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2024-08-12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

XX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xx位于xx东南部。东接xx,南与xx交界,西与xx相邻,北与南城接壤。距xx仅8公里。全xx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总数2.2万人。是以水稻、柑橘、杨梅、枇杷、茭白等为主得综合农产区。为了加快我xx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建设步伐,推进新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xx针对辖区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处于2009年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高速公路两侧,涉及xx等8个村。项目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丰富,适宜水稻为主的种植业。项目区规划面积xx亩,总投资xx万元。

标准农田建设区块内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马铃薯、豆类等粮食作物,品种优质。标准农田建设所在村,班子团结一致,坚强有力,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积极性较高。群众对建设标准农田热情高涨,纷纷出钱出力,极力支持。

二、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在2010年3月下旬开始动工,经过各方努力建设,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于2010年12月已全部完工。本次共建设标准农田面积xx亩,共投资金xx万元,其中征地xx万元,青苗费xx万元。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建设标准:

1、排水工程:按照防洪标准建设,做到排水便,旱涝保收。

2、灌水工程:充分利用永丰河和西建河的水资源优势,做到灌溉及时,全面送水,节约用水,杜绝浪费。

3、道路建设工程:按照总路通汽车,主干道通运输车,支道通手拉车,进出自由,会车方便。

(二)建设内容

1、修建了道路xx米,投资xx万元。

2、修建了渠道xx米,投资xx万元。

四、项目建设成效

(一)经济效益

1、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每亩水费可节约xx元,实现农用水可持续性利用的良好局面。

2、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使生产从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将更趋现实。

3、通过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适用技术,以生物防治、无公害培育等为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治理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

4、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作物达到既增产又增质的良好效果,年亩增产量xx公斤,亩增收入xx元/亩。

(二)生态效益

1、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区块土地得到有效平整,排灌水设施系统化,既减少

了水土流失,又保持土壤养分均衡,还充分提高了区块抗灾能力,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过土地改造,使路、渠、埠合理配套,达到田成方、路成行、环境优化的目的,促进了项目区得生态系统平衡。

五、项目建设体会

标准农田建设强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基本实现农业科学技术操作标准化,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农业环境优良化。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切实加强对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确保该工作顺利开展,xx把该工作作为xx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以主任为组长、农业副主任为副组长,调配机关精干力量为成员,把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列入每个机关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

同时邀请国土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xx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安排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倾斜,有力地促进了该工程的顺利进行。

2、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xx通过召开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动员会,阐述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是一项惠及民生、惠及xx农业产业提升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最直接有效措施。因此须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拓宽思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3、筹集资金,合理利用

项目资金有效筹集及科学管理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所在,xx积极实行“二个是”方针,一是充分利用上级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动村民的投劳积极性。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对所有的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严格专款专用,落实责任,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4、科学落实,科学管理

科学落实、科学管理是抓好工程的保证,为了抓好管好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我们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实行工程招投标,进行公平竞争,选用合适的人选进行工程施工;

2、工程质量严格按照上级的验收要求进行管理;

3、抓日常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4、做好审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工程量审计和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合理使用。

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以来,全xx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本次工程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并将我xx农业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新农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第2篇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城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开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镇两级干部及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发工作,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旋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不动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为重点,以强化资金管理为手段,以推广农业科技为依托,圆满完成了2010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效益,受到干群一致好评。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永济市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涉及城西街道的庄子、东姚温、西姚温、任阳、太宁、张志和张华七个行政村,有农户2539户,农业人口10944人,项目计划批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总投资1360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00万元,省级财政320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市级配套24万元,县级财政5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0万元。按照计划批复,一年来土地治理项目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共中水利措施完成修复配套45眼(其中更新井孔30眼),占计划100%,架设输电线路9千米,占计划的100%,安装变压器20台,埋设节水管灌59.35千米,占计划80.42%,建设进地桥、过路桥、路牌标志等渠系建设物678座(处),占计划105.44%,完成微灌(膜下滴灌)120亩,占计划的100%;农业措施完成改良土壤8000亩(其中小麦玉米秸杆粉碎还田两次各5000亩,增施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3000亩),占计划100%;林业措施栽植红叶李、速生杨、国槐等各类林木21400株,新增农田防护林面积0.8万亩,占计划100%;科技推广措施对项目区农民和镇村干部进行农科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知识宣传培训,受训人数5000人次,示范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6000亩。

二、资金完成情况

2010年城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共完成总投资1340.67803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占批复计划1360万元的98.58%,其中完成财政资金完成1180.67403万元,财政资金到位1200万元,财政资金到位占计划100 %,完成使用98.39%,群众自筹资金完成160.004万元,占计划批复的100%,其中自筹现金完成41万元,实物折资2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96.004万元。各项

工程措施完成投资情况为:

1、水利措施投资849.23913万元(含监理费6.5万元),占计划99.14%,在水利措施中修复井完成投资502.4035万元(含监理费4万元),占计划104.33%,输电线路配套完成投资100.64815万元,占计划99.97%,膜下滴灌完成投资36万元,占计划100%,埋设管灌投资153.56748万元(含监理费2万元),占计划80.42%,渠系建筑物投资56.62万元,占计划119.56%。

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完成投资99.866万元,占计划100%,其中小麦秸杆还田26.85万元,玉米秸杆还田30.35万元,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42.666万元。

3、林业措施完成投资80.13万元(含监理费1万元),占计划99.9%。

4、田间道路完成投资226.0963万元(含监理费2.5万元),占计划103.32%。

5、科技措施完成投资66.95万元,占计划98.58%。其中小麦、玉米复播示范推广44.76万元,占计划98.51%,技术培训21.2万元,占计划的100%。

6、项目管理费实际支出17.9916万元,占计划的69.33%,工程管护费支出11.9万元,目前支出13950元,占计划11.72%。

三、项目效益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并且推动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49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900亩,预计年总节水量35万立方,新增林网防护面积0.8万亩,年新增粮食178.8万公斤,蔬菜313.5万公斤,加之经济林增收,预计农业总产值720.34万元,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448.26万元,新增人均纯收

入476元。

2、社会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解决了农民群众想办而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强化了农业基础地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村风、村貌。通过科技推广措施实施,增加了农民科技素质,锻炼了一批农民科技人和农民经济人,促进了农民观念的更新,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生态效益

项目区通过栽植乔灌木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占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香化、美化、绿化”的标准,目前项目区道路硬化、方田成网、树木成荫,不仅美化了环境,调节了气候,成了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优化,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工程管护情况

管护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区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做到“工程上马,管护到位”。制订管护制度,组建管护队伍,签订管护合同,筹集管护费用,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管护办法。首先对能够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机电井、管灌、输电工程,明确产权归集体所有,实行租赁经营。项目村根据各井的出水量,测算出电费,限定一个基数,在确保工程正常的状态上,实行公开投标,确定承包人。这样承包人供水越多,收益越大,用水者越多,交费越多。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大的维修、损坏和输变电线路初偷盗行为,承包人的收益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办法对头,群众有劲头,承包者责任心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村民浇地更及时了,集体负担轻了,工程得到了保护。其次,对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工程管护(如道路林木等),采取专业管护队管护方式,选聘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家务负担轻的中老年同志参与。按路段确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和管护标准,每月定期检查,并根据管护好坏情况当奖惩,发放工资,管护经费采用财政补助和自筹筹集相结合的办法,确保管护工作正常开展,自筹管护费采取“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筹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当年项目建设投入财政资金总额的1%的比例,并参照管护路段长度,收取少量自筹资金,用于项目管护,同时市级每年不定期进行检查,对管护效果好的项目区实行以奖代补,激励管护。

五、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措施,我们在项目实施中,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认真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措施,加强管理,创新机制,落实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做到了六个到位:一是领导力度到位。市政府成立了党政领导挂帅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负责全市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农发办事机构,确定了编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对开发项目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定领导、定任务、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间;三是解决问题到位。市政府分管农发领导,定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协调各方面关系,研究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部门配合到位,把农业综合开发同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财政等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各部门参与、配合、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市上下组成齐心协力搞开发的良好的氛围;五是配套资金到位。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六是监督力度到位。市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农发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计,促进了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断完善。

2、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实行项目招投标,促进农业开发有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做法是“综合开发,综合治理”,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区别于常规农业做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立足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工作中,我们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为了保证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在项目立项前,市政府都要组织农发办、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实地勘测,论证、评估、筛选。二是实行项目招投标坚持择优立项,我们从1999年开始至今,始终坚持对新立项的镇、村采取公平竞争的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立项目的镇村统一评估,由新立项的镇村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专家组织实地考察后,统一答辩评分排队。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竞相开发的新局面,充分发挥了各镇、村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坚持了“四不立项”原则,即:镇村积极性不高的不立,开发面积低于5000亩的不立,自筹资金不能保证的不立,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力量不强的不立。三是立足“五高”,对项目区的田间配套工程、渠系工程、农田林网工程,按照上级农发办规定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建设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实施中,严格按施工图操作,一张图纸管到底,有效防止了建设标准不一和重复建设的问题,确保项目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3、严格项目管理,把好“五关”,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一是严把设计关。项目区各施工内容,均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勘测,按要求设计绘制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编报项目计划;二是严把招标关。2010年7月09日对项目计划中的电力变压器、潜水泵、PVC管材、井房、田间道路和防护林等主要工程及主要设备及材料,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和主要材料购进;三是严把质量监督关。我们聘请山西黄河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成立永济市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监理部,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由专人驻施工工地,对工程实施中进行旁站式的监理,确保水井、渠道、林木、道路等主要材料关和工程质量关;四是严把验收关。工程竣工后,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验收通过的定为合格工程,不合格的进行返工,什么时候达到标准,什么时候进行验收;五是严把工程管护关。坚持做到“以用促管,管用结合,工程竣工,管护上马”,避免了重建轻管。在建后管护上,制订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确保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资金,严格奖惩兑现,营造良好的管护氛围,提高项目建后管护水平。项目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了90%以上,做到了开发一片,管护一片,受益一片。

4、规范资金管理,健全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所有农发资金都进入专户,并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实行农民资金县级完全报账制,农发办安排一名报账员与核算中心结算。二是在资金的使用上,坚持“国家农发资金为导向,地方投资为补充,以集体和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原则。拓宽思路开源节流,多渠道筹集农发资金。无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赊欠的办法,先由供货单位垫付,资金下拨后见物见票,实行资金直达。对有条件的项目村,先由项目建设单位支付,避免由于上报资金到位的“时间差”影响工程进度。三是依靠审计检查,财政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采取审计随时监督检查,竣工审计的办法,杜绝了不正当开支,保证专款专用。四是建立督促机制,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在这方面主要是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取得财政支持。

2010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按计划已全部完成了各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成绩喜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修路占地与农民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致使让地难形成矛盾,建议进一步完善占地补偿政策,其次,防护林遮荫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农户利益形成冲突,致使林木当季成活率高,但长期保存率不高,存在极个别人为损毁现象。第三,个别路段道路平整度不高。第四,由于地域限制,项目规划南北横跨太风公路,加之项目区村庄密集,导致开发规划的整体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办法解决。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第3篇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原则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系统科学、可扩展、可操作、实用等原则。何谓客观公正?就是说评价工作要客观,评价过程、方法和结果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内容、指标和程序要向社会公开。何谓系统科学?就是说评价工作既包括建设管理情况等过程评价,也包括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建设成效、社会影响等结果评价,应统筹考虑各项评价内容,科学选择评价指标。何谓可扩展?就是说评价工作既要服务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要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要求,评价指标应符合开放性特点。何谓可操作?就是说评价指标应以简明、可量化、可验证为基准,既突出时效性,也可量测、检测、计算。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何谓实用?就是说评价指标和方法应适应区域特点,评价结果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针对评价方法,规范推荐了目标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查阅法、现场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现场检查、量测和检验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复核性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由五项评价内容决定的,包括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建设成效、建设管理和社会影响;二级指标是按照功能进行分解的,如建设质量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提出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六大工程,分别给出了质量标准;三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下分解的量化指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的具体指标相对应。为便于区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点,《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将三级评价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涵义、采集方法、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等。各地可结合实际,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备选指标。评价指标的权重应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目的选择。开展较低层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为主。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规范给出了采集与检验的具体方法。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规范给出了各级指标的评分规则和权重选择要求:下一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为主,其权重之和应不低于70%;当不同层级下评价指标为2个以上时,其权重值应视指标的重要程度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当出现项目建设区域不清晰,未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被建设占用、弃耕、退耕或退化等情形之一时,建设任务评价项目不得分。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规定了评价工作程序。当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主要有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主要项目类型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增效综合示范、农田林网工程、农田电网工程、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在开展评价时,应突出共性内容,弱化差异性。故此,规范提出了简化的评价工作程序,并根据评价目标和对象的不同,规范也给出了不同需求下的选择方案。对于市县级的评价,可对项目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价;对于省级和国家的评价,可对项目进行抽样检验和复核性评价。

规范提出,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评价工作机构、明确评价范围与内容、选择评价指标与权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数据采集与检验、建设任务评价、建设质量评价、建设成效评价、建设管理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综合评价、编写评价报告、给出对策及建议等。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应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组。评价工作组主要承担评价数据采集与检验、实施评价、撰写评价报告等具体工作;专家组对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审定,对调查过程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集中评议,对评价成果进行审核。规范规定了评价成果。评价工作完成后,应编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报告,形成评价结论。评价报告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组织和程序、评价指标选择与评分标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耕地质量等别(等级)复核情况、建设成效评价、建设管理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综合结论等。依据评价结论,向本级政府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后期利用的政策建议,同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等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另外,本着评价结果可量化、可对比、可考核等要求,规范提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评价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可以单独组合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并视不同层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此开展评价结果的量化分值计算;其次,借鉴国外有关公共项目评价的最新理念,引入社会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评价、目标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等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验证。在评价指标的获取上,推荐采用现场检验、试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在评价指标的分值计算上,可采用对比分析、目标比较、成本效益、专家评议等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评价成果。规范提出,评价成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报告,并形成评价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给出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所需要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同时给出了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能够满足不同需要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为多项评价考核工作提供了依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通过 第4篇

会议指出,建部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精神和部门职责,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补充耕地4,500多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加;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5%~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会议提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需要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后期管护、权属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会议强调,要加强日常监测,实时更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统一标志。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第5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新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017年是实施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局之年,作为首批实施乡镇,目前,我镇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镇党委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确保按时按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工作。我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10个村,实施面积为10453亩(万坊+荷溪1265亩,芳里1331亩,筠山2390亩,湾溪391亩,湖城+小坑517亩,虎溪+上塘2766亩,南垣1793亩)。自农业局袁局长到新庄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征求意见起,我镇高度重视这一难得机会,第一时间开展了广泛宣传,立即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业主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各村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布置,要求各村蹲点领导和干部必须开会至村组,尊重群众意见,由村级统一组织,向镇提交申请报告和承诺书。

会后,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按照县里划分的工作区域,将涉及村的蹲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做到协调有力,管理建设有序,整体推进迅速。切实抓好政策

宣传、项目联系、纠纷调处、质量监管等工作的落实。

二、继续深化宣传,做好思想工作。

通过前期召开的村组动员大会、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干部群众均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此项工作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对实施地块进行的多次征求意见,设计公司结合老百姓的意见做出调整,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众群众认可。下一步,将对涉及项目的村再次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多层面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认识,扫清一切消极因素,确保政策宣传深入人心,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三、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工作机制。积极采用分片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针对建设工程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我镇将继续完善蹲村干部一线工作制、每周定期汇报制,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对于工程建设中涉及工程质量、村集体、群众权益等问题,建立反应迅速,运行高效的问题收集,诉求回应机制,着力化解影响进度,稳定的不利因素,确保工程和谐推进,努力把这项工程建设成综合效益高、工程质量好、建设速度快、利国惠民的精品工程。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第6篇

安义县是以水稻、油菜、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县,为了加快安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根据安义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整合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本情况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结合安义县农业实际,大力推进农业整体发展的思路,2011年,安义县整合了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以及种粮大户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共2000万元,在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前溪村、花园村、鼎湖村、槽门村等村以及县良种场建设高标准粮田15000亩。这15000亩标准粮田的建设,使其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机耕道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排水工程做到了排水顺畅,旱涝保收;灌水工程充分利用了北潦河的水资源,灌溉及时,全面送水,并做到节约用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道路工程建设按照总路通汽车、主干道通运输车、交通道通手扶车,做到了农业机械进出自由,会车方便。

二.主要成效

(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推动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项目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单产继续稳步增加,规模化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产品比例不断增长,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区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总产值3.36万元,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1000亩,占整个项目区水稻播种面积的6.7%,发展种植大户13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家。

(二)结合项目区建设,改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和条件

1.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土地整理,扩大农作物耕种面积.项目区共开发整理水田面积15000亩。

2.加快改造中低产田,高标准推进标准粮田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增加复种面积,项目区共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

3.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保障举措,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损失.(三)依托项目区建设,加快科技推广运用步伐

1.良种推广.推广了水稻扬两优6号、淦鑫203、五优308等超级稻品种6个,金优1506、五优308、天优华占、923等优质稻品种10个,以及珍珠糯、赣晚糯等加工稻品种4个,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覆盖率位居全市第一。

2.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新技术.项目区水稻高产主推技术包括:以地力建设为基础、增施有机肥料、提高粮田生产力;以保证基本苗为核心,坚持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为原则提高单产;以品种搭配为前提、选用超级杂交稻、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粮食品质;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中心、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以好气灌溉为重点、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创建高产环境;以轻型栽培为手段、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实现增产增效;以“养根保叶”为关键、推广叶面施肥技术、防止水稻早衰;以病虫防治为保障、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综合栽培技术;通过综合选用抗性强水稻品种、平衡施肥、生物防控技术等,推广标准化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3.加强纵横向联系,积极开展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的相关试验、示范。我县农业部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南昌市农科所等科研院校联系并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县农业局与省农科院联合承担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验研究,承担了湖南农大官春云院士油菜4个定位试验,同时还承担省级水稻品种展示,共展示早、中、晚水稻品种60多个。

三.主要措施

(1)为切实加强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粮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安义县成立了“安义县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粮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担任了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把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和规划。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水稻、油菜和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县乡财政都加大力度和投资比重,重点

围绕水稻、油菜和高效蔬菜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并加大项目资金配套力度,2011年县、乡财政共拨付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近300万元,用来搞好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为项目区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3)建立技术保障体系。成立专家技术小组。鉴于安义县自身研发能力有限,应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即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与人才,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昌市农科所等院所的合作,加快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县直有关部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进行技术合作,围绕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难点进行相关技术引进、研究与开发,尽快推出一批符合优质农产品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和加工技术,为项目区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充裕的技术储备。

(4)搞好总结宣传,保障项目区建设。通过宣传,大造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高标准粮田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项目区的组织领导,完善水稻高产示范区规划。在投资方面坚持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相结合,确保项目区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第7篇

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现将我局标准粮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2009-2010年,旺山县共投入资金2516.7万元,建设标准农田2.3415万亩。一年来共建设田间排灌渠系89公里,蓄水池466口,提灌站6处,耕作便道61.3公里,耕作便道2.5公里;整治山坪塘35口,坡改梯495亩,改土培肥7345亩。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措施

1、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2009-2010我县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玉米)生产发展等项目,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们严格执行《四川省改造中低产田土技术要点》、《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等标准,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做到科学规划设计。

在改田方面,以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建设为主,以田形调整为辅,力争排灌渠系科学配套,布局合理,能排能灌,能水能旱,排灌自如,渠系建筑物配套齐全。在改土方面,我们坚持实施坡地改梯地,努力做到台位清晰,砌筑地埂牢固实用, 土料筑埂推行了经济植物护埂(固埂)技术;地面坡度降至5度以下、梯地土层厚度达60厘米、熟土层达20厘米以上。同时,坚持山、水、林、土、路综合治理,做到坡面水系健全,沟、池、凼、路配套齐全,布局合理。

2、先进农耕农艺措施配套。在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改田改土与先进农耕农艺措施配套,基本达到了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年见效的目标,一年来在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共计生产粮食24922.3吨,较改造前增产1673.9吨,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良种推广。在阿英乡现代农业(玉米)发展项目区主要推广了隆安玉8号、种都100、东单80、正玉三号、正新八号、奥玉3202等优良玉米新品种,在舞台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重点推广了C优2009,这些品种在当地都表现良好,为非项目区农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技术推广。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项目建设直接采购配方肥近800吨,大力推进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项目区应用测土配方肥面积2.17万亩,占标

准农田建设面积的94%;二是推广乳苗深窝高产栽培技术。在五千乡推广玉米乳苗深窝高产栽培技术2000亩,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亩均增产达 80公斤;三是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主要推广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大量配套频振式杀虫灯以及毒饵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大降低农残,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四是推广秸秆快速腐烂还田技术,采购合成牌秸秆催腐剂9000余袋,实施秸秆快速腐烂还田10000亩,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遏制了农作物秸秆的大面积焚烧,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强化项目组织管理。在标准农田建设中,我们坚持强化项目与资金管理,所有项目都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技术决策组、工程实施组、综合信息组、财务后勤组等,由旺山县农业局土肥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工作,研究决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审议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实施办公室: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项目建设,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进度安排、项目管理办法、资金使用办法和审批制度,组织对工程实施、物资采购等进行检查验收,收集、整理项目建设资料并完成有关报告。

在标准农田建设相关项目实施管理中,我们主要执行了以下制度: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旺山县农业局或相关乡镇人民政府为项目法人单位,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二是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在标准农田建设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执行。三是实行工程合同制。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和监理单位确定后,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项目批文与之正式签订项目工程承包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设计、监理等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相互间权、责、利关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四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土建工程监理由具有农田建设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承担。

4、严格资金管理。在项目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执行。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

5、严格资产管理。在项目资产管理上,项目土建工程竣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由资产使用单位具体负责管理和使用。并制订规章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正常运转,发挥最大效益。

三、工作亮点

1、项目建设有亮点。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将工作亮点打造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先后打造了云门的锦香村、弄安村、南丫村、白虎村,高台的大营、九江等亮点村,这些亮点村的成功打造,为今后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项目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年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项目建设点多、面大,实施难度大。例如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项目涉及30个乡镇,规划设计、检查验收都存在工作量大,管理困难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调整规划方案,一年集中打造几个乡镇,既减轻工作压力,又容易打造出亮点工作。

五、2011年计划

2011年主要围绕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现代农业(玉米)生产发展等项目进行标准粮田建设,计划实施标准粮田建设20000亩。目前主要做好实地规划设计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六、“十二五”计划及措施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坡改梯5350亩,田形调整14700亩,土壤培肥128200亩,排灌渠系425公里,蓄水池建设3360亩,耕作便道420公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科

学规划。根据项目实施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成片规划,成片治理;二是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耕农艺措施。在标准粮田建设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腐熟还田、绿色防控等先进的农耕农艺措施,提高标准粮田的产出水平;三是加强项目运作管理。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工作,在标准农田建设相关项目实施管理中,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工程监理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比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规范,指标,农田水利,节水

0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田水利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建成了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349处, 5 446处中型灌区和几千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截止2010年底, 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 033.3万hm2,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6%,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1980年农业实行联产承包以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加上农民投工投劳大幅减少, 农田灌排设施老化失修, 抗旱排涝能力下降, 农业“靠天吃饭”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尤其是近年来, 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再次警示我们,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经刻不容缓。

2011年,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明确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 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13个粮食主产区的第三批重点县中安排100个县, 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2011年7月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 要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 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3月16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到2015年再建成2 666.6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为我国近期农田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目前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由于技术应用、质量控制与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 各行业、各地区的工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现代化进程及其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 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指标体系及工程布置模式, 并建立现代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基地验证研究效果, 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对推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 保障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本文从目前国家各部门制定出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入手, 分析各技术规范标准所涵盖的内容及技术指标, 通过比较分析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相似与不同, 明确不同标准的侧重点与出发点,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相关技术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1 相关标准对比分析

1.1 总体概况分析

国家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求, 出台了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在中央部委层面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都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业务, 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求, 出台了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在地方上, 一些省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结合当地实际, 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但由于各部门、各地方工作思路、出发点、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因素不同, 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 具体可总结如下。

(1) 总体上看, 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省市, 直接针对高标准农田出台的技术标准主要有7部。当然, 也有一些省市从农田水利工程的角度, 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标准或技术手册。如浙江省积极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作, 以发展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 印发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山东省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开展, 出台了《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这些技术标准、规范、技术手册的出台, 为推进以农田水利为基础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 提供了有力的工作基础和技术保障。

但在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情况下,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江苏、宁夏、江西共3个省结合本省的自然条件、农田水利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出台了高标准农田有关标准, 其他省市有针对性工作仍亟待进一步加强。

(2) 从标准印发单位来看, 中央部委是国土资源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及农业部;地方省市是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江西省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领导小组办公室。这充分表明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 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形成建设合力。

(3) 从标准印发时间来看, 最早发布的标准是2009年7月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 》, 江苏省开展相关工作也相对较早, 发布时间为2009年11月, 其他标准发布时间均在2011年以后。这表明我国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 最早不过几年的时间, 且大部分为试行本。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 亟须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1.2 技术指标比较

从标准涵盖的内容看, 主要涵盖了“水田林路”四方面, 体现了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但各技术指标要求不一。下面主要从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地工程、林网工程及道路工程4个方面对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1.2.1 灌溉与排水工程

在灌溉与排水工程方面, 主要从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防洪、排涝、排渍标准进行分析对比。

(1) 灌溉设计保证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 》和国土资源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主要参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中的相关规定, 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考虑南北方地区差异、水资源状况不同等因素, 根据土地类型不同, 对灌溉设计保证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江苏的标准根据省内地理位置、地形条件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宁夏则要求所有高标准农田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均不低于75%, 而且喷灌、微灌、滴灌、高标准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江西则要求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设计时, 设计灌溉保证率均取85%, 从设计灌溉保证率可以看出, 宁夏针对不同灌溉方式提出了不同的保证率标准, 相对于江西统一的保证率更为合理。

(2) 灌溉水利用系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标准根据灌区大小、灌溉方式的不同, 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出了具体要求, 且不应低于0.5;国土资源部则统一要求高标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宁夏则根据灌区大小不同, 要求大型灌区不低于0.5, 中型灌区不低于0.6, 小型灌区不低于0.7, 井灌区不低于0.8;农业部针对不同灌区提出了不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标准, 如水稻灌区应不小于0.95, 旱作物灌区不小于0.9等;江苏和江西的标准对此指标无具体规定。

(3) 防洪标准:国土资源部标准要求高标准农田防洪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其他少雨地区, 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3~6h日最大暴雨。其余4部标准除要求防洪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外, 未有具体要求。

(4) 排涝标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和国土资源部的标准分别要求不低于5年一遇和10年一遇, 且均分旱作区和稻作区对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江苏则根据暴雨量提出排涝标准, 要求日降雨150~200 mm雨后1天排出积水。宁夏和江西的标准则不完善, 前者只规定了暴雨重现期, 后者只规定暴雨历时和排涝时间, 工程设计时均无法参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有些部门长期以来“重灌轻排”问题的存在。

(5) 排渍标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和宁夏的标准对排渍标准作了定性的规定, 要求有渍害的旱作区, 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江苏和江西的标准则要求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m以下, 前者还强调在盐碱土地区地下水位要控制在1.2m以下。

此外, 江苏和江西对高标准农田的灌排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作了明确的规定, 均要求不低于90%。宁夏要求灌区的支、斗渠砌护率达到100%, 农渠达到75%以上, 且除了定性的规定外, 对渠、沟、管道的断面尺寸也有明确的定量要求;农业部标准对渠灌区的工程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对平原区斗渠及斗沟的长度, 间距等均做出了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灌溉形式, 提出了相应的要素标准, 如灌水沟所在土壤若为强透水性土壤, 沟长为80m时, 沟底比降需大于1/200, 入沟流量在0.7~1.0L/s。相对其他标准, 农业部2012年提出的该标准从作物, 区域性, 灌溉方式, 水源等角度对各指标做了进一步细化。全国各地水资源情况及种植作物种类差别均比较大, 农田灌排工程的质量可以提出统一标准要求外, 其他细化指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2.2 土地工程

在土地工程方面, 主要从高标准农田片区大小、田块及埂坎规格、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片区大小:各部门发布的标准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 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江西则提出了明确要求, 田地集中连片必须33.3hm2以上, 国土资源部在2012年新颁布的标准中提到, 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13.3hm2、南方不宜低于6.7hm2, 丘陵山区不做硬性规定, 可适当减少。农业部颁发的标准中, 提到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要求, 从作物生长的角度提出了定性的要求, 同时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区, 每个区域按区域内的地形特点分为三类, 对每一类的连片面积及田块面积提出了具体标准。相对于其他标准的定性规定, 农业部提出的各项指标考虑了全国不同区域的特点更为具体。

(2) 田块及坎埂规格:主要考虑区域、地形地貌、土地类型、降雨量等因素影响, 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 适应平原、丘陵、山区的不同, 因地制宜地确定田块及坎埂规格。

(3) 平整度:各标准均要求高标准农田的耕作田面平整。国土资源部要求水田区格田田面高差应小于3cm, 旱地区畦田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采用喷、微灌时, 畦、格田内田面高差不应大于15cm;宁夏则要求引黄自流灌区畦田内田面高差不超过5cm, 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激光平地;农业部新提出的标准中除对平整度做了规定外, 还针对稻作淹灌农田、旱作地面和自流灌农田及喷滴灌农田分别提出了横向与纵向坡降指标。其余3部标准对平整度指标未做定量规定。

(4) 土层厚度:高标准农田必须具备一定的土层厚度才能成为高标准。国土资源部标准要求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 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在新标准中这一标准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2008) 一致, 修改为有效耕作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 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江苏、宁夏均要求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 而江西规定耕层厚度大于15cm。农业部新颁发的标准中提出一般耕地的土体厚度应在100cm以上, 山丘区及滩地应大于50cm且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沙砾层等障碍因素。

(5) 土壤理化指标:高标准农田土壤的理化指标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要求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 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以上;江苏则要求沙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g以上, 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g以上、旱作区16g以上;江西规定土壤要酸碱度适宜, 有机质含量3%以上;宁夏则要求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0g/kg以上。农业部则从具体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及农家肥施用标准入手, 提出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于4 500kg/hm2, 农家肥按2.25~3万kg/hm2标准施用等, 同时提出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至少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

1.2.3 林网工程

在林网工程方面, 高标准农田应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 合理设置农田防护林网, 主要指标有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各标准考虑区域、沟渠布置形式等因素, 对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作了相应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标准要求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且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 南方地区原则上达到75%以上;国土资源部则规定农田防护面积达到90%以上, 且植被覆盖率90%以上,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100%;江苏则要求达到一级农田林网 (每格13.3hm2) 的建设标准;宁夏规定除了农田防护面积需达到85%以上外, 还需满足造林长度达到适宜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3年后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具体要求。农业部标准针对东北, 西北的风沙区和华北, 西北的干热风等危害严重的地区具体规定了林网密度及林带间距。江西的标准对林网工程方面未做相关规定。

1.2.4 道路工程

在道路工程方面, 各标准规定高标准农田道路建设应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 主要考虑道路级别、规格。各标准均规定道路分两级, 但名称不同, 且要求道路规格不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发布的标准对道路工程建设主要进行了定性规定, 要求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 部分主干路段可实现硬质化,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 (地) 设施, 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 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 切不可贪大求洋。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则有定量规定, 要求道路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 田间道路面宽宜3~6m, 路基高宜为20~30cm, 路肩宽宜为25~50cm, 路面宜硬化;生产路路面宽宜3m以下, 路面宜高出地面30cm, 路面宜采用砂石、泥结石、素土路面;而且, 还规定了道路的通达度, 要求平原区应不低于95%, 丘陵区应不低于80%, 这两个指标在新标准中提高为平原区达到100%, 丘陵区不应低于90%。江苏标准要求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 路面净宽不少于3m, 高出田面0.3~0.5m, 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m, 高出田面0.2~0.4m。宁夏要求干支两级路面宽度控制在3~7m, 路基高于田面0.2~0.4m。江西的标准则更具体, 要求机耕道间距150~200m, 路面宽度2.5~3.5m, 路肩宽度0.3~0.5m, 采用泥结石路面, 高出田面0.3~0.5m;田间道采用素土路面, 宽1~2m, 间距120~150m, 高出田面0.2~0.4m。农业部标准要求机耕干道应满足农业机械双向通行的要求, 平原区路面宽度为6~8m, 山地丘陵区为4~6m;支道平原区为3~4m, 北方山地丘陵区为2~3m, 南方山地丘陵区为1.5~2m, 其中对生产路的通达度规定在0.1~0.2之间。

1.2.5 其他

此外, 除了以上四方面的要求外, 各标准在不同方面也有一些其他要求。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标准在科技措施方面, 要求项目建设期需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 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国土资源部标准规定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5年, 新标准中保留了这一部分内容;并对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工程提出了一些定性规定。江苏则规定高标准农田要生产方式先进, 要求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 丘陵山区不低于6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并且对高标准农田产出效益作了明确的规定, 种植粮食田块年公顷产1.5万kg以上, 种植其他作物田块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以上。农业部标准还增加了投资估算的部分, 以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年限标准为基础, 以编制期市场价格为测算依据提出了田间工程, 田间定位监测点及其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价格估算, 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项目预算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标准。

2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举措。各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各部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各地在规划设计、投资强度上, 标准不一, 参差不齐。综合各部门发布的建设标准可以看出:

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标准对工程建设及实施考虑的更为全面, 从实施方案到可行性分析等均提出了要求;

农业部标准主要从作物生长, 水分光温资源等角度对相关指标进一步细化, 提出了更为具体、全面的标准;

各地方标准大部分是从本地水资源及耕作特点出发提出, 为制定全国性标准提供了区域性参考。

现阶段提出的各标准, 出发点及侧重点均有不同, 全国性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各标准提出的具体指标, 综合考虑全国区域性差异, 对工程质量及实施标准提出较为具体、严格的要求, 而对于作物生长、光温资源及耕作特点等区域性较为明显的指标, 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 具体指标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本文为进一步建立合理完善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农办[2009]163号)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 [S].

[2]中发[2011]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S].

[3]国土资发[2011]144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S].

[4]苏政办发[2009]127号,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试行) [S].

[5]宁农建指发[2011]3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试行) [S].

[6]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1]2号,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暂行) [S].

[7]浙水农[2011]13号, 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标准[S].

[8]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Z].

[9]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10]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上一篇:爱情一些人生哲理的话下一篇:800字初中军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