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综合材料

2024-07-25

绿色金融综合材料(精选6篇)

绿色金融综合材料 第1篇

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经国务院同意,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趋于恶化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七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今年1月份,中国倡议、推动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央行担任共同主席,研究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经验,探讨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期间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约一半,相当于80亿美元。中国正在以身作则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于今年7月末向G20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提交了《G20绿色金融报告》,提出七点建议: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推行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学习网络;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鼓励并推动在环境与金融风险领域的知识共享;改善对绿色金融活动及其影响的评估方法。当前世界经济虽然不景气,各国财力有限,但是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球经济转型过程中,绿色低碳产业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中国引领世界绿色金融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通过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的重要作用,要求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按程序推动制订和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同时,还要求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

三、央行对《指导意见》的解读

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

问:制定《指导意见》的主要出发点和政策考量是什么?

陈雨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需求持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

出台这一《指导意见》,一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实践表明,声誉效应可以激励绿色投资。一些绿色投资者,包括今年以来的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人,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重视“声誉”的、负责任的投资者正在增多。政策层面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投融资,会得到积极响应。

二是政府在适当领域运用公共资金给予激励。许多绿色项目由于其正外部效应没有被完全内生化,收益率略低于市场水平,社会资本可能不愿介入。因此,有必要通过贴息、担保、再贷款、PPP模式等办法来降低其融资成本或提高其收益。同时,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积极稳妥地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经常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

多维度创新满足绿色产业投融资需求

问:《指导意见》在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性的工具和手段?

陈雨露:《指导意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总结了近一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功实践,研究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这就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政策层面支持绿色投资的积极、重大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二是通过央行再贷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到通过再贷款等措施来支持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发展。这里说的“再贷款”,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它可以是央行给商业银行利息较低的贷款,也可以是支持商业银行购买绿色债券或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也可以是抵押补充贷款。央行会选择合适的具体操作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许多绿色项目是中长期项目,让银行发行中长期的绿色金融债券、让企业发行中长期的绿色企业(公司)债券,可一定程度缓解期限错配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四是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品。我国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的碳金融业务将有助于大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并可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融资工具。

五是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在《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绿色投资构成的制约。

为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问: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今年G20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看待中国在绿色金融议题上的国际影响力?

陈雨露:在我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今年首次被纳入G20议程,并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明确列举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条可选措施,为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与其他经济体一道,在G20框架和双边合作框架下,努力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问:下一步央行等部门将如何贯彻好《指导意见》?

陈雨露: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互相协作和配合。下一步,人民银行等部门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密切关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对激励和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适时调整完善。加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健全相关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

二是鼓励各地区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是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绿色金融综合材料 第2篇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目 录 前言................................................................1 1 国际背景..........................................................1 1.1 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1.2 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1 2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2 3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3 3.1 绿色金融的概念..................................................3 3.2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3 3.3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5 4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5 4.1 绿色信贷........................................................6 4.2 绿色债券........................................................6 4.3 绿色发展基金....................................................6 4.4 绿色保险........................................................7 4.5 碳金融..........................................................7 5 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7 5.1 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7 5.2 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8 5.3 绿色金融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8 6 结论及政策建议....................................................9 6.1 结论............................................................9 6.2 政策建议........................................................9 参考文献...........................................................10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摘 要: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绿色转型已成为淮南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极大地促进淮南经济的绿色转型。本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程度,并以淮南市为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政府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投资相比,推动作用的结论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大于政府绿色投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绿色转型、绿色投资 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Huainan Abstract:Huainan, as a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has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facing a sever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Green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ainan City.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ial market can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 of green industry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Huainan economy.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A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egree of green transition of Chinese economy is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Huainan City as an eAample.Compared with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 and green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green finance has mor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een transition than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Finally,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Keywords:Green Finance、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Green investment 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随着煤炭,钢铁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世界不断发展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和资源枯竭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稀少和能源的替代导致资源型地区经济不断衰退;矿产品和能源价格上下波动导致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荷兰病”,单一的产业结构,没有替代产业;从长远来看,寻租发生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均衡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过慢等“资源诅咒”现象;加上世界金融危机,全球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经济转型和发展绿色经济是资源型地区的必要选择。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将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国际背景 1.1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将过度债务消费的增长模式调整为“重工业化”。为了解脱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约束,发展中的国家也在努力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以避免能源市场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制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中新模式。

1.2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 淮南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其发展也将面临升级转型的道路。绿色转型是淮南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这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世界各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绿色转型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经济不断的进步中,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遇到了放缓,或者不发展资源型城市。结果,他们大胆的对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升级的尝试,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达国家通过发布各种政策来解决转型升级带来的问题,比如一些调整了产业的比重,创新技术,最终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欧洲萨尔(煤炭产区),德国鲁尔区等都受政策指导,尝试不同的转型方法解决了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使得社会经济持续的增长。一些转型成功的城市和地区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过度依赖城市资源的城市会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依赖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产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的重点产业。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反过来又导致城市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有限资源的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资源是有限性,一旦危机爆发,严重依赖开采资源企业的产业链将破裂,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如企业的发展停滞和失业率上升,这将导致社会无法发展和自然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大大鼓励效益不好的产业,补偿资源。不管是出于对资源保护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和世界潮流。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绿色金融将通过“引导效应”和“挤压效应”两个特征对城市发展进行引导。淮南市政府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颁布相关政策,建立完善体系,因此,大部分企业家看到了市场前景从而纷纷加入其中。而且,企业要想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环境成本也包含在绿色金融市场中,效率低下,排污物高的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的时候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的窘境。因此,大部分企业家开始招聘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利用行业竞争性的压力,加快企业转型进度,淘汰技术落后、高排放的企业,并且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发展前景良好,更加绿色的企业。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生产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坏境和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所谓负外部性的影响,但公司却可以不用付出代价,使得有些企业开始滥用资源,并且污染物乱排乱放。但可以利用绿色市场的内化负外部特性,增加企业对资源使用所付出的代价,还可以制约企业资源的滥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负面的外部影响,利用大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发出更具有新意的产品和更出色的技术。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比来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还有企业的升级转型,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改变市场不完善的绿色产业低利润地位,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节省资源的消耗,把资源尽到最大化的利用,使资源型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 3.1什么是绿色金融 2000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家生态银行。这也是地球上第一家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的银行,其重点的业务领域是对绿色金融进行拓展,因此,它也被外界称作-绿色金融银行。

在这之后,绿色银行的内涵也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得到补充和拓展,其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开始以逐渐地把商业银行当作是核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进行转变,把绿色理念应用到债券、保险、股票、发展基金、碳融资、信贷和政府等领域,并在发展中应用这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

在2003年的时候,花旗银行携手另外9家银行相互合作从而一同成立了赤道银行,赤道原则也随之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发展,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框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导方针。截至2018年7月,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金融机构均实行了赤道原则。随着赤道原则的确立,项目融资中原本模糊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模糊标准首次被得以实现厘清。为商业银行评估以及社会风险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南,这两项突出作用,也被认为是赤道原则的意义所在。自赤道原则发布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并将它视为大型融资项目的标准。花旗,浦发等40多家大型跨国银行已经实施此原则。

3.2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 3.2.1利用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市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淮南市的绿色生产、生态环境和产业分布,三个一级指标和其余的20个小指标为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绿色经济计量框架,对淮南市的产业结构、煤炭资源消耗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和GDP等数据,对淮南市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进行一个分析。数据参考来自《中国统计年献》。

表1淮南市绿色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标识 绿色生产方面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万元 A1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 吨/万元 A2 单位GDP烟(粉)尘排放量 吨/万元 A3 绿色生产单位GDP废水排放量 吨/万元 A4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 A5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A6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 A7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 A8 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A9 人均造林面积 公顷/人 A10 人均新增种草面积 公顷/人 A11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 % A12 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3 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4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5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6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7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8 轻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19 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20 表2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P值 常数-0.397892 0.040137-11.0016 0.0610 政府绿色投资 2.987344 0.43978 5.97879 0.0899 绿色金融投资 7.289739 0.20143 39.01647 0.0171 3.3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在主成分分析方面,本文运用了SPSS软件,系统的针对20项基础指标,逐步展开分析,实现了对淮南市在2015-2018年间,在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估。

3.3.1主成分原始变量方差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以上,分别为54.64%、31.89%和7.94%,原始变量包含的信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因此,这三个变量可以替代原来的20个原始变量。

3.3.2主成分的综合表达式 下文用S代表主成分,具体表达式如下 S=0.06A1+0.07A2-0.03A3+0.07A4+0.16A5+0.18A6-0.14A7+0.22A8+0.17A9-0.05A10-0.15A11+0.14A12+0.06A13-0.12A14+0.14A15-0.19A16+0.09A17+0.14A18+0.18A19-0.21A20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煤炭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轻工企业的工业化销售,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相应的也可以看出,在GDP组成之中,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所占越大,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可能性的不利影响就越大。淮南市现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聚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严格规范和控制轻重工业的比重,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

淮南市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依靠煤炭资源,经济在高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依赖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使人们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为了继续发展经济,就必须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淮南市政府努力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开始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并且将重大项目与绿色金融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本市的产业结构,利用绿色金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为淮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城市转型升级,慢慢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它来自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防范信用风险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的意见”。后来“绿色信贷指引” 2012年2月发布,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有效实施绿色信贷,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中国的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淮南市的绿色信贷规模逐步扩大,自2013年底至2018年7月底,年增加值接近7000万元,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实现了4.3亿元到8.22亿元巨大增长。

4.2 绿色债券 2016年淮南市绿色债券市场已经在全省内排至前三,成为了淮南市的第二大融资市场,是继绿色信贷之后的又一强有力市场,绿色债券已经占领了淮南市绿色金融体系一大部分比重。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安徽绿色债券发行额达2.8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1.5%,其中包括16家发行人发行的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24种债券。其中,11家实体发行17种绿色普通债券,总额1.75亿元。此外,还发行了10多种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总额为8060万元。

4.3 绿色发展基金 2016年3月5日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明确部署,总体规划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发展基金”,这为绿色发展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指明了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自发行以来至2018年底,全国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已经达到286个,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大概约有50个是地方政府发起。现如今,绿色基金在淮南市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慢慢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淮南市总结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发展理念,政策和教训,利用后来者居上的姿态,一步步的进行城市的转型升级。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变更政策和发 展理念,解决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找出一条适合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4 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专业领域又称其为生态保险,是绿色金融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手段,主要用于环境风险管理,其中的环境污染保险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可根据此保险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保障自身在环境被污染情况下的利益。该保险又被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其标的为:当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并对第三者在成了损害,由企业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相同,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中同样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2017年6月,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从事高风险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污染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强制必须投保环境污染保险。过去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也随着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填补,这些举措助推了淮南市的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市场的有序高速发展也因为这些举措的实施而获得了强有力的保证。

4.5 碳金融 碳金融也是淮南市重要的发展市场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淮南在这一业务还属于起步阶段。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实施过程中以金融资本为工具,最终达到实现推动环境改善的目的,这就是碳金融的作用机理。在法律法规支撑下,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使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在市场平台上进行交易或流通。碳金融目前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截止2017年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开启碳金融交易市场,截止到目前交易量已经达到1亿t,交易额约为28亿元。而淮南也将加入这个市场,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淮南市的碳金融市场已经略有雏形。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的转型升级中有巨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5.1 “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是最明显的特征 淮南市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金融,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扶持项目和开发金融产品并进行创新,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发展场所和条件,旨在于绿色金融市场可以广阔的在我市实行。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和利用杠杆作用,让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也着重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此同时,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通过对其提升贷款门槛甚至于不对其贷款等方式,把这些企业清理出市场,防止企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危害。这样以来,提高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清理出了一部分不良企业,解决了环境和社会问题,增加了企业进行绿色金融发展和投资的意向,提升了绿色企业在淮南市企业组成中的比重,优化并调整了淮南市企业的经济结构。

5.2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且基本的发展理念,节能和环保两方面一直被我国企业所关注,在发展的同时可以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自从政策颁布以来,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往年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可推出淮南市的环保行业总产值,将在2019年达到11亿元,产值比重进一步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与之相对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环保技术的发展仍旧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需求。最近,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绿色创新,通过扶持,使企业在环保技术方面加大资金研发,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培训,为的是可以加快绿色创新的进度。而且,环保技术本身的特点也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发时间长、见效慢,同时,每一项研发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对此,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全新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融资政策,达到分担研发风险、助力技术研发的目的。这样以来,既加快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企业的负担,还保持了企业对环保产业的热情,减少了社会在环境方面的矛盾。

5.3绿色金融推动淮南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作为一个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的能源发展格局总体向好,大致表现为消费需求方面全面回升,供给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也实现了大体上的平衡。在此契机之下,淮南市也在积极探索,能源使用系统方面注重低碳清洁、同时还要求兼顾安全和高效,为了在发展同时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里,淮南市煤炭资源的消耗量达到1亿吨,淮南市一直在改善资源消耗结构,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的煤炭消耗量相比较于去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而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将近五分之一,比去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淮南市的能源结构也在调整,不断地在优化能源消耗体系,通过扶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能源消耗体系。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1.与淮南市政府的融资补贴相比,大力推广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资补贴将对淮南市的转型更有帮助。税收是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绿色投资和投资方向也可以看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政府利用法律作为有力的后盾和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市场,绿色金融投资逐渐成为推动淮南市经济绿色转型的新方法,也越来越能满足中国巨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市场。

2.绿色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淮南市政府正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债券等也将会在本市的绿色金融市场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淮南市也将逐步的不再依赖于煤炭资源发展经济,将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6.2政策建议 1.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作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组织,金融机构可以为其作为有力的资金输出来源。与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调查、经营业务和市场声誉考察工作的同步,在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可以采取手段,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给予帮助和扶持,加强对风险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的监管,建立其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投资项目。

2.对金融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在中国大市场的环境下,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绿色金融发展,比重最大的绿色信贷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但不应当是唯一方面,包括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股票及碳交易在内的多种新型融资方法同样应当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完备的绿色金融法。使绿色金融产品朝多元化发展,挖掘出绿色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使中国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每一步都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王英斌.世界首家环保银行[J].世界知识,1991:66.[2]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8:203.[3]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4]赵朝霞.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及其对经济绿色转型的推动[J].财会月刊,2015(32).[5]李均峰.以绿色信贷助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15).[6]孙工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金融纵横,2010(07).[7]赵大建.绿色金融驱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04).[8] 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4,(6):78-87.[9]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7,(7): 56-64.[10] 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11,(6):96-99.[11]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2] 胡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1,(5):8-10.[13]李小燕,王林萍,郑海荣.绿色金融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7(07):82-85.[14]乔海曙.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内金融安全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05):28-32. [16]郑扬扬.我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6):70-75.[17]王定祥,琚丽娟.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部论坛,2013(01):70-79.[18]蔡玉平,张元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9):66--70. 致谢 在写下致谢的同时,我的学生时代也即将结束。感谢大学以来所有陪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陈金林老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了本文。从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然后到论文的内容调整和格式的修改,陈金林老师都给出了最佳的修改方案。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我的学术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学习到老师身上严谨认真的宝贵精神态度,这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文写作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对于论文最终的成型我深感欣慰,这其中也有我付出的不少心血,希望在日后的不断努力和积累中能写出更多优秀的论文。在这几年中,我所收获的不仅仅仅丰厚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而且也培养出了属于我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锻炼了我的思维,这将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带来巨大的帮助。在学习中也遇到了需要敬业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更在生活和价值观上对我们进行引导,还有许多可爱的同学和室友,相处四年下来大家互帮互助,更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发展绿色金融的八大动因 第3篇

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肩负着长江、珠江、湄公河、依洛瓦底江等国内国际大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水质清洁的重任,同时又头戴“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三顶桂冠,绿色发展之重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和突显。那么,已经和即将作为发展绿色经济支撑主体的绿色金融,又是由哪些因素来支持它发展呢?

国际绿色金融蓬勃发展

绿色金融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世界银行在内部设立的环境事务顾问。1974年前西德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1991年波兰也成立了环保银行。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1997年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这是签字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开承诺。2003年6月,国际金融公司与世界著名金融企业共同发起了“赤道原则”,这是商业银行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在项目融资方面全面地考虑环境因素的国际金融行业基准,并为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它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的公约,并由花旗银行等7个国家的10家国际领先银行率先宣布实行。目前,全球实行赤道原则的有36个国家的79家金融机构,占到全球项目融资市场的70%以上。近年来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数量都呈高速增长,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2015年全球标明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达到418亿美元。巴黎气候大会后,美国、英国以及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环保组织都提出必须把“绿色金融”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

目前,全世界有两个央行正在推动绿色金融,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另一家就是英国央行。在中国的倡议下,G20今年设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担任秘书处。在7月底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讨论了研究小组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并在会议公报中表述了其成果。今年以来,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工作,已经在全球财经政策层面和金融界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探索在本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和包括建立绿色债券市场在内的绿色金融路径。伦敦、香港、新加坡和瑞士都在争相成为世界的绿色金融中心。

中国正在形成绿色金融浪潮

为实现中国绿色发展战略,国家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性优先事项予以大力推动,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银监会2012年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2015年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在全国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已达10%,中国是全球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2015年12月人民银行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公告》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今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试点的通知》积极引导公司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近1200亿元,占全球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随着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相关政策的陆续落地,非金融企业绿色融资工具、绿色熊猫债、绿色政府债等创新产品的逐步推出,今年我国绿债发行有望达到3000亿元。

中国金融业除了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这两大领域获得显著发展外,在其他绿色金融领域,如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征信、绿色担保、绿色指数等,也有重大进展和突破。其中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特别是一些制度性建设,则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率先开展了“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研究”,这一成果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发展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际领域绿色金融合作。今年初,中国农业银行成为首家成功在伦敦交易所发行绿色债券的中国金融机构。7月,中国银行成功在境外发行30亿美元绿色债券。新开发银行计划7月在中国市场发行3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今年6月中美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基金合作意向书正式签署,预计首批募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虽然云南省全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是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局部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指明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实施了《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到2020年,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经济发展转型需要

由于治国理政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云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节水、节约土地资源等任务繁重,减排压力仍然较大。因此,云南省决定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生活,打造绿色窗口,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到2020年,实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农产品中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5%。

云南绿色信贷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经济发展对绿色信贷存在巨大需求。“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在内的八大绿色战略性新兴行业,并使八大行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据此测算,假设当前的绿色信贷效率(绿色信贷/绿色GDP)不变,未来五年内绿色信贷的投入量将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0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将从2015年的25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000亿元。

云南绿色债券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公告和与之配套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和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6大类、31小类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纳入,明确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框架。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6年3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自此,中国绿色债券的政策全面落地,绿色债券发展全面起航。近年来,债券融资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2015年,全国企业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由2014年的15.3提高至19.1%,云南省2015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和新增额分别为1665.54亿元和670.2亿元,债券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3.65%。目前,绿色项目的融资途径还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绿色债券在全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云南省金融机构和企业也无绿色债券发行的情况,绿色债券的发展空间巨大。此外,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优惠条件也将助推绿色债券发展,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不受发债指标的限制,募集资金额可以占到项目资金的80%,发债企业可以使用不超过50%的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等。

云南绿色保险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治理机制,有助于防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风险,分担损害赔偿责任,可以将未来的污染成本显性化,因此发展绿色保险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2016年,国家相继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水、土壤和大气污染责任者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和须履行的经济赔偿责任,并将环境污染保险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2013年初,环保部与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涉重金属企业”等高危行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5年9月,云南省着手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将涉及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企业、高环境风险企业两大类企业纳入强制试点范围,改变了过去企业自愿投保的情况。目前《云南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正在推出过程中,方案的出台,将推动云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发展。同时,云南省近年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对亚洲象等37个珍稀濒危物种进行拯救保护,还开设了森林火灾保险、经济林作物种植保险、地震保险等险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空间巨大,绿色保险将获得显著发展。

云南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发展空间巨大。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构建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截至2016年6月末,云南省有云投生态(前身为绿大地公司)和*ST景谷2家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绿色企业(占63家挂牌企业的42.86%),合计从证券市场融资11.75亿元。此外,还有2家拟上市绿色企业,5家新三板在审绿色企业和20家拟挂牌绿色企业。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云南省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绿色上市、挂牌企业的增加,推动直接融资改善融资结构等举措的施行,云南省绿色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将得以扩大。

绿色基金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云南省绿色基金发展较为滞后,除了政府主导的几支由公司和银行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以PPP模式建立的绿色产业基金外,绿色经济发展基金、绿色担保基金、碳基金和气候基金等尚未设立。根据《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规划》,随着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云南省绿色基金的发展将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绿色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绿色担保、绿色评级、第三方风险评估和鉴定机构、绿色征信体系等绿色中介服务体系十分不健全,基本不能够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伴随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金融:打通发展绿色通道 第4篇

初春的北京,暖意融融。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银行成立20周年。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北京银行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北京银行。

打造节能减排融资模式

20年来,北京银行打造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谱写了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的亮丽篇章。目前,北京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48亿元,支持了天壕节能、际高建业、乐普四方等一批节能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谈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闫冰竹表示,这不仅需要责任意识,还要有具体行动。

他认为,首先是践行绿色信贷理念,支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据了解,北京银行几乎每年的 《授信业务指引意见》中,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建筑建设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项目都是重点支持领域。在贷款评审时,北京银行坚持“绿色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原则,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同时,对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及节能减排控制行业的贷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将节能和环境影响作为贷前审查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和国家明确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其次,要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打通绿色信贷“最后一公里”。针对节能服务企业轻资产等运营特点,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了以未来收益权为质押方式的“节能贷”、政府奖励资金账户质押方式的“节能补贴贷”。2014年初,北京银行专门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债券发行、保理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为多家企业节能技术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电、绿色食品生产、城市水务工程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用创新的绿色信贷服务,服务“美丽中国”版图。

同时,北京银行还通过完善业务合作平台,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发展中,北京银行以“多样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为发展方向,加强对外合作,创新担保理念,积极引入外部合作伙伴,共谋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节能融资服务平台,并获得“中国节能协会最佳合作伙伴”奖;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订合作协议,推出“CHUEE SME”项目,成为全球首家在节水领域与IFC开展合作的商业银行。2015年,与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联盟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 闫冰竹表示,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围绕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要求,精准发力,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加快绿色金融模式和产品创新步伐,着力发展轻资本业务,全力打造新时期的“绿色银行”,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闫冰竹说,要进一步以监管要求为指引,强化对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的经济资本管理,让有限的资本撬动更大的业务规模,拓展更广阔的经营领域,共同打造资本消耗低、内生增长能力强、市值稳定增长的轻型银行。

同时,北京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促进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服务“美丽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强化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方面,北京银行将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前瞻性管理,持续夯实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文化三大基石,确保全行资产质量保持优秀水平。

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实施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不足、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进绿色金融实施,闫冰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投资。一是探索从国家层面上成立政策性绿色银行,专业从事绿色投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推广碳排放权、排污权质押贷款,创新轻资产绿色信贷产品;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三是建議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绿色产业基金发展,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专业投资作用,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要完善措施,给予绿色金融风险补偿。一是建议对于积极支持绿色项目发展的金融机构,从财政方面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监管层面在绿色信贷风险资本占用、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建立绿色贷款贴息清单机制,对于符合清单的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建立绿色贷款担保制度,对绿色产业进行扶持,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三是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银行绿色信贷坏账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提高银行支持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次,要加强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设施。一是建议明确绿色产业范围、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披露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法律基础。二是鼓励评级机构在传统评级中考虑绿色因素,探索传统评级与绿色评级双评级制度;鼓励银行内部建立绿色信用评级,用于评估绿色信贷项目风险;将绿色评级体系与征信系统相结合,为财政补贴、环保处罚等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等手段加强交易市场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碳金融发展。

绿色金融 第5篇

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先行

绿色金融是指以信贷等金融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经济调控政策,狭义上的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促进环保和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义上的绿色金融还包括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前者较为常用。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作用,相辅相成,低碳经济呼唤与之相应的绿色金融,当今世界进入了“低碳”、“绿色”时代,我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吉林省响应中央号召,计划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省内各金融机构也纷纷把“低碳”、“绿色”的理念融入到信贷中,如兴业银行提出只要企业自发推进节能技改或立项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等,银行就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工行把污染治理标准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对“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投放;建行、中行、农行也主动积极介入低碳经济领域,提前布局;招行、浦发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团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总的来说,东北亚地区(除日本)的“绿色金融”较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该区应利用地理、文化(儒家文化圈)上的便利,学习先进国家经验,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区域协同效应。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加深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理念,各国、各界人士充分交流、学习,将吉林省的“绿色金融”事业推上新的台阶,恭祝大会圆满成功!

绿色金融综合材料 第6篇

第一轮话题:描述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金融需求

主要观点:治理资金需求量大,需要20万亿;

地方政府可用资金少,无法推动治理;

需要顶层设计:

1、像收电费一样收水费

2、利用财政收入增长的20%,用于生态治理

这几年来,东方园林一直致力于生态治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碧水蓝天,美丽中国”的号召、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我们要坚决向污染宣战”,大力开展生态治理。

在这样一个紧迫的局势下,我们咨询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目前生态市场进行了预估,得出结论:在中国,把生态问题治理好,中国流域治理和水生态综合治理需要10万亿,土壤污染治理也需要10万亿。20万亿是一项巨大的、目前已经形成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需投入的资金,不含陆续正在产生的污染。这是我拜访了很多政府领导、合作的院士专家,以及东方园林做了很多项目得出的数据。

如果只有号召,没有资金来源,是无法落实生态治理的。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土地财政收缩,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可用资金少之又少,导致很多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甚至停滞。所以我们目前非常需要、非常渴求能够有一笔专项资金,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解决资金少的难题,从而更快、更好的推动生态治理工程的进行。所以,从顶层设计上去解决生态资金的来源是目前开展生态事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国家环保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仅占当年全国GDP的1.2%,比2010年下降了9.4%。所以,我们真的很需要国际推出生态资金顶层设计,构筑生态建设的金融改革方案和制度方案。我们有两个设想,不知道是否可行。例如政府是否可以开征生态资源费,像收电费一样收水费?或者从财政收入的增长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来做生态事业?只要生态资金的顶层来源落实了,生态金融会得到蓬勃发展。

第二轮话题:探讨目前转型过程中必要的融资所遇到的障碍

主要观点:充分利用金融工具

1、应该发放金融债(国债、地方债都要发放)

2、成立生态银行

3、国开行和农发行,每年抽出部分比例的贷款,必须用于生态治理

做一个好的生态治理,更需要严谨的规划和详细的实施步骤,而我们东方园林又必须要做到最好,要对老百姓负责。那么一个完整的生态治理项目,投入是巨大的。而且,生态治理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所以整个项目,很难产生直接的金融效率。迄今为止,东方园林已为70多个城市提供了景观和生态服务。20多年的生态实践,让我们感受到资金是困扰生态发展的最大瓶颈。但可以说,在我国生态金融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巨大的投入,只是靠地方政府投入,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生态金融的创新和实践势在必行。

除了呼吁顶层设计,东方园林正在尝试利用金融工具(或者说努力尝试一些金融创新),比如发放生态债券,设立生态银行,成立生态基金等。我们与人民大学联合成立了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希望能够以扎实、专业的研究,推动生态金融政策出台,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为生态建设筹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当然也有很多疑问希望请教各位专家。例如成立生态银行,发行生态债券,甚至其他生态众筹等金融产品,也可以尽快的给生态金融发牌照,更加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建议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的银行指定一部分专门贷款用于专门的生态治理。

(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成立生态银行?就像国开行一样,来发放这方面的贷款;我们能不能推出生态建设债券?国家债券还是地方债券?可不可以利用现在的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设立生态专项贷款,这部分资金必须用于生态治理呢?)

(我们知道生态银行,在中国,仍然是个新概念,但能够很好的迎合年青一代绿色环保、和谐共处的理念,而且随着这一部分年轻人开始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流,他们的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年轻人,热心公益、有能力、也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生态银行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投资和公益的舞台。这也是我们企业愿意看到的。)

第三轮话题:对金融机构克服障碍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进行评估

主要观点:尽快发放所有的生态金融牌照

生态产业发展基金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尝试

在生态金融创新中,企业可以担当桥梁,充分创新或者运用银行财务顾问、信托、基金、金融租赁等新型金融工具,生态领域所有的金融牌照都应该得到支持,这样才能为生态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如果以上的设想都是可行的,那么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尽快发放所有的生态 金融牌照。这样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改善生态金融环境,拉动市场,让我们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开展生态金融,从而让更多资金有效的投入到生态治理当中去。

在此之前,我们东方园林还有过一个设想,成立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因为它是最容易成立的,它是其他金融牌照得以发放的种子,比任何金融工具都重要。我们想能否与产业内知名机构、金融界知名机构联合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生态产业发展基金。用征集到的这笔宝贵的财富,去治理国家重点水、土壤、矿山修复等项目,为生态治理市场化运作探索道路。那么这个基金的运作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呢?

上一篇:青年与科学发展观演讲稿下一篇:新高三学生动员大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