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

2024-06-29

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精选6篇)

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 第1篇

说明文阅读

(一)知识回顾导入:

昨天我们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了学习,今天我们将学以致用,对专题进行学习和练习。(1)做阅读练习的三个意识:原文意识、审题意识、要点意识

(2)连线中考题型

2014年说明文阅读《哈尔滨老火车站》

1.为什么说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请简要概括)

2.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要点概括题型

方法作用题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要点概括题型并掌握解题方法。

2、辨识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三)互学互帮,要点概括题型

一、认识几种常见的要点概括题型并掌握解题方法。

检查预习作业——阅读《植物聊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哈尔滨老火车站》《紫檀的特

性》回答阅读题.1.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阅读《植物聊天》,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答题方法:紧扣题目

直接摘录

3、阅读《哈尔滨老火车站》,为什么说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请简要概括)

4、阅读《紫檀的特性》,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题方法:筛选摘要

不漏要点

5、阅读《海洋是人类未来粮仓》,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2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答题方法:分析结构,优化整合

(四)自学互帮,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1、知识回顾: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引用

作比较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列图表

2、说明方法的作用解题思路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怎样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什么特点:要结合句子本身和上下文的意思,也就是联系原文。

3、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哈尔滨老火车站》

1、.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哈尔滨火车站中央门厅的特点。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哈尔滨火车站中央门厅的宽敞明亮的特点。

3、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哈尔滨火车站中央门厅的宽敞明亮的特点。

根据上一道题的讲解完成接下来的六道小题

(五)小结

最后还是要记住:原文意识、审题意识、要点意识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哈尔滨老火车站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它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之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紫檀的特性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官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植被开启、打光以后,颊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 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 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连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植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昧。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要点概括题型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3.为什么说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请简要概括)4.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5..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方法作用题型

1、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植物聊天》

2、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植物聊天》

3、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哈尔滨老火车站》

4、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尔滨老火车站》

5、紫植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的特性》

6、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紫檀的特性》

7、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说明文专项阅读训练教案

刘素

教学设计

专题训练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哈尔滨第九中学

刘月娥

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 第2篇

初三年级 陆凤珍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阅读最重要的四个知识点,学会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讲练结合,在习题训练中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整体认识

1、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特点:知识性、科学性

2、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绿色蝈蝈》《故宫博物院》。

(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的成因、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如《看云识天气》《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

二、重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四个知识点

1、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方法点拨:

(1)抓住说明对象——看题目,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绿色蝈蝈》《故宫博物院》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2、理清说明顺序(1)说明顺序的类型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2)回顾几篇所学课文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逻辑顺序:整体-局部(主-次、大-小);《中国石拱桥》逻辑顺序:概括-具体 总分总;《故宫博物院》总体:逻辑顺序 局部:空间(3)堂上训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时间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1)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2)举例介绍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例:《看云识天气》,把天上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四类。引资料: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例:《苏州园林》: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中国石拱桥》,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例:《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例:《故宫博物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例:《中国石拱桥》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例:《中国石拱桥》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任意延长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例: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3)难点指导

下定义 VS 作诠释

二者的区别如下: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却不是甲。举例:a.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4)堂上训练

a、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列数字)b、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打比方)c、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举例子)d、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分类别)e、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作比较)f、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g、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列数字 引资料 分类别 打比方)(5)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简明准确;列图表:直观形象

例: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中国石拱桥》 答:此句运用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6)堂上训练

体会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例①: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答: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例①: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答: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由例子总结解题方法

例:“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法归纳: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改)

②释义: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③假设: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原词作用: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格式如下:“XXX”词不能删(不能改)(①表态),是“XXXX”的意思(②释义),删去后表示„„,与真实情况不符(③假设)。“X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④原词作用)(2)堂上训练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能否删去?

答:“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删去?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如果去掉意思就不符合实际。“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对说明文阅读知识的系统复习,相信同学们对说明文的认识更深入了,希望各位同学都能牢记今天所掌握的知识,今后能学以致用。

四、拓展训练(见学案)

说明文整体阅读指导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 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考点详解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基本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主要介绍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及规律, 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考说明文往往以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为主, 近年来, 科技说明文尤多, 且都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不但考查常规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内容, 而且还对文本内容进行细化探究, 注重考查学生的拓展联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说明文的主要考点有:1.辨识说明对象及说明中心;2.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3.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4.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捕捉、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6.对重点词句的理解;7.品味语言的准确性;8.对重要信息的综合理解和评价的能力;9.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10.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近年来说明文中选择题、填空题较少出现, 更多的是以研究文本内容的简答题、联想表述题、发表见解题、探究题等题型出现。

■基本常识

1.分类: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等。

4.说明文语言特点:简练、准确、讲究分寸, 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 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考向预测

选取课外的说明文材料, 已成为中考的惯例, 从近几年所选的说明文语段看, 内容大都以生态环境、高新技术、科普人文、热点问题等为主。预计2010年说明文的考查有以下三种:1.考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如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2.考查学生透析文本的能力, 如归纳说明内容 (整体、文段、文句)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针对某一问题做出回答等;3.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这类题由选文出发, 链接相关材料或图片, 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 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往往成为整个说明文阅读的亮点和难点。

■解题指导

解答说明文阅读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对象, 抓住主要特征。

阅读说明文, 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 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 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 要弄清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首先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其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还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等。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 往往就是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从整个语段或全文着眼, 不抓中心句。

二、仔细阅读, 归纳说明方法。

对文章所运用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是说明文阅读的重点。解答此类题, 注意在回答说明方法时, 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作用时, 不要笼统地回答, 必须结合原文, 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征。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 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 还应该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辨析说明方法, 考生的主要失误有: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混淆, 下定义与作诠释混淆, 打比方与作比较混淆, 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会漏写, 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把握不准。

三、概括要点, 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 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 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 用“同类合并”的方法, 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 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把每部分的大意连缀起来,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 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用逻辑顺序。

辨析说明顺序, 考生的主要失误是将说明顺序与文章的结构混为一谈。

四、分析语言, 体会其准确性。

分析说明文语言, 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生动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解答该类题, 要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词语, 还要注意文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再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 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特征的。

分析说明语言, 考生易犯的毛病是:对说明文中关键词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答案笼统不具体, 缺乏针对性。

■精题例析

典型题例:

绿色技术

(1) 所谓“绿色技术”, 简单地说, 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 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2) 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 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 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 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3) 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 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 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 如石油、煤、天然气, 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 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 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 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 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 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 又不发出噪音。

(4) 诚然, 绿色技术仅仅是是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手段段,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们依依靠靠科技, 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更多多的的办法来发展经济, 保护人类类共共同同的生态环境, 让绿色在地球球上上长长驻, 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地在在太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阅读训练】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结合选文内容, 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

“绿色食品”就是:

3.文段 (2) 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 (1) “绿色”一词在选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 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 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 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

(选自2009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解析】

第1题, 每一篇说明文都有明确的说明对象,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事物物的的特特征征。。本本题题考查的是明确说说明明对对象象, , 分分析析文文章所说明的事物物的的特特征征。。通通过过对对全文的阅读, 不不难难看看出出本本文文介介绍绍的是与“绿色技技术术””相相关关的的知知识识, 文章的标题就就明明确确指指出出了了本本文文的说明对象。试试题题的的第第二二个个问问题题也就是要分析析““绿绿色色技技术术””的的主要特征, 这考查了考生的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参考答案: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 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

第2题, 下定义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之一,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给“绿色食品”下定义, 下定义要把握“绿色食品”的外延和内涵。首先要明确“绿色食品”是一种食品, 其次要知道“绿色食品”与一般食品的主要区别。然后, 根据这两方面的内容给“绿色食品”下定义, 即说明“绿色食品是××××的食品”。参考答案:“绿色食品”就是指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食品。

第3题, 本题考查的是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 答题时还要结合具体语句指明数据在语句中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很快。

第4题, 本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 找出相关的语段, 并进而品读筛选出主要信息,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参考答案:目前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 危害严重, 而绿色能源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说明文阅读专项演练 第4篇

□祁云枝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超市水果区看见火龙果那怪异的长相时,吃了一惊。不禁在心里暗暗描摹它妈妈的长相,该是高高大大的热带雨林植物吧。

第一次看到火龙果树时,又吃了一惊——火焰般炫目的火龙果,竟长在霸王鞭上!大概是火龙果孩子太大、太重,妈妈们的躯体全都耷拉下来,趴在简易木架上,不堪重负。只有艳红或青绿的火龙果,霸气地从绿茎中探出头来,注目我的惊讶。微甜爽口的火龙果,竟然是仙人掌科植物霸王鞭的水果!这浑身长满刺的家伙,竟然可以结出人人爱吃的水果!

其实,仙人掌科植物所结的果实,我第一个吃到的就是火龙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们的母子关系。

北方人或许对霸王鞭不熟悉,但对仙人球都熟悉吧。嫁接仙人球的砧木就是霸王鞭——嫩生生、胖乎乎的绿茎上,有三四条突起的棱角,棱角上遍布着坚硬的刺,如同传说中“霸王”手里挥舞的鞭子。

老家在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的火龙果,在经历了高温、干旱、多风的磨砺后,逐渐练就了一身绝妙的生存技能。霸王鞭所做的第一步,是将浑身上下的叶子变身成坚硬的刺,一来,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二来,能够抵挡沙漠动物们饥渴的嘴巴。

接下来,霸王鞭将自己的根系长度变短,让其伸缩范围变广,目的是在下雨时,收集更多的雨水。不仅如此,它还努力长出气生根,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水分。靠着这些游龙般的气生根,霸王鞭可以轻松地爬上岩石、沙堆以及任何超过它们身高的物体,竭力收集阳光,汲取攀附物体上的营养,然后贮藏在自己厚厚的肉茎里。

遇上干旱,这些存货,就派上了用场。

沙漠里,白天气温太高,对于霸王鞭来说,选择白天开花,高温灼伤的不仅仅是娇嫩的花朵,还包括传宗接代的伟业。那就夜晚开花吧,霸王鞭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晚上7点开始,看似笨拙的霸王花苞徐徐打开,如玉如冰琢出的花瓣,一点点绽放。花朵很像昙花,是多层喇叭状,花蕊姣黄,花瓣洁白,花香雅致。只可惜,一朵花的美丽,只能维持一夜,天亮时便默默凋谢萎蔫。

刚刚爬上枝头的火龙果宝宝,是青绿色,隐在无数绿茎的中间,并不起眼。随着果实的长大,红色逐渐增多,当整个果实变成艳丽的玫红色,就是火龙果对沙漠动物们的宣告:“点心出笼了,快来享用吧!”它要用这些点心来换取种子的传播。

火龙果的悉心设计,体现在果实的每个部分:“点心”的外表看似有鳞片,其实是光滑的,让动物果腹;将黑色细芝麻粒般的种子,散布在浆状(胨状)果肉里,丝毫不影响味道和口感。即使部分种子被动物的牙齿磨碎了,火龙果也在所不惜,因为每个果实内含有数千乃至上万粒种子,前赴后继。不仅如此,火龙果还让种子具备了“穿越”功夫,能够在动物的肠胃内走一圈,而不被消化。于是,用火龙果填饱肚皮的动物,打着饱嗝转悠到其他地方便便时,就替火龙果远距离播了种,还顺带施了肥料……如此这般,火龙果代代相传。

现在我国南方乃至内地,都可以看到缀满火龙果的植株。不同的是,在原产地,火龙果靠蛾子和蝙蝠传粉,而在内地,必须要仰仗辛勤的果农。

火龙果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调动了沙漠动物的积极性,人类,也逐渐成为它传播大军中的一员。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12期)

1.第二段画线句中的“竟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五段中说的“绝妙的生存技能”有哪些?

3.第九段中的黑体词“穿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植物的“分身术”之谜

□王贞虎 周 周

所谓“全息胚学说”,就是说生物体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具有“分身术”的“魔力”。

淡水水螅的母体上有时会长出一个个芽,这些芽,脱离了母体依然能独立生活;涡虫可以通过无性横分裂的方式繁殖,断裂后的每一段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水蛭的大部分体节,都有相同的内脏和相同的结构,每一节都是一个特化胚胎,所以把水蛭切成段就会长成两条新的水蛭……

动物界的“分身术”多如牛毛,植物界的“分身术”更是数不胜数。

马路边的棕榈树,它的叶子,由薄扇似的叶片和长长的叶柄组成,仔细观察一下叶子的整个外形,当把它竖在地上与全株外形相比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外形是多么的一致,只是大小不同;一个梨,它的外形与它的整体果树形吻合。行叶脉的植物,它们都是从茎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茎基本无分枝;相反,叶脉为网状的植物,它们的分枝多呈网状。

大仙人球上长着许多的小仙人球,但都是能够独自“发育生活”的“全息胚”,把它们取下来移栽,就会长成新的个体;蟹爪兰,它的每一节变态茎都是特化的胚胎,栽种到土壤里,就能从叶片边缘长出一个个幼体,有根有叶,“胚”性十足。时下很火的多肉植物,分离出一片叶子,放在土壤表层,就会慢慢地生根,成长,最后长成和“母亲”一样的独立个体,然后,还可以继续分离,成长……

竹节海棠的一片落叶,也能在地上生根发芽,这显示了植物叶子的胚胎属性。杨树的叶子,从形态上就可以看出,它是发育程度很高的全息胚,实际上一片叶子就是一株扁化了的杨树。针叶树的针叶呢?也是这样,只不过发育程度很低。植物的根茎和块茎同样都是特化的“全息胚胎”,像生姜、美人蕉、马铃薯等,都可以利用根茎或块茎来繁育植株。

那么,這些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全息现象”呢?

我们知道,就像一个鸡蛋的卵细胞——蛋黄受精后能孵化小鸡一样,生物的受精卵或起始细胞都包含有生物体的全部信息,能够发育成新的生物体。生物体上的一般细胞,就是体细胞,也含有生物体的全部信息,有潜在发育成新整体的能力。植物体上的许多细胞,都可以人工培养,使它们在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不过,由于受到整体的控制,它们在发育过程中便会发生特定的变化,最后特化为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植物体上,会成为一张叶片,一只花朵,一个分枝;在动物体上会成为一个器官,一个节肢等。

nlc202309090318

根据植物全息的这种规律,人们已将它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例如,将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切下做“种子”,分别以“蛇皮粉”“跃进”等5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为材料,将它们的芽眼切块成远基端芽眼和近基端芽眼两组,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以远基端芽切块制种生产时,各个品种均增产,平均增产达19.2%。

(选自《奥秘》2015年第12期,有改动)

1.本文的标题是“植物的‘分身术’之谜”,为什么第二段写水螅的“分身术”?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对植物的“分身术”进行说明的?

3.请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植物的“分身术”之谜。

“脑控”成为科技新宠

□吴佳荃

科技电影中主角用意念移动物体的场面时常让人心潮澎湃,如今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幻想。科学家通过对大脑这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断研究,开发出了多种“脑控”科技产品,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指挥功能。

英国一名设计师日前开发出一种脑控独轮车,工作原理是骑车者佩戴一种由脑脉冲控制的特制护目镜,通过蓝牙技术与独轮车动力系统保持即时联系。一旦前方有障碍物,护目镜检测到脑脉冲的变化就会自动发出减速或停车指令,保证骑车者的安全。这种独轮车是依靠环保电池驱动的,每次充分充电后可以骑行4小时。

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实验项目开发出了一种传感器,植入瘫痪患者脑部后就能够用意念操控机械手臂,大大便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这项技术依靠一个由数百个接触点组成的4毫米传感器实现,每个接触点对应大脑中特定的位置,能够即时“解码”从脑细胞和神经中传来的信号。信号被传递到电脑之后,由特定软件对照人体运动模式进行解码分析,并生成操作机械手臂的代码。

无独有偶,韩国高丽大学的研究小组也致力于帮助瘫痪人群获得活动的能力,为此他们研发出一款先进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接口测量信号并读取用户的脑电波,再由信号处理系统筛选出正确指令并给信号分类。最终,通过匹配分类脑波与大脑发出的信号,确定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完成用户的指令。

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名残疾人利用脑控技术完成了开球仪式,让全世界观众共同见证了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脑机接口技术近期也有新的发展,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装置来远程控制机器人,旨在帮助残疾人士探索未知区域。测试者需要在脑中植入芯片,或者戴上布满金属片的脑电头套,通过脑电波变化来指挥机器人的行动。

由此看来,国际脑研究组织将21世纪称为“脑科学时代”不无道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未来脑控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2月12日)

1.本文的標题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仔细阅读本文中介绍的几项“脑腔”技术产品,归纳其基本的系统结构。

4.最后一段画线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

1.初读文本

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文章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文章本身,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看文章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主要--次要 特征--用途 概括--具体 整体--部分)

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甚至可以润滑关节,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水,主要讲了水对人生命的作用,分别从水是重要营养素、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过渡:通过初读文本,我们迅速把握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非常准确严密科学。初读文本之后,我们就应该来着重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

2.品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为什么会如此准确严密和科学呢?这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用词的准确上。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从品说明方法和品修饰、限制语入手。

我们先来品味说明方法

复习一下,常见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

不错,我们不但要非常熟悉这些说明方法,还要在具体的文章中把它们辨别出来。

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

2.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3.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5.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1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12.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看来大家都已经能轻松地辨别说明方法了,很好。每一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都承担着它自己独特的作用,中考试题中,也往往会考到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我们能力训练上面的说明文专题中,每一篇都有这样的题目,由此可见这也是说明文的一个重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品味说明方法的作用呢?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运用三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 用事实具体说明卢勾桥的坚固。

②作比较: 通过比较来突出卢勾桥的.坚固。

③摹状貌: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总结答题规律: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

举例子: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数字:准确,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务必要结合语言环境具体来分析其作用

学生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过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是说明方法的功劳。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修饰、限制词语的正确使用呢。譬如说,下面一段文字:有哪些修饰、限制词语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来品味的呢?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当然,在中考时,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一般都用以下的形式来命题:

……一词能否去掉?

……一词能否换成…… 譬如例题: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次能否去掉?)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换成“将会”?)

1.不能去掉,“至少”从数量上限制,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就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不能换成“将会”。“很可能”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而“将会”则表示肯定。“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规律: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本词(表数量/程度/范围/次序/时间/空间等),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准确);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能力训练上也不少。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当然,在千变万化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察题型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总之我们都必须在初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思考, 综合运用解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各类综合性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教案 第6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

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现在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

③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求精的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在中国的宴席中,选料、烹调、配料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已把精视为一种重视、尊重客人的表现。

④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⑤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左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遳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⑥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

⑦在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这首先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而中国人也经常通过这种吃宴席的形式来达到增强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目的。

⑧通过同桌共食来表现和睦、团圆,从而使饮食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引导和提升品位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①⑨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在宴席中,座位方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器具的排列都是一种礼节的体现。

⑩我们谈礼,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它贯穿于中国的饮食活动之中,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11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丰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必将产生积极的、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注】①醯醢:xīhǎi,泛指佐餐的调料。

1.关于选文的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D.分—总—分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3分)

一、1.(2分)D 【解析】文章先总说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然后从精(饮食品质)、美(审美体验)、情(情感活动)、礼(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详细解说,最后再加以总结。2.(3分)示例:引资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古代人对食物的求精意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3分)不能。如删去“之一”,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3分)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

【解析】“这个意思”在第⑤段中间,其指代的内容应在前面找,分析可知即该段第一句“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文商相盛 沈海滨

①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饱经战乱,但至今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之一。名剧《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古城..中。

②商丘是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前中期都城、周朝宋国国都、汉朝梁国国都、南宋开国之都。它是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中华姓氏的起源地,也是很多传奇故事的发生地,而商丘古城,正是数千年商丘文化的结晶。

③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从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外圆内方,形似古代的圆形方孔钱,寓意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

④商丘古城是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的,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古城内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保留着应天书院、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⑤在气势十足的古城墙门楼下方,竖着一个偌大的古城平面图,标注着城内著名景点的位置。你可以选择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追寻前代商人的气息,也可以选择旅游电瓶车作为代步工具,前往任何想去的景点。

⑥登上青砖铺砌的古城墙,不由得想象城下旌旗相望,城头鼓角争鸣的历史。古城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青砖,都仿佛是解读商丘历史的活字典。

⑦漫步在商丘古城的道路上,不禁叹息:这座可以媲美平遥古城的古城遗存,名声却远不及平遥。殊不知,商人的名词定义出自这里,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坐落在这里,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典故源于这里,《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曾生活在这里,这里还诞生了对农耕社会贡献巨大的二十四节气……

⑧商丘古城最负盛名的要数应天书院。《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应天书院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在历代文人心中有着神圣而独特的地位。穿过层层林荫,渡过粼粼湖水,我们在正午时分到达应天书院。此时人不多,气派的大门、高高的门槛、庄严肃穆的殿堂、高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塑像,都让人心生敬意。

⑨穿过北城门,便来到《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的故居。“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⑩“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正是在商丘古城上演。如今的古城中,还保留着见证他们爱情结局的壮悔堂。

11壮悔堂是一座明三暗

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庄重典雅,古色古香。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艺令人叫绝。

12若要领略商丘的商文化,○则可以前往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文化景区。其主要景点是商祖祠,此外还有三商之门、富商大道、商海、万商广场、王亥铜像、商祖殿、华商先贤馆、华商名人馆、华戏楼、阏伯台等,堪称一座商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中国旅游报》)1.请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其特征。(3分)

2.选文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2分)()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从远到近

4.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二、1.(3分)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2.(3分)引资料,引用《宋史》所记载的史实,具体详实地说明了应天书院神圣而独特的地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2分)B 【解析】本文从古城墙门楼、古城墙、应天书院、北城门侯方域的故居、壮悔堂、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文化景区等景点依次介绍了商丘古城。4.(3分)不能删去。“之一”一词表明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并非仅有商丘一个。若删去,表意就不符合客观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二氧化碳为何能防蚊

①天气热了,蚊虫重回人们的生活。防蚊手环、蚊香、电子蝇拍等传统的防蚊产品销量大增的同时,一种新型的灭蚊方式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用二氧化碳作为“诱饵”来消灭蚊子。

②在广告词中,厂家表示这种灭蚊方式采用的是空气绕

流二氧化碳诱饵技术。蚊子虽然可视距离只有10米,但是却能在距离60米的地方找到二氧化碳流。用二氧化碳流将蚊子吸引来后,捕蚊器内自带的直流风扇产生涡流旋风便可以将蚊子“吸入”储蚊盒,漏斗式集蚊盒防止蚊子逃逸,将其困在盒子中。

③其实在去年,微软就曾经研发出一种智能捕蚊器,也

是通过排放二氧化碳来吸引蚊子。【A】当蚊子被吸引进入罐子后,会遭到红外光的照射,然后根据光线反射不同来确定蚊子的类型。【B】也就是说,红外线可以识别进入罐中的蚊子是不是研究人员需要的品种,如果不是还可以打开门让蚊子飞出去。此外,一款同样诞生在国外的二氧化碳灭蚊器,则是通过电流的方式将进入罐子的蚊子击毙。

④使用二氧化碳灭蚊的原理是源于蚊子在寻找“目标”

下手时,通常是追寻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痕迹。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个人穿上密不透气的橡皮衣服,并将其置身在一间很多蚊子的屋子里。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管子引到室外时,蚊子对人不予理睬。但是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泄漏”在室内时,蚊子就争相飞去叮咬。可见,蚊子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找到人的。而且,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Ditzen教授也曾指出,通过辨别二氧化碳气流的方向,蚊子能最终锁定目标。

⑤正是基于此,二氧化碳灭蚊器才得以诞生。通过让蚊

子对二氧化碳产生的源头发生混淆,进而被灭蚊器吸引,最终踏入“万劫不复”之地。

⑥其实,在人类灭蚊斗争中,蚊香、防蚊环等灭蚊工具

均是依靠其他气味掩盖人本身的气味,迷惑蚊子。不少通过气味驱蚊的产品中往往含有右旋丙烯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等,这些菊酯类化合物是从菊花里提取出来的,令昆虫的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肌肉始终在收缩,根本无法行动,很快窒息。而且,菊酯的化学成分最适合于冷血动物的代谢过程,人类的体温较高,这种神经霉素对人类并没有那么有效。而且,人类要比苍蝇重500万到600万倍,因此要想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就需要相当大的菊酯类化合物量。但长期接触除虫菊酯的影响尚不清楚。

⑦部分药物研究员对于这种新方法灭蚊持观望态度,并

认为使用天然药草驱蚊更加绿色环保、有益健康。他们说:“小时候将阴干的艾草搓成绳索,点燃后的烟味可驱蚊,或者在家里养茉莉花、薄荷等;如果一旦被蚊子咬了,可将艾草泡入洗澡水中或者涂风油精,能消肿止痒。”

(选自《南京日报》,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如何利用二氧化碳驱蚊?(3分)

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两处的哪一处?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不过,微软发明的捕蚊器并非用于消灭蚊子,而是让研究人员研究蚊子。

3.文中提出了两种灭蚊方法,一种是新型的二氧化碳灭蚊法,一种是传统的草药驱蚊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蚊子的可视距离虽然只有10米,但是它们却能在远远超过60米的地方找到二氧化碳流。

B.微软在去年研发出的智能捕蚊器可对蚊子进行红外光照射,并根据光线反射不同来确定蚊子的类型。

C.通过气味驱蚊的产品中往往含有从菊花里提取出来的右旋丙烯菊酯、胺菊酯、氯菊酯等菊酯类化合物。

D.因为人类要比苍蝇重500万到600万倍,因此即使长期接触除虫菊酯,对人体也是没有影响的。

三、1.(3分)利用蚊子在寻找“目标”下手时,通常是追寻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痕迹的习性,用二氧化碳吸引蚊子,然后捕蚊器内自带的直流风扇产生涡流旋风便可以将蚊子“吸入”储蚊盒,漏斗式集蚊盒防止蚊子逃逸,将其困在盒子中。2.(3分)【A】处。第③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作者先指出微软研发出了智能捕蚊器,然后说明该捕蚊器的作用及原理。题干所给句子紧承第一句总说其作用,【A】后的所有内容说的都是原理,因此该句应该放在【A】处。3.(3分)示例一:新型的二氧化碳灭蚊法。理由:更加智能、便捷,蚊子一旦被吸入就会被困在其中,难以逃脱,且不与人体直接接触。

示例二:传统的药草驱蚊法。理由:使用天然药草驱蚊更加绿色环保、有益健康,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4.(2分)B 【解析】A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②段,对比原文内容可知,选项中“远远超过60米”的表述无从体现;B项表述对应文章第③段内容,表述与原文相符;C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⑥段,由“不少通过气味驱蚊的产品中往往含有……”可知,选项中删去了“不少”,范围扩大,表述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文章第⑥段内容,由原文“但长期接触除虫菊酯的影响尚不清楚”一句可知,选项中“对人体也是没有影响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

感受可燃冰的“温度”

苏更林

①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它是甲烷类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结晶状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大多呈现白色或浅灰色,看起来与冰雪十分相像,并且能像蜡烛或酒精块一样燃烧,因此人们就将其称为可燃冰。

②说来也怪,存在于可燃冰内部的甲烷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倒是十分地投缘。在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冰笼”中,“囚禁”着一个甲烷气体分子。它们称得上是相依为命的兄弟,没有了“冰笼”的保护,甲烷分子就会逸出笼外;而抽去了甲烷分子这个“房客”,那么“冰笼”也会发生塌陷。

③在可燃冰试采成功之际,社会各界都对其给予了特别关注。那么,可燃冰的“底气”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可燃冰在能源上的战略地位之外,可燃冰优秀的燃烧品质也是其走红的“底气”之一。

④由于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因此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这样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可燃冰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能源,并且是一种很好的清洁能源。通常,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因此,开采时只要把固体的可燃冰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来。

⑤可燃冰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因此其污染要比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要小得多。因此可以作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⑥一般来说,适于可燃冰形成的温度在0℃~10℃,超过20℃便会分解了。海底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4℃。在0℃时,可燃冰形成需要30个大气压,并且压力越大形成的可燃冰越稳定。可燃冰形成的气源,一般来说,可由海底沉淀的碳经生物转化而来。

⑦由于可燃冰形成需要特殊的条件,所以只能分布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单元。据估算,可燃冰的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 000年的新能源。

⑧我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大约相当于1 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分布在南海。按现在的消耗水平,可燃冰资源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⑨可燃冰既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能源。原来,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可燃冰的不当开发有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泄漏,不仅会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还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这无疑都会加大可燃冰的开采难度。

⑩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200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对可燃冰钻采进行攻关,现已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2017年5月,中国实现了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我国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是世界上第一次针对粉砂质水合物进行开发试验,采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其中的“蓝鲸”一号就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监测结果显示,整个试采过程安全、友好、可控、环保。我国在可燃冰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13期,有删改)

1.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可燃冰的特点?(4分)

2.第⑤段“可燃冰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请简要概括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分)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可燃冰的外形特点大多是白色或浅灰色、与冰雪十分相像的透明结晶状,且还能燃烧,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可燃冰。

B.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下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C.可燃冰还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能源,它不仅会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还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

D.早在2004年,我国科学家就已经开始对可燃冰钻采进行攻关,并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

四、1.(4分)物理性质、燃烧品质、形成条件、分布地区和储量、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和开采现状。

2.(3分)不能。“几乎”表示程度,接近于没有残渣或废弃物,但并不说明完全没有残渣或废弃物,如果去掉,表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2分)温度在0℃~10℃;在0℃时,需要30个大气压;海底沉淀的碳经生物转化产生气源。

4.(2分)A 【解析】A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①段,选项表述与原文相符;B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④段,原文是“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选项删去了“常压”,表意与原文不符;C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⑨段,由“可燃冰的不当开发有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泄漏……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可知,“会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还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的是可燃冰的不当开发有可能导致的甲烷气体泄漏造成的,选项表述错误;D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⑩段,由“200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对可燃冰钻采进行攻关,现已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一句可知,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并不是2004年成功研发出的,选项表述错误。故应选A项。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反辐射无人机天生雷达杀手

①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式雷达使来犯之敌无处遁形。如果说雷达是现代战争的“千里眼”,那么反辐射无人机就是专门对付“千里眼”的“神兵利器”。一旦摧毁敌方的雷达系统,就能有效掌握未来战争的制电磁权,在电子对抗中占尽先机,从而为战胜对手打下基础。

②反辐射无人机是继反辐射导弹之后出现的一类新型反辐射武器,可针对敌方雷达、通信地面站等电子辐射源进行物理摧毁。它其实是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由被动式雷达导引头、战斗部和无人机平台组成。③反辐射无人机发射后可在目标上空或附近空域大范围自主巡弋飞行,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系统对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和锁定,一旦锁定敌方雷达等辐射源,可根据攻击指令发起俯冲攻击,以接近垂直的姿态对锁定目标进行‘自杀式’打击。与同样以攻击敌方雷达等为目标的反辐射导弹相比,反辐射无人机是一种价格更为低廉、性价比更高、滞空待机时间更长,且更适宜对敌军隐蔽式和移动式雷达设施进行攻击的武器。因而,反辐射无人机又被称为“雷达杀手”。④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多个型号反辐射无人机装备部队,并先后多次被应用于战场实践。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62架F-4G反辐射无人机,发射了1 000多枚“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致使伊军的雷达开机量迅速降低了90%,防空系统几乎完全瘫痪,美军飞机在伊拉克上空犹入“无人之境”。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伊拉克拥有作战飞机680架,却没能击落一架多国部队的作战飞机。拥有约1 700枚防空导弹,却只打下了一架多国部队的作战飞机。而多国部队共出动了11万多架次,整个战斗损失只有9架!

⑤,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作为夺取制电磁权的“神兵利器”,反辐射无人机集无人机、导弹和自动化技术于一身,可以对敌雷达设备进行全天候、远距离的探测、压制和打击,从而实现战争初期对敌方指挥控制中枢的毁灭性打击。也因此,这种无人机自问世就受到种种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处处封锁、层层设防。

⑥中国反辐射无人机的研发,始于本世纪初从以色列引进的“哈比”无人机,第一代国产反辐射无人机确实是中国科研人员在以色列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制的。资料显示,该机的雷达波反射截面很小,红外信号可以忽略,光学特征和噪音值都很低,所以其战场生存率比较高。它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可在空中自动搜索敌方地面雷达目标并对敌目标实施攻击。

⑦今天,随着我国无人机平台及载荷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改进提升反辐射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全新一代反辐射无人机产品已经在技术性能上实现了对“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的赶超。

⑧未来,随着无人机及其操控技术、精确弹药技术等的进步,反辐射无人机将朝着滞空时间更长、飞行速度更快、隐身能力更好、毁伤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等的运用,有望实现反辐射无人机集群化编组作战,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狼群攻击效应,或与其他种类无人机及动能打击武器形成更加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反辐射无人机被称为天生雷达 杀手的原因。(4分)

2.请结合语境,给文章第⑤段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话。(3分)

3.请写出第⑥段中加点的“它”所指代的内容。(2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只要能利用反辐射无人机摧毁对方的雷达系统,就能掌握未来战争的制电磁权,在对抗中抢占先机,为战胜对手打下基础。

B.反辐射导弹其实是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由被动式雷达导引头、战斗部和无人机平台组成。

C.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我国全新一代反辐射无人机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已赶超了反辐射无人机“哈比”。

D.随着无人机及其操控技术、精确弹药技术等的进步,反辐射无人机已朝着滞空时间更长、飞行速度更快、隐身能力更好、毁伤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

五、1.(4分)反辐射无人机可针对敌方雷达、通信地面站等电子辐射源进行物理摧毁;一旦锁定敌方雷达等辐射源,可根据攻击指令发起俯冲攻击,对锁定目标进行“自杀式”打击;比反辐射导弹更适宜对敌军隐蔽式和移动式雷达设施进行攻击。

2.(3分)谁掌握了制电磁权

3.(2分)本世纪初从以色列引进的“哈比”无人机。

4.(2分)C 【解析】A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①段,原文是“就能有效掌握未来战争的制电磁权,在电子对抗中占尽先机”,选项中删去了“电子对抗”,表述与原文不符;B项表述对应文章第②段内容,原文中的“它”指的是“反辐射无人机”,选项将其换作“反辐射导弹”,表述错误;C项表述对应文章第⑦段内容,选项表述与原文相符;D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⑧段,由“未来,随着无人机及其操控技术、精确弹药技术等的进步,反辐射无人机将朝着……”一句可知,选项中“反辐射无人机已朝着……”这一表述错误。故应选C项。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①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②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③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④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⑤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⑥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⑦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⑦段的主要内容。(2分)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简要说明海冰有哪些特征。(4分)

4.选文第④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六、1.(2分)从冰盖、海冰、极光、山岳几个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解析】作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作答,紧抓第②~⑤段的首句以及最后一段“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即可总结出答案。2.(3分)举例子。列举冰山在大风之后就漂走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冰山能够快速移动的特点。

3.(4分)①冰山:硕大无比,能快速移动。②浮冰:漂浮,没有棱角,椭圆,近似薄饼状。

【解析】根据题干定位答题区域,即第③④段,再细读第③④段,从文中摘取关键词句分别回答“冰山”和“浮冰”的特点即可。4.(2分)不能删掉。“一般”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例外,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例外,如果去掉,意思就变成所有情况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与文章意思不一致。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酸奶的秘密,你知道吗

①面对种类繁多概念热闹的乳制品货架,你有没有感觉困惑?这里,真相来了!

②真相1: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简单说,生产者先将牛奶发酵变成了酸奶,又把酸奶进行高温加热,把所有的乳酸菌都杀光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进了利乐包装,趁热封装。所以即便在室温下放几个月,这些酸奶既不会变酸,也不会腐败。

③真相2:多数冷藏酸奶有活乳酸菌,但进不到你的肠道里。绝大多数酸奶产品中含有活乳酸菌,也就是制作酸奶时必须添加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菌)和“嗜热链球菌”(S菌)。但它们不属于能进入肠道定植的品种,只能在穿过胃肠道并光荣牺牲的过程中,帮助人体起到一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健康作用。当然,即便这些菌被胃酸杀死,它们的菌体碎片仍然能产生一些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发酵产生的乳酸本身也有利于吸收矿物质和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喝普通酸奶还是比不喝有利于肠道健康。有少数酸奶产品中添加了嗜酸乳杆菌(“A菌”)或双歧杆菌(“B菌”)。这两类菌的确保健作用更强,而且能进入到人体大肠并存活下来,不过在通过胃肠道的时候,绝大多数乳酸菌都牺牲了,在上亿甚至几十亿的菌中,只有极少数幸运的菌能被亿万同伴掩护,最终到达大肠当中,并栖息繁衍下去。由于大部分酸奶并没有标明到底有多少活的A菌和B菌,有多少幸运菌真的进入身体,就不必期待过高了,只要相信有比没有好就行了。

④真相3:酸奶产品没有标注钙含量,不等于其中没有钙或钙含量低。有人只听说牛奶中有钙,看到酸奶没有标钙含量,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钙含量高的酸奶产品了。牛奶中的钙是和酪蛋白胶体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说,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乳钙就越多。由于我国营养标签法规只要求标注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几项,并未强制要求标注钙含量这个项目,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标。购买者只需要认真看一下蛋白质含量就好了,挑出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产品,然后算算性价比,就可以决定买哪个了。

⑤真相4: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含的添加糖就越多。酸奶的原料是牛奶,而牛奶中的乳糖甜度很低,所以发酵之后的酸奶,如果不加点糖来调和,就会酸得很难下咽。因此,至少要加6%~7%的糖,才能让酸奶口感较好。要想比较甜,就要加8%~10%的糖。乳糖和添加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两项加起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10%~15%之间(100克产品中含糖10~15克)。

⑥真相5:口感像酸奶的并不一定是酸奶。市面上有各种新式的产品,口味酸酸甜甜的,都和酸奶差不多,比如布丁、布林、慕斯、韩式酸奶等,都是含奶的甜点,不属于酸奶类型。它们的特点是蛋白质低于普通酸奶,而脂肪比普通酸奶高得多,甚至可达6%~8%(普通酸奶不超过3%),糖分也相当足。在营养价值方面,都比正常的酸奶低得多。偶尔吃吃满足口感可以,若天天用它们替代酸奶来喝,就相当不明智了。不仅损失钱还损失营养。还是购买那些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产品最健康。

(选自《生命时报》有删改)

1.选文从哪些方面对酸奶进行了说明?(3分)

2.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3.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七、1.(3分)①酸奶中的乳酸菌;②酸奶的钙含量;③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决定含糖量;④酸奶的真假。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概括,答题范围主要在文章第②~⑥段,然后细读这部分,可以知道第②③段说明酸奶中的乳酸菌,第④段说明酸奶的钙含量,第⑤段说明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决定含糖量,第⑥段说明真假酸奶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2.(2分)不能调换,原文第②③段都是说明酸奶中的乳酸菌,而第④段说明的是酸奶中的钙含量,②③段衔接更加紧密,符合说明事物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解析】文章第②段说明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第③段说明多数冷藏酸奶有活乳酸菌,但进不到你的肠道里;第④段说明酸奶产品中的钙含量。最后分析可知第②③段衔接紧密,符合说明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3.(3分)不能删去。“通常”表示一般来说,在文中指大多数情况下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15%之间,但也不排除少数其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通常”是表示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不排除其他少数情况,然后分析该词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最后概括指出这个词语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即可。

4.(3分)列数字、作比较,用具体的数字,把含奶的甜点和酸奶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酸奶最健康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

【解析】由第⑥段画线句中“低于”“比”等词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6%~8%”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后结合段中“不仅损失钱还损失营养。还是购买那些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产品最健康”具体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潘 佳

①普通话的“普通”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实这里的“普通”是普遍通行的意思。

②人类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产生变化,时空

差异形成了方言,由于沟通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通用语、共同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③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

言”和“通语”了。他们是我们当代共同语的远古“祖先”。《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郑玄注“雅言”为“正言”。

④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

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⑤清末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

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民国时期开展的民族共同语运动,就叫“国语运动”。

⑥在中国最早提出普通话的是朱文熊,1906年,他对

普通话的定义是“各省通行之话”。20世纪30年代,在文艺语言大众化的讨论中,瞿秋白、鲁迅等都使用了“普通话”这个术语,他们所指的是五方杂处的城市自然形成的一种互相能听懂的语言。1934年兴起的大众语运动最终对普通话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普通话是以一种流行最广的方言为基础的,习惯上全国各地共同使用的,大众能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的人民大众的口语,它是更具普遍性的“国语”和更接近人民口语的白话文。

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推行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政策。

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⑧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那么,普通话就等于北京

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所指的以北京话为标准,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

⑨最后,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同时,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发挥着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的重要作用,这也并不妨碍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汉语共同语的发展历史,完成下面的内容。(2分)

先秦、两汉:(1)→西汉:“通语”“凡语”→东汉:洛阳话、长安话、汴梁话→(2):官话→清末:国语 2.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2)1934年兴起的大众语运动最终对普通话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3.文章③④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和时空差异产生变化并形成了方言,通用语、共同语的产生是出于沟通需要。

B.语言的统一性在秦汉时代表现得更强,当时的共同语即西汉杨雄在自己的著书中所提到的“通语”和“凡语”。

C.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把清末以后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D.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由此可见,普通话和方言是对立的。

八、1.(2分)(1)“雅言”“通语”(2)明、清

2.(4分)(1)“之一”是指其中一个,说明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 语言不只汉语这一个,还有其他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2)“基本”指大体、大部分,文中指大众语运动最终对普通话有了大体上一致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3分)不能调换,原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共同语的发展历史,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调换后与事物发展先后顺序不符。

4.(2分)B 【解析】A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②段,由原文中“人类的语言随着……时空差异形成了方言”一句可知,选项中“人类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和时空差异产生变化并形成了方言”的表述与原文表述不符;B项表述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④段,选项表述与原文相符;C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⑦段,由原文“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把清末至民国……”可知,选项中“清末以后”的表述错误;D项对应内容位于文章第⑧段和第⑨段,由第⑨段中“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一句可知,选项中“普通话和方言是对立的”这一表述错误。故应选B项。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①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而且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据统计,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景观。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正因如此,沙漠常常给人以“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奇异、多样的沙漠植物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

②严酷的沙漠也有其温柔的一刻。早春时分,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冬天的积雪逐渐融化,恰到好处的春雨也送来了及时的湿润。此刻,灌木、乔木尚未萌动,而一类依靠春季冰雪融水和降雨又不能忍耐夏日高温、干旱的特殊草本植物类群,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有效光合积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在沙海中燃尽了绚烂夺目的生命之火,然后将自己以种子或休眠芽的形式继续隐藏在沙层,期待下一个春季。

③这类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被称作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涵养水土、防沙固沙及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30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最早宣告了沙漠春天的到来,成为沙海中惊鸿一瞥的“隐形森林”。

④短命植物被认为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将导致荒漠植物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种间互作、水分和养分循环等地表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引起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过程和遗传结构乃至群落结构的多度、盖度、丰富度发生变化,或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影响并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⑤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新疆准噶尔盆地现有短命植物将近200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疆干旱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物种数和重要值将逐渐增大。对荒漠生态系统中短命植物如何响应气温、降水变化的全面了解将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下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关键。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第③段,说说短命植物有哪些特点。(3分)

3.第②段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4.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九、1.(3分)第①段介绍沙漠复杂、奇异的环境,颠覆了人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2.(3分)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株高不超过30厘米;花鲜艳、果奇异。【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锁定答题范围——第③段;然后采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答案要点。如“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一句就包含两个特点:(1)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2)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其他特点,同理可得。3.(3分)不能,“左右”是表示限定的词语,说明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的时间是两个月上下,去掉就表示正好两个月,与原文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删”;(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3)指出删除后,句意发生了变化。就该题而言,“左右”表示两个月上下,不是正好两个月,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2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拥有很多短命植物。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1分)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钟 凯

①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由于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茶黄素、茶褐素,久置的茶汤会呈现黄褐色甚至发黑,味道也变得更加苦涩,“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有很多人担心隔夜茶会出现细菌、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的问题,甚至有人说隔夜茶能致癌。那么,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科学依据何在呢? ②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有苦涩味的茶多酚、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提供甜味的可溶性糖、提供苦味的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不同茶叶浸泡时,这些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

③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之内喝掉。但是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温条件下,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经过十几个小时浸泡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并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吧。

④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其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经检测,一杯绿茶、红茶或龙井茶(240毫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不足0.03毫克,普洱茶也差不多。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以上升数倍,不过依然很少,一杯大约只有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⑤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属于一种亚硝酸盐,限量为每千克10毫克,腌腊肉中的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30毫克。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

⑥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几乎所有的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但用普洱茶做的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含量依然很低,和熟肉制品、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的卫生要求相当。

⑦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实验表明,隔夜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当然如果你不喜欢隔夜茶的味道,不喝也罢。

⑧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有的人怀疑这是茶水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金属无关。

⑨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中有一些差异。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中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铅的限量为每升50微克,管得最严的婴儿奶粉的限量为每升奶19微克。因此可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是要另外讨论的问题了。

⑩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有毒”。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有毒”?(3分)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苦味的茶多酚、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提供甜味的可溶 性糖、提供苦涩味的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是茶汤 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B.在冲泡过程中,不同的茶叶种类中的营养物质达到最高 值时所耗时长也有所不同,绿茶冲泡后室温放置2小时,其营养物质会迅速减少。

C.当泡茶的水温达到90~100 ℃时,茶中所有细菌都会瞬 间被烫死。特别是在敞开存放的情况下,茶汤凉下来之 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D.据相关研究显示,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

十、1.(3分)从隔夜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细菌含量、重金属含量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2分)列数字,用“0.03”“0.2”这样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隔夜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不会致癌。

3.(4分)内容上:强调说明了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的那么“有毒”,隔夜茶也是可以喝的;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标题,与开头段落的说明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上一篇:新闻部工作计划书范文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欢欢喜喜过春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