-CoA合成酶基因在启动子区均有相同固醇调节序列,即(5’)CACC(C/G)CAC,该序列称为固醇调节或反应元件-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1, SRE-1)。转录因子可与SRE-1结合并调节基因转录活性;而转录因子又受固醇类化合物修饰、调节。

2、诊断实验与筛检实验。

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为诊断试验阳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比例,理想的应为100%。特异度即真阴性率,为诊断试验阴性非患者占无病总人数的比例,理想的应为100%。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例,又称漏诊率(统计学上称β错误),理想的应是0%。

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非患者占全部无病者的比例,临床上称为误诊率(统计学上称为α错误),理想的应是0%。

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00%为正确指数,亦称约登指数(Youdon’s Index),理想的应为100%。其值愈大愈好。但应注意,正确指数大时,并未告知是灵敏度高还是特异度高,因此,它不能代替上述四项指标。

3、阐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答:温室效应:由于人为活动使大气中某些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的气体浓度增加,直接影响地表热量向大气中发散,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生物媒介传染病、暑热相关疾病等增加;洪水、干旱及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增加;地球两极冰冠及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破坏:氟利昂(CFCs)、N2O、NO、CCl4、CH4等危害:人类皮肤病和白内障等发病率增加;动植物杀伤作用,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起因(SO2,NOx)危害:酸化土壤,危害植物;刺激呼吸道,腐蚀作用。

4、比较流行病学中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

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5、中国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9)如饮酒应限量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6、阐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答:(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感染源,寻找与确定感染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验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7、详述针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答: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

上一篇:寒假里的一件事作文500字优秀下一篇: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