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

2024-08-24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精选6篇)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 第1篇

【如何批改初中语文作文】

一、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重要组成

说白了,写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不会写作的学生初步学会写作,让每一位已经入门的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对前者来说,讲评就是“雪中送炭”,对后者而言,讲评就是“锦上添花”。但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重点、能力点等要素是不一样的,因而每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不相同的。又由于每次作文训练的习作呈现与老师的预期值之间的差距是不一样的,因而每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也会是有差别的。是在“长善”上确定目标,还是“救失”上确定目标,必须视具体批阅之后的情况而定。加之,学生写作的现实总是呈现出好、中、差不同的档次,且这种比例总是动态变化的,这就更需要语文老师的辛苦和智慧,让讲评课确定的目标顾及更多的学生,解决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无论何种情况,有一点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每一次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要非常集中、明确,尽可能从实际出发、单一和具体。每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成功。实践证明,大而化之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二、作文批改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如对待一篇写得平平淡淡的文章,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的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此外,对写得好或写不好的句子应作出眉批,最后结合全文写出总批。这种批改方法不但耗费教师较多的精力,而且不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批改除了改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文批改,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怕写作文,会写作文。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有时在学生的习作上批一句“有进步”、“有创意”、“写得不错”或仅仅一个“好”字,学生接到后往往会为之一振,甚至喜气洋洋,从而激发了写作兴趣,萌发写作的欲望,如果老师能详细、具体批改,找出作文中写得好的在哪里,怎么有创意,学生就会很有兴致地研究老师批改过的地方,也会研究自己的“杰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篇学生作文,即使有一些缺点,但毕竟是学生的一番心血所在,只要是学生认真写出来的,里面总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如有的作文内容无新意,但语句还通顺,有的作文语言一平谈,甚至有病句存在,但内容真实,感受真切等。这些都是“闪光点”,都是老师要着眼寻找的地点,批改有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励。

三、在作文文本修改中关注学生情感

作文评改要关注学生的作文过程及内心世界。不妨借助评语的桥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例如,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等来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用“容貌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但青春不能永驻,只有学识渊博、内涵丰富的人才能魅力永存”来引导学生的好美之心;用“身边如果没有心声的朋友,把我当做知心的朋友好吗”来委婉劝说沉迷上网的同学。这样的评语,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增进情感交流,学生对作文评语不再冷漠。在这些交流中,学生对作文文本不再是写完交本了事的态度,而更多的是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对话。随着这种对话次数的增加,学生会自觉地在立意构思、过渡照应、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四、进行“互动”批改

1、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可以分两步付诸实施,第一步: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作文批改的方法、要求、规律等基本知识,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有关标准;第二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直至掌握批改要求。

2、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⑴先在组内两两结对,互相批改本组内同学的作文,如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等;⑵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⑶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⑴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进行“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⑵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初中语文作文怎么批改】

一、以教师为主的示范模式

首先,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要将本次作文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他们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还可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板书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作理论引导。

再次,选出典型作文由作者朗读,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选材和立意的方法。此时,教师可根据训练要求,从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

最后,经过反复激烈的讨论后,学生意见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作为学生互相批改的指导原则。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评改能力,为接下来的互批互改做准备,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所以他们热情高涨。

二、以学生为主的互批模式

互批作文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而且能让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就学生互批作文的形式而言,有一对一式和多对一式。

1、一对一式可以分为结对、交错、随机等几种情况。

结对可为同桌,可为教师指定,也可自由组合,互相对批。交错即指甲批乙的,乙批丙的,依此类推。互相对批便于双方的互评互改,交流沟通。交错批改则体现了公正性,较客观地体现了一篇作文在班级中的等级和评价。

随机互批可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每次都抽签换人,抽到哪本就批哪本,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2、多对一式的“多”可分为全体、部分、小组等几种情况。

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学生在作文上的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这篇作文应为教师挑选出来的典型,采用朗读、听录音、发讲义、投影显示等形式在课堂上集体评改,或贴在墙上作文园地中,放在网上,让全体学生共同评议、研究、揣摩、批改。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等,这种方式较自由。

以上两种互批完全是开放式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批改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又是在教师民主的状态下完成的。因为“挑选样本权”在老师手里,而修改又是在大家讨论中完成的,这是主导与主体的完美结合。

小组式可由老师指定,也可自由组合,教师指定组长或学生推选组长负责,人数不限,但不宜太多,四至六人较为合适。由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本组或别组的作文。要求每位小组成员把要批改的作文都看一遍,都能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在几篇作文都传阅完后,再在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然后由一人执笔评定好中差等级,写下评语,再交本人修改。

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意识和行动,使好的学生取长补短,后进生能学到写作的技巧及方法。各组可以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争鸣”。这样,学生批改的作文不再是“样本”,少了典型性,批改的难度增大了。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在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小组讨论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而且把评价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

当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对于已互动修改完的文章,教师的再次翻阅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因材施教,适当的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什么样的评语才是好的评语呢?

1、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

2、有的放矢,评点到位。

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思维的冲击,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3、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引发爽朗的笑声,而且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

【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批改作文】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

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

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__”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

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让作文批改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尤其是我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师向我反映说某同学像有心事似的,一节课什么都没背进去,提问时一问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这答案竟让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话题是“选择”,从文中显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张纸条,正不知该如何选择呢。文笔极端细腻,心情异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甚至还求助月亮星星告诉她该如何选择。很显然,这是初中生常见的早恋现象,这种事不谈,学生面临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弯路;面谈,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让其无地自容。

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的教育:“看得出来,文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一次痛苦的煎熬,别的不说,单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她睡不好觉,听不进课了,以后还能怎样?要知早熟的果子虽然好看,却是又酸又涩。我们是否应该帮她尽快走出青春的沼泽地?”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我发现“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着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

如此以来,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又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何乐而不为?其实,这种方式的作文批改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方法】

一、巧激学生兴趣,引出评改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像和愉悦,提高学习效果。

如上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以“一篇游记”为内容的作文评改教学课时,首先,教师在第一时间用精心设计的情境,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并利用语言和自身亲和力的优势将上课的内容,得与失的评断(文章是否有序、是否深刻、是否有文采、是否有所创新等)与例文有机结合起来,写上生动有趣的串讲词,教师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拉动作文评改,带动作文欣赏与评议(全班参与)互动。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功能,教师将多媒体制作的以“游记”为内容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放在师生共享的教师主机上,学生可以清晰的浏览到共享资源,这些直观、立体、生动、自然地试听资源,就能激发学生对作文评改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最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点击出上节课学生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激发起他们评改自己和他人作文的欲望,从而拉开了学生习作评改课的序幕。

二、采用互动交流,确定评改重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让作文评改课“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了解作文评价标准、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资源。

当然改革作文评改教学课是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有益探索,在这探索之旅中如何引导学生成功确定评改重点,便是这次探索历程取得成功的关键。

如上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以“珍藏的记忆”为题的作文评改教学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评论功能引导学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明白本次习作评改的重点即过程是否清楚、叙事是否完整、表达方式是否多样、情感是否真挚、语言是否有文采等,然后学生从习作评改重点出发,自主地表达、评论自己和他人文章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通过探究质疑使学生对作文写作技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如何审美、评判一篇较为出色或较为优秀的文章有自己独有的感受和见解。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传播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促使学生通过多重对话,对已经定型的思维进行重新修正。教师在学生互评交流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引导他们与所要表现的生活世界和自我以及读者的深度对话,使他们挣脱思路狭窄或者突破困难阻碍,从自我置身其问的“关系”中开掘各种写作资源。最后,为了使作文批改课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适时地选择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作为这节课的习作示范评改内容。因而,评改内容就这样在互动、交流与碰撞中水到渠成,批改重点就这样在互动交流与指导中得到落实。

三、合理筛选信息,实现共修共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变换文章的布局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在确定了作文评改主题、内容、创设相关情景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针对本次修改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文修改策略,学生便带着明确的目的,各自独立自主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的功能集中查找、搜集与主题相关,自己感兴趣的资源。

其次,由于资料来源复杂,良莠不齐,难免与主题不相符合,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帮助他们将各自搜索到的学习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学生在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的过程中提炼出自己所需的材料,并由此对习作进行示范修改,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上传到班级QQ群或发表在博客上。

最后,学生和教师通过QQ群或浏览网页等方式对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分析、点评,对习作表现出来的思想作进一步的精细加工,使初步成形的写作成果更加完善,从而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修改欲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评价、修正与自我表现展示、总结以及生与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修正进入了我们所期待的积极而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形成了一个“修改――总结――展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了作文评改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功效性,做到了教有所值、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 第2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要求越来越高,但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满意度不高,他们希望教师能改变目前的批改方法。教师能认识到作文批改的重要性,突出作文评语的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教师在批改作文上能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十分重视教师的作文评语,但他们希望改变目前的批改方法。教师要高度认识

作文批改的重要性,突出作文评语的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同时作文评语还要为学生   提供修改作文的方法示范和引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自改   作文、参与作文讲评过程,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建议主管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学校,以务实的态度,从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考虑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师批改作文的数量要求。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批改;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1978年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方式、方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对作文批改的意见,以制定我们的教学策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及内容。作文批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批改,由于学校、教师的不同作文批改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考虑到这种特殊性我们扩大了样本的数量,选择了本市城乡有代表性的五所初中的23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未做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本着从简的原则,设计了七个方面的问题,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

2.时间及形式。2015年4月15日,学校派出领导分别到五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使问卷调查真实可靠,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工作流程》。调查前在被调查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对参与问卷调查的班主任进行了指导,明确意义和要求,要求教师深入班级调查时,按《问卷调查工作流程》要求对学生讲明调查意义,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调查数据统计结束后,形成本调查报告。

三、调查数据及简单分析。

考虑到作文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相应变化的实际,学生对作文批改的意见、态度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不同,所有样本的统计可能会使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所以本调查除了每个问题的所有样本的统计外,还作了分年级的汇总统计。

选项

A认真看

B简单看

C不看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1890

80%

318

13.5%

156

6.6%

1.你对老师所作批语的态度:

我们一些老师主观认为,学生对老师所作的作文评语,学生不认真去看、去体会,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慢,进而也影响到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作文的批语的态度是很认真的,达到80.0%;分年级统计中百分率最低的年级也达到76.4%。而像我们老师所说的“不看”的学生最高只有8.6%,从更细致的统计中发现,“不看”老师评语的学生,有91.1%对老师的评语“不满意”。是否是因“不满意”而“不看”需要更细致的调查来验证。

2.你对老师所作批语的感受:

选项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1448

61.3%

643

27.2%

273

11.5%

作文的批改及老师所作的评语对学生的影响,远远高于其它学科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影响。因为作文批改及评语应该有更大的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从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对老师所做的评语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达到61.3%。分年级统计中满意度七年级的64.1%、八年级的62.8%、到九年级的57.0%,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对老师的评语的认可度在下降。同时有35.9%(七年级)、37.2%(八年级)、43.0%(九年级)的学生对老师所作的作文评语是“一般”和“不满意”,其中“一般”由

低到高呈上升趋势,“不满意”呈“马鞍形”分布,这同样说明老师的批改质量应该随年级的升高学生个体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提高。

3.你希望老师批改作文:

选项

A每篇作文都批,但较略

B并不每篇都批,但较细,有激励性、启发性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692

29.3%

1672

70.7%

教材安排的作文,我们的主管部门、学校的要求是“全批全改”,有人说是“精批细改”。其实,受工作时间的限制“精批细改”往往变成了“略批略改”。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并不每作必批,但批得较细,且有激励性、启发

性。”,分年级的统计中最低的也达到了64.8%(九年级)。可能的原因就是学生渴望批改评语的激励性、启发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个百分率在下降,原因需更细致的调查佐证。

4.你是否愿意批改同学的作文:

选项

A愿意

B说不准

C不满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855

36.2%

811

34.3%

29.5%

我们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互批互改作文,提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设计本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这项学习活动的心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选项的百分率相差无几,但还是“愿意”批改的学生多于“不愿意”的学生,这似乎也证明了学生对于批改

作文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只要有想改的意识,不管是谁的作文,应该说对他们作文能力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5.你是否会修改作文:

选项

A会

B不太会

C不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28.9%

1394

59.0%

12.1%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的。相对而言,“不会”修改的学生还是少数的,但“不太会”的学生基本占半数甚至是半数以上。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觉得,会写作文,当然就会修改作文了,学生不会修改作文,自然也就说明他的作文水平的能力不高。不过,这只能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在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训练做得不够。

6.你早否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选项

A每篇作文都改

B偶尔修改

C不修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32.4%

1287

54.4%

312

13.2%

每次习作之后,老师总会告诉学生写后要用心修改。但是现在的学生却有很多都不放在心上。通过上面的数据也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尽管不修改作文的学生占少数,但偶尔修改作文的学生毕竟是占多数。想要写好文章,其实,修改还是挺主要的,换言之,只有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文章才会有所提高。所以,老师还应该在学生的修改上多督促,帮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7.你对改革作文批改方式、方法(教师有选择详批50%;学生互批50%;自己再改100%)的看法:

选项

A同意

B无所谓

C不同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结论

1304

55.2%

877

37.1%

12.1%

通过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这种改革的做法还是支持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于作文批改的好处还是有所感悟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别人的习作的优点。比如写作技巧案,还可以帮助自己提高习作能力。可以说是在互帮互助的活动中适时而有效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论及建议

1.学生十分重视教师的作文评语,对教师的工作也比较满意,但他们希望改变目前的批改方法。学生有修改作文的愿望,但多数“不太会”修改作文,且没有良好的修改习惯。

2.在使用统一的《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按照教材的作文训练安排,进行学生的作文训练,教师要高度认识作文批(讯改的重要性,突出作文评语的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同时作文评语还要为学生提供修改作文的方法示范和引领。

3.通过学生互批(诩互改作文、自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4.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 第3篇

一、分析学情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其对数学课程的接受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和分组。

1.合理分层

教师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习惯和成绩等因素, 按照三个层次来进行划分。一是优秀生, 即数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 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成绩优异, 状态稳定;二是中等生, 即数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能够掌握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学生, 他们对数学课程重视而成绩不佳、认真却无改变良策, 缺乏“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习效果一般;三是学困生, 即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信心, 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数学成绩落后。

2.有效分组

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六个人, 每一个小组都有若干个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设小组长一名, 组长由优秀生担任。分组工作是一个慎重而细致的工作, 它不是简单的人员组合, 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组的原则为:一是要把握学情与个性相结合。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在学习效果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 教师在全面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 悉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在尊重每个同学意愿的前提下, 把学情和个性相结合, 保证小组的有效组建和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把握阶段性与流动性相结合。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随着学习的动因、学习的态度在某个阶段发生变化, 教师要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经过一个时期后, 及时调整学生分组的情况, 通过分组的动态化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三是要把握合作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追求上进、勇于竞争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 通过组织小组对抗赛的方式, 充分调动小组长和各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内部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在班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态势, 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锻炼和培养同学们互相尊重、精诚合作、善于竞争、敢于争胜的意志和品质。

二、因材施教把握作业布置的差异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个人的才能, 获得数学知识, 形成竞争意识,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作业内容精练化

作业布置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 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又要考虑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趣的要求,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 让学生每解一题, 都能够受到启发和锻炼, 感受到作业内容的精妙和优美, 调动其求知欲望,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 要有效控制数学作业的量, 每天作业量的安排应在30分钟左右为宜:作业量太少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作业量过大, 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逆反心理, 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 作业题目设置为三类:A类为概念题。即根据数学知识的概念、公理、定理演变出来的题目, 这些题目没有推理过程和思维变换, 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出来。这些题目主要针对学困生, 让他们通过熟记概念、定理, 进行一定量的作业练习来掌握数学知识。B类是基本题。即根据授课内容经过一定的推理和演变提炼的题目, 这些题目需要运用定理和性质经过一定的计算和推理才能够完成。这些题目主要针对中等生, 作业内容从模仿例题入手, 在全面理解定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基本题型的训练, 做到娴熟、准确, 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打下基础。C类是拓展题。即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拓展性的题目, 这些题目灵活、多变、深刻, 需要经过严谨的数学思维、缜密的数学推理和巧妙的数学计算才能够完成。这些题目主要针对优秀生, 让他们在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拓展性题目的训练和思考, 培养他们的数学才能,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作业形式差异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方法进行安排:优秀生需要完成B类和C类题, 这样可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探求能力、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习兴趣, 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中等生需要完成A类和B类题, 选做C类题, 这样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获得攻克拓展题后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学困生需要完成A类题, 选做B类题, 这样可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 缓解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状况, 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通过差异化的作业布置形式, 满足了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学生需要, 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帮助学生学会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规律, 寻找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悉心关怀把握作业批改方式的差异

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窗口,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风向标。教师要通过适度有效的作业批改形式, 达到了解学生情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凝聚师生情感的目标。

1.作业批改多样化

在常规的作业批改中, 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是打“√”或“×”, 这只是对于作业内容对错的一种评判, 缺乏对学生做作业时的情感和态度认知, 当学生拿到批阅后的作业时, 关注的是作业对错的结果, 感悟不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因此, 教师批改作业要改变常规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 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在学期前期, 由于刚刚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调节、适应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时期, 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全收全批, 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下一步的分层和分组做好准备。同时, 避免常规的打“√”或“×”, 通过当面评讲、评语激励等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赏与鼓励, 关心与期待, 使他们产生对作业布置与完成的期待, 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期后期, 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 学生对课程学习由适应变得熟悉, 同学之间的差别已经凸显, 教师在分层、分组的基础上, 对作业批改的方式进行调整, 由以前的全收全批变为从每个小组各抽一名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 其他同学的作业由组长组织进行互相批改, 即组长批阅优等生作业, 优等生批改中等生的作业, 中等生批改学困生的作业。这样批改作业的方式, 一方面教师既能够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 又减轻了批改作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 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情况和解题思路, 加深对作业的理解, 在比较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从而成为提高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2.作业评价层次化

作业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是加强师生沟通, 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要善于运用评价的功能, 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其不断进步。作业评价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自评。学生自评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也是反思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发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变化, 对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作用。二是小组互评。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过程中, 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互评, 学生既可了解、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 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达到互帮互学的效果。三是教师点评。教师的点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实行分层评价。对学困生, 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用“你的进步, 我的骄傲”等评价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 点燃学习数学的希望;对中等生, 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通过“让细心与进步同在”等评价给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于优等生, 要提出严格要求,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优秀伴你成长”等评价给他们充分肯定,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美丽和魅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高效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 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通过批改作业处理好“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以此形成的思考与探索, 必定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祁慧渊.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尝试与思考.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2]焦汝珍.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艺术教学, 2012 (1) .

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教学探究 第4篇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示范模式

教师首先应结合作文目标,将每个学生的文章浏览一遍,选出其中代表性较强的若干习作并将其作为批改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对本次作文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从而使之后的讲评能更言之有物。

然后,教师应从整体上对挑选出来的文章进行修改,并将修改之后的文章与原件一同进行印发,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二者之间进行比较来掌握作文的修改方式。教师还可以再选出存在类似问题的若干作文,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再进行相应的理论引导。

接下来,教师应挑选出较为优秀的范文,让作者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朗读,并鼓励学生对其发表个人看法,就作者的选材、构思和立意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作文训练的相关要求,从理论高度进行点拨。

最后,教师应在大多数学生通过探讨和讨论得出统一意见之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在明确作文要求的同时,将其作为学生彼此批改的准则。

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批改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作文的评价和修改能力,能够为下一阶段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奠定基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因此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较大的提升。

二、一对一的学生互批模式

一对一互批包括了结对批、随机批、交错批等几种形式:(1)所谓的结对是指两个学生互相对批,这两个学生可以是同桌,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自由组合,这种方式有利于两个学生在互相批改之后展开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2)随机批类似于抽签,学生抽到了哪一本就批改哪一本,这能夠保持批改的新鲜感,使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兴趣,而当学生看到自己每篇习作旁来自不同同学的批语时,也会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能够对作文教学的进程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3)交错批是指第一个同学批改第二个同学的作文,第二个同学批改第三个同学的作文,以此类推,这种方式能够在对作文水平进行评判时更富客观性和公正性。

一般来说,一对一的互相批改使学生每次仅仅只需要批改一篇文章,学生在修改时能够做到精心推敲,而在之后又能对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双方的进步都有着较大帮助。

三、多对一的学生互批模式

所谓的“多对一”可以分为小组批、部分批和全体批几种情况,接下来笔者将分别对其进行讨论:

(1)小组批。小组的成员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指定和分配,由组长对批改流程进行把握。小组批改的人数应控制在4到6人,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传阅需要批改的作文,确保每位成员都认真读过所有文章且能够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批改意见,在完成这一步骤之后,再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集中评定,最后由组长书写评语,确定各篇习作的优、良、差等级,并交还给作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行动与意识有着较好的结合,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作文技巧,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能做到取长补短。此外,每个小组还可以选出本小组所批改的文章中代表性最强的1到2篇,提交到班级内进行讨论,这就使学生对作文的批改更加具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集体性的进一步发挥,不仅避免了学生独自修改时无从下手的窘境,也大大提升了批改效率,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2)部分批。这里的部分批是指由选出代表性较强的习作,由对其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批改,这可以通过即兴评议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书面展示,从总体上来讲自由度很高。

(3)全体批。所谓的全体批指的是由班级内的所有同学共同对一篇文章进行批改。教师可以选出代表性最强的一篇文章,通过朗读、投影、复印等多种形式在班级内展开评议,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习作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在完成批改之后,还可以将结果进行展示,鼓励每一位学生对其进行研究、评价和揣摩。在全体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该文章中的哪些做法值得肯定、哪些问题需要修改,并进一步了解相应的修改方式,这对于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

“部分”与“全体”这两种批改方式更加开放,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对于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无疑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着挑选样本的角色,而样本的修改则要交给学生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主体与教师引导的结合。

四、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5篇

写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学好语文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评改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检验自评—互评—师评此种作文评改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课题组又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就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想法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想法,了解教学实践中作文评改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检验自评—互评—师评此种作文评改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年级三个班共137人。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年级137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37份,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14年4月3日――2014年4月12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本校学生作文评改的做法、对作文评改方式的看法和实际需求,以及相关建议。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多项选择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查结果:

1.你如何对待老师给你的作文评语?()

A.认真领会,及时请教修改订正

B.看过就完事,没多想

C.只看一看作文分数,别的就懒得理了

D.老师的评语看不大明白,也不爱或不敢问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学生认为老师给予的评语会认真领会,及时请教修改订正的占85%,.看过就完事,没多想的占7.8%,老师的评语看不大明白,也不爱或不敢问的占7.3%。

2.你平常写完作文有修改的习惯吗?()

A.有,写完后都会全面的检查修改

B.有时有,时间来得及就修改

C.从没有,写完就完事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大部分学生在写完作文后有时间就会修改,每次修改的占到34%,完全不修改的占3%。

3.你平时写作文自行进行修改什么内容?多选()

A.错别字

B.标点

C.词语

D.句子

E.其他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80%的学生都在错别字、标点、词语、句子上下功夫修改,很少有学生从其他方面进行修改。

4.你喜欢哪种作文批改方式?()

A.老师直接全批全改

B.完全由自己批改

C.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评改

D.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改。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学生认为老师直接全皮全改的占19.3%,完全由自己批改的占1%,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评改的占79.8%。

5.你喜欢哪种作文讲评方式?()

A.老师讲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

B.同学之间互相评改,老师作必要的指导

C.老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学生认为老师评讲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的占21%,同学互相评讲,老师作必要的指导的占54.3%,老师评讲学生认真听讲的占25%。

6.你写完作文愿意与同学交流吗?()

A.很少,只局限于好友

B.有交流才有进步

C.不敢,怕别人笑话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学生写完作文后有40%的人愿意和好友交流,有50%的学生意愿与同学交流,有10%的学生不愿与人交流,怕别人笑话。

7.你评改过同学的作文吗?()

A.从没有过

B.有一两次

C.经常评改

D.写一次作文就要评改一次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从没批过同学作文的占17.7%,批过一两次的占42.3%,经常批改的占40%。

8.你认为在作文评改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是()

A.听取结论的小羊羔

B.接受老师写作指导的受教者

C.作文评改的主角

D.老师的合作者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认为在评改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是接受教师写作指导的受教者的占29%,是作文评改的主角的占24%,是教师的合作者的占47%。

9.你对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看法是()

A.老师不负责任

B.偶尔试一次可以

C.无所谓

D.希望坚持下去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认为对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看法是教师不负责任的占1.5%,希望坚持下去的占85.4%,认为无所谓的占13.1%。

10.你对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作用的看法是()

A.浪费时间

B.可以促进写作水平

C.可以提高写、评、该的能力

D.可以提高写、改、评、悟的能力,并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11.你希望别人怎样评改你的作文?()

A.多鼓励

B.以指出不足为主,少些夸大的表扬

C.AB两项都有

分析上面数据得出的结果,学生认为给予文章多鼓励的占22%,以指出不足为主的占48%,需要鼓励,又要指出不足的占30%。

八、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了很多可贵的信息,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有了肯定。

1、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写完作文后有时间就会修改的占到62%,每次都修改的占到34%。学生写完作文后有90%的学生都愿意和同伴交流,喜欢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作必要的指导,觉得学生是老师的合作者,学生评改作文可以提高写、评、改的能力,并对自己个性发展、丰富思维品格产生良好影响。

2、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评改的意识明显增强。经常批改同伴作文的占到40%,批过一两次的占到42.3%。

3、学生对老师评改的需求切合实际,说明老师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有85%的学生认为老师给予的评语会认真领会,并及时按要求修改订正。还希望老师的评语中多鼓励、多一些写作建议。有85.4%的学生认为自评互改作文的方式应该坚持下去。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批改 第6篇

优化作文批改 提高写作水平

秦卫珍

初中生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书写上、语言上、结构上、认识上和思想上等方面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而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怎样优化作文批改,提高写作水平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

一下经验。

一.淡化精批细改,注重教师讲评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还要多写多练。学生写的多了,老师如何批改?如果每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采取了“全收全看,重点讲评”的方法。“全收全看”意在督促,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已互批互改)收上来,粗略的看一次,写简要的评论,把重点放在讲评上。如有位学生在《春节见闻》中有这么一句话:“除夕夜,我在乡下奶奶家看“板凳龙”,那天晚上好热闹,头上是一轮明月,地上是龙腾虎跃。”除夕夜是看不到月亮的,显然是学生凭主观臆想的。虽然费了功夫,句子也写得美,但不真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只批不改”的方法,只用符号指出作文中应该改的地方,让学生自己琢磨,自行修改。

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评讲的走过场是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救失”;只有多评讲,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只有多评讲,师生才会共同创进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学生就会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空气中激活思维,焕发创造活力,从而获得作文和人格的双重发展。多评讲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了使多评讲收到应有的效果,我的做法有:

1、上好讲评课,多说好话。

多说好话可以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但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学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

2、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修改。

全班的共性问题,最好提供要修改的典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们往往直接选用某一学生的作文作为典型,供大家“解剖”。这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例如学生有一次完成写景作文,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香味,原来是菊花开了,有的菊花开了,还有的菊花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不但把病句改得通顺,而且改优美了。不妨抄录如下:还没走进公园,我就闻到了一缕清香,原来是菊花开了。菊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有的像精致的小碗,有的像园溜溜的绒线球。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月季花也开得很热烈,似乎要跟菊花比美。3.抓住一切时机多评讲。

学生写得多了,不可能都在课上评讲,教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如果批到好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就随时拿到教室里跟学生一起分享。有时利用语文课上的一两分钟时间,有时是下午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读读作文、谈谈感受、议议问题、学生习惯了我的教学方式,也习惯了我随时给他们中的某一个以惊喜和指点。当面个别评讲。这样的形式可随时随地进行。师生沟通及时、真诚、充满理解,因而效果良好。我经常采用。

二、培养批改兴趣,注重学生引导。

兴趣是课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1、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如能经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祆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

2、依靠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益臻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

学是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指导互批互改,注重参与意识。

学生互批作文是其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而且能让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有时间致力于钻研教材教法。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的设想与尝试。

1、一对一式

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一对多式的互批是指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多对一式

“多”可分为全体、部分等几种情况。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这种方式较为自由。

3、自由结组。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小组内学生有上、中、下三类,教师指定组长或学生推选组长负责。成立小组后,每组发放一篇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批改任务。批改完成后,教师可提供一个批改的示例,让各小组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而且把评价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

四、各种手段辅助,注重批改效果

为了提高批改效果,教师可采用朗读批改、录音批改、讲义批改、投影批改或作文园地式批改等各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如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或录下来放给全体同学听,或印成讲义,或投影展示,或贴在墙上的作文园地中,以供学生互评互改。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同学可以通过网上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作文《我和老师》时,有同学重点写自己的老师如何教学认真,关爱同学,出现了没有扣题的典型错误,我利用网上评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用权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打板栗的优秀作文下一篇:授信审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