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书作文范文

2024-05-25

关于旧书作文范文(精选10篇)

关于旧书作文 第1篇

外公生前特别爱看书。每到晚上,他房间里的灯光总是很亮堂。有时,我一觉醒来灯还未曾熄灭:他戴着老花镜,皱着眉头,手在书上指来指去,几只小虫在灯前舞动着。

那年秋天,我的期末成绩不理想,被爸妈批了一顿。妈妈说:“外公年纪这么大还那么好学,你就不知道向外公学习学习?”我不服气:“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资料作业,哪有时间看书呀?”话到嘴边却没敢说出来。

幸亏外公救了我,他对妈妈说:“琪茵学习忙,我退休了,我可以帮她,你们不要再批评她了。”从那之后,外公每晚看完文章,就把好词好句抄下来。外公嗜爱历史,他把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概括成一小段抄在专用本子上,这是我最喜欢读的。

早晨,他把抄好的资料放在我的书桌上,每次资料旁边都会附上一张小纸条,诸如:“早晨是最好的阅读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等等,外公的提醒真是用心良苦啊!每每想偷懒时,我就想起外公的话,于是又振作精神。

每逢佳节,外公也不闲着,他依旧坐在书桌旁,戴着老花镜,认真地为我提取资料。一年春节,全家人都在客厅,谈天论地,看春晚节目,唯有外公,悄悄走进房间,戴着老花镜,拿起一本书……

那是去年秋天的下午,一切是那么的凉爽,真是难得的好天气,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我兴高采烈地蹦回家,一进门,就见外公安静地斜躺在沙发上,手里还拿着一本旧书。“外公――”我叫他,却没有应。走近一看,外公满脸通红,头上都是汗,我感觉不对劲,连忙把外公摇醒,外公睁开眼睛,眼球布满血丝,触摸他的额头,才知是发烧了。气氛立刻紧张起来,我慌忙拿起来电话……

那一晚,乌云挡住了天空,隐隐约约只能看见一两颗星星。妈妈让我给外公送杯热水。走到门前,门缝仍发出亮光,难道外公还没睡吗?我推开房间,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仍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看书写资料。“外公,你生病了,休息一下吧!”“不行不行!我要是睡了,你明天就没有课外资料学习了,你先回房休息吧,我晚点再睡!”外公用坚定的眼神对我说。听着外公的话,我突然喉咙哽咽,不知道说什么好。

外公终究没等到我中考毕业的那一天,他走了,告别了他心爱的旧书和永远牵挂的孙女,去了一个有书的世界。双眼红肿的我走到书桌前,将外公给的抄录的资料一张一张地装订成成册。我每天都要重复翻看这本旧书,每每看到他字迹,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他在台灯下伏案看书写资料的身影。

关于旧书作文 第2篇

姓名

班级

目录

一、前言…........................3

关键词......................3

二、项目介绍........................3

三、市场分析........................4

四、技术支持与店铺优势..................4

五、战略选择........................5

1.品牌战略.........................5

2.包装战略.........................5

3.宣传战略.........................5

4.价格战略.........................5

六、结论与建议.........................6

前言:随着互联网人群不断地增多,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这样。二手书价格合理、种类齐全,二手书的回收再利用也符合当今环保低碳的潮流,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购买新书相比,旧书虽旧,却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以购买教材为例,高校教材尤其是部分双语教材往往价格不菲,相比之下旧书低廉的价格对于尚无收入却又要自行理财的高校学子们而言无疑魅力巨大;另一方面,高校教材偏重理论研究,层次较深,往往难以在一般书店买到,购买旧书省去了去书店寻找或是网上订购的时间,更加方便与快捷。同时,随着“节能减排”风尚的兴起,旧书再利用更是成为了循环经济在校园生活中的绝佳示范,广受环保人士推崇。本次便是以淘宝店铺为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旧书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淘宝店铺旧书销售高校学生

关于网上销售旧书的可行性分析调查报告

项目介绍:目前高校教学教材、参考书、考研材料等相关书籍价格比较高,学生购买时要花费较高费用,这对于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尤其会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鉴于二手书的可利用性,我们希望通过淘宝旧书店发展二手书市场交流平台,这将是个很好地创业项目。

对于高校的教科书的改动一般都很有限,大部分教材知识要点基本不变,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参考书、考研资料变动也相对较小。二手书完全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此来节约成本。特别是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后,都会大量书籍需要处理,一般处理方法通过收废品处理掉,只有极少部分卖出去,同时,看要得学生考研之后也很多材料、书籍需要处理,况且,大学阶段的教育是一种广博的通才教育,需要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就会用到很多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也就是在最初学习的时候需用,然后就被闲置。这样以来,很多教科书还是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二手书教材的来源可以说是很广泛的。与此同时,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修读二专业的课程,上课时就需要一本课本,通过淘宝网上书店这个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

市场分析:以江苏大学为例,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师生42000余人,通过估算,每年毕业的学生有5000人左右,其他年级有15000人,毕业生没人至少都要读80门课程,除去公共课外,至少要读50门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校选课,以每人有50本课本来讲至少每年要产生25000本左右的课本,如果把其他课程的辅导书算进来的话,那么至少还有5000本。同时考虑到考研、考公的学生,我校知道每年有5000人会考研、考公,每人至少都会5本辅导书那么就有25000本左右的书籍;加上学生为参加一些其他的资格证书的考试,至少还会有20000本左右的书籍。因此每年至少有75000本的书籍要处理,其中以5000本通过各种渠道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学生,还有两万本学生带回家里,那么每年至少有50000本书籍需要处理。

从学生自身需要来看,他们有大量闲置的书籍可以被处理掉,在校学生也需要大量与之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即使他们当中只有百分之几的学生需要购进二手书,面对全国的高校学生,这也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

网上销售旧书的技术支持与淘宝店铺优势:

淘宝旺铺是基于以“美观和功能”来达到生意旺旺的出发点,用精美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做到留住客户,留住关注,留住好印象,留住好生意,真正达到“旺铺”的目的,它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

一、精美的界面

1.店招banner:更专业地彰显店铺的形象,体现店铺主营;

2.促销公告区:这意味着卖家可以通过精致装修来更好地展示店铺促销活动公告等;

3.自定义颜色:旺铺有14种颜色可供挑选,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审美需求;

4.新宝贝描述:就美观来说,分类模板和供述模板相得益彰;就功能来说,更容易留住买家,方便大家能够多多分类别地选购宝贝;

5.自定义页面:在旺铺首页店招的下面可设置最多为5个自定义页面,不但能起到统一美化店铺的作用,而且可相当于多几个信息区和公告区。

二、强大的功能

1.宝贝缩略图:宝贝图片更大更直观地显示在旺铺首页;

2.个性推广区:柜台内展示的宝贝可以根据多种方式、数量、大小来个性地排

序和设置;

3.推荐宝贝区:推荐宝贝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数量部分或全部显示到店铺首页,与个性推广区共同形成4大柜台,分别展示店里宝贝;

4.自动推荐区等等。

网上销售旧书借助淘宝店铺平台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借助淘宝平台技术更好的进行旧书的网上销售及营销。

战略选择:对网上销售旧书的特点,我们将从不同方面采取以下不同的策略:

1、品牌战略

为了能够长久的经营下去,我们的项目就必须要一个有知名度的品牌,而二手书市场主要就是书籍的循环使用,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绿色书屋,所谓的绿色书屋就是指书籍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也就减少用于生产纸的森林树木的砍伐量,我们项目是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我们将围绕这个核心竞争力开展我们的品牌推广工作,采取适当的品牌战略,2、包装战略

对于二手书籍,很多人马上就会把它联想到那些按斤的书籍,同时也会联想到外面舒坦买的二手书籍,为了改变我们对二手书籍的看法,就必须对二手书籍这个项目进行包装,我们将大力进行广告宣传,提升平台形象。

3、宣传战略

为了能够提高我们品牌的知名度,就必须有一定的宣传,我们的宣传战略只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网络广告:通过与福大人、新庭芳苑网站合作,还可通过微博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B.现实的广告:DM单、彩页发放;亲朋好友的口头传播;校园广播宣传

4、价格战略

为了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我们就必须对二手书籍制定合适的价格,对于二手书籍的买卖,我们将采取低端价格的战略,薄利多销,一般会外面书摊的价格,同时也得低于复印书本的价格。为了能够更多吸引消费者,根据书本的价格,我们采取不同的利润标准,同时还要书本的新旧,从而确定二手书籍的价格。当然,我们还得保证二手书籍货源的成本因素。

结论及其建议:

关于旧书作文 第3篇

首先要说的是2011年湖北省的语文高考, 要求学生以“旧书”为题作文, 我认为这是本省自主命题以来最好的一个作文题目。因为“书”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思想、智慧、情感和经验的载体, 再加上一个“旧”字, 那就既可写某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人、物或者事件, 也可写人生的某一段经历及其带给人的联想或情思, 也就是说, 以“旧书”为题作文, 虚实兼顾, 可;古今贯通, 可。绵绵情意叙事, 可;层层深入析理, 可。然而, 就笔者所阅判的作文 (2600余份) 来看, 虽然不乏佳作, 但整体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基本的语文素养缺失。“语文素养”, 顾名思义, 乃平日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以至基本的人之常情的领悟。一个高中毕业生, 读书一般12载, 语文课至少上了2200余课时, 语文教材读了近40本 (加上《读本》) , 应当说, 写起作文来, 至少不会也不应当犯如下低级错误: (1) 基本知识出错。如奶奶送我一本《格林童话》, 上面有《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父亲送我一本抗战时期出版的书, 上面记载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开始明明交代父亲不识字, 但到后来竟指导我如何读《唐诗宋词文选》 (注意:这个书名是不可能存在的) 。还有大量的将“书中自有颜如玉”错成“书中自有回良玉”的错别字就不说了。 (2) 违背常情常理。如我爷爷保存的一本字典, 竟然每一页上记满了日记, 全是关于他活着时为村里人做的好事。又如, 高三总复习之前, 老师要我们先读好小学的旧书, 并且要从一年级读起。

基本的思维能力缺失。思维能力, 可高可低, 高者有严密的抽象思维, 丰富的形象思维;低者就是至少不要犯绝对化、低幼化的错误, 而就笔者所阅试卷来看, 犯有如此错误的还大有人在。请看: (1) 论述绝对。如“一本新书, 带给我们的只是知识, 而一本旧书, 带给我们的才是千金难买的人生经验”;“只有看旧书, 才是真正的读书;只有看旧书, 才是学习中国的文化”;“喜欢韩寒、郭敬明, 就是讨厌旧书”。 (2) 表述幼稚。如“勾践看旧书, 创造了反败为胜的奇迹。居里夫人看旧书, 提炼出了镭。巴金看旧书, 创作了激流三部曲”。“我到外公家做客, 外公一手端着酒杯, 一手翻着《史记》, 给我讲故事”。 (3) 思维混乱, 如“看旧书, 就要善于发现旧书的价值, 比如马琳的教练就发现马琳能吃苦, 刘邦就发现韩信能打仗”;“国家有了旧书, 才有了历史”。又如, 开始记叙了因一本旧书认识一位朋友的过程, 接着却突然冒出一句“旧书啊, 创造了我一生的财富”。

如果说上述错误只是令人苦笑的话, 那么下面的错误就让人无言了。

基本的人文情怀缺失。具体表现: (1) “我”为中心。如年迈的爷爷为了筹钱给小时候的我买连环画, 到建筑工地去打工, 结果累死在工地上。奶奶临死前郑重地交给我一个盒子, 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一本旧书。 (2) 漠视生命。如一位好心司机送一捆旧书到山区学校, 途中车翻, 司机受了重伤, 但他坚持将书送到目的地后, 才去治伤, 结果没有被救活。 (3) 虚情造文。如我生日时, 客人送了很多礼物, 但我因没有看见一本旧书而感到愤怒;还好, 最后哥哥送了一本旧书, 没想到, 这竟是我和哥哥的永诀。

笔者认为, 上述错误, 在一个参加高考并拟就读高校的高中学生身上, 即使少到只有一例, 也不应当出现, 何况恰恰均不在少数。呜呼, 痛哉!

痛心之余, 仍须反思——即使有些反思是无用功。反思什么?窃以为, 现在, 的确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即老实做人, 踏实读书, 真实为文。

老实做人。把“老实做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似乎有点牵强。但学会做人与学好语文的确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知道, 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人文性、工具性的二者合一。事实也告诉我们, 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健康的学生是难以学好语文的。因为, 当他看到情感细腻、意蕴丰富的文章时, 很可能兴味索然, 如同嚼蜡;当要求他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时, 他就只得挖空心思, 瞎编乱造。不然, 何以解释在高考作文中, 还会出现诸如爷爷为给孙子买一本旧书而去打工且累死在工地上的荒唐故事。其次, 做人与作文关系紧密。常言道, 文如其人, 反之, 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文。当然, 我们现在说“文如其人”时, 更多的是指文章风格, 而其实, 风格也包含了人的思想情感。明代的李贽就说过:“盖声色之来, 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清澈者音调自然宣扬, 旷达者音调自然浩荡。……有是格, 便有是调, 皆情性自然之谓也。”显然, 这里的“情性”除了文章风格之外, 应当还有人的思想情感乃至人格、人品等等。因此, 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做人的教育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 利用一切机会, 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人格、人品和人生的引导。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经常拨动学生的心弦, 唤醒其麻木的心灵, 使之具备比常人稍微敏感一点的心灵, 在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看到一个善意的微笑、听到一句真情的话语时, 能够激起情感的涟漪;在点滴小事中感悟出人情世故, 于时光推移中体会到人生况味,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 从而逐步走向成熟, 变得高雅。

踏实读书。“踏实”者, 切实、安稳之谓也。读书而踏实, 本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阅读之必需。试想, 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平心静气、安安稳稳地读它一气;如对胃口, 就读个昏天黑地;不对胃口, 就翻翻而已。如果进而有了“惴惴”和“洋洋”两种阅读的心理体验, 那就进入了较高的境界。所谓“惴惴”者, 即捧书苦读, 恰似夜行幽谷, 惴惴不安, 如履薄冰, 凝神屏气;而“洋洋”者, 即一册书在手, 犹如马行平川, 洋洋自得, 信马由缰, 心醉神迷。有了“惴惴”的阅读, 就能披沙拣金, 探骊得珠, 其语文素养怎能不积淀日厚?有了“洋洋”的阅读, 就能广采博收, 登高望远, 其人文情怀何愁不积累日丰?有了如此踏实认真而又自由潇洒的阅读, 再加上恰当的指点, 我们的学子一定会学有所成。但在现行的语文高考指挥棒下, 学生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各种名目的考试之后, 在看到一篇篇生动而又富有情韵的妙文, 被一个个冰冷而又严肃的选择题或者主观题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之后, 他们的阅读思维已经逐渐模式化了:看到优美的文学作品, 其第一反应不是静静地欣赏流畅而优美的语言, 领悟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 而是赶快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找到文中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等。如此阅读, 多了急功近利, 少了品味咀嚼;多了应考技巧的训练, 少了思想情感的体悟。其结果, 学生不愿也不会读书了。笔者曾不止一次地调查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 学生一般是在上网, 为84%。在学生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籍里, 娱乐性杂志、武侠小说又占了76%。10年前, 高中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就读完四大名著中一部的占30%左右, 现在, 连10%都不到了。今年, 我又接手两个高一班级的语文教学, 调查中发现, 116名学生, 完整地读过一部名著的竟然只有3个人。而到了高中又如何呢?笔者在刚刚带过的一个毕业班里调查发现, 三年的高中生活, 竟然有40%多的学子没有进过一次学校图书室。我们不得不问, 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 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从提高呢?我们又怎么希望他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呢?

真实为文。常言作文贵新, 其实更贵实。“新”主要是指在选材角度、表现手法上要独出机杼;而“实”, 主要是指选用的是真材实料, 抒发的是真情实感。离开了这样的“实”, 无论怎样新鲜的角度, 也不管如何新奇的手法, 写出来的只能是雾里看花, 或者是空中楼阁。可不是吗?现在不少的学生, 苦于没有生活的积淀, 一写作文, 就只好虚构一些自认为可以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实则漏洞百出的情节, 比如今年一位考生的作文大意是:我读小学的时候, 奶奶曾藏了我的一本小学课本;到了高三, 奶奶看见我的成绩下降了, 终于将那本书交给了我, 没想到, 奶奶在把书交给我之后, 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样的情节, 显然是捏造的, 但考生为什么偏偏要这么写呢?其直接原因是:胸无成竹、肚无存货。间接原因是:他们平时就认为, 写作文就要虚构, 而且要有大波大澜, 其理论就是“要动人, 须死人”;至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在他们眼里, 那都是平凡乏味而且微不足道的。其实, 在今年写旧书的高考作文里, 不少的佳作恰恰写的就是日常小事, 比如写之前读了几本书, 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将这些印象择要地写出来, 平实而动人。又如写临近高考时, 自己处理旧书的过程及其心理活动的情况, 同样很精彩。这就告诉我们, 作文教学, 首要的不是教写作的技巧, 比如如何开头结尾, 如何增加文采等等, 而是要教写作的态度, 即老实地关注日常生活, 真实地表现日常生活。

关于旧书作文 第4篇

首先要说的是2011年湖北省的语文高考,要求学生以“旧书”为题作文,我认为这是本省自主命题以来最好的一个作文题目。因为“书”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思想、智慧、情感和经验的载体,再加上一个“旧”字,那就既可写某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人、物或者事件,也可写人生的某一段经历及其带给人的联想或情思,也就是说,以“旧书”为题作文,虚实兼顾,可;古今贯通,可。绵绵情意叙事,可;层层深入析理,可。然而,就笔者所阅判的作文(2600余份)来看,虽然不乏佳作,但整体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基本的语文素养缺失。“语文素养”,顾名思义,乃平日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以至基本的人之常情的领悟。一个高中毕业生,读书一般12载,语文课至少上了2200余课时,语文教材读了近40本(加上《读本》),应当说,写起作文来,至少不会也不应当犯如下低级错误:(1)基本知识出错。如奶奶送我一本《格林童话》,上面有《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父亲送我一本抗战时期出版的书,上面记载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开始明明交代父亲不识字,但到后来竟指导我如何读《唐诗宋词文选》(注意:这个书名是不可能存在的)。还有大量的将“书中自有颜如玉”错成“书中自有回良玉”的错别字就不说了。(2)违背常情常理。如我爷爷保存的一本字典,竟然每一页上记满了日记,全是关于他活着时为村里人做的好事。又如,高三总复习之前,老师要我们先读好小学的旧书,并且要从一年级读起。

基本的思维能力缺失。思维能力,可高可低,高者有严密的抽象思维,丰富的形象思维;低者就是至少不要犯绝对化、低幼化的错误,而就笔者所阅试卷来看,犯有如此错误的还大有人在。请看:(1)论述绝对。如“一本新书,带给我们的只是知识,而一本旧书,带给我们的才是千金难买的人生经验”;“只有看旧书,才是真正的读书;只有看旧书,才是学习中国的文化”;“喜欢韩寒、郭敬明,就是讨厌旧书”。(2)表述幼稚。如“勾践看旧书,创造了反败为胜的奇迹。居里夫人看旧书,提炼出了镭。巴金看旧书,创作了激流三部曲”。“我到外公家做客,外公一手端着酒杯,一手翻着《史记》,给我讲故事”。(3)思维混乱,如“看旧书,就要善于发现旧书的价值,比如马琳的教练就发现马琳能吃苦,刘邦就发现韩信能打仗”;“国家有了旧书,才有了历史”。又如,开始记叙了因一本旧书认识一位朋友的过程,接着却突然冒出一句“旧书啊,创造了我一生的财富”。

如果说上述错误只是令人苦笑的话,那么下面的错误就让人无言了。

基本的人文情怀缺失。具体表现:(1)“我”为中心。如年迈的爷爷为了筹钱给小时候的我买连环画,到建筑工地去打工,结果累死在工地上。奶奶临死前郑重地交给我一个盒子,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旧书。(2)漠视生命。如一位好心司机送一捆旧书到山区学校,途中车翻,司机受了重伤,但他坚持将书送到目的地后,才去治伤,结果没有被救活。(3)虚情造文。如我生日时,客人送了很多礼物,但我因没有看见一本旧书而感到愤怒;还好,最后哥哥送了一本旧书,没想到,这竟是我和哥哥的永诀。

笔者认为,上述错误,在一个参加高考并拟就读高校的高中学生身上,即使少到只有一例,也不应当出现,何况恰恰均不在少数。呜呼,痛哉!

痛心之余,仍须反思——即使有些反思是无用功。反思什么?窃以为,现在,的确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即老实做人,踏实读书,真实为文。

老实做人。把“老实做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似乎有点牵强。但学会做人与学好语文的确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人文性、工具性的二者合一。事实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健康的学生是难以学好语文的。因为,当他看到情感细腻、意蕴丰富的文章时,很可能兴味索然,如同嚼蜡;当要求他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时,他就只得挖空心思,瞎编乱造。不然,何以解释在高考作文中,还会出现诸如爷爷为给孙子买一本旧书而去打工且累死在工地上的荒唐故事。其次,做人与作文关系紧密。常言道,文如其人,反之,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文。当然,我们现在说“文如其人”时,更多的是指文章风格,而其实,风格也包含了人的思想情感。明代的李贽就说过:“盖声色之来,发乎情性,由乎自然。……清澈者音调自然宣扬,旷达者音调自然浩荡。……有是格,便有是调,皆情性自然之谓也。”显然,这里的“情性”除了文章风格之外,应当还有人的思想情感乃至人格、人品等等。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做人的教育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利用一切机会,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格、人品和人生的引导。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经常拨动学生的心弦,唤醒其麻木的心灵,使之具备比常人稍微敏感一点的心灵,在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看到一个善意的微笑、听到一句真情的话语时,能够激起情感的涟漪;在点滴小事中感悟出人情世故,于时光推移中体会到人生况味,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从而逐步走向成熟,变得高雅。

踏实读书。“踏实”者,切实、安稳之谓也。读书而踏实,本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阅读之必需。试想,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平心静气、安安稳稳地读它一气;如对胃口,就读个昏天黑地;不对胃口,就翻翻而已。如果进而有了“惴惴”和“洋洋”两种阅读的心理体验,那就进入了较高的境界。所谓“惴惴”者,即捧书苦读,恰似夜行幽谷,惴惴不安,如履薄冰,凝神屏气;而“洋洋”者,即一册书在手,犹如马行平川,洋洋自得,信马由缰,心醉神迷。有了“惴惴”的阅读,就能披沙拣金,探骊得珠,其语文素养怎能不积淀日厚?有了“洋洋”的阅读, 就能广采博收,登高望远,其人文情怀何愁不积累日丰?有了如此踏实认真而又自由潇洒的阅读,再加上恰当的指点,我们的学子一定会学有所成。但在现行的语文高考指挥棒下,学生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各种名目的考试之后,在看到一篇篇生动而又富有情韵的妙文,被一个个冰冷而又严肃的选择题或者主观题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之后,他们的阅读思维已经逐渐模式化了:看到优美的文学作品,其第一反应不是静静地欣赏流畅而优美的语言,领悟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而是赶快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找到文中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等。如此阅读,多了急功近利,少了品味咀嚼;多了应考技巧的训练,少了思想情感的体悟。其结果,学生不愿也不会读书了。笔者曾不止一次地调查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学生一般是在上网,为84%。在学生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籍里,娱乐性杂志、武侠小说又占了76%。10年前,高中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就读完四大名著中一部的占30%左右,现在,连10%都不到了。今年,我又接手两个高一班级的语文教学,调查中发现,116名学生,完整地读过一部名著的竟然只有3个人。而到了高中又如何呢?笔者在刚刚带过的一个毕业班里调查发现,三年的高中生活,竟然有40%多的学子没有进过一次学校图书室。我们不得不问,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从提高呢?我们又怎么希望他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呢?

真实为文。常言作文贵新,其实更贵实。“新”主要是指在选材角度、表现手法上要独出机杼;而“实”,主要是指选用的是真材实料,抒发的是真情实感。离开了这样的“实”,无论怎样新鲜的角度,也不管如何新奇的手法,写出来的只能是雾里看花,或者是空中楼阁。可不是吗?现在不少的学生,苦于没有生活的积淀,一写作文,就只好虚构一些自认为可以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实则漏洞百出的情节,比如今年一位考生的作文大意是:我读小学的时候,奶奶曾藏了我的一本小学课本;到了高三,奶奶看见我的成绩下降了,终于将那本书交给了我,没想到,奶奶在把书交给我之后,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情节,显然是捏造的,但考生为什么偏偏要这么写呢?其直接原因是:胸无成竹、肚无存货。间接原因是:他们平时就认为,写作文就要虚构,而且要有大波大澜,其理论就是“要动人,须死人”;至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他们眼里,那都是平凡乏味而且微不足道的。其实,在今年写旧书的高考作文里,不少的佳作恰恰写的就是日常小事,比如写之前读了几本书,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将这些印象择要地写出来,平实而动人。又如写临近高考时,自己处理旧书的过程及其心理活动的情况,同样很精彩。这就告诉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不是教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增加文采等等,而是要教写作的态度,即老实地关注日常生活,真实地表现日常生活。

秉持真实之性情和诚实的态度,表现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人格。果如此,足矣。

张海德,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都。责任编校:剑 男

旧书作文800字 第5篇

有些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苍桑的痕迹;略显的粗糙的书页,是被无数人翻阅过的证明;简单客观的文字,是虽不富有生趣但真实鲜活的存在。

《历史》这一本旧书的出版时间已经久远至不可考究了!但翻开它,我们却可以探求历史发生的时间,追溯往昔的记忆,感悟真实的过去。

从目录索引开始,我们品读这本旧书。

第20页是公元前2,是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格局最初——秦始皇他扫并六国的辉煌痕迹。这一页里我们读到秦朝的兴起?秦朝的统治过程,乃至是秦朝的衰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短短数行文字既记述真实发生过的历程,也给予后人深刻的教训。我们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获得新鲜的真实知识,又感悟了一个可贵的警示。

第1049页是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经万众还庆的开国大典。往后翻看,是三大跃进?“二五”计划……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发展?磨难与成就。在历史的崭新篇章中,我们品读着,也仿佛经历着那一种“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不用受欺凌,强大起来”的喜悦和自豪,那种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取得巨大发展的激动与欣慰。我们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收获更新的真实知识,也感悟在曲折中坚持前进的坚韧品质!

第1298页是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经过拨乱反正,血腥的动荡终于过去,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沿海到内陆?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的大舞台。中国不断地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上升。

《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种种成就,也写满了中国在探索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政策方针与成效!我们在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深刻地了解过去,又感悟了一种不断向上发展的勇毅精神。

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们品读着《历史》这本旧书,正是带着这种不满足的精神不断地去探求,探求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探求在艰苦中成就的坚韧品质,也在探求着不断进取发展的勇毅精神。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凭借在《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学习到的警示?品质和精神,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成功的可能。

《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高考作文旧书 第6篇

手头有一本书,书名叫“买书琐记”,三联出版。整本书设计的厚重肃穆,老气横秋,感觉仿佛是一个衣着长衫的年轻人用一副清高的眼神睥睨天下。

但是书里的内容呢?一翻开第一页,一连串的作者名字足以让看书者肃然起敬,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巴金……

不用再往下翻了,董桥,郭沫若,戴望舒,梁实秋,施蛰存怎么没有?哦,必定在后面。一翻,果不其然。那些熟悉的名字拥挤在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里,翻书的人仿佛是一个冒失鬼,一头跌进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其实不必慌张,也不必惊讶,那些在历史上熠熠发光的名字,在这里,其实是非常坦然地给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语调舒缓,平和。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在这里,讲的还是读书。只不过,诸位的读书很有趣,读的不是新书而是尘封的旧书,一本本泛黄的册子在诸位大师的手中承载着中国历史的份量与砝码。

与旧书真正地结缘大概是从进行戏剧研究开始,一晃五年过去,买书,看书,写书,几乎成为了我生命的重要组成。

在旧书网上结交了一批朋友,都是旧书店的老板,需要什么旧书,他们都能准确及时地将书送到我的面前。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都是文化的精英,思想的传递者。在我的旧书书友中我稍微列举一下――《西湖》杂志的游宗杰编辑,大象出版社的谢震林总编――当然,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家都是爱书人,都是对着旧书有着感情的人;同样,大家都不缺钱,都不靠卖旧书为生,但是却都是旧书的拥趸,都能把卖旧书当作一件自己的事业来做。

有一位朋友说,卖旧书,买旧书,都是快乐的.事情。

但历经各类变故运动,许多旧书搜罗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而这就不得不依赖旧书店了。大量的旧书,均是从坊间的旧书店得到。曾经上海的书友 林先生为我寄来一本《印度哲学》,扉页上的藏书印竟然是“秋雨藏书之印”,后来林先生打电话来说,是上戏一位朋友送来一批书里面的,不用说,书原来的主人,就是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

像这样的名人看过的旧书, 落到我手上,不算少,我的藏书摆满了一面墙,还有两个书架。

毕竟名人藏书不易寻访,旧书店淘来的书一般来说以图书馆藏书与一般藏书为主,说到底,书还是用来看的,披阅名家藏书无非是倍感责任重大,阅读时小心谨慎,生怕弄坏,弄皱。而其他藏书,在上面涂涂抹抹,做做旁批,也未尝不可。

旧书作文650字 第7篇

于是妈妈让我把那些旧书整理好:小学用过的课本、练习册都可以卖掉,课外读物有选择的留一些,好给那些“更实用、更重要”的书腾出些空间,家里也可以宽敞些。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除开我的不算,爸爸的《棉花产业》《棉检员手册》;妈妈的《缝纫与裁缝》《最新编织技术》等,全是老掉牙的书,只怕收破烂的也闲过时了。

我把那大书、小书从箱子里“请”到地板上,一本一本地翻阅着。

这是一本《儿童简笔画》,爸爸给我买的。那时,我对画画、小手工特别感兴趣。有一回,爸爸去南通学习,恰好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便买了下来。妈妈嫌价格昂贵。爸爸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只要孩子喜欢,看了有帮助,花再多钱也值!”这本书不能卖,父亲的爱与希望怎能随便抛弃呢?

这本《最新童装》,是我小时侯妈妈常翻的书。曾有多少次,妈妈照着书上的式样给我做出漂亮的衣服。那时,站在小朋友中,我总有一种“小公主”的优越感。于是,我经常缠着妈妈:“再给我做一件吧。这个最好看……”妈妈不管怎么忙,总挤出时间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如今,“小公主”长大了,真要感谢妈妈,感谢这本书。再不久的将来,我要买一本《21世纪中老年时装》,我要亲手为爸爸、妈妈做衣服、打毛衣……咦,这一大堆泛黄的有些破损的是什么书啊?哦,原来是爸爸的高中课本。爸爸每次提到他那未圆的“大学梦”时,总是满脸懊丧。而我却不已为然:“你已经又好工作了,又什么好惋惜的?”现在,看到爸爸保存了快的高中课本,我为自己荒谬的“真理”感到惭愧:我怎么那样看待爸爸年轻时的追求?那时的他没有和我现在一样幸福地读书的机会啊!

旧书,不是破烂,而是故事家。一本旧书就是一个故事……

在旧书中发现价值 第8篇

关键词:旧书,图书馆,利用,收藏

旧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版本、装帧以及其具有的历史文物性、学术性、艺术性。有价值的旧书是稀缺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 一部分旧书已然消失, 而一部分旧书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来说, 由于它较长的生命周期, 一所高校的旧书往往是其建校以来积累形成的, 当然也有赠送所得, 亦有学校合并所得。如何认识、保护、开发、利用旧书是每个图书馆面临的课题。正在流通中的旧书和由于各种原因积压的旧书都面临剔旧的问题, 而积压的旧书还面临的是如何被认识和重拾其价值的问题。在处理一批由于学校合并获得的旧书的过程中, 我发现了这批旧书有其可以深入挖掘的价值。下面, 本文将介绍这批书的情况, 以及这批书具有的研究价值。通过我对这批书籍的翻阅, 对图书馆以后处理该批旧书提出几点建议。

0 概述

该批通过学校合并获得的图书, 由于原来管理上的疏忽, 大多呈现旧态, 我在翻阅整理图书的过程中, 不时就会发现一些被虫蛀、发霉、破损的图书。该批图书如果再不进行处理, 本来完好的图书也将被传染霉菌, 不利于保护。由于图书移交时部分馆藏书目已经遗失, 加上没有计算机书目, 该批图书要想在我馆流通, 还需分编。根据目测该批接近7 万册的旧书整体来说只有五成新。不过通过整理翻阅, 我也发现了很多具有价值的图书, 这些图书的学科领域涉及面较宽, 一些自然科学类的图书虽然随着时代进步, 书中观念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了, 但是还是有一些工具类图书和具有独特研究对象的科研调查报告值得保留, 至于文史哲类的图书则更具有长的生命力。

1 从文史类旧书中窥见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情况

在文革结束之后, 也就是1978 年之后, 为了缓解书荒, 恢复出版成了国家出版部门的主要任务, 这个时期出书的高质量成为显著特点, 出版机构重印了大量中外名著以及我国传统经典。《杜诗杂说》是作家曹慕樊在1962 年读书之余写的笔记集结而成的一本书, 这是在之前散失的笔记中幸运的保留下来的。作者在自序中表示该书是删去一半杜诗注解后, 保留谈杜甫思想和诗艺的一本书, 基本出自旧稿。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1 年5 月第一次印刷, 离作者完稿写序言已经隔了8 个月, 可能也与当时印刷条件不佳有关。由徐中舒编著的《左传选》一书也是在1978 年恢复出版之后重印的书籍, 该书1962 年9 月初版, 1981 年再次印刷。该书是郑天挺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选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出版后, 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 多次再版重印。直到前几年, 也就是2009 年该书还在我发现的这本书的基础上订正重版。至于外国文学方面的书籍, 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该文库汇总了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 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20 世纪80 年代有些研究所会内部发行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资料。该批旧书中就有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的 《胡适来往书信选》, 该书由中华书局在1979 年5 月出版, 印数为20000 册。该书内容为胡适的一批书信, 反映了“五四”前后直到解放以前旧中国的政治情况和思想潮流, 该时期出版了很多像这样原文照录的书籍。

2 图书举例

该批旧书虽然有疲态, 但是20 世纪80 年代的书籍装帧简朴漂亮, 着色多以素雅为主, 大部分丛书都有着统一的书籍设计风格, 有些图书封面唯美典雅, 具有很高的美感和艺术性。除了外形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个时代出版的图书内容也很扎实, 都是通过了严格的编辑才得以出版, 外国译著也是由一批学养深厚的译者所出。[4]

这批旧书中至少有三套中华书局出版的24 史, 出版时间横跨20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 随手拿一册1976 年出版的旧五代史, 封面是淡米色底色, 上面勾勒着淡绿色花纹, “旧五代史”几个大字非常醒目, 整体设计显得古朴优美。书内排版为繁体竖排, 书内校点精准。还有一本封皮颜色是棕红色的《薛涛诗笺》, 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3年6 月出版, 该书为专门著述, 引用了大量旧籍, 通篇由文言文、繁体字写成。书内有六张精美的插图, 还附有一张三折的“薛涛诗专集选集收诗情况”, 明示了本书从依据出版年代排列的书籍中收了哪些诗。三折合作为一页藏于书中, 可见著者治学严谨, 体现了其学问所成的点滴积累。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

3 对该批旧书的处理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 考虑到该批旧书数量不少, 应该明确哪些书应该保留下来, 哪些书又应该被剔除。我认为文史哲类的图书可以优先保留、清理、修补。自科类的图书由于具有时效性, 学科知识更新换代较快, 对部分没有使用价值的书籍可以考虑剔旧。[2]对自科类中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予以保留。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可以和现在的工具书放到一起。

其次, 应该思考如何深入挖掘该批旧书的价值。对发现的经典书籍与本馆馆藏进行查重, 如有重复, 在以后的采购中避免再次购买, 节约成本。对于学术类的图书,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先进行初选, 再邀请各系的专业课老师进行甄别, 听取意见后再做处理。[3]

再次, 要考虑保留下来的图书, 哪些是可以继续流通使用的, 哪些又是具有收藏价值。其中, 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类的书籍及一批质量上乘的文史哲作品进行精细处理。[4]

最后, 对该批图书的保存环境要进行优化, 剔旧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张群.再谈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的西文旧书[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08 (3) :054-057.

[2]陈小丹.走出旧书管理与利用的误区[J].图书馆论坛, 2009 (3) :51-58:156-160.

[3]陈琳.图书馆在旧书回朔建库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086-087.

旧书重印话当年 第9篇

丁易不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据我所知,丁易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无论是写小说,写杂文,都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他撰写这部书,可以说完全是解放前在国统区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的。

丁易生长在所谓书香门第的家庭,有较好的读书环境,青少年时代读过不少的古书,进大学后也喜欢阅读古代的文史书籍。抗战初期,他投身革命后,即常常利用文史资料撰写杂文和时评之类的文章,抨击蒋介石的黑暗政治。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凡是要求抗日、争取国家民族的生存的人无不愤慨。在老解放区,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子弟兵坚持抗日,并以各种方式和蒋介石的投降主义路线进行斗争,必要时也进行武装斗争。而在国统区,因为是蒋介石反动派当权,他们不但掌握了一切专政机关,而且还培训特务来监视和控制人民的爱国行动。一桩桩一件件的特务暴行,无不激起丁易对蒋介石反动派的特务统治的愤恨。在一九四五——四六年间,他写过一些揭发和怒斥特务罪行的文章,因受到国民党图检人员的扣留,不能在报刊上发表出来公诸于世,于是他只好从历史上选择一些关于明代皇帝设置反动的专政机关,依靠阉宦及其亲信佞臣收集情报,严密控制朝政和军民的行动的材料,写了这部《明代特务政治》,借历史上的腐朽残暴的阉宦佞臣政治的资料,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政治。但是,由于出版条件的限制,这部书到全国解放后才由“中外出版社”承印出版,初版的印数也很少。

一九五四年丁易去世后,有几个朋友来看我,曾经和我谈到这部《明代特务政治》,他们认为这部书有较丰富的历史材料,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统治,和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封建与法西斯兼而有之的特务政治的反动本质,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现在群众出版社重新出版丁易这部书,我觉得它在今天还有一定的意义。从这部书可以看出,丁易的治学是紧紧联系现实的,是为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写作的。丁易自觉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其次,这部书所分析的明代特务统治,所揭示的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历史渊源,今天仍有助于对明代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认识和了解。再次,这部书的写作的主要目的,虽然在于抨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但它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尽量按照历史的客观性和本来面目进行论述的。书中所引用的材料,都是确凿的历史事实,所作的论断,也是以历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这部书不是搞影射史学,而是对“古为今用”的一种尝试。它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当然,时代在前进,人的认识不断深化,丁易的这部书是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写成的,今天看来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我想读者会以历史的观点看待它的。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于北京

旧书高考满分作文 第10篇

明代大文学家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如故人,书如亲人。一本珍藏的好书就是一段岁月;一本发黄的旧书,就是一段心路历程。小诗隽永,可以储存青春的激情;散文优美,可以发酵人生的浪漫;故事感人,可以涤荡心灵的尘埃。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一本旧书,却可以让你在平淡中寻找曾经的单纯和热情,让眼睛真诚,让心地感恩,让思念燃烧。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个美丽的.秋天,当叶子像蝴蝶落下的时候,母亲走进了校园。

她是第一次到学校来看我,提着一个小布包。

我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了。也许是学习太累,也许是在外面玩得野了,忘记了我还有一个家,忘记了还有一个牵挂我的母亲。

当时我正在上课,她微笑着出现在教室门口,穿着一件旧衣服,喊着我的小名。众目睽睽之下,我满脸羞红走出了教室。

“儿子,上课累了吧?”妈妈微笑看着我。

“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愠怒地看着她。

妈妈一时愣住了,眼里闪过一丝不安,随即又释然地说:“你好久没回家,我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臭小子,到底怎么了?这几天一直担心。”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还是微笑着,一脸的褶子。妈妈从蓝色小布包里拿出三样东西,一包是用白线扎紧的水果糖,而另一包,却是一瓶用水果罐头瓶盛着的咸菜。我们老家平日里是不吃咸菜的,妈妈也从未做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精致的咸菜,心里不禁掠过一丝愧疚。最后她从书包最里面掏出一本旧书,扑打了一下尘土,说:“这是你爸爸喜欢看的书,也许你会喜欢看。”

我接过东西,看了妈妈一眼,说:“你走吧,我要回去上课了!”妈妈有些不舍,看我为难的样子,过来摸了一下我的头,就背转身,向汽车站走去,不时地回头看我。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又一次后悔说了魔鬼一般的话,妈妈心里一定很失落。一阵风吹过,树上掉下几片叶子,妈妈的背影越来越远,那么贫穷,那么瘦小,那么单薄……

我终是没有好好读那本书,将它放在皮箱的最底层。

又是好几个秋天过去了,妈妈一声不响地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回来。我在家整理那些旧物,就在大衣柜的最底层,有一块红布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就是那本我没有来得及看的旧书,是高尔基的《母亲》。

我坐在地上,一页一页看下去,一直到天色慢慢黑了下来。

我起身拉亮电灯,镜子里,自己是满眼的泪水。

母亲,母亲,你不正是一本没有来得及阅读的旧书吗?年少轻狂的我们,不懂它的价值,只是随手把它放在角落,任尘土覆盖。等到我们渴望阅读的时候,你已经永远不在了。

上一篇:全民阅读活动主持词下一篇:普通党员干部零持有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