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

2024-06-23

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精选8篇)

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 第1篇

专业名称:安全技术管理

专业门类:

层次:

发布时间:2010-04-01

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一门安全技术与管理并重的专业,主要面向工业企业、政府安全职能部门及咨询评价公司,培养具有扎实的安全工程技术、熟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能从事安全技术领域中的安全系统设计与开发、安全评价、安全监测与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技术和管理工作。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系统、建筑行业、化工企业、各类工矿企业、安全评价机构等单位担任安全监督管理员、工程项目安全设计师、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员、安全技术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风险评估员。

主干课程

安全系统工程、事故预测预防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职业安全卫生概论、噪音与振动设计、安全管理与法规、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环境检测技术、通风与防尘工程、机械与电气安全、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经济学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本专业学生除了享受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外,还享受重庆市提供的安全工程奖学金、助学金,每年奖励和资助的人数比例不低于20%。学院与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合作关系,独特的办学条件为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专业设有建筑、化工、矿山等安全管理方向,学生毕业时可考取相应的安全员资格证书。科类: 专业类型:

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 第2篇

根据电力作业特点,现就我段电力作业中安全带的管理和使用提出如下要求:

一、电力作业安全带的类别

目前我段可供电力作业使用的安全带有两类:

1、围杆单腰带: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长度、可双手同时进行作业

2、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围杆部分可以满足就近作业使用;悬挂部分可以通过高挂安全绳(长度不应超过2.5米),防止作业高坠伤害。安全绳的悬挂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米。

二、电力作业安全带系戴方法

(1)围杆单腰带:应系在身体腰部以下、臀部以上的胯部位并系紧。同时,将腰带的余留部分置入固定环内,防止腰带脱扣。

(2)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穿戴。同时,将腰部及两腿固定带调整合适并系紧。

三、电力安全带的使用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并系在电杆或牢固的构架上。

2、作业及攀登位置距坠落基本面2米及上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3、安全带系挂时,必须确认悬挂点的承力部分牢固后方可系挂。

(二)根据电力现场作业的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1、既有低压杆上作业

通常使用围杆单腰带。应将围杆带从横担与电杆交叉的对角处穿过,挂在身体另一侧的固定环上。如在横担两端作业时,应将作业侧的围杆带从横担下方穿过。

2、既有高压杆上作业(单杆)

通常使用围杆单腰带。应将围杆带系挂在横担与杆顶支座间的电杆上。

3、既有高压杆上作业(门型杆)

由于导线固定位置距电杆水平距离较远(1.5米或2米),应使用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将安全绳系挂在靠近电杆的横担上;将围杆带系挂在靠近作业点的横担与固定横梁的交叉处。

4、既有高低压耐张杆频繁移动作业

应使用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将安全绳系挂在靠近电杆的穿钉与横担的夹角内侧;将围杆带就近系挂在横担与电杆交叉的对角处。

5、双杆变压器作业(1)方式一:通常使用围杆单腰带。先使用大号挂钩和变压器起吊孔连接,然后将围杆带从大号挂钩内穿过,系在身体另一侧固定环上。

(2)方式二:应使用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系挂前,应在变台上方1.5米(安全绳长度不应超过1.5米)处的高、低压侧电杆上设置悬挂点(采用拉线抱箍,螺栓必须双帽固定、直径不小于16mm),并将挂钩挂在抱箍螺栓上;围杆带系挂同方式一。(也可使用梯子作业)

6、铁塔上作业

应使用围杆悬挂两用安全带(全身)。将安全绳系挂在靠近作业面的铁塔主梁上;将围杆带系挂在靠近作业点铁塔主梁上。(攀登时,如何防止高坠)

7、梯子上作业

通常使用围杆单腰带。系挂点不得低于本人肩部,并将围杆带从梯子主梁与横梁的上方穿过,挂在身体另一侧固定环上。

8、新立电杆金具安装作业

通常使用围杆单腰带。系挂点与电杆顶端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350mm。将围杆带从电杆背面绕过后,挂在身体另一侧固定环上。当杆顶金具安装完毕后,可按照上述的相关要求执行。

四、安全带的试验和检查

1、安全带的静荷重试验 试验周期:半年一次 试验荷重:150kg(静态)试验工具:专用拉力器(可以测试拉力)试验持续时间:6分钟

2、安全带的定期检查(外观)检查周期:每月一次 检查内容:

(1)组件完整、无短缺、无伤残

(2)绳索、编织袋无脆裂、断股、扭曲、打结(3)皮革配件完好、无伤残

(4)金属配件无裂纹、无焊接缺陷、无严重锈蚀(5)钩体、钩舌平整无错位,保险装置(环)完整可靠,无损坏或变形

(6)钩舌开启灵活,弹簧复原到位;连接铆钉完好无损且无明显偏位

注:安全带必须符合以上要求,否则禁止使用

3、安全带的日常检查(检查要求同上)(1)安全带在出、入库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2)安全带在使用前必须由使用人进行外观检查

五、安全带的购置要求

必须经安监部门认可并具有省公司核发的“入网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1)金属配件上应打上制造厂的代号。

(2)安全带的带体上应缝上永久字样的商标,合格证和检验证。

(3)合格证应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年月、拉力试验4412.7N(450kgf)、冲击重量100kg、制造厂名、检验员姓名等。

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 第3篇

关键词:专业机构,质量改进,患者安全

1 前言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患者安全和质量管理的专业机构,有关医疗风险管理和患者安全的研究项目也十分广泛。而国内尚未建立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的专业机构,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针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重点领域的专项项目也鲜见开展。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进行医疗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的机构——临床优质委员会(CEC)的成立背景、组织管理、工作职责等内容,及其在临床操作改进和质量评估方面发起的相关项目,为中国开展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相关专业研究与设计专题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临床优质委员会(CEC)概况

2.1成立背景

2004年8月,新南威尔士州卫生署发起了“病人安全与医疗质量项目(NSW Patient Safety and Clinica Quality Program)”,旨在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患者安全,改善医疗质量[1]。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在全州范围内实施安全事件与风险的系统化管理、建立安全事件信息管理系统(IIMS)、在各地区卫生局(AHS)成立医疗监管处(CGU)、对所有公共卫生机构实施质量评估(Q S A)、成立临床优质委员会(CEC)。

在此背景下,作为患者安全与临床质量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EC在临床卓越研究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旨在全州范围内进行综合医疗质量改进及开展患者安全项目,帮助医疗机构构建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安全的能力。作为NSW卫生系统质量与安全的首要负责机构,CEC在NSW卫生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具有清晰的愿景——CEC作为受公众尊重的声音,确保为新南威尔士州的居民带来卫生保健在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改善。

2.2 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2]

CEC的各项事务由董事会监管,董事会由卫生署署长任命,董事会成员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通过公开程序遴选,其履职期限为四年。CEC董事会负责确保CEC履行其职责,提供在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方面的战略和独立领导力,对委员会职责实施监管,各子委员会相互配合,为机构决策者提供监督、审计与咨询。

C E C的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设有CEO一名,直接向新南威尔士卫生署长汇报,执行副CEO一名,负责部分工作。CEO下设5大部门,在卫生署署长的领导下,配合卫生署开展例行常规工作的同时,分别负责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优先专项领域项目。具体见图1。

2.3 任务职责

在州卫生系统战略方向的指导下,CEC在每年制定的机构战略计划中均确立了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这些重要领域目标明确,符合卫生系统各组织机构在质量与安全改进方面的需求。2010-2011年度确定的九大重要领域包括公开报告、临床操作改进、质量系统评估、信息管理、卫生系统促进、机构发展、社区参与、能力建设、沟通与文化改变。

根据2008年针对全州急症公立医院的特别调查建议,作为NSW卫生署的四大支柱机构之一,CEC负责促进、支持、改善医疗服务安全与质量,改进、监督安全与质量过程与绩效、对安全操作的信息进行识别、开发以及沟通改善质量与安全[3]。2011年,根据NSW卫生署发布的《NSW卫生署未来管理安排》[4],将卫生署负责安全与质量工作的医疗安全、质量与监管科原有的资源与职能纳入CEC的工作范畴中。因此,CEC将接管卫生署目前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大部分的职责,包括临床安全事件审查和响应、系统临床监管、提供建议支持、向署长和司长报告等。州卫生署将完全依赖CEC进行政策建议和制订、审查并对临床事件作出响应,同时CEC将代表NSW参加国家安全与质量论坛。

2.4 愿景规划

作为在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持续改进的专职机构,CEC对于未来战略的规划是希望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其价值:驱动并将质量与安全改进纳入NSW卫生领域;根据信息和分析对系统范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响应;使项目与国家及国家质量与安全优先领域保持一致;帮助地区卫生局进行能力建设以对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和响应;与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其他支柱机构、州与联邦相关同仁紧密合作;展示CEC的项目是如何改善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为员工在能力发展和技能提升方面提供支持和维护。

3 临床优质委员会发起的优先关键领域项目简介

3.1 CEC发起的优先关键领域项目

2004年NSW卫生署实施了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项目,其中安全事件管理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发并实施了安全事件信息管理系统(IIMS),该系统用于对所有安全事件进行报告。因此,卫生署通过IIMS收集关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数据,并针对其中有典型意义的安全事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CEC根据该系列的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在临床操作改进和质量评估方面的优先关键领域项目。

在NSW卫生系统战略方向的指导下,CEC在每年制定的机构战略计划中均确立了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这些重要领域目标明确,符合卫生系统各组织机构在质量与安全改进方面的需求。在这些重大领域中,CEC开展了20多个全州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实施战略方向与州卫生系统战略方向规划保持了一致性。包括“旗帜之间”对病状恶化的患者进行识别与响应项目、血液监测项目、医疗质量报告项目、医院外科死亡评审合作项目、儿童急救项目、慢性疾病治疗合作项目、ICU中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项目、临床实践改进项目、医疗交流项目、手部卫生项目、用药安全、患者安全、患者合作项目等。上述项目均在全州医疗卫生系统内广泛推行,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了医疗安全与质量。

3.2 CEC发起的重点项目介绍

3.2.1“旗帜之间”——对病情恶化患者的识别和响应项目。

“旗帜之间”项目旨在NSW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中建立“安全网”,减少不被注意的患者病情恶化情况,确保其能够接受恰当的治疗。此项目为医院建立对病情恶化患者的识别和响应系统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西南悉尼地区的利物浦医院率先引入了对病情恶化患者指征的早期识别和响应系统,在NSW大学的Ken Hillman教授领导下,世界上许多医院也开始实施此系统。2007年11月,CEC启动了“旗帜之间”前期诊断项目,通过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探索并检验可能的解决方案,旨在从NSW公共卫生系统中获得关于临床病情恶化识别和管理的影响因素。2008年,在Garling委员对全州急症公立医院进行的特别调查中发现,尽管有这些医院的努力,问题还仍然存在,并且建议在全州范围内实施CEC总体领导下的“旗帜之间”项目。2010年1月,“旗帜之间”项目由NSW卫生署长在利物浦医院宣布在全州范围内正式实施启动。至此,项目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渐进实施,所有的地区卫生局成立监管机构(包括行政支持人员),同时成立项目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项目在全州范围内的实施进行监督。卫生署于2010年发布了关于《临床病情恶化病人的识别与管理》文件,规定了NSW公共卫生机构在改善病情恶化患者的识别、响应和处置方面的实施标准和原则。

项目在以下五大因素战略指导下实施:(1)在NSW的每个地区卫生网络(LHN)和医院中成立监管组织监督项目的实施和可持续性;(2)病情恶化患者的早期识别(临床观察和“跟踪及触发”系统)使用条件的标准,包括标准观察表,如“标准成人整体观察表”(SAGO);(3)针对病情恶化患者的关切升级和快速响应流程标准(临床紧急响应系统);(4)面向所有员工的教材,为其提供知识和技能以对病情恶化患者进行识别和管理;(5)关键绩效指标的收集、校核和使用标准,以告知系统使用人员、以及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人员。

3.2.2 用药安全项目。

用药安全项目旨在帮助NSW各地区卫生局和医院改善用药使用状况,通过使其遵循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药物标准,对影响药物使用安全和质量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

C E C通过与美国和加拿大安全用药操作研究所合作,制订用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包括“澳大利亚医院用药安全自评(MSSA)”、“澳大利亚医院抗凝治疗用药安全自评(MSSA-AT)”和“澳大利亚医院药物使用指标”。这些工具为医院提供了评估其用药管理系统的方法,以识别对患者安全潜在的风险,同时对相似的医疗机构的绩效进行匿名比较,CEC支持医疗机构使用这些工具并反馈其结果。由CEC主导开展的项目有静脉血栓预防项目、用药标签、用药核对项目、抗生素管理项目和MSSA项目,以及WHO、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在国家用药安全和高风险药物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

MSSA作为促进用药安全和质量的工具获得了政府和联邦机构的认可。澳大利亚卫生服务安全与质量委员会与南澳卫生局大力支持与鼓励MSSA的使用。全国目前有231所卫生机构完成了MSSA,21所卫生机构完成了MSSA-AT,并将数据上报至CEC。项目的持续进展表明了MSSA为卫生机构带来的可持续性价值。45所机构再度进行了自评,整体评分上获得了11.4%的提高,这表明MSSA是促进改善的重要驱动因素。

3.2.3 患者合作项目。

患者合作项目通过创建以患者为基础医疗服务的模型,对患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响应,强调在医疗服务和监管中与患者、家属及看护人员的合作,在与州各地区卫生局合作的模式下,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安全。

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家庭快速响应小组对病情恶化患者的协助;临床交接中患者与家属的参与;使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药物核对可避免差错;对于在服务中产生的担心进行及时反馈;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与护士和医生交流的技巧;在医疗机构中树立模范典型;当不良事件发生时履行“公开策略”;指导和医疗服务评估以提高“健康素养”;在急诊科改善沟通。

4 对质量与安全项目及其措施实施情况的持续评估项目(QSA项目)

4.1 QSA项目概况

QSA项目作为NSW卫生系统中新近开展的项目发起于2005年,是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收集和分析卫生医疗机构质量与安全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对AHS关于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系统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建议的年度审查;关注对标准、政策和指南是否达标;对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项目标准是否达标进行测试。QSA涉及到地区卫生局管辖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悉尼儿童医院网络,St-Vicent's网络,NSW急救医疗、司法医疗。

4.2 项目目标

项目的实施目标是在全州范围内对政策和项目实施落实的差距进行识别,并公开报告结果;为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政策、标准和指南达标提供保证;评估系统内政策实施、绩效监督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评估患者安全系统和医疗质量改进的水平;为医疗机构和临床科室提供信息以改善其绩效;对NSW卫生系统内现有和未来患者安全的风险进行识别。

4.3 项目实施内容

QSA作为持续评估项目,包括以下四大方面的内容:(1)自评。每个公立医疗机构须完成年度自评以识别患者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风险和缺陷领域。(2)反馈和报告。向所有报告机构、医疗系统和社区提供反馈。(3)改善计划的制定。制定改善计划识别风险,以及可以实现改进的手段。(4)验证。验证部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的准确性。

4.4 项目成果

4.4.1 自评。

自评的回复率达到93%,涉及到93所医疗机构共1100个临床部门。具体自评的领域有安全与质量文化、医疗服务基本要素、旗帜之间、临床交接、医院感染、公开政策、团队合作。

4.4.2 报告。

QSA的主要特点是为NSW卫生提供医疗机构质量与安全的保证,帮助CEC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推广患者安全管理的更优操作。

4.4.3 现场验证。

2010年是进行现场验证项目的第二年,对2009年的三大主要主题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验证,包括管理病情恶化的患者、临床交接、用药管理。20438份自评报告获得了验证,准确率为98.6%。

4.4.4 改善计划。

改善计划在自评和建议之间提供了综合措施,以往年度审查和现场验证确保了操作流程得以实施、结果得以衡量。

5 借鉴和启示

5.1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作为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为推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项目、提高全州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而设立的独立法定机构,CEC的组织管理、职能定位以及工作开展方式对于我国相关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CEC发挥促进、教育和咨询的关键作用。推动和支持医疗服务机构在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改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过程与医疗机构的绩效;其次,致力于识别、制订、传播关于医疗服务安全操作方面的信息。创建、提供并推广培训和教育项目,明确优先安全事件,在医疗机构中推广更优操作的研究,向医务人员和社会进行广泛咨询,为州卫生署提供建议。

5.2 确定专项优先重点,多种形式保证项目有效实施

CEC发起的优先关键领域项目均已在全州医疗卫生系统内广泛推行,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了医疗安全与质量。该州以重点项目推进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良好的项目计划和政治保障,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专业领导的支持;有效的品牌树立和市场推广,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广泛提高了项目的知名度;顺畅的政府合作和广泛的实施开展,与卫生署和地区卫生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证质量;全方位的医务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技能。

5.3 建立专项评估模式,保障重点工作的持续开展

Q S A项目为评估其他医疗质量与安全促进项目提供了科学适用的工具,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实施,在NSW的三大层面(地区卫生局、医疗机构和临床科室)和项目的四个流程(自评、验证、反馈/报告和改进)中促进了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广泛参与,并帮助其确定医疗风险和需改进的领域,分享典型措施,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应通过专项措施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进行评估,采取多层面的措施保证评估的有效性,关注系统和学习保证评估的全面性,设计严谨的流程和方法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保证评估系统修改的完善性,采用自评与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纽云,孙阳,王莉,等.统筹设计、多部门联合构建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系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医疗风险管理经验与启示[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3):256-259.

[2]Clinical Excellence Commission.http://www.cec.health.nsw.gov.au/about.

[3]The NSW Minister for Health.State Health Plan-A New Direction forNSW[S].2007.

专业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规章制度;操作水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5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27

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加强企业专业技术入手,让技术能力提高指导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高,让专业技术知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得到很好的施展应用。

1 专业技术能对生产进行有效安全设计评价

任何项目在建设初期,建设成功后甚至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安全评价设计。安全设计评价内容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有时被称作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项目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據,以实现工程项目安全为目的。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专业理论的支撑,又需要专业技术和实际经验的结合。

无论是设计评价、安全管理评价、生产设备安全行为安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重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危险性评价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若对项目评价内容不熟悉,对评价项目必要的专业知识不清楚,可能就会造成评价过程出现遗失疏漏,评价内容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甚至可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反作用,酿成事故、损失。

对项目每个工区专业技术知识了解透彻,就能在安全设计评价中采用合适方法。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包涵很多,安全评价对象、目的有很大不同,安全评价指标和内容也不同,这都需要很好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对项目安全评价过程中,只要采用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无论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还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故障类型、事件树分析法(ETA),甚至是影响分析法(FME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矩阵法等方法都能做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2 专业技术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中的规程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尤其针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等实战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制度更需要具备很高专业技术知识支撑。专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透彻,应急预案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处理问题方法就安全得当,排查隐患就能彻底及时,治理排除隐患方法措施就比较高明,就能做到省时、省力、安全。将专业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中有助于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的安全制度规程,进而推进到生产顺行、施工改造、隐患治理等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维护岗位人员的安全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防护。

3 专业技术能提高岗位作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专业技术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应用得当,以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实际技术水平能力作为最根本落脚点。无论企业安全评价,还是规章制度,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归根结底总结一句话,必须把实际操作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作为最根本目的。加强职工职业技术知识能力,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 做好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在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教育工作,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员工安全行为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技术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从事生产人员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内容。开展安全技术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强化岗位作业的安全性,为生产稳定顺行创造前提条件。

一般来讲,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根据这些先进的经验、知识,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服务安全生产内容。进一步延伸机械、电气安全技术,防毒及救护常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知识,防雷防静电安全技术等。通过教育学习这些内容,以达到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预防和处理事故能力的目的。

3.2 利用专业技术,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生产企业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过程中,只有采用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对难以生产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项目设备,更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加强维护、监管和保养,以防事故发生。

3.3 增强职工实际运用专业技术能力

人是企业实际生产中最活跃的、最具生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他一切因素如设备、材料、原料都必须靠人的因素去推动。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材料燃料、机械设备都需要被人所掌握、应用。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的根本资源,所以真正意义上把专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就必须在人的方面多下功夫,从基础上严抓职工实际运用专业技术能力。

很多企业员工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与培养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多采取新颖措施,把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只有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技术能力培养,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总之,企业的安全设计评价、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运行以及职工技能素质提高都需要加强企业职工专业技术的培养。只有专业技术在一个企业安全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个企业的生产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王巍巍(1982-),男,河北邯郸人,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矿业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岳鹏(1982-),女,河北邯郸人,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矿业分公司助理工

程师。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第5篇

专业:安全技术管理

班级:091安管

姓名:乔帅

学号:2009250119

实习单位:福建省东南造船厂

实习岗位:安全后勤服务

从学校一出来实习我就幻想着自己的未来,那是多么充满希望,可是现实与梦想距离太遥远,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分热度,因为三分钟的热度是练不出钢的,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学会坚持。

——091安管乔帅

三个多月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大家都在感慨时间过的好快,即将毕业了,我想念各位老师想念母校、我忘不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忘不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学校生活将成为我一生的美好的回忆。

两年半的学校生活对我来说还是很理想的,但面对踏上社会这个步伐每个人心里难免都会没底。毕竟工作是注定人生命运的,路对了,人生才会精彩。

2012年2月22日我来到福建省东南造船厂实习,来之后黄经理便让我帮助小吴姐批改三级安全教育的考卷,制作入场的卡片,上传数据,核对有关信息等任务(这是和我的专业没多少挂钩,但行行出状元,其实做什么都一样,关键就在你有多少能力能混到什么角色)。刚开始工作我对工资没什么要求,只要够生活费就基本可以了,毕竟刚出社会什么事都不会做,只能多学点技能,因此每月800元的工资开始了我的实习旅程。

在安环保卫部我是一名刚来的实习生,面对新的环境我一直在内心告诉我要尽快适应。刚开始整整数个星期我都在看东南厂的报刊杂志和安全的资料,通过这些报刊杂志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东南造船厂的历史沿革和企业管理文化等知识。之后小吴姐不断的教我她干的一些业务,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想到黄经理会让我在小吴姐这里干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对于小吴姐交给我的东西也没有用心的记,这也让小吴姐气坏了。通过协助小吴姐工作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少在群体里不被发现,但当你一个人面对问题时正是你发挥的时候。反映稍微差的人思维会跟别人走、没主见,遇到问题不动脑不动手,这样给领导的印象是这个人不会做事,不用心。

就这样慢慢积累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就是水平。(实习报告 )问题一出来而不是马上汇报,应先看看是不是自己能处理的,能处理的就把这个问题处理完美这就是能力,要养成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就算做错了也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那就努力做到十全九美。

事情做多了水平、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有能力的人会被许多人叫去做事,没能力的人是不会有人要叫,因为叫了还怕把事情做坏掉。所以不要怕麻烦,只要相信答案总比问题多,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在社会上关系很重要,无论是同事还是其他人,时时都要保持空松的容颜让人不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让公司离不开我是我的阶段目标,我一直朝着这样的目标默默的努力。

实习三个多月以来让我看清了很多事情,喜欢轻松的人只能当下属,他们都期望假期,成功的老板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里里外外的事情根本就处理不完,这种生活要充满战斗力。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忘了人家背后的汗水都可以灌溉你的庄稼了。

人往往只有在困境中才能去找漏洞。记得我的同学录里的座右铭是:“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超越别人是次要,超越自己是主要”。

无论在那个单位实习都要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事,我尝过没钱的难处,也尝过麻烦时的无助,当时要是有人肯伸出援助之手,我肯定会很感激他的,所以要是别人有求于你,能帮则帮,不能帮则想办法去帮(除非是自己能力之外的)。做到有求必应,我坚信以后你的麻烦不再是你的麻烦,自然有人会帮助你的。

人总是在成长,小时候父母总说的大道理在如今我才真切的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经历过的就不再是童话。其实再多的语言也表达不了我内心的话语,路是自己踩出来的,要学会自立自强。

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通过本人所在岗位的工作的心得体会我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第6篇

现在民航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航空运输各项指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在民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安全基础还很薄弱。这对航空安全技术中心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保持民航又好又快发展,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基础和支撑,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任重道远。航空安全技术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很宏伟,从民航行业和航空安全技术中心的两个层面的发展看,建设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和组建中国民航科学研究院都是必要的。2013年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250-300人,其中男63%、女37%,2013年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58%、理科42%,近几年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2011(60%-65%)、2012(80%-85%)、2013(80%-85% )。

安全管理和技术 第7篇

1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1检测环境条件保障的规定

检测环境与设施的合理配置是保证检测工作有效开展,数据准确、可靠、科学、公正的基本条件。由于本中心开展的检测工作主要在室外操作,且场所非固定。检测环境和设施的要求应严格规定。

1.1.1 目的

检测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保障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

1.1.2 适用范围

检测机构的检测活动。

1.1.3 职责

1.1.3.1按规定购进仪器,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

1.1.3.2检测员进行防雷检测时,必须保证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方允许检测。

1.1.4 检测环境条件保障程序

1.1.4.1设备条件保障程序

1.1.4.1.1设备的购进。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购进,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1.1.4.1.2设备的签收。技术负责人在审验所购仪器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签收。否则予以退换;

1.1.4.1.3设备的计量。仪器设备应予以计量检定,检定达标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1.1.4.1.4入库管理。a.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入、出库的所有设备予以检查。b.新购进设备,计量合格的方可入库签收。c.仪器出库前应检查其是否在使用期限内,超期未计量的设备不得出库,送检并作好记录。d.仪器出库前还应检查其整体状况是否良好,发现问题的应及时予以修复,并作好记录。e.使用完仪器入库时,也应检查其状况,并做好记录;

1.1.4.1.5测试。防雷测试时,应由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要求,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不得由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1.1.4.2自然环境保障程序

1.1.4.2.1下雨天,严禁开展防雷检测工作;

1.1.4.2.2当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严禁开展防雷检测;

1.1.4.2.3检测现场,没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其他自然条件时不得开展防雷检测。

1.2现场检测作业安全规定

检测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依照技术质量负责人的要求检测,不得随意简化操作流程。

1.2.1 高空检测安全制度 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有时需在高层建(构)筑物(如行车、烟囱、水塔等)顶上检测,在检测前应首先了解周围有无高压线架设,检查梯子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高空检测应使用安全带。检测时严禁向下抛掷检测工具和其它物品,杜绝因触电、跌落引起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发生。

1.2.2 易燃易爆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在易燃爆场所进行检测,不准带火种、不准吸烟、不准着尼龙化纤类衣物、不准穿带铁钉铁掌的鞋、不准使用黑色工具碰撞敲打金属物和挫光金属物表面,遵守各易燃易爆场所的其它安全规定,杜绝因静电火花引起的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

1.2.3 有毒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在毒品仓库检测时,一次不要在库内耽搁太久,以免中毒;有规定的,还应使用防毒保护用具。

1.2.4 其它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1.2.4.1测试电器设备接地装置时,严禁带电作业;

1.2.4.2测试静电接地时,要检查地线是否带电,以防漏电造成意外事故;

1.2.4.3雨天或测点上空有雷雨云时,禁止测试。遇中到大雨天气,应在雨停二天后恢复检测,遇小雨和阵雨天气,应在雨停一天后恢复检测。

1.3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的规定 1.3.1 质量主管全面负责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落实实施情况,深入各检测组了解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监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1.3.2 检测组长,具体负责各小组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的贯彻落实,并就落实情况(重点是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向质量主管写出书面报告;

1.3.3 受质量主管的委托,各检测组质量/安全监督员,负责各自所在检测组在检测工作中贯彻落实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情况的监督,有权制止或向质量主管报告违规行为。

2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2.1事故种类分析

就种类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仪器、设备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三大类。

2.1.1 仪器、设备事故。此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的仪器、设备损环、或不按技术要领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非人为因素的仪器、设备自然事故。

2.1.2 安全事故。这类事故有人为和非人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按操作程序操作仪器、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或是不遵守安全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2.1.3交通事故。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即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事故。

主观责任事故主要是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事故,客观事故是他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事故。

2.2事故报告处理程序 2.2.1 事故报告。事故一旦发生,有关责任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或中心负责人汇报情况。

2.2.2 现场调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现场解决问题并做记录。

2.2.3 定性分析。公司负责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听取现场调查人员的汇报,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2.3事故处理

2.3.1 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昼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故。如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仪器、设备事故,或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交通事故。

2.3.2 如因不按操作技术要领、不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人为主观责任事故,要从重处罚。一是通报批评,二是行政处分(警告、记过、吊销上岗证),三是根据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由直接责任人担负50%~100% 的经济损失。

2.3.3事故处理的全套资料,由相关技术、质量负责人整理,处理意见形成和事故善后工作完成后,由公司负责人签字,交档案室存档复查。对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要将事故处理结果纳入其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技术、档案管理

3检测资料保管和保密制度

3.1资料、档案的分类

根据各种技术资料和档案的重要性、时效性进行分类归档,具体可分为五大类。

3.1.1 一类:政策、法规类。国家、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颁布制定的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性文件、决定等。

3.1.2 二类:技术标准类。①国家、部门与地方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制定的质量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行业规定、参考标准等。②本公司制定的设计、施工实施细则,《质量管理手册》和《防雷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手册》。

3.1.3三类:仪器、设备等。

3.1.3.1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验收、维修、报废情况记录等。

3.1.3.2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保修卡、计量合格证等。

3.1.3.3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记载。

3.1.4四类:用户资料类。

3.1.4.1各种合同、协议、质量异议质疑材料、异议处理意见。

3.1.4.2各处现场测试数据、通知、技术报告等。3.1.5五类:综合管理类。

3.1.5.1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记载、工作计划、会议记录、请示报告、批复、批审文本等。

3.1.5.2考勤、奖惩、培训、考核、业务活动等方面的记载。

3.2保管期限

3.2.1一、二、三类档案资料保存期最少应不低于八年。四类档案资料保存不低于三年,五类档案资料永久保存。

3.2.2对达到规定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由管理员登记造册,信息部负责人审核监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公司负责人审批并监督销毁。

3.3资料档案室管理

3.3.1资料管理员对于与防雷有关的信息,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3.3.2本公司资料档案室的资料,原则上只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开放,其它人一般不得借阅、查询,外人查询必须经公司负责人同意。

3.3.3借阅档案资料须由信息部负责人批准,在管理员处登记借阅。借阅正在实施和竣工后不满一年的工程设计、施工资料,须以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借阅登记内容:借阅人姓名、资料名称、份数、用途、归还时间。

3.3.4资料档案室严禁无关售货员进出,资料管理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带闲杂人员进入资料室。3.3.5借阅、查询资料,务必保持资料的整洁,不得在资料上批注、画涂,以保证资料的完整。

3.4资料档案安全制度

3.4.1档案由管理员负责用专柜存放,并做好防火、防虫、防鼠、防尘、防盗的“五防”工作。

3.4.2进入资料室的人员不准带打火机等到火种入室,更不能在室内吸烟。

3.4.3 资料室必须有防火的消防器具,供电线路等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3.4.4资料室必须干燥通风,严禁利用潮湿的房屋作资料室,以免造成资料的损失和数据的丢失。

3.5保密事项

3.5.1资料档案室管理员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所看到的资料内容。

3.5.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档案室必须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保密政策和保密制度,维护技术档案的安全和国家的机密”等规定,实行借阅技术资料审批登记制度。

3.5.3闲杂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资料室,以免造成资料丢失。

4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4.1仪器和设备质量的控制

4.1.1 概述 用于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的正确配备是保证本中心质量方针贯彻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本中心根据所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所需的设备,加强监管,使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其技术性能满足工作要求。检测组负责按项目的设备配置要求,购置设备,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维护,负责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受控管理。检测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

4.1.2 仪器设备的配置

4.1.2.1本中心根据开展检测项目的需要,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技术能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确认。

4.1.2.2检测组提出建立检测新项目申请,应提出可行性报告。技术、质量负责人审核,经审批的建标项目由业务部门负责按计量认证考核规范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考核,并负责建立相应档案。

4.1.2.3办公室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并负责组织计量认证/认可换证工作,保证所有项目均在认证/认可合格证附件上体现,仪器设备在有效周期内使用。

4.1.3 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和计量检定

4.1.3.1仪器设备的购置

检测组是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有关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汇总,购进仪器设备的验收等工作按设备管理规定执行。办公室负责采购供应和建立设备登记帐。

4.1.3.2仪器设备的使用 4.1.3.2.1测量设备、试验设备和辅助设备应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保管,且应按本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量值溯源。精密测试仪器的使用和保管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有相关上岗证件后,方可独立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均应严格按仪器设备有关操作程序使用仪器设备。使用中应确保设备证书的副本及时得到修正并防止发生无效的调整。

4.1.3.2.2仪器设备以仪器名称和出厂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对未标明出厂编号的,应用粘贴的方法自编号。

4.1.3.3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4.1.3.3.1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以确保仪器设备不出现因受潮、保养不善造成的故障,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送检和现场检测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运输安全,包装合理,轻拿轻放。

4.1.3.3.2仪器设备经验证需修理时,仪器设备保管人应书面提出申请,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修理。仪器设备修复后,须经检定或校准合格方可使用。

4.1.3.3.3检测用主要仪器设备的更换,由技术、质量主管论证,确认达不到原精度等级要求的应及时安排经费更新,报办公室办理更换申报手续。

4.1.3.3.4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按照设备可溯源性管理程序中规定执行。

4.1.3.4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

检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只有检定达标的仪器设备方可投入检测工作中使用。4.2校准和检测方法质量的控制

4.2.1 概述

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本中心与检测工作有关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文件、规范和本中心制定的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手册等开展工作。

4.2.2 检测方法的选择

4.2.2.1防雷装置检测的依据及方法通常是国家的现行标准或规程,本中心的检测人员应针对受检方委托本中心进行的防雷装置检测需要编写《检测大纲》。

4.2.2.2检测大纲形式及内容按照检测工作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

4.2.3 检测方法的受控管理

4.2.3.1本中心检测人员应使用受控有效的检测方法,办公室应保证检测人员能方便得到这类技术文件。

4.2.3.2质量负责人应负责经常检查检测现场在用的技术文件,确保各检测组各类人员使用的技术文件均现时有效。检测组负责定期对自编的受控技术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质量负责人负责定期对外来技术文件的现行有效性进行检查。

4.2.4 检测数据的控制

任何通过直接的、间接的测量或经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必须通过校核人员校核。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4.2.4.1检测依据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4.2.4.2采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正确性;

4.2.4.3检测结果和有关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2.5 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

4.2.5.1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发生环境条件失控、检测仪器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影响检测工作正常进行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4.2.5.2异常情况排除后,有关部门应按相应的要求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检测工作。对发生异常情况前已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应根据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对检测参数测量过程的影响情况进行确定。

4.2.6 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4.2.6.1进行现场检测时必须对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加强监测,用于进行现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其搬运、安装、调整、使用等环节均应加强质量控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操作规程。

4.2.6.2在现场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对防雷装置状态加强控制,必要时积极寻求受检方的配合支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予以保证。

4.2.6.3各检测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现场检测方法,当部分要求难以满足而受检方急需时可按本手册的相关规定办理偏离质量体系文件的例外许可。

4.2.6.4具体工作按本中心检测工作程序和处理例外情况的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4.2.7 采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的规定

4.2.7.1对用于检测的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中初次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应由检测组组织对其技术性能、功能与相应检测方法的符合性、数据处理及转换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保密性等进行验证、评估,并记录归档。具体按本中心计算机(含自动化设备)使用、维护和软件管理程序执行。

4.2.7.2用于检测的计算机软件均应有文件化的编制说明和操作指导书,并按本中心文件管理规定执行。

4.3设备管理规定

4.3.1 目的

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受控,从而为受检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4.3.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备可溯源性的管理与控制。

4.3.3 职责

4.3.3.1办公室负责设备的购置、建帐、建库、调配、标志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定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4.3.3.2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验收、使用、维护、周期检定、标志填写粘贴。

4.3.3.3检测组负责组织与溯源性有关的比对和能力验证。4.3.4 设备管理工作程序

4.3.4.1设备的购置

4.3.4.1.1检测组根据所开展检测工作需要,向办公室提出购置仪器设备申请,并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经检测组技术质量负责人认证、中心分管领导签批后,由办公室负责采购。

4.3.4.1.2采购人员应根据申请表中的技术要求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产品,一般情况下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

4.3.4.1.3货到后必须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相关规范和合同要求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报告》,验收合格方能交付使用。

4.3.4.1.4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建帐并将有关信息输入设备数据库,所有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

4.3.4.2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4.3.4.2.1检测使用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规程或规范进行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3.4.2.2根据校准/检定、比对或验证结果粘贴可用性标识,可用性标识有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4.3.4.2.3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均使用合格证。

a 经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

b经检测,结论为合格或符合要求; c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d a~c因故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e经符合规定的检查具有有效结论的记录。

4.3.4.2.4准用证

a对于多功能设备,经检定、检测,包括校准和比对验证试验,证明其部分功能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其余部分功能又不影响检测的质量;

b对于多功能的设备只进行了所需的功能检定、检测或检查,包括校准和比对验证试验,证明了这部分功能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c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4.5.3.4.2.5停用证

a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b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c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4.5.3.4.2.6上述标志应有如下信息:

a设备的编号;

b设备的证书或报告的批准日期或检查、试验的日期(有记录的); c有效期终止时间;

d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e负责对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的姓名;

f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g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4.3.4.2.7所有设备必须每周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在湿度大的季节需酌情增加次数,仪器使用说明书有维护保养方法的按其执行,没有具体规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清洁与通电保养,其他设备、器具进行清洁、涂油、去湿等保养。

4.3.4.2.8任一设备在使用中出现过载或操作错误,或显示结果可疑,或经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贴上“停用证”,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检测组负责人。检测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认。必要时报告中心技术负责人。经确认应修理的,按修理条款办理;确认无法修复需报废的,应从使用检测组取出,集中存放。

4.3.4.3设备的管理

4.3.4.3.1已建立的设备数据库,年底与财务对帐并做报表。

4.3.4.3.2设备需维修时,由设备使用人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经检测组负责人审核、办公室确认,报中心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安排修理。修理情况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仪器设备履历表》中进行记载。

4.3.4.3.3停用设备无法修复的应及时转帐从“在用”转入“停用”,并集中存放。4.3.4.3.4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

4.3.4.4技术档案

4.3.4.4.1技术档案为设备档案。

4.3.4.4.2仪器设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仪器设备履历表。表中的内容为档案目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仪器设备编号、出厂编号、购置日期、所在房号、价格、技术指标、用途、验收情况、保管人、使用人、检定记录、故障检修记录、报废记录;

b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或自制仪器设备的研制技术报告及图纸;

c周期检定/校准情况的记录及相应的有效证书或报告

4.3.5 可溯源性管理工作程序

4.3.5.1由办公室建立检定、校准和检测设备、比对设备、辅助设备档案。

4.3.5.2仪器设备管理员每年打印下年周期送检总表和各检测组送检分表,于15日之前发到相关检测组,仪器保管人员将到周期的设备送到相应单位或部门检定/校准,技术主管督促按时完成。

4.3.5.3仪器设备管理员将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准报告的检定证书原件及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原件交文件/档案管理员登记建档,存放中心档案室管理。

4.3.6 质量记录 4.3.6.1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

4.3.6.2仪器设备验收表

4.3.6.3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3.6.4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

4.3.6.5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

4.3.6.6仪器设备履历表

5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5.1目的

记录和报告是检测结果的记实,是今后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不得随意改动,因此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

5.2适用范围

防雷检测的记录和报告管理。

5.3职责

5.3.1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必须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和公正。

5.3.2档案管理人员,应保证记录和报告的完整性。

5.4记录和报告管理程序 5.4.1数据处理程序

5.4.1.1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记实,不允许随意的更改,不许删减,对个别异常值的处理,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增加检测次数确认;

5.4.1.2各检测项目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内容要填写整齐,应有检测人员校对和复核人员签名;

5.4.1.3原始记录如确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平等线,将正确数据填写上方,加盖更改人印章;

5.4.1.4检测数据填写在《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书》上;

5.4.1.5对不合要求的检测数据,应在检测报告书中如实反映。

5.4.2报告的出具程序

5.4.2.1检测报告表、检测合格证采用统一格式,由质量主管、技术主管审核签发;

5.4.2.2检测报告表一式两份,用钢笔填写,一份交被检测单位保存,一份交档案室内存档;

5.4.2.3送达被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被检单位应在限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申请复查;

5.4.2.4在接到被检单位的复检申请后,由原检测组按技术要求全面进行复检,重新填写检测报告表,按有关手续签发检测合格证。

5.4.3记录和报告档案管理程序 5.4.3.1所有记录和报告书,经质量主管、技术主管审核,使用完后,必须交由档案室统一归档。并作好记录;

5.4.3.2检测记录和报告不得随意借阅,必须查阅时,需作好登记工作。并不得变动、损坏和遗失。

5.5记录质量的管理规定

5.5.1 记录的分类

5.5.1.1本中心与检测质量活动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质量记录两大类。

5.5.1.2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组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主要有检测过程的原始观察、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工作单、合同、检测报告的副本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设计图纸、说明等资料。

5.5.1.3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记录和报告、质量监督、运行检查、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记录。

5.5.2 记录的保存和保密

5.5.2.1所有记录必须由各相关部门指定的人员妥善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并按规定的保存期限保存。记录保管期限一般规定为3年,对记录中涉及防雷工程施工验收或重大质量事故的,其保管期限为长期。记录超过保管期限,应由记录档案的保管部门造册报请中心质量负责人批准,予以处理。5.5.2.2涉及受检方的记录应采取保密措施。对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本中心保护受检单位信息和所有权的规定和文件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5.5.3 原始记录的内容与要求

5.5.3.1原始记录主要有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测量时的被测件标识,检测或检测人员的签名。每份原始记录应清晰、明了,包含足够的信息,有利于分析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以保证检测过程能够再现。标准或检测大纲有明确规定的,应按规定的要求执行。

5.5.3.2原始记录的填写人员应准确、完整、客观地逐项填写记录内容。原始记录发生错误时对每个错误只能划改,并由修改人员签字或盖章以负责。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执行检测原始记录填写及数据更改的规定。计算机采集数据时,也应采取类似方法避免丢失或更改原始数据。

5.6检测报告质量的管理规定

5.6.1 概述

检测报告是本中心向受检单位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本中心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的结果应准确、清晰和客观地报告。

5.6.2 检测报告的形式

根据本中心承担检测任务的性质及检测的结果,本中心为受检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主要分为建(构)筑物防雷检测报告、新建建筑物验收检测报告、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计算机场所防雷检测报告、电涌保护器测试报告等五类。5.6.3 检测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5.6.3.1检测报告的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受检方要求的所有信息和解释检测结果所必须的信息及所使用的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每份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基本信息应符合准则中对报告的要求。即使用简化的方式出具证书报告时,按规定要求的基本信息也应能随时获得。

5.6.3.2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5.6.3.2.1检测报告的填写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中心检测报告书的填写及更正规定;

5.6.3.2.2检测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5.6.3.2.3检测报告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6.3.2.4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及表达式应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5.6.3.2.5检测报告加盖印章,应符合检测印、证管理程序规定。

5.6.3.2.6检测报告若包含分包项目应明确标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5.6.4 检测报告的格式

国家有明确格式要求的检测报告,按其要求编制。没有格式要求的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本中心检测报告的填写及更改规定。

5.6.5 检测报告的发布 检测报告发布,传送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并按记录和报告管理程序规定发布、传送检测报告。

5.6.6 检测报告的更正和保密措施

5.6.6.1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本中心已签发批准的检测报告送达受检单位后,因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本中心需对该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5.6.6.1.1发现证书或报告对应的检测设备出现了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5.6.6.1.2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5.6.6.1.3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它错误;

5.6.6.1.4为满足受检单位的合理要求。

5.6.6.2证书或报告的更正应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5.6.6.2.1发布一个新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这份新的检测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检测报告号;

5.6.6.2.2以“证书或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受检单位(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这种文件的格式由办公室统一编制。

5.6.6.3本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从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本中心保护受检单位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的规定。6用户申诉和处理制度

6.1基本原则

凡公司设计、施工的防雷工程,只要用户提出异议,公关部必须负责受理。

6.2异议受理时限

6.2.1 对工程预算有异议的用户,原则上在合同签订前才予受理。如确因其它特殊原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在合同签约后,对合同标的提出异议的用户,在本公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经中心组织人员核实有关情况后,可以受理,超过此时限的,不论任何理由不予受理。

6.2.2 对工程设计有异议的用户,必须在工程实施前提出,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用户提出的设计异议一般不予受理,特殊情况例外。

6.2.3 对施工质量提出异议的用户,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的15日内提出,超过此时限的,一概不予受理。

6.3受理程序

6.3.1 用户提出书面质疑材料,材料包括质疑的内容、质疑的时间,要求事项和法人签字等。

6.3.2 本公司公关部按照受理的基本原则进行受理登记,对用户质疑材料进行签收,并与用户约定答复、处理意见的时限,对达不到受理条件的要耐心向用户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6.3.3 公关部应及时将用户质疑材料移交设计、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并告知答复、处理意见的时间。6.3.4 接到质疑材料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应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会商,就用户提出的异议内容和要求充分地进行分析研究,准备好答辩意见书,在约定时间尽量给用户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或处理意见。

6.4异议处理办法

6.4.1 工程预算异议处理

本公司在接到用户对工程预算的质疑材料后,公关部业务室应组织精干人员对用户质疑的工程预算和质疑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核。确因预算员工作失误的,要及时进行修正,并将结果及时通报用户。经复核后原工程预算符合国家定额标准,而用户有阐明观点和理由,用户仍存疑不下的,本公司将原工程预算方案、复核的结果及用户质疑材料,报国家定额管理站进行裁决。

6.4.2 设计异议处理

设计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疑材料后,应立即召集设计人和其它设计人员,就用户质疑的设计图纸及质疑的内容,进行全面复核和分析。在工程实施前,提出质疑的,确因设计人员工作责任造成失误的,应诚恳向用户表示歉意,并迅速修正、完善设计。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提出疑议,而施工又非本中心实施的,如确因设计人员工作责任、工作失误,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按有关规定赔偿。如原设计经复核确实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的,应主动向用户说明原因,告知处理结论。如用户对处理结论不服的,可在结论作出15日内向仲裁机关提出仲裁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经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判决非本公司责任的异议,异议提出人应按合同标的5%,赔偿本公司损失。6.4.3 施工质量异议处理

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疑后,应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实施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异议,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应会同各专业施工人员、施工员、工程监督检查人员和异议方主管及技术人员,对提出质量异议全部内容进行现场质检和技术分析,如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当场告知异议方的处理结果与理由。如确因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造成的质量问题,必须按国家制定的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返工,直至达到国家标准。如工程竣工通过验收后,用户提出质量异议的,本公司将组织有关专家、技术质量负责人、施工员、工程监理人员、检测验收人员,对用户的质量异议进行质量分析和现场质检。如确属本公司的施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本公司负责返工,或支付返工费用,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如非本公司的施工质量责任,异议方又难以接受的,可以在本公司的质量异议处理结论作出后的15日内向仲裁机关提出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5归档

安全技术和管理专业 第8篇

考绩档案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业务成绩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而形成的档案, 考绩档案包括:1.学历学位与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经认证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岗位聘任材料等;2.上岗资质材料。包括人员上岗资质考核审批表、岗位说明书、资格资质认定证书等;3.年度考核材料。即年度考核登记表及相关附件;4.继续教育材料。包括进修培训证明、培训效果评价表、进修考核表等;5.获奖材料。包括荣誉称号、科研成果、获奖证书、表彰决定等;6.附件材料。包括科研项目、发明专利、成果转让和论文论著等。考绩档案反映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各种材料, 是工作人员在单位工作的总体评价与记录。

二、考绩档案的管理

考绩档案的管理是指考绩档案的收集、建立和更新。考绩档案主要以纸质材料为主,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向个人进行收集, 像经认定的学历学位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资料、经认定的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获奖证书等都需要个人提供复印件, 像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明、个人业务总结、年度考核材料等可以从人事档案中调档等。在收集大量零散的材料后进行鉴别, 并根据类别进行分类, 排序, 编码、制作目录、归档装盒。由于考绩档案是动态变化的, 需要定期进行更新补充。

三、考绩档案的应用

考绩档案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主要依据、管理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实验室认可资质认证的要素指标, 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专业技术职务聘认的主要依据。

为了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公正和客观, 稳定和激励各类骨干力量, 重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在职称聘用工作中引入考绩档案信息资料, 设计科学的量化指标, 客观反映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业绩表现及奖惩记录, 实现量化评审, 促进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二) 干部选拔考核工作的重要参考。

考绩档案构建了以绩效为导向的中层干部聘用考核体系, 考绩档案侧重记录干部的客观资料, 采用职能部门日常考核的业绩数据, 增加了对干部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推动管理干部选拔考核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 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的要素要求。

在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时, 根据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和质量体系管理文件等相关条款的规定, 人员配备要求是重要的技术要素要求。在评审工作中充分应用考绩档案的相关资料, 为认证工作提供技术人员的学位学历、继续教育、资质资格、岗位培训、业务技能等个人技术档案, 在日常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中充分发挥考绩档案的支撑作用。

四、考绩档案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考绩档案管理与利用情况看, 还存在着对考绩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管理制度不健全、应用不充分以及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 在工作实践中要继续探索, 不断加以完善。一是提高认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考绩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当作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主动做好考绩档案工作, 提高考绩档案利用的质量及水平。二是健全规章制度, 在考绩档案管理中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提高归档效率, 为确保考绩档案材料的完整真实, 管理人员应及时跟踪、督促人员提供最新材料, 提高材料归档的效率。四是建立数据库, 考绩档案管理引入信息化手段, 从纸质文档转化为电子文档, 通过数据库对人员业务考绩信息进行分析评价, 为培养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摘要: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 (以下简称考绩档案) 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 它完整地记载了各类专技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考绩档案可以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用、晋升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做好单位人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考绩档案并加以科学管理, 为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岗位设置、干部考核提拔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 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技术人员,考核,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妍, 蓝煜, 鲁葵.绩档案管理在实验室认证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 2013, (5) :493-495.

[2]史莉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兰台世界, 2007, (3) :46-47.

[3]张旭春, 李东悦.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管理浅议[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10) :79-80.

[4]王敏, 李霞.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考绩档案的建立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0, (6) :86-87.

[5]张河战, 毛歆, 张才煜, 等.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范简介[J].中国药事, 2011, (3) :301-312.

[6]吴朝阳, 杨化新, 李波.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所人员岗位培训和资质授权的管理实践[J].中国药事, 2012, (9) :970-972.

[7]张银兰.职称评聘考绩档案刍议[J].湖北档案, 2012, (5) :35-36.

上一篇:观《宋家王朝》后感下一篇:安全驾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