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

2024-09-19

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精选6篇)

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 第1篇

10月30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卢沟桥畔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它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县。在这里,我们了解并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50周年前夕落成。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铜铸浮雕,分别反映着抗日战争时期不同人们激昂的抗日情怀,象征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镶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14口方形古钟,象征着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

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战士倒下了,亲吻着祖国的大地,但手中的刺枪直指晴天。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

其中综合馆展示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复原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任务和浴血奋战场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半景画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模拟七七事变战场,形象生动,触动我心。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参观着展馆,我的心不时为之震撼,心生感触,在国家危机存亡时刻,无数的英雄的无畏壮举令我感动,触动着我;无数的抗日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充分的展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慧,地道战、游击战、百团大战…他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各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振兴了中华民族,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

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 第2篇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2015年10月28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参加这场保卫战的452名中国士兵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掩护大部队撤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更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心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走进展厅,又被悬挂的谢晋元巨幅《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字迹清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随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自觉铭记抗战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同志,更应该认真学习抗战历史,全面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巨大代价和重大意义,永远牢记革命先烈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的历史功绩,切实做到知史爱国,崇尚英雄。

二是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全面学习抗战历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抗战精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方面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 第3篇

新兴媒体通过提供海量的信息、广阔的渠道和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 塑造了全新的受众群体, 使新闻受众更加多元化, 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新媒体技术特点鲜明, 一是传播符号类型更加丰富, 具有文字、声音、图像及音乐、动画虚拟视频、三维空间等多种信息形态。二是多向、非线性的传播发布。突破了纸质媒体和传统电子媒体在信息表达上的局限, 使新闻传播在信息筛选、内容加工、形式表现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传播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都大为增强。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 形成跨媒体传播态势, 进一步加剧了同种形态媒体、新旧形态媒体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而言, 需要探索如何以更新的表现手段、更高效的业务流程、更灵活的组织形式, 来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作为整个策划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 选题决策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近两年, 随着数字化生活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 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从策划层面上对此给予关注。尤其是反映身处其中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困惑、矛盾和观念冲突, 探讨随之带来的如网瘾、不良信息泛滥、信息欺诈、网络侵权等一系列涉及法律道德方面的相关问题。这些选题本身的影响力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进行报道时, 绝不能停留于简单肤浅的层面上, 而应予以充分地挖掘、展示和分析。重大新闻策划, 是对媒体策划水平的综合考量, 也是媒体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之一。今年, 最重大的新闻题材当首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 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响应, 都不约而同地对此项活动予以精心策划并实施。从5月7日开始, 《人民日报》推出“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专栏, 由人民日报记者组成若干采访小分队, 挖掘新发现的史料, 重访重要抗战纪念地, 寻访健在的抗战将士及亲属, 通过他们的讲述, 用一段“人民电视”的影像、几张图片、一篇文字重现抗战历史, 深化民族记忆, 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以鲜活的方式、全媒体渠道呈现给读者, 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视和平、开创未来。通过一张震撼人心的老照片、一处烈士陵园、一尊抗战纪念雕塑、一场震惊世界的激战和一堵弹痕累累的“血战墙”讲述抗日英雄以身殉国的赤胆忠心。

新华网推出大型专题《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载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注重历史“重现”与“反思”的双重展示, 图文并茂与视频在线播报社会各界纪念活动;并以高清美图、时光轴等技术手段重现二战历史, 凸显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同时设置“网友评说”节点实现与网友互动。央视网用老照片和纪录片重现峥嵘岁月。推出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通过“新儿女英雄传”、“抗战胜利70周年影像馆”、“中国受降档案”、“楹联诗词选登”、“勿忘国耻纪录片”等栏目, 利用老图片与经典纪录片再现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由此可见,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对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予以高度重视, 做了精心的策划。这也充分说明新闻策划对重大题材的关注日益重视。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策划各有特色

新闻策划的方式、方法很多,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色。传统新闻报道策划中, 报道方式讲求的是各种新闻文体、版面编排、报道规模等合理有效的采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报道策划则要研究如何适当采用新的载体和新技术手段, 运用多种传播符号, 将信息资源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和增值加工, 采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制作发布新闻, 如博客、搜索引擎、网络专题、网上直播、在线访谈、手机短信等多种传播形式充分使用, 使报道集文字的、视频的、音频的、数字的媒体发布于一身。

今年,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 网络媒体很早就开始精心策划, 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网络宣传活动。通过充分运用全媒体宣传优势, 弘扬主旋律, 掀起了各地人民共同铭记历史、追忆先烈的浓厚爱国氛围, 唱响了网络空间珍视和平、圆梦中华的主旋律。从今年4月开始, 吉林网开设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专题, 吉林广播网开设了《历史的丰碑伟大的胜利》专题。吉林电视网开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专题, 并推出全媒体大型行进式特别报道“追寻”及“讲述红色故事”网络访谈活动。8月1日, 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发起主办的《“穿越滇缅路激扬爱国情”》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采访活动以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5个州市为主线, 全媒体采访团队实地探访滇西抗战遗址, 以直播连线、现场访谈、新闻专题、滚动片花、网络直播、微博、微信、微视同步图文推送、视频点播、报纸专栏, 并联动各州 (市) 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全媒体融合报道的方式进行。昆明信息港开设了《胜利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闻专栏。同时, 走访云南红色经典路线, 以视频形式制作“红色经典旅游线路推荐”主题的系列视频节目, 利用视频报道形式, 深挖抗战中的故事, 并通过昆明信息港及春城微视等平台推广。

有的网络媒体还采取联手合作的方式, 加大了报道力度, 提升了整个报道的影响力。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湖南当地媒体发起“抗日英雄·魂归故里——长沙会战浙籍将士遗骨回家”新闻宣传活动, 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浙江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澎湃新闻等全国100多家媒体的参与, 引发了国内外关注。除了采写《长沙会战浙江籍抗战将士名录公布有你的亲人吗》《终于找到你5户浙江家属赴长沙接抗战阵亡将士遗骨》等报道外, 浙江在线记者一直在湖南、浙江两地多个部门间奔走、沟通, 联系将士亲属, 最终让将士遗骨安葬在了杭州安贤园的纪念园。现场图文在微博、微信、APP等移动端推送, 稿件在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发布, 传统媒体、新媒体协同发声, 共同唱响一曲对“民族英魂”的赞歌。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策划发展动向

笔者身处重庆, 对重庆媒体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地表现有更多了解, 通过详细调研、比较、分析, 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有更多的一些思考。

2014年底, 腾讯、大渝网就开始提前策划纪念活动。经反复调研、谋划, 最后确定以“重走川军出川抗战路”为切入点, 展现八年抗战的一段历程。方略既定, 重在实施。三套人马同时进行, 收集资料, 确立重走川军出川抗战路的路线、内容、线索、要点等, 落实方案;加强互动, 网上招募志愿者, 吸引民众参与, 汇聚能量;面向社会, 寻求社会各界支持, 扩大影响。登高一呼, 声震八方, 3000多网友踊跃报名, 经反复考察、面试, 综合考虑, 最后选定30位志愿者携手同行。行程45天, 途经11个省市, 总行程1万多公里。以大渝网记者编辑和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派出的师生采访团队共同组成主创团队。报道内容分重大战役与人物专访双线并进。每天一早, 大渝网首页都有川军抗战遗址、重大战役和抗战老兵的专题报道新鲜出炉, 整个报道图文并茂, 外加视频新闻, 精彩战斗、光彩老兵, 均受到众多网友热捧热议, 热情点赞。

与此同时, 重庆传统媒体在此次大型纪念活动中也竭尽全力、精心策划组织, 充分显示了传统媒体的丰富资源、人脉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以对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的报道为例。当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各大报媒都以不同的方式和版面隆重报道了北京首都大阅兵的盛况, 同时还采写了大量的本土新闻予以呼应。9月4日, 重庆日报用7个版面全方位全景式报道了北京阅兵式的盛大场面, 其中, 有一个整版报道了阅兵式中与重庆有关的人和事。

参观抗战纪念馆新闻稿 第4篇

半月掇闻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日前,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在京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座谈会,与出版界代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室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专家们济济一堂,共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会议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抗日战争的光辉历史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是当前出版的大事。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指出,出版界在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的同时,要适应传播手段和群众阅读需求的新变化,创新出版物内容,创新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扩大优秀作品的市场份额,使作品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所喜爱。他说,明年是长征70周年,出版界要早做准备,努力推出一批反映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的优秀读物,让70年前的长征精神在今天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12个版权行政执法案例

在日前结束的版权执法经验交流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了12个版权行政执法案例。这12个案例分为四类,即盗版教材教辅类案件、盗版美术作品类案件、盗版光盘类案件和网站侵权类案件。这些案例,都是各级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扫黄打非”部门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查处的典型案件。这些案例基本涵盖了目前侵权盗版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手段,对这些案件的处理,体现了较高的执法水准,具有较好的以案说法价值,对各地今后更好地处理类似的各种案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博会首设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九月一日至五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本届博览会设主宾国、版权中心、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版权贸易等七项主要活动。其中首次设立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专门为博览会设立的国家级奖项,目的在于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奖励对象为在版权输出、弘扬中华文明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外出版家、翻译家和作家。

目前国内外展区境外参展商涉及四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与去年相比,来自法国、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地区的展台数量增幅较大。

新增加的参展国家有巴西、墨西哥、波兰、丹麦、越南和埃及。海外展区展台销售良好的势头反映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展之一。

国家版权局版权执法经验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国家版权局版权执法经验交流会于8月10日至1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四川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周国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版权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针对解决现有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进行了研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心城市版权局负责人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雄,省政府副省长柯尊平会见了会议代表。

业界关注

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三项重点人才工程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2005年一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强调要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以使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基本适应,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

我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现有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都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紧缺,既懂经营又懂出版、能够进行跨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既善于掌握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的外向型人才紧缺。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亟待普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状态。

具体目标是:(1)培养和造就100名理论素养高、党性强、具有战略思维、国际眼光和较强依法行政能力的新闻出版(版权)党政领导骨干。(2)培养和造就500名社会责任感强、精通新闻出版(版权)业务,对推动新闻出版(版权)业发展贡献卓著、在业内威望较高、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出版(版权)家;500名熟悉现代营销、物流管理和连锁经营并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出版物营销商;500名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企业战略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提升企业团队创新能力、能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新闻出版(版权)职业经理人。(3)培养和造就1000名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学术造诣、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能够发挥中坚作用的优秀新闻采编、编辑策划、经营管理、网络出版、版权贸易和学术研究的拔尖专业人才。

参观抗战纪念馆的心得400字 第5篇

我们参观了抗日英烈环廊﹑平型关大捷景观﹑九一八事变景观……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军暴行展厅。那里介绍说,日军来到中国。活埋了不计其数地老百姓,还无法无天地杀害妇女和儿童。更可恨的是,日军竟用中国人做细菌试验。

外国人有对中国不好的,但也有对中国好的。我们不能只看一方面,比如外国医生白求恩,他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中国无私的帮助。

当然,中国也不是懦夫。先后发射了神州5号﹑六号在人航天飞船。现在的中国不再弱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饶。科技发达了,老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一定会认真学习,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科技发展而奋斗!

抗日战争,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令人屈辱的历史。

刚刚才下火车就赶到了抗日战争博物馆。抗日战争博物馆庄严的坐落在北京的郊区,颇像北京天安门的城楼。远远望去显得很雄伟很壮观。抗日战争博物馆记录我们民族英雄的光荣事迹。

一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就要我的组员们排好队开始点名。这里的声音太嘈杂了,所以我只好放开嗓子使劲喊。“林珩!”“到!”“鄢敛懿!”…齐了,因为我做了一个组长应该付的责任。这然我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

我领着我的组员继续向前走。我看见其他组的组员都走散了,我为了以防万一,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们先设定一个地点集合,再各自在同一个小展馆自由参观,参观完后到指定位置集合。连我们的林“大长官”(林珩)都说:“‘皇上’(指我)真是圣明!”我心里想:“那是,我真是圣明呀!”

看着各位英雄战士的遗物,我不由得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成功的把一大批日寇引上了狼牙山,拼光了全部子弹,为了不做日寇的俘虏而英勇跳崖就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的壮烈的篇章。

通过参观抗日英雄纪念馆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通过参观也使我牢记了国耻。同时让我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受到侵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7月15日,我和爸爸去临江公园,这次去临江公园的目的和以前都不一样,以前都是去划船,去玩的。可这次我和爸爸是去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的。

首先我们进入纪念馆入口,看到了一小块草坪,那里树木苍盛,水泥的架子上面悬挂着一口高约2米的大钟,上面铭刻着16个大字: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看着这几个字我心里在嘀咕: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和爸爸随着参观的人群进入了纪念馆内,随着看到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介绍文字、一件件留存下来的实物,我渐渐地了解了就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发生了一.二八事变;1937年9月5日,当时侵华日军围攻宝山城,城内的军民们团结一心与日寇激战数日,杀敌无数,但是,终因寡不敌众于9月7日城墙塌陷,全城战士都牺牲了……

我和爸爸又参观了第二展厅,主展厅:《淞沪抗战史事—血浴淞沪》我知道了其中一些故事:一个年仅12岁小英雄,他由于写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这句话,被日本人知道了,严刑逼他说出是谁指使的,但他始终不肯说,后日本人就放出狼狗撕咬他,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听了之后非常震撼和难过,一个12岁的孩子,宁愿自己遭到如此痛苦的折磨也不背叛,最终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日本鬼子多么惨不忍睹啊!我们一定要学习那位小英雄不怕牺牲的精神。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从纪念馆内出来,看着大钟,我终于明白了上面字的意思:我们世世代代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必须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

走出卢沟桥,进入宛平城,我们来到抗日战争纪念馆。

馆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中轴线两侧分布着七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20xx年的抗战历史。

走进纪念馆,是一组巨大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铜雕。展览分“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抗日英烈厅”。

我在“日军暴行厅”里看到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侮辱妇女,虐待劳工,对我国人民施行细菌战,还活剖人,更惨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人民战争厅”里反映了外公人民奋起反抗侵略,有各种各样的战术,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等。还有“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的声光电模拟战场,中国人民真是机智又勇敢啊!

参观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心得体会 第6篇

走进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一段段影像,向人们讲诉着 75 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抗战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知史方知来处,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应该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以及苦难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这座开馆不到一年的纪念馆是眉山市第一个抗战将士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眉山抗战将士所做出的贡献,馆内展示了眉山抗战将士风采、抗战时期文史资料、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罪证、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和成就。

一腔爱国志,十万儿男赴战场。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350 多万川军誓师出川的声音犹在耳畔,10 多万眉山青年离家赴战场的身影犹在眼前。在他们中,有人独自穿越野人山,有人亲自押送甲级战犯到日本;有人血战湘西,有人征战缅甸;有人大刀飞舞,有人侦查情报;有十二岁从军的小战士,也有立志杀敌报国的学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先辈们的浓浓爱国之情与拳拳报国之心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挣得一个和平的未来。我们青年干部更该涵养爱国之情,继承先辈遗志,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进士乡”亦可“马上定乾坤”。一件件经过历史沉淀的衣物、刀枪、画报、徽章、票证,无声诉说着那些充满血泪与痛苦、信仰与希望的故事。4000 余名眉山战士再没能回到家乡,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尽管穿草鞋、短裤,拿大刀、步枪,但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暴,在切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中,在滇西和缅北的战场上,与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2017 年,98 岁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动到达惠通桥时,想起牺牲在此处的战友,泣不成声,深深呼唤“战友,我的战友!”“敌军一日不驱出国境,川军一日不回川”,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征途上艰苦创业、奋斗不息。

“展示这些抗战遗物,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辈眉山人的丰功伟绩,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纪念馆创建人李天玉先生这样说。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业 20 余年,将这份善心回馈给了社会。馆内一千多件展品大多来自李天玉先生多年来走遍全国,甚至远赴海外收集而来,其中曲折故事暂且不提,这份赤诚与热血正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上一篇:“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与管理”考察报告下一篇:描写女性的词语