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的研究报告

2024-08-29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的研究报告(精选11篇)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的研究报告 第1篇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一节好的语文课对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科学分析教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2012最新的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只有按照课标制定的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来制定本年级,本册,本单元,直至本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使教学有的放矢,既不偏颇也不流于形式。比如我今年教的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的内容,在教学第二单元课文《晏子使楚》一课时,按照课标对5-6学段的要求对原来制定的教学目标做了几点补充和修改。如:

1、指导本课生字词的书写。(楷书的钢笔书写要点)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特别是借助课文和字典理解“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神态的词语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想法。

二、巧妙安排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只有思维活跃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只有活跃起来,才能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增长能力。阅读的魅力就在于能培养和激发一个人的想象力,反之,一个人的想象力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还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文中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十分精彩,但更有意思的是楚王和晏子斗法时的神态变化。楚王从傲慢无礼到毕恭毕敬;晏子是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文中的对话和神态描写对人物特点的刻画十分到位,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对二人的对话经行内心

独白暴露的处理之时,我还安排学生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和神态之妙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

三、注意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和文章的联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我想这比什么都重要。一篇文章除了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进步之外,还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交流了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我还设计了两个情景剧,一个是国家总理如何面对外国来访者握手之后擦手的情况;另一个是如果生活中或学习中有人看不起你。你怎么说,怎么做。(也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我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今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一定会有帮助的。

以上只是我对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的一点看法,还请老师多加指正。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的研究报告 第2篇

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出小学 童年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下面仅从四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要“求真”

学生的主体作用概括为学习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个方面。所谓“求真”就是“求是”,去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否定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谓真,首先是讲真理,教师所教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真理,和同学们共同研究、探索的科学是真理;其次是真实,课堂要有真实性,它追求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最后是要真诚;真诚地对待学生。

语文教学中的“求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真实地呈现出文本思路,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不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阅读过程中的教学,还是作文中的指导,只有把“真”展现出来了而后又去引导学生体现“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有悖道德和法律的,这样,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地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

二、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感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中的真与实得到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八十年代朱作仁教授提出“真实、朴实、扎实。”今天我们重提三个“实”,是很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堂的虚假成分往往很多,有效成分减少,再有就是形式主义,不注重结果,尤其是公开课。语文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人文性是需要的,但不能一味地人文,也需要基础,两者不可偏废。

三、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

1、立足教材,提倡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

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性,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记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中要注重“溶情”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

四、课堂中要“关爱”学生

1、爱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例如,上课时称呼学生为“孩子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种爱;用一种爱的眼神去鼓励学生学习这也是一种爱;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请,这也是一种爱„„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第3篇

一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就要注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 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并不是搞“填平补齐”, 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 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的优生脱颖而出, 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达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 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 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 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 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才能心情舒畅, 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 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 少一点“关爱”的指导, 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遨游, 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 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辩论;教师错了允许补充;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占用, 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在活动中学数学,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 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 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 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让学生去亲自体验, 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让学生亲自动手, 决不替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 让学生自己动口, 决不代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 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 提供丰富的材料, 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践, 体验成功和失败。

2.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 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 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四突出数学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一节好的数学课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设计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自己的探究,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他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 设计的例题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每个学生适得其所地得到发展,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 以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 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活动,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作文课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课 方法 思路 能力 习惯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就目前作文课教学现状而言,老师总是只限于作文思路的分析和写作框架的构成这一表面,很难进一步深入。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要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一个单元的作文课要分成四课时来上,包括破题讲解课、练习写作课、作文二次修改课、范文讲评总结课,深入到作文实际,让作文课不走过场。具体分析如下:

一、上好破题讲解课,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记事、状物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确定习作框架和步骤,提示学生具体如何把握题目的重点词,确定题眼,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并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并和学生一道讨论如何围绕文章中心进行选材。老师适时点拔深化文章的中心,使学生在作文时做到中心明确,写起文章来才会井然有序,才会下笔千言而不离题万里。

二、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让学生作文有明确的思路

学生作文时,提纲列得好与不好,恰当与否,是作文优劣的决定因素。有了恰当的材料,不等于言之成章,还必须理清记叙顺序。指导学生时,要按不同学生各人所选材料的实际,搞清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列一个写作提纲,这样才有条不紊。如果学生的提纲中有该删、该补、该调的地方,教师应针对问题的所在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修改后再作文。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是流水账。

三、精选范文,有效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事,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时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提供写作思路、特点、方法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的放矢。具体操作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课文或优秀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把教材中相关的课文或范文里可以利用的词句、文段、修辞、句式等利用起来,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有力根据。教师在仿写训练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仿选材、仿结构、仿写作技巧。以《桂林山水》仿结构为例:学了这课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总分总的方法仿写一篇《家乡的……》。再以仿写作技巧为例:《山雀》一课对“联想”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小猫小狗,甚至小花小草都有思想、会说话。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学习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具有更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课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课呢?要按照以下三步来进行: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再读、再自改。

首先,教师要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当自己的第一读者,自由朗读,对那些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让学生在自读中进行自主修改。在自读自改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其次,通过泛读或指名读选出优秀的片段、习作,让大家欣赏学习,评评这些习作好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评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欣赏水平。或把自己的习作与同桌或小组内交换,运用教师教的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最后让学生在拿到自己的文章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根据自己新的认识和他人的建议进行“删、增、调、改”,润色加工,最后完成本次习作。

五、坚持范文讲评总结课,让学生分享作文成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充分地享受到作文成功的体验,我们要精心构建作文课的最后一个平台——范文讲评总结课。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我能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评语中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会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激情,催生学生写作的兴趣。评讲作文要全面细致,要纠正错误,但语言要婉转,对共性问题要集体讨论。对作文能力差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更要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班上大肆褒扬与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习作的自信和兴趣。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的研究报告 第5篇

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谈一点见解浅如下:

一、“以趣导学”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可使人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去活动,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才能学得快,记得牢。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挥语文本色,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科与其他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堂’吗?‘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探个究竟呢?”。通过这一发问,会初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往往新、奇、美的事物最容易使人产生兴趣,而“天堂”是属于新奇事物。通过这么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老师接着就“乘胜追击”充分发挥这篇课文语言精悍、质朴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新、奇、美”揉合为一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延续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的注意力持续不定的,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若只是*生动的语言来激趣,过于反复就会失去“新”意,产生厌闷感。要把学生的兴趣延续就必须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生阅读课文时要采用多种的阅读形式充分让学生做到“三勤”,即“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活跃的气氛中“延趣”。

3、课内外相联系,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又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是属于短暂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稳定兴趣,我结合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方式来结束该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课尽,趣不尽”的感觉。如在学完古诗《暮江吟》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物美吗?你能把诗人在诗中描写的景象全部画下来,给老师欣赏一下好吗?”课后,学生非常感兴趣,拿起画笔就画起心中的“诗画”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诗内容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二、“培养能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体现。

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述课文的内容,应该致力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上《鸟的天堂》时,我先提出问题: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作者每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合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有关的课文内容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但有意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当学到描写在大榕树上群鸟欢闹的情景时,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那鸟多欢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并训练了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课文是最好的阅读和写作例子。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有利于掌握好知识,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训练扎实”是上好语文课的要点。

1、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一个词语。在课堂上不能脱离课文去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意思和含义。

2、通过比较、揣摩、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言和写作。能有效地消除“肚中无墨写不出”的毛病。

3、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把课堂上的重点巩固。

4、要以情入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上《月光曲》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话,从表面上学生会误认为是在写海面的实景。其实,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是由钢琴曲的节奏柔和到强劲的变化而产生的想象。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想象,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景——放下窗帘,出示投影,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听着名曲,看着海面月亮初升的画面,充分去引导学生想象,开阔他们的联想空间。

5、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典型例子,善于引导学生去训练阅读和和写作。但是训练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随机训练、扎实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法灵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我在上《草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草原不大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草原美景的壮丽和可爱,除了准备好充足的教学媒体外,我还结合这课文的特点而大改教法,不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是新颖的“导游法”。

首先,我以轻松愉快的《草原之歌》开始带学生进入“草原之旅”。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把文章分成五部分,进行变换地点“游览”。即:“初到草原——接近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联欢”。每到一个“地方”就放映有关的录象资料,并结合每部分课文内容的要点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掌握。就这样,学生以迷人的草原风光图像进入课文,教者以生动感人的语言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联想融为一体,以情入境,使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第6篇

针对面前小学教育当中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提出的问题看法,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真正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是目前一直困扰教育一线的大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是很难。

这首先需要我们真正去理解语文的内涵。其实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交流途径。但是这只是简单的口头交流,做为教师这种交流是不够的,在当代社会,教师承担着一个最大的社会责任,那就是要用语言表达达到心灵沟通的能力,才能把知识准确的传输给每一个学生。但小学教育的对象,在年龄上都相对较小,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正确的把握他们内心的教师去教他们,针对他们上课好动,爱说的天性,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要正确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爱玩爱动的活泼心理,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他们。

具体地说,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了解。第一天上课,很听话,就是不到十分钟就坐不住了。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和格式化造成的。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教育事业也要变一变了。我们要长自身的不足来完善他。按照孩子们的天性想办法去适应他们。所以你的语言能力、方式、色彩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好的语言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表达出文学了色彩,才能让他更有味道,更加深刻。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把最完善,最多的知识和最多的技能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牢记在心。

还有一点,就是合理的运用语言,调解课堂气氛,怎样调解

1课堂气氛呢?这就需要我们一上课就运用故事的形势把孩子的思维带入到故事里,让他们认为这个故事就在身边,他们就在故事里。这样就最大限度的给他们想象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在他们的脑海里印象会很深。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很难在一个模式或固定化的工作中坚持长期工作,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工作去思考和创新。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一个固定模式,会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心态思想上变的麻木起来,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消沉,更谈不上创新。一个好的氛围会让人心情愉快,让人奋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思维也最终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让你产生希望,他的力量无限大。

我在教育中,也通过多年的积累,也充分认识这一点,我试着去做,结果很有作用。有一次我上课从一开始就针对孩子们厌学的思想做了充分的准备,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节激励思想的加油课,从一个小故事把他们带入课堂,再从小故事中找他们克服心理自卑的要点,激励鼓舞他们,虽然我这一节课很简单,但是真正教会他们在自信中生活和学习,通过这一节课,孩子们突然变得懂事了,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向我提问题了,对于这样的变化,我深感欣慰,因为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我对能教好他们也很有了信心。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语文课 第7篇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课?长期以来答案不一。我认为一堂好课就是一篇逸趣横生的美文,有着精心设计的导语,充实饱满的讲授,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小结;或熏陶学生的情感,或陶冶学生的情操,或抒大江东去之豪情,或论先天下之忧而忧之至理;有时高唱“黄河之水天上来”,有时低吟“一江春水向东流”。提出疑问,引而不发,待众里寻他千百度,享受“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阑处”的惊喜,遭遇难题,旁征博引,待千呼万唤始出来,感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乐趣;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言简意赅,气质精神饱满振作,意气风发,时而点拨疑难,让人茅塞顿开,时而渲染情感,让人心灵明净。热热闹闹但华而不实,学无所得不是好课;内容充实但沉默枯燥,毫无趣味不是好课。好文可医愚,好课亦可医愚。读美文如听邵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听好课如嚼橄榄,余韵绵绵不断悠悠长长。好课如美文,秀外而慧中,好课如美文,文美质亦美。总之,一堂好课就是效率高,质量好,真正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初中语文课?我从教语文二十余年,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1、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为人师表,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的情怀,解得开学生千差万别的心结。为人正直,师德高尚,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的思维差异,从不以“师道尊严”来压制学生,只是一位“学长”和“顾问”,不做知识的“贩卖者”,而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引路人。

2、应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具备了比较强的文学艺术修养,那么他的教学就如室中养有兰花,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下水文”,会博得学生啧啧赞叹,一篇高等级的优秀论文发表会赢得同行的羡慕眼光。

3应具有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指课堂教学使用的口头语言,而不是从教材、教参搬到课堂的照本宣科的书面语言。它是教者传达信息,听者达到学习目的的桥梁,不仅要规范化,也要艺术化;不仅表意上要严谨清楚,而且声音要悦耳动听;不仅要准确流畅,而且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或妙语连珠,或简要深刻。听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上好课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它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美学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的原则是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民主的原则要求在教学的流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矛盾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1、教师和学生的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心心相印。课堂教学的大忌是“隔”,所谓隔,一是隔心。师生之间,各思其事,心不能“领”,神不能“会”;二是隔情。师生虽心系同处,但情感不通,教师悲之欲泣,学生无动于衷;教师慷慨激昂,学生漠然旁观;三是隔智。教师以为易如反掌,学生视之难于登天,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如闻天书,无论设计出优化的教学方案,一旦陷入“三隔”之境,使教学走上绝路,断不能理想的效果。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由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用这一观点来看语文课堂教学,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一个美的情境——课堂。这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智”三方面和学生的投入,使学生最佳的主体角色,达到教学双方的最佳和谐。

2、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

课堂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双方的素养、趣味以及情绪等因素形成的课堂氛围和情调,它和教学内容的矛盾,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人(教师、学生)和物(教材)的矛盾。在这组矛盾中,人应当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情境。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要素: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以及风格要素。也就是说,教学情境要和教学内容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比如同是朱自清的散文,教学《春》和《背影》情境不能一样,在庄严的情境中去教学幽默的课文,用轻快活泼的情境去教学激情洋溢的课文,都是不合适的。

努力形成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对于优化以为课堂教学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能使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和教学内容和谐的氛围,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内容之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替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

3.文和道的和谐

从语文教学育人的目标来看,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应当是文和道的和谐统一,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看,文与道的不和谐不统一现象相当普遍:或顾此失彼,或生拉硬扯,或画蛇添足,这些都只能破坏教学的整体和谐,因而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要达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学生实际来定传什么样的“道”,采用什么方式传道。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渗透”的方法。如果教师对文中的“道”——思想内容,自己也不以为然,或者存在片面认识,还要去传这个“道”——教育学生,怎么会不勉勉强强?怎么会有好的效果?二要依照课文特点。首先是文体特点。文体不同,文道结合的方式也不一样。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散文要抓住所写之景、所叙之事、诗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完全可以渗透在朗读欣赏之中。

三、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课的手段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似打了一场胜仗,既是打仗,就不能不讲究用兵之道。只有运筹帷幄,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而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在平常教学中常常用到三十六记。“围魏救赵”本指战争中来犯敌的后方据点,迫使敌人撤回兵力。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某些疑问,可以暂时不回答,而采取反守为攻的方法,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中悟出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答案。“欲擒故纵”本意是要捉拿某人却先故意放松一下,使对方形成错觉,以便更好地捉拿。此计在语

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指遇到某一棘手问题,正面讲述有疑难时,就放开一步,而从反面去说,让学生从否定的意义上对这一问题有所领悟。另外还有“调虎离山”即为了改变学生只在课堂学习语文的思维定势,促使他们拓宽思路,开阔眼界,适当地创造机会,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到社会中去调色。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立精神,教师可以带头设计一些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等,等到有些头绪时,教师突然借故离开,让学生自己组织好这项活动,这种方法称之为“上树拔梯”,其他如“暗度陈仓”“添兵减灶”“瞒天过海”“打草惊蛇”等等。

论如何上好一节小学生音乐唱歌课 第8篇

一、唱歌课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首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某些情况下, 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 有些时候重点未必是难点, 难点也未必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学重难点就是这一节音乐唱歌课里面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这一节课里面有哪些知识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要设计好用哪些方式去表述这些重点难点, 让学生能直接的去接受这些重难点, 理解这些重难点。

在音乐课堂上, 重点是指为了完成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花重点的功夫进行教学讲解和深入的部分。在小学的唱歌课教学中, 重点一般为旋律的模唱和歌词。当然不排除有些有特定意义的歌曲音乐教师应当以歌曲的表达意义和风格作为教学重点。

而教学难点通常指教学中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索这些难点。在小学唱歌课中, 教学难点一般来自音乐中的节奏问题。一些特殊的节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 例如前十六后八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和三连音节奏型, 学生都比较容易混淆。另外, 一首曲目的节拍变化也是小学唱歌课中比较难的问题, 如《同座小竹排》这一曲目, 从前面的三拍子到后面二拍子的转换。教师应该在这一点多下功夫, 利用一些趣味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地参与到难点教学中。

二、歌曲的导入部分

(一) 如何组织新歌曲导入。一个好的开始等于事情成功了一半, 怎样才会有好的开始?那得靠教师好好去准备了。一节成功的音乐唱歌课, 肢体语言将会深深的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让所有学生的精神都往老师身上集中, 老师要慢慢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而导入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歌曲来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从而效果会更好。

导入部分是教师在新的课程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教师通常会用到以下几种导入法:第一种, 以音乐导入, 在上课前播放或者由教师亲自演奏一段优美的旋律, 当然, 最好是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 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种也就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 直接导入, 教师开门见山地说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 提示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们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引起重视;第三种是以新形式导入, 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导入将会出人意料, 举个例子吧, 以一个舞蹈导入, 学生上台演唱或演奏导入, 以名人或作者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导入等等都是可以的。总而言之, 一节音乐唱歌课的导入部分必须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这节音乐课设计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开端。

三、新歌曲的范唱

(一) 新歌曲的范唱方法。歌曲的成功导入已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老师的一举一动上面, 那接下来的教师范唱新歌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进度, 范唱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 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范唱后, 应让学生简明地发表各自对歌曲的印象, 并进行交流和补充, 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培养其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新歌曲的范唱, 老师可以选择清唱、带伴奏唱和用钢琴伴奏自弹自唱。

(二) 歌词教学注意演唱细节。因小学生识字的情况不一样, 那么学习歌词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感情和总的表现要求, 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唱的学习和实践当中, 一定要让小学生的歌唱方法紧跟新编制的小学生音乐课堂标准, 要求专业, 声音要统一、要流畅, 要把歌词唱准了, 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小学生通过准确清晰的咬字, 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语言色彩, 唱出的歌曲才能真切动听。教师在范唱歌曲之后, 如果直接让学生朗诵歌词, 会有点枯燥无味, 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 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歌词教学这一环节必须有所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要形象化、趣味化、律动化, 为下一步的歌曲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 节奏节拍的教学。上文提到, 小学唱歌课的大部分难点都是来自于节奏和节拍。那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课课堂中, 就要着重针对这一难点下一番功夫。首先, 面对教学难点不能一带而过。有些教师不去理会节奏难点, 认为学生唱不准难度大的节奏是正常的, 只要基本节拍正确就行了,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其次, 在节奏问题上, 教师应当从基础的节拍给学生讲, 再分析较难的节奏型是如何变化而来的。例如讲到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可以给学生分析是由两个八分音符变形而来, 两个八分音符中的前面一个并没有改变, 而后面的一个八分音符则平均分成了两个十六分音符, 那么它就有了新的形态, 就是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最后, 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小游戏,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参与到难点教学中。利用游戏进行难点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难点问题。

(四) 课后复习重要性。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小结时也要有所准备, 首先是布置作业, 这是一节课的延续性环节, 它带有强化教学成果的性质, 布置作业的目的性要强、量要适当、范围要具体、要求要明确。在下一节课中, 可以让一些学生主动表演演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曲目, 分为自觉表演和点名表演。这样既能照顾到想表演的孩子的情绪, 也能给全部同学以小小的压力, 让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而非空谈。而课堂小结的目的就是:概括教学内容, 总结本课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和班风,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 一定要简明扼要。对学生的表现, 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全班同学或某些学生的优良表现, 指出集体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既然站上了这三尺讲台, 那就必须肩负起你的责任, 把音乐普及到学生的生命里面去, 虽然说可能没那么伟大, 但是起码也要让学生感受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各个国家的不同的音乐元素, 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培养他们的审美标准, 启发他们的智力, 让他们觉得这不仅仅是一节音乐课, 还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师范院校音乐教材编委会编.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第9篇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长文短教

语文该教什么,怎样教,多年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识,就是语文课应当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勇于“删繁就简”,敢于“丢卒保帅”。

删繁就简要求我们教师敢于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所放弃。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满堂青蛙叫,胡子眉毛一把抓,总想全面开花,于是只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根本无法让学生知其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思维能力很差。而思维又是创造的源泉,我想要使学生的语文学得轻松,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真正地感受思维训练的赏心悦目。而要突出思维训练,就必须有时间,要有时间,课堂教学目标就要单一。目标单一,就要我们教师能对教学目标有所取舍。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是将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特点作为教学重难点。这一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人物语言简短精炼,人物动作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了各自的特点。我没有按照平时的“一板三眼”来教学,课前让学生充分读书,扫除字词句障碍后,第一课时就直奔主题:先围绕课题进行填空“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补充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就围绕学生最喜欢的人物来研究人物特点。因为教学目标单一,所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相互交流,他们有时抓动作,有时抓语言,有时比较,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相比以前,教师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先读再来分析,而像这样类似的小说性的文章要讲的东西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讲完的,教师只能长课短讲,选取一些东西精讲精练,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删繁就简省下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把这省下的时间用于《水浒传》故事的阅读、交流,何乐不为?

二、低吟浅唱悟真情——以读析文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我国古代,朗读是先生教给学童的主要读书方法。而有感情地朗读更是学生吸收文本释放情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第九册语文课本中,就有一些课文适合以读为主进行教学,如《师恩难忘》《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让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也就高了。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让他们读准字词,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读后的第一印象。有的学生立即说出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安宁、和谐,有的却说不出。这时,我就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或大声朗读,或低声默读,看看图,再读读书。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又用亲身示范读帮助学生体会词句意境,边讲边读。最后又配上古乐,让学生低吟浅唱。整堂课,读为主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读悟,结合自己的理解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

三、信手拈来俱天成——巧用插曲

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这种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编写好的教案情有独钟,表现为不论课堂怎样“开放”和“民主”,也不管课堂情景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总是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像一道牢牢的紧箍咒制约着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教师要是善于发现课堂教学的变化,抓住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契机,及时找出巧妙应对的策略,就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挑战。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按照我的思路,是要让学生潜心阅读文字,通过一系列动作体会嫦娥的美丽善良、舍己为人。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学生忽然举起了手:“老师,我妈妈以前给我讲过,嫦娥是为了长生不老,自己偷吃仙药的,并不是书上讲的这样无私!”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里窃窃私语声顿时多了起来。其实,我教这课时,也有这种想法。书上为什么要把嫦娥写得这么美呢?我也没有经过仔细思考。面对哄乱的学生,我索性就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先请那学生把他听过的版本讲出来,然后再来讨论,编者为什么做了这样天壤之别的改动。这么一来,全班同学精神为之一振,都陷入沉思之中,我也因此赢得了宝贵的思考时间。在学生的发言中,有支持原版,也有支持改编的,更多的是支持改编。其中一学生说:“编者这样改动,是为了让我们体会人性的美好: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样的回答,不就是教材编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就这样,我引导学生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引燃了他们探究的火花,学生在争论中自己解决了问题,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更深入地了解了编者的意图。平常的课堂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智慧探险的全新境界。这信手拈来的教学插曲对于引导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培养质疑、探究的意识和品质,无疑是千金难买的绝好教材。

总之,只要能把握住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点,我们就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做主”,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讲课独具特色、自显章法。

【责编 周春晓】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第10篇

有人说:走过了春,便难忘春的嫩绿;走过了夏,便难忘夏的火红。教过语文的人,方知教语文的酸甜苦辣;才去思考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几年的语文教学给我的感悟是: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叶澜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学和情感是水*融的关系: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也就是触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必定像艺术家那般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要教好语文,不仅需要理性的思想和思维,同时更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感性的人,充满情感的人,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篇篇的文章都是有血有肉的,太冷静就不能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学生也就很难产生共鸣。如教《小音乐家扬科》,板着面孔讲恐怕就不能把真正的情感表达出来,讲扬科第一次摸提琴的过程时,即使眼睛里没有充满泪花,但也不能面无表情。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只有让自己先感动,而后创造出美好的情景,才能够使学生动情地学起来。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充满智慧的。他不仅能够合理充分对课堂作好各种预设,更善于随机应变地把握好课堂的生成。因为语文教师不单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了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具备了深远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述能力等文化底蕴,才可以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胜任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才能使文化的教学成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评课时所说:“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来自老师的精彩,老师的精彩来于他的智慧。”

再次,语文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学科。科学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的。因此,我们信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另外,课堂教学不同于舞台表演,看重的是一个过程。看教师怎样激励学生的兴趣,怎样把握课堂的生成,怎样智慧的引导学生。还课堂以真实,允许不完整。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探索,充满了尝试,也充满了失败的过程,我们老师不必和自己过不去,崇尚自然才是人性化的追求。语文教师只有满怀真诚,才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才能给予他们生命的激励,才能唤醒他们灵魂深处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一部分。

应该如何上好第一节语文课 第11篇

上好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如果上第一节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对他们以后学习语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应该如何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本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于是,在上这一节课时,本人一开始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今天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于是,本人讲了个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笑话故事《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当这个笑话一说完,学生个个都捧腹大笑起来。于是,本人就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有的学生立刻就说,普通话说得不好会闹出笑话;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对于我们能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很大的帮助。本人顺水推舟地分析: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跨世纪的年青一代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面子不知道往哪儿搁。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于是,本人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下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接着,本人又从语言的准确表达方面,谈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本人针对学生由于本身说白话或本地方言的原因,有些学生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也会闹出笑话,以致影响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家里足足等了他五个字,他才来到。”话中的“足足”和“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原来这个学生是用口语写作。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我在家里整整等了他二十五分钟,他才到来。”如果一位听不懂白话的人听了这句话,就好像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又如,“唔识(不知道)”、“点解(为什么)”、“应成(答应)”等诸如类此的白话都不适合写在作文上。因此,如果要准确地表达语言,学好普通话是很必要的。这时,学生的情绪进一步调动起来了。

当然,学会准确地表达语言,除了学好普通话之外,也离不开自己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对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搭配使用,语法知识的掌握,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等等。所以要学好语文知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分析之后,本人把学生从兴趣中引导到认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把学生引入了求知的大门,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本人在上这节课时,虽然内容比较零散,但目的明确,通过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卫灿金)

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第一节语文课,都不会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而是首先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和学生迅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一开始先代表学校用真挚热情的语言对新生表示欢迎,然后再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接下来就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产生共鸣并接受自己,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或鼓励他们就“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特别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大胆说大胆练打下基础。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毕竟这是他们第一课的第一次口头表达。也就说,在他们第一次发言时,要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不失时机地把师范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培养目标提出来,并让他们比较初中语文教学和中专语文教学的不同特点,强调“听”、“说”、“读”、“写”并重,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者,作为语文老师,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你对语文的兴趣如何,所以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教学的激情,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在教学中,用对学生的爱心,对知识的热爱,对教学的责任,以及富有感情的讲述,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主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努力去学好它。如果教师没有这种激情,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教学的理想境界的。所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在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来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课前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几分钟,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练习。它们如同丰富多样的“游戏点心”,让学生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升华。

1、“课前小宣言”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在课上要怎样表现,或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要向班里的哪位同学学习,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说出心里的愿望。老师用称赞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激励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给予肯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真诚的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心中荡漾着快乐的音符,这样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2、“快乐传递恰恰恰” 在学习新课前,总有一个检查复习的环节。我将与课文有关的字卡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传递卡片,音乐停止时,手拿卡片的同学就要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字。如果不会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这样学生在复习知识的同时不仅找到了互助互学的朋友,而且训练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做事的效率。不知不觉中,学生边玩边记忆了先前学过的字和词,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努力。

3、“说词大比拼” 我将教材中的课后小练习串接、组合在一起,设计成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数量类的词、形容类的词、重叠类的词,动物类的词、人物类的词等,展开激烈的比赛,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内,大家互相合作交流,笑声中传递着友情,传递着信息,在欢乐的气氛中积累了知识

4、“对口令”识字部分中写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字一多。时间一长,许多学生写字笔顺经常出错。我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当发令员说出一个字,大家就伸出小手书空边说边写这个字。师生、同桌之间还可以做说反义词的练习,“我说上,你说下,上和下意思相反。”这样达到师生的互动互学。

5、“今日焦点” 这是一个发挥学生多方面技能与特长的舞台。我让学生在课前按值日的顺序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可以是生活小常识、科技小百科,也可以是自己所见所闻、所听所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喜欢的内容,准备起来更是当作一件大事来做。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从报纸、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体上搜集信息,剪下来、记下来,或是录下来、给同学们带来了新鲜、有趣的新闻、故事,当他们将快乐和知识一起带给大家时,看得出是那样的幸福与满足,同时自己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与展示。

白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它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有一次儿子奉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他没有带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儿字。”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原来,信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责马

(写)之,不马(写)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白字县官 】

从前有位白字县官,审讯一名叫冉佳俊的人。冉佳俊一上堂,县官就叫他的名字:“再往后”。冉一听,就往后退了两步。县官一看冉没吱声,气的双目圆睁,猛拍惊堂木,高声叫道:“再往后!”这时冉的脊背快贴到墙了,才说:“再往后就是墙了。”县官说:“我叫你的名字呢。”冉接着说:“老爷,我的名字不叫再

往后,叫冉佳俊”。这时,县官的脸红了半截,蛮不讲理地说:“俊什么俊,看你长的一脸麻子!”

【本本先生】

从前,有个遇事爱搬书本的教书先生。一次,有人死了岳母,请他写篇祭文。先生搬出《祭文大全》,便照抄一篇给那人,那人一看,祭文是祭岳父的,便很生气地问道:“我死了岳母,你怎么写了篇祭岳父的给我呀!”教书先生便用手指头戳着书,理直气壮地说:“这本本上写得清楚明白,不会有错,那一定是你

家的人死错了!”

【我不敢娶 】

清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不学无术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乡试,憋了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眼看终场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在纸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可是,“戚”字不会写,只好借用“妻”来代替。他想: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准能考中。谁知,详实的主考官不徇私情,他看了李某的试卷,啼笑皆非,便信手在“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后,又加上了几个字:“所以,我不敢娶

上一篇:村监督主任现实表现材料下一篇:广州的广告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