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习作3教案

2024-07-31

苏教版四上习作3教案(精选6篇)

苏教版四上习作3教案 第1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习作3:写信》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习并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学会给同辈写信。3.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教学重点】

懂得写信的意义、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如何把事情叙述清楚。【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习作的欲望。

2.学生自平,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是否把事情写清楚,写信格式是否正确。

3.展示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你最想对朋友说的话。

教师准备:课件(例信)【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班这学期转走了两个同学,他们是——张富仁、公 静。

大家想念他们吗?(想)那么,咱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把大伙儿的思念告诉他们呢?(打电话、上网聊天„„)如果没有电话,不能上网呢?老师告诉你个方法,那就是写信,今天的作文课呀,咱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板书:学写书信]

(二)复习留言条

师:写信一点也不难,它和我们以前写过的留言条很相似。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出示留言条,并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留言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称呼、正文、署名、日期)(板书四

要素。)其中正文部分说的是几件事?(一件。)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留言条,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一般只说一件事。

(三)例信引路,了解格式:

1.师:那么书信和留言条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咱们看一封石秋小朋友写给表姐红红的信。(出示例信全文),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2.师:好,信读完了,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信与留言条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问候、祝语”。即:信的六要素。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了,1、书信的内容一般比较详细,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要注意一件事要写成一段。

2、正文的开头要先写问候语。问候语同辈之间可以是你好,如果给长辈写就要写您好。开头要空两格。

3.正文结束,要另起一行写上祝福的话。也就是祝语。

提到祝语,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给不同的人写信的时候,祝语能一样吗?(不能。)

师:比如说:给爷爷写信,可以用哪些祝语?(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给老师写呢?给同辈写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给不同的人写信要用不同的祝语。好了,关于祝语我们先说到这,下面,大家看黑板,在原来留言条的基础上加上问候和祝语,这就是信的格式,其实书中已经很详细地给我们做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5页,找到相应的内容。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顺口溜,你们想看吗?(想)。指名一名同学读,教师起头,让其他同学打节拍,烘托气氛。

课件出示: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说到。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4.师:他读得真不错,大家是不是也想读读?(想)不过,读完顺口溜后,不看投

影,你能把信的六大部分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两人说说书信的格式。教师同时出示例信,提示学生可以结合例信和板书来谈信的格式。] 师:好了,顺口溜先读到这,谁能结合着板书和这封例信,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信的格式?(指名2-3人说)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看来咱们对信的格式已经基本掌握,下面,我们就来练练兵,好不好。(好)2.咱们来看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给同辈写信。同辈就是同学、朋友等与自己年龄相仿、辈份相同的人。写些什么内容由你自己定,一定要写你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检查一下内容和格式,把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

课件出示,(指名读上面的习作要求)。同时指出: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想题目给我们提出了哪几点要求?

3.读完后,指名回答:归纳出三点:1.给谁写2.写什么3.修改

当学生说第一点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人是同辈?给接下来确定给谁写做好铺垫。师:同辈都包括哪些人?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写的内容。

既然这次习作是给同辈写信,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给谁写信,你最想对他说什么?(给同学们适当思考时间)

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有的同学还愁眉紧锁,这样吧,想好的同学先把你的想法说给没想好的同学听听,然后再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好吗?(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想法 说给大家听听?(这里可以多找几名同学说说,也可以丰富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

方案一:(谈想法的人很多)师:看来,同学们思路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还是一脸愁容,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刚才同学们说过的,比如:(重复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内容),你还可以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比如,你在新学校的成绩进步了吗?你们学校举办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了吗?等等

方案二:(谈想法的人很少)看来,同学们思路不是很丰富,老师猜想: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

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最近学校开展的活动;自己或和小伙伴做的趣事;班级、马路上的新闻;家里的变化;校园春天的美景„„那么,谈到学校开展的活动,谁来说说我们学校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呀?(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师追问:

1、你获奖了吗?

2、心情如何。

3、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告诉你的同伴呢?(如此,引导同学们多说。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启发了别人。)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师:好,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要给谁写信以及写什么内容了,那就动笔写吧。不过,在写之前,老师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写信的格式,能做到吗?(能)开始写吧。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你要说的事情是否写清楚了,写信的格式是否正确,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或让学生对着板书上的写信格式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心里话,你们觉得呢?要想真正地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话,就要像他一样说真话,说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理解。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习作展示

教师批阅后选择作文组织学生课间阅读。

(七)板书设计:

写信 称呼

问候语 信的格式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大多数学生会写留言条,所以对写信并没有多大的困难,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语句表达流畅。

不足之处:学生在全班交流此环节,个别学生不乐意读自己的习作。

苏教版四上习作3教案 第2篇

本次习作重在让学生品味象声词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人如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魅力,进而乐于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2.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流水——哗啦啦 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 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板书:象声词 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

(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四、起草作文,完成习作

五、修改评议

六、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生动 想象合理

学会运用象声词 叙述有序

形象 用词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 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1.评价习作(教师评价内容:语句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有序,用词是否准确。)

2.选一篇较好的赏析,学生对照黑板上的3个要求点评,如有优美的词句可以圈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地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声音)

3.选一篇有问题的习作,让学生对照3个要求指出问题,当堂给出修改建议,即二次反馈。

4.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写作,我们认识了象声词,学习运用象声词写好一个场景,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聆听,我们的习作就会更有情趣。下节课我们继续将文章写完整、进一步修改。

三、布置作业 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讲评作文 教学过程

苏教版四上习作3教案 第3篇

一、读出诗一般的画卷

透过亲切平和、新鲜活泼的语言, 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捕捉到诗一般的画面。开篇聚焦“荷兰”, 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突出“牧场之国”, 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极目远眺”, 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这时“黑白两色的奶牛”尽收眼底, 那“低头吃草”的牛、“站立不动”的牛、“活泼顽皮”的牛、“仪态端庄”的牛在大背景“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和“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的映衬下令人心驰神往。空间转换, 将镜头拉近后对准“骠悍强壮”的骏马群, 那如桩的粗腿和随风飞扬的鬃毛在作者的笔下如细细描摹的工笔画。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头脑中立刻就会浮现“它们自由驰骋”释放心情的场景。局部特写后将视角转向群像描写, 那“悠然自得”的绵羊、不停呼噜的猪群、安闲自在的小鸡和长毛山羊与“自由驰骋”的骏马相映成趣, 构成了自由幸福的生命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作者“意脉”出现变化。傍晚时分, 牧民出现, 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可丝毫没有咱们生活经验中那种杂乱、喧闹的感觉。“驾着小船过来, 坐上小板凳”, 挤奶“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 不停地开往城市”, 牧民们在静默中井然有序地忙碌, 是冷漠无情还是不愿叨扰这诗一样的环境、天堂般的和谐?“严肃沉默”的奶牛连“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其实已经作出了最美的解答。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牧场进入夜幕。“漆黑的夜晚”向来伴随着孤独、寂寞与思念, 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种让人羡慕的温馨与安详———“狗不叫了, 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 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二、辨出诗一般的言说

作者笔下的荷兰似有一种强磁魔力, 让读者魂为之所牵、梦为之所绕。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文本诗一般的言语表现魅力。层次分明的结构和寓情于景的描述自不必说, 单是那活泼、超越常规的言语表达就足以让我们破译作者心灵, 探寻作者深层潜在的情感世界。

“极目远眺,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一句中的“碧绿”指鲜艳的青绿色, “丝绒般”指丝织品的质感柔软、平整、光亮。“碧绿如丝绒般”就形成一种错位搭配, 其精妙在于跨越空间发现不同事物间隐蔽的一致性, 凸显了作者对草原的惊叹与喜爱。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 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于中, 按事实逻辑应该是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上, 而作者说成“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细细品读这种逻辑变异的句子, 就可以悟出语义的微妙之处。一方面, 这样写更突出运河之多, 与前文“水之国”和下文牧民“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事实本然趋于一致;另一方面, 自由奔腾是骏马的天性, 但是有了运河的阻隔, 骏马群的奔驰范围就有所限制, 草原就始终保持相对的宁静, 与作者的情感逻辑又趋于一致。

傍晚时分, 牧民挤奶本是繁忙的景象, 作者却极力铺陈寂静。奶牛“严肃沉默”“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 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为何有这种化“忙”为“静”的诗意效果?其根本在于作者把自己的主体情感投射在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客体———“奶牛”和“挤奶的人”身上, 有了形态的感觉变异。同时, 这样的感觉变异又赋予精神层面的东西———“奶牛”将挤奶看做神圣的使命而“严肃沉默”地对待;“挤奶的人”与奶牛内心默契, 无需“叫喊吆喝”, 只有“默默无言”才是对默默奉献的“奶牛”乃至宁静悠远的绿色草原最为人性化的尊重。

三、教出诗一般的滋味

基于以上解读, 笔者觉得教学此文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多维诵读, 想象一幅幅静美的场景, 感受“牧场之国”的诗画韵味;品味语言, 凭借一处处“不讲理”的表达, 探秘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情思;迁移写作, 模仿第二节的结构层次和句式写法, 描写某一特定场合中的人或物。根据以上教学内容, 笔者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 找准起点

1. 读了《田园诗情》一文后, 荷兰的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 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荷兰的田园风光? (画画、朗读、拍专题片……)

3. 原文的作者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

如果哪位小导演能把《田园诗情》拍成一部专题片, 对作者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板块二:品读诗意, 立体感受

1.大家都有“聪明牌摄像机”吧?各位小导演一边读课文, 一边用你那“聪明牌摄像机”拍摄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

2.描述拍摄到的镜头内容, 抓关键处点拨引导。

情形预设如下:

▲奶牛群镜头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拍摄是有顺序的,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镜头中的背景是草原和郁金香, 文中是怎么写的? (抓住“碧绿如丝绒般”感受草原之美及作者之惊喜;抓住郁金香描写感受花之多、之美, 体会“花之国”所指)

○由镜头中的主角你能联想到什么?

○这样的镜头如果能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就更好了, 导演可以挑选一个同学为你拍摄到的镜头解说。 (毛遂自荐也可以)

▲骏马群镜头

○你是个奇怪的导演, 把镜头偏偏对准骏马的腿和鬃毛, 有什么意图呢?

○如果你是这镜头里的一匹骏马, 请把最幸福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骏马奔腾应该是热闹的情形, 从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感受草原相对宁静功在运河之多以及“水之国”所指)

○指名学生为镜头解说。

▲群畜镜头

○如果你是镜头里的绵羊、小鸡或者长毛山羊, 请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告诉观众。

○指名学生解说镜头。

▲傍晚镜头

○挤奶、装奶、运奶应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 作为导演, 你想通过这样的镜头向大家传递什么呢? (相机抓住“偶尔传来汽笛声”“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体会在镜头里的作用)

○出示采访问题, 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稍作准备接受采访。

(尊敬的奶牛女士, 您为什么这么严肃沉默, 连脖子上的铃铛也不发出响声?尊敬的牧民朋友, 您为什么总是这么默默无言?亲爱的狗先生, 您可是总喜欢叫的, 怎么晚上不叫了呢?亲爱的马先生, 您的蹄子可是最有力的, 为什么忘记踢马房的挡板呢?)

○挑选学生 (或自荐) 后解说镜头。

板块三:从读到写, 模仿迁移

最近学校也要拍摄一个专题片,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展现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形。你觉得应该用刚才哪个镜头的拍摄方法比较合适?请再次打开你的“聪明牌摄像机”, 把以前拍摄到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形用笔描述一下。

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第4篇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领悟自述

1. 我们在习作之前,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的。

2.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这两篇例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 这两篇习作分别写了什么?(小闹钟和小溪流)

② 你觉得这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两篇习作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自述,并初步领悟自述的好处是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进一步领悟自述的好处。

① 同学们刚刚提到这种写法叫自述,这样写的确很生动、有趣。请大家再细读例文,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很生动、有趣?

② 检查交流。《小闹钟》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全身、背后、头顶”,以及“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体会表达的生动有趣;《小溪流的自述》一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孤独、难过”以及“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什么叫自述和自述有什么好处以后,再让学生回到例文中去,就是要让学生把自述的方法以及好处的领悟落到实处。通过品味“全身、背后、头顶、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感悟“自述”的方法;通过品味“孤独、难过、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③ 现在你能说出自述的好处吗?

三、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 细读例文,想想例文在自述的时候,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检查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小闹钟》:外形——构造——功能、作用

《小溪流的自述》:快乐——孤独、难过

3.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你觉得小作者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从例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看。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1) 采用自述的写法;

(2) 注意表达有序;

(3)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例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习”有所“仿”。此环节让学生再次细读例文,意在让学生感悟写法,主要目的有两点:要让学生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表达时要做到有条理;要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个事物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所介绍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 角色练说,丰富选材

1.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先想想你准备介绍这一事物的哪些内容。

2. 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列个简要的提纲。

3. 指名学生上台,戴着头饰介绍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

4. 同学相互点评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动笔、表达服务。让学生戴着头饰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所介绍的这一事物的角色之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 书面练笔,巡回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第5篇

“××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每人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懂习作要求,拓展思路。教学过程: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2.出示课本中的小闹钟插图,教师口述介绍《小闹钟》。

3.议一议:老师的介绍和你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引出“自述的形式”。4.教师小结:把小闹钟当作人来写了,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自述的形式”,(板书:自述),也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研读例文,学习写法。1.学习例文《小闹钟》。

(1)其实,老师介绍的《小闹钟》就在你们的书上,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例文《小闹钟》,想想: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生:介绍了小闹钟的大小。

师:请你读一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

师:写小闹钟的大小就是介绍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颜色是天蓝色的。

师:写小闹钟的颜色也是介绍它的外形。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时针、分针、秒针,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

师:这是介绍小闹钟的构造,(板书:构造)还有哪句话也介绍小闹钟的构造?(学生读:“在我的头顶,有一处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师:小作者看到闹钟上精致的小房子,就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宫殿,这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作用,它可以到点报时和定时闹铃(板书:作用)。师:在介绍小闹钟的作用时,用了几个这样的词,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来读这些词,你觉得这些词用得怎么样?(师读:告诉、伸出、拿着、敲、唱)生:交流。

师: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把小闹钟写成了会说、会动、会唱的人,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指名读《小溪流的自述》,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小溪流的自述》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写的?(2)学生交流。(板书:心理)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 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时,是从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写。那是不是介绍一个事物,这每一个方面都要写到呢?对,我们要抓住这个事物的一两个或两三个方面的特点去写,把它写得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三、明确要求,练写自述。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齐读书上习作要求。教师强调: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事物,就是要把这个事物当作“我”来写。2.开拓选材思路。

(1)师:在我们身边,除了你今天带来的东西以外,还有哪些熟悉的事物?(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如:玩具、家用电器、学习用品„„ 3.指导写作。

在这么多的熟悉事物中,你准备选哪个熟悉的事物写?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之间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拟稿。教学过程: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拿出作文纸,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事物写个自我介绍吧。注意写的时候不要看别人的,也不要说话,一个劲地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

二、赏读习作片断。

请两位学生分别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围绕习作要求来对照习作,共同评改。

(如果学生是写带来的物品,交流时可出示物品进行指导。)

三、同桌互相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苏教版四上劳技教案 第6篇

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

走进技术世界„„„„„„„„„„„„„„„„1课时

第二单元

家政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钉纽扣„„„„„„„„„„„„„„„„„„„1课时 缝沙包„„„„„„„„„„„„„„„„„„„1课时 缝鞋套„„„„„„„„„„„„„„„„„„„2课时

技术初步

(一)我喜爱的蔬果„„„„„„„„„„„„„„„„2课时 泥碗„„„„„„„„„„„„„„„„„„„„2课时 泥笔筒„„„„„„„„„„„„„„„„„„„2课时

技术初步

(二)相框„„„„„„„„„„„„„„„„„„„„1课时 储蓄罐„„„„„„„„„„„„„„„„„„„1课时 组合笔筒„„„„„„„„„„„„„„„„„„1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2、想一想,说一说 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

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

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

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五、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第二单元 家政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并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时学习手缝的基本针法,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设计和制作1~2件小物品。在劳动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细致认真、互助和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项目:

1、钉纽扣

2、缝沙包

3、缝鞋套

三、教学安排

建议本单元用4课时教学。其中,前两个项目各用1课时,第三个项目用2课时。

钉纽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2、在学习手缝技术的体验成功,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难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的技能。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纽扣,是衣服上的一种重要配件,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能美化服装,起到装饰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上的纽扣掉了,你怎么办呢?(看图:王佳璐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这些事都是谁帮助你做的?想自己尝试一自己来下学钉纽扣吗?想不想来学钉纽扣?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钉纽扣。

二、看看讲讲

(出示投影:品种繁多、色彩各异的纽扣)说说这些纽扣都有几个眼?如何分类?

1、纽扣的种类

从扣眼分:单扣眼、双扣眼、四扣眼 从形状分:方形扣、圆形扣、长方形扣

从质地分:有机玻璃扣、金属扣、电镀塑料扣等。

(出示图示:各种缝制工具)说说钉纽扣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

2、重点讲解双眼扣和四眼扣的钉法(1)钉双眼扣

①穿针:截取比手臂略略长些的一段线,把线头用手捻得又尖又直,再把线头穿进针眼,并在线的另一端打个结。可以结合“小贴士”的注意事项操作。

②确定钉纽扣的位置后,用左手连布一起捏紧,从布的正斜面进针穿过纽扣 的一个孔,然后将纽扣移动至中心位置,再从纽扣的另一个孔进针,在布的背面将线收紧。按这样的方法重复四五次,使纽扣固定在布面上。最后在正面打结,剪去线头即可。

(2)钉四眼纽扣

钉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只要使纽扣正面的线迹钉成“二”字形,不交叉即可。(见图示)

三、试试做做

1、(出示投影:课本上钉纽扣的七步法)小组合作学习,互教互学。

2、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穿针、引线、打结的过程并结合简单评价。

3、学习了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后,想一想,其它样子的纽扣还可以怎么钉?(出示不同式样的纽扣,讨论还可以用哪些方法钉。)

4、如果正是在衣服上钉纽扣,还应该注意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笔做记号。(看图:定位)(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拉,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四、评评议议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评议后在书上填上“☆”。

2、各组推选代表说说钉纽扣的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

3、小结

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同学们都已经初步掌握了,老师相信,以后你的纽扣掉了,一定会自己钉上。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当然,现代技术在不断进步,有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缝纫机,不但可以缝纫,还可以代替手工钉纽扣。这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生活中还有许多技术进步的事例,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渠道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平时多留心,多了解,长大后我们也参加技术的不断更新。好吗?

五、拓展活动

把钉纽扣的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在班级交流。

缝沙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方法。

2、培养兴趣,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运用缝沙包的方法制作其他日常用品。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体育小游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具有初步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缝沙包的基本方法:穿针引线——裁剪对折——缝合翻面——装沙封口。

教学难点:学会五种基本针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尺等工具。

2、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布块、棉线、缝衣针和剪刀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看录像:丢沙包游戏。

思考:同学们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的?你会做吗?(揭题:缝沙包)

二、观察尝试,学习针法

投影出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这是什么形状的沙包?

缝沙包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看图理解,逐一出示:方块布、针线、剪刀、沙子等。

缝沙包必须掌握哪些基本针法?学生看图自学讨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三、指导缝制,注意事项

看录像演示缝制沙包的过程,听明白操作要领。

回忆缝沙包过程:(板书:穿针引线——裁剪对折——缝合翻面——装沙封口)在缝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选用哪一种针法比较好?

(1)①剪——大小一致;②折——对叠成形;③缝——细密均匀;④封—— 严严实实。

(2)利用多媒体演示五种基本针法:①明攻针;②回针;③锁边针;④暗攻针;⑤包边缝。

思考:说说每种针法的优缺点,怎样选择合适的针法?

四、独立操作,巡视指导

预设问题:

(1)当缝合布的边缘时,为了将毛边缝到里边去,用什么针法比较好?(2)缝沙包开始时为什么要正面朝里?封口时用什么针法比较好?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别让针刺痛了手。

五、鼓励创新,百花齐放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做成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日常小用品。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呀?(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拎包、手袋、环保袋等)想想它们的缝制方法与缝沙包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利用家里已经淘汰的布料或穿旧的衣服,学习用缝沙包的方法设计完成一件日常小用品。

课间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沙包做游戏,享受劳动的乐趣。

缝鞋套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缝鞋套的基本技能。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获得真切感受。

2、培养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设计、缝制、装饰鞋套。

3、尝试制作其他日常用品,培养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师生各自准备针线、剪刀、一块长约33厘米、宽约25厘米的双层布料,一根长50厘米的带子或长20厘米的松紧带及装饰品,实物投影图片。(不同质地的鞋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1: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想不想亲手做一双鞋套啊?

二、指导缝制

布料来源:购买或利用旧衣物或边角料等。缝制过程:

1、用实物投影演示鞋套的缝制过程。思考:鞋套的缝制可以分几步完成? ①量鞋长——略放出8毫米。

②量鞋高和鞋底宽度——略放出8毫米。

③画样——。、鞋高、鞋底宽度的线条,空出穿鞋带的距离约5毫米;画样、裁剪时一式两份要完全相同。

④裁剪——在双层布料上按画样裁剪。

⑤鞋头、鞋跟——用学过的基本针法缝制,最好用回针缝(比较紧密)。⑥缝穿带“管”——应注意围绕“管”缝制,不能将“管头”出口缝封住,否则鞋带就会穿不进去了。

⑦穿松紧带——穿带“管”比较长,要缝得平直,便于穿带。可以用松紧带,也可以用细绳穿。工具最好用针孔较粗的大号针,这样穿起来相对容易些,用铁发夹或回形针穿带也是比较理想的。

⑧翻面整理——检查是否缝紧密了,另外根据个人的喜好配上小装饰品。

2、对折布料时,布的反面应在外面。

三、评评议议

1、分小组评议,按课本上的要求,在空格里填上“☆”。

2、请缝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同学说说缝制鞋套的经验。

四、拓展活动

1、分小组考察各种类型的、不同质地的鞋套价格,看看哪种鞋套最受欢迎,在班级里交流。

2、学习了家政这一单元,你会用所学的知识来缝制其他小日用品或小动物吗?动动小脑筋,创造性地缝制小物品。开展“夸夸我的小作品”班级活动。

第三单元

技术初步

(一)一、单元解读

技术初步

(一)属于泥工系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出色的陶瓷器和泥彩塑,知道泥塑工艺的基本材料、特性以及工具盒使用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学习设计和制作1~2件简单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说明。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三个项目:

1、我喜爱的蔬果

2、泥碗

3、泥笔筒

三、教学安排

建议本单元用6课时进行教学,项目1、2、3各用2课时。

我喜爱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过程。

2、指导学生张薇薇制作简单泥蔬果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泥蔬果整体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泥蒜头中蒜薹与蒜瓣的拉、压、勾、刮等技术处理。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泥蔬果成品、蔬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泥制蔬果。

教师:“王佳璐和同学们一起用泥巴做蔬果。大家看看做得像不像?” 学生观察,欣赏。

教师:“你们是不是也想亲手做一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二、探究学习,了解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

教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蔬果?” 出示蔬果,学生观察。

教师:“要想用泥塑的方法把蔬果做得很逼真,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蔬果的形状。”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萝卜和苹果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交流。

出示“知识窗”中常用的泥塑工具图或实物。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泥塑工具吗?谁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三、实践体验,学习制作泥苹果和泥蒜头

播放泥苹果制作录像,请学生自学。

教师:“谁来说说泥苹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学生归纳制作步骤。教师:“在制作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播放音乐,学生制作。

出示学生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制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出示泥蒜头的制作步骤图和对应的说明文字,指名读一读。教师:“谁来说说制作泥蒜头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说泥蒜头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教师补充。播放音乐,学生依照图片,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同组互助合作。对于共性的技术难点,借助实物投影仪,反复讲解并请一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制作难点,请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班级里准备举办一场泥蔬果展览会,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泥蔬果,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指名交流。

教师:“如果同学感兴趣,课后可动手做一做,还可以参照后面的泥丸、泥片贴碗法制作果盘,用于放置制作好的泥蔬果。我们比比谁做的蔬果最像、最多。”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填上星数。

四、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泥塑文化的热爱

教师:“在泥塑蔬果展览会中,如果你的蔬果有颜色的话一定会更漂亮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给蔬果们穿上彩色的‘衣服’。”

教师:“你知道给泥塑上色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名交流。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泥制品图片。学生观察、欣赏。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我国劳动人民创作的泥塑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泥碗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将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匀,碗底圈粘合牢固。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学生4~6人一组,互查课前准备。如有学生工具没带全,则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出示手捏泥碗成品。

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泥碗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同学们,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同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对有创造力的想法给予鼓励。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

学生自学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教师:“书上的方法与你们自己先前的想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能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说步骤,教师补充。具体步骤如下: ①搓泥团。

②压扁,捏凹成碗形。③修齐边口。

④用有齿刀刮碗的内外壁。

⑤将碗底圈处刮麻并涂上泥浆。⑥装碗底圈。

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装碗底圈之前,应先把碗底圈处刮一下,使其粗糙,再涂上泥浆。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捏泥碗的方法同学们理解了吗?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学生依照图示,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播放抒情的音乐。

出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有的同学泥碗捏得不是很好,请同学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引导有困难的学生同组互助合作。请做得较好的学生在投影仪前演示难点部分的制作方法。

五、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学生从制作技法、厚薄均匀、作品美观、态度认真、互助合作5个方面综合自评、互评成绩,打上星数。

比一比,得到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泥塑小能手,教师为他戴上小能手标记。

六、思维拓展,发挥想象

教师:“除了用手捏成形法做泥碗以外,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教师:“除了用手捏泥碗外,还可以用模具做泥碗。比较简单并适合我们小学生操作的是用碗做模子。用碗模制碗有以下几种方法。”

出示泥丸排贴法制碗步骤和说明,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说说制作步骤和注意点。

出示泥条排贴法和泥片排贴法制碗的图片。

教师:“你能根据图片的展示和制作方法的文字介绍,分辨出它们都用了哪些泥塑技法吗?”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泥丸、泥条、泥片都能贴出这么漂亮的小碗来,是不是很神奇?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回家试一试。”

泥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此方法做简单的泥制品。

2、了解泥条盘笔筒和内衬模具制造笔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将泥笔筒制作得牢固美观。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垫板、滚子、瓶盖、线、尺、手捏泥笔筒成品。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出示泥笔筒。

教师:“泥笔筒分为几个部分?做泥笔筒首先要做哪一部分?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生用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看一看制作步骤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看法。

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教师及时补充,并指出圆底片的周长必须等于圆柱形筒体片的长度。请一两名学生演示用线测量圆底片周长的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滚压圆泥片。

②用瓶盖压切泥片做筒底。③量筒底泥片周长。

④用筒底泥片周长和筒高定出筒体泥片的长度和宽度,切去多余部分。⑤将筒体底边刻麻(即加工成毛边)并涂上泥浆。⑥将筒体泥片围在筒底泥片周围。⑦合围、捏合。

⑧加泥修齐笔筒,刻出颈槽。⑨完成。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自己动手做一做,注意筒体与筒底粘贴要牢固,筒体造型要美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制作时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制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四、评评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评评议议的要求,为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打星,注意要做到实事求是。”

学生自评。

教师:“请同学们为你周围的其他同学打星,同样按照书本上评评议议的要求来打,注意要做到客观公正。”

学生互评。

指导学生综合自评和互评成绩,从制作技法、作品美观、牢固耐用、态度认真、团结互助五个方面为自己打上综合总评的星数。

评出泥塑小能手。

五、拓展活动

教师:“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泥笔筒吗?如何装饰、美化笔筒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意。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信息技术’部分关于‘泥条盘笔筒’‘用内衬模具法做泥笔筒’‘装饰、美化笔筒’的介绍,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学会了哪些制作方法。”

指名交流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强调积极创新。

第三单元

技术初步

(二)一、单元解读

技术初步

(二)属于纸工系列。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操作示意图,进一步学会按示意图的方法、步骤进行纸工制作。会使用常用工具对纸质及透明胶片等材料进行技术加工,尝试进行简单的纸工作品设计,体验创新的愉悦。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三个项目:

1、相框

2、储蓄罐

3、组合笔筒

三、教学安排

建议本单元用3课时进行教学,每个项目各用1课时。

相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纸质材料制作的技能,通过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的使用,初步接触多种材料的制作技巧。

2、让学生学会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3、通过对相框结构和材料的认识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通过相框支架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4、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相框的结构,能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相框。教学难点:确定照片插口的位置及大小,以及相框支架的制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制作好的相框;示范用材料(包括可拆解的相框、不同支架的相框、设计图示范稿等。)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相框;每人准备一张照片;纸工制作工具、卡纸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各种精美的相框图片,以王佳璐的精美相框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制作相框的兴趣。

教师谈话:看到这样精美的相框,你是否也想亲手制作一个呢?(板书课题:相框)

二、探究学习,认识相框

今天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相框,请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材料做成的相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吗?

如果用纸质材料制作相框,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能不能想办法克服纸质材料的缺点?

一个相框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每组拆解一个结构典型的相框来说一说。(即包含外框、玻璃、底板、支架的相框)

相框中的玻璃有什么作用呢?相框中使用玻璃有没有缺点?在满足功能要求 的前提下,能不能用其他材料替换玻璃?

请学生拿出制作材料,分组讨论制作方法和需要的工具、材料,制订出制作计划。每组安排一名学生做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即制作计划。请其他同学点评修改完善。

三、实践体验,制作相框

学生按照自己的制作计划制作相框,遇到困难时可以看看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参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试着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

教师巡视指导,尤其要关注学生如何安装透明塑料片、支架以及组装,适时按照“试一试,做一做”部分“巧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讨多种制作方法。

学生做完后,可以把作品做个展示,并请同组的同学作出评价。

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的相框支架,让学生说出这些支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请学生按照教材上“巧思考”的提示进行相框支架的设计,并画出设计图。请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卡纸,把自己设计的支架制作出来,并安装到已完成的相框上。(由于相框底板是插在相框上的,所以学生用卡纸剪成与原先一样大的底板,然后把新设计的支架装上就可替换原来的底板和支架了。)

四、评评议议,成果展示

学生将各自的相框展示,阐述自己对于支架的改进方法。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五、拓展延伸

介绍新型相框——数码相框。教材中所展示的数码相框的支架,采用的是可以360°旋转的万向节结构,它可以任意调节支撑角度,使相框既可横放,也可竖放。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能不能设计一种方便更换照片的、像相册一样的相框?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纸质材料和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4、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掌握制作方法的技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制作好的储蓄罐作品;示范用材料(包括可拆解的储蓄罐、设计图示范稿等。)

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卡纸;废旧包装盒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过新年,你最开心的是什么?你都把压岁钱存放在哪里?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家的储蓄罐?(学生介绍家里的储蓄罐)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再造一个家。(板书课题:储蓄罐)

二、探究学习,认识储蓄罐的结构

1、认识储蓄罐(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样式的储蓄罐),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这些储蓄罐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老师也做了一个储蓄罐(出示已经做成的作品),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材料?哪些工具?

3、让学生拿出制作材料,分组讨论:你打算怎样来制作储蓄罐?制作顺序是什么?每组安排一名学生做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即制作计划。

三、实践体验,制作储蓄罐

1、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和我们设计的步骤一样。请翻开课本 读一读制作步骤,读完后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

2、制作储蓄罐要分几步?

学生汇报(出示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

3、现在我们就按这几步做。

4、重点解决怎样挖投币口的洞和将透明塑料片安装到罐体上。(1)出示多媒体课件:动态挖投币口的洞并附文字说明。

(2)教师演示并讲解:先把透明塑料片平铺,再沿边缘慢慢卡住,然后用胶水粘住,再用手压住,使其固定。

5、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巧思考”的提示,进行取币口盖子的制作。

四、评评议议,成果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开展自评、互评。你认为哪个好?好在哪里?

2、学生投票,评出合作奖、巧手将、创新奖并进行颁奖仪式。

五、拓展活动,创新制作

1、变废为宝。在我们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废旧物品做储蓄罐?你能用废旧纸盒做个储蓄罐吗?(出示实物:如用牙膏盒做的储蓄罐、牛奶盒做的储蓄罐等等)

2、创新设计。结合“巧思考”,启发学生能够参考一些门的结构和开闭方式,重新设计储蓄罐的取币口盖子,并画下来。教师可出示事先画好的设计图以供学生参考。

3、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其中一个创意,进行再创新活动,并把作品带到班级,开展“创意储蓄罐”评比大赛。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笔筒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纸质材料和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笔筒,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掌握制作方法的技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制作好的笔筒作品;示范用材料(包括可拆解的笔筒、设计图示范稿等。)

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卡纸;毛笔一枝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知道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笔筒。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组合笔筒。(板书课题:组合笔筒)

二、探究学习,认识笔筒的结构

1、认识笔筒,(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样式的笔筒)了解笔筒的结构特点,这些笔筒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老师也做了一个笔筒(出示已经做成的作品),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材料?哪些工具?

3、让学生拿出制作材料,分组讨论,制作这个笔筒需要哪些工具盒材料?可以按怎样的制作顺序进行?根据讨论结果每人制订制作计划。请同学互相点评,修改完善。

三、实践体验,制作笔筒

1、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和我们设计的步骤一样。请翻开课本读一读制作步骤,读完后说给同桌听听制作分几步进行。

2、制作笔筒要分几步?

学生汇报(出示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

3、重点解决怎样使用透明塑料片。

(1)请学生根据书上图例,试着上台操作演示。

(2)教师再出示多媒体课件并附文字注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4、学生动手实践。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巧思考”的提示来尝试确定透明塑料片粘贴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组装出各式各样的笔筒,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四、评评议议,成果展示

1、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开展自评、互评。你认为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哪些?谁的笔筒设计有新意。制作技术是否正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学生投票,评出合作奖、巧手奖、创新奖并进行颁奖仪式。

五、拓展活动,创新制作

上一篇:对当代青年有启发性的励志的文章下一篇:学校体育评估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