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2024-07-25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精选10篇)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第1篇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

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

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则可利用Web传播媒体,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对现有的教材不断翻新充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一)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二)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使之得以创新和发展,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基础上,在象原先那样采用的文字教案的同时,教师开始利用教师备课系统和教学工作支持系统,筛选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制成CAI课件,学生也可自主制作CAI。现代信息技术还使得另一种教育方式——网上远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网络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明确规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并首次在浙江大学建立远程教育中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授课基本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网上异时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材通常被组织成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结构,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器获取学习材料进行自学;通过

Internet或其他异步通信工具,向导师提问和与同学讨论;其二是网上实时教学。在这种方式下,师生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通信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或进行讨论网上远程教学。网上远程教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上远程教学优化配置了网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共享面。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使学校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校办为核心,学校教务处、后勤处、政教处等各个构成部分组成的综合体转化为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支持结构,由教学活动、学校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

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地区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软件研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难以控制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网络的应用存在能力和学科的限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传统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自身的许多优点,如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针对性较强;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师生面对面交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随其发展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扩大和深化,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那么如何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和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就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第2篇

阎良区康桥初级中学 林亚

“互联网+“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已经无处不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改变着教育的技术方向。

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同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能够见到自己仰慕的人物,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爱将是无以复加的1.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初期,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很不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当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是有次数要求的,每一位教师在学年之中必须使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中教师们都是抢着去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设备融入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在缺乏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情况下教师们很难上好课。

2.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工具打交道,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同时,这些工具也在无声无息地颠覆我们延续百年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时,我们要去翻字典,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上网,去网上找相关的解释,同样在探索一些未接触过的事物之前,我们也往往是要首先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内容,以对该事物有一个前期的认识,这也就是现在常常提到的一种学习方式“搜索即学习”。

3.对教学交互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往往发生在学校中课上或课下面对面的交互,这种交互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时间是恒定的,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并不能实现人人的有效交互。而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与学生的交流很多都是利用诸如QQ、MSN、博客、微博等信息技术工具或手段开展的,在这些工具和手段的帮助住下,教师不但能够实现与学生实时或异步的交互,同时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交互的效率。

4.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加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实现了大信息量的呈现,同时利用信息通讯工具在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传递,这些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以深入到每一个课堂之中。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的教研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在传统教研之中,更多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开展的,而现代教研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诸如专题网站、资源库以及常用的通讯工具等,各个学科的教师能够将实际的距离忽略掉,与远在千里外的教师进行沟通开展远程教研,这将有利于教师实现更广层面的教研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第3篇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带来的影响

1推动了高校教育内容体系的变革,为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巨大信息量以及容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为构建起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景,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展互助协作,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精神都能够得到发挥,进而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教育的内容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促进教学媒体的丰富

教学媒体就是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之中的具体应用,在教育方法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积极的因素,其发展变化会对教育方法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教育方法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学媒体的变革,进而让高校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1)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促进了高校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发展;(2)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得传统的教育方法得到了改善,例如投影仪、电视、录像以及电影等能不受到时间的限制,不断的进行反复播放,有助于推动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让教学图片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3让高校教育方法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如今的教育方法改革并不是停留在对某一种或者某些方法上的精益求精,而是更加倾向于多种方法与手段的相互结合,更加倾向于在不同情景之下不同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在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各种,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和传统的讲授方法等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这些方法工资的有点得到体现,获得最佳的效果。对于不同的课程,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具体的性质、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灵活的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同时学生的特点也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如今的多媒体教学或者网络交互式教学环境之下,可以突破传统的班级课堂统一授课的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模式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对教学资源的获取以及处理

教学资源包含有很多种形式,例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等。对于文字性的资源,教师可以编写需要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是引入相关书籍之中的经典理论与案例。对于图形图像类资料,可以是手机成品资源,但是教师自身也需要掌握相关的软硬件的操作方法,针对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来制作出需要的图像资源。在完成了对相应教学资源的收集之后,教师需要将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集成,将其形成集成型的教学资源。

2合理运用多媒体改善视觉表达效果

在人类接受的信息中,视觉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视觉新形势高校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为广泛的来源。多媒体课件则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创意以及课程需求,对各种多媒体素材在时间与空间上集成获得的,将这些信息融合为一体并赋予交互性,这将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计并制作课件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视听表达,并且还可以从宏观以及微观上对事物进行模拟,并可以让抽象的、无形事物得到生动直观的表现,让复杂的过程得以简化。同时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与教学策略进行结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并且要注重“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3强化对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基本教育理论的发展,让部分高校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高校教育改革在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出效用。为此,需要强化对教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推动教育改革。首先,需要强化对教师的现代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其次,需要强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可以顺利的做出简单的网页与多媒体教学课件。当前,可以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平台有很多,例如Author ware、Power point、Dreamweaver、Flash等等,这些都需要纳入到培训的内容中。

结语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变革、互联网、数据

【中图分类号】G40-057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与信息以指数形态高速增长,海量信息早已超越人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方式已裂变成与电脑协同,形成人机结合的思维,这种从个人认知变为人与设备的分步式认知的变化必然需要教育系统性的革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促进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1.教学观念的变革

传统教学, 是一种单向注入式,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知识由教学主体单向注入到学习主体,缺乏双向互动,是一种线性封闭式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的教学方式能达到一种知识的继承性,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共性化的人格,却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人的素质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期待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由教育者规定,学生无法自主选择兴趣和擅长科目进行提高,同时不得不修习弱势科目,虽然拓宽了知识面,但是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这种课程安排不仅会造成受教育者的时间分配不公,增加其学习压力,也降低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设置可以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大数据中统筹分析,从而制定出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数据分析系统等,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丰富与延伸,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人才标准和评价模式发生改变

传统教育模式属于应试型教育,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评价唯一标准。这种教育评价模式和人才观念往往造成传统教育的畸形产物——高分低能儿的存在。信息化教育模式则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不再单是高分数,而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才。【1】21世纪的合格人才应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者,他们不仅需要优秀的学业成绩,还须具备认识自我和人际交往等技能,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信息工具、生活技能等综合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受教育者的年龄限制得到了放宽、“成人学生”的增多,表明我们的教育评价与人才标准已跳出传统观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材载体与教学平台

1.教学教材载体多样化

与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同步的是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质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1】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变革使得教育降低了教材成本,实现了教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同时还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不过鉴于目前各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媒体教材还未能完全取代纸质教材,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2.课堂教学环境媒体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了新媒体多功能教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还可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展了课堂的广度、深度与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实验实践教学平台高度逼真

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的实验实践教学层面,其虚拟现实技术为各学科领域构建了高度逼真的创新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为师生创造了仿真和模拟的教学环境,给实验实践教学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1】它能够模拟出一些现实无法完成的实验、情景等,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育体系网络化、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社会政治、自然学科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全球化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2】【3】在这种信息化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和分享,使他们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享受到学习交流带来的乐趣。

2.教学模式大变革

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模式的诞生,进一步实现了课程变革。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则使得基于云的教育服务、云端一体的技术设施,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各种服务。学校可以利用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云端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4】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但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和工作场所, 这种转移意味着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放式的远程教育的形成。运用这种远程教育方式,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和老师一起同时坐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和讨论, 这种教育模式将取代以往的“以学校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教育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数量与希望获得教育者数量严重悬殊的矛盾, 同时, 使取消受教育者的年龄限制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 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但現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合起来,摸索出满足时代需求、搭乘大数据时代东风、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就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吉林省白城市供销干部学校,于庆涛

[2]《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张霞、胡珊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3]《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1671-489X(2015)10-0145-02,闫广军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第5篇

一想到教室,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教室的墙上嵌着宽大的.黑板,黑板前是一台一桌;桌上摆着教科书、备课本和圆规、三角板之类的教具;台上站着一手拿粉笔,一手拿教鞭的老师;台下是手拿钢笔,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现代信息技术使单调枯燥的教学环境向多样化、新颖活泼迈出。多功能教室配置有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即信息的接收和输入、输出装置,可连接学校有线电视系统和各种国际因特网、学生校园网以及大屏幕和音像系统,面向教学把各组件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呈现系统,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展示,从而突破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资料限制,向学生展示最大信息量。除了课堂教学环境外,还包括实验教学环境的变革。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为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创造了仿真和模拟的教学环境,给实验教学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实验室里堆满各种实验器械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溶液和放射性物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而对于有些周期长或在真实世界里难以观察到的实验,传统实验则显得无能为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人类视觉的时空盲点和生理极限所带来的实验困难、实验过程和结果瞬间呈现在眼前;同时,虚拟实验使得实验的进行不再受场地、器材、时间、自然环境的限制,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实践机会。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课堂和实验教学环境的变革,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知识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第6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意义通常是狭隘的,指的是校内教育,而且是阶段性的,而教育对象也往往仅限于青少年。教师通过课堂、实验室等特定的教学环境,运用语言、姿势、表情、文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总是被假定为知识渊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桶水”;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他们往往被比做海绵、白纸,或者他们的头脑被假定为空空的容器。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这种传统的线性封闭式教学方式,往往能达到一种知识的继承性,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共性化的人格,却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 ,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1.2 课程观念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汇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地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1.3 教育评价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属于应试型教育,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评价标准,它通常表现为及格率、优秀率、上线率百分比的高低。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人才的定位就是脑筋灵活、记忆力好、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善于应付考试,能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得高分。这种教育模式和人才观念往往造成传统教育的畸形产物―――大量高分低能儿的存在。信息化教育模式则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不再单是高分数,而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应是精神、智慧、毅力与创建性的综合体,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须具备应对高科技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

2 现代信息革命引起的教材变革

与教育观念变革同步的是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使信息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的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

信息技术带来初中数学教学变革 第7篇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忠和中学 俞兴元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势必对我们传统的生活造成了大幅的影响。尤其在教育领域内,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化。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加强自我素质,提高自我技术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具体化、生动化、清晰化,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变革 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项目的逐步实施,让教师和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载体,利用媒体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信息系统在质和量方面的优越性,使之成为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获取知识,教师则转变为组织和辅导学生去与信息系统进行交换。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教育教学后,学生可以在屏幕上阅读大量的内容,信息高速公路成了学生的导师。教师传统的“授业”、“解惑”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系统———“电子教师”所代替。

(二)教师将更加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运作过程的监控、研究和评价,更多地扮演教研员的角色。信息高速公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提供极为多样的选择,从而使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形和多种结果。而教师则要对网络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加以改善,然后将改善后的教学内容放回网络中,这样就有可能从其他感兴趣的教师那里得到反馈,从而使教学内容通过网上切磋得到优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与信息系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通过自己特定的设计和尝试,找出最适当的沟通方式或互动方式,并通过网络予以推广和交流。在这种教研活动的循环发展深化中,使教师所指导的学习过程形成一定的特色。

(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属于“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远远超过过去大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二、课程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领悟成为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因此,整合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

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在每个学期初,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召开研讨会,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确定哪些教学单元或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化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开展“数学实验”,把概念教学情景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然后具体分工,谁负责哪部分内容,组织教学资源(上网查找、自制课件等),哪些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等。教学时,老师把各自组织的课件或教学资源存放到校园网上供全体数学老师参考、使用。整合中,我们关心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课程本身。

(二)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整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所开展的整合研究中,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三)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整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们开展的整合研究中,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

(四)应不过多加重教师的负担为原则 整合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不可否认,运用信息技术加重了教师的许多负担,但如果付出与收获的比值不能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那么就会严重挫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得整合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是有些地方整合热闹了一阵之后又沉寂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开展整合时,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和“z+z”智能教学平台等数学教学软件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尽量即插即用、即时互动,尽量不做大型的、整节课播放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拿来、修改、整

理;科组资源做到共享,各教师所用过的、整理过的教学资源都存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选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一些资源的搜集工作交给部分学生去做,既帮助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等。这样,我们的整合实验进程比较顺利,大部分教师尝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甜头,积极投人到整合的实践工作中。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建立数学教学网站”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可以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例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

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现在利用信息手段,一切都迎刃而解。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如果人手一机的话,学生就可以亲自动手,改变平面的位置,从不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了。再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都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这无疑大大地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二)动态图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就可完成了。再如制作七巧板,然后利用七巧板移动变换后拼各种美丽的图案。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

技术带来的变革 第8篇

1月7日, 快播公司一案庭审直播期间吸引了100余万人观看, 并且网络上点击达到了数千万次, 点评数量也超过想象。直播过程中, 包括快播CEO王欣在内的高层都为自己进行了辩解, 也让“技术是否中立无罪”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案件审理还没有结果公布, 相信是非自有公论, 如果真的涉嫌犯罪, 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在这场庭审辩论过程中提及的快播公司的Qvod播放器, 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P2P视频点播技术, 通过点对点的传输和强大的网络协议, 能够穿透防火墙将个人或者缓存服务器上的视频文件通过互联网发布或者传播, 为网络用户提供视频播放服务。

P2P在之前已经受到业内关注, 但只是在一些发烧友和爱好者中间流传, 和后来形成的广泛影响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这种技术具备可以实现多点传输、传输速率高、兼容多种媒体格式的优势, 在新媒体行业逐渐成为一项颠覆性科技, 并将一些视频软件逐渐淘汰, 在网民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

作为一项黑科技 (指的是一项可以产生颠覆性创新的科技发明或技术) , P2P的技术优势很明显, 但在内容版权、产业化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因此一些视频领域的巨头大佬对此不屑一顾, 而之前一些专注于P2P领域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也逐渐销声匿迹。就这样, 黑科技变成了坏科技, 直到快播软件的出现, 将P2P引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 不乏明星般的黑科技。蒸汽机、汽车、火药的发明, 都属此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大型计算机、磁盘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逐渐被刀片服务器、一体机、智能手机等替代, 而过去的单机时代也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接管, 出现了今天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网络新时代。

仅在2015年, 全世界的信息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人机交互方面, 微软发布了全息眼镜“Hololens”;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用一种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发明了一系列基本的计算机元件, 为精准医疗的明天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样, IBM在芯片制造方面完成了首个完整集成的单片硅光子芯片, 并宣布研制出首个7nm制程的测试芯片, 其计算能力超过当前最强芯片的4倍, 突破了半导体行业的瓶颈。

硅谷预言家, 畅销书《必然》作者凯文·凯利最近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指出, 今后的技术将会向分享、互动、流动、认知等四个方向发展,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热切期待这些即将发生的变化!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92-01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不少新的气象。原本教师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才能获得部分资源,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技术途径自主去获得,有时候甚至比教师掌握的还要多;孩子们生活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中,对这些技术有着天然的敏感性,运用技术没有障碍,常常比教师更具有优势……

当教师在资源占有上没有权威性、在技术使用上缺乏优势的时候,课堂教学如果依然固守传统,学生自然不会买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必然会给传统课堂带来冲击,但是否会取代传统的课堂,这个还很难说。传统的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一些学习内容,用传统的方式来教效益可能更高。有一些学科,比如说语文,对文本本身阅读和理解,其中就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成分在其中。如果都做成多媒体的课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技术呈现文本,视觉的冲击力可能很强,但学生的想象力也许就给扼杀了。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将引起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模式的伟大变革。

一、学习模式的变革

1. 单向个体性与交互协作性——合作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2. 被动性与自主性——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3. 继承性与创新性——个性化学习

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时代所构建的学习化社会,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客观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

4. 现实性与虚拟性——基于技术的学习

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而且其本身就是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信息时代应建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

二、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三、师生关系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这就引起师生关系模式的变革。

师生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模式,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理由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其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来讨论,探究。

2、师生互动━━这里是自由的讲坛,学生的稚嫩观点,思维的不完整性,善动好乐的天性都能表露得一览无余,教师始终以自身的崇高品德,全面的素养,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纠正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偏差,评价他们的优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追寻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

3、“师━━生━━电脑”互动:这样的互动也只有在互联网环境下才能实施,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的互动,它可以借助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优势,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都去查询,或者将问题带到网上讨论,这样做就要求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创建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开阔的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变革的快车道;教育变革的重点是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变革;大力培训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是教育变革成败的关键;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核心领域渗透的结果;是教育变革的必然和归宿。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程,才能体现出它在教育变革中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震清、尹冰心《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与课程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 第10篇

隆湖四站小学

徐昌 2012.8.19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学素养的载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变革

一、从传统课堂走到现代课堂。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环境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 从传统课堂走到现代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必然趋式。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教室、光盘播放室,以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教学的选择。我们之所以选择它们,是因为它们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所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 2

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

二、依托信息技术,逐步改善教学方式。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和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发表专题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国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的讲话,他指出:信息化极大地加快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大家都能感觉到,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首先使教育的基础设施、传播手段走上信息化,以前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直接来讲授,而现在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甚至移动通信系统搞教学,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多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为老师们的备课、授课提供了便利,例如:同一个知识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更直观的理解、掌握新知。而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的教学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作用的体现,更为学生提 3

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2.使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在备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面对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是不是每个资源都可以被应用到课上,都有利于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这样经过反复地推敲,认真地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穿其中,从而优化了课堂资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数学《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有关方程的图片和资料,运用Frontpage 和Fcash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成网页或电子动画。使学生感受到方程的意义,不但为今后学习的解方程铺平了道路,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之美丽、智慧之迷人。由于天平的平衡被破坏,一边变得重一边变得轻……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受到天平平衡的原理,从而优化了教学。

3.使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上知识点的讲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 4

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也单一。教师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鱼。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各种信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单一的教学培养学生局限的思维,这将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会学习。

2.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自身的动态发展特性,给探究式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之应用于探究式学习,其选题广,实用性强启发性大。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中探究、发现。

3.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为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协同等模式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做商务实训的服 5

装买卖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分别负责产品介绍、机场接机、酒店入住及合同的签订,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最后环环相扣,完成实训题目,这种相互协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网络安全优秀发言稿下一篇:游永定河大峡谷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