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2024-06-20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精选6篇)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第1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四单元教案 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内容 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 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3、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4、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等)

人体模型

教学基本框架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 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 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 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 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 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 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 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 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 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 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 的指导。

3、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 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4、检测:

评价学生绘制的人体各个器官关系图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第2篇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个教学内容,在与学生共同体验他们非常熟知的一些身体活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哪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身体的活动,以此建立健康意识。在这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人体的组成,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

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建立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本单元中,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人体的各个器官是协调工作的,将人体作为一个有系统的整体看待,整体的认识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可以说是应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人体的结构组成,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介于此,本单元在帮助学生认识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更进一步的是要让学生找到各个系统、器官之间的联系。

(二)以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科书在本课的最后表明了一个观点“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站在事物本质、规律的基础上谈健康生活是科学学科应有的方式,它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发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问彼此协调工作的结果后,在他们的思想中健康不再是单一的某个器官的健康,而是整体的健康,在寻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机体整体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本单元教学中重要的教育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各个不同的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心脏将这些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地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活动来体验、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人体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二、理解·思考·研讨

1.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学习过程是按照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意义? 2.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能够体会到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是多个组织、器官相互协调的结果,这也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渗透给学生什么样的科学思想?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3.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许多的观察活动都是问接进行的,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经历这样的观察活动? 4.活动的安全性是这个单元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例如:“跳动起来会怎样(一)”中的呼吸实验,“口腔里的变化”中的咀嚼实验等都存在安全问题,我们如何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性? 5.本单元中需要学生经常要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如果学生不愿意修改,懒得修改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做? 6.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多次绘制气泡图并表示一些复杂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会画这样的图吗?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画图和分析?

三、活动分析和建议(一)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是本单元的总起,让孩子比较宏观地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首先让孩子们应用以往观察动物的方法,通过对人体外形的观察,划分身体结构,同时发现人体外形左右对称的特点,以及其特有的相互协作的功能;其次将观察的视角转变为身体内部的观察,不同观察方法的使用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身体内部的一些信息;最后以身体各部位能做不同的事,让学生从功能的视角来划分身体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本课中有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 观察活动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身体外部,二是身体内部。在观察活动中希望学生能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在明确观察目的与方法后进行细致的观察活动,并能够根据观察结果,有理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对身体内部进行观察的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观察的“真实性”,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习会把自己在书本中看到的一些关于人体的知识与自己的观察活动相混淆,主观地认为身体内部的结构组成,甚至在没有观察到或者根本不能够在教室环境下观察到的结果也纳入自己的观察记录中,这需要教师注意分辨,并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观察研究方式。

活动二:身体怎样工作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发现当身体做不同的活动时,身体有许多部分都在共同参与活动,不同身体活动还会有相同的身体部分参与,可以按照参与活动的不同作出对身体结构的划分。气泡图的指导:气泡图的记录学生会感到有一些困难,一方面要熟悉这种记录方式,一方面要思考记些什么。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由学生或教师做示范,画出一两步,明确了方法后,再自行完成。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要简练,学生要明确填人的信息与该活动的关系。

气泡图的分析:学生的气泡图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实践,对图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前,自己先画出几个图,熟悉该图的使用,然后尝试进行分析。分析中注意:

1.要让学生讲述单个气泡图,意图让所有学生能够读懂图意。

2.要在单个气泡图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个气泡图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不同活动中,有没有同样的身体部分都参与了各种活动。(二)骨骼、关节和肌肉

在本课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到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的协调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能帮助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次反复的观察、记录、讨论,相关资料与观察研究成果的比对也成为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从这节课开始,教学内容延续从身体各个部位做不同的事的角度进行的结构分类方式展开人体的认识活动,并沿着身体活动之后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活动有三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观察上肢的运动

人体四肢的运动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教科书安排了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过程中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在这个体验活动中,延续了上节课对身体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摸、捏等观察方法了解内部的运动变化。

活动二:记录我们的观察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记录不可缺少,学生的记录意识也应该伴随年级的提升逐渐加强,渐渐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根植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在这个记录中,由于是对身体内部观察的记录,所以强调的是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地表现出来。由于学生的观察记录与真实的人体结构会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段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和描述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上肢活动过程中的协调运动,并建立其中的联系。对于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更加细致的认识与描述不必要求过深,这些可以依靠阅读资料进行学习理解。活动三: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尽管在本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工作的,但是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与结构仍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教科书安排一个用骨骼、关节和肌肉与一些物体相比较的活动,意图是让学生在这个比较中,加深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这句话涉及到健康生活的话题,将身体的结构与身体的生长、运动联系在一起。对于这句话,建议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将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明确,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上。(三)跳动起来会怎样(一)当学生开始关注骨骼和肌肉系统在人体运动中的联系与作用后,教科书安排了“跳动起来会怎样”这个内容,意图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跳动起来会怎样(一)”主要涉及了呼吸系统的认识,同时兼有循环系统中血液、血管基本功能的认识。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以及与骨骼、肌肉系统的联系。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测量心跳和呼吸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个时间段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心跳为什么会加快?”这个活动将呼吸与循环两大系统引入了学生的研究视野,并开始建立与身体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由于呼吸与心跳是同时测量的,一个学生难以在同一个时问段内做这两件事情,所以在这个活动进行前,教师要明确这个实验的操作形式,例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作为数据采集对象并负责呼吸的数据采集,另一人负责采集心跳数据。

活动二: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这种关系在教科书中安排了一组实验,以证明身体需要氧气的参与。在这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反复呼吸塑料口袋中的空气,以体验到一种因缺少氧气的憋闷感,初步提出一个设想,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呼吸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了

体内。然后完成一个对比实验,分别采集新鲜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和呼吸多次的空气,将点燃的火柴放入这三种空气中,由于氧气含量不同,火柴的熄灭速度也不同。此时学生依据经验可以提出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造成了实验现象的差异,但是这个经验性的解释还是缺乏依据,所以教科书提供了一个“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与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数据表格,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建立最终的解释“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在肺里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呼吸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在这个活动中,一定注意第70页的提示:“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停止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允许单一使用塑料袋罩住口鼻进行实验,这样非常危险,教师要反复强调以保证实验的安全。

(四)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跳动起来会怎样(二)”主要涉及对循环系统中心脏的认识,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并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到心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很大,以此初步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本内容共有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心跳为什么会加快?”教科书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了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了解到心脏的功能与作用,同时还会对心跳快慢与身体活动量的大小有关系进行思考。

“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动多少次?”这个活动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根据一天中身体活动量的变化,估算一天中心跳的次数。这个活动并不寻求一个精确、具体的数字,重要的在于学生能不能将不同身体运动情况下心跳的速度变化考虑进来进行估算,能不能在看到最终的数字后感受到心脏工作的“辛苦”。心跳数字的估算过程需要学生集中讨论,相互启发,将可能影响心跳快慢的条件考虑周全。

活动二:体验心脏的工作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学生在反复的挤压洗耳球的过程中,手上疲劳的感觉再结合上个活动中学生估算的一天中心跳次数,希望学生感受到心脏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同时在与手的疲劳相对比的时候,学生也会提出“心脏会不会疲劳呢”这样的问题,这也表示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开始关注心脏的健康问题。教科书最后的阅读资料揭示了心脏是否疲劳的问题,同时提出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供学生了解。

(五)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如果以“跳动起来会怎样”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引子,本节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呢?”本节课包括“口腔里的变化”都在表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

本课的主要活动有两个。

活动一: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当学生面对教科书中“我们每天都会吃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从嘴里又到哪里去了?我们身体里的哪些器官是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的?”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做出非常准确的回答,他们会用很多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解释,所以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是了解学生对于食物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初始想法,在这些初始想法的基础上由后续的活动构建新的认识。

活动二:人体的消化器官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经历一次自己的初始想法与事实相对照,完成对消化过程、消化器官自我完善认识的过程。教科书首先通过文字和一幅人体消化器官图将消化系统完整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画的图或者文字找出与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和同学将刚才有争议和有共同意见的地方找出来研讨。在这样的比对中,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到消化器官的形状、位置以及消化的基本过程。

在对消化器官以及消化过程有了基本了解后,教科书将重点由器官的认识转换到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与消化器官工作方式之间的联系上,这也是要借助学生对消化认识的一些经验作基础,建立新的认识。教科书中提出了以下问题:“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需要有什么特征?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又需要什么特征?”这些问题学生会通过之前的了解,对照人体消化器官图做出初步的解释,但是对于该器官需要什么特征这样的问题,学生多数只能提出自己的猜想了。为了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凭介,教科书中安排了两个模拟实验,分别模拟胃和食管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在实验的帮助下,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到消化器官的一些基本的功能与特征。(六)口腔里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将学生从对消化系统的整体认识引入到一个具体的消化器官一口腔的功能与结构的认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有机会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在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牙齿的分类与功能也是学生将要深入观察研究的主要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的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本课中有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观察口腔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比较三种不同食物进入口腔到被咽下之前的变化过程。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可以说,口腔作为消化器官之一,其内部也存在一个有系统的结构,这对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认识是有帮助的。本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验室环境难以保证食品卫生问题,所以食物变化的过程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体验活动并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不建议在课堂上进行“入口”的体验性实验。

活动二:观察牙齿

在口腔中,对食物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牙齿的作用是最大的,学生对牙齿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舌和唾液。活动从观察牙齿的分布开始,通过观察和记录表现出牙齿的基本分布,并依据观察的牙齿的不同形状特征划分类别。在给牙齿划分类别的基础上,引起学生关注不同位置和不同类型牙齿的特征和功能,希望学生认识到牙齿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切碎、研磨食物,不同牙齿在消化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要保护好牙齿,这样有利于消化,也有利于健康。(七)呵护我们的身体

就像本单元导言所描述的那样,“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了身体的结构、运动和变化之后,我们发现,原来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将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问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问的协作关系,较全面地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主要活动有两个。

活动一: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在集体回顾前面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通过文字或画图的方式呈现讨论的结果。在这个活动

中,希望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学生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于交流。活动二: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要全面地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当学生能够把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简单联系表达清楚之后,教科书中安排了更加综合性的描述各个器官之间联系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够使用直观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教科书中给出的范例是一个学生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表达了学生对于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等相关的器官之间关系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这种形式进行活动,如果还有其他形式也可以使用。

“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这句话将学生对于身体器官协调工作的认识提升到对于身体健康意识的养成上,让学生有一个对整个“我们的身体”单元学习目的的思考。

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在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这些食物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此时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当我们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诸如身体为什么会动?人体外形为什么是对称的?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运动以后呼吸与心跳为什么会有变化,等等。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儿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1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目标: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学准备】:呼啦圈、毽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

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作业布置】: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能力目标: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3.情感目标: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3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2、能力目标: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教学重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难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4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情感目标: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交流汇报:

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3)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4)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5)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60;有利健康)

(7)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

(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能力目标: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3.情感目标: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 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钠里去呢? 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

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更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学生汇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处不认识特难题的消化器官。

(1)讲述:当馒头导游进到胃里的时候没,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导游,还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旅游呢? 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一幅旅行图吧/

(2)提出要求,绘制的景点名雀,消化器官路线清楚。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图。

交流、展示绘制的旅行图个不幸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小组设计的旅行图最准确路线组合理,其实馒头旅行的景点是固定的,履行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

交流讨论。

(3)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旅行图,和标准图比较 找出差异。

(4)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各小组在一次绘制旅行图。

(5)各小组进行比较先后画的旅行图,找出先后内两次的差异。

(6)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

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

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

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何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3、教师小结。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2.能力目标: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

3.情感目标: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教学难点】: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

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2、观察牙齿

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3、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①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②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

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③.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

(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

(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能力目标: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教学难点】: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第3篇

一、练习名称

穿过“火力网”

二、练习目的

发展学生灵敏性和下肢力量, 特别是踝关节力量,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练习准备

学生10人以上, 篮球若干个, 保证平均两人持一个球。

四、练习方法

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相向而立的两排, 每排学生左右相距约1.5米, 两排相距3米~4米。相对应的两人为一组, 两排间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 传球高度尽量与肩同高。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后, 排头第一组两名学生一人持球、一人徒手同时全蹲, 从两排学生传接的球下方由排头向排尾全蹲跳跃穿过, 到达排尾后, 组成新排尾继续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 排头第二组在第一组跳出两个传球位置后, 用相同的方法蹲跳至排尾, 依次循环进行。所有学生完成一次蹲跳为一轮, 可以连续进行若干轮。

五、练习规则

传接球的学生不得故意将球传低, 不得故意用球打人;穿越者不得触球, 不得干扰别人传球, 全蹲跳跃时大小腿紧叠, 用踝关节力量完成跳跃。

六、教学建议

1. 传接的篮球作为限制性条件, 在运用时要强调其传接的安全要求。

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第4篇

第一本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全译本首次面世。该书于1986年曾出过一个马虎粗糙、佶屈聱牙、似通非通、半文不白的节译本,这次全译本的推出,还了这本号称全世界女性的“圣经”的书一个真实面目。

还有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葛罗尼亚·斯坦能两本书的译著出版:《内在革命》和《行动超越语言》。葛罗尼亚的书不是那种说教性的女权宣言,它并不希图为女性主义运动增加新的外在的力量,它强调每个女性“省察内心”,聆听自我的心声,停止和治疗自我伤害,培养内在的自尊。也就是说,女性当务之急并不是满世界去闹革命,如果应该闹革命的话,这场革命更应从自己心灵深处开始。听起来这好像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种“倒退”,但其实这是以暂时的停顿,以谋求更高的进步。女性真正的进步不是单靠在社会上去争取权利、争夺地位而能够得到的,它同时也需要女性自己内在素质的加强和内心觉悟的提高。

而我更想说的,是一本《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这本书并非女权主义作品,它不作任何理论和主义的宣传,这是一本由妇女写作、为妇女服务的资料性读物。它的特质可以以一段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来说明:

“……读者似乎置身于一个拥挤而舒适的桌旁,手拿一杯咖啡,加入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这是医生的意见,这是助产士考虑的问题,这是一名普通妇女的亲身经历。渐渐地,读者似乎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加入了讨论:我的情况是这样的。以平等的身份,即把自己的经历视为一种知识供他人学习借鉴,这不仅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赋权的过程。”

通过这段话我们大致知道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就是一些女人把自己身体的状况和看病的经历说出来:怎么生孩子,怎么避孕、堕胎……它记录了许多女性自我保健、治疗、护理的经验,也讲述了许多女性对生命、身体深刻认识的故事。这本书是集体写作,由最初的三十几名妇女扩展到波士顿五百多名妇女,最后发展到几千女性参与,在美国兴起了“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的妇女健康运动。此书受到各国女性的欢迎和重视,被誉为“妇女运动中诞生的最重要的著作”。

应该承认,这个实用性和普及性的文本还让我产生了一种反思,长期以来我总感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中,我们多的是口号的响亮、理论的宏大、精神的鼓舞、斗志的激励,动辄从历史、国家、政治和文化这些大视角去看待、讨论女性问题。是的,这一切也许并没有错,但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是什么呢?见到这本书,我一下明白过来:我们是太缺少这种对妇女的具体关怀、体贴入微了,太缺少对她们的身体的关爱和健康的呵护了。在女性问题上,宏大的理论挤占了具体的关怀。

我们的国情就是这样,就连经常被人说成是最擅长于“私人话语写作”的细腻敏感的女作家女诗人,她们所思想所迷恋的,也多是超越的精神、永恒的爱情等形而上的东西,似乎不屑于婆婆妈妈絮絮叨叨去说什么生儿育女、妇科疾病的事情。难道一说怀孕、生殖、身体、衰老就会使人变得琐屑、渺小?就会降低和减轻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

恰恰相反,只有最体贴的关心才能有最实际的进步。妇女健康是妇女解放的基础,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物质基础;对我们身体的无知、了解不确切——甚至更糟糕——感到羞耻,造成了我们对自己的疏远,阻碍我们成为本可以成为的完整的人。”

看了这么一本如同“实用手册”的书,中国女性主义者恐怕都应该深思,自己的视角是否需要从理想的彼岸移位于现实的此岸,我们是否需要在女性精英与大众妇女之间建立一种过渡和平衡。中国的女性主义似乎一直不是大众女性的事情而只是少数女性知识分子精英的事情。在这块土地上,女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是女学者在世妇会上,在各种论坛上,唇枪舌剑、驰骋万里的论题;

——是女作家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作品里永盛不衰的主题;

——是女诗人在派对、沙龙里喝着咖啡、手持诗卷的优雅话题……

但是,同样在这块土地上,残酷的现实,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另一极端有着什么呢?

——被拐卖的农村妇女;

——受凌辱的三陪女郎;

——因为性别原因而更难找到工作的下岗女工……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非正常情景:一方面是早已觉醒的甚至是超前和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只是得天独厚的极少数;一方面却是处于另一极端的大多数。而在大多数女性尚未觉醒和获得解放的时候,极少数个别人的自由也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再优秀的局部也要受制于社会总体。

于是,我以为,中国的女性主义者与其热衷于挑起一个个关涉女性问题的争论,大谈官话、套话,或者在理论上开展艰深讨论,或者在艺术上从事高雅探索——还真不如多一些具体的平凡的人间关怀,比如像《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那样,从身体开始,从了解自己入手,帮助女人弄清楚什么是乳腺癌、如何防止骨质疏松和选择哪种避孕方式。书中说得好:对自己形象(身体)的认同,并不能解决房租和做饭问题,也不能阻止核战争;改善自我感觉,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它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我们想做和能做的事情,从而改造这个世界。M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我们的身体单元练习 第6篇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山西)小黄和家人要去欧洲旅游。在那里,他们会看到下列哪一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A.①③⑥⑧ C.①④⑤⑥

B.②④⑦⑧ D.①②③⑦

2.某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对这个现象不正确的看法是

()A.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B.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C.世界的发展趋向于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D.全球化的结果是导致世界文化单一

3.(2014·四川乐山)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风情,还展示了其他国家独特的文化元素。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①有利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汲取营养 ②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和睦相处 ③尊重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④使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冲击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4·黑龙江龙东)近年来,我国赴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假如你是赴美留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最正确的做法是 A.坚持自己的行为习惯 B.漠视、歧视美国的多元文化

()

C.尊重两国文化的差异,入乡随俗 D.融合两国文化的差异,以我为主

5.吴永光,系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主席,他非常热衷于中加文化交流,倡议成立了“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和“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他组织了在加拿大3城市举办中国书画展,在7城市举办中国玉文化展,举办3届“中加文化对话”„„这反映了吴永光()A.对外国文化具有较强的鉴赏能力 B.对中国文化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 C.具有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 D.能够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6.(2014·四川内江)在荷兰和比利时,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盛大国宴,以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绣花唐装的“中国风”面对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清新扑面、气质鲜明的中式服装不仅穿出了“中国style”,也凸显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受到国内外网民的广泛好评和热赞。尽展中华文化的风采、民族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①来自于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 ③来自于对外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7.(2014·山东临沂)自2013年8月30日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和CCTV-10同时播出,成为国家级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文化娱乐赛事之一,在全国掀起一股“汉字热”。下列观点与此活动目的不相符的是()A.展示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B.让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流传下去

C.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引领公民了解、热爱我们自己的本国文化 D.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和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8.(2014·福建福州)下列能体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①《舌尖上的中国2》引领观众穿越美食香气 ②《中国成语大全》展现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 ③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传递美妙乐章 ④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14·湖北黄冈)漫画《牵着鼻子走》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牵着鼻子走

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青少年上网成瘾是正常的 ②青少年应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学会“信息节食” 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④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0.中学学生小兵(化名),放学后经常偷偷上网。一天,小兵在网吧被妈妈逮个正着,可第二天又逃学去上网,有时甚至凌晨2点从家里跳窗去网吧。而且,他为上网甚至和父亲动过手。这表明小兵()A.有疾病,需要治疗 B.有网瘾,需要戒除 C.道德品质极其败坏 D.走上歧途无药可救

11.(2014·广西玉林)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400万人。面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们青少年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①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到网络的伤害 ②在网络交往中,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④加强学习,提高辨别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2.父母离婚后,王宇心里很痛苦,无处倾诉,于是偷偷地溜进网吧,很快就迷恋起打游戏、聊天,从此不能自拔,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有时王宇与网友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情感很投入。对此,我们要告诉他()A.对网友不要讲诚信,不能向网友说真话 B.与网友聊天很投入,才能赢得信任,要坚持 C.仅仅依赖网友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容易上当受骗 D.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出现闭锁心理是正常的、无害的

13.(2014·云南)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 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 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14.戴月诚在学校的网站上用不为同学所知的网名发帖,都是他抄录的一些庸俗的打油诗;他又留言讽刺一位严厉批评过他的老师,并配上了不雅图片。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戴月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B.戴月诚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为我所用 C.戴月诚没有自觉地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是犯罪行为 D.戴月诚没有自觉承担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15.(2014·江苏淮安)针对漫画所示内容,几位同学展开讨论,他们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网络谣言需要道德来约束。” B.小红:“我们不能在网上发表言论。” C.小刚:“网民要依法自律,不造谣不传谣。” D.小丽:“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法律无权干涉。”

二、非选择题

16.体验情境,简要答题。

情境一 妈妈对晓芸说,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外婆家看望外婆。晓芸回答道:现在时兴外国的节日,重阳节有什么意思,今天不出去。(1)这反映了晓芸。(2)应这样劝说晓芸。

情境二 如果你的家人遇到下面漫画中的情况:

(1)在上述情境中,你的做法是。(2)你这样做的理由是。17.(2014·湖南常德)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也就不同。

例如过新年,世界各国就有很多各不相同的方式: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蒙古,新一年到,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泰国,传统的新年,人们相互洒水,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意大利,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再如,我国的端午节,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实,端午节最初是古人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的节日,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祭龙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满、蒙古、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习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特性?这种特性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

18.(2014·湖南衡阳)材料一 2013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指导,全国百家网站共同实施的“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正式启动。

材料二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多部门联合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答案【课后精练】

1.A 2.D 解析:本题考查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世界文化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不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不会出现许多文化消

失、世界仅存少数文化的情况,更不可能导致文化的单一化,D是错误的。

3.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等。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由此可得出①中的结论。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人民增加了解、培养友谊,因而②正确。“展示了俄罗斯风情,还展示了其他国家独特的文化元素”,体现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所以③正确。文化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会消除各自的特色,④错误。

4.C 5.C 6.B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等。中国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但不能称其为“最优秀”,①错误。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穿的清新扑面、气质鲜明的中式服装,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种元素,兼容并蓄,②正确。中式服装源于中国文化,无法得出③中的结论。中式服装蕴含着中国文化,欧洲王室礼遇蕴含着欧洲文化,它们的同时出现,反映了彼此尊重,④正确。

7.D 8.C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往的认识。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有着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家庭因素甚至情感因素等。如果能认识到网络交往的两面性,并且有自我控制能力,上网就不会成瘾。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网瘾的认识。网瘾主要是一种心理因素,不是身体原因、道德原因,A、C错误,B正确。小兵还是未成年人,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D错误。

11.D 12.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进行网络交往。为了保护自己,不能把自己的隐私等告诉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网络交往对象,但有些事情是可以真实表达的,要讲诚信,A错误。因为网络交往不是当面直接进行的,很投入地进行聊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行,B不完全正确。父母离婚后,王宇心里很痛苦,无处倾诉,这说明王宇存在情感需求,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求,就会给有不良品质的网友可乘之机,C正确。闭锁心理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会使自己缺乏交往能力,D错误。

13.D 14.D 15.C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和欣赏漫画的能力。观察漫画,首先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试题漫画中注有“法律监管”文字,斜杠是禁止的意思。综合起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法律禁止网络谣言,由此可得出C中的结论。A不符合漫画的意思,B、D明显错误。

16.情境一:(1)盲目地对待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情境二:(1)劝说家人不要相信,阻止家人汇钱。

(2)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17.(1)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答案一: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分别答出“客观”“平等”“尊重”)答案二: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18.(1)社会保护。

上一篇:满井游记复习试题下一篇:环保征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