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2024-07-21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精选8篇)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第1篇

安全验收评价资料收集内容提纲

1.项目文件

(1)项目有关立项申请及批复、备案文件

(2)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3)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包括总体批复、安全、卫生、消防批复)

(4)项目“三同时”的有关申请及批复

(5)“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2.工程设计资料

2.1 工艺

2.1.1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及其工艺流程图,工艺操作步骤或单元操作过程,包括从原料的贮存、加料的准备至产品产出及贮存的整个过程操作说明

2.1.2工艺变更说明书

2.2.物料

2.2.1主要物料及其用量

2.2.2基本控制原料说明

2.2.3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和废物的安全、卫生及环保数据

2.2.4规定的极限值和(或)允许的极限值

2.3 设备相关资料

2.3.1建筑和设备平立面布置图

2.3.2设备明细表

2.3.3设备材质说明、大机组监控系统、设备厂家提供的图纸

2.4 管道

2.4.1管道说明书、配管图

2.4.2管道检测相关数据报告

2.5 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2.5.1生产单元的电力分级图、电力分布图

2.5.2仪表布置及逻辑图、控制及报警系统说明书、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仪表明细表

2.6 公用工程系统

2.6.1公用设施说明书

2.6.2消防布置图及消防设施配备和设计应急能力说明

2.6.3系统可靠性设计、通风可靠性设计、安全系统设计资料

2.6.4通信系统资料

2.7 安全及消防设施

2.7.1 安全设施配置情况

2.7.2 消防设施配置情况

3.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

3.1区域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

3.2气象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场地水文地质等资料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5.规章制度及标准

5.1内部规章、制度、检查表和企业标准

5.2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经验

5.3维修操作规程

5.4已有的安全研究、事故统计和事故报告

6.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

6.1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6.2 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设施的检测、检验资料

6.3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施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6.4 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6.5 消防设施的调试、检测报告及竣工验收资料

6.6 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的检测、检验资料

6.7 试车总结报告

7.安全管理及设施状况

7.1 事故状况

试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情况,如火灾、爆炸、中毒、伤亡、劳保等事故,也包括各类事故的统计资料,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及总结报告。

7.2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安全教育机构及设施配置、安全监测机构及设施配置、气体防护机构及设施配置、现场急救机构及设施配置等。

7.3 消防及防火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情况

主要包括消防及防火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情况;消防站的车辆配置、人员配备及装备配置情况;工厂消防设施如消防系统、灭火器配置、火灾报警设施、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设施的配置情况等。

7.4个人防护设施配置情况

主要包括安全淋浴/洗眼器的配备数量及位置,个人防护设施的配备及现场急救设施的配备情况。

7.5 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

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各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资格证。

8.现场监测及测试资料

主要由业主提供试车过程的监测资料,如工厂监测结果或专门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

8.1关键设备如压缩机、风机、泵集中地点、操作室、控制室的噪声监测结果。

8.2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浓度监测结果。

8.3粉尘监测结果。

8.4放射性同位素(液位计等)监测结果。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第2篇

项目安全验收综合评价

项目评价组依据国家、地方、电子行业相关安全法规、规范及标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对项目建设内容及安全管理,全面进行了现场查验、查证及综合性安全评价,现将评价分析及整改建议的要点归纳如下。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源点

1、燃爆中毒、灼伤-易燃液体、氯化剂、腐蚀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化学危险品的贮存、输运、使用部位。

2、火灾爆炸-油罐,天然气调压、输送、用气装置(锅炉)。

3、物理爆炸-锅炉、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气罐等)、气瓶。

4、触电危险-变配电设备设施、电气线路、用电设备设施。

5、静电危害-使用、输送、贮存易燃易爆物质的管路、设施,以及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中的设备设施。

6、高空坠落-2m以上各类高空作业点。

7、车辆伤害-厂内运输车辆。

8、机械伤害-空压站、冷冻站、水泵房、锅炉房的各类传动旋转部位。

9、灼伤-高温设备、管路及使用激光源,红外线光源的设备、机台。

矿井安全评价内容与评价体系 第3篇

关键词:矿山矿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一、矿井安全评价内容

(一) 人的安全评价

人是矿井安全系统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显示, 60%-80%的矿井事故均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人的安全评价内容应包括人员素质、人员安全培训、人员安全意识及态度以及人员安全身心状态等方面。

(二) 机械设备安全评价

矿井的作业环境复杂, 要求机械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尤其对于一些灵活度较高的电气设备而言, 必须加强安全运行防护, 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机械设备安全评价内容应包括设备安全可靠性、设备设施状况、设备故障与维修以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

(三) 环境安全评价

矿井的自然赋存条件多变, 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断层等因素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客观因素。所以, 必须重视矿井作业环境的改善与控制。环境安全的评价内容应包括煤层自然条件、作业空间及通道、作业环境及舒适度等。

(四) 安全管理评价

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 对防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安全生产中, 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管理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安全分析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

(五) 安全文化评价

安全文化建设是重要的组织管理手段, 能够引导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 强化员工的安全自我约束, 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文化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承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绩效审核等方面。

二、矿井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安全评价指标建立原则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合理、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影响安全生产的所有因素, 其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矿井系统安全生产展开, 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指标, 保证指标能够从多层次、多方位体现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科学性原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理论依据为指导, 严格遵循相关法规标准、规章规程, 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确定;三是时效性原则。安全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目前阶段的安全状况, 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安全情况, 重点突出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的指标;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指标体系中, 尽量选择量化指标, 以便对评价对象做出精确、客观的分析。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 必须进行详细的定性说明, 并根据定性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定量化;五是不相容原则。在不同安全评价内容中分别纳入不同的评价指标, 避免在同层次的不同指标中出现相互重复的现象。

(二)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根据矿井安全评价内容, 结合事故因果理论、安全法规规程等, 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 具体如下:

(1) 人员安全指标。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 (1) 职工安全培训, 分为岗位培训情况、特种作业培训情况; (2) 职工素质, 分为知识文化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危险源辨识能力; (3) 安全意识, 分为自我防护意识、危险应激反应; (4) 安全身心状况, 分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

(2) 机械设备安全指标。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 (1) 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分为机械设备完好率、机械设备可靠性、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情况、生产工艺安全程度; (2) 设备设施状况, 分为作业机械化程度、生产机械自动化水平、矿井建设信息化水平; (3) 设备故障与维护, 分为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率、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状况; (4) 防护与安全保护装置, 分为安全防护装置达标率、安全闭锁装置达标率、安全连锁装置达标率。

(3) 环境安全指标。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 (1) 自然条件, 分为易开采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2) 作业空间及通道, 分为作业环境空间合理性、巷道布置情况; (3) 作业环境舒适度, 分为照明达标率、温度适宜度、湿度适宜度、空气污染指数、矿井噪声及振动危害、有害作业点检测合格率。

(4) 管理安全指标。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 (1) 安全制度, 分为安全责任制建设情况、安全操作规程健全情况、安全规章制度健全情况; (2) 安全检查及风险管理, 分为作业场所安全检查情况、监控系统检查情况、危险源辨识情况、隐患整改情况; (3) 应急救援管理, 分为救援预案制定完整性、救援物资配置情况、救援演练情况。

(5) 文化安全指标。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 (1) 安全承诺, 分为领导对承诺做出的表率、安全承诺制度化程度; (2) 规范安全行为, 分为人员能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人员主动接受安全培训的情况、安全行为激励; (3) 安全绩效审核评估, 分为安全建设审核是否全面、评估方式是否合理、审核结果是否有效利用。

(三) 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首先,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矿井的安全指标体系权重, 步骤如下:确定评价对象功能;根据层次分析建立结构模型;根据两两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其次, 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步骤如下:按照属性将评价对象分为几大类因素;对每一类因素进行初级模糊评价;将初级模糊评价结果汇总, 进行更高一级的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不仅可以确保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而且还可以反映各指标之间的层次性。

(四) 安全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将矿井安全评价划分为5个等级:Ⅰ级为很好, 表示矿山矿井安全状况良好;Ⅱ级为较好, 表示矿山矿井存在个别的安全薄弱环节;Ⅲ级为一般, 表示需要针对当前的安全状况落实具体的整改措施;Ⅳ级为较差, 表示矿山矿井的安全状况较差, 必须采取重大整改措施进行系统化改进;Ⅴ级为很差, 表示矿山矿井安全状况特别差, 必须停止生产。

三、结论

构建矿井安全评价体系, 对客观评价矿井安全状况, 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 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矿井安全评价的全面性, 应从人、机、环境、管理、文化五个层面出发, 构建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 将其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风国.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012.

[2]汤雪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安全效果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0.

[3]袁珍.王保垒.陕北矿区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煤炭, 2009, 12.

[4]马娟.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开发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0.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安全评价 课程内容

【资助课题】贵州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贵大研ZDKC[2014]010)、贵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计划项目(贵大研CXJD[2015]004)。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34-01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是当前国际上备受瞩目的高新技术,也是世界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境等许多领域,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贡献和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同时,它的“双刃剑”效应也使得人们在利用它的同时,高度警惕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进行规避和预防不良后果的产生。这也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开设《生物技术安全评价》选修课的主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范围内,《生物技术安全评价》受到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其带有科学知识普及和影响的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开设《生物技术安全评价》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生物类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知识也是重要的。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缺乏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联系教师“授”与大学生“学”的纽带,具有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和主导教学方向等作用。《生物技术安全评价》是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形式下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因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教材,甚至没有现成的参考书,极其不利于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容易出现教学的随意性,学生通过课本自学的能动性消失。但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其优势就是能有效避免专业类教材的社会发展滞后性,增加教学自主性,教师能与时俱进地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增补进教学中。这也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熟悉本领域知识和进展,同时又要具有很好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通俗易懂的传授能力,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做好课程教学工作。

2.教学大纲设计的不足

课程本身而言,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处理。目前该门课程的大纲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定位不明确、针对性较差。《生物技术安全评价》的主要开课对象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而非农业、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类专业,应当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对其生物类课程进行定位,不能将其设计为管理类课程或在教学内容处理中偏重管理部分。第二,课程内容设计上重理论(评价管理),轻实践(技术),或出现将二者割裂开来,缺乏有机联系。第三,内容覆盖面单薄,教学板块设计不合理。更多的是从管理角度进行教学内容处理,缺乏专业角度的思维和设计。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

知识结构的把握是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清晰的知识结构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生物技术安全评价》课程内容的处理有了一些思考和体会,总结为“四纵两横”结构。“四纵”是从纵向结构上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生物技术及其类型。该部分交代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工程等生物技術及其代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个板块是生物技术及其产品潜在的安全隐患。该部分以植物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为代表,对生物技术利用的过程,以及其生产的产品使用对环境、人体、伦理等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和介绍。第三个板块是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管理。该部分主要从管理角度,介绍各国对的生物安全的管理与评价体系要求。第四个板块是生物技术安全性改进。介绍安全生物技术及其类型,包括生物技术工作者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所做的工作。四个板块从纵向层次关系上阐明了生物技术的贡献与不足,政府对它的管理和规定,针对规定要求所进行的技术安全改造,获得有利而无害的生物技术的逻辑关系,整个框架结构支撑起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设计实现了知识学习的回路,实现了管理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两横”是从横向结构上将课程内容分为安全评价对象和安全改进对象两个平行板块。安全评价对象包括技术本身和利用其生产的产品,安全改进对象则包括生物技术本身和评价体系。因为技术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而这发展的技术则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评价管理体系要随着这个学科动态发展不断完善。

笔者将“四纵两横”结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反映良好,学科把握度增加,知识新、生动不苍白,课程学习兴趣增加,容易学习和记忆,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相信,这种逻辑回路的教学设计对其它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安全验收评价准备资料 第5篇

一、项目文件

1、项目有关立项申请及批复文件

2、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3、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复文件(包括总体批复、安全、卫生、消防批复)

4、项目“三同时”的有关申请及批复

5、“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6、营业执照复印件

7、建设项目进度安排(开工、建成、试产时间)

8、设计、土建、安装、管理单位资质证明

9、工程验收合格报告

二、工程设计资料

1、工艺

1.1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及其工艺流程土,工艺操作步骤或单元操作过程,包括从原料的准备至产品产出及贮存的整个工程操作说明

1.2 工艺变更说明书

2、物料

2.1 主要物料及其用量(年用量、最大储存量,存放位置和方式、产品的年产量等)

2.2 基本控制原料说明

2.3 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和废物的安全、卫生及环保数据

2.4 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方案(包括运输单位名称、资质证书复印件等)

3、设备相关资料

3.1 建筑和设备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功能说明、耐火登记和火灾为性

3.2 设备明细表(材质、型号、规格、容积、生产厂家、数量等)

3.3 锅炉等压力容器清单(规格、材质、数量、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时间等)

4、管道

4.1 压力管道说明书

4.2 压力管道检测合格报告

5、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5.1 生产单元的防暴等级划分图,防爆措施的文字说明

5.2 控制和报警系统说明,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仪表明细表、DCS系统说明

6、公用工程系统

6.1公用设施说明(给水、排水、消防、供电、供气等)

6.2 消防布置图及消防设备配备和是痕迹应急能力说明

6.3 系统可靠性设计、通风可靠性设计、安全系统设计资料

6.4 通信系统资料

7、安全及消防设施

7.1 安全设施配置情况

7.2 消防设施配置情况

三、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

1、区域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说明

2、气象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场地水平地质等资料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五、规章制度及标准(提供目录)

1、内部规章、制度、检查表和企业标准

2、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校验管理制度

3、各岗位操作规程

4、已有的安全研究、事故统计和事故报告

六、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

1、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2、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设施的检测、检验资料

3、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施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4、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5、消防设备的检测、检验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

6、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的检测、检验资料

7、试车总结报告

七、安全管理及设施状况

1、事故状况

试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情况,如火灾、爆炸、中毒、伤亡、劳保等事故,也包括各类事故的统计资料,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及总结报告。

2、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配安全管理网络图)、安全教育机构及设施配置、安全监测机构及设施配置、气体防护机构及设施配置、现场急救机构及设施配置等。

3、消防或防火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情况

只要包括消防及防火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情况;消防站的车辆配置、人员配备及装备配置情况;工厂消防设施如消防系统、灭火器配置、火灾报警设施、可燃及有毒气体监测设施的配置情况等。

4、个人防护设施配置情况

主要包括安全淋浴/洗眼器的配备数量及位置,个人防护设施的配备及现场急救设备的配备情况。

5、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

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个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资格证。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上岗证。

八、现场监测及测试资料

主要由业主提供试车过程的监测资料,如工程监测结果或专门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

1、关键设备如压缩机、风机、泵集中地点、操作室、控制室的噪声监测结果。

2、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浓度监测结果。

3、粉尘监测结果

安全验收评价如何做 第6篇

安全验收评价Safety Assessment Upon Completion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分为: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

安全验收评价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内容。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前期(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实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实施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在试投产中的合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演练有效性。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及其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安全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工程监理报告、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各项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检测报告、交工报告、现场勘察记录、检测记录、查验特种设备使用、特殊作业、从业等许可证明,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台帐、各级各类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落实情况等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基础资料。

参考安全预评价报告,根据周边环境、平立面布局、生产工艺流程、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场所特点或功能分布,分析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部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

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

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划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物料、产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

评价单元的划分应能够保证安全验收评价的顺利实施。

依据建设项目或工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符合性评价

1、检查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审查、确认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2、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检查安全预评价中各项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4、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5、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6、检查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

采用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价方法对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实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预测性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应包括: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第7篇

前言

简述项目基本情况、评价项目委托方及评价要求、评价工作过程等。

1.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描述评价项目名称,根据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初步设计资料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安全验收评价范围。安全验收评价范围一般从空间范围或生产系统组成进行说明,应说明不包括哪些方面(一般不包括选矿厂〈供配电除外〉、地面炸药库、危险化学品等)。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简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应遵循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1.3.2标准规范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规范。

— 21

1.3.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合法证明文件(包括发文单位、日期和文件号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批复文件及重大设计变更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任务书、合同书)。1.3.4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2)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资料和设计变更;

(3)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4)建设项目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及中间验收记录)、竣工报告及竣工图;

(5)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记录和施工监理报告。1.3.5其他评价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其他有关文件。1.4评价程序

简要介绍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单位历史沿革、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基本情

— 22

况,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周边环境等。

2.2自然环境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地形地貌、气候(降雨量、风向、主导风向、气温、冻土深度、最高洪水位或山洪特征等)、地震烈度等。

2.3地质概况 2.3.1矿区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出露地层、脉岩和区域构造等区域地质情况,以及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和岩石等矿区地质情况。

2.3.2矿床地质特征

简要介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夹石(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顶底板围岩等。

2.3.3水文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类型、条件及其特征,矿坑涌水量等。

2.3.4工程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2.4建设概况

简要介绍矿山项目实际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4.1矿山开采现状(改、扩建项目)

— 23

简要说明原有设计情况,扩建前开采情况、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利旧工程、与原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原有辅助设施等。

2.4.2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

简要介绍地质报告提交储量及范围、矿山开采储量、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工作制度等。

2.4.3总图运输

简要介绍矿区区域概况、厂址、工程组成、总体布置、工业场地和总平面布置、企业内外部运输与矿区道路等。

2.4.4开采范围

简要介绍开采对象、开采范围、矿区开采顺序。联合开采时,论述露天、地下的界限和相互关系等。

2.4.5开拓运输系统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开拓方式,主要开拓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支护和装备,中段高度和标高;矿石、废石、人员、材料、设备的提升、运输方法和系统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开拓运输方式,说明露天采场各台阶与采矿工业场地、矿仓、排土场等的联系;简要介绍运输线路和设备,主要运输设施的位置、结构形式、支护和装备等。

2.4.6采矿工艺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采用的采矿方法、回采顺序、矿块构成要素、采准切割、矿房及矿柱回采、采空区处理等。对于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应简要介绍充填材料、充填料制备及输送、充填供排水和排泥、充填系统计量和控制等。

— 24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露天采场境界、台阶参数、采剥方法、穿孔爆破与铲装作业等。

2.4.7通风防尘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通风方式、风量和风压计算、风流风量控制措施、局部通风和主要通风的防尘装置及设施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尘毒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措施,胶带运输斜井和平硐溜井等井巷工程的通风防尘装置及设施等。

2.4.8矿山电气

简要介绍用电负荷、电源、供电系统、变(配)电所、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及接地措施、电气照明等。

2.4.9防排水与防灭火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矿井涌水量、排水方式与系统、水仓容积、水仓和水泵房的布置、排水设备、突水预防等;井下消防供水系统、消防器材配置、火灾信号设置和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防灭火工程技术措施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露天矿防排水条件、设计标准、允许淹没条件等;山坡露天开采防洪截水方式,截洪、导水沟的布置形式和主要技术规格等;凹陷露天开采的排水方式、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设备等;露天采场消防供水系统和消防器材配置等。

2.4.10排土场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出坑岩石量、排土场位置、排土方式和作业过程、排土场堆置要素、排土场运输方式及线路布置、防洪排水设施和主要设备等。

— 25

2.4.11压风及供水系统

简要介绍压风设备及辅助设施,供水系统及设备等。2.4.12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简要介绍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

2.4.13主要设备表

列表介绍实际主要生产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分布等。2.4.14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简要介绍给排水,自动化仪表、通信,机、汽、电修设施,热工及暖风,土建工程等。

2.4.15企业安全管理

简要介绍企业安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教育培训及取证、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现场管理、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情况。

2.4.16安全设施设备投入

简要说明项目投资决算和安全设施设备投资明细等。2.4.17设计变更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设计修改变更。2.4.18其他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2.5施工及监理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日期及其工程进度控制情况,重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和交工验收等基本情况。

— 26

2.6试运行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各生产系统运行状况、安全设施运行效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日常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等情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矿山地质资料、项目实际建设方案、企业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等,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主要存在场所或部位,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原因、危险特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分析。

地下矿山重点辨识与分析冒顶片帮、透水、中毒窒息、放炮、火药爆炸、高处坠落和火灾等危险、有害因素。

露天矿山重点辨识与分析坍塌、放炮、火药爆炸、车辆伤害和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

3.2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危险特性、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4.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4.1评价单元划分

简述划分评价单元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评价单元划分原则确定评价单元。一般宜根据矿山生产系统和工艺过程划分为建设程序符合性、总平面布置、地下矿山开拓、提升和运输、采掘(剥)、通风防尘、矿山电气、防排水与防灭火、排

— 27

土场、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管理和其他等评价单元。

4.2评价方法选择

简述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评价方法选择原则确定评价方法,并分别介绍所选用的评价方法。一般宜选用但不局限于以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安全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等定性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等相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检查、竣工验收资料、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和试运行记录等相关资料,针对建设项目实际建设方案,对每一单元应用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主要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置、安全措施和管理等是否符合规定,分析评价其安全有效性。对每一单元进行评价总结。

5.1建设程序符合性单元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主要检查矿山建设企业的合法证件,对项目立项、安全预评价、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设计变更、施工及监理等建设程序和相关资质的合法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5.2总平面布置单元

主要检查矿山采矿工业场地(主、副井工业场地)、辅助工业场地(风井、充填井等工业场地)、相关建筑物及设施等的厂址、总体布置和相关的安全设备、设施及措施是否符合有关法律、— 28

法规、标准、规范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要求,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3地下矿山开拓单元

主要从竖井、斜井、平硐、主要斜坡道、主溜井、井底车场、井下炸药库等开拓工程的位置、形式和装备,中段高度和标高,安全出口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4提升和运输单元

地下矿山主要从提升和运输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及装置,检测检验及合格证书,电机车运输、无轨运输、胶带运输的设备、设施及运输线路,井下人车及运送人员,信号系统和安全标志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露天矿山主要从开拓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及装置,检测检验及合格证书,汽车、铁路、斜坡道、胶带机、平硐及溜井等运输设备、设施及运输线路,信号系统和安全标志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5采掘(剥)单元

地下矿山主要从采矿及顶板管理、井巷掘进及维护、凿岩爆破、回采出矿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

(1)采矿及顶板管理。主要从采矿方法、回采顺序和矿块构成要素,采场顶板管理(主要包括支护形式、支护质量、最大暴露面积,采空区处理以及矿柱的回收、保护情况等)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对于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还应从矿山充填系统(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充填控制及调度等)、充填材料、充填工艺、充填情况检查及观测、充

— 29

填效果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2)井巷掘进与维护。主要从井巷掘进、支护、维护和报废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3)凿岩爆破。主要从凿岩设备、作业过程、炮孔检查及处理,爆破作业、爆破安全距离、二次破碎处理、爆破器材种类及其运输、使用和清退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4)回采出矿。主要从出矿方式、出矿设备、出矿作业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露天矿山主要从露天采场、穿孔爆破、铲装作业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

(1)露天采场。主要从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观测及分析、日常维护,开采境界、采剥方法及要素、不良地质条件处理和安全标志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2)穿孔爆破。主要从穿孔设备、作业过程、炮孔检查及处理,爆破设计、爆破作业、临近边坡爆破方法、避炮设施、爆破安全距离、二次破碎与根底处理、爆破器材种类及其运输、使用和清退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3)铲装作业。主要从铲装作业方式、设备、作业以及作业面辅助作业(主要包括平场、清道、道路、采场洒水、爆堆堆积等)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6通风防尘单元

主要从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通风效果与质量,采场通风、掘进通风,防尘措施、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通风检测检验等

— 30

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7矿山电气单元

主要从矿山供配电系统(主要包括矿山供电电源、供电回路、供配电电压、负荷和系统接地等)、电气设备及保护(主要包括变压器规格型号及数量、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和避雷设施等)、电气线路(主要包括电缆规格型号和线路布设等)、变配电硐室(所)、照明、保护接地、日常维护及检修、矿山通讯和信号联络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8防排水与防灭火单元 5.8.1防排水子单元

地下矿山主要从地面防治水(主要包括井口和地面工业广场位置、标高,防治水设施及措施等)、井下排水系统(主要包括井下水泵房的布置、排水设备的能力和数量、防水闸门、排水管道及水仓布置等)、井下防透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及水文地质图填绘、探放水设备配备情况、探放水措施制定及实施情况等)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露天矿山主要从露天采场的截、排水系统设施与设备,总出入沟口、排水井口和工业场地防洪措施,矿床疏干作业,防排水水文地质资料和防排水机构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8.2防灭火子单元

主要从采场消防供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水池、管路、水量和灭火装置等),主要采(掘)剥设备、建构筑物、易燃易爆

— 31

场所消防灭火器材配置及相关要求,火灾信号设置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对于地下矿山,还应从井下的消防供水系统(主要包括井下消防管路、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配备等)、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防灭火系统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9排土场单元

主要从排土场选址勘察及地基处理,排土场堆置要素,排土场运输、作业方式、作业过程及其主要设备,排土场截洪防洪、排水及拦挡设施,排土场监测设施、设备及其记录,防止滑坡、塌方及泥石流产生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10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单元

主要从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方案、设备、设施和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11安全管理单元

主要从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安全教育及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含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应急救援、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安全投入、现场管理及生产安全检查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12其他单元

主要从压风与供水、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分析与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 32

6.危险危害程度评价

针对所辨识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价方法对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为矿山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后的风险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针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分析与评价结果,依据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借鉴类似矿山的安全生产经验,分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简要说明评价对象安全设施、设备、装置及安全管理措施等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符合性及其安全有效性。明确评价结论,说明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9.附件

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采矿许可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批复文件和其他企业生产合法证件等;各评价单元结论的主要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变更通知书、质量检验评定表、验收记录、检测检验证书、各类资格证书、安全检查记录和培训记录等。

10.附图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附以下图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33

(1)地形地质图;(2)总平面布置竣工图;(3)地下矿山井上下对照图;

(4)地下矿山开拓系统坑内外平面复合竣工图;(5)地下矿山开拓系统纵投影竣工图;(6)地下矿山典型采矿方法图;(7)地下矿山中段平面竣工图;(8)地下矿山主、副井剖面竣工图;(9)主要井巷断面竣工图;(10)井底车场竣工图;(11)提升系统竣工图;

(12)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竣工图;(13)露天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14)露天开采现状图;(15)露天开采采剥方法图;(16)露天开采开拓运输系统竣工图;(17)排土场现状图、拦土坝竣工图;(18)通风系统竣工图;(19)排水系统竣工图;(20)供电系统竣工图。

— 34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第8篇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是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抵御自然灾害、防范恶意破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实施意见》中, 要求通过对微波传输网的数字化改造, 使微波网同光纤网、卫星网互通互联, 形成业务合理分配、互为备份、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输网;2009年总局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中要求新时期下广电微波干线采用SDH方式传输。

1987年版的《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YJ 32是模拟微波的技术规范, 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 应对该规范进行修订, 指导现有的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的安装和验收, 才能保证传输系统的建设质量和稳定运行。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局[2009]403号文件的要求, 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委托,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发射传输台组成编制组进行修订。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设备安装;4、电路的调测;5、工程验收等。修订的主要内容是:设备的验收和安装, 数字微波系统、SDH传输系统、以太网传输系统的调测、系统网管功能的检查及工程验收等。

广电总局在2012年9月发布了该规范, 名称为《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 (下文简称本规范) , 标准号GY/T 5032-2012, 从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

2 修订的主要原则及特点

编制工作遵循“技术先进、质量第一、有章可循、切实可行”的原则, 通过本规范, 指导广播电视SDH微波传输电路的安装和验收。编制过程中, 尽量选用已颁标准、规范或文件中目前仍然适用且技术先进的有关内容。

编制组广泛调查了现有的规范, 包括国内电信及电力等行业的相关规范、有关设备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有关已制定和待修订的设计规范、已建省级和国家干线的安装验收情况。编制组专人收集资料、集中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 与现有的广播电视《运维规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口径一致、互补组合、顺畅完整。

3 修订的主要内容

除总则、术语和符号两章外, 本规范主要包括设备安装、电路调测、工程验收三个章节。附录A验收检测参考表共10个表格, 可作为实际调测、检查的参考表格, 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项目。附录B《SDH传输系统性能测试》和附录C《以太网传输系统性能测试》作为资料性附录, 给出了相关的性能测试方法作为参考。

下文对设备安装、电路调测、工程验收三个章节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阐述。

3.1 设备安装

该章节对设备检验、基础设施检查和设备安装工艺进行了规范, 是在1987版安装及验收规范的第二章、第三章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与邮电部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不同的是, 对安装过程有较为详细的工艺要求, 确保安装质量。

1.对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

规定广播电视微波电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安装工程, 应根据安装施工设计进行。

[说明]:微波传输系统复杂、技术性强、安装调试的要求很高, 应由具备相应系统设计资质的单位逐站逐项进行施工设计, 通常由电路的设计单位在系统设计中一并完成。

规定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的安装施工, 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说明]:施工过程符合《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GY 62、《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等安全相关的规定, 才能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对设备检验的要求

规定天馈线的验收检测, 可发货前在工厂或在安装现场检测, 项目包括驻波比、衰耗、增益、极化鉴别率、前后比等。如在工作频段内整条馈线的衰减值, 规定标称与实测衰减值之差应小于0.2d B。

规定微波设备的验收检测, 可在设备生产厂将待交付的全电路设备模拟运行状况作射频闭路连接, 对告警、信号传送、切换倒换、公务、路边业务、输入门限、AGC控制、本振频率、中频输出电平、输出功率、中频输入电平、ATPC控制、本振频率、三阶交调、网络管理功能等项目进行试验和检测。

规定SDH设备、以太网设备的验收检测, 可在出厂前或在安装随工检验中进行, 检测项目包括各种速率的光电接口的性能指标、激光器的自动保护功能等。

[说明]:微波设备的验收检测在设备生产厂进行, 可对系统配置和频率配置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对网管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并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对系统进行调整;残余误码率指标只能在工厂验收中测试, 设备生产商应事先给出该项指标。

3.基础设置检查的要求

规定设备安装前应组织对微波站的建筑、供电线路、道路、给排水、防雷接地以及座式天线安装基础、机房等项目进行检查。

[说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为A、B、C三个等级, 广电微波机房达到B级就可以满足微波电路安全运行的要求。

对新建铁塔及已有铁塔加装微波天线进行了规定。

[说明]:在微波传输电路运行中, 必须保证铁塔的安全, 禁止随意增加铁塔负荷。在铁塔上装置微波天线, 应按铁塔原设计单位出具的正式认可文件办理。

附录表A.1《微波站基础设施及自台监控系统检查表》, 可以作为检查的参考表格, 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项目。

4.天馈线安装的工艺要求

对天线的组装、天馈线安装过程、波导的安装过程、现场联测天馈线驻波比等项目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如规定翻越铁塔平台栏杆或楼面女儿墙时严禁倚靠栏杆或女儿墙拖拽, 波导应每隔1.5m-2m用波导卡子固定, 严禁在法兰错位时用螺钉强行连接等。

[说明]:天馈线的安装是专业性很强的登高作业, 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让具有相应作业资质的专业安装队伍完成。

5.电源设备安装的工艺要求

对高低压供配电设备、直流电源、UPS系统安装、蓄电池安装、供配电系统的调测进行了规定, 如规定蓄电池安装后应及时初充电, 应对外电、UPS、直流电源进行24小时监测等。

[说明]: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电力设备的安装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完成, 才能保证安装质量和使用安全。

6.机架及走向架的安装工艺要求

对微波机房的机架、走线架 (槽) 的安装、机架接地排、机架和子架的标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规定各接地排应集中接机房地网, 超过2.4m的机架应增加上端固定支撑, 从机架接地排至接机房地网的直流电阻应小于0.1Ω等。

7.设备的安装和连接要求

对设备安装过程、接地连接、防雷措施、编号标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规定设备上架安装后应及时与机架接地排作接地连接, 信号线缆、交流电源线缆和直流电源线缆应分槽布放等。

3.2 电路调测

本章节对微波传输系统、SDH网络系统、以太网业务系统的调测进行了规范, 同时对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检查进行了规定。1987版安装及验收规范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相关内容是基于模拟微波设备进行的调测要求, 此次修订主要吸收已建省级和国家干线的安装验收情况、邮电部安装工程验收规范、ITU有关规范的内容。

1.调测的前提和一般要求

规定调测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包括供配电系统、机架设备、交直流电源、设备接地、机房接地电阻等项目。

[说明]:系统调测前, 应首先保证系统安装正确, 否则调测无法达到预想效果。

2.微波传输系统调测的要求

对天线端对端的调测过程, 对收信电平、分集接收电平、中频电平、中频的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等中继段指标, 对充气机和馈线的24小时密封性等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规定实测收端接收电平与设计值之差应小于3d B。

对传输设备的告警、系统倒换、公务联络功能等项目的试验进行了规定;对发信功率、发信本振频率、收信本振频率等单机指标项目的测试进行了规定。

附录表A.2《天馈线性能检测表》和表A.3《微波传输设备告警功能检查表》、表A.7《微波设备单机及中继段测试表》, 可以作为检查的参考表格。

3.SDH网络系统调测的要求

对SDH传输设备的出厂资料和设备验收记录检查进行了规定, 检查项目包括SDH系统的交叉连接配置、业务保护、各项告警功能等。

对SDH系统的时钟选择和切换功能、时钟源倒换顺序、SDH网络接口输出抖动等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 如要求设备时钟精度优于±4.6ppm, 保持模式时24小时优于±0.37ppm。

对SDH传输系统中STM-1通道、DS3通道、E1通道的差错性能的测试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如规定在每个传输波道中抽测一个STM-1系统做24小时测试, 其余STM-1系统均做2小时测试。

[说明]:路边业务的调测未作规定, 可参考E1电路测试。

附录表A.4《SDH传输设备告警功能检查表》、表A.5《光电接口参数测试表》、表A.6《射频波道倒换性能及公务联络性能检查表》、表A.10《微波通道差错性能测试表》, 可以作为检查的参考表格。

4.以太网业务系统调测的要求

本规范对Ethernet over SDH, 即在SDH传输平台上承载以太网业务的应用也提出了技术要求, 规定验收内容、方法。

[说明]:考虑到在广电SDH数字微波上开展的以太网应用不会成为复杂的以太网环路拓扑, 应用仅局限在透传和二层交换等基本类型的以太网工作模式, 因此本规范未提及MSTP (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和更高层次的以太网应用内容, 如有需要应参考相关以太网的建设验收规范。

附录表A.8《以太网业务功能和性能测试表》, 可以作为检查的参考表格。

5.网络管理系统功能检查的要求

规定网管系统的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配置要求。同时规定网元、应急指挥通讯系统、各台站的自台监控系统等的相关要求。

[说明]:微波传输系统中的微波传输设备、SDH网络设备、以及以太网业务设备等可能是不同厂家的产品, 具备独立的网络管理系统。

规定网管信息应安排在优先级最高的主业务信道传输, 备份网管系统可以通过公用数据网作为网管信息的备份路由。

[说明]:带外网管可以保障在电路中断或主用网管故障的情况下备份网管的接入管理, 但应注意在接入公网后应注意网管系统的安全和信息保密。

附录表A.9《网管功能检查表》, 可以作为检查的参考表格。

3.3 工程验收

按照技术验收的程序, 分别对初步验收、试运行和工程终验三个阶段进行了规定。

1.对工程验收的一般要求

规定施工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 包括工程说明和竣工报告、设备验收测试记录、安装记录和调测记录、竣工图纸、随工检查记录、微波站设备清单和微波站设备交接书等。

[说明]:本规范仅列出工程验收所需的微波专业技术性文件, 工程验收所需的其它文件资料应由验收委员会向有关方面提出。

2.对初步验收的规定

规定应审验监理单位的随工记录、施工单位的安装记录、调测记录和竣工报告等有关文件, 应检查电路的系统配置, 应检查微波站机房的装修、空调、通风、防尘和消防设施, 应逐站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

规定在初步验收中, 应检查设备验收时的测试记录和电路的开通调试记录, 对未满足或接近指标限值、一致性差的设备, 应重新测试;应对全电路的传输差错性能指标进行复测, 并与开通调试时的测试记录相比较;应对SDH微波网管系统的各种管理功能进行检验性试验和检查, 重点检查网管系统对无人站实施遥控、遥测、遥信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规定初步验收应形成初步验收意见, 在初步验收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应敦促设计单位做改善性设计, 施工质量问题应责成施工单位限时整改。

[说明]:初步验收合格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才能申请试运行。

3.系统试运行的规定

规定初步验收合格后, 应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提出至少3个月的试运行申请。试运行期间应对电路的传输性能进行测试、对可用度进行统计、抽测部分设备的主要指标 (发信功率、中频电平等) 、记录分析各中继段的接收电平、验证电路的抗衰落能力等。

[说明]:对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系统的验收, 应该进行一个完整年度的指标考核, 才能确定在各种季节条件下都能满足设计文件的指标要求。考虑到运行效益, 至少应安排三个月的试运行观察。可用度指标的统计计算应按年度进行, 试运行后为给出试运行报告可以按三个月折算。

4.系统终验的的规定

规定由建设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组织对系统的最终验收, 成立验收委员会, 对设备采购、施工安装、电路调测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测试和考核。

参考文献

[1]GB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S].

[2]GB/T17881,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系列 (SDH) 传输接口技术规范[S].

[3]GY62,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S].

[4]GY63,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S].

[5]GYJ31, 广播电视微波站 (台) 工程设计规范[S].

[6]GY5077,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S].

[7]GY/T244,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电路运行维护规程[S].

[8]GY5067, 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上一篇:实训传统教学方法下一篇:质检半年工作总结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