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2024-07-07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1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阶段性小结

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作为一应用性研究课题,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数学复习课最大限度地帮助全体学生整理知识,温故知新,查遗补漏,建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加深理解,能更加灵活和熟练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根据教研组这一课题所设定的目标,和数学期末复习课在数学复习课中突出和重要的地位,在这一学期我们重点对数学期末复习课进行了专门关注,获得了一些共识,取得一经验。

数学期末复习课具有与习题课、章节复习其,期中复习不同的特点:期末复习的内容更多,复习时间较长较集中,复习的总结性目的性更强。同时,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的复习心理准备较充分,紧张与放松并存,复习迎考的氛围较浓,上好数学期末复习课,此时几乎是师生的共同愿望。这些都为提高数学复习课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看到并善加利用,营造出良好的复习环境,对有些学生进行适当地加压,有些学生进行减压,让好的学生增强学习成就感,让学习困难生感觉到复习是一补习的机会,进行复习造势与氛围维持,共同进步。

数学期末复习课的要求与平时的习题课、章节复习课、期中复习课相比更高,这时我们复习的目的即要有现实的意义:为了期末的学校或区里的一次阶段性的教学质量检测,还应有更深远的意义,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进行知识升华,建构学科知识。

为使数学期末复习课较以往更有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高效性,我们备课组较早准备,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现作以下概括:

一、计划的制定。复习内容为八年级上学期新教材的四个章节:第一章《二次根式》、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函数》、第四章《几何证明》,重点放在后两章的复习。根据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情,我们预留了两周的时间作为期末复习的时间保证。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感到函数和几何证明的学习感到困难,因此时间分配上费时近三分之二,复习的力度较大。

二、重点与难点。复习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备课组并没有先入为主,经验行

事,或以教参为版本省心省事的圈定,而是由学生作业、平时检测、重点困难生、以及学生提交的问题中寻找线索,教师进行收集与整理来确定,力争做到有的放矢,以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定重点与难点。这部分工作要前期准备,科任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复习前组内交流,费时费力费心越多,我们对复习效果越有把握。

三、复习的方法。我们最怕学生认为老师在炒现饭,最怕滑入在复习课上老师讲学生听,最怕进行大题量练习,师生疲于应对一套做法中不能自拔。为此,我们对重点内容做成了课件,以提高效率,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复习课上更要师生互动,以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为目标;运用ATI五大教学策略于复习课,特别是在新的情景下使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目标定位,不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鼓励学生的进步;复习阶段更加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模仿表格、树状图等进行知识的梳理、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进行错题收集等;以近两年的考卷进行两次左右的模拟考试,作重点复习检查,进行重点分析、必要时让学生自已命制试题;教师对复习题精选精练,以先练后讲为主,只要是针对性、专题性的练习一定要讲透,讲一定做到及时性,困难学生的辅导要师徒型,并跟踪动动进行。

在对数学期末复习课采用了上述方法后,我们师生都感到复习课较以往更实在,在做实事,在解决问题,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感到许多概念、基本方法比以前清楚了,两周里所学的东西好象比一两个月的还多。所以,我们对主要的一些做法,总结一下,也为下一步数学复习课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在复习中,我们也感到复习课教师的主动准备不够,经验也还欠缺,认识到期末复习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有关,效果的取得与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有关,复习课更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等。

教研组致力于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研究,对别人可能已经涉足,但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很有意义的,各备课组对此深有同感,并想在别人的基础上涉足更深更远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2篇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把复习课变成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从内容上,难度上来讲,都应该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3篇

一、恰当运用语言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 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要做到:

1. 语言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 即要求教师的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 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 读句分明, 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 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 重要语句不冗长, 简捷概括.如果教师的“口头禅”太多, 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 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 语言要形象有趣, 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只有通俗明白, 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为此应做到: (1) 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一般来说, 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 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对描述性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数学教学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 效果定会不同凡响.

3. 语言要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 它富有情趣, 意味深长, 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 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 (2) 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课堂违纪同学心悦诚服. (3)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数缺形少直观, 形缺数难入微”, 言简意赅地解释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点在理科上尤为重要.

如何运用直观手段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尝试:

1. 彩色粉笔的巧妙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突出重点和进行对比, 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书写和描述.彩色粉笔一般用于需提醒学生注意的词语、公式、数字或图中的关键线条, 但是彩色粉笔不宜运用过多, 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自制教具.

因我校教学条件有限, 我在数学课上经常制作各种类型的教具, 如平行四边形, 由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制作圆柱体、圆锥体;制作概率演示器等.通过各种教具的演示, 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3.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亲自发现规律.如《圆和圆

的位置关系》, 我要求学生动手剪两个圆, 自己摆一摆、动一动, 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圆之间有五种位置关系.

实践证明, 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 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通过对数学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 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 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活动性:

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 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 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 科学性:

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 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 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 人会感到最舒服;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 等等.

3. 实用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 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 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这样, 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 与我有关, 数学是有用的, 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数学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 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 目的是什么.此外, 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我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 并及时进行总结.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条形图与扇形图”, 统计空气质量为各级别的城市个数时, 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 一人从地图中按顺序读出数据, 一人判断该数据应分组别, 一人划记, 一人监督划记是否正确.通过四人合作, 大大提高了统计正确率, 节约了教学时间,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向课堂要质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 可从运用精彩生动的语言艺术、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等几方面做起,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效率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数学教师正以极大的热情,探索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新授课,相信每位教师都深入研究过,但是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却被大多数教师忽略。部分教师认为复习课无非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练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复习课绝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回顾,而应是学生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复习课存在的误区

1.单纯回顾而不深化提高。

部分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回顾己学的知识点。因此复习课上采用问答式教学模式,整节课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质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了自己的思考。这种课堂只是教师领着学生回忆,没有对知识进行再认识。

2.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课是对本章知识的继续和深化。课堂容量大、时间紧,有的教师担心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复习课上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不停地讲,这样的课只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自认为把所有知识点都引导学生复习了一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学生来说又能有多少收获呢?

3.轻视基础知识,拔苗助长。

对于复习课,有的教师认为刚刚学过,再系统复习浪费时间,复习课到应重点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根本就不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直接进行能力拔高,这种教学思路只适合优等生,基础薄弱的学生根本没有多大收获。

4.重视练习,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

部分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练习课。这种复习课教学思路实质就是题海战术,学生短假内也许会掌握得很好,实质上没有真正掌握本章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复习课思路放弃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点建立认知结构的机会。

二、数学复习课的策略

上述复习思路,不仅没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力有进一步提升,反而使学生感到复习课枯燥无味,导致了复习效果的低劣。如何改变复习课教学思路,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认识。

1.復习课要有针对性。

复习课时间短、容量大,课上除了要温故还要知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根本完不成任务。这就要有针对性地复习,把复习课向两头延伸。例如复习《圆》这一章的知识时,我的方法是:课前先布置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知识树,上课开始让同学们展示。同时课前让各组同学交流反馈本章中不理解的知识点。我根据各组反馈情况精心备课,梳理出共性的问题,同时针对本章的重难点精心备课,设计导学提纲,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复习课上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知识树,激发了学习兴趣。根据导学提纳指引学生围绕重难点复习,消除了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相信这种有针对性的复习定会重拾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2.复习课应重视基础知识。

复习课主要是对本章基础知识的巩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教师在复习时要避免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回顾,要侧重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识。我的具体做法是以一组组练习题带动相关概念的复习。练习题的设计要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运用。如复习八年级第九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时,我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而是设计了一个练习题:对于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从“边”的角度考虑,如何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因为:?摇?摇?摇  ?摇?摇//CD,?摇?摇?摇  ?摇?摇//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因为:?摇?摇?摇  ?摇?摇//BC,?摇  ?摇?摇?摇=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因为:?摇?摇?摇  ?摇?摇=CD,?摇?摇?摇  ?摇?摇=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种练习的设计,避免了单调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复习模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3.复习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课不能单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将知识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的做法是设计一题多问,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渐进式增加难度。这样设计的综合题起点低,可使大多数学生乐于尝试,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看到题目后不知所措。通过低起点综合题的复习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不再惧怕放弃这类题型,提高了复习效率。

4.复习课安排课堂检测。

复习课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例题讲解之后,要安排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复习效果和查漏补缺。课堂检测的题量应少而精,题型多样化,题目可围绕基础知识点,可根据对应的例题变化,也可以是学生平时课堂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错题。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章中易错的知识点。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教师抽批一部分,其他同学互批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集中纠正,进一步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5.复习课后要布置适当的作业。

复习课后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练习题来自例题的变换和复习中发现的易混易错点。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扫除本章知识的易错点和疑难点。课后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我设计了选做题和必做题,必做题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选做题学生根据情况尽力完成。课后作业做完后,教师全员检查,并及时分析总结,讲评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复习课要有针对性,要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课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要进行课堂检测、课后练习,对重难点多次练习,反复练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补缺和提高的目的,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第5篇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提高复习课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及听课的反思,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注重一题多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通过讨论探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2.应善于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创设情景,给复习课教学添加“佐料”。教师可提供一些具有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6篇

初中地理是针对初中生也就是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开设,由于学生对此知识了解不多,而且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通过评价来教学效果应该比较好。

就如何评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通过其他老师听课,对课程做出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讲课内容、讲课方法、作业布置、学生接受状况等做出评价。

2、通过上课后,找部分学生听听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评价主要是教师讲课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另外作业是否会做,再就是其他方面比如语速、语调、板书等方面。

3、教师自我评价,评价上课内容讲解清晰程度,难点是否易化,重点是否突出,作业是否合理,学生掌握等。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模版) 第7篇

“新授课育树,复习课育林”,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俗话说:教无定法。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方式,但是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结合个人前面讲的复习课“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起沟通探讨这个问题。

一、老师和学生要制定复习计划,设定好复习目标。

大家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复习就是最好的复习,所以复习前要做好规划,把目标定好,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措施,并来检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这要求老师不仅仅要备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同时也要备好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复习的重点也要各有侧重,重在出新,否则的话,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是在一遍遍“烫剩饭”;中等程度的学生只学到一些表层的东西,进步不大;程度差的学生依然是听不懂,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二、梳理回顾知识点,本节复习四个知识点,提问解决,及时强化理解记忆,设置相应配套练习加以巩固;

三、课堂整节课的内容要有梯度。

内容设计应按照由易到难,梯度设计。本节设置了配套练习、拓展延伸、考点训练等梯度问题。

四、学生易错点或难点应拿出相当的时间解决。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及其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逐条说明;

五、多关注学生。应了解不同程度学生掌握的程度,复习课前可以找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的代表进行一些摸底调查,摸清各程度学生、各类学生学习情况后在实施备课、教学,同时在课中关注学生,及时调整教学。

六、关注课标。中招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难度的题,这些在课标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复习目标的制定和复习的实施都应该严格以课标为准绳。

七、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包括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这种情况表现为,在复习的时候把学生的头脑就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我什么都复习,什么都往学生的头脑里塞。这样学生头脑里记的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在用的时候调集不出来。就像电脑硬盘一样,里面能存很多东西,但是没用明确的分类编排而是乱七八糟的,这样找起来很费劲也不容易找到。很多老师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8篇

1.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磨炼坚持的意志。有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相关文献已探讨很多。就课堂教学角度, 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 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课堂的导入可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讲授新课中,教师选择直观、具体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练习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选择能加深学生认识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活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3. 语言精练准确、风趣亲切

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因此数学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的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不重复嗦,同时严密准确富有逻辑性。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和欲,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引导好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因此,在课堂上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学会思考,要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眼到,是要善于观察,观察教师的表情和手势。耳到,是要学会听,要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口到,一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答;二是相关的概念、法则、公式要常说常读;三是习题题目要多读。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记笔记。

5. 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学习意志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自我检查与释疑补缺的习惯等。初中光养成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必须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些高一级的学习习惯。如认真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等,都是高级学习习惯。其中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习惯和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初中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上初中数学提高课 第9篇

如果教师的有效引导能成就一堂五彩缤纷的课,那么成功的课中小结就是其中的一抹亮色。如果说巧妙的引课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的话,那么一个精彩的课中小结,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教师都很重视课中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是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既可以理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是怎样搞好数学课中小结,提高教学效率的。

一、课中小结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独学、对学和群学后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在汇报时有时是先由一个组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完后,其他组的学生再进行交流、质疑、补充。但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遇到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展示的小组把所有方法讲完,学生质疑时,一会儿问这种方法为什么这么做,一会儿问那种方法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就显得思维很混乱,对方法的掌握也不是很清楚。但如果在每种方法或知识点结束后,及时地做出课中小结,学生思路会更清晰一些,也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先学习的是不进位加,在课中我与学生及时地做出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有了这样的课中小结,这节课的巩固练习题学生就做得比以往顺畅,当下一节课学习进位加时,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又做了课中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还要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运用这个计算法则,学生计算起来,既快又准确。这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课中小结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二、课中小结时不可急于求成

学生每次在汇报时,可能思路不是很清晰,讲解不是很简洁,这时老师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耐心听完学生的汇报后再进行方法小结。有的时候学生汇报不清楚的地方,我总喜欢去提示他们,或者进行补充,结果发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产生了依赖思想,每次汇报讲不清楚时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总盯着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另外其他的学生更多时候也不听他们讲,只是听我的补充,这样反而使学到的知识不完整。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慢慢地我放手让学生去说,我控制住自己先什么也不说,每次等他们汇报完后,确实需要帮助和小结时我再进行补充小结,结果发现他们的思路越来越完整,表达也越来越清楚。因此,在学生没有汇报完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急于进行课中小结,要充分相信学生。

三、课中小结时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种小结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新授小数除以整数时,除小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17.5÷5,这道题是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5缩小100倍,把17.5÷5变成17.5÷0.5,小数除以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样小结既小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识结构。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第10篇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已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也由“学数学”转向“用数学”。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成为新课改实施后的一门新课程。

关键字:数学综合实践学生作用

正文: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时,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等作为必修课程”,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存在紧密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同时各学科课程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综合实践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人在与新教材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就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有了些心得与体会。

一、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初中生由于缺乏生活与生产经验,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来无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加深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七年级(上)《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教师用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实验器材,与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估算出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4)、更

加深刻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不同的圆纸片作相对运动的实践,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5)、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数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实践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眼前现实结合起来,将以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思维得到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在要求学生解决“不过河测河宽”的问题时,学生们集思广益,结合课本知识提出了不下五种的解决方法:①利用全等三角形;②利用三角形或梯形中位线定理;③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④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⑤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⑥利用勾股定理;⑦利用三角函数。通过这一问题解决,使学生对“不过河测河宽”所运用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做然后知不足”,在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也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教学应用的实际训练。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 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如何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强化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意识。

二、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

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会用到数学。通过开展一些适当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有一块长12米,宽8米的矩形花圃,喷水嘴安装在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上,计划从点P引三条射线把花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分别种植三种不同的花(不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空隙),请你通过计算,设计方案,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回答出三条射线与矩形有关边的交点位置,并填写活动报告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交往更丰富,交流的面更广,发现其他同学思维闪光点,经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3.)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实验探索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该问题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能否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一实际问题为例: 工人师傅想从一块锐角三角形铁皮余料剪出一个正方形零件,为提高锐角三角形余料的利用率,正方形的边长希望越大越好,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哪边上,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学生经过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当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锐角三角形最短边上时,正方形边长最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学生又提出新问题:如果 不是锐角三角形,怎样使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最大呢?经过探索得到:结论1:如果 是直角三角形,边落在直角边上的两个内接正方形一样大,边落在斜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结论2:如果是钝角三角形,边落在钝角三角形最短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边落在钝角三角形的较大边与最大边的内接正方形的大小不确定。这样设计探究式合作学习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学

生自己思考,讨论,发现的结论,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结论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实践课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出发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三、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应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协调的活动逐步发展智力”。通常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实践操作往往难以充分有效地进行。但实践活动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和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我设计组织了“摆一摆、拼一拼”这样一个实践活动。首先,为学生准备若干根小棒,要求:用这些神奇的小棒摆出你心中最美的图形。其次、用七巧板拼组图案(要求学生只能用一套七巧板),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动手动脑,用小棒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形,大树、小船、雨点和雨伞、五角星、小花等等;用七巧板拼出了花瓶、小车、袋鼠等图案,还拼出了“东、风、公、红”等汉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有关角和平面图形的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知识之间相互沟通的联系,又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展示智慧,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更不同于学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

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所以要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知道行为。

数学课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发展智力,使教学成为有趣、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圆周角”时,教师可首先拿出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利用垂径定理找圆心,但需要尺规,感到无法可解。这时教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适时引入圆周角定义、定理、推论。当学生学到“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时,便可利用方纸的直角折叠找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即为圆心。创设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2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数学课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12篇

同时,反馈控制还必须把握适度性原则.正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同一教学内容在每次课堂上决不会出现相同的境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教师发出知识信息后要密切观察、体会学生的神情与反应,及时收集反馈. 若信息输出量过多过难,则会造成“矫枉过正”的负效应;信息输出量过少过易,则会产生“课堂疲软”的厌倦心理.教师要精心备课,准备多套教学预案. 课堂上,要以静制动,洞察其变,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反馈控制的运用还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这是由于反馈控制存在着滞后性的弱点,即只能在出现问题时纠错,出现偏差时纠偏,而要防患于未然,教师就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它是不可原谅的.教师要作一个有心人,积累丰富经验,以前车之覆为后车之鉴,预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透析错因(心理、审题、算理、运算、习惯等因素),通过设疑、提示、针对性练习、重复强调等手段,及时发出信息,把学生头脑中正在孕育的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增强自控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

上一篇:哈佛大学章程下一篇:暑假期安全教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