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性状况调查

2024-08-14

农民工性状况调查(精选6篇)

农民工性状况调查 第1篇

辽宁地区农民工状况调查问卷表

1.您受教育程度: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④中专 ⑤大专及以上

2.您属于下列哪类人员:①熟练工②初、中、高级技术工人 ③工人技师 ④专业技术人员 ⑤一般管理人员⑥中层管理人员⑦高层管理人员

3.自工作以来参加单位组织的技术技能培训的次数:①0次②1次 ③2次③3次④3次以上

4.您认为您的身份是:①农民②工人③不清楚

5.您进城务工的时间是:①农闲时②全年③合适时机

6.每年农忙季节您是否需要回家帮忙:①需要经常回去②偶尔需要回去 ③基本不需要回去

7.您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①赚钱养家 ②希望过城里人的生活③出来见见世面 ④寻找发展机会⑤没有责任田⑥在老家没有就业机会

8.您找工作最大的困难:①没有技术②学历太低③户口受限制 ④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

9.你与单位签订的是的合同:①劳动合同 ②签订的劳动合同过期了没有续签 ③劳务合同④不知道哪种合同⑤没签合同

10.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期限是:①不足3个月②3个月以上不足1年③1年 ④2年⑤3年及以上 ⑥以完成特定工作为期限⑦无固定期限

11.您的试用期是:①1个月以内 ②2个月以内 ③6个月以内 ④6个月以上 ⑤没有试用期

12.您的劳动合同对工作时间是:①约定了日工作小时数 ②约定周工作小时数 ③约定按劳动法律执行 ④没有约定工时

13.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①低于8小时 ②达到8小时 ③达到9—11小时 ④超过12小时

14.您对加班的态度:①接受②不接受

15.您在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①睡觉 ②上网 ③聊天闲逛④玩棋牌麻将⑤参加体育活动

16.您希望单位开展活动的形式:①团队活动②互动交流③知识讲座

17.您的劳动合同对于劳动报酬是:①约定月工资的具体数额②只约定底薪的数额 ③只约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④没有约定

18.您是否持有劳动合同文本: ①有②没有

19.你提出结束上一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①工作太辛苦 ②工资太低 ③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④经营管理者不友善⑤单位不上保险

20.单位是否按照劳动法规定给您加班工资:①是②否

21.您对现在自己的工资收入是否满意:①是②否

22.您月工资收入:①千元以下②1000元至3000元③3000元以上

23.您所在的单位是否拖欠您工资:①是②否

24.您的工资是否达到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①达到了 ②没有达到 ③不清楚最低工资标准

25.单位是否为您缴纳了养老保险: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6.单位是否为您缴纳了医疗保险: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7.单位是否为您缴纳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8.单位是否为您缴纳了生育保险: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9.单位是否为您缴纳了公积金: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30.单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情况:①按时足额发放 ②按时发放,但不够用③发放不及时④从未发放过

31.您的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是否存在高温、低温作业:①不存在②存在,但采取了防护措施③存在,没有防护措施

32.您的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是否存在粉尘污染:①不存在 ②存在,但采取了防护措施 ③存在,没有防护措施

33.您的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噪音污染:①不存在②存在,但采取了防护措施③存在,没有防护措施

34.您的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污染:①不存在②存在,但采取了防护措施③存在,没有防护措施;

35.您的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①不存在②存在,但采取了防护措施③存在,没有防护措施;

36.您所在单位是否对您进行过安全生产的培训:①有②没有③记不清了

37.您觉得企业关心您的利益发展吗:①非常关心②比较关心③不关心

38.您关心企业的发展吗:①非常关心②比较关心③不关心

39.您关心国家大事吗:①非常关心②比较关心③不关心

40.以下各项哪一个更接近您的人生理想:①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做贡献②赚更多的钱③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④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

41.您是否有宗教信仰:①有②没有

42.您是否参加过下列组织的活动:①社会公益组织 ②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等 ③同乡会、同学会④个人兴趣爱好团体

43.您每月日常生活最大的开销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①食品 ②房贷或房租 ③医药费 ④子女教育⑤进修培训 ⑥赡养老人

44.您的居住状况是:①工棚、集体宿舍②出租房③自己购买商品房

45.您对居住的状况的满意程度是: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46.您觉得现在生活压力:①非常大②比较大③正常

47.造成压力的原因是:①生活成本过高②收入太低③社会保障偏弱

48.您看书或上网关注的问题:①国内外新闻②查找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 ③学习相关的工作技术技能④游戏娱乐

49.您怎么看待劳模:①劳模是工人学习的榜样②劳模付出太多,不值得 ③当劳模有名额限制,对自己缺乏信心④说不清

50.您是否认为新一代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①是②不是

51.您打算将来留在城镇:①想留在城市②想回农村③看自己在城市的发展情况再说

52.您希望在城市定居的主要理由:①城里生活水平高 ②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③城市文化生活丰富 ④城里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等保障⑤家里已经无地可种 ⑥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

53.近一年以来,您与所在的单位是否发生过劳动争议:①发生过②没发生

54.最近一次劳动争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①劳动报酬②社会保险 ③工作时间④劳动安全和卫生

55.最近一次劳动争议解决的怎么样:①全部解决②部分解决③没有解决

56.在最近一次的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您是否得到过工会的帮助:①是②否

57.如果您所在的单位发生了由劳动争议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您可能会:①参加②不参加③多数人参加就参加④涉及到我的利益就参加④不知道

58.您认为集体合同是否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①非常有利②有一定好处 ③没什么用④不知道什么是集体合同

59.您最希望工会在那些方面发挥作用:①保住职工工作岗位②提高职工工资收入③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益 ④改善职工劳动条件⑤调解劳动争议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⑦帮扶困难职工

60.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您会找谁解决:①同乡或亲友②党组织③工会④单位领导 ⑤政府部门⑥新闻媒体⑦上网发帖求助⑧自己去解决⑨自己忍受

农民工性状况调查 第2篇

——2010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受益非浅,印象尤为深刻,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极为艰难,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经济的带动下,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的涌入,因农村房租便宜,大量的民工租住。勿庸置疑,外来打工者总是会受到种种限制,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教育、学习生活,但学校为了长远发展,重视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并尽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样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当就可能增加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种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和恰当的矫正,就有可能外显为非正常的,甚至违法的社会行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走上犯罪,乃至反社会道路,其结果必然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给城市生活造成威胁。近几年,民工子女不断地涌入当地的学校。可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教师、学校。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我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大多数(但这类家长说话模棱两可)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一小部分,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前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学前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过于简单,只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而对老师嘛,说些“××老师你对孩子严点,越严越好”、“他不听,你就打他、揍他好啦,”——这些话没有错,但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时,这些话的作用是不大的,或者说不起作用的。更有甚者,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教育子女,如打、骂,不给饭吃或赶出家门,而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大有人在。据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例如一个农民工子女小林由于平时作业潦草,成绩比较差,就经常被他父母打骂,而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不再惧怕父母的棍棒政策。有部分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有部分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另外,还有大部分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大都的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有的干脆就不想管,认为有学校、有老师管,家长就不用管了。

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希望父母管得多的占总数的很少部分,据他们自己说,平时父母管惯了,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相比来说更多,他们希望父母给孩子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小孩子都愿意听赞扬的话,不管做的对与错,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的学生占大多数。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打骂,有的孩子甚至当着父母的面说:“如果你们再打我,我就离家出走。”可见,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剩下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

家长给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孩子自行处理一些事务,最后家长可检查验收。不过有一点值得提出,民工子女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民工子女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长为工作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的情况比较普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

(3)家庭气氛及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4)家长主观上重视,心理明白;可客观上无暇顾及,一旦子女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出现“压服”,打骂的情况比较严重。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6)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

针对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结合现状,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从学校全局考虑,因民工子女的流动性及和当地学生经济生活上的差异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计划中的某些教育教学活动很难开展。目前,当地村干部和当地学生家长意见很大,他们希望学校不要接受这些民工子女。学区内学生家长认为,接纳太多的民工子女,其子女与外地良莠不齐的“外路人”一起就读,自以为势必造成响,其中的择校转学就是此影响之一。就目前状况来看,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我给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1.学校招生

子女的招生中,按就近入学原则,只要证件具备,符合条件,学校敞开接受。

2.民工子女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了缩小外地生与本地生的差距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集体中去融入这个家庭中来可以做以下尝试:

(1)建立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掌握外地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其心理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

(2)付出爱心,用心灵赢得心灵。

白居易说过:“惑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外地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地自我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进行鼓励、表扬,切记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等。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3)关心温暖,融入集体怀抱。

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集体生活场所。为了帮助外地生尽早地融入集体的怀抱,并从中吸取温暖和力量,我们号召全体同学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识,消除外地生的隔阂,其次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真诚地向他们伸出友谊和温暖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唤起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在班级里,多举行多种活动,根据外地生的兴趣爱好,多给他们施展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强的信心。

(4)转变意识,家校密切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经调查,外地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为此,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分析解决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举办讲座,指出压抑孩子发展,有损孩子人格的种种不当的教育行为及其危害性,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还要与那些优秀家长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子经

验。

3.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建议

要提高这些民工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办家长学校,专设民工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接纳与关注。

(2)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3)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5)对“油滑成性,性格孤僻”的另类学生要给予温暖,创造让他们可展示的平台,学校、教师、学生一视同仁.从调查结果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倡导科学的、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识,消除外地生的隔阂,其次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真诚地向他们伸出友谊和温暖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给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强的信心,从而健康的发展。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第3篇

一、西安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基本情况

(一) 西安市暂住人口分布及农民工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7月9日, 西安实有暂住人口700, 225人, 其中男性416, 110人, 女性284, 115人。居住在主城区的暂住人口有661, 944人, 占总数的94.53%。从暂住人口流出地分布来看:来自省内377, 396人, 占全部暂住人口的53.9%;省外322, 829人, 占全部暂住人口的46.1%。目前居住在西安市的暂住人口以从事服务行业、务工、学习培训、经商为主, 分别占到总数的39%、35%、12.3%、8.5%。根据暂住人口就业分布, 我们测算农民工大约为611, 111人, 占暂住总数的87.27%。

(二) 随迁子女入学情况。

截至2010年3月, 西安市共有中小学2, 167所, 其中小学1, 685所, 中学482所。统计数据显示, 西安市城六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41.42万人, 随迁子女人数为14.21万人, 占城六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34%;其中, 小学10.27万人, 占城六区小学在校学生72.3%, 初中3.94万人, 占城六区初中在校学生27.8%。随迁子女人数占暂住总人口的比例为20.29%。2008~2010年西安市随迁子女呈逐年递增趋势, 由138, 011人增加到142, 116人, 在西安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中的占比也逐年增高, 虽然2010年随迁子女入学增长率有所下降, 但绝对数增加了0.78万人。 (表1)

二、农民工家庭主要特征

(一) 来源就近化, 居住长期化。

在西安市的农民工家庭42.6%来自陕西, 24%来自河南, 7%来自甘肃, 居住呈长期化趋势, 平均在西安市停留时间为7年, 35.1%的家庭超过10年, 44.4%超过5年, 只有18.5%最近3年才来西安市。

(二) 个体经营, 租房为主。

在西安市的随迁子女家庭中, 从事个体经营的占64.8%, 建筑行业占13%, 餐饮行业占11%, 其他行业占8.3%。个体经营是随迁子女家庭的主要就业领域。随迁子女家庭自行租赁私人产权房屋占96%, 自购房占4%。

(三) 收入少, 文化程度低, 重视子女教育。

抽样显示, 农民工家庭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38.8%, 1, 000~1, 500元的占25.9%, 1, 500~2, 000元的占20.3%, 2, 000元以上的占9.3%。其中,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3%, 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22%。正因为自身处境艰难, 所以农民工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教育。而且这部分家庭中,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大。年龄在6岁以下随迁子女占24%, 7~14岁占50%, 14~16岁占16.6%, 随迁子女数占义务教育阶段66.6%。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 西安市随迁子女在全省所占比重大, 全省配套资金不足, 供求矛盾突出

1、随迁子女所占比例与全省支持资金比例失衡。

2009年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共计84.80万人 (表2) , 占全省在校学生18.8%。西安市随迁子女人数占到全省随迁子女总数的1/3以上。同期, 陕西省教育经费支出达335.51亿元, 给予西安市的教育专项经费补助仅为6.33亿元, 其中对城市学校的专项补助仅有3.82亿元, 西安市教育经费支出在全省教育经费支出中仅占11.7%, 其中基础教育所占比重不到10%。

2、城区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近几年, 西安市教育经费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9年教育经费支出39.24亿元, 增长19.26%,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44%, 但仍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其中, 基础教育支出26.25亿元, 增长23.13%, 重点保证农村义务教育, 对于城区学校的投入比重相对较低。2009年全市教育专项经费支出增长6.32%, 其中用于城市学校的专项支出仅增长3.94%。城市化进程加快、随迁子女快速增长给城区学校造成巨大压力, 急需加大城区学校基础教育投资, 增加学位, 改善办学条件。

3、学位数提供与随迁子女需求、城市与农村补助标准失衡。

多年来, 西安市中小学布局和规模都根据常住人口确定, 学校根据本学区各年度出生的人口数量安排招生, 政府也据此确定办学投资规模。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 在公办中、小学中, 随迁子女分别占到在校总人数的38.4%和45.5%, 公办学校接纳了绝大部分随迁子女, 多数公办学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城市学校的运行成本高于农村学校, 然而补助标准却明显低于农村。西安对城市学生补助标准为每年小学260元/生、初中320元/生;农村学生补助标准为每年小学350元/生、初中550元/生。低标准的公用经费无法保证学校正常办学需要, 影响学校主动接收随迁子女的积极性。

(二) 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随迁子女就学流动性大、随意性强, 学校方面仅为其建立临时学籍, 很多随迁子女转学时又不履行任何手续, 给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籍管理带来困难。调查中还发现, 随迁子女择校现象增加, 他们不愿将子女送到指定公办学校读书, 而是千方百计让自己孩子进入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 使得教育部门安排学位时难度加大。

(三) 家庭教育问题凸现。

农民工父母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家庭教育方法比较简单, 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弱, 因此, 他们往往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另外, 家庭教育的经费无保障, 宣传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力度不够。全国有22个省设有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每年投入超过6, 000万元, 陕西省每年拨款30万元用于家庭教育经费, 而西安市则无此专项经费, 仅有市妇联自行筹措经费, 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作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仅有妇联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很难使家庭教育事业达到可持续发展。

(四) 随迁子女动态变化, 政策制定滞后。

目前, 公安部门只要求16~48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 并未对随迁的16周岁以下的子女进行登记, 加之其本身流动性大造成的数量难以统计, 因而无法准确掌握随迁子女就学的需求量, 在调整学校布局、学校规模以及分配教育教学资金时缺乏有效依据。

四、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措施建议

(一) 全盘统筹, 加大对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

我们预测, 到2015年, 西安市随迁子女将达22.885万人, 其中小学生16.541万人, 占全部小学生的60%;初中生6.344万人, 占全部初中生的45.1%。随迁子女将大量挤用现有教育资源, 对现有教育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随迁子女教育所需经费主要包括生均经费、新建校舍经费、新增校舍的设备购置经费等。生均经费方面, 以2010年西安市城市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标准, 以2015年测算随迁子女数作为核算基数, 教育费用全部由西安市承担, 需要支付6.4亿元。新建校舍经费方面, 按国家建设标准实施新建和改扩建、生均9平方米、建设206万平方米、综合单价2, 500元/m2的标准计算, 未来5年需投入51.5亿元。新增新校舍的教学设备购置费用方面, 按基本建设10%配套教育设施设备计算, 需投入5.1亿元。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陕编发[2002]65号) 有关规定, 如果每年义务段新增1.42万学生, 按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规模需增设18个中小学校标准, 共需增加806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配备相应师资。因此, 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财政投入压力非常大。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 建立健全政府教育公共投资制度。首先, 要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教育公共投资和财政的供给水平, 增加国家对教育的公共投资。其次, 要改变当前中、省两级政府在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的状况。近年来, 中、省、市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约为6∶2∶2, 因此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承担比例也建议为60%、20%、20%, 中、省应按80%比例转移支付。全省也可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 根据随迁子女就学的数量和规模, 提供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免除学杂费补助标准由以前的农村高城市低, 转变为城市和农村并举或向城市扶持的机制。

(二) 超前规划, 合理布局。

西安市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时要有超前性, 应充分考虑随迁子女的需要, 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地段, 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同时, 还应重视西安主城区在人口、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承载能力, 通过超前规划城市教育布局, 引导随迁子女向主城区有序流动。区县也应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缓解随迁子女向城区集中带来的教育压力。

(三) 建立全省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目前缺乏对随迁子女有效的统计渠道, 在底数不清的情况下, 政府的相关规划和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因此, 在全省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可以对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学生进行统一动态学籍管理, 掌握省内各地随迁子女的数量, 并通过对其年龄、流出地区、家庭状况、就学等信息进行采集和登记, 为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依据。当出现随迁子女在省内范围转学时, 只要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父母工作变动证明, 就可以在全省内部顺利就学, 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四) 建立农民工家庭教育保障机制。

西安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活动主要由学生所在学校、居住社区的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首先, 由财政每年给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部门拨付一定经费, 保证家庭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其次, 将家庭教育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把随迁子女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工程, 健全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构建一个由各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再次, 发挥社区作用, 传播重视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 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为样本, 在大量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改进建议。

民工性状况写真 第4篇

林子的故事:

我11岁就开始发育了。记得那时我才读小学5年级,发现自己的下体与别人的不一样时我感到很羞耻。后来看了一些课外书后才知道那就是发育。从此我就对女性产生了某种难以遏制的好奇与神往。

结婚后我发现,自己的性欲的确很强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同妻子做爱,否则就难以入睡。尽管婚后有好长一段日子我们的生活都很清贫,可是与妻子之间的性爱仍然使我感到很幸福。

婚后的第三年,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我不得不独身离家外出打工。

一个男人孤身在外,吃苦受累倒没什么,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长期生活在孤独之中,缺少女人柔情似水的抚慰。我租住在城市一角的肮脏的简易房里,每天下班之后,要么找一个地方看录像,要么一个人无聊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一天晚上,我看完黄色录像回到住处,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爬起来走到了大街上。远处汽车站钟楼上的钟敲响了,那长长的声音划破夜空。我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刚好12点。午夜了,昏黄的路灯照着空旷的街道,白天车水马龙的喧嚣已经消失,只偶尔有车疾驶而过。傍晚时下了一场大雨,使这个南国都市显得分外寂静。

路两边树影婆娑,我有一种走进树影的欲望。我记得以前坐公交车路过城市的某些街巷时,在街两旁的树影里、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总能看见一些年轻女子在游荡。她们的脸上没有约会人的焦急,也不像匆匆忙忙的路人,她们只是漫不经心悠闲地来回走着。我和这个城市的所有的男人都知道这些女人是干什么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会这么贱,一心想往这些地方钻。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保守的、正经的男人,可是现在我变坏了,露出了动物的本来面目。

我几乎是不由自主地由欲望的魔鬼引导着向树阴处走去,并在心里为自己辩白,这么晚了,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因为睡不着觉出来走走而已。可是我也知道我在渴求着什么。

我们的手牵成一对幸福恋人的模样,从午夜的街头走过。到了屋里,一关上房门,我搂住她开始了动作。突然,她说:“不好了,安全套没有了,这两天生意实在太好了,都用完了。”眼前的她显得那么诱人,但是这句话却让我想起了老乡那张痛苦的脸。他因为一夜风流染上了性病,并把性病传给了妻子和儿子。我像被人从头顶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清醒过来。如果今天晚上控制不住,染上了性病,妻子知道了会不会同我离婚?老父亲知道了会不会被活活气死?顿时,我“热情”全无,二话不说走了出去。事后,我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刻把住了,要不然就会背上一个一生都放不下的包袱。后来,在打工之余,我经常找一些有益的书籍来充实自己,不再看黄色录像,另外,尽量安排时间回家探亲。

祥子的故事:

人活着就需要性爱的雨露滋润生命、滋润生活。然而性爱也如水,一旦没有了理智的堤岸,那么短暂的满足之后,留下的必定是无尽的悔恨。

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我在婚后的第五年,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我租住在城郊的民房里,那里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每天下班后我只能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长夜漫漫,心浮气躁,总有一种欲望在心底躁动,一股热血在血管里沸腾。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壮年男人的性耐力只有三个多月,而那时我离家已经大半年了。每天,躺在漆黑的夜里,我就仔细地回想妻子的种种好处,一遍又一遍地回忆从前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就在我寂寞难耐的时候,一天下班的路上。我偶然遇到了同乡的高中女同学马艳。通过交谈我才知道,马艳因为和丈夫怄气也出来打工半年多了。我们找了一个酒吧,边喝酒边叙旧。那天我们谈得很兴奋,一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后来我们就经常在一起相聚,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多了。中秋节那天,我和马艳又聚在酒吧里,我们都喝了不少酒。在柔和的灯光下,我觉得马艳那微微泛红的脸是那么的妩媚迷人,而且她看我的眼神里也透出了些许暧昧,她那迷离的眼神让我渴望某种预感变成现实,同时又害怕这种预感变成现实。

喝完酒,马艳提议去跳舞,我说我不会,她说她教我。在舞厅里,她主动牵住了我的手,肌肤相触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像过电一样猛地一麻。轻缓的音乐响起,在舞厅幽暗的灯光里,一种无孔不入的暧昧把我的心思搅得迷糊而悸动,我们越贴越近,彼此的呼吸几乎都重叠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出了舞厅,上了一辆出租车。从出租车下来的时候,我扶着马艳,她的整个身子几乎全压在我的身上,在黑暗中我摸索着打开了房门,一进门马艳的双臂就像蛇一样缠住了我的脖子,我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不可遏止地燃烧起来。要知道,我们两个人都有半年多没有过性生活了,此时用干柴烈火来比喻我们一点也不过分。当我们抱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就要爆炸了。我像一个在沙漠里走了太久的人找到了水源……突然,我听见马艳的嘴里喊出了一个男人的名字,我当下就愣住了,我知道她喊的那个人不是我,而是她丈夫。马艳还在呼喊着那个男人的名字,可是我却慢慢地清醒了,我离开了马艳的身体,用自慰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需要。

平静下来后,马艳看着我说:“谢谢你!真的。”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我想,我们都明白,我们都有家庭,而且还都爱着彼此的那一半,如果今天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性爱是美好的,是与生命无法分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不久,我就不顾一切地把妻子接到了身边,妻子也找到了一份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我们的收入提高了,感情也更好了,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妻子共享了。

民工们的性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性压抑需要引起社会关注。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字,现在全国的民工约有一亿七千万左右。民工们来到城市干活,他们的经济水平不允许让他们带着妻儿同行,他们也因此不可能享有正常的性生活。那么他们的性问题如何解决呢?

据调查,他们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1)看黄色录像或与同命相怜的工友说说荤话过过嘴瘾;(2)嫖娼;(3)非法同居;(4)性骚扰,严重的甚至走上强奸等犯罪道路。

看黄色录像或说荤话过嘴瘾,只能是反过来更加刺激身体的欲望。性知识的缺乏,又使他们可能在嫖娼的过程中感染艾滋病及其他性病。非法同居极易引发家庭危机,民工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加上难以排解的性压抑,极易导致心理扭曲和变态,引发同性恋、性病、艾滋病,甚至犯下强奸、杀人的恶性案件。

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第5篇

班级 10机制四姓名 周杰学号 2010111426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的各种企业工作。这些通常被城里人俗称为“农民工”、“打工仔/打工妹”或“外来工”的农民们,已经形成独特的社会群体。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是不容忽视的,它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估计已达1亿以上,他们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这一庞大的群体,我们有理由要去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状况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治安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农民工、生活状况、提升

通过调查,从收入状况、居住状况、饮食状况、是否拥有移动通讯工具、闲暇活动、生活感受、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医疗状况八个指标,用数据来说明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特点。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5份,其中合格问卷368份,合格率达到92%。因此样本资料完全符合研究分析需要,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的样本资料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分析。

一、收入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对象总体月平均工资为1056元,月工资超过1300元的人数只占调查人数的36%左右,再根据现阶段市场物价和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可以知道目前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还不是很好,难以支付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开销,因此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扶持,另外也希望老板们也适当提高农民工朋友们的工资。总之,农民工朋友们的薪资待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二、居住状况

在调查对象中,仅有26.04%的被调查者是和家人在打工地共同居住,没有和家人在打工地共同居住的比例高达73.68%,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民工还没有摆脱“离家——返乡——分离——团聚”的生活旋律。

在居住的的选择上,被调查者中,居住在“工地工棚”的占10.8%,居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的占18.28%,租用他人房屋的占51.81%,居住在“私有房屋”的比例为14.40%,另外还有3.60%采用其他居住形式。

农民工在居住形式选择上更倾向于居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自己或和他人一起租用他人房屋居住,可能的一个解释就是农民工所从事的主要是餐饮业等行业,因此主要是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或在单位附近租用房屋居住。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住房平均面积为43.38平方米,其中最小面积为5平方米,最大值为125平方米。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对居住条件不满意的所占比例为26.88%,其中很不满意的为6.37%,不满意的为20.51%;认为住房条件一般的比例为51.80%;而对自己住房条件满意的比例仅有19.11%,其中比较满意的比例为14.68%,很满意的只有4.43%。

三、饮食状况

调查中我们收集了被调查者伙食方面的信息,通过分析发现,农民工之间伙食状况没有显著差别,早餐基本以包子馒头辣汤稀饭面条类面食为主,午餐以米饭为主食,菜种类比较复杂,大部分以荤素菜搭配,伙食较差的主要是馒头咸菜等,对于晚餐,他们则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有能填饱肚子就行。

四、是否拥有移动通讯工具

被调查者中,没有手机或小灵通的所占比例为44.04%,拥有手机或小灵通的所占比例达到54.02%。由此可见移动通讯工具在农民工朋友们之中还没有完全的普及开来。

五、闲暇活动

在关于闲暇活动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视(28.81%),第二位的是睡觉(21.05%),第三位的是看书看报(20.78%),以下依次是:和工友聊天、听音乐、上网、阅读报刊杂志、没有活动、逛街、听广播、其他活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农民工在休息时间已经不是单纯的睡觉聊天打牌等,他们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例如阅读报刊杂志等。另外一些年青农民工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如上网等,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减轻一天的工作带来的压力。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打工城市重复枯燥乏味的生活,他们羡慕城市的现代生活渴望能够像城市人那样享受现代生活,希望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社会的一员。这一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农民工朋友们之中注入了一批年轻的朋友们。

六、生活感受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生活没有压力的仅有8.59%,压力较小的比例也仅占8.59%,压力较大的占26.04%,而压力很大的所占比例达到27.41%。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这一群体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被调查者的压力的主要来源排在前三位的是:收入低(36.57%)、就业无保障或找工作难(30.75%)、没有固定经济来源(23.55%),以下依次是:想致富没门路、生活费用上升、看不到个人前途、住房困难、缺少生产技术、看病就医问题、其他压力、社会治安差缺乏安全感、没有知心朋友、同工作伙伴关系紧张。

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他们在城市中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

在压力缓解方面,被调查者中能通过一定方式舒缓压力的比例为59.58%,但是缓解压力的方式却只能是抽烟喝酒睡觉等一些消极方式,而不能自己缓解压力的比例仍占39.06%。

七、是否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在被调查者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为4.99%,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占8.03%,享有农村低保的占7.48%,享有社会福利的占2.22%,享有失业保险的占

4.16%,享有农村合作医疗的占27.15%,而不享有任何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比例高达52.35%。农民工作为一个边缘群体,脱离了原有的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不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而城市又将这一群体排斥在社会保障范围外。

八、医疗问题

如果身体不舒服,只有18.01%的被调查者会“直接去医院”,11.91%会“找一个私人诊所看”,48.48%会“自己去买药吃”,而仍有21.05%表示“不去医院,实在坚持不下去再看”。农民工在城市中由于不享有任何社会保障,因此,在生病的时候,昂贵的医药费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且医院中的 “大处方”乱收费现象也是他们不愿到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在这里我呼吁各个相关部门应该对各大医院加强管理,对违规章程的医院进行严厉打击。以保证农民工和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

综合这八个方面,农民工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希望社会对广大农民工多一份关爱,相信政府也会对他们多一份关照和保护。在这里我真切的希望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够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蔡群 周虎城 孙卫平《江苏农村经济》 2007 第9期

关于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第6篇

前言:

本次社会实践参加者:XXX

班级:商学院10会计6W班

学号:10241511

主题:河南省信阳市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时间:2012.2.1——2012.2.5

地点:信阳平桥区,光山农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河南信阳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首先了解信阳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河南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是中国主要的农民聚居地点,信阳更是。所以信阳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工过完春节外出打工,然后第二年过年之前赶回家过年。这也是我们信阳最具有特色的一个民间文化。在我们信阳地区,继承古代楚国的礼仪之邦,过年回家祭拜祖宗是每个家庭必须的,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信仰。

经过我们在信阳平桥区,光山县等地进行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外出打工的分两批。一部分是大龄青年,四十岁左右,是个典型的农民工和劳动力,在家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然后自己每年出门打工挣钱,以补家用,养老育儿;另一部分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这部分人,大都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或者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毕业的,然后在外面打工挣钱,为的是早日挣钱回家买房结婚。总体人数比例男性远远大于女性。这也是农村目前外出打工任务的基本形象。

最后关于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是前往深圳广州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有同乡聚居的现象,比如东莞,惠州等地方,这些地方大都是年轻的的那一部分,河南信阳的人比较多。然后就是一部分人在苏州一带,还有一些是在北京打工,在北京打工的大都是大龄男性。这是河南信阳外出打工的基本情况。

二 河南信阳返乡农民工外出打工经历

经过寒假的聚会聊天等各种途径,我们了解到部分年轻人和大龄男性的打工经历。首先说一些四十多岁,在京打工数年的农民工,其实这部分人大都已经脱离农村的贫穷。隔壁村子有一家兄弟五六人在北京干了二十多年,如今在村子里算是很有钱了。经过谈话知道,他们当初在家里特别贫穷,然后就一家人出门打工,初到北京,相当艰苦,吃穿住都是问题,吃的是馒头,穿的是破衣服,住的是很多人租在一起的破房子。听说,他们都是从捡破烂发家的,那个时候,北京很多地方各种废弃的东西比较多,后来他们挣有一点钱,就自己开个点,然后继续扩展业务,后来是跟给别人搞摧迁,虽然辛苦,工资越是很高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大龄青年干活给很给力。所以最后都小有成家,然后每年回家过年,都会开着多少万的车,回家甚是光荣。然后请朋好友欧餐打牌,甚是开心。总体生活状态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一部分是初中毕业去广东打工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大都在东莞等

地进工厂,电子厂或者是玩具厂什么的,总归就是做一名普通的职工,好一点就是做到组长或者主管。毕竟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们当中依旧有一部分是从十几岁就干起,一般在同一个厂干了近十年,现在手中也有几万块钱的积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和他们聊天中我们感受到,刚开始进厂的时候,外面的世界都不知道,很好奇,然后什么都想体验一下,挣的一点辛苦钱,全部花掉了。之后后来几年长大一点才知道积累资金,为了结婚。同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结婚的时候,依旧拿不出很多钱,很多资金还是父母种田多年攥下来的。父母也希望早点完成儿女终身大事,也很愿意拿出自己那部分钱。

经过了解知道,他们在外打工,经常加班,其实还是很辛苦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那边工厂里,很难有发展前途,最多也即是做到主管,因为学历知识点限制。还是之前说的,懂得了赚钱辛苦了,才学会了慢慢攥钱,一年余积两三块钱,就算可以了。在他们看来,这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总之,这部分年轻人进厂打工的,很辛苦,很辛酸,谈不上幸福。

三 河南信阳返乡农民工春节在家生活状况

经过很多人的调查统计,我得出结果显示:普遍农民工回家过年都是开心的,生活状况良好,不管是否挣到多少钱,或许这个和我们信阳的文化特点有关。在我们访问的一些人当中,春节回家过年的,有一部分多年在外,在即家里没有房子,这些人通常住在比较近的亲戚家中,一起过年。这部分人大都是全家都在外打工的。另外一部分有自己固定居住地方的农民工,回家就是和家人团圆,回来了买很多年货,到处花钱。其实在我们农村人眼中,所有在外打工的人,都挣了不少钱回来,很多有钱的都是开车汽车回来,很是风光。

关于在返乡之后的生活,如果全家在外回来之后,就需要重新给家里打扮一下,有些费力费时。在生活饮食习惯上,大都没有什么变化,农民工依旧很喜欢老家的食物。还有那些多年未回家的,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每次过年回家都会带着很多家乡特有的产品回城里去吃。

在冷暖方面,外出农民工大都说家乡比较冷,或许南方太暖和的原因。还有就是家乡里的网络不是很通,想上一个网就非常困难。当然这都是对年轻的一批人而言的。对于养家糊口的中年们,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他们在意的是每年挣更多的钱给家里用。这些都是朴实无华的劳动人民,打工者,农民工。但是他们能吃的了苦,不求富贵,只求家庭和睦,挣钱多多,过上舒服的日子。这或许就是最平凡的幸福。

四 总结感想

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从而更加知道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会更加珍惜。这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此外在罗山,光山等小县城,还是有很多地方已经体现出现代都市的气息了,新城区总有一栋栋的楼房拔地而起,很是壮观,某些娱乐设施也是应有尽有。然而当我们走进光山农村的时候,我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古老的村落,显示着凄凉和悲哀。

其实真的很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农民工的朴实无华,做人做事的那份精神和品行。虽为农民工,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们从来不会幻想一夜暴富,他们从来不会想不劳而获,不是他们的,他们不要,他们只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愿意付出汗水和辛苦,来换取应有的报酬,他们就是农民工。他们身上是我们现在社会都市或者官府达人们都没有的真实。

那是怎样的一份真实:“干活流汗,只为挣钱;养家糊口,一生无悔”。

调查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农民工而言,幸福又是什么。对我们河南信阳的农民工而言,幸福是不富贵显达,他们要的是实在,实实在在的努力换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虽然在所有人看来,农民工几乎是社会的最低层,但是他们不介意这个。不管外界人如何评论他们,他们依旧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自己的钱,养自己的家,依旧可以感觉到幸福。其实,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社会比以前发展的快多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这样,农民工满足了,老百姓也就满足了。从而我们也懂得了,幸福不容易,好好珍惜,用爱用心去呼唤世界的真善美。

上一篇:六年级古诗文赏读下一篇:小学写景作文:大自然的声音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