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能力知识

2024-08-23

农村工作能力知识(精选6篇)

农村工作能力知识 第1篇

农村工作知识问答

1、三农指什么?

答:农业、农村、农民。

2、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答:增加农民收入。

3、影响和制约全市农业发展的矛盾有哪些?

答: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与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始终根本改变。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接轨困难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五是农业资金投入紧缺与农业通融渠道不畅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

4、三个最需要指什么?

答: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也是中央对当前农村形势的基本论断。

5、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四个困难?

答: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发展差距总体上仍在扩大;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6、什么是农村改革发展“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

答:三个进入指: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7、到2020年,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答:全市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商洛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达到40%;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2020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8、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要求?五大举措有哪些?

答:主题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总体要求有: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五大举措有:强化惠农政策,争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

9、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做了几个决定,下发了几个一号文件?

答:4个决定,11个一号文件。

1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政策导向、投入支持和科技支持,坚定不移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农村改革,千方百计促进农业体制增效、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5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

12、基础突破的关键在哪?包括哪些内容?

答:关键在投入。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破和基础产业建设方面的突破。

13、民生八大工程?

答:教育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4、促进农民增收的七大工程?

答: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

15、双高普九是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6、GDP指国内生产总值。

17、“一池三改”指: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厕。

18、家电下乡的品种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电脑、热水器、摩托车、空调。

19、柞水黑木耳申报地理标志保护,马房子老作坊豆制品在全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最受欢迎奖”,在第十五届杨凌农高会上获“后稷奖”。

20、两个务必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农村工作能力知识 第2篇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目

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进发展,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方针是什么?

(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2)长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4)实施科教兴农;

(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9)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哪些措施?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4)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5)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体制,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7.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实惠和好处?

(1)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农业“三税”的实惠。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了历史的句号。(2)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国家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

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6)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

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2)明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还要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

件。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3.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14.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16.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7.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民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

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

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调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发展要通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保障,实现科技跨越。

19.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0.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农村工作能力知识 第3篇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本调查在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中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共1650份, 有效回收率为82.5%。对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51.8%的调查对象是男教师, 女教师占调查对象的48.2%, 这反映出目前成渝地区农村男教师与女教师的人数基本相当, 男教师略多一点。从年龄结构来看,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22.4%, 反映出青年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30-49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占到了67.8%, 说明多数教师年富力强, 40岁以上教师也占到了38.3%, 表明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老龄化趋势。从教龄结构来看, 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占11.3%, 3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9.5%, 6-29年占79.2%, 这表明成渝经济区多数农村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从学历结构来看, 第一学历普遍较低, 中师中专及高中学历占50.7%, 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只占8.9%, 通过在职函授和自学考试等途径, 最后学历中大专学历占31.3%、本科学历占56.2%, 普遍实现了学历达标。从职称结构来看, 中级职称教师占44.4%, 初级职称及以下教师占49.2%, 而高级职称教师仅占6.4%, 高级职称教师数量明显过少, 这说明优秀骨干教师还相当缺乏。

二、教师专业知识现状调查

专业知识是教师整个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 为切实掌握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专业知识现状, 我们从教师应具有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方面, 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题。

调查显示, 6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教学工作中完全或基本够用, 这说明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比较自信, 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中师或专科第一学历的教育和训练比较扎实。对于实际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情况, 55.8%的教师是经常运用, 但真正效果好的只有11.6%, 这说明迫切需要引导他们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 结合工作实际不断钻研教育科学理论, 并努力学以致用。从教师专业知识对教学效果的支撑来看, 一般文化知识占7.6%, 学科专业知识占45.5%, 教育科学知识占24.2%, 实践性知识占22.7%, 这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倚重的依然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 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效果, 也会影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教师在知识学习中的资源利用情况, 多数教师是通过自购书籍和自家电脑进行学习的, 这种情况占到了72.3%, 表明成渝试验区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料依然较少, 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还跟不上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要求。

三、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主要包括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拓展能力等, 其核心能力是教学能力。本问卷以教学能力调查为主。

调查显示, 81.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灵活地组织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反映了多数教师比较重视教学组织能力。90%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完全或基本了解, 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熟悉。92.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并对学生作出客观评价, 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了解教育对象方面的自我评价较高。另外在使用教育技术设备方面, 经常使用的教师仅占27.9%, 不太会用、从来不用、很少使用及学校没有的比例高达54.5%, 说明多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高。在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 尽管88.5%的教师认为对不断改进教学经常进行了反思, 显示了多数教师有研究的心态和意向, 但从未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教师比例占到了49.4%, 尤其是10.6%的教师从未写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这一方面应该是与所在学校比较缺乏教改和科研的氛围有关;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方法有关, 许多教师不仅缺乏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 也缺乏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这种状况致使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 对学科专业知识一直比较重视, 随着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许多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也逐渐比较看重, 学习和钻研的劲头很足, 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教师的教育理论视野。同时在专业能力方面, 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提升比较明显, 然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要求来看, 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思想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还不完全适应课改要求, 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 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依然偏低, 未能紧紧跟上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进程。笔者从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要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随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日益推进, 尽管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在工作生活条件和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与城市教师相比依然差距明显。对此, 要切实将农村教师专业指导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支持系统, 努力激发农村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要通过美化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增强农村教师对学校的依赖感和认同感;要尽量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 尤其要通过援助性支持行动, 使他们尽可能在愉悦的宽松的环境氛围中, 身心愉快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要完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继续教育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与其他许多地区一样, 成渝试验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着针对性弱、实效性低和吸引力差等突出问题, 只有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下大工夫, 才能确保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对此, 一方面, 要构架农村教师多类培训的“立交桥”, 促进教师参加分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 同时给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 还要建好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发挥远程教育的培训优势。另一方面, 要大力实施校本培训战略, 要重视在校本培训中引导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如记教育日志和教育叙事、交流教学反思等。

三是要努力构建系统的帮扶机制, 搭建城乡教师交流共进平台。在我国西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成渝地区大力实施城乡教育统筹试验, 对促进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尽管如此, 目前成渝试验区城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还需要支援和帮扶。为此, 要努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要认真调研帮扶需求, 究竟是需要对教师专业信念、专业技能的帮扶, 还是需要对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的帮扶等;要切实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鼓励城乡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 确保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提高农村教师的三种工作能力 第4篇

一、出色的管理能力

管好学生,驾驭课堂,是做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但当前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管不好学生的教师为数不少。事实上,一个课堂都管不好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当今教师供大于需的时期,学科教师已不缺乏,而出色的班主任都是永远缺额的。只教不管,效果堪忧。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呢?

一是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谈举止,穿者打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也正所谓“其身正,有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二是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学生信任教师,愿意听老师话的前提,就是学生佩服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听得懂,学得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三是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能耐心做学生思想工作,教育方法得当,语言富于条理,循循善诱,真挚感人,这是教师管理好学生的必要能力。总之,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的真正成功在于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因为“看守”、“压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更因为任何管理都是“用人”的艺术。所以出色的管理能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教学技能和高效的教育方法。

二、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农村学校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这就更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有提高所有学生成绩的能力。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就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这样课堂上才能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心中有数。做为一名教师,能把基础好的学生教好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如果能把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好,这样的老师是最让同行佩服的。因此,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让后进生吃好,优生吃饱。

三、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风气和丑陋事物也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再加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现在的学生教育起来老师感到很棘手。教师只有经常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有话说,说得入情入理,说得具体到位,说得有效果。

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第5篇

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方面:农村政治体制建设,包括村民自治选举等方面;历年一号文内容;计划生育内容;土地政策内容等。

尽量找到历年国务院一号文看看,了解历年农村改革的进程,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新政策。

此外,应当具备一定的办事处理能力,应对虚拟场景的处理,举例:张家和李家因为宅基地矛盾纠纷激化,正对峙,有可能引发一场械斗,作为村长助理的你在村长、支部书记都外出开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

(一)第一节农村基层党组织概述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农村各类组织中,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的地位,担负着全面领导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

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领导农民做好农村工作的坚强领导集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同农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接触。

再次,它担负着在群众中培养和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壮大党的组织的任务。

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在农村组织健康发展的基本单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全部工作领导的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三农”第一线,活动于农民群众之中,最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愿望和情绪,最了解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为上级党委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丰富的真实材料,又能敏锐感受到政策执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党委,为上级党委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实践依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在广大农村和农民中得到贯彻执行,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去宣传、动员、教育、组织和团结农村党员和农村群众付诸实践。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对农村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群众是否拥护党信任党的重要依据。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

党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则是实现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上。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又是农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农村基层党组织虽然不代表党,但基层组织直接活动

于农民群众之中,农民群众一般是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来认识和判断党的。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党和农民群众的关系。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维护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窗口

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它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等重要责任。党员的素质党员队伍的状况都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密不可分。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维护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口作用。其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发展新党员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严格按党章规定履行人党手续,牢牢把紧“入口”关,谨防把不够条件的人拉入党内,就成为维护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再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党的自身建设的任务。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健全党内生活,搞好党员教育,严格党员管理,维护党的纪律等。同时,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以及吸收新党员、清除不合格党员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也是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与任务(一)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5.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6.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连创”为载体,强化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策、法律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学会依法办事,认真改进作风。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提高乡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一要建设好农村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设健全明主监督制度等。二要按照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探索和完善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群体。要制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并将这作为农村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下真功夫常抓不懈。

3.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依法明主选举、明主决策、明主管理、明主监督的活动,调动农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规范和深化村民自治活动,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完美结合。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内容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内容是,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即:村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村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县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性。“五个好”的具体内容是: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

水平。

一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当前任务相适应的要求。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市场化发展还很不充分的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更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努力掌握农村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及时研究解决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支持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民主。要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大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农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农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力。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重要特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农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把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聚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团结统一。随着改革开放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农村的深入进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不仅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了正确处理党内关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实现集体领导、维护党员权利、维护中央权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我们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和强大优势所在。上述有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措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是适用的,必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4.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增强党在基层工作的战斗力。根据各地的经验和目前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拓宽用人渠道,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尤为重要。在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上,应注意从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村办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中来选拔。在选拔任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程序上,既要坚持组织考察、党委讨论,又要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实行党员民主选举,同时要坚持选举过程中的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5.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只有通过自己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的努力和成就,才能把内在于党的

性质之中的人民性体现出来,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真心拥护党的领导,从而极大地吸引更多的党外农民群众自觉按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为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奠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国,农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党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群众基础能否扩大,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农民群众对党的态度。由此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的重要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环境、对象和组织依托都会发生许多深刻变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密切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在生产和生活中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做榜样,把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村各种组织的建设,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农民队伍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节认真抓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相配套的其他组织建设

一、全面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一)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

村委会的组织建设包括村委会内部机构建设、村委会干部的配备、村民小组建设和经济组织建设。在建立村委会的内部机构的基础上,配备村委会干部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因为干部是村委会机构的载体。干部配备的好,对于做好村委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路线,抓好村委会干部的选拔、任用。特别是对村委会主任的选拔任用上,更要慎重、严格,真正把觉悟高、作风正、群众威信高、愿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且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能力的人选拔到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

(二)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思想建设

村委会的思想建设是村委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会干部都应该珍惜村民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村民的期望,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做村民的表率。做到在政治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教育和带领农民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国家观念、全局观念和为村民服务的观念。在道德和品行上,要廉洁、简朴、勤勉、守法,有明主风,有奉献精神。

(三)加强村民委员会制度建设

要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如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委会干部的岗位责任制度、村委会的工作制度(包括村委会的分工、办公时间、学习、公章管理、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村务公开、检查评比等方面的具体制度)、村委会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建设

制定和完善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的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村的关键环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要根据法律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是调整村级事务和村民行为的规范,是村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规范,是村委会中层次最高、结构最完善的规章,是农村的“小宪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建设。

二、搞好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概述

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自治村为范围,以所辖范围的农民为成员,以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基础,以促进农、工、副、商等各业发展为目的,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经济实体。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拥有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是农村双层经营的指挥者和领导者,是农村社会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是地区性合作经济的纽带。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有不同的称谓,如有的叫“经济合作联社”、有的叫“村农工商联合公司”。在组织设置上,可以单设,也可以与村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二)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制订章程和各项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

二是有利于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由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民主制订;

四是文字力求简明准确,通俗易懂,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执行。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章程,应当包括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性质、任务、服务宗旨、经营方式、权力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各自的职责范围,成员的权利与义务,适用范围和有效期等。

2.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规章制度。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财产制度,应包括财产范围及财产关系、财产清查、财务管理等。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集体积累制度,应包括全方位提留的范围和提取办法、公共积累提取办法、提留和积累的使用和管理等。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土地制度,应包括土地权属和经营形式、土地有偿使用和经营权的转移、土地的培肥和管理等。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应包括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职责、责任目标及奖惩办法等。以上所有制度的制定,都要提交村经济合作组织全体成员或代表大会充分讨论,经大多数成员同意后方能生效。

三、加强村级共青团组织建设

村团支部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层单位,是村党组织的助手,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村团支部的职责:

一是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文化和各种业务知识。

二是宣传、执行党和团组织的指示和决议,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团结带领青

年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三是教育团员和青年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新的社会风尚。

四是教育和带领团员青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同一切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五是了解和反映团员青年的思想、要求,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开展文化、娱乐、体育等各项活动。

六是发展团员,收缴团费,办理超龄团员的离团手续,表彰先进团员,执行团的纪律,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

七是加强对团员的管理,健全团的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团员切实履行团员义务,保障团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四、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

村级妇女组织是农村基层妇女代表会,简称妇代会。妇代会的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农村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向广大妇女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向党组织反映广大妇女的呼声,鼓励和组织妇女学习政治、文化与科学技术,积极参加生产劳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妇代会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妇代会的建设要与妇女的扫盲与学习技术、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可根据本村实际,建立健全妇女之家、妇女读书站、妇女活动中心等妇女教育阵地。还可采取劝学上门、包教到人的办法,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树立起广大农村妇女的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意识,克服传统妇女自卑、自弃、自轻、自弱的心理,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大显身手。

五、加强村级民兵组织建设

村级民兵组织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是在党的领导下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在农村的民兵组织建设,一般以自治村为单位,组编民兵连或营。在农村工作中,村民兵组织组织民兵发扬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民便民活动,帮助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创办青年民兵之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民兵积极参加文明村建设,争做“五好”村民,充当生产主力军,带头走勤劳致富之路。民兵在抢种抢收、抗旱排涝、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等生产活动中,要起模范突击作用。在护仓、护林、护路、护秋以及保卫节日活动安排和禁赌、防盗、防火等活动中,要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好社会秩序,保护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抗震、抗洪、灭火等抢险救灾中承担艰巨的任务,发挥骨干、突击队的作用。

六、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和谐社区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而对其有着直接影响的则是小社会:社区。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社区。现在,一些地方开展创建“平安县”、“平安镇”、“平安社区”之类的活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好开端。创建和谐社区,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1.和谐社区要政治安定。和谐社区首先必须是政治平安。社区管理者要经常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牢牢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营造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2.和谐社区要确保经济安全。建设平安社区,要围绕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程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确保经济安全。3.和谐社区要有文化支持。建设和谐社区,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区。社区要为每个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文化舞台,让其在社区生活中有一种精神寄托,找到自己在社区的价值,能够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4.和谐社区有赖于法治安全。建设和谐社区,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保障社区的法治平安,创造一个平安的法治运行环境。要严格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治理社区中的作用。

5.和谐社区要治安稳定。要加强和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努力创建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治安中的突出问题。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切实做好维护社区稳定的基础工作。加强对出租房、公共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的管理。做好排查纠纷、化解矛盾、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确保社区环境安全。

6.和谐社区要有公共安全。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加强应急机动力量的整合,针对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的非常态、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依法制订完善工作处置预案,强化预警、防范、应变和处置能力;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道路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监督、危险品监管,防范在先,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第四节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一、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农村党员队伍是密切党与农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党同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方式很多,其中党在农村基层的各级组织及其基层领导干部就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能够最经常地、最直接地同农民群众保持密饥联系的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生活在农民群众中间的广大党员。正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才成为党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民群众也正是以身边的这些党员与自己的联系是否密切来观察和判断党对自己的态度,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党的领导。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倾听农民群众呼声,关心农民群众疾苦,代表农民群众利益,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农村广大党员一定不能自视优越于农民群众,高明于农民群众,特殊于农民群众。如果不愿做或不会做农民群众的工作,就必然降低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损害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削弱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农村党员队伍是团结农民群众完成党在农村各项任务的基本力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多样化的复杂环境中,面对全新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都明白全体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具有多么重的分量,应该都清楚全体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与这个“全新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相关联的“三农”,更显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上的担子更重,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要。胡锦涛同志在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所以,只有广大农村党员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7亿多农民的小康社会。

(三)农村党员队伍是实现党对农村各方面领导的组织基础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无论要实现哪一方面的领导,都必须以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为基本条件。从实现党对农村的政治领导来看,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党员准确地反映党内和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党员去宣传和动员农民群众。从实现党对农村的思想领导来看,开展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党员言传身教。从实现党对农村的组织领导来看,推荐或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基层组织或群众组织的干部,都需要广大党员敢于和善于行使党内民主权利,有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活动,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1.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落实到“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活动中,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在新时期,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中“三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因此,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做农村“奔小康”带头人,应是农村党员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必然结论,是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

2.农村党员发挥“双带”作用,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必须认识到农村实现小康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因此,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是要体现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上,而且还要体现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

(二)努力学习和应用科学文化知识

农村党员要带领群众在深化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做出实绩,还必须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接受培训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和培训这些知识,是农村党员把自己培养造就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经之

路,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坚实基础。没有或缺乏这些知识,党员就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起不到“双带”的作用。在学习中,既要克服文化程度不高给学理论、学科学技术带来的困难,又要克服农事忙,学习与做农活产生的矛盾。作为党员,一定要静下心来,见缝插针。特别是年轻党员,更要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四有”新型农民。(三)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道德风气问题。尤其表现在为人处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农村党员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要起带头作用,做群众的表率。比如,党的现行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也包括党员。但是党员如果只做到了带头致富,还不能算是发扬了共产主义道德,只有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才符合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

三、按照先进性教育要求,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个党员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立场,就能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就能自觉为党的理想和目标奋斗。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广大党员深刻理解、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信心。我们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帮助农村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部精力、全部热情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并具体落实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之中。

(二)牢记“两个务必“,提高思想觉悟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解决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定准人生坐标,辨别是非善恶,认清荣辱功过,明白爱憎美丑,正确对待得失苦乐。为此,我们要在先进性教育中,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两个务必”的教育,帮助他们,特别是新人党的年轻同志,进一步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使之切实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顶得住外界的各种诱惑,真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农村的党员补上“两个务必”这一课,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公与私、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热心服务农民,提高公仆意识

在农村,人多地广,相对城市而言,党员的比例还是小一些。所以,我们把农村的党员看作农民的一个旗帜,把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视为是一个标杆。如果农村每一个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就能永葆先进

性,就能永远保持在亿万农民群众中的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农村党员都能够做到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服务“三农”任劳任怨,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党员意识淡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混同于一般的农民群众,甚至不如农民群众。有的同志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有的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有的同志缺乏组织纪律观念,自由主义严重。因此,要针对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要珍惜荣誉,增强党员意识和奉献意识,不断提高执行农村政策的水平,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处处以身作则,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共产党员身上看到党的形象,看到党的力量,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具体到我们农村的广大党员,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听取和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 三要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四要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

五要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

(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第二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第一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理想信念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从认识上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人生前进的风帆,是开创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所以,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从要求上讲,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践行。就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当前最主要的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同志有关执政党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理论、领会的精神同“三农”的实际、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中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和实践的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

二、坚持为民服务

首先,农村基层干部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中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甘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情绪,努力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其次,要深入农民之中,切实关心和及时解决农民群众中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从农民最关心,最揪心,最不放心的事做起切实把农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于农民群众中的贫困户救助对象,一定要按胡锦涛同志讲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带着深厚的情意去解决。

三、坚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现在,农村有的地方,有少数基层干部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动辄“大思路”“大手笔”,看似挺热闹,实则是虚功。提倡求真务实,就是从实处着手,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一件一件地做,直到人民群众满意为止。农村基层干部求真务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坚持对农民群众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构负责的一致性。既要对农民群众讲实话,更要为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对上级讲实话,千万不能为了迎合上级机关或某个领导人的政绩需要而弄虚作假,上下求真,两头务实,这就是处理“两个负责”一致性的党性原则。

四、坚持公正廉洁

具体到农村基层干部的公正廉洁,就是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体要求是“三个正确使用”。

一是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要按原则办事,反对人情风;要坚持办事公开制度,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提高基层政权的公信力。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服务“三农”上,用在为农民谋福利上,用在带领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上。

二是正确使用干部,摒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农村基层干部的用人权虽然不大,干部的职位也不高,但干部的使用是零距离,选用得不得当,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一定要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正确使用金钱,把农村很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得人心、获民意的“三农”建设上。千万不要从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出发,用农民的血汗钱搞那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和一些烂尾工程。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花老百姓辛苦挣来的钱,一定要精打细算,扳着手指头过日子。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公正廉洁,要牢记三条: 一是记住党纪规定的廉洁自律的要求; 二是记住自己身在暂时还贫穷落后的农村; 三是记住肩上的重担是服务农民、无私奉献。

为此,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用自己严格自律、廉洁勤政的好作风去树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的“清官”形象。第二节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增强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一)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思想政治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加强政治学习又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所以,要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克服

农村条件差、基层工作忙等困难,坚持“中心组”、“学习日”等学习制度,努力学习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二)在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乡镇、村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并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

三是要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农村工作,提高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下功夫。要把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决定》和十七大精神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基层领导班子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三)端正学风,坚持学以致用

在学习中,基层各级领导班子要特别注意学以致用、求真务实,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多下功夫。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联系思想实际,努力塑造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和优秀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联系工作实际,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好斑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找出一条好路子,推行一套好机制,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二、团结一致,增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关键是班子自身的建设,要求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齐心协力,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

1.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上级党委的领导。《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则,也是领导班子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四个服从”的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农村基层组织一定要强化班子的全局观念,把维护中央权威同维护省委、市委、县委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省委、市委、县委的指示精神和本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实事求是,又开拓创新。

2.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从工作上讲,集体领导就是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也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同时,还必须完善个人分工负责制,在为党的中心任务和农村中心工作服务、维护集体领导的前提下,班子每个成员都要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一定要敢于负责,充分履行自己

所承担的职责。

3.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是领导班子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以有力的约束和规范班子每个成员的言行。在乡镇,村,特别是党组织领导班子中,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明主生活会制度,在提高生活会质量、提高解决班子自身问题上下功夫;

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班子成员制度,可采取领导与群众,党内与党外,上级与下级等几方面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议;

三是坚持下级向上级请示和报告工作制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外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乡镇、村,坚持多请示、勤报告的制度尤为重要;

四是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度,做到把党内,行政和法制的监督,把专门机构、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对各级领导班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二)坚持以大局为重,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

对班子团结的重要性和要求要有足够的认识。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协调运作。在工作中,主要负责人要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和合作意识,常规工作要在班子内部多通气,特别是与副手多通气,重大问题必须经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搞个人说了算。对班子所有成员要明确授权,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调动一班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副职在思想上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在班子里的主导和核心地位,积极支持一把手的工作。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努力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拾遗补缺,搞好协调。

要加强班子的团结。具体到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要在尽力维护党和人民大局的前提下,考虑本乡、本镇、本村、本土的利益,做农村、农业、农民急办、大办、想办的事,用心琢磨工作,而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和权力。为此,班子成员必须做到以下“四同”:思想上要同心,目标上要同向,行动上要同步,事业上要同干。

(三)充分发挥主要负责人在增强班子执政能力方面的引导、促进和协调作用

1.引导作用。首先是要以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凝聚一班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这就决定了一把手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团结一班人的基础。其次要以党的纪律约束一班人。基层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团结必须在党的纪律约束下求得思想的统一,达到行动的一致。作为一把手,首先要成为遵守党纪的模范,同时还要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再次要以宽阔的胸怀融合一班人。作为一把手,心胸一定要宽阔、豁达、大度,善与人同,与人为善,要有容人、容事、容言之量,要有忍受、忍让、忍耐之度。对班子成员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把权力放下去,把责任留下来,以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模范行为在班子中形成“亲和力”。

2.促进作用。首先是教育一班人从维护大局和党的建设的高度加强班子的团结,使班子每个成员从党的事业上珍重团结,从集体荣誉中珍惜团结,从同志间的友情上珍爱团结,进而使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其次是一把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胆识,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团结中的矛盾。解决矛盾时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力求不留尾巴,完全消除隔阂。

3.协调作用。首先是协调好同副职的关系。要做到以事业为重,不嫉妒,不猜疑,互相信任,坦诚相见;不揽功,不诿过,互相尊重,相互支持;求大同,存小异,多谋大事,共求发展。同时还要协调好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成员之间,由于职责分工有区别,能力水平有高低,经历性格有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尽一致,再加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焦心缠手的事很多,因此,在工作中造成误解,产生分歧,甚至发生摩擦现象是难免的。这就需要一把手思想上要重视,协调工作要及时、要做细。

三、勤政廉洁,增强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

领导班子讲勤政,就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班子讲廉洁,就是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反对腐败。这两点,既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精神,又是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要求。(一)勤政为民

1.要言行一致地实践“宗旨”。在农村,农民群众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很直观。老百姓最讲实际,也最讲实惠。这就要求基层各级领导班子对党的宗旨,心里要记牢,嘴上常念叨,手中必做到。实践表明,在我国有许多乡镇和村的领导班子,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在实践“宗旨”上是动了真情,使了真劲的,因而农民群众把这些班子看作“主心骨”,把班子的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看作“领头雁”、最可信赖的人。

2.要树立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有没有群众观念,是衡量领导班子成员、农村基层干部思想境界高低和宗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乡镇和村两级班子都要在群众心中找位子,多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同农民群众交朋友,悉心体察农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给农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要坚持以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时刻了解农民群众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真正把心系于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平民百姓的冷暖上。3.要深入基层,摸实情、讲实话、用实劲、办实事。农村工作是最实际的工作,因此,一定要深入基层中去,直接感受农民群众吃苦受累的滋味,亲自了解农民群众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这些农情民意一定要摸清号准。农民群众最喜欢基层干部讲实话,不讲假话、大话、空话。特别是对上报告工作,不浮夸虚报,不掺假兑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实劲、办实事,就是不搞假把式,不搞形式主义,下功夫、用气力为农民群众办成几件好事,做成几件实事。(二)廉洁为公

1.不奢侈浪费。现在,农村条件还比较艰苦,农民生活还比较清苦,这就要求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与农民群众共过苦日子,同度紧日子。因此,在工作上要坚

持艰苦奋斗,在生活中要勤俭简朴。在接待等活动中,要节约从简,不用公款大吃大喝;因公出差,特别是外出参加学习,一定要按乡镇和村规定的标准安排吃、住、行,不贪图享受,不攀比阔气;遇到婚丧喜事,一定要带头移风易俗,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请客受礼;下乡或人户检查指导工作和生产,尽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不搞迎来送往,不搞吃喝招待。

2.不假公济私。一是不用公车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二是不借外出参观学习之际游山玩水,更不允许花公款进行娱乐性的活动;三是不假借集体或公用的名义,到乡镇或村办企业报销实属个人享用的通讯工具、生活日用物品等。

3.不贪财占物。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作为乡镇、村各级组织的领导者和决策人,如果不廉洁、不自律,照样有贪财占物的条件和环境。也正因为如此,北京市已专门发文,明确规定农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即 “不准借用、占用、挪用公款公物为个人谋利;

不准借用征地、转非、迁户等各种履行公务之机接受钱物; 不准在批准的数额之外多拿和多头领取工资、奖金;

不准把集体经营活动中收取的回扣、中介费据为己有或擅自处理; 不准用公款公物为个人或亲属购房、建房、装修住房; 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

不准为个人和亲属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资产提供优惠条件; 不准违反规定个人多占或为亲属多批房基地; 不准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

不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并借机敛财"。

农村工作能力知识 第6篇

《党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 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 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 础。”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 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 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 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 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 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 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 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

《党章》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 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 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 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 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 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 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 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 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8)教育党 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乡镇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党委)和村党 支部(含总支、党委,下同)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 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 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 村各类组织和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

具体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 和纽带;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 践者。

五、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 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 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 镇单位的干部。

上一篇:《管理者的认知和角色定位》观后感下一篇:中考优秀作文: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